CN214311192U - 一种支撑结构及背光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支撑结构及背光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11192U
CN214311192U CN202023089392.3U CN202023089392U CN214311192U CN 214311192 U CN214311192 U CN 214311192U CN 202023089392 U CN202023089392 U CN 202023089392U CN 214311192 U CN214311192 U CN 2143111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ub
blocking piece
groove
support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08939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春波
杨少云
潘德灼
王式奇
丁思齐
韩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King Electrical Appliances Hui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King Electrical Appliances Hui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King Electrical Appliances Hui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King Electrical Appliances Hui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08939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111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111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111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支撑结构及背光模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底座。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支撑结构主要应用于液晶显示屏的背光模组上,为了便于定位和安装灯支撑结构,可在底座背离支撑部的一端设置凹槽,在安装过程中,可以通过挤压支撑部,使底座整体微变形,例如,可在背板上开设多个呈矩阵排布卡接结构或者孔位,卡接结构可与底座背离支撑部的一端或者孔位可拆卸连接,在安装支撑结构时,挤压支撑部,使底座整体微变形,以便于将底座背离支撑部的一端卡接于卡接结构或者孔位内,利用支撑部的弹性使底座产生反弹力,以提高底座背离支撑部的一端与卡接结构或者孔位的装配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支撑结构及背光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支撑结构及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在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中,背板与支撑结构大多采用传统螺丝限位锁附固定或胶粘固定,其中,采用螺钉固定灯支撑耗费工时且螺钉较小不易操作,而使用胶粘的方式固定支撑结构的成本较高且不易定位,上述方式导致生产过程中效率低下,且产品合格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支撑结构及背光模组,旨在解决现有背板与支撑结构采用螺钉或胶粘的方式固定于背板上,从而导致生产过程效率低下,且产品合格率较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支撑结构,应用于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
底座;
支撑部,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底座背离所述支撑部的一端设有凹槽。
可选的,所述底座背离所述支撑部的一端具有两个子底座,所述凹槽设于两个所述子底座之间。
可选地,所述子底座背离另一所述子底座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
可选地,所述子底座包括:
第一挡片,所述第一挡片与所述底座背离所述支撑部的一端连接;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挡片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
第二挡片,所述第二挡片设置于所述连接部上,所述第二挡片、所述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二挡片之间形成所述限位槽。
可选地,所述第一挡片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挡片的面积。
可选地,所述凹槽为倒“V”形。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
背板;
如上述所述的支撑结构,所述底座连接于所述背板;
扩散板,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扩散板抵接。
可选地,背板,所述背板上开设有过孔,所述底座背离所述支撑部的一端设置于所述过孔内,并与所述过孔的孔壁卡接。
可选地,所述底座背离所述支撑部的一端具有两个子底座,所述凹槽设于两个所述子底座之间,所述子底座背离另一所述子底座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所述过孔的边缘设置有两固定块,两所述固定块相向延伸设置,两所述固定块分别卡接于两所述限位槽内。
可选地,所述子底座包括第一挡片、连接部以及第二挡片,所述第一挡片与所述底座背离所述支撑部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挡片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上,所述第二挡片设置于所述连接部上,所述第二挡片、所述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二挡片之间形成所述限位槽,所述固定块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过孔连通,所述卡槽与所述过孔之间形成沉槽,所述第二挡片卡接于所述沉槽内;和/或,
所述限位槽的尺寸大于所述背板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支撑结构主要应用于液晶显示屏的背光模组上,为了便于定位和安装灯支撑结构,可在底座背离支撑部的一端设置凹槽,在安装过程中,可以通过挤压支撑部,使底座整体微变形,例如,可在背板上开设多个呈矩阵排布卡接结构或者孔位,卡接结构可与底座背离支撑部的一端或者孔位可拆卸连接,在安装支撑结构时,挤压支撑部,使底座整体微变形,以便于将底座背离支撑部的一端卡接于卡接结构或者孔位内,利用支撑部的弹性使底座产生反弹力,以提高底座背离支撑部的一端与卡接结构或者孔位的装配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支撑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N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支撑结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背光模组 10 背板
20 底座 21 支撑部
22 子底座 221 第一挡片
222 连接部 223 第二挡片
30 固定块 A 过孔
B 限位槽 C 凹槽
D 卡槽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支撑结构,应用于背光模组100,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底座20;支撑部21,一端与所述底座20连接,所述底座20背离所述支撑部21的一端设有凹槽C。
本实施例中,支撑结构主要应用于液晶显示屏的背光模组100上,例如,底座20设置于背光模组100的背板10上,扩散板设置于底座20上端的支撑部21上,通过底座20间隔设置于背板10上。因此,为了便于定位和安装灯支撑结构,可在底座20背离支撑部21的一端设置凹槽C,在安装过程中,可以通过挤压支撑部21,使底座20整体微变形,例如,可在背板10上开设多个呈矩阵排布卡接结构或者孔位,卡接结构可与底座20背离支撑部21的一端或者孔位可拆卸连接,在安装支撑结构时,挤压支撑部21,使底座20整体微变形,以便于将底座20背离支撑部21的一端卡接于卡接结构或者孔位内,利用支撑部21的弹性使底座20产生反弹力,以提高底座20背离支撑部21的一端与卡接结构或者孔位的装配稳定性。
具体的,所述底座20背离所述支撑部21的一端具有两个子底座22,所述凹槽C设于两个所述子底座22之间。本实施例中,可在底座20背离支撑部21的一端设置两个子底座22,利用两个子底座22与背板10可拆卸连接,以背板10上开设孔位为例子,初始状态下,两个子底座22之间的间距略大于孔位的孔径,在安装支撑结构时,挤压支撑部21,使底座20整体微变形,此时两个子底座22之间的间距略小于孔位的孔径,以便于将两个子底座22能够卡接至孔位内,再取消施力,使两个子底座22产生相互背离的弹力,并固定于孔位内,提高装配的稳定性。
具体的,所述子底座22背离另一所述子底座22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B。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子底座22在装配后的稳定性,可在子底座22背离另一子底座22的一侧开设限位槽B。以背板10上开设孔位为例子,初始状态下,两个子底座22之间的间距略大于孔位的孔径,在安装支撑结构时,挤压支撑部21,使底座整体微变形,此时两个子底座22之间的间距略小于孔位的孔径,以便于将两个子底座22卡接至孔位内,再取消施力,使两个子底座22产生相互背离的弹力,使孔位的孔壁卡至限位槽B内,提高两者的装配稳定性。
具体的,所述子底座22包括:第一挡片221,所述第一挡片221与所述底座20背离所述支撑部21的一端连接;连接部222,所述连接部222设置于所述第一挡片221远离所述底座20的一侧;第二挡片223,所述第二挡片223设置于所述连接部222上,所述第二挡片223、所述连接部222以及所述第二挡片223之间形成所述限位槽B。本实施例中,每个子底座22包括第一挡片221、第二挡片223和连接部222,且三者之间形成有上述限位槽B,设定子底座22背离底座20的一侧为下方,限位槽B的槽口则位于子底座22的侧壁上,以背板10上开设孔位为例子,当限位槽B与孔位的孔壁卡接时,背板10位于第一挡片221和第二挡片223之间,以形成限位作用,提高子底座22的装配稳定性。
具体的,所述第一挡片221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挡片223的面积。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为了进一步提高子底座22的装配稳定性,使第一挡片221的面积大于第二挡片223的面积,第一挡片221与背板10的受力面积加大。
具体的,所述凹槽C为倒“V”形。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支撑部21的结构增加了倒“V”形凹槽C设计,使得支撑部21受力可以产生弹性形变,待子底座22设置于孔位内,使其装配完成后,支撑部21回弹,回弹后的两个子底座22受力使两个限位槽B分别卡接于孔位的孔壁。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背光模组100,所述背光模组100包括:背板10;如上述所述的支撑结构,所述底座20连接于所述背板10;扩散板(图中未标注),所述支撑部21与所述扩散板抵接。该支撑结构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背光模组1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具体的,背板10,所述背板10上开设有过孔A,所述底座20背离所述支撑部21的一端设置于所述过孔A内,并与所述过孔A的孔壁卡接。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背板10上开设至少一个过孔A,多个过孔A阵列排布,且每个过孔A均贯穿背板10,而支撑部21受力挤压后形变,使得底座20背离支撑部21的一端设置于过孔A内,并与所述过孔A的孔壁卡接。
具体的,所述底座20背离所述支撑部21的一端具有两个子底座22,所述凹槽C设于两个所述子底座22之间,所述子底座22背离另一所述子底座22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B,所述过孔A的边缘设置有两固定块30,两所述固定块30相向延伸设置,两所述固定块30分别卡接于两所述限位槽B内。本实施例中,两个子底座22间隔设置,且每个子底座22均开设有限位槽B,两个限位槽B的槽口方向之间相互反向设置,因此,将两个子底座22设置在一个过孔A内,使两个限位槽B分别与过孔A的两个相对孔壁卡接,以使支撑部21稳定的设置于背板10上。可以理解的是,可使两个子底座22相互靠近或者远离,以使限位槽B的槽壁靠近或者远离过孔A的孔壁,例如,可在两个子底座22上设置凸起,便于用户手指捏紧两个凸起,驱动两个子底座22相互靠近,或者,支撑部21可采用弹性材料,以便于用户通过支撑部21,使两个子底座22相互靠近,同时,当用户不再施力时,使两个子底座22复位,以固定设置于过孔A内。通过上述结构,提高底座20的安装精度,同时也便于定位,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的合格率。
为了便于两个子底座22装配于背板10上,可在每个过孔A的边缘位置增设两个固定块30,两个固定块30对称设置,例如,过孔A的形状可以设置成长方形结构,两个固定块30分别设置于过孔A长度方向的两侧,两个子底座22设置于过孔A内后,使两个限位槽B靠近两个固定块30,两个固定块30分别卡合于两个限位槽B内,提高支撑座20的装配简便性。
具体的,所述子底座22包括第一挡片221、连接部222以及第二挡片223,所述第一挡片221与所述底座20背离所述支撑部21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部222设置于所述第一挡片221远离所述底座20的一侧上,所述第二挡片223设置于所述连接部222上,所述第二挡片223、所述连接部222以及所述第二挡片223之间形成所述限位槽B,所述固定块30远离所述底座20的一侧开设有卡槽D,所述卡槽D与所述过孔A连通,所述卡槽D与所述过孔A之间形成沉槽(图中未标注),所述第二挡片223卡接于所述沉槽内;和/或,所述限位槽B的尺寸大于所述背板10的厚度。
本实施例中,每个子底座22均包括第一挡片221、第二挡片223和连接部222,且三者之间形成有上述限位槽B,限位槽B的槽口方向垂直于背板10的厚度方向。当限位槽B与过孔A的孔壁卡接时,固定块30卡至限位槽B内,且位于第一挡片221和第二挡片223之间,以形成支撑件在背板10厚度方向的限位作用,提高支撑座20的稳定性。而为了便于安装子底座22,可使第一挡片221的面积大于第二挡片223的面积。
其次,为了提高第二挡片223的稳定性,可在固定块30朝向过孔A的一侧开设卡槽D,使卡槽D与过孔A之间形成沉槽,当第二挡片223设置于所述过孔A内后,并进入所述沉槽内,并与所述沉槽的槽底抵接,由于第二挡片223的厚度小于沉槽的深度,便于将整个第二挡片223固定在沉槽内,提高装配的稳定性。
具体的,所述限位槽B的尺寸大于所述背板10的厚度。本实施例中,为了使限位槽B完全与过孔A的孔壁卡接,限位槽B的槽口尺寸需略大于背板10的厚度,以便于使过孔A周边的位置直接卡入限位槽B内。
具体的,所述支撑部21采用弹性材料制作而成。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用户调节两个子底座22之间的距离,支撑部21可采用弹性材料制作而成,便于捏紧支撑部21,使支撑部21形变,以驱动两个子底座2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支撑结构,应用于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
底座;
支撑部,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底座背离所述支撑部的一端设有凹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背离所述支撑部的一端具有两个子底座,所述凹槽设于两个所述子底座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底座背离另一所述子底座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底座包括:
第一挡片,所述第一挡片与所述底座背离所述支撑部的一端连接;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挡片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
第二挡片,所述第二挡片设置于所述连接部上,所述第二挡片、所述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二挡片之间形成所述限位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片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挡片的面积。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倒“V”形。
7.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
背板;
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结构,所述底座连接于所述背板;
扩散板,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扩散板抵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背板,所述背板上开设有过孔,所述底座背离所述支撑部的一端设置于所述过孔内,并与所述过孔的孔壁卡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背离所述支撑部的一端具有两个子底座,所述凹槽设于两个所述子底座之间,所述子底座背离另一所述子底座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所述过孔的边缘设置有两固定块,两所述固定块相向延伸设置,两所述固定块分别卡接于两所述限位槽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底座包括第一挡片、连接部以及第二挡片,所述第一挡片与所述底座背离所述支撑部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挡片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上,所述第二挡片设置于所述连接部上,所述第二挡片、所述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二挡片之间形成所述限位槽,所述固定块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过孔连通,所述卡槽与所述过孔之间形成沉槽,所述第二挡片卡接于所述沉槽内;和/或,
所述限位槽的尺寸大于所述背板的厚度。
CN202023089392.3U 2020-12-18 2020-12-18 一种支撑结构及背光模组 Active CN2143111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89392.3U CN214311192U (zh) 2020-12-18 2020-12-18 一种支撑结构及背光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89392.3U CN214311192U (zh) 2020-12-18 2020-12-18 一种支撑结构及背光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11192U true CN214311192U (zh) 2021-09-28

Family

ID=77858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089392.3U Active CN214311192U (zh) 2020-12-18 2020-12-18 一种支撑结构及背光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111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45190B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CN211264025U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14311192U (zh) 一种支撑结构及背光模组
CN102913822A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14428273U (zh) 支撑柱、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CN213876223U (zh) 支撑件、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0605286U (zh) 支撑结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2484841U (zh) 工控用lcd模组
CN210443209U (zh) 一种灯箱外框拼接结构及其卡接件
CN210401958U (zh) 一种背光固定模组
CN209979888U (zh) 一种导光柱的安装结构
CN217044956U (zh) 一种led灯板治具
CN218974732U (zh) 支撑结构、直下式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108145698B (zh) 具有平滑外壁的机器人
CN210606397U (zh) 液晶拼接模组框架结构
CN216434434U (zh) 导光板及具有其的液晶模组
CN219934135U (zh) 一种线控器固定结构及空调外机
CN212078526U (zh) 轻钢龙骨组件
CN212752805U (zh) 一种tv背板转为红外触摸机背板的转接结构
CN218568016U (zh) 智能触摸屏结构
CN213423647U (zh) 支撑结构、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设备
CN218877155U (zh) 保险杠总成连接结构及车辆
CN212462927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土木工程用微型电机
CN215201587U (zh) 一种抽面定位工装
CN219418420U (zh) 车载悬浮屏结构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