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07714U - 多温区集成式制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多温区集成式制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07714U
CN214307714U CN202022909701.0U CN202022909701U CN214307714U CN 214307714 U CN214307714 U CN 214307714U CN 202022909701 U CN202022909701 U CN 202022909701U CN 214307714 U CN214307714 U CN 2143077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path
outlet
temperature
inlet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0970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冰
葛方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unan Artificial Environ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unan Artificial Environ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unan Artificial Environ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unan Artificial Environ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90970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077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077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077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温区集成式制冷系统。该多温区集成式制冷系统包括多温区制冷系统、换热器以及冷凝系统,多温区制冷系统通过换热器与冷凝系统进行换热;多温区制冷系统包括速冻流路、冷冻流路以及冷藏流路;速冻流路包括第一低压循环桶,制冷剂换热后经第一低压循环桶出口排出并向速冻区间提供冷量;冷冻流路包括第二低压循环桶,制冷剂换热后经第二低压循环桶出口排出向冷冻区间提供冷量;冷藏流路通过换热器与冷凝系统进行换热,并向冷藏区间提供冷量。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能够对各温区独立调节温度、设备利用率高、占地面积小且成本低。

Description

多温区集成式制冷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温区集成式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屠宰加工、食品加工、仓储物流等行业根据其加工工艺和存储条件的要求不同,对于冷库的温区需求越来越广,一个项目需要多个不同的冷冻冷藏温度,现有的大型冷库通过设置多个冷间,多个冷间共用一个冷库制冷系统。
但多个冷间共用一个冷库制冷系统,必须所有冷间同时切换温度,无法满足部分冷间实现变温的需求;若在每个冷间均安装一个独立的冷库制冷系统,则需要多套制冷设备及制冷系统,制冷系统及设备占地较大,系统集成性差且不利于节省投资成本及运行维修费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对各温区独立调节温度、设备利用率高、占地面积小且成本低的多温区集成式制冷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温区集成式制冷系统,包括多温区制冷系统、换热器以及冷凝系统,所述多温区制冷系统通过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冷凝系统进行换热;所述多温区制冷系统包括速冻流路、冷冻流路以及冷藏流路;所述速冻流路包括第一低压循环桶,制冷剂换热后经所述第一低压循环桶出口排出并向速冻区间提供冷量;所述冷冻流路包括第二低压循环桶,制冷剂换热后经所述第二低压循环桶出口排出向冷冻区间提供冷量;所述冷藏流路通过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冷凝系统进行换热,并向冷藏区间提供冷量。
在本申请中,通过在多温区集成式制冷系统设置有多温区制冷系统,多温区制冷系统包括速冻流路、冷冻流路以及冷藏流路,能够对冷库不同冷间的温度进行调控,无需同时切换温度,便能够满足部分冷间实现变温的需求,从而减少系统设备数量及占地空间、减少运维人员数量且能够降低初投资;同时,在速冻流路与冷冻流路中分别设有第一低压循环桶、第二低压循环桶,第一低压循环桶及第二低压循环桶起到排液桶的作用能够暂存融霜的液体,并且,第一低压循环桶及第二低压循环桶还能起到气液分离的作用,从而提高多温区集成式制冷系统的利用率,减少运行费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速冻流路还包括第一膨胀阀,所述第一膨胀阀安装于所述换热器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一低压循环桶进液口之间,用于将流向所述第一低压循环桶的制冷剂节流至速冻区间所需的温度。
如此设置,将第一膨胀阀安装在第一低压循环桶进液口前,能够起到节流降压的作用,将制冷剂节流至预定的温度,从而向速冻区间提供所需的冷量,并且,能够简化系统的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速冻流路还包括第一电磁阀及第一冷风机,所述第一冷风机进口与所述第一低压循环桶出口连接,所述第一冷风机出口与所述第一低压循环桶回液口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设于所述第一冷风机进口与所述第一低压循环桶出口之间,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冷风机的运行。
如此设置,能够利用第一电磁阀的开启或者关闭来控制速冻流路中第一冷风机的运作;当第一电磁阀开启时,第一冷风机能够使制冷剂蒸发吸收外界的热量,从而降低温度以达到速冻的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冻流路还包括第二膨胀阀,所述第二膨胀阀安装于所述换热器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二低压循环桶进液口之间,用于将流向所述第二低压循环桶的制冷剂节流至冷冻区间所需的温度。
如此设置,将第二膨胀阀安装在第二低压循环桶进液口前,能够起到节流降压的作用,将制冷剂节流至预定的温度,从而向冷冻区间提供所需的冷量,并且,能够简化系统的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冻流路还包括第二电磁阀及第二冷风机,所述第二冷风机进口与所述第二低压循环桶出口连接,所述第二冷风机出口与所述第二低压循环桶回液口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设于所述第二冷风机进口与所述第二低压循环桶出口之间,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冷风机的运行。
如此设置,能够利用第二电磁阀的开启或者关闭来控制冷冻流路中第二冷风机的运作;当第二电磁阀开启时,第二冷风机能够使制冷剂蒸发吸收外界的热量,从而降低温度以达到冷冻的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温区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设于所述速冻流路/所述冷冻流路与所述换热器第一进口之间,用于阻断所述速冻流路及所述冷冻流路中制冷剂的流通。
如此设置,当速冻流路与冷冻流路无负荷需求,只有冷藏流路工作时,通过打开第一控制阀能够截断制冷剂的流通,以防止制冷剂的倒流,避免对系统运行产生影响;同时,当系统需要维护时,通过关闭第一控制阀,第一控制阀起到的截断制冷剂流通的作用,可以使系统的维修更加便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温区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一储液器、第一压缩机及第一油分离器;所述速冻流路进液管及所述冷冻流路进液管均与所述第一储液器出液口连通,所述速冻流路出液管及所述冷冻流路出液管均与所述第一压缩机进口连通;所述第一压缩机出口与所述油分离器进口连接,所述第一控制阀设于所述第一油分离器出口与所述换热器第一进口之间,所述换热器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一储液器进液口连接。
如此设置,第一储液器中的制冷剂能够分两路分别进入速冻流路及冷冻流路中;进入速冻流路后经第一膨胀阀节流降压,进入冷冻流路后经第二膨胀阀节流降压,分别节流后形成不同温度的制冷剂,从而向不同特定区域提供所需的冷量;速冻流路及冷冻流路中蒸发吸收外界的热量后的制冷剂再汇集于第一压缩机进口处,经第一压缩机、第一油分离器进入换热器与冷凝系统换热,再回到第一储液器中等待下一次循环,如此能够避免能源的浪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藏流路包括第一制冷泵、第二控制阀、第一过滤器、第三电磁阀以及第三冷风机,所述冷藏流路进液管与所述第一储液器出液口连通,所述冷藏流路出液管与所述第一储液器回液口连通,所述第一储液器排气口与所述换热器第一进口连接;所述第一制冷泵进口与所述第一储液器出液口连接,所述第一制冷泵出口依次经所述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一过滤器、所述第三电磁阀与所述第三冷风机进口连接,所述第三冷风机出口与所述第一储液器回液口连接。
如此设置,第一储液器中的制冷剂直接经过第一制冷泵后,流经第二控制阀、第一过滤器、第三电磁阀进入第三冷风机中,与空气换热后回到第一储液器中,从第一储液器排气口流入换热器中与冷凝系统进行换热,换热后回到第一储液器中等待下一次循环,无需节流及压缩过程,能够充分利用能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冷风机、所述第二冷风机及所述第三冷风机的个数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冷风机、多个所述第二冷风机及多个所述第三冷风机均并联设置。
如此设置,能够独立地进行温度调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凝系统包括气液分离器、第二压缩机、第二油分离器、冷凝器、第二储液器以及第三膨胀阀;所述气液分离器进口与所述换热器连接,所述第二压缩机进口与所述气液分离器出口连接,所述第二压缩机出口与所述第二油分离器进口连接,所述第二油分离器出口与所述冷凝器进口连接,所述冷凝器出口与所述第二储液器进口连接,所述第三膨胀阀设于所述第二储液器出口与所述换热器之间。
如此设置,使冷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并通过换热器与多温区制冷系统进行换热,吸收多温区制冷系统的热量,使多温区制冷系统能够满足外界对冷量的不同需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多温区集成式制冷系统,通过在多温区集成式制冷系统设置有多温区制冷系统,多温区制冷系统包括速冻流路、冷冻流路以及冷藏流路,能够对冷库不同冷间的温度进行调控,无需同时切换温度,便能够满足部分冷间实现变温的需求,从而减少系统设备数量及占地空间、减少运维人员数量且能够降低初投资;同时,在速冻流路与冷冻流路中分别设有第一低压循环桶、第二低压循环桶,第一低压循环桶及第二低压循环桶起到排液桶的作用能够暂存融霜的液体,并且,第一低压循环桶及第二低压循环桶还能起到气液分离的作用,从而提高多温区集成式制冷系统的利用率,减少运行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多温区集成式制冷系统的示意图。
图中,100、多温区集成式制冷系统;10、多温区制冷系统;11、第一控制阀;12、第一储液器;121、第一储液器出液口;122、第一储液器进液口;123、第一储液器回液口;124、第一储液器排气口;13、第一压缩机;14、第一油分离器;20、速冻流路;201、速冻流路进液管;202、速冻流路出液管;21、第一低压循环桶;211、第一低压循环桶进液口;212、第一低压循环桶回液口;213、第一低压循环桶出口;22、第一膨胀阀;23、第一电磁阀;24、第一冷风机;25、第二制冷泵;26、第三控制阀;27、第二过滤器;30、冷冻流路;301、冷冻流路进液管;302、冷冻流路出液管;31、第二低压循环桶;311、第二低压循环桶进液口;312、第二低压循环桶回液口;313、第二低压循环桶出口;32、第二膨胀阀;33、第二电磁阀;34、第二冷风机;35、第三制冷泵;36、第四控制阀;37、第三过滤器;40、冷藏流路;401、冷藏流路进液管;402、冷藏流路出液管;41、第一制冷泵;42、第二控制阀;43、第一过滤器;44、第三电磁阀;45、第三冷风机;50、换热器;51、第一进口;52、第一出口;60、冷凝系统;61、气液分离器;62、第二压缩机;63、第二油分离器;64、冷凝器;65、第二储液器;66、第三膨胀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装设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温区集成式制冷系统,该多温区集成式制冷系统应用于屠宰加工、食品加工、仓储物流等行业,来给冷库中各个冷间同时提供不同温度的冷量。
因加工工艺和存储条件的要求不同,对于冷库的温区需求越来越广,一个项目需要多个不同的冷冻冷藏温度,现有的大型冷库通过设置多个冷间,多个冷间共用一个冷库制冷系统来提供所有冷间所需的冷量,但多个冷间共用一个冷库制冷系统,必须所有冷间同时切换温度,便无法满足部分冷间实现变温的需求;若在每个冷间均安装一个独立的冷库制冷系统,则需要多套制冷设备及制冷系统,制冷系统及设备占地较大,系统集成性差且不利于节省投资成本及运行维修费用。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温区集成式制冷系统100,该多温区集成式制冷系统100应用于屠宰加工、食品加工、仓储物流等行业,来给冷库中各个冷间同时提供不同温度的冷量。
因加工工艺和存储条件的要求不同,对于冷库的温区需求越来越广,一个项目需要多个不同的冷冻冷藏温度,现有的大型冷库通过设置多个冷间,多个冷间共用一个冷库制冷系统来提供所有冷间所需的冷量,但多个冷间共用一个冷库制冷系统,必须所有冷间同时切换温度,便无法满足部分冷间实现变温的需求;若在每个冷间均安装一个独立的冷库制冷系统,则需要多套制冷设备及制冷系统,制冷系统及设备占地较大,系统集成性差且不利于节省投资成本及运行维修费用。
请参阅图1,本申请提供一种多温区集成式制冷系统100,该多温区集成式制冷系统100包括多温区制冷系统10、换热器50以及冷凝系统60,多温区制冷系统10通过换热器50与冷凝系统60进行换热,冷凝系统60通过吸收多温区制冷系统10的热量,以使多温区制冷系统10能够向特定的冷间提供冷量,满足各个冷间对冷量的不同需求。
进一步地,多温区制冷系统10包括速冻流路20、冷冻流路30以及冷藏流路40,能够对冷库不同冷间的温度进行调控,无需同时切换温度,便能够满足部分冷间实现变温的需求,从而减少系统设备数量及占地空间、减少运维人员数量且能够降低初投资;且在速冻流路20设有第一低压循环桶21,制冷剂换热后经第一低压循环桶出口213排出并向速冻区间提供冷量;在冷冻流路30设有第二低压循环桶31,制冷剂换热后经第二低压循环桶出口313排出向冷冻区间提供冷量;冷藏流路40通过换热器50与冷凝系统60进行换热,并向冷藏区间提供冷量;同时,第一低压循环桶21及第二低压循环桶31能够起到排液桶的作用暂存融霜的液体,并且,第一低压循环桶21及第二低压循环桶31还能起到气液分离的作用,从而提高多温区集成式制冷系统100的利用率,减少运行费用。
该多温区集成式制冷系统100能够涵盖-42℃-10℃的温度区间,进行独立的运行及调节,并且,速冻流路20能够使速冻区间维持在-35℃--42℃左右,冷冻流路30能够使冷冻区间维持在-18℃--25℃左右,冷藏流路40能够使冷藏区间维持在0-10℃左右,从而满足各个冷间对冷量的不同需求,并且,该系统操作简单集成性强,初投资低且设备空间占用少。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设置其他多条不同流路来对不同冷间进行温度控制;也可以根据冷间对温度的不同需求,使冷间维持在不同的温度范围内,如使速冻区间维持在-30℃--45℃左右,冷冻区间维持在-10℃--28℃左右,冷藏区间维持在0℃-12℃左右。
具体地,速冻流路20还包括第一膨胀阀22,第一膨胀阀22安装于换热器50第一出口52与第一低压循环桶进液口211之间,用于将流向第一低压循环桶21的制冷剂节流至预定温度;将第一膨胀阀22安装在第一低压循环桶进液口211前,由于第一膨胀阀22的节流降压作用,通过调节第一膨胀阀22的开启大小来调整制冷剂节流后的温度,从而使制冷剂节流至预定的温度,再流入第一低压循环桶21内,以向速冻区间提供所需的冷量,并且,通过设置第一膨胀阀22能够简化系统的操作。
进一步地,速冻流路20还包括第一电磁阀23及第一冷风机24,第一冷风机24进口与第一低压循环桶出口213连接,第一冷风机24出口与第一低压循环桶回液口212连接,第一电磁阀23设于第一冷风机24进口与第一低压循环桶出口213之间,能够利用第一电磁阀23的开启或者关闭来控制速冻流路20中第一冷风机24的运作;当第一电磁阀23开启时,第一冷风机24能够使制冷剂蒸发吸收外界的热量,从而将温度降低至速冻区间所需温度,以达到速冻的效果。
具体地,第一冷风机2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冷风机24并联设置;在本申请中,第一冷风机24的数量为两个;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冷风机24的数量也可以设置为其他个数,如三个、四个或者五个。
进一步地,速冻流路20还包括按照制冷剂流路方向依次设于第一循环桶与第一冷风机24之间的第二制冷泵25、第三控制阀26以及第二过滤器27,第二制冷泵25能够提供流路所需的动力便于制冷剂的流动。
如图1所示,冷冻流路30还包括第二膨胀阀32,第二膨胀阀32安装于换热器50第一出口52与第二低压循环桶进液口311之间,用于将流向第二低压循环桶31的制冷剂节流至预定温度;将第二膨胀阀32安装在第二低压循环桶进液口311前,由于第二膨胀阀32的节流降压作用,通过调节第二膨胀阀32的开启大小来调整制冷剂节流后的温度,从而使制冷剂节流至预定的温度,再流入第二低压循环桶31内,以向冷冻区间提供所需的冷量,并且,通过设置第二膨胀阀32能够简化系统的操作。
在本申请中,通过第一膨胀阀22维持速冻区间的温度,第二膨胀阀32维持冷冻区间的温度;通过调节第一膨胀阀22及第二膨胀阀32开启的大小来对不同区间的温度进行调控,第一膨胀阀22的开启大小要小于第二膨胀阀32的开启大小,故第一膨胀阀22对速冻流路20中的制冷剂节流降压效果更显著,温度也越低;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膨胀阀22也可以维持冷冻区间的温度,第二膨胀阀32维持速冻区间的温度,将第一膨胀阀22的开启大小调整为大于第二膨胀阀32的开启大小,使温度降低至预定范围内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速冻区间所需温度为-35℃--42℃左右,冷冻区间所需温度为-18℃--25℃左右,冷藏区间所需温度为0-10℃左右;系统输出指令作用于第一膨胀阀22及第二膨胀阀32,使第一膨胀阀22及第二膨胀阀32开到需要的位置,并利用其节流降压原理,保持需要的供液量及制冷剂温度。
进一步地,冷冻流路30还包括第二电磁阀33及第二冷风机34,第二冷风机34进口与第二低压循环桶出口313连接,第二冷风机34出口与第二低压循环桶回液口312连接,第二电磁阀33设于第二冷风机34进口与第二低压循环桶出口313之间,能够利用第二电磁阀33的开启或者关闭来控制冷冻流路30中第二冷风机34的运作;当第二电磁阀33开启时,第二冷风机34能够使制冷剂蒸发吸收外界的热量,从而将温度降低至冷冻区间所需温度,以达到冷冻的效果。
具体地,第二冷风机3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冷风机34并联设置;在本申请中,第二冷风机34的数量为两个;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冷风机34的数量也可以设置为其他个数,如三个、四个或者五个。
进一步地,冷冻流路30还包括按照制冷剂流路方向依次设于第二循环桶与第二冷风机34之间的第三制冷泵35、第四控制阀36以及第三过滤器37,第三制冷泵35能够提供流路所需的动力便于制冷剂的流动。
如图1所示,冷藏流路40包括第一制冷泵41、第二控制阀42、第一过滤器43、第三电磁阀44以及第三冷风机45,冷藏流路进液管401与第一储液器出液口121连通,冷藏流路出液管402与第一储液器回液口123连通,第一储液器排气口124与换热器50第一进口51连接;制冷泵进口与第一储液器出液口121连接,制冷泵出口依次经第二控制阀42、过滤器、第三电磁阀44与第三冷风机45进口连接,第三冷风机45出口与第一储液器回液口123连接;第一储液器12中的制冷剂直接经过制冷泵后,流经第二控制阀42、过滤器、第三电磁阀44进入第三冷风机45中,与空气换热后回到第一储液器12中,从第一储液器排气口124流入换热器50中与冷凝系统60进行换热,换热后回到第一储液器12中等待下一次循环,冷藏流路40无需节流及压缩过程,能够充分利用能源。
在本申请中,第二控制阀42为截止阀;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控制阀42也可以是其他起到控制作用的部件,如电磁阀,电磁阀通过信号传递来控制;同时,第三冷风机45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三冷风机45并联设置,能够独立地进行温度调节;在本申请中,第三冷风机45的数量为两个;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冷风机45的数量也可以设置为其他个数,如三个、四个或者五个。
如图1所示,多温区制冷系统10还包括第一控制阀11,第一控制阀11设于速冻流路20/冷冻流路30与换热器50第一进口51之间,用于阻断速冻流路20及冷冻流路30中制冷剂的流通;当速冻流路20与冷冻流路30无负荷需求,只有冷藏流路40工作时,通过打开第一控制阀11能够截断制冷剂的流通,以防止制冷剂的倒流,避免对系统运行产生影响;同时,当系统需要维护时,通过关闭第一控制阀11,第一控制阀11起到的截断制冷剂流通的作用,可以使系统的维修更加便利。
进一步地,多温区制冷系统10还包括第一储液器12、第一压缩机13及第一油分离器14;速冻流路进液管201及冷冻流路进液管301均与第一储液器出液口121连通,速冻流路出液管202及冷冻流路出液管302均与第一压缩机13进口连通;第一压缩机13出口与油分离器进口连接,第一控制阀11设于第一油分离器14出口与换热器50第一进口51之间,换热器50第一出口52与第一储液器进液口122连接;第一储液器12中的制冷剂能够分两路分别进入速冻流路20及冷冻流路30中;进入速冻流路20后经第一膨胀阀22节流降压,进入冷冻流路30后经第二膨胀阀32节流降压,分别节流后形成不同温度的制冷剂,从而向不同特定区域提供所需的冷量;速冻流路20及冷冻流路30中蒸发吸收外界的热量后的制冷剂再汇集于第一压缩机13进口处,经第一压缩机13、第一油分离器14进入换热器50与冷凝系统60换热,再回到第一储液器12中等待下一次循环,如此能够避免能源的浪费。
具体地,因制冷剂经过第一压缩机13时,会带走第一压缩机13内部分的润滑油,润滑油随制冷剂会一起进入换热器50,导致在换热器50的传热壁面上凝成一层油膜,使热阻增大,从而会使换热器50的传热效果降低,影响制冷效果,故设置第一油分离器14来保证制冷剂的制冷效果。
如图1所示,冷凝系统60包括气液分离器61、第二压缩机62、第二油分离器63、冷凝器64、第二储液器65以及第三膨胀阀66;气液分离器61进口与换热器50连接,第二压缩机62进口与气液分离器61出口连接,第二压缩机62出口与第二油分离器63进口连接,第二油分离器63出口与冷凝器64进口连接,冷凝器64出口与第二储液器65进口连接,第三膨胀阀66设于第二储液器65出口与换热器50之间;第二储液器65中的液态制冷剂经第三膨胀阀66节流降压进入换热器50,蒸发转化为部分气态制冷剂,这个过程中吸收换热器50中的热量,制冷剂经气液分离器61将液体留置,气态制冷剂经第二压缩机62增压之后进入油分离器,在进入冷凝器64,经冷凝器64中放热重新变为液态制冷剂流入第二储液器65中等待下一次循环。
具体地,通过设置气液分离器61将与换热器50换热后流出的气液两相制冷剂进行充分分离,并容纳液态的制冷剂,防止液态的制冷剂对第二压缩机62造成液击;从而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通过第二油分离器63将第二压缩机62压缩过后的气态的制冷剂中的润滑油分离,从而保证制冷剂的制冷效果,第二油分离器63与第一油分离器14的作用相同,此处便不再赘述。
本申请中该多温区集成式制冷系统100的工作原理为:冷凝系统60吸收多温区制冷系统10的热量,使多温区制冷系统10的制冷剂降温;通过第一储液器12后分别进入速冻流路20、冷冻流路30及冷藏流路40;通过速冻流路20上第一膨胀阀22开启的大小将温度降低至速冻区间所需温度进行换热,通过冷冻流路30上第二膨胀阀32的开启大小将温度降低至冷冻区间所需温度进行换热,冷藏流路40中的则无膨胀阀节流降压,直接进行与冷藏区间进行换热,从而满足各个冷间对冷量的不同需求。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多温区集成式制冷系统,包括多温区制冷系统、换热器以及冷凝系统,所述多温区制冷系统通过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冷凝系统进行换热;
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温区制冷系统包括速冻流路、冷冻流路以及冷藏流路;所述速冻流路包括第一低压循环桶,制冷剂换热后经所述第一低压循环桶出口排出并向速冻区间提供冷量;所述冷冻流路包括第二低压循环桶,制冷剂换热后经所述第二低压循环桶出口排出向冷冻区间提供冷量;所述冷藏流路通过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冷凝系统进行换热,并向冷藏区间提供冷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温区集成式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速冻流路还包括第一膨胀阀,所述第一膨胀阀安装于所述换热器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一低压循环桶进液口之间,用于将流向所述第一低压循环桶的制冷剂节流至速冻区间所需的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温区集成式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速冻流路还包括第一电磁阀及第一冷风机,所述第一冷风机进口与所述第一低压循环桶出口连接,所述第一冷风机出口与所述第一低压循环桶回液口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设于所述第一冷风机进口与所述第一低压循环桶出口之间,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冷风机的运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温区集成式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冻流路还包括第二膨胀阀,所述第二膨胀阀安装于所述换热器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二低压循环桶进液口之间,用于将流向所述第二低压循环桶的制冷剂节流至冷冻区间所需的温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温区集成式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冻流路还包括第二电磁阀及第二冷风机,所述第二冷风机进口与所述第二低压循环桶出口连接,所述第二冷风机出口与所述第二低压循环桶回液口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设于所述第二冷风机进口与所述第二低压循环桶出口之间,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冷风机的运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温区集成式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温区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设于所述速冻流路/所述冷冻流路与所述换热器第一进口之间,用于阻断所述速冻流路及所述冷冻流路中制冷剂的流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温区集成式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温区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一储液器、第一压缩机及第一油分离器;所述速冻流路进液管及所述冷冻流路进液管均与所述第一储液器出液口连通,所述速冻流路出液管及所述冷冻流路出液管均与所述第一压缩机进口连通;所述第一压缩机出口与所述油分离器进口连接,所述第一控制阀设于所述第一油分离器出口与所述换热器第一进口之间,所述换热器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一储液器进液口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温区集成式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藏流路包括第一制冷泵、第二控制阀、第一过滤器、第三电磁阀以及第三冷风机,所述冷藏流路进液管与所述第一储液器出液口连通,所述冷藏流路出液管与所述第一储液器回液口连通,所述第一储液器排气口与所述换热器第一进口连接;所述第一制冷泵进口与所述第一储液器出液口连接,所述第一制冷泵出口依次经所述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一过滤器、所述第三电磁阀与所述第三冷风机进口连接,所述第三冷风机出口与所述第一储液器回液口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温区集成式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风机、所述第二冷风机及所述第三冷风机的个数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冷风机、多个所述第二冷风机及多个所述第三冷风机均并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温区集成式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系统包括气液分离器、第二压缩机、第二油分离器、冷凝器、第二储液器以及第三膨胀阀;所述气液分离器进口与所述换热器连接,所述第二压缩机进口与所述气液分离器出口连接,所述第二压缩机出口与所述第二油分离器进口连接,所述第二油分离器出口与所述冷凝器进口连接,所述冷凝器出口与所述第二储液器进口连接,所述第三膨胀阀设于所述第二储液器出口与所述换热器之间。
CN202022909701.0U 2020-12-07 2020-12-07 多温区集成式制冷系统 Active CN2143077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09701.0U CN214307714U (zh) 2020-12-07 2020-12-07 多温区集成式制冷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09701.0U CN214307714U (zh) 2020-12-07 2020-12-07 多温区集成式制冷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07714U true CN214307714U (zh) 2021-09-28

Family

ID=778466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09701.0U Active CN214307714U (zh) 2020-12-07 2020-12-07 多温区集成式制冷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077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04245C (zh) 冷冻装置
AU749518B2 (en) Refrigerating device
CN108759138B (zh) 二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制冷系统的运行方法及系统
CA3066275C (en) Two-pipe enhanced-vapor-injection outdoor unit and multi-split system
CN106152840B (zh) 热管系统、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657597A (zh) 一种氟泵多联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5765841U (zh) 一种空调防回液装置
CN100507398C (zh) 冷冻装置
KR102080836B1 (ko) 공기조화 시스템
CN214307714U (zh) 多温区集成式制冷系统
CN108759139B (zh) 具有中温蒸发器的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的制冷系统
US20200173696A1 (en) Two-pipe enhanced-vapor-injection outdoor unit and multi-split system
CN108088008B (zh) 一种多联机热回收系统及空气调节装置
CN213873292U (zh) 一种适用于双冷源机组的新型节流转换装置
CN215951838U (zh) 制冷系统及家用电器
CN214307713U (zh) 制冷与蓄冷空调集成系统
CN213778222U (zh) 空调系统
CN114909725A (zh) 一种高效节能多联机系统
CN112629054A (zh) 单级、复叠循环自由转换的多联式变温冷库制冷系统
CN210425610U (zh) 制冷系统
CN112880244A (zh) 一种带自由冷却两相流空调系统
CN213631132U (zh) 一种多库温空调系统
CN214791990U (zh) 单级、复叠循环自由转换的多联式变温冷库制冷系统
CN111397232A (zh) 一种多联式冷库冷风机及其系统
CN112146300A (zh) 一种服务于极大温差变化环境的降温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