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98804U - 施工升降机 - Google Patents

施工升降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98804U
CN214298804U CN202120290520.6U CN202120290520U CN214298804U CN 214298804 U CN214298804 U CN 214298804U CN 202120290520 U CN202120290520 U CN 202120290520U CN 214298804 U CN214298804 U CN 2142988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guide wheel
frame
elevator car
counterw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9052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卫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Baike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Baike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Baike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Baike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29052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988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988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988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施工升降机,包括竖直地面设置的楼层支撑板、与所述楼层支撑板固定连接的井道架、沿所述井道架垂直运动的升降机轿厢、驱动所述升降机轿厢运动的曳引系统,以及平衡所述升降机轿厢的对重架,所述井道架包括两组对称布置的立柱,以及连接两侧立柱顶部的顶梁,所述对重架设置在一侧所述立柱内,所述曳引系统处于所述井道架沿自身宽度方向延伸的区域内。相对传统施工升降机,仅需要两根立柱和顶梁拼接成井道架,且所有曳引轮均处于井道架沿自身宽度方向延伸的区域内,对重架设置在立柱内,整体装置占地面积小,且搭建快速。

Description

施工升降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室外快速搭建、占地更小的施工升降机。
背景技术
施工升降机用于建筑初期运输人员或建材,或者是老旧小区的后期改造。针对用于建筑初期所需的施工升降机,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考虑快速搭建,力求占地面积小。
已知的施工升降机,如公开号为CN 201330106的多层住宅室外井道无机房电梯装置公开了一种搭建一个具有四个方管柱的井道架,且驱动对重架和升降机轿厢的轮组(除曳引机外)均设置在井道架顶部的电梯装置,井道架自身的四个方管柱占据了极大占地面积,且大部分导向轮设置在顶部,不利于后期维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占地面积更小,更易于维护的电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施工升降机,包括竖直地面设置的楼层支撑板、与所述楼层支撑板固定连接的井道架、沿所述井道架垂直运动的升降机轿厢、驱动所述升降机轿厢运动的曳引系统,以及平衡所述升降机轿厢的对重架,所述井道架为两组对称布置的立柱,以及连接两侧立柱顶部的顶梁,所述对重架设置在一侧所述立柱内,所述曳引系统处于所述井道架沿自身宽度方向延伸的区域内,所述曳引系统包括:
驱动绳轮,所述驱动绳轮邻近地面设置,且设置在远离所述对重架的立柱侧;
升降机轿厢升降轮组,所述升降机轿厢升降轮组包括设置在所述驱动绳轮与立柱之间的第一变向轮、设置在所述顶梁的第二变向轮,以及设置在所述升降机轿厢顶部的牵引轮,所述驱动绳轮、第一变向轮、第二变向轮和牵引轮通过一根钢丝绳连接;
对重架升降轮组,所述对重架升降轮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变向轮下方的第一导向轮、设置在所述第二变向轮下方的第二导向轮,以及与所述第二导向轮同一水平的第三导向轮,所述第二导向轮和第三导向轮分别设置在两侧立柱的顶部,所述驱动绳轮、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和第三导向轮通过所述钢丝绳连接,所述钢丝绳通过第三导向轮连接所述对重架的对重轮;
所述钢丝绳的两自由端分别通过所述牵引轮和所述对重轮导向固定所述楼层支撑板的顶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牵引轮为两个,分别布置在所述升降机轿厢顶部的两侧,且临近所述立柱。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变向轮和所述第一导向轮为定滑轮,两者的旋转方向相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导向轮较所述第一变向轮更靠近升降机轿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立柱由支撑框架在所述立柱的高度方向上拼接而成,所述支撑框架为多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变向轮和所述第一导向轮部分伸入所述支撑框架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立柱与所述楼层支撑板之间通过横梁框架连接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横梁框架为多组,在高度方向上间隔2.5米~3米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变向轮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导向轮和所述第二变向轮的径向所成夹角α,夹角α满足15度<夹角α<30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立柱由标准节拼搭而成。
上述改进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总体而言,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施工升降机,井道架由两组立柱和一根顶梁拼接而成,占地面积小,且驱动绳轮、第一导向轮和第一变向轮设置在底部且相互邻近,方便集中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施工升降机的立体图;
图2为本申请施工升降机的主视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本申请施工升降机中支撑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在所有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技术特征,具体为:
1、楼层支撑板;2、井道架;21、立柱;210、导轨;22、顶梁;
23、支撑框架;
24、横梁框架;
3、升降机轿厢;4、对重架;41、对重轮;
51、驱动绳轮;
521、第一变向轮;522、第二变向轮;523、牵引轮;
531、第一导向轮;532、第二导向轮;533、第三导向轮;
54、钢丝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施工升降机,包括竖直地面设置的楼层支撑板1、与楼层支撑板1固定连接的井道架2、沿井道架2垂直运动的升降机轿厢3、驱动升降机轿厢3运动的曳引系统,以及平衡升降机轿厢3的对重架4,井道架2包括两组对称布置的立柱21,以及连接两侧立柱顶部的顶梁22,对重架4设置在一侧立柱21内,曳引系统处于井道架2沿自身宽度延伸的区域内。
楼层支撑板1由混凝土或钢材建造而成,连接各个楼层,井道架2平行楼层支撑板1设置,由钢材拼接而成,快速方便。且两者之间通过钢材进行连接加固井道架2的稳定性,保证升降机轿厢3的运行安全性。
立柱21与地面通过地脚螺栓或其他现有技术固定连接,两侧立柱21的相对内侧焊接或螺栓连接有供升降机轿厢3上、下滑动的导轨210,升降机轿厢3上设置有与导轨210相配合的导靴(图未示),提高升降机轿厢3的运行稳定性。相对传统的由四根立柱所组成的井道架,立柱数量更少,占地面积更小,搭建速度更快。立柱21的水平截面为矩形框架,内部中空,方便曳引系统的铺设,并且对重架4可以在一侧立柱21内上、下滑动,给予对重架4一定的保护,且节省了对重架4所需的安装空间,减小占地面积。
顶梁32由槽钢或其他标准钢材焊接或螺栓连接在两侧立柱31的顶部,有利于现场快速搭建。
曳引系统一般包括各种用于导向、变向的曳引轮,以及连接各个曳引轮的钢丝绳,竖直投影观察,所有曳引轮和钢丝绳均未超出井道架2沿自身宽度方向延伸的区域内,进一步缩小占地面积。
曳引系统包括:驱动绳轮51、升降机轿厢升降轮组、对重架升降轮组。
驱动绳轮51邻近地面设置,且设置在远离对重架4的立柱21侧。升降机轿厢升降轮组包括设置在驱动绳轮51与立柱21之间的第一变向轮521、设置在顶梁22的第二变向轮522,以及设置在升降机轿厢顶部的牵引轮523,驱动绳轮51、第一变向轮521、第二变向轮522和牵引轮523通过一根钢丝绳54连接;
对重架升降轮组包括设置在第一变向轮521下方的第一导向轮531、设置在第二变向轮522下方的第二导向轮532,以及与第二导向轮532同一水平的第三导向轮533,第二导向轮532和第三导向轮533分别设置在两侧立柱21的顶部,驱动绳轮51、第一导向轮531、第二导向轮532和第三导向轮533通过钢丝绳54连接,钢丝绳54通过第三导向轮533连接对重架4的对重轮41。钢丝绳54的两自由端分别通过牵引轮523和对重轮41导向固定在楼层支撑板1的顶部。
驱动绳轮51依靠连接自身的电机驱动自身旋转,且邻近地面设置,方便在地面进行维修,设置在未安装对重架4一侧的立柱,避免对重架4与穿设在立柱21内的钢丝绳54发生干涉。
升降机轿厢升降轮组通过曳引轮升降升降机轿厢3,其中,第一变向轮521邻近驱动绳轮51设置,第一变向轮521在高度方向低于驱动绳轮51设置,保证钢丝绳54处于张紧状态,保证升降机轿厢3的平稳运行。第二变向轮522通过槽钢固定架设在顶梁22上,钢丝绳54经由第一变向轮521变向竖直向上穿设在立柱21内,并经由第二变向轮522变向竖直向下沿立柱21的相对内侧穿设过牵引轮523,钢丝绳54的自由端在经由牵引轮523竖直向上连接固定在顶梁22或楼层支撑板1的顶部,牵引轮523为动滑轮,且与升降机轿厢3通过槽钢连接固定。驱动绳轮51旋转,依靠第一变向轮521和第二变向轮522的变向和钢丝绳54的牵拉,带动牵引轮523升降,间接升降升降机轿厢3。
对重架升降轮组用于将对重架4相对升降机轿厢3相反的方向升降,其中,第一导向轮531通过槽钢固定连接在第一变向轮521的下方,则驱动绳轮51、第一变向轮521和第一导向轮531集中布置,方便维修,钢丝绳54经由第一导向轮531导向后,竖直向上穿设在立柱21内,经过第二导向轮532,经由第二导向轮532水平导向至第三导向轮533,钢丝绳54经由第三导向轮533导向后,竖直向下穿设过另一侧立柱21内,穿设过对重轮41,则钢丝绳54在对重轮41处的自由端竖直向上延伸固定至顶梁22或楼层支撑板1的顶部。驱动绳轮51旋转后,依靠第一~第三导向轮将钢丝绳穿设至对重轮41,且对重轮41为动滑轮,带动对重架4地升降,且升降的方向与升降机轿厢3的升降方向相反。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牵引轮523为两个,分别布置在升降机轿厢顶部的两侧,且临近立柱21。升降机轿厢3的顶部焊接或螺栓连接有槽钢,两个牵引轮523固定在槽钢上,且临近立柱21设置,即为沿升降机轿厢3的宽度方向布置,使得升降时升降机轿厢3的作用力在升降机轿厢3的两侧,提高升降机轿厢3升降的稳定性。
如图2~图3所示,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第二变向轮522倾斜设置,第二导向轮532和第二变向轮522的径向所成夹角α,夹角α满足15度<夹角α<30度。倾斜设置使得经过第二变向轮522的钢丝绳54与经过第二导向轮532的钢丝绳54相互错位,避免干涉。且倾斜的夹角α不宜过大,保证曳引系统各曳引轮不超出井道架2沿自身宽度延伸的区域内,减小占地面积。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第一变向轮521和第一导向轮531为定滑轮,两者的旋转方向相反。达到升降机轿厢3与对重架4的升降方向相反。
由于第一导向轮531和第一变向轮521处于同一平面,且钢丝绳54经过两者后经过同一立柱21,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第一导向轮531较第一变向轮521更靠近升降机轿厢3,使得第一导向轮531和第一变向轮521的轴心在垂直投影观察,存在相互错位,使得穿设过同一立柱21的钢丝绳54相互错位,避免干涉,且两者布置紧凑,占地面积小。
如图1和图4所示,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立柱21由支撑框架23在立柱21的高度方向上拼接而成,支撑框架23为多组。支撑框架23由四根圆柱或空心管置于支撑框架23的四个角,再用槽钢连接四根圆柱,进行焊接,支撑框架23的高度在2.5米~3米之间。两个相邻的支撑框架23通过焊接组装而成,实现快速搭建。
如图1~图3所示,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第一变向轮521和第一导向轮531部分伸入支撑框架23内。支撑框架23在自身长度方向的一侧,沿自身高度方向的中点位置仅焊接一根槽钢,使得第一变向轮521和第一导向轮531能够部分伸入支撑框架23内,进一步缩小占地面积。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立柱21与楼层支撑板1之间通过横梁框架24连接固定。横梁框架24呈梯形,自立柱21的宽度方向一侧起水平延伸至楼层支撑板1上,横梁框架24与楼层支撑板1之间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与立柱21通过焊接连接,加强井道架2的结构强度,提高升降机轿厢3的运行稳定性。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横梁框架24为多组,相邻的横梁框架24在高度方向上间隔2.5米~3米设置,多组横梁框架24提高了井道架2的整体结构强度,同时注意不能焊接在相邻支撑框架23之间的拼接处,避免应力集中影响井道架2的结构强度。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立柱21由标准节拼搭而成,方便制造及后期维护。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施工升降机,相对传统施工升降机,仅需要两根立柱和顶梁拼接成井道架,且所有曳引轮均处于井道架沿自身宽度方向延伸的区域内,对重架设置在立柱内,整体装置占地面积小,且搭建快速。驱动绳轮、第一导向轮和第一变向轮邻近地面设置,布置紧凑,利于维修。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施工升降机,包括竖直地面设置的楼层支撑板、与所述楼层支撑板固定连接的井道架、沿所述井道架垂直运动的升降机轿厢、驱动所述升降机轿厢运动的曳引系统,以及平衡所述升降机轿厢的对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井道架包括两组对称布置的立柱,以及连接两侧立柱顶部的顶梁,所述对重架设置在一侧所述立柱内,所述曳引系统处于所述井道架沿自身宽度方向延伸的区域内,所述曳引系统包括:
驱动绳轮,所述驱动绳轮邻近地面设置,且设置在远离所述对重架的立柱侧;
升降机轿厢升降轮组,所述升降机轿厢升降轮组包括设置在所述驱动绳轮与立柱之间的第一变向轮、设置在所述顶梁的第二变向轮,以及设置在所述升降机轿厢顶部的牵引轮,所述驱动绳轮、第一变向轮、第二变向轮和牵引轮通过一根钢丝绳连接;
对重架升降轮组,所述对重架升降轮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变向轮下方的第一导向轮、设置在所述第二变向轮下方的第二导向轮,以及与所述第二导向轮同一水平的第三导向轮,所述第二导向轮和第三导向轮分别设置在两侧立柱的顶部,所述驱动绳轮、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和第三导向轮通过所述钢丝绳连接,所述钢丝绳通过第三导向轮连接所述对重架的对重轮;
所述钢丝绳的两自由端分别通过所述牵引轮和所述对重轮导向固定在所述楼层支撑板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轮为两个,分别布置在所述升降机轿厢顶部的两侧,且临近所述立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向轮和所述第一导向轮为定滑轮,两者的旋转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轮较所述第一变向轮更靠近升降机轿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由支撑框架在所述立柱的高度方向上拼接而成,所述支撑框架为多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施工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向轮和所述第一导向轮部分伸入所述支撑框架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与所述楼层支撑板之间通过横梁框架连接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施工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框架为多组,在高度方向上间隔2.5米~3米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变向轮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导向轮和所述第二变向轮的径向所成夹角α,夹角α满足15度<夹角α<30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由标准节拼搭而成。
CN202120290520.6U 2021-02-02 2021-02-02 施工升降机 Active CN2142988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90520.6U CN214298804U (zh) 2021-02-02 2021-02-02 施工升降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90520.6U CN214298804U (zh) 2021-02-02 2021-02-02 施工升降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98804U true CN214298804U (zh) 2021-09-28

Family

ID=778328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90520.6U Active CN214298804U (zh) 2021-02-02 2021-02-02 施工升降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9880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23105A (zh) * 2021-02-02 2021-04-30 杭州百科新材料有限公司 施工升降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23105A (zh) * 2021-02-02 2021-04-30 杭州百科新材料有限公司 施工升降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298804U (zh) 施工升降机
CN113511451B (zh) 一种超长多巷道共用的桥式堆垛机
CN210825133U (zh) 电缆沟盖板提升装置
CN112723105A (zh) 施工升降机
CN114751276B (zh) 一种房建施工用安全防坠落装置
CN216763991U (zh) 施工升降机
KR102378202B1 (ko) 기계실 및 승강로 구조물이 필요없는 싱글 마스트 구조의 로프식 트윈형 탑승카 자체구동 승강기
CN212801239U (zh) 一种简支梁桥盖梁钢筋二次张拉用移动挂篮台车
CN113955611A (zh) 一种三面开门的新型电梯
CN210369651U (zh) 一种乐池升降式栏杆
CN208932758U (zh) 一种用于无机房电梯的曳引悬挂系统
KR102402802B1 (ko) 기계실이 운반가능하게 모듈화된 로프식 복수구동 고하중용 엘리베이터
CN112299215A (zh) 一种电梯井道布置结构
CN218968582U (zh) 电梯的轿厢设备及电梯
CN111547598A (zh) 一种底托式曳引电梯布置结构
CN218145220U (zh) 一种无机房别墅梯绳轮梁结构
CN217398185U (zh) 一种无对重轿厢电梯
KR102402799B1 (ko) 기계실 및 승강로 구조물이 필요없는 트윈 마스트 구조의 로프식 탑승카 자체구동 고하중용 승강기
CN212222105U (zh) 汽车提升机
CN108840210A (zh) 一种无机房电梯的曳引悬挂系统
CN220264848U (zh) 一种楼体内施工电梯
CN220431967U (zh) 一种电梯井道
CN211393460U (zh) 一种电梯曳引系统
CN214652895U (zh) 一种电梯垂直滑动门传动悬挂系统
CN216583683U (zh) 一种三面开门的新型电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