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87376U - 一种建筑施工用室内除尘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施工用室内除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87376U
CN214287376U CN202023257495.6U CN202023257495U CN214287376U CN 214287376 U CN214287376 U CN 214287376U CN 202023257495 U CN202023257495 U CN 202023257495U CN 214287376 U CN214287376 U CN 2142873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removing
dust
section
filter screen
in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25749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建
汪庆豪
金明春
麻玉侠
龚孙武
梅春燕
王柏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uiyu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uiyu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uiyu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Ruiyu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25749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873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873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873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除尘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室内除尘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除尘桶,除尘桶内末端设置有抽风机,除尘桶由第一除尘段、S转接段和第二除尘段组成,第一除尘段内设置有第一喷雾机构,第一喷雾机构后与S转接段交汇处设置有第一过滤网;S转接段内设置有第二喷雾机构,第二除尘段内设有第二过滤网。能够以多种角度对封闭室内的带有灰尘的空气进行抽取,并对灰尘进行去除,净化空气,改善室内环境。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施工用室内除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除尘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室内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进行建筑施工时,经常会产生很多粉尘。粉尘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不仅破坏了工作环境使得能见度降低,同时还对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伤害。
因此,在此类施工进行中,需要对粉尘进行降除处理。在开放的室外施工时通常采用的是喷雾降尘。但是在封闭的环境内,直接采用喷雾显然影响了施工人员的工作。因此,需要针对在室内施工产生的粉尘进行去除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室内除尘装置,解决在室内施工粉尘很难去除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建筑施工用室内除尘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除尘桶,除尘桶内末端设置有抽风机,除尘桶由第一除尘段、S转接段和第二除尘段组成,第一除尘段内设置有第一喷雾机构,第一喷雾机构后与S转接段交汇处设置有第一过滤网;S转接段内设置有第二喷雾机构,第二除尘段内设有第二过滤网。
通常的除尘是采用喷雾手段,但是在室内如果直接采用喷雾会影响施工,并且会导致室内湿度过大,对室内环境不利。因此结合喷雾及抽气机构,将带有灰尘的空气在除尘桶进行除尘,这样就能避免这些弊端,达到良好的除尘效果。利用喷雾机构对灰尘进行喷雾,从而增加灰尘的重量,提高灰尘的惯性。利用S转接段可以利用灰尘的惯性,使得灰尘能够被过滤网过滤,部分穿过过滤网的灰尘又能由于惯性被附着于除尘桶内壁上。
作为优选,第一过滤网倾斜设置。通过倾斜设置的过滤网对灰尘具有更好的阻挡作用,从而尽可能多的将灰尘进行去除吸附。
作为优选,第二过滤网倾斜设置。第二过滤网与第一过滤网的设置原理相似。
作为优选,除尘桶外设第一收集槽,第一收集槽与除尘桶通过第一收集口连通,第一收集口与第一过滤网底部对应。
作为优选,除尘桶外设第二收集槽,第二收集槽与除尘桶通过第二收集口连通,第二收集口与第二过滤网底部对应。
作为优选,第一除尘段具有一个活动部,活动部与其他部位柔性连接使活动部具有一定角度的转动自由度。
作为优选,底座上设置有调节支架,活动部设置于调节支架上。
作为优选,活动部的入口为敞口状。
作为优选,底座底部设置有移动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以多种角度对封闭室内的带有灰尘的空气进行抽取,并对灰尘进行去除,净化空气,改善室内环境。
附图说明
图1给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除尘桶,3抽风机,4第一除尘段,5S转接段,6第二除尘段,7第一喷雾机构,8第一过滤网,9第二喷雾机构,10第二过滤网11第一收集槽12第一收集口13第二收集槽14第二收集口15活动部16调节支架17移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进一步细化基于附图所示的代表性实施方案。应当理解,以下描述并非旨在将实施方案限制于一个优选实施方案。相反,其旨在涵盖可被包括在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所述实施方案的实质和范围内的替代形式、修改形式和等同形式。
在以下的详细描述中,参考了形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并且在附图中以举例说明的方式示出了根据所述实施方案的具体实施方案。尽管足够详细地描述了这些实施例以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施所述实施例,但应当理解,这些实例不是限制性的,使得可以使用其它实例并且可在不脱离所述实施例的实质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相应的修改。
具体的,参考图1,图1给出了一种建筑施工用室内除尘装置,包括底座,底座底部设置有移动轮,用于移动;底座上设置有除尘桶,除尘桶内设置有抽风机,除尘桶由第一除尘段、S转接段和第二除尘段组成,抽风机设置于第一除尘段内;第一除尘段内设置有第一喷雾机构,第一喷雾机构后与S转接段交汇处设置有第一过滤网;S转接段内设置有第二喷雾机构,第二除尘段内设有第二过滤网。
第一过滤网倾斜设置,第二过滤网也倾斜设置。除尘桶外设第一收集槽,第一收集槽与除尘桶通过第一收集口连通,第一收集口与第一过滤网底部对应,除尘桶外设第二收集槽,第二收集槽与除尘桶通过第二收集口连通,第二收集口与第二过滤网底部对应。第一收集槽和第二收集槽用于收集附着于过滤网上的尘泥,由于喷雾后的灰尘被过滤网过滤后,会形成尘泥,尘泥随着手机扣进入至下面的收集槽。
第一除尘段具有一个活动部,活动部的入口为敞口状,便于收集空气;活动部与其他部位柔性连接使活动部具有一定角度的转动自由度,底座上设置有调节支架,活动部设置于调节支架上。这样,可以通过调节支架来调节除尘桶的入口角度及高度。
该装置设置于室内后,可以对灰尘较多的室内进行除尘处理,净化空气,达到改善室内环境的目的,提高施工环境,进而提高施工效率。
为了便于进行解释,上述描述中使用特定命名以提供对所述实施方案的彻底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实施上述实施方案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因此,出于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呈现了对本文所述的具体实施方案的上述描述。其目的并非在于穷举或将实施方案限制到所公开的具体精确形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在上述教导内容的基础,还能够进行一定的修改、组合和以及变型。

Claims (9)

1.一种建筑施工用室内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除尘桶,除尘桶内设置有抽风机,除尘桶由第一除尘段、S转接段和第二除尘段组成,第一除尘段内设置有第一喷雾机构,第一喷雾机构后与S转接段交汇处设置有第一过滤网;S转接段内设置有第二喷雾机构,第二除尘段内设有第二过滤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室内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过滤网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室内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过滤网倾斜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室内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除尘桶外设第一收集槽,第一收集槽与除尘桶通过第一收集口连通,第一收集口与第一过滤网底部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室内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除尘桶外设第二收集槽,第二收集槽与除尘桶通过第二收集口连通,第二收集口与第二过滤网底部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室内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除尘段具有一个活动部,活动部与其他部位柔性连接使活动部具有一定角度的转动自由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室内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底座上设置有调节支架,活动部设置于调节支架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室内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活动部的入口为敞口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室内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底座底部设置有移动轮。
CN202023257495.6U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建筑施工用室内除尘装置 Active CN2142873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57495.6U CN214287376U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建筑施工用室内除尘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57495.6U CN214287376U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建筑施工用室内除尘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87376U true CN214287376U (zh) 2021-09-28

Family

ID=778642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257495.6U Active CN214287376U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建筑施工用室内除尘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873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272242U (zh) 一种木材加工用除尘装置
CN108339339A (zh) 一种室内用空气净化除尘装置
CN214287376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室内除尘装置
CN104383759A (zh) 空气净化装置
CN207501361U (zh) 一种消防排烟风机
CN209809768U (zh) 一种厂房焊接废气净化装置
CN210086591U (zh) 一种建筑幕墙通风装置
CN110052468A (zh) 一种悬臂式伸缩旋转吸气罩
CN109011898A (zh) 光伏设备加工车间的防尘处理装置
CN111219831A (zh) 一种防尘隔音新风系统
CN208961299U (zh) 一种多工位焊接烟尘净化装置
CN208533430U (zh) 一种控尘装置及扫地车
CN208448847U (zh) 一种运行噪音小的脉冲袋式除尘器
CN203235355U (zh) 一种高效除尘器
CN207680280U (zh) 一种环保高效焊烟净化器
CN208865372U (zh) 一种工业厂房粉尘清扫装置
CN207494863U (zh) 一种焊接工作台
CN207024983U (zh) 一种建筑施工除尘装置
CN207056236U (zh) 一种节能环保风机高效除尘装置
CN220335088U (zh) 一种鸡粪有机肥生产用发酵装置
CN220432655U (zh) 一种鸡粪有机肥发酵除臭装置
CN213049856U (zh) 一种天花式净化设备
CN215227194U (zh) 一种旋风吸尘器
CN219550761U (zh) 一种室内空气检测调控装置
CN2308337Y (zh) 无阻力定向排尘家用除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