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82832U - 一种巷道式黑水虻自动化饲养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巷道式黑水虻自动化饲养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82832U
CN214282832U CN202022618572.XU CN202022618572U CN214282832U CN 214282832 U CN214282832 U CN 214282832U CN 202022618572 U CN202022618572 U CN 202022618572U CN 214282832 U CN214282832 U CN 2142828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circulating track
feeding
transverse
bree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61857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圣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fang Xingmei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fang Xingmei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fang Xingmei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fang Xingmei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61857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828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828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828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巷道式黑水虻自动化饲养系统,包括养殖架循环轨道,所述养殖架循环轨道呈回字形,所述养殖架循环轨道包括纵向循环轨道和设于所述纵向循环轨道端部的横向循环轨道;所述纵向循环轨道上设置巷道用养殖架输送装置,所述横向循环轨道上设置养殖架横移装置;所述纵向循环轨道一端的所述横向循环轨道处设置食料投放机。本实用新型的巷道式黑水虻自动化饲养系统,能够实现大规模养殖黑水虻,对规模化养殖的黑水虻进行自动定时定量投喂,实现工业自动化养殖,投喂效果好,工作效率高,并且养殖过程中的环境可以有效得到控制,废弃有机物转化效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巷道式黑水虻自动化饲养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黑水虻养殖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巷道式黑水虻自动化饲养系统。
背景技术
现在越来越多的餐厨垃圾处理厂及畜牧业公司,选择用黑水虻来处理餐厨垃圾及畜禽粪便,因为用黑水虻过腹转化的方式得到的附加值比较高。黑水虻将有机废弃物中的营养物质吸收,转化为自身高价值的蛋白,并且其排出的虫粪也是很好的肥料。当然为了能够获得高转化率、高回报就必须采用大规模养殖。传统的人工黑水虻养殖方式是将黑水虻幼虫放置在养殖箱内人工投料喂养,存在环境差、转化效率低、工人劳动量大、难以做到定时定量投喂,养殖效果差等弊端,尤其不适用于大规模养殖,黑水虻养殖投料需要少喂勤喂,因此大规模养殖黑水虻喂料工作量巨大,传统的人工喂养已经难以满足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巷道式黑水虻自动化饲养系统,能够实现大规模养殖黑水虻,能够对规模化养殖的黑水虻进行自动定时定量投喂,实现工业自动化养殖,投喂效果好,工作效率高,并且养殖过程中的环境可以有效得到控制,废弃有机物转化效率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巷道式黑水虻自动化饲养系统,包括养殖架循环轨道,所述养殖架循环轨道呈回字形,所述养殖架循环轨道包括纵向循环轨道和设于所述纵向循环轨道端部的横向循环轨道;
所述纵向循环轨道上设置巷道用养殖架输送装置,所述横向循环轨道上设置养殖架横移装置;
所述纵向循环轨道一端的所述横向循环轨道处设置食料投放机。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包括养殖房,所述养殖房内设有若干道养殖巷道,所述养殖架循环轨道、所述养殖架输送装置和所述食料投放机设于所述养殖房内,所述纵向循环轨道沿所述养殖巷道延伸。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养殖房为保温养殖房,所述养殖房的出口端设置自动卷帘门,所述养殖房设有暖气、制冷装置、除湿机、通排风系统、内循环净化机、和环境监测控制系统。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巷道用养殖架输送装置包括滑动设于所述纵向循环轨道上的拖拉框架,所述纵向循环轨道的两侧边部均设有导轨,所述拖拉框架滑动设于所述导轨内侧,所述纵向循环轨道上设有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包括固定部和伸缩部,所述伸缩装置的固定部固定设于所述纵向循环轨道上,所述伸缩装置的伸缩部的末端与所述拖拉框架固定连接;
所述拖拉框架的始端两侧均设有勾手机构,所述勾手机构包括勾板,所述勾板的中部与所述拖拉框架的侧壁通过铰接轴铰接,所述拖拉框架的侧壁上位于所述铰接轴的斜下方处设有挡块,所述挡块设于所述勾板的靠近所述伸缩装置的一侧。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养殖架横移装置包括横移平台,所述横移平台滑动或滚动设于远离所述食料投放机的一端的所述横向循环轨道上,该端的所述横向循环轨道的两端分别设有转向轮,所述横向循环轨道上设有电机驱动机构,所述电机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绕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绕过两端的所述转向轮闭合形成传动闭环,所述横移平台与所述钢丝绳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间隔设有驱动轮和从动轮,所述驱动轮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钢丝绳绕过所述驱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一圈或者一圈以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食料投放机包括框架,所述框架上设有养殖架移动装置和投料装置,所述投料装置位于所述养殖架移动装置的一侧;
所述养殖架移动装置包括设于所述横向循环轨道上的移动平台,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移动平台在所述横向循环轨道上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
所述投料装置包括滑动设于所述框架上的安装架,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安装架朝向所述养殖架移动装置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安装架内上部设有料斗,所述安装架内下部设有若干层定量喂料机构,所述料斗上设有进料口,所述料斗底部设有若干出料口,所述出料口连接有输送泵,所述定量喂料机构包括定量喂料筒,所述定量喂料筒的一端依次连接有单向进料阀和投料阀,所述定量喂料筒的另一端设有进气孔,所述单向进料阀的进料口与所述输送泵的输出口连接,所述投料阀的出料口连接有投料管,所述定量喂料筒内设有活塞,所述定量喂料筒内的活塞上安装有磁环,所述定量喂料筒的筒体上安装有磁性传感器。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投料装置包括均匀布料机构,所述均匀布料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料斗顶部的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端竖向连接有传动轴,所述料斗内底部横向转动设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间隔安装有至少两组搅拌单元,所述搅拌轴的一端部安装有换向器,所述搅拌轴的该端部通过所述换向器与所述传动轴的下端部传动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移动平台上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连接有减速器,所述减速器传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横向循环轨道的两侧边部设有与对应端的所述第一齿轮啮合传动连接的第一齿条;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安装架上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连接有减速器,所述减速器传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两端安装有第二齿轮,所述安装架两侧的所述框架横梁上设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轮与对应侧的所述第二齿条啮合传动连接;
所述第一齿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齿条的延伸方向相垂直。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设置控制器,所述框架上设有用于检测所述移动平台位置的位置传感器,以及用于检测所述安装架位置的位置传感器,所述养殖架循环轨道上设有用于检测所述拖拉框架的位置传感器,以及用于检测所述横移平台的位置传感器;
所述伸缩装置、所述驱动电机、第一电机、第二电机、所述位置传感器、所述磁性传感器、所述投料阀、所述输送泵以及所述搅拌电机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巷道式黑水虻自动化饲养系统,可在养殖房内设置多道养殖巷道,将挂满养殖盒的多个养殖架推入养殖巷道内的养殖架循环轨道,利用养殖巷道用养殖架输送装置、养殖架横移装置以及食料投放机的移动平台,使多个养殖架在养殖架循环轨道上移动循环,循环移动到食料投放机的移动平台上,食料投放机对养殖架上的养殖盒自动投放饲料喂食。使养殖巷道内的所有的养殖架上的养殖盒都能实现定时定量的自动喂食,这种养殖架结合巷道回形循环轨道循环喂养的方式,按养殖工艺设定每天可以多次投料,少投勤投,使黑水虻一直吃到新鲜物料,投喂效果好,多台养殖架在循环轨道上循环,能够实现很大数量的养殖盒的循环喂养,从而实现大规模养殖黑水虻,能够对规模化养殖的黑水虻进行自动定时定量投喂,实现工业自动化养殖,工作效率高,并且整个喂养过程在封闭的养殖房巷道内进行,养殖过程中的环境可以有效得到控制,废弃有机物转化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巷道式黑水虻自动化饲养系统,可在养殖架上装有多层待喂食的养殖盒,每层可放置多排养殖盒,养殖线上的养殖架输送入本实用新型的食料投放机上的养殖架移动装置的移动平台上,此时第二驱动机构驱动安装架朝向养殖架移动装置移动,移动至投料装置的投料管到达养殖架上第一排养殖盒处,完成前排第一组的养殖盒的投喂后,继续移动至后排的养殖盒处投喂后排的第一组养殖盒。然后投料机构投完两组养殖盒后,完全撤出养殖架,然后养殖架移动一次,投料机构再为移动后的两组养殖盒投喂料。如此循环,养殖架移动装置上的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移动平台在底座上逐次前进一个养殖盒的距离,使投料装置依次完成多组的养殖盒的投喂。每次针对养殖盒的投喂利用投料装置的定量喂料机构实现定量投喂,按养殖工艺设定每天可以多次投料,少投勤投,使黑水虻一直吃到新鲜物料。如此实现了规模化养殖的定量投喂,养殖效果好,一次性喂养多列多排的养殖盒,工作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中,可设置可编程序的逻辑控制器,第一电机、第二电机、所述位置传感器、所述磁性传感器、所述投料阀、所述输送泵以及所述搅拌电机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可根据控制器控制投料装置、养殖架移动装置的运转,实现自动定时定量的投喂,实现工业自动化养殖,投喂效果好,工作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中,投料装置的料斗顶部的搅拌电机连接传动轴,通过使用传动轴和换向器相配合,能够把传动轴竖向上的转动转换为横向的搅拌轴的转动,横向设置的搅拌轴间隔安装有至少两组搅拌单元,完全覆盖搅拌料斗内底部,搅拌量大,能够对料斗内的食料进行充分快速搅拌,保证食料混合均匀,保证食料的干湿度均匀,有效避免了因为食料局部太湿堵塞下料口,出料不顺畅,连续性差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出料的流畅性、连续性,保证后续的输送泵不会被抽空,提高了布料效果,保证投喂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投料装置的料斗的底壁上间隔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出料口,增大了投送范围,能够满足循环轨道上的大数量的养殖盒的投喂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巷道式黑水虻自动化饲养系统使用的养殖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巷道式黑水虻自动化饲养系统使用的养殖房内部的巷道布置图;
图3是图2中的一条养殖巷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方向为养殖架循环移动方向)
图4是图3中的巷道用养殖架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纵向循环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左端部处的端面示意图;
图7是图4中的拖拉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的勾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4的巷道用养殖架输送装置输送养殖架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10是图3中的养殖架横移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的横向循环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12图11中的电机驱动机构与横向循环轨道的安装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的电机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的钢丝绳绕过驱动轮和从动轮的示意图;
图15是图10中的横移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0中的养殖架横移装置输送养殖架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17是图3中的食料投放机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中的框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7中的养殖架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9中的横向循环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19中的移动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图17中的养殖架移动装置用于移动养殖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23是图17中的框架顶部安装第二齿条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图17中的投料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5是图24中的安装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6是图24中的第二驱动机构的机构示意图;
图27是图24中的均匀布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8是图24中的均匀布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29是图24中的搅拌轴、搅拌单元、换向器和传动轴的连接示意图;
图30是图24中的输送泵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1是图30中的泵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2是图24中的定量喂料筒与单向进料阀、投料阀、投料管的连接示意图;
图33是图32中的定量喂料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4是图24中的投料装置向养殖架上的养殖盒投喂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35是图34的立体示意图;
图36是循环轨道上向食料投放机的养殖架移动装置上输送养殖架的工作示意图;
图37是养殖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8循环轨道和食料投放机的控制原理框图;
图39是图38中的养殖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40是本实用新型的巷道式黑水虻自动化饲养系统的控制原理框图;
图中标号:1、养殖房;2、养殖巷道;3、养殖架循环轨道;31、纵向循环轨道;311、导轨;312、导向轮;32、横向循环轨道;321、滑槽;4、养殖架横移装置;41、横移平台;411、滚轮;412、导轨;42、电机驱动机构;421、驱动电机;422、驱动轮;423、从动轮;424、安装腔;425、固定板;426、连接板;427、钢丝绳;43、定滑轮;5、巷道用养殖架输送装置;51、拖拉框架; 52、伸缩装置;53、勾手机构;531、勾板;532、铰接轴;533、挡块;6、食料投放机;61、框架;611、导轨;62、养殖架移动装置;6211、滑轨;622、移动平台;6221、导轨;623、第一驱动机构;6231、第一电机;6232、第一转轴;6233、第一齿轮;6234、第一齿条;624、滑块;63、投料装置;631、安装架;6311、滑块;632、料斗;633、均匀布料机构;6331、支架;6332、搅拌电机;6333、传动轴;6334、固定板;6335、搅拌轴;6336、换向器;6337、出料口;6338、联轴器;6339、搅拌单元;634、进料口;635、输送泵;6351、泵体;63511、主动齿轮;63512、从动齿轮;63513、进料口;63514、出料口; 6352、液压马达;636、定量喂料机构;6361、定量喂料筒;63611、进气孔;63612、饲料出入口;6362、活塞;6363、单向进料阀;6364、投料阀;6365、投料管;637、第二驱动机构;6371、第二电机;6372、第二转轴;6373、第二齿轮;6374、第二齿条;7、控制器;71、磁性传感器;72、位置传感器;73、温度传感器;74、湿度传感器;8、养殖架;9、养殖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附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巷道式黑水虻自动化饲养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例,利用复合保温板搭建封闭式的养殖房1,仅留一进出口。养殖房长28 米,宽4.6米,高4.1米,面积128平方米,空间容积510立方米,养殖房1 内隔离成多道养殖巷道2;每道养殖巷道2内设置回字形的养殖架循环轨道3,养殖架循环轨道3为框架式,由钢管焊接而成,质量轻,强度高,可以承受输送过程中的比较大的重量。养殖架循环轨道3包括沿养殖巷道2延伸的纵向循环轨道31,以及位于养殖巷道2端部的横向循环轨道32,纵向循环轨道31上设置巷道用养殖架输送装置5,横向循环轨道32上设置养殖架横移装置4,驱动养殖架8在养殖架循环轨道3上移动循环;一个养殖房1可以容纳32台养殖架8,每台养殖架8上可悬挂十层养殖盒9,每层包括八个养殖盒9,一个养殖房1内合计可容纳2560个养殖盒9。每个养殖巷道2的一端的横向循环轨道32 处安装食料投放机6。
为满足黑水虻生长需求,养殖房1以环境控制为设计重点,温度控制由暖气供热、由制冷机或风冷降温;干湿度调节由除湿机和物料含水率配合实现,设置暖气用于冬季供热,设置制冷机或风冷降温用于夏季降温;设置除湿机用于干湿度调节,设置通排风系统和内循环净化机用于保持空气新鲜,特别是每年三四月份的极端潮湿天气,除湿设备能够应对85%相对湿度的特殊状况;空气质量通过充分的通排风系统和内循环净化机共同保证,新风供风量可达每小时 3000立方米,排风量每小时4000立方米,可以达到每小时5-6次充分换气,分段安装的扰流风机保证整个内部空间各个角落环境参数保持均衡,每套养殖房内都设有独立的环境监测控制系统,通过温湿度传感器和有害气体探测器采集实时数据,根据环境变化和实际需要及时调节各环控设备的运行参数,以满足严苛的黑水虻生长需要。养殖房1进出口装有快速自动卷帘门,只在养殖架进出瞬间开启,有效防止废气泄漏和失温。
养殖架8是为黑水虻自动化立体养殖所设计的专用移动承载盒架,配合专用养殖盒9使用,该结构是整个养殖系统的核心,所有的自动化结构都围绕这个标准盒架来实现,养殖架8分10层,每层8个养殖盒9,每台养殖架8共容纳80个养殖盒9,层间距为210mm,层间隙为90mm,挂盒横梁有特定形状的卡口,可以固定养殖盒防止脱落,整体全不锈钢焊接而成,底部安装四只尼龙V 型专用脚轮,可在养殖房1内和循环线上的“A”字型轨道上行走。参照图39, 养殖盒9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注塑成型,长方锥型结构,可套盒,盒口尺寸是530 ×380mm,深度115mm,自重700克,容积22L,可以累积投喂10千克原料,上口内沿设有凸起作为防逃逸隔离带,通过特殊表面结构阻断了黑水虻的逃逸通道,可有效控制逃逸带来的损失。
养殖架循环轨道3为分段组合式钢架结构,轨道面为A字型,养殖架8行走靠两侧的纵向循环轨道31上的巷道用养殖架输送装置5推动,负责推动16 台养殖架8进行递进移动,与两端的养殖架横移装置4共同配合实现32台养殖架8的循环运行。
参照图4至图9,巷道用养殖架输送装置5包括滑动设于纵向循环轨道31 上的拖拉框架51,纵向循环轨道31的两侧边部均设有导轨311,拖拉框架51 滑动设于导轨311内侧,露出两侧的导轨311,正好用于与养殖架8的两侧边底部的脚轮滚动连接,纵向循环轨道31上设有伸缩装置52,伸缩装置52可采用液压缸,液压缸行程1500mm,推力5吨,推动力较大。液压缸的缸体固定设于纵向循环轨道31上,推杆的末端与拖拉框架51固定连接。纵向循环轨道31的两侧边部且位于导轨311的内侧均设有导向轮312,拖拉框架51的两侧边部滑动设于对应侧的导向轮312上。这样当液压缸推杆伸出或缩回时,方便推拉框架51在纵向循环轨道31上移动。拖拉框架51就是拖动放置在纵向循环轨道31 的导轨311上的养殖架8移动,使养殖架8在养殖巷道2内的纵向循环轨道31 上移动循环,转移速度快,工作效率高。
为了防止拖拉框架51拖动养殖架8移动时,养殖架8与拖拉框架51产生相对滑动,拖拉框架51的始端两侧均设有勾手机构53。参照图8,勾手机构53 包括勾板531,勾板531的中部与拖拉框架51的侧边梁通过铰接轴532铰接,拖拉框架51的侧边梁上位于铰接轴532的斜下方处设有挡块533,挡块533设于勾板531的靠近伸缩装置52的一侧,勾板531转至竖向时,勾板531的上方伸出于拖拉框架51的上方,勾板531转至水平时,勾板531的上侧边不高于拖拉框架51的的上边缘。勾板531的上部为一侧去料形成的斜形,勾板531的下部为直形。勾板531转至接触挡块533时,勾板531处于竖向状态。勾板531 的外下角处为圆弧倒角。当向拖拉框架51上移动养殖架8时,勾板531会向前转动至不高于拖拉框架51的上边缘的位置,不会阻挡养殖架8移动至拖拉框架 51上,而当养殖架8移动至拖拉框架51上后,由于勾板531的上部为一侧去料形成的斜形,勾板531的下部为直形,使得勾板531的下部比上部重,自由状态下,由于重力作用,下部向下转至挡块533处呈竖向状态。当伸缩装置52动作,带动拖拉框架51前移时,挡块533顶住勾板531下部内侧,阻挡勾板531 继续转动,使勾板531不会产生摆动,此时勾板531上部钩住养殖架8的下部横梁,带动养殖架8前移。
参照图10至图16,养殖架横移装置4包括横移平台41,横移平台41滑动或滚动设于远离食料投放机6的一端的横向循环轨道32上,横向循环轨道32 上间隔设有横向设有两道滑槽321,横移平台41的底部两侧分别安装有滚轮 411,滚轮411滚动与滑槽321滚动连接。横移平台41底下的横向循环轨道32 的两端分别设有定滑轮43作为转向轮,横向循环轨道32上设有电机驱动机构 42,电机驱动机构42包括驱动电机421,驱动电机421的输出端绕有钢丝绳427,钢丝绳427绕过两端的定滑轮43闭合形成传动闭环,横移平台41与钢丝绳427固定连接。
为了进一步增大钢丝绳427与驱动轮的摩擦力,电机驱动机构42可包括若干个从动轮423,从动轮423设于底座上靠近驱动轮422处,与驱动轮422之间留有距离,且与驱动轮422平行设置。钢丝绳427绕过驱动轮422和从动轮423 组成的轮组一圈或者一圈以上。此种结构,进一步增了钢丝绳427与驱动轮422 之间的摩擦力。使钢丝绳427与驱动轮422之间不易打滑,从而提高了传动装置的传动效率。
参照图13和图14,驱动轮422和从动轮423安装在两块间隔设置的固定板 425之间,两块固定板425的端部连接有连接板426,固定板425与连接板426 围成安装腔424,驱动轮422和从动轮423均转动安装于安装腔424内。电机 421的输出端与位于安装腔424内的驱动轮422固定连接。
横移平台41的两端部均设有导轨412,用于与纵向循环轨道31两侧边部的导轨311对接,在养殖架8在养殖架循环轨道3上移动循环过程中,方便养殖架从纵向循环轨道31上移动至横移平台41上。
参照图16,本实用新型的养殖架横移装置,将养殖架8放置在横移平台41 上,驱动电机421转动,驱动驱动轮422转动,带动钢丝绳427的传动闭环运转,与横移平台41固定处的钢丝绳427开始向一个方向移动,钢丝绳427拉动横移平台横向移动,使横移平台41上的养殖架横向移动至回形养殖架循环轨道的另一侧。当不运输养殖架8时,可控制电机421反转,使钢丝绳427的传动闭环反向运转,带动横移平台41复位。在移动过程中,横移平台41移动平稳,使得养殖架8不容易歪倒,且转移速度快,工作效率高。
参照图17至图36,食料投放机6包括框架61,框架61是由钢管焊接而成,质量轻,承重性好。框架61上设有养殖架移动装置62和投料装置63,投料装置63位于养殖架移动装置62的一侧。
养殖架移动装置62包括设于横向循环轨道32上的移动平台622,以及用于驱动移动平台622在横向循环轨道32上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623,第一驱动机构623用于带动养殖架8横向移动,从而使养殖架8移动到下一组要投料的养殖盒位置。
此处的横向循环轨道32的两侧边部设置有滑轨6211和第一齿条6234。移动平台622的底部设有滑块624,滑块624与对应侧的滑轨6211滑动连接。第一驱动机构623包括安装于移动平台622上的第一电机,6231第一电机连接有减速器,减速器传动连接有第一转轴6232,第一转轴6232的两端安装有第一齿轮6233,与底座框架的对应侧的第一齿条6234啮合传动连接,第一电机6231 转动,通过第一转轴6232驱动第一齿轮6233转动,第一齿轮6233与底座框架上的第一齿条6234啮合传动,带动移动平台622在横向循环轨道32的滑轨6211 上移动。
移动平台622的两端安装有供养殖架移动的导轨6221,导轨6221可以和纵向循环轨道31的导轨311对接,用于方便养殖架从纵向循环轨道31的导轨311 上输送到移动平台622上来。
投料装置63包括滑动设于框架61上的安装架631,以及用于驱动安装架 631朝向养殖架移动装置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637,框架1顶部两侧边部设有导轨611,安装架631由不锈钢钢管焊接而成。安装架631的两端设有滑块6311,安装架631的滑块6311与框架61对应侧的导轨611滑动连接,这样,投料装置63通过安装架631在框架61上的移动而能够在框架61上移动。
第二驱动机构637包括设于安装架631上的第二电机6371,第二电机6371 连接有减速器,减速器传动连接有第二转轴6372,第二转轴6372的两端安装有第二齿轮6373,安装架631两侧的框架61的横梁上设有第二齿条6374,第二齿轮6373与对应侧的第二齿条6374啮合传动连接,在第二电机6371转动带动第二齿轮6373转动时,与第二齿条6374啮合传动,带动安装于安装架631上的整个投料装置63移动。
第一齿条6234的延伸方向与第二齿条6374的延伸方向相垂直,这样,养殖架移动装置62的移动平台622可在框架61上产生前后移动,投料装置63可在框架61上产生左右移动,两者的可移动方向相垂直。
安装架631内上部设有料斗632,安装架631内下部设有若干层定量喂料机构636,料斗632上设有进料口634,料斗632底部设有五个出料口6337,出料口6337的数量可根据实际变化。每个出料口6337连接有输送泵635。
参照图24至图29,料斗搅拌使用垂直可拆卸结构,能够有效解决物料沉淀分层的现象,并且便于拆卸清理。具体地,料斗632内设有均匀布料机构633,均匀布料机构633包括安装于料斗632顶部的搅拌电机6332,料斗632顶部设有支架6331,支架6331固定安装在料斗632的两侧内壁上,支架6331的顶部延伸至料斗632外;搅拌电机6332安装在支架6331上,且搅拌电机6332位于料斗632外。搅拌电机6332的输出端竖向连接有传动轴6333。搅拌电机6332 连接有减速机,传动轴6333的顶端贯穿支架6331并与搅拌电机6332的减速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传动轴6333的下部插入料斗632内,料斗632内底部横向转动设有搅拌轴6335,搅拌轴6335上间隔安装有至少两组搅拌单元6339,搅拌轴6335的一端部安装有换向器6336,搅拌轴6335的该端部通过换向器6336 与传动轴6333的下端部传动连接。具体地,传动轴6333的下端安装有联轴器 6338,联轴器6338与换向器6336的输入轴固定连接,搅拌轴6335与换向器6336 的输出端连接。搅拌轴6335自料斗632内的一侧延伸至料斗632内的另一侧,料斗632的底壁上间隔设有五个出料口6337;每组搅拌单元6339包括若干搅拌桨叶,每组的搅拌桨叶沿搅拌轴6335的周向间隔设置,搅拌轴6335的两端对应的料斗632的内侧壁上均安装有固定板6334,搅拌轴6335的两端与对应端的固定板6334转动连接。具体地可采用以下结构:固定板6334上开设有通孔,通孔内可设置轴承,搅拌轴6335的端部转动安装于对应端的固定板6334的通孔内,与对应的轴承转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料斗632可采用辊筒式。搅拌轴6335上间隔安装有至少两组搅拌单元6339。图24至图29中示出的是设有十一组搅拌单元6339,十一组搅拌单元6339自搅拌轴6335的一端至另一端均匀间隔设置,当然,搅拌单元6339 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置。此种结构大大增大了在料斗632内的搅拌范围,能够完全覆盖搅拌料斗632内底部,搅拌完全,混合效果好,且增大了搅拌量。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均匀布料机构633的工作原理如下:开启搅拌电机6332,搅拌电机6332带动传动轴6333转动,同时传动轴6333带动联轴器6338转动,使得换向器6336的输入轴被联轴器6338带动转动,同时换向器6336的输入轴带动搅拌轴6335在两个固定板6334上转动,使得多个搅拌单元6339均被搅拌轴6335带动转动,料斗632内的食料被多个搅拌单元6339搅拌混合均匀,搅拌均匀的食料经过多个出料口6337输出,进而完成均匀布料。通过使用传动轴 6333和换向器6336相配合,能够把传动轴6333竖向上的转动转换为横向的搅拌轴6335的转动,通过多组搅拌单元6339,完全覆盖搅拌料斗632内底部,能够对料斗632内的食料进行充分快速搅拌,保证食料混合均匀,保证食料的干湿度均匀,有效避免了因为食料局部太湿堵塞下料口,出料不顺畅,连续性差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出料的流畅性、连续性,保证后续的输送泵不会被抽空,提高了布料效果。
参照图30和图31,输送泵635采用齿轮泵,齿轮泵的作用是将料斗内的饲料泵送给定量喂料机构636。齿轮泵由液压马达6352带动旋转,扭矩大,输送料比较稳定。液压马达6352安装在泵体6351上,通过联轴器和主动齿轮轴连接起来,液压马达6352转动时,带动主动齿轮63511转动,从而带动从动齿轮 63512转动。主动齿轮63511和从动齿轮63512为螺旋齿齿轮。齿轮泵的进料口 63513和料斗632的出料口6337对接,出来的饲料直接进入齿轮泵中。饲料进入齿轮泵的齿槽中,齿轮泵的两个齿轮背向旋转,物料从齿槽与壳体内壁形成的腔体里被输送到齿轮泵的出料口63514位置,然后通过两个齿轮啮合将物料挤出来,通过两个齿轮不断的旋转,物料连续不断的被泵送出来。泵送出来的饲料由钢管输送到定量喂料筒6361内。
参照图17、图24、图32和图33,食料投放方式采用称重注射式,注射器采用称重减量式计量结构,计量精度可达1%;可在养殖架移动平台上增设称重功能,称重养殖架的重量,并将注射器计量数值和养殖架重量实时进行比对,可以通过比对参数及时调整投料量,并避免出现较大的投料误差。定量喂料机构636为注射式,包括定量喂料筒6361,定量喂料筒6361为弹性胶囊结构,避免了滑动摩损造成的泄漏问题;定量喂料筒6361的一端依次连接有单向进料阀 6363和投料阀6364,定量喂料筒6361的另一端设有进气孔63611,实际使用时进气孔63611连接供气管,单向进料阀的进料口与输送泵635的输出口连接,齿轮泵泵送出来的饲料就是通过这个单向进料阀进入定量喂料筒6361内,投料阀的出料口连接有投料管6365,定量喂料筒6361内设有活塞6362。定量喂料筒6361内的活塞上安装有磁环,定量喂料筒6361上安装有磁性传感器71,磁性传感器71可为在定量喂料筒6361上设定位置安装的磁性开关。可根据磁性传感器5的检测结果确定输入进入定量喂料筒6361内的食料量,以及投喂时的减料量,可通过调整磁性传感器71的位置,来调整投喂的定量。
参照图32和图33,投料阀6364可采用角座阀,单向进料阀可采用在角座阀的一个进料口内设置单向阀芯构成,使角座阀的该进料口成为单向进料口,利用角座阀的另一个进料口连接定量喂料筒6361的出入口,角座阀的出料口连接投料管6365。工作时,角座阀先关闭,活塞6362在定量喂料筒6361内最左端。输送泵635启动,输送泵635出来的饲料通过单向进料口进入定量喂料筒 6361的筒体内,由于泵送出来的饲料压力比较大,活塞6362被物料推着向右移动。当活塞6362移动到磁性传感器71位置,被磁性传感器71检测到活塞6362时,输送泵635停止供料。在这里通过调整磁性传感器71的位置,可以调整进入定量喂料筒6361内的物料的量。这时向外部打料,打开角座阀,然后从定量喂料筒6361的进气孔63611向定量喂料筒6361内部进气,这时,活塞6362被推动向左移动。单向进料口是单向的,所以物料不能从单向进料口向回输送了,所以物料只能通过角座阀进入投料管6365,然后将饲料打到养殖盒中,这样一个定量喂料的过程就完成了。
在投料装置63上,上下可排列十套定量喂料筒6361,可一次向上下排列的十个养殖盒进行定量喂料。
参照图34至35,投料装置63和养殖架移动装置62配合移动完成整个养殖架投喂料过程如下:
每个养殖架上含有十层养殖盒,每层中含有两排,每排含有四个养殖盒,总共八十个养殖盒,定量喂料器一共有十套,一次可以给十个上下排列的养殖盒喂料。
养殖线上的养殖架输送入本实用新型的黑水虻食料投放机上的养殖架移动装置62的移动平台622上,此时第二驱动机构637驱动安装架631朝向养殖架移动装置62移动,移动至投料装置63的投料管6365到达养殖架上第一排养殖盒处,完成前排第一组上下十层的养殖盒的投喂后,安装架631继续移动至后排的养殖盒处,再完成后排第一组上下十层养殖盒的投喂。投料装置63投完两组养殖盒后,完全撤出养殖架,然后养殖架移动一次,投料装置63再为移动后的两组养殖盒投喂料。如此循环,养殖架移动装置62上的第一驱动机构驱动623 移动平台622在底座上逐次前进一个养殖盒的距离,使投料装置63依次完成多组的养殖盒的投喂。养殖架共需要移动四次,每移动一次,投料机构需要投喂两次料,也就是养殖架每移动一次,就可以给两组共二十个盒子喂料,效率比较高。且投料装置63投料时利用定量喂料机构636,每次针对养殖盒的投喂利用定量喂料筒6361实现自动定量投喂,如此实现了规模化养殖的自动定量投喂,养殖效果好,一次性喂养多列多排的养殖盒,工作效率高。
参照图40,为了实现全自动化控制,可设置可编程序的控制器7,例如PLC、单片机或者工控机,在框架1上设置用于检测移动平台622位置的位置传感器,以及用于检测安装架631位置的位置传感器72。使第一电机6231、第二电机6371、位置传感器72、磁性传感器71、温度传感器73、湿度传感器74、投料阀6364、输送泵635以及搅拌电机6332等检测传感器和执行元件投料均与控制器7电连接。利用控制器实现整体的自动监控,使整个养殖系统自动运行。PLC、单片机等工业控制器本身附带逻辑控制功能,利用PLC、单片机等工业控制器实现一些逻辑控制,磁性传感器、位置传感器等电器元件的选型以及电连接方式均是本领域的公知技术,在此不再详述。可根据控制器控制投料装置、养殖架移动装置的运转,实现自动定时定量的投喂,实现工业自动化养殖,投喂效果好,工作效率高。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巷道式黑水虻自动化饲养系统,在养殖房1内设置多道养殖巷道2,将挂满养殖盒9的多个养殖架8推入养殖巷道2内的养殖架循环轨道3上,利用巷道用养殖架输送装置5、养殖架横移装置4以及食料投放机6 的移动平台622,使多个养殖架8在养殖架循环轨道3上移动循环,循环移动到食料投放机6的移动平台622上,食料投放机6对养殖架8上的养殖盒9自动投放饲料喂食。使养殖巷道2内的所有的养殖架8上的养殖盒9都能实现定时定量的自动喂食,这种养殖架结合养殖巷道回形循环轨道循环喂养的方式,可按养殖工艺设定每天可以多次投料,少投勤投,使黑水虻一直吃到新鲜物料,投喂效果好,多台养殖架在循环轨道上循环,能够实现很大数量的养殖盒的循环喂养,从而实现大规模养殖黑水虻,能够对规模化养殖的黑水虻进行自动定时定量投喂,实现工业自动化养殖,投喂效果好,工作效率高,并且整个喂养过程在封闭的养殖房巷道内进行,养殖过程中的环境可以有效得到控制,废弃有机物转化效率高。
上述的数量和数值举例,例如养殖架上的养殖盒层数等只是数量举例,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具体设定。
本实用新型的食料投放机可应用于黑水虻或其它物种实行规模化养殖过程中的食料投放使用。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式的举例,其中未详细述及的部分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启示而进行的等效变换,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巷道式黑水虻自动化饲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架循环轨道,所述养殖架循环轨道呈回字形,所述养殖架循环轨道包括纵向循环轨道和设于所述纵向循环轨道端部的横向循环轨道;
所述纵向循环轨道上设置巷道用养殖架输送装置,所述横向循环轨道上设置养殖架横移装置;
所述纵向循环轨道一端的所述横向循环轨道处设置食料投放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巷道式黑水虻自动化饲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房,所述养殖房内设有若干道养殖巷道,所述养殖架循环轨道、所述养殖架输送装置和所述食料投放机设于所述养殖房内,所述纵向循环轨道沿所述养殖巷道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巷道式黑水虻自动化饲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房为保温养殖房,所述养殖房的出口端设置自动卷帘门,所述养殖房设有暖气、制冷装置、除湿机、通排风系统、内循环净化机、和环境监测控制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巷道式黑水虻自动化饲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巷道用养殖架输送装置包括滑动设于所述纵向循环轨道上的拖拉框架,所述纵向循环轨道的两侧边部均设有导轨,所述拖拉框架滑动设于所述导轨内侧,所述纵向循环轨道上设有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包括固定部和伸缩部,所述伸缩装置的固定部固定设于所述纵向循环轨道上,所述伸缩装置的伸缩部的末端与所述拖拉框架固定连接;
所述拖拉框架的始端两侧均设有勾手机构,所述勾手机构包括勾板,所述勾板的中部与所述拖拉框架的侧壁通过铰接轴铰接,所述拖拉框架的侧壁上位于所述铰接轴的斜下方处设有挡块,所述挡块设于所述勾板的靠近所述伸缩装置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巷道式黑水虻自动化饲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架横移装置包括横移平台,所述横移平台滑动或滚动设于远离所述食料投放机的一端的所述横向循环轨道上,该端的所述横向循环轨道的两端分别设有转向轮,所述横向循环轨道上设有电机驱动机构,所述电机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绕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绕过两端的所述转向轮闭合形成传动闭环,所述横移平台与所述钢丝绳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巷道式黑水虻自动化饲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间隔设有驱动轮和从动轮,所述驱动轮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钢丝绳绕过所述驱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一圈或者一圈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巷道式黑水虻自动化饲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食料投放机包括框架,所述框架上设有养殖架移动装置和投料装置,所述投料装置位于所述养殖架移动装置的一侧;
所述养殖架移动装置包括设于所述横向循环轨道上的移动平台,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移动平台在所述横向循环轨道上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
所述投料装置包括滑动设于所述框架上的安装架,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安装架朝向所述养殖架移动装置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安装架内上部设有料斗,所述安装架内下部设有若干层定量喂料机构,所述料斗上设有进料口,所述料斗底部设有若干出料口,所述出料口连接有输送泵,所述定量喂料机构包括定量喂料筒,所述定量喂料筒的一端依次连接有单向进料阀和投料阀,所述定量喂料筒的另一端设有进气孔,所述单向进料阀的进料口与所述输送泵的输出口连接,所述投料阀的出料口连接有投料管,所述定量喂料筒内设有活塞,所述定量喂料筒内的活塞上安装有磁环,所述定量喂料筒的筒体上安装有磁性传感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巷道式黑水虻自动化饲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料装置包括均匀布料机构,所述均匀布料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料斗顶部的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端竖向连接有传动轴,所述料斗内底部横向转动设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间隔安装有至少两组搅拌单元,所述搅拌轴的一端部安装有换向器,所述搅拌轴的该端部通过所述换向器与所述传动轴的下端部传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巷道式黑水虻自动化饲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移动平台上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连接有减速器,所述减速器传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横向循环轨道的两侧边部设有与对应端的所述第一齿轮啮合传动连接的第一齿条;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安装架上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连接有减速器,所述减速器传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两端安装有第二齿轮,所述安装架两侧的所述框架横梁上设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轮与对应侧的所述第二齿条啮合传动连接;
所述第一齿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齿条的延伸方向相垂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巷道式黑水虻自动化饲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所述框架上设有用于检测所述移动平台位置的位置传感器,以及用于检测所述安装架位置的位置传感器,所述养殖架循环轨道上设有用于检测所述拖拉框架的位置传感器,以及用于检测所述横移平台的位置传感器;
所述伸缩装置、所述驱动电机、第一电机、第二电机、所述位置传感器、所述磁性传感器、所述投料阀、所述输送泵以及所述搅拌电机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CN202022618572.XU 2020-11-12 2020-11-12 一种巷道式黑水虻自动化饲养系统 Active CN2142828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18572.XU CN214282832U (zh) 2020-11-12 2020-11-12 一种巷道式黑水虻自动化饲养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18572.XU CN214282832U (zh) 2020-11-12 2020-11-12 一种巷道式黑水虻自动化饲养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82832U true CN214282832U (zh) 2021-09-28

Family

ID=77841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618572.XU Active CN214282832U (zh) 2020-11-12 2020-11-12 一种巷道式黑水虻自动化饲养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828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00809B (zh) 一种巷道式黑水虻饲养方法
CN111528104B (zh) 禽畜养殖装备、恒温供气系统以及禽畜恒温养殖方法
CN106172022B (zh) 一种多层楼房式家畜饲养系统及饲养方法
CN112335612A (zh) 一种巷道式黑水虻自动化饲养系统
US20220217957A1 (en) Unit, building and method for rearing insect larvae
KR101625616B1 (ko) 지렁이 사육장치
KR0184018B1 (ko) 분뇨 호기발효촉진장치 및 발효시스템 그리고 이것을 이용한 퇴비
CN110720436A (zh) 一种黑水虻自动化养殖生产线
CN110352861B (zh) 一种升降式自动化喂养装置
CN212697190U (zh) 一种畜牧养殖自动出鸡装置
CN205922383U (zh) 一种多层楼房式家畜饲养系统
CN110959580A (zh) 一种悬臂式多层黑水虻养殖设备及使用方法
CN111919785A (zh) 一种新型鸡舍
CN111955365A (zh) 一种基于5g网络的tmr智能饲喂系统及饲喂方法
CN214282832U (zh) 一种巷道式黑水虻自动化饲养系统
CN214593692U (zh) 黑水虻养殖系统
KR102462629B1 (ko) 고상식 축사의 축분이송 시스템
CN206963623U (zh) 自动饲喂撒料车
CN213044739U (zh) 一种雏鸡饲养智能立体脱温机
CN210869355U (zh) 一种用于林果场园家禽养殖的智能禽舍
CN212813560U (zh) 一种新型鸡舍
CN215123259U (zh) 一种散养家禽养殖喂料全自动喂食机
CN111955384B (zh) 一种雏鸡饲养智能立体脱温机
CN211631430U (zh) 一种能均匀布料的黑水虻饲养系统
CN213992162U (zh) 一种黑水虻食料投放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