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80249U - 一种软排线延长转接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软排线延长转接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280249U CN214280249U CN202120709884.3U CN202120709884U CN214280249U CN 214280249 U CN214280249 U CN 214280249U CN 202120709884 U CN202120709884 U CN 202120709884U CN 214280249 U CN214280249 U CN 21428024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op contact
- plastic body
- section
- insulating plastic
- flat cab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195 synerge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351 stiffen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2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80 expl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7 flo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39 repair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27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软排线延长转接板,包括绝缘塑胶体、接线端子单元、左置翻转件以及右置翻转件。接线端子单元由多个插设于绝缘塑胶体内的接线端子构成。接线端子依序由左置插配顶触段、中间固定段以及右置插配顶触段连接而成。在绝缘塑胶体上开设有用来对中间固定段进行限位的中间插配槽。左置插配顶触段、右置插配顶触段均中间固定段反向延伸而成,以分别用来顶触左置排线、右置排线。左置翻转件、右置翻转件均可自由摆动地铰接于绝缘塑胶体上,且一一相对应地横穿左置插配顶触段、右置插配顶触段。当对左置翻转件、右置翻转件进行扳动时,借助于左置插配顶触段、右置插配顶触段的弹性形变以分别实现对左置排线、右置排线的夹紧/放松操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软排线延长转接板。
背景技术
软排线延长转接板用来实现两相对软排线(例如FPC排线、FFC排线)的对接,起到过渡连接桥梁的作用。如图1中所示,市面上现有的软排线延长转接板主要由PCB板、第一桥接部以及第二桥接部等几部分构成。其中,第一桥接部、第二桥接部均采用锡焊的方式实现与PCB板的固定,且相对而置,以分别用来一一相对应地适配第一排线、第二排线。以POS机应用为例,首先将PCB板采用锡焊的方式固定于POS机主板上,当第一排线相对于第一桥接部置入到位后,扳动第一桥接部上的翻转件以使得其接线端子对第一排线可靠地进行顶触;当第二排线相对于第二桥接部置入到位后,同样扳动第二桥接部上的翻转件以使得其接线端子对第二排线可靠地进行顶触,即实现了第一排线和第二排线的导通。然而,此种设计形式的软排线延长转接板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有以下问题:当软排线延长转接板受损或需对其型号、规格进行改变时,首先需将第一排线、第二排线分别由第一桥接部、第二桥接部中脱出,而后还需将软排线延长转接板整体由主板上去除,由于PCB板是采用锡焊的方式来实现与主板的固定,因而,在执行软排线延长转接板的拆卸操作时十分不便,且在去除的进程中极易损及主板或周围附属件。另外,当PCB板铜迹线之间的空间或者间距较小时,抑或是入侵至POS机内部的漂浮导通物均可引起短路现象的发生,进而导致第一排线和第二排线之间信号传递进程的中断。因而,亟待技术人员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故,本实用新型设计人员鉴于上述现有的问题以及缺陷,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的评估及考量,并经过从事于此行业的多年研发经验技术人员的不断实验以及修改,最终导致该款软排线延长转接板的出现。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软排线延长转接板,用来实现左置排线和右置排线的过渡连接。软排线延长转接板包括有绝缘塑胶体、接线端子单元、左置翻转件以及右置翻转件。接线端子单元由多个插设于绝缘塑胶体内的、沿着前后方向进行线性阵列的接线端子构成。沿着由左至右方向,接线端子依序由左置插配顶触段、中间固定段以及右置插配顶触段连接而成。在绝缘塑胶体上开设有与供中间固定段置入的,用来对中间固定段进行位置限定的中间插配槽。左置插配顶触段、右置插配顶触段均中间固定段反向延伸而成,以分别用来顶触、导通左置排线、右置排线。左置翻转件可自由摆动地铰接于绝缘塑胶体上,且横穿左置插配顶触段。当对左置翻转件进行扳动时,左置插配顶触段发生弹性形变以实现对左置排线的夹紧/放松操作。右置翻转件可自由摆动地铰接于绝缘塑胶体上,且横穿右置插配顶触段。当对右置翻转件进行扳动时,右置插配顶触段发生弹性形变以实现对右置排线的夹紧/放松操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左置插配顶触段包括有第一顶触臂、第二顶触臂。第一顶触臂由中间固定段的左侧壁继续向左延伸而成,且嵌设于绝缘塑胶体内。第二顶触臂由第一顶触臂的下侧壁继续向下延伸,而后向左弯折而成。右置插配顶触段包括有第三顶触臂、第四顶触臂。第三顶触臂由中间固定段的右侧壁继续向右延伸而成,且嵌设于绝缘塑胶体内。第四顶触臂由第三顶触臂的下侧壁继续向下延伸,而后向右弯折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软排线延长转接板还包括有前置辅助加强件、后置辅助加强件。前置辅助加强件、后置辅助加强件的走向沿着左右方向,均嵌设于绝缘塑胶体内。在绝缘塑胶体内开设有供前置辅助加强件、后置辅助加强件置入的前置插配槽、后置插配槽。在前置辅助加强件上开设有第一前置限位槽、第二前置限位槽。而在后置辅助加强件上开设有第一后置限位槽、第二后置限位槽。当前置辅助加强件和后置辅助加强件相对于绝缘塑胶体插配完成后,第一前置限位槽和第一后置限位槽相对置,且部分裸露于绝缘塑胶体的外部,协同作用以对左置翻转件进行位置限定。第二前置限位槽和第二后置限位槽相对置,且部分裸露于绝缘塑胶体的外部,协同作用以对右置翻转件进行位置限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软排线延长转接板还包括有锁定件。锁定件插配于绝缘塑胶体内,且同时对各接线端子进行横托。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锁定件依序由前置卡接臂单元、中间横托段以及后置卡接臂单元连接而成。前置卡接臂单元包括有沿着左右方向对向而置的第一前置卡接臂和第二前置卡接臂。后置卡接臂单元包括有沿着左右方向对向而置的第一后置卡接臂和第二后置卡接臂。第一前置卡接臂、第二前置卡接臂、第一后置卡接臂、第二后置卡接臂均由中间横托段的上平面继续向上延伸而成。由绝缘塑胶体的底壁向上延伸出有分别供第一前置卡接臂、第二前置卡接臂、第一后置卡接臂、第二后置卡接臂置入的第一前置卡接槽、第二前置卡接槽、第一后置卡接槽、第二后置卡接槽。由绝缘塑胶体的底壁向上延伸出有供中间横托段置入的容置凹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正对应于容置凹槽,在前置辅助加强件、后置辅助加强件上分别成型出有前置二次锁定外延段、后置二次锁定外延段。当锁定件相对于绝缘塑胶体插配完毕后,中间横托段正置于容置凹槽内,前置二次锁定外延段、后置二次锁定外延段受到侧向推顶力的作用对向地发生90°弯折变形,协同作用以实现对中间横托段相对位置的限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设置,接线端子嵌设于绝缘塑胶体内,且其上同时设有用来实现与左置排线相顶触的左置插配顶触段和用来实现与右置排线相顶触的右置插配顶触段。当左置排线相对于左置插配顶触段插入到位后,扳动左置翻转件即快捷、可靠地实现了左置插配顶触段对左置排线的顶触;当右置排线相对于右置插配顶触段插入到位后,扳动右置翻转件即快捷、可靠地实现了右置插配顶触段对右置排线的顶触,此时,即实现了左置排线和右置排线的导通。由上叙述可知,相较于传统设计结构的软排线延长转接板,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取消了PCB板的应用。如此一来,一方面,省去了大量与主板的焊接操作,且当需对软排线延长转接板的型号、规格进行调整时,拆除左置排线、右置排线,随后直接对软排线延长转接板进行换新操作即可,无需执行焊点去除或重新施焊操作,整个过程方便、快捷;另一方面,左置排线和右置排线之间直接经由接线端子进行导通,从而从根源上消除了电流短路的成因,进而有效地确保了信号传输进程的稳定性、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软排线延长转接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软排线延长转接板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软排线延长转接板第一种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软排线延长转接板第二种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3的俯视图。
图6是图5的A-A剖视图。
图7是图5的B-B剖视图。
图8是图5的C-C剖视图。
图9是图5的D-D剖视图。
图10是图5的E-E剖视图。
图11是图5的F-F剖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软排线延长转接板中绝缘塑胶体第一种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软排线延长转接板中绝缘塑胶体第二种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软排线延长转接板中接线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15是图13的正视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软排线延长转接板中前置辅助加强件第一种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软排线延长转接板中前置辅助加强件第二种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软排线延长转接板中后置辅助加强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软排线延长转接板中锁定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软排线延长转接板的应用状态示意图。
1-绝缘塑胶体;11-中间插配槽;12-前置插配槽;13-后置插配槽;14-第一前置卡接槽;141-第一限位凸台;15-第二前置卡接槽;16-第一后置卡接槽;17-第二后置卡接槽;18-容置凹槽;2-接线端子单元;21-接线端子;211-左置插配顶触段;2111-第一顶触臂;2112-第二顶触臂;212-中间固定段;213-右置插配顶触段;2131-第三顶触臂;2132-第四顶触臂;3-左置翻转件;4-右置翻转件;5-前置辅助加强件;51-第一前置限位槽;52-第二前置限位槽;53-前置二次锁定外延段;6-后置辅助加强件;61-第一后置限位槽;62-第二后置限位槽;63-后置二次锁定外延段;7-锁定件;71-前置卡接臂单元;711-第一前置卡接臂;7111-第一钩挂部;712-第二前置卡接臂;72-中间横托段;73-后置卡接臂单元;731-第一后置卡接臂;732-第二后置卡接臂。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右”、“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软排线延长转接板用来实现左置排线和右置排线的过渡连接。如图2-6、12-15中所示,可知,软排线延长转接板主要由绝缘塑胶体1、接线端子单元2、左置翻转件3以及右置翻转件4等几部分构成。其中,接线端子单元2由多个插设于绝缘塑胶体1内的、沿着前后方向进行线性阵列的接线端子21构成。沿着由左至右方向,接线端子21依序由左置插配顶触段211、中间固定段212以及右置插配顶触段213连接而成。在绝缘塑胶体1上开设有与供中间固定段212置入的,用来对中间固定段212进行位置限定的中间插配槽11。左置插配顶触段211、右置插配顶触段213均中间固定段212反向延伸而成,以分别用来顶触、导通左置排线、右置排线。左置翻转件3可自由摆动地铰接于绝缘塑胶体1上,且横穿左置插配顶触段211。当对左置翻转件3进行扳动时,左置插配顶触段211发生弹性形变以实现对左置排线的夹紧/放松操作。右置翻转件4可自由摆动地铰接于绝缘塑胶体1上,且横穿右置插配顶触段213。当对右置翻转件4进行扳动时,右置插配顶触段213发生弹性形变以实现对右置排线的夹紧/放松操作。
由上叙述可知,在本实施例所公开软排线延长转接板中取消了传统PCB板的应用,如此一来,一方面,省去了大量与主板的焊接操作,且当需对软排线延长转接板的型号、规格进行调整时,拆除左置排线、右置排线,随后直接对软排线延长转接板进行换新操作即可,无需执行焊点去除或重新施焊操作,整个过程方便、快捷;另一方面,左置排线和右置排线之间直接经由接线端子21进行导通,从而从根源上消除了电流短路的成因,进而有效地确保了信号传输进程的稳定性、可靠性。
出于提高左置排线、右置排线的插配、拆除效率,且尽可能地简化设计结构,降低制造成本方面考虑,作为上述软排线延长转接板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如图14、15中所示,左置插配顶触段211优选包括有第一顶触臂2111、第二顶触臂2112。第一顶触臂2111由中间固定段212的左侧壁继续向左延伸而成,且嵌设于绝缘塑胶体1内。第二顶触臂2112由第一顶触臂2111的下侧壁继续向下延伸,而后向左弯折而成。右置插配顶触段213优选包括有第三顶触臂2131、第四顶触臂2132。第三顶触臂2131由中间固定段212的右侧壁继续向右延伸而成,且嵌设于绝缘塑胶体1内。第四顶触臂2132由第三顶触臂2131的下侧壁继续向下延伸,而后向右弯折而成。当左置翻转件3相对于绝缘塑胶体1铰接完成后,其即横穿于第一顶触臂2111和第二顶触臂2112之间。当右置翻转件4相对于绝缘塑胶体1铰接完成后,其即横穿于第三顶触臂2131和第四顶触臂2132之间。在执行左置排线的插配操作时,首先将左置排线相对于左置插配顶触段211插入到位,而后沿着逆时针方向对左置翻转件3进行扳动,而此时,第一顶触臂2111由于嵌设于绝缘塑胶体1中而位置始终保持固定,作用于第二顶触臂2112上的推顶力随着左置翻转件3扳动进程的进行而逐步地消除,第二顶触臂2112相向于第一顶触臂2111发生弹性回复形变,即实现对了左置排线的稳定、可靠顶触;而在执行右置排线的插配操作时,首先将右置排线相对于右置插配顶触段213插入到位,而后沿着顺时针方向对右置翻转件4进行扳动,而此时,第三顶触臂2131由于嵌设于绝缘塑胶体1中而位置始终保持固定,作用于第四顶触臂2132上的推顶力随着右置翻转件4扳动进程的进行而逐步地消除,第四顶触臂2132相向于第三顶触臂2131发生弹性回复形变,即实现对了右置排线的稳定、可靠顶触(如图6中所示)。
已知,在执行对左置排线、右置排线的脱出、插配操作时,需要反复地扳动左置翻转件3、右置翻转件4执行开、合动作,长此以往,绝缘塑胶体1上用来对左置翻转件3、右置翻转件4进行限位的铰接区域必然受到磨损,不但难以进行修复,即严重了降低了软排线延长转接板正常的使用寿命,而且还会降低左置翻转件3、右置翻转件4的旋动到位后的位置精度,进而降低了左置排线、右置排线被插配后的顶触稳定性。鉴于此,如图2、3、4中所示,作为上述软排线延长转接板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其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客户需求增设有前置辅助加强件5、后置辅助加强件6。前置辅助加强件5、后置辅助加强件6的走向沿着左右方向,均嵌设于绝缘塑胶体1内。如图12、13中所示,在绝缘塑胶体1内开设有供前置辅助加强件5、后置辅助加强件6置入的前置插配槽12、后置插配槽13。如图16、17中所示,在前置辅助加强件5上开设有第一前置限位槽51、第二前置限位槽52。如图18中所示,在后置辅助加强件6上开设有第一后置限位槽61、第二后置限位槽62。如图3中所示,当前置辅助加强件5和后置辅助加强件6相对于绝缘塑胶体1插配完成后,第一前置限位槽51和第一后置限位槽61相对置,且部分裸露于绝缘塑胶体1的外部,协同作用以对左置翻转件3进行位置限定。第二前置限位槽52和第二后置限位槽53相对置,且部分裸露于绝缘塑胶体1的外部,协同作用以对右置翻转件4进行位置限定。如此一来,在此仅以左置翻转件3的操作为例进行说明,在执行对左置翻转件3的扳动操作进程中,左置翻转件3始终由第一前置限位槽51和第一后置限位槽61进行托顶以及位置限定,从而避免了绝缘塑胶体1受到磨损现象的发生,进而保证了左置翻转件3在较长的时间段内始终保持有较高的运动精度,最终确保了对左置排线的稳定、可靠顶触以及快速的脱出操作的顺利执行(如图8、9中所示)。
出于确保各接线端子21在绝缘塑胶体1中的插配稳定性,防止其在实际应用中脱出现象发生的方面考虑,如图2、3、4中所示,软排线延长转接板还增设有锁定件7。锁定件7插配于绝缘塑胶体1内,且同时对各接线端子21进行横托。当各接线端子21相对于绝缘塑胶体1插配完成后,锁定件7向着绝缘塑胶体1的底壁进行插配,以同时对各接线端子21施加向上的推顶力,确保其中间固定段212在中间插配槽11内的插配稳定性(如图6、7中所示)。
已知,锁定件7可以采用多种设计结构以实现与绝缘塑胶体的可靠插配、且实现对接线端子单元2的可靠托顶,不过,在此推荐一种设计结构简单,易于实施,且组装效率较高的实施方案,具体如下:如图19中所示,锁定件7优选由前置卡接臂单元71、中间横托段72以及后置卡接臂单元73依序连接而成。前置卡接臂单元71包括有沿着左右方向对向而置的第一前置卡接臂711和第二前置卡接臂712。后置卡接臂单元73包括有沿着左右方向对向而置的第一后置卡接臂731和第二后置卡接臂732。第一前置卡接臂711、第二前置卡接臂712、第一后置卡接臂731、第二后置卡接臂732均由中间横托段72的上平面继续向上延伸而成。由绝缘塑胶体1的底壁向上延伸出有分别供第一前置卡接臂711、第二前置卡接臂712、第一后置卡接臂731、第二后置卡接臂732置入的第一前置卡接槽14、第二前置卡接槽15、第一后置卡接槽16、第二后置卡接槽17。由绝缘塑胶体1的底壁向上延伸出有供中间横托段72置入的容置凹槽18。仅以第一前置卡接臂711为例,由其自由端继续延伸,且向外90外折以形成第一钩挂部7111。如图12中所示,在第一前置卡接槽14内成型有对第一钩挂部7111进行轴向位移限定的第一限位凸台141。当接线端子单元2相对于绝缘塑胶体1插配完成后,锁定件7向着绝缘塑胶体1以执行插配动作,此时,第一前置卡接臂711、第二前置卡接臂712、第一后置卡接臂731、第二后置卡接臂732分别沿着第一前置卡接槽14、第二前置卡接槽15、第一后置卡接槽16、第二后置卡接槽17进行滑移,直至锁定件7和绝缘塑胶体1完全地得到卡固。以第一前置卡接臂711和第一前置卡接槽14的插配动作为例件说明,在执行锁定件7相对于绝缘塑胶体1的插配操作时,第一钩挂部7111始终弹性地顶触于第一前置卡接槽1的内侧壁上,且沿着第一前置卡接槽1的内侧壁进行滑移,直至第一钩挂部7111完全地越过第一限位凸台141,此时,即实现了对第一前置卡接臂711轴向位置的锁定。第二前置卡接臂712、第一后置卡接臂731以及第二后置卡接臂732的插配原理以及插配进程完全完成操作上述的第一前置卡接臂711(如图10、11中所示)。
如图16-18中所示,正对应于容置凹槽18,在前置辅助加强件5、后置辅助加强件6上分别成型出有前置二次锁定外延段53、后置二次锁定外延段63。当锁定件7相对于绝缘塑胶体1插配完毕后,中间横托段72正置于容置凹槽18内,前置二次锁定外延段53、后置二次锁定外延段63受到侧向推顶力的作用对向地发生90°弯折变形,协同作用以实现对中间横托段72相对位置的限定(如图7中所示)。在执行锁定件7相对于绝缘塑胶体1的插配操作时,借助于其上的第一前置卡接臂711、第二前置卡接臂712、第一后置卡接臂731、第二后置卡接臂732以实现与绝缘塑胶体1的一次位置锁定,而后,对前置二次锁定外延段53、后置二次锁定外延段63施加侧推力以发生折弯形变,以实现对锁定件7的二次位置锁定。如此一来,通过两道措施有效地保证了锁定件7在绝缘塑胶体1内的插配可靠性,进而避免了后续各接线端子21因受到插配力或外力作用相对于绝缘塑胶体1发生位置变动现象,最终确保了其同时对左置排线、右置排线的良好顶触。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容易理解上述的技术方案,图2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软排线延长转接板的应用状态示意图。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软排线延长转接板,用来实现左置排线和右置排线的过渡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绝缘塑胶体、接线端子单元、左置翻转件以及右置翻转件;所述接线端子单元由多个插设于所述绝缘塑胶体内的、沿着前后方向进行线性阵列的接线端子构成;沿着由左至右方向,所述接线端子依序由左置插配顶触段、中间固定段以及右置插配顶触段连接而成;在所述绝缘塑胶体上开设有与供所述中间固定段置入的,用来对所述中间固定段进行位置限定的中间插配槽;所述左置插配顶触段、所述右置插配顶触段由所述中间固定段反向延伸而成,以分别用来顶触、导通左置排线、右置排线;所述左置翻转件可自由摆动地铰接于所述绝缘塑胶体上,且横穿所述左置插配顶触段;当对所述左置翻转件进行扳动时,所述左置插配顶触段发生弹性形变以实现对左置排线的夹紧/放松操作;所述右置翻转件可自由摆动地铰接于所述绝缘塑胶体上,且横穿所述右置插配顶触段;当对所述右置翻转件进行扳动时,所述右置插配顶触段发生弹性形变以实现对右置排线的夹紧/放松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排线延长转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置插配顶触段包括有第一顶触臂、第二顶触臂;所述第一顶触臂由所述中间固定段的左侧壁继续向左延伸而成,且嵌设于所述绝缘塑胶体内;所述第二顶触臂由所述第一顶触臂的下侧壁继续向下延伸,而后向左弯折而成;所述右置插配顶触段包括有第三顶触臂、第四顶触臂;所述第三顶触臂由所述中间固定段的右侧壁继续向右延伸而成,且嵌设于所述绝缘塑胶体内;所述第四顶触臂由所述第三顶触臂的下侧壁继续向下延伸,而后向右弯折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软排线延长转接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前置辅助加强件、后置辅助加强件;所述前置辅助加强件、所述后置辅助加强件的走向沿着左右方向,均嵌设于所述绝缘塑胶体内;在所述绝缘塑胶体内开设有供所述前置辅助加强件、所述后置辅助加强件置入的前置插配槽、后置插配槽;在所述前置辅助加强件上开设有第一前置限位槽、第二前置限位槽;而在所述后置辅助加强件上开设有第一后置限位槽、第二后置限位槽;当所述前置辅助加强件和所述后置辅助加强件相对于所述绝缘塑胶体插配完成后,所述第一前置限位槽和所述第一后置限位槽相对置,且部分裸露于所述绝缘塑胶体的外部,协同作用以对所述左置翻转件进行位置限定;所述第二前置限位槽和所述第二后置限位槽相对置,且部分裸露于所述绝缘塑胶体的外部,协同作用以对所述右置翻转件进行位置限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排线延长转接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锁定件;所述锁定件插配于所述绝缘塑胶体内,且同时对各所述接线端子进行横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软排线延长转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件依序由前置卡接臂单元、中间横托段以及后置卡接臂单元连接而成;所述前置卡接臂单元包括有沿着左右方向对向而置的第一前置卡接臂和第二前置卡接臂;所述后置卡接臂单元包括有沿着左右方向对向而置的第一后置卡接臂和第二后置卡接臂;所述第一前置卡接臂、所述第二前置卡接臂、所述第一后置卡接臂、所述第二后置卡接臂均由所述中间横托段的上平面继续向上延伸而成;由所述绝缘塑胶体的底壁向上延伸出有分别供所述第一前置卡接臂、所述第二前置卡接臂、所述第一后置卡接臂、所述第二后置卡接臂置入的第一前置卡接槽、第二前置卡接槽、第一后置卡接槽、第二后置卡接槽;由所述绝缘塑胶体的底壁向上延伸出有供所述中间横托段置入的容置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软排线延长转接板,其特征在于,正对应于所述容置凹槽,在所述前置辅助加强件、所述后置辅助加强件上分别成型出有前置二次锁定外延段、后置二次锁定外延段;当所述锁定件相对于所述绝缘塑胶体插配完毕后,所述中间横托段正置于所述容置凹槽内,所述前置二次锁定外延段、所述后置二次锁定外延段受到侧向推顶力的作用对向地发生90°弯折变形,协同作用以实现对所述中间横托段相对位置的限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709884.3U CN214280249U (zh) | 2021-04-08 | 2021-04-08 | 一种软排线延长转接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709884.3U CN214280249U (zh) | 2021-04-08 | 2021-04-08 | 一种软排线延长转接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280249U true CN214280249U (zh) | 2021-09-24 |
Family
ID=777993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709884.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280249U (zh) | 2021-04-08 | 2021-04-08 | 一种软排线延长转接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280249U (zh) |
-
2021
- 2021-04-08 CN CN202120709884.3U patent/CN21428024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255032B1 (ko) | 전기커넥터 | |
CN102931536B (zh) | 板连接器 | |
JP4584899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CN102709751B (zh) | 电连接器 | |
CN2840377Y (zh) | 卡连接器 | |
JP2013178892A (ja) | 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 |
CN101771210B (zh) | 电连接器 | |
JP2010092811A (ja) | 多連装電気コネクタ | |
CN215119290U (zh) | 一种集成有退卡机构的电子卡罩及其电子卡连接器 | |
CN214280249U (zh) | 一种软排线延长转接板 | |
CN100429832C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CN110061391B (zh) | 电连接器 | |
CN112952426A (zh) | 一种软排线延长转接板 | |
CN201038461Y (zh) | 电连接装置 | |
CN204966790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2076588U (zh) |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 |
CN101527415B (zh) | 电子转接装置 | |
CN2886853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191666Y (zh) | 电连接器 | |
JP4559296B2 (ja) | 平形の接続部材の接続構造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基板対基板の接続構造 | |
CN213043093U (zh) | 一种后掀式fpc连接器装配体 | |
JP6195861B2 (ja) | コネクタ | |
CN107732496B (zh) | 可快速组装型连接器之端子模块 | |
CN216850387U (zh) | 浮动式电连接器 | |
CN214204141U (zh) | 板端连接器、线端连接器及其组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9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