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76051U - 一种热交换换风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热交换换风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76051U
CN214276051U CN202120122063.XU CN202120122063U CN214276051U CN 214276051 U CN214276051 U CN 214276051U CN 202120122063 U CN202120122063 U CN 202120122063U CN 214276051 U CN214276051 U CN 2142760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pipe
air inlet
exchange channel
rever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12206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勇强
唐秋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che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che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che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che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12206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760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760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760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热交换换风机构,包括进气管和出气管,在进气管与出气管上安装换风机,进气管与出气管套装,所述进气管内端与出气管内端延伸至室内不同位置,所述进气管外端与出气管外端延伸至室外不同位置;通过该换风机构,室内排出的气体可以对进入室内的气体进行加热,这一过程不需要产生能源消耗,同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是否加热,通过进气管和出气管套装,实现热交换的过程中这一热交换的过程不需要占用额外的体积,结构改变程度较小,将出气管和进气管内端和外端设置在不同的位置,可以放置空气回流影响升温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热交换换风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交换换风机构。
背景技术
对于通风较差或者密封的室内,通常需要使用换风机为室内通风换气,一般来说室内温度会高于室外,尤其在冬天持续的换气,会导致室内部分区域过低,当人经过此区域时会感受到寒冷;若未配备空调或暖气的室内会对人的生活造成极大不便,即使配备空调或者暖气,通风换气造成持续降温会产生极大的能源消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交换换风机构,通过该换风机构,室内排出的气体可以对进入室内的气体进行加热,这一过程不需要产生能源消耗,同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是否加热。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热交换换风机构,包括进气管和出气管,在进气管与出气管上安装换风机,进气管与出气管套装,所述进气管内端与出气管内端延伸至室内不同位置,所述进气管外端与出气管外端延伸至室外不同位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进气管和出气管套装,实现热交换的过程,这一热交换的过程不需要占用额外的体积,结构改变程度较小,将出气管和进气管内端和外端设置在不同的位置,可以放置空气回流影响升温效果。
优选地,所述进气管的风道套在出气管外侧,形成第二进气行程管;还包括设置在进气管和出气管上的第一换向机构,所述出气管一端延伸出第二进气行程管,在第一换向机构上设置有第一热交换通道,所述热交换通道包括第一热交换通道上段和第一热交换通道下段,所述出气管一端的延伸部分设置在第一热交换通道上段,第二进气行程管设置在第一热交换通道下段上;所述第一换向机构包括贯通第一换向机构的第一换向腔,所述进气管包括进气管上段,进气管上段连接第一换向腔,第一换向腔设置有第一分岔通道上路、第一分岔通道下路和引导分岔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分岔通道下路连接第一热交换通道下段,并与第二进气行程管相连通;所述第一分岔通道上路连接第一进气行程管;在第一凸起上设置有转动装置,该转动装置上设置有分岔板,转动装置能够带动分岔板旋转并关闭第一分岔通道上路或第一分岔通道下路。
优选地,所述第一换向机构内还设置有搭接台,分岔板切换通道后,分岔板的前端与搭接台接触。
优选地,所述分岔板具有磁性,所述在搭接台上设置电磁铁机构,分岔板与搭接台贴合时电磁铁机构通电产生磁力将分岔板与搭接台固定住,通过电磁铁可以有效固定住切换通道后的分岔板。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进气行程管和第二进气行程管上的第二换向机构,所述出气管另一端延伸出第二进气行程管,在第二换向机构上设置有第二热交换通道,所述第二热交换通道包括第二热交换通道上段和第二热交换通道下段,所述出气管的另一端的延伸部分设置在第二热交换通道下段,第二进气行程管设置在第二热交换通道上段;所述第二换向机构包括贯通第二换向机构的第二换向腔,所述进气管还包括进气管下段,进气管下段连接第二换向腔,第二换向腔设置有第二分岔通道上路、第二分岔通道下路和引导汇合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分岔通道下路连接第二热交换通道上段,并与第二进气行程管相连通;所述第二分岔通道上路连接第一进气行程管。
优选地,所述第一热交换通道上段的内壁尺寸小于第一热交换通道下段,所述第二热交换通道上段的内壁尺寸大于第二热交换通道下段,第一热交换通道上段和第二热交换通道下段通道的内壁刚好与出气管外壁相贴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换向腔为矩型,所述分岔板为矩形板状,分岔板的矩形边缘安装在转动装置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换向腔或/和第二换向腔内设置有放置进气管的卡座。
优选地,所述第二进气行程管上还设置有加热装置,增加新的模式,用户可以选择对进气行程管加热,进一步提升进入室内气体的温度。
优选地,所述出气管位于第二进气行程管内的部分成数根分支管并且设置有支撑架,分支管在支撑架的作用下均匀在第二进气行程管内均匀分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
1、结构原理简单,通过出气管对进气管的加热,即可实现热交换。
2、经济效益好,本身结构成本较低,又可实现对室内进气加热。
3、多种模式可以供用户选择,用户可以选择常规通风、热交换通风、双通道通风、加热通风的多种模式。
当然,实施本申请的任一产品必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3为图2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2的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换向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第二换向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换风机1、进气管2、出气管3、第一换向机构4、第二换向机构 5、第一进气行程管6、第二进气行程管7、出气行程管8、卡座9、加热装置10、进气管上段21、进气管下段22、第一换向腔41、第一凸起42、第一分岔通道上路43、第一分岔通道下路44、转动装置45、分岔板46、搭接台 47、第一热交换通道48、第一挡壁49、第二换向腔51、第二凸起52、第二分岔通道上路53、第二分岔通道下路54、第二热交换通道55、第二热交换通道上段551、第二热交换通道下段552、第二挡壁56、隔热垫100、第一热交换通道上段481、第一热交换通道下段48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申请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热交换换风机构,包括进气管2和出气管3,在进气管2与出气管3上安装换风机1,进气管2 与出气管3套装,所述进气管2内端与出气管3内端延伸至室内不同位置,所述进气管2外端与出气管3外端延伸至室外不同位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换风机构包括换风机1、进气管2、出气管3,在进气管2和出气管3上安装换风机1上,换风机1通过出气管3将室内的空气抽出,又通过进气管2将室外的空气送入室内,进气管2与出气管3套装,将进气管2的风道套在进气管3外侧,形成第二进气行程管7,进气管2内端与出气管3内端延伸至室内不同位置,进气管2外端与出气管3外端延伸至室外不同位置;在换风机的持续工作中,出气管3 内空气热量散发到出气管3外壁上,进气管2内的空气比出气管3温度要低,产生温度差,进气管2内的空气吸收出气管3外壁的热量,实现热交换提升温度,在第二进气行程管7外部设置隔热垫100,减少热交换后的热量损失,在第二进气行程管7上还设置有加热装置10,第二进气行程管7进入加热装置10的侧壁上设置有导热金属,在加热装置10内设置电热丝连接导热金属,空气通过加热装置时提升温度。
具体的,热交换换风机构还包括第一换向机构4和第二换向机构5;第一换向机构4内设置有第一换向腔41和第一热交换通道48;第一热交换通道48贯穿第一换向机构4,出气管5穿入整个第一热交换通道48,第一热交换通道48包括第一热交换通道上段481和第一热交换通道下段482;出气管3一端延伸出第二进气行程管7,延伸的部分设置在第一热交换通道上段 481,第二进气行程管7设置在第一热交换通道下段482上,其中第一热交换通道下段482内壁尺寸大于第一热交换通道上段481,连接第一热交换通道上段481与第一热交换通道下段482之间的端面形成第一挡壁49,出气管 3的外壁刚好与第一热交换通道上段481的内壁贴合,能够使得第一挡壁49 形成密封面。
进气管包括进气管上段21,进气管上段21连接第一换向腔41,第一换向机构4包括贯通第一换向机构4的第一换向腔41,第一换向腔41包括第一分岔通道上路43、第一分岔通道下路44和引导分岔的第一凸起42,该凸起引导空气流向第一分岔通道上路43和第一分岔通道下路44;第一换向腔 41的入口连接进气管上段21,第一换向腔41的出口分别为第一分岔通道上路43、第一分岔通道下路44,其中第一分岔通道下路44连接第一热交换通道下段482,并与第二进气行程管7相连通。
在第一凸起52上设置有转动装置45,该转动装置45包括转动电机和设置在转动电机输出轴上的转轴,在转轴上设置有分岔板46,转轴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带动分岔板46旋转并关闭第一分岔通道上路43或第一分岔通道下路 44,此时进入室内的空气只能通过其中一条通道通过,第一换向机构4内还设置有搭接台47,搭接台47对称设置在第一阀腔41内上下两端,分岔板 46切换通道后,分岔板46的前端与搭接台47接触,分岔板46具有磁性,可以采用具有磁性的材料,包括磁铁、铁、钢等,也可以在分岔板46的表面设置有具有磁性的金属层,在搭接台47上设置电磁铁机构,分岔板46切换通道后,分岔板46与搭接台47贴合时电磁铁机构通电产生磁力将分岔板 46与搭接台47固定住,将第一换向腔41设置为矩形,分岔板46为矩形板状,分岔板46的矩形边缘安装在转动装置45上。
第二换向机构5设置在第一进气行程管6和第二进气行程管7上,第二换向机构5与第一换向机构4结构相似,与第一换向机构4呈镜像对称设置,区别在于第二换向机构5未设置转动装置45等关闭通道相关的部件;第二换向机构5内设置有第二换向腔51和第二热交换通道55;第二热交换通道 55贯穿第二换向机构5,出气管3穿入整个第二热交换通道55,第二热交换通道55包括第二热交换通道上段551和第二热交换通道下段552;出气管3 另一端延伸出第二进气行程管7,延伸的部分设置在第二热交换通道下段 552,第二进气行程管7设置在第一热交换通道上段551上,其中第二热交换通道下段552内壁尺寸小于第二热交换通道上段551,连接端面形成第二挡壁49,出气管3的外壁刚好与第二热交换通道下段551的内壁贴合,能够使得第二挡壁49形成密封面。
进气管还包括进气管下段22,进气管下段22连接第二换向腔51,第二换向机构5包括贯通第二换向机构5的第二换向腔51,第二换向腔51包括第二分岔通道上路53、第二分岔通道下路54和引导汇入的第二凸起52,第二凸起52引导第二分岔通道上路53和第二分岔通道下路54的空气汇入第二换向腔51内;第二换向腔51的入口分别为第二分岔通道上路53、第二分岔通道下路54,其中第二分岔通道上路53连接第一进气行程管7,第二分岔通道下路54连接第二热交换通道上段551,并与第二进气行程管7相连通;第二换向腔51的出口连接进气管下段22,第一换向腔41和第二换向腔52 内还设置有放置进气管2和第一进气行程管6的卡座9。
实施例2
出气管3位于第二进气行程管7内的部分成数根分支管并且设置有支撑架,分支管在支撑架的作用下在第二进气行程管7内均匀分布。
本申请的工作原理如下:室外空气从进气管上段21进入热交换换风机构中,此时分岔板46的初始位置垂直于进气管上段21的风道,引导空气进入第一分岔板上路43和第一分岔板下路44,空气再从进气管下段22进入室内中;室内空气通过出气管3进入室外,根据需要,消费者可以通过热交换换风机构的控制器选择本申请的以下功能。
热交换通风模式:控制器控制转动装置45,转轴带动分岔板46向下旋转,分岔板46的前端与位于下端的搭接台47接触,电磁铁机构通电产生磁力,将分岔板46固定在下端的搭接台47上,第一分岔通道上路43关闭,第一分岔通道下路44开放,进入第一阀腔41的空气通过第一分岔通道下路 44进入第一热交换通道48,再进入第二进气行程管7,吸收出气管3外壁的热量,到达第二热交换通道上段551时,加热后的气体通过第二分岔通道下路54进入第二阀腔51内,最后通过进气管下段22进入室内。
常规通风模式:控制器控制转动装置45,转轴带动分岔板46向上旋转,分岔板46的前端与位于上端的搭接台47接触,电磁铁机构通电产生磁力,将分岔板46固定在上端的搭接台47上,第一分岔通道下路44关闭,第一分岔通道上路43开放,进入第一阀腔41的空气通过第一分岔通道上路43 进入第一进气行程管6,再通过第二分岔通道上路53进入第二阀腔51内,最后通过进气管下段22进入室内。
双通道通风模式:控制器不发出指令,空气在分岔板46的引导下分为两股气流,分别通过常规通风模式和热交换通风模式在第二阀腔51中汇合,最后通过进气管下段22进入室内
加热通风模式:在热交换通风模式的情况下,加热装置10控制电热丝发热,热量传递给第二进气行程管7。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热交换换风机构,包括进气管(2)和出气管(3),在进气管(2)与出气管(3)上安装换风机(1),其特征在于:进气管(2)与出气管(3)套装,所述进气管(2)内端与出气管(3)内端延伸至室内不同位置,所述进气管(2)外端与出气管(3)外端延伸至室外不同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交换换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2)的风道套在出气管(3)外侧,形成第二进气行程管(7);还包括设置在进气管(2)和出气管(3)上的第一换向机构(4),所述出气管(3)一端延伸出第二进气行程管(7),在第一换向机构(4)上设置有第一热交换通道(48),所述热交换通道(48)包括第一热交换通道上段(481)和第一热交换通道下段(482),所述出气管(3)一端的延伸部分设置在第一热交换通道上段(481),第二进气行程管(7)设置在第一热交换通道下段(482)上;所述第一换向机构(4)包括贯通第一换向机构(4)的第一换向腔(41),所述进气管(2)包括进气管上段(21),进气管上段(21)连接第一换向腔(41),第一换向腔(41)设置有第一分岔通道上路(43)、第一分岔通道下路(44)和引导分岔的第一凸起(42),所述第一分岔通道下路(44)连接第一热交换通道下段(482),并与第二进气行程管(7)相连通;所述第一分岔通道上路(43)连接第一进气行程管(6);在第一凸起(42)上设置有转动装置(45),该转动装置(45)上设置有分岔板(46),转动装置(45)能够带动分岔板(46)旋转并关闭第一分岔通道上路(43)或第一分岔通道下路(4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交换换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向机构(4)内还设置有搭接台(47),分岔板(46)切换通道后,分岔板(46)的前端与搭接台(47)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热交换换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岔板(46)具有磁性,所述在搭接台(47)上设置电磁铁机构,分岔板(46)与搭接台(47)贴合时电磁铁机构通电产生磁力将分岔板(46)与搭接台(47)固定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交换换风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进气行程管(6)和第二进气行程管(7)上的第二换向机构(5),所述出气管(3)另一端延伸出第二进气行程管(7),在第二换向机构(5)上设置有第二热交换通道(55),所述第二热交换通道(55)包括第二热交换通道上段(551)和第二热交换通道下段(552),所述出气管(3)的另一端的延伸部分设置在第二热交换通道下段(552),第二进气行程管(7)设置在第二热交换通道上段(551);所述第二换向机构(5)包括贯通第二换向机构的第二换向腔(51),所述进气管(2)还包括进气管下段(22),进气管下段(22)连接第二换向腔(51),第二换向腔(51)设置有第二分岔通道上路(53)、第二分岔通道下路(54)和引导汇合的第二凸起(52),所述第二分岔通道下路(54)连接第二热交换通道上段(551),并与第二进气行程管(7)相连通;所述第二分岔通道上路(53)连接第一进气行程管(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热交换换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交换通道上段(481)的内壁尺寸小于第一热交换通道下段(482),所述第二热交换通道上段(551)的内壁尺寸大于第二热交换通道下段(552),第一热交换通道上段(481)和第二热交换通道下段(552)通道的内壁刚好与出气管(3)外壁相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交换换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向腔(41)为矩型,所述分岔板(46)为矩形板状,分岔板(46)的矩形边缘安装在转动装置(45)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热交换换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向腔(41)或/和第二换向腔(51)内设置有放置进气管(2)的卡座(9)。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交换换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气行程管(7)上还设置有加热装置(10)。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热交换换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3)位于第二进气行程管(7)内的部分成数根分支管并且设置有支撑架,分支管在支撑架的作用下均匀在第二进气行程管(7)内均匀分布。
CN202120122063.XU 2021-01-17 2021-01-17 一种热交换换风机构 Active CN2142760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22063.XU CN214276051U (zh) 2021-01-17 2021-01-17 一种热交换换风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22063.XU CN214276051U (zh) 2021-01-17 2021-01-17 一种热交换换风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76051U true CN214276051U (zh) 2021-09-24

Family

ID=777646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122063.XU Active CN214276051U (zh) 2021-01-17 2021-01-17 一种热交换换风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760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276051U (zh) 一种热交换换风机构
CN217715245U (zh) 新风设备
EP3882538B1 (en) Heat pump system having hot water preparation function and control method
CN210602320U (zh) 空气源热泵能源装置
CN207778726U (zh) 新风换气机
JP2001272053A (ja) 空気調和機
KR20020072114A (ko) 고층건물의 공조시스템
JPH11182893A (ja) 住宅空調装置
CN219037127U (zh) 热水器空调联机系统
CN205156419U (zh) 一种空调系统及空调
JPH08303840A (ja) 室温調節機能付除湿機を有する冷暖房システム
CN210320281U (zh) 一种多功能采暖器
CN221035989U (zh) 空气处理装置
CN216521987U (zh) 新风组件及新风空调
CN220707514U (zh) 室内机和空调系统
JPH0422198Y2 (zh)
CN219499863U (zh) 一种智能温控机房
JPS6123228Y2 (zh)
JP3726796B2 (ja) 壁設置用一体形エアコン
CN213514191U (zh) 一种多功能空气调节器
JPH04353327A (ja) 換気機能付空気調和装置
JP4980482B1 (ja) 空調システム及び建物
JP2583099B2 (ja) ペリメータ・インテリア制御空調機
JPH0712370A (ja) アンダーフロアー空調システム
JP2002181353A (ja) 空調設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