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71102U - 一种电解抛光设备的电解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解抛光设备的电解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71102U
CN214271102U CN202022858867.4U CN202022858867U CN214271102U CN 214271102 U CN214271102 U CN 214271102U CN 202022858867 U CN202022858867 U CN 202022858867U CN 214271102 U CN214271102 U CN 2142711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c
electrolytic
lower disc
waste liquid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5886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春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Pengzh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Pengzh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Pengzh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Pengzh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5886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711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711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711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Electrochemical Machining, And Combined Machin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解抛光设备的电解系统,用于对具开口的杯体进行电解抛光处理,包括同步转动并呈平行布置的上圆盘与下圆盘,若干垂直设置于上圆盘与下圆盘之间的导引机构,下圆盘的外侧环布径向分离的圆环柱,环形设置于下圆盘外侧的废液槽,圆环柱沿环形方向上形成至少一个缺口部,废液槽形成承载圆环柱的内环壁,设置于上圆盘上方并至少与上圆盘及下圆盘呈同轴设置的回转集电装置,回转集电装置连接呈放射状的若干导电板,导电板的数量与导引机构的数量相等。通过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的电解抛光设备所存在的电解抛光时间过短且无法实现连续上下料的技术问题,并能够为水平转动过程中的一圈电解棒提供直流电。

Description

一种电解抛光设备的电解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解抛光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电解抛光设备的电解系统。
背景技术
电解抛光是一种对金属工件表面进行精加工的方法,该方法是将金属工件放在装有电解抛光液的电解抛光槽中,对电解抛光液通电进行电解。随着电解的进行,在金属工件表面形成粘度较大的液膜,金属工件凹凸不平的表面上液膜厚度分布不均匀,凸起部分表面上的液膜薄,而其余部分表面上的液膜厚,故阳极表面各处电阻不相同。金属工件凸起部分电阻小,电流密度较大,使凸起部分比凹陷部分溶解快。因此,粗糙不平的金属工件表面变得平滑光亮,达到抛光的效果。
目前在电解抛光领域特别是不锈钢保温瓶、保温杯行业中,大多采用原始落后的设备工艺对容器内胆电解抛光处理。其通常将容器口朝上放置在导电平台上,将容器由上向下注满特定的电解液后接通电源,利用金属表面微观凸点在特定的电解液中和适当电流密度下,首先发生阳极溶解的原理进行抛光的一种电解加工。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电解系统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电解抛光设备的电解系统,用以解决传统的电解抛光设备所存在的电解抛光时间过短且无法实现连续上下料的技术问题,并提出一种适用于连续旋转式电解抛光设备所使用的电解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解抛光设备的电解系统,用于对具开口的杯体进行电解抛光处理,包括:
同步转动并呈平行布置的上圆盘与下圆盘,若干垂直设置于上圆盘与下圆盘之间的导引机构,下圆盘的外侧环布径向分离的圆环柱,环形设置于下圆盘外侧的废液槽,所述圆环柱沿环形方向上形成至少一个缺口部,所述废液槽形成承载圆环柱的内环壁,设置于上圆盘上方并至少与上圆盘及下圆盘呈同轴设置的回转集电装置,所述回转集电装置连接呈放射状的若干导电板,所述导电板的数量与导引机构的数量相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板与杯体在废液槽所执行的环形转动保持同步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每一个导电板连接若干径向向外布置并呈直线布置的电解棒,所述导电板与导引机构在垂直投影方向上相互重合,所述杯体所形成的开口与电解棒垂直同轴布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引机构垂直设置于上圆盘与下圆盘之间,并同时连接上圆盘与下圆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共轴设置于上圆盘与下圆盘之间的旋转轴,所述回转集电装置与旋转轴呈共轴布置,所述旋转轴连接上圆盘与下圆盘的圆心,并与上圆盘与下圆盘形成一体式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导引机构以环形等间距方式垂直布置于上圆盘与下圆盘之间;所述导引机构包括:垂直轨道,与垂直轨道滑动连接的滑动块,设置于滑动块下方的滚动机构,与滑动块连接并设置于滑动块径向外侧的工件框,所述滑动块设置于垂直轨道的径向外侧,工件框容置若干直线排布且开口向上的杯体,所述工件框在杯体电解抛光处理时,部分嵌入废液槽中,废液槽环形设置于下圆盘的外侧下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圆环柱的顶部通过所述缺口部形成至少一个导引分离区,所述导引分离区至少形成一个电解棒与杯体呈纵向分离的状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设置于下圆盘的底部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回旋机构及驱动单元;所述回旋机构包括内圈,与内圈固定连接并围合内圈的外圈,设置于所述内圈与外圈之间的中圈,所述中圈与内圈设置第一轴承,所述中圈的径向外侧设置齿轮,所述驱动单元设置与中圈的径向外侧设置的齿轮啮合的减速机构,所述中圈的顶部设置与所述下圆盘连接的连接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设置于废液槽底部的回液槽;所述回液槽与废液槽连通,所述废液槽由内环壁、底壁与外环壁围合而成,所述工件框呈镂空结构,并沿所述废液槽径向延伸方向收容至少一个杯体,所述杯体在工件框中呈垂直布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滚动机构沿圆环柱的顶部所形成的环形端面作圆周滚动,并在通过所述导引分离区时依次实现电解棒与杯体的内部腔体之间的纵向分离与纵向插入,在所述导引分离区中电解棒与杯体之间沿垂直方向上发生相对运动的距离大于电解棒垂直插入杯体的距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所揭示的电解抛光设备的电解系统,解决了传统的电解抛光设备所存在的电解抛光时间过短且无法实现连续上下料的技术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对杯体的电解抛光处理效率,并能够实现自动化作业;同时,在本申请中,通过同轴设置的回转集电装置以及与回转集电装置连接呈放射状的若干导电板,能够为水平转动过程中的电解棒提供直流电。
附图说明
图1为包含本实用新型一种电解抛光设备的电解系统的电解抛光设备的俯视图;
图2为沿图1中A-A向的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一所揭示的旋转式电解抛光设备中的圆环柱展开后的显示导引分离区且导引分离区由缺口部所形成的局部示意图,并在图3中示出了部分环形布置在下圆盘边缘处的多个导引机构;
图4为仅示出围合形成废液槽的各个组件的俯视图;
图5为电解棒与杯体纵向分离后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一所揭示的旋转式电解抛光设备中的圆环柱展开后的显示导引分离区且导引分离区由缺口部所形成的局部示意图,其中,箭头D为上圆盘与下圆盘作共轴同步转动的方向;
图7为滑动块与工件框装配后的示意图;
图8为滑动块与工件框装配后的俯视图;
图9为沿图1中A-A向在另一种变形例中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正方向”、“负方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
实施例一:
参图1至图8所揭示的本实用新型一种电解抛光设备的电解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一种电解抛光设备的电解系统,用于对具开口的杯体30进行电解抛光处理,包括:
同步转动并呈平行布置的上圆盘51与下圆盘52,若干垂直设置于上圆盘51与下圆盘52之间的导引机构40,下圆盘52的外侧环布径向分离的圆环柱113,环形设置于下圆盘52外侧的废液槽100,圆环柱113沿环形方向上形成至少一个缺口部200,废液槽100形成承载圆环柱113的内环壁105,设置于上圆盘51上方并至少与上圆盘51及下圆盘52呈同轴设置的回转集电装置60,回转集电装置60连接呈放射状的若干导电板61,导电板61的数量与导引机构40的数量相等。驱动上圆盘51与下圆盘52沿箭头D方向执行水平旋转的动力是位于下圆盘52下方的驱动机构。
具体的,参图5与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导电板61连接若干径向向外布置并呈直线布置的电解棒54,导电板61与导引机构40在垂直投影方向上相互重合,杯体30所形成的开口301与电解棒54垂直同轴布置,从而使得杯体30在垂直方向上执行上下运动时,能够使得电解棒54能插入杯体30中并确保电解棒54不与杯体30的内壁面相接触,并最优选为电解棒54居中悬垂于杯体30的内部腔体中,并在上圆盘51与下圆盘52转动并在持续地执行电解抛光处理过程中,每个电解棒54与杯体30的位置保持相对固定。导电板61与杯体30在废液槽100所执行的环形转动保持同步转动。当然,该圆环柱113沿环形方向上也可形成两个对向设置的缺口部200(未示出),两个缺口部200之间的连线与圆环柱113的圆心相重合。
回转集电装置60与电刷62始终保持接触,电解棒54被配置为阴极,工件框20被对应设置为阳极,从而使得杯体30作为阳极。杯体30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为整体或者部分由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备。上圆盘51的圆心处的顶部形成垂直插入回转集电装置60的径缩段141。电刷62电性连接直流电源的负极,废液槽100通过导线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
参图2所示,电解抛光设备的电解系统属于电解抛光设备的一部分,且电解抛光设备的外部设置外壳107。外壳107的顶部设置至少一个用于抽取废气的废气抽吸口175。外壳107部分遮蔽驱动机构、上圆盘51、下圆盘52、作共轴同步转动的若干工件框20及电解棒54。废气抽吸口175通过管道(未示出)与抽吸装置(未示出)连接,以将该电解抛光设备在连续的旋转电解抛光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废气排出,以确保在电解抛光设备的运转区域中的空气不会危害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结合图2与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导电板61的末端611通过锁紧件511固定并电性连接四个垂直向下设置的电解棒54,工件框20托举四个开口向上的杯体30在废液槽100上方作升降运动。全部的电解棒54呈环形等间距设置,并且在径向方向上,每个电解棒54之间也是等间距设置,并与杯体30的开口301相适配。每一个导电板61的末端611下方垂设的四个电解棒54同时插入杯体30的内部腔体或者同时与杯体30的内部腔体纵向分离。
参图2所示,当工件框20托举四个杯体30沿箭头C向上运动时,杯体30上升,并使得电解棒54插入杯体30中。当工件框20托举四个杯体30沿图2中箭头C相反的方向并向下运动时,杯体30下降,并使得电解棒54从杯体30中实现纵向分离。工件框20在导引分离区中的上升与下降是通过与工件框20连接的滑动块21底部所设置的滚动机构24环形转动过圆环柱113沿沿环形方向上形成至少一个缺口部200时所形成的。圆环柱113是具有一定的厚度(沿径向方向)的实体,并垂直设置于内环壁105的上方,并沿圆环柱113的圆周方向开设至少一个缺口部200以形成导引分离区。圆环柱113的厚度不小于滚动机构24沿径向方向上的宽度,从而为滚动机构24在圆环柱113的顶部所形成的圆环形的轨道181作圆周滚动时,对滚动机构24提供良好的支撑。
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导引机构40垂直设置于上圆盘51与下圆盘52之间,并同时连接上圆盘51与下圆盘52。导引机构40的数量为二十四个,当然导引机构40的数量可任意地增加或者减少。导引机构40以环形等间距方式垂直布置于上圆盘51与下圆盘52之间。具体的,该导引机构40包括:垂直轨道401,与垂直轨道401滑动连接的滑动块21,设置于滑动块21下方的滚动机构24,与滑动块21连接并设置于滑动块21径向外侧的工件框20。滑动块21设置于垂直轨道401的径向外侧,工件框20容置若干直线排布且开口向上的杯体30,所述工件框20在杯体30电解抛光处理时,部分嵌入废液槽100中,废液槽100环形设置于下圆盘52的外侧下方。
该电解抛光设备的电解系统还包括:设置于下圆盘52下的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包括:回旋机构13及驱动单元12。回旋机构13包括内圈136,与内圈136固定连接并围合内圈136的外圈134,设置于所述内圈136与外圈134之间的中圈133,中圈133与内圈136设置第一轴承137,所述中圈133的径向外侧设置齿轮,驱动单元12设置与中圈133的径向外侧设置的齿轮啮合的减速机构127,中圈133的顶部设置与下圆盘52连接的连接板131,上圆盘51与下圆盘52通过环形均匀间隔且垂直布置的二十四个导引机构40形成一体式结构。
外圈134的边缘处形成一圈通孔135,连接板131的边缘处形成一圈通孔132,中圈133的边缘处上方形成与通孔132配合设置的上盲孔,螺栓等固定件可连续贯穿通孔132及中圈133的上盲孔,以将连接板131固定在中圈133上。内圈136的底部的边缘处设置一圈与通孔135配合的下盲孔,螺栓等固定件可连续贯穿通孔135及内圈136的下盲孔,以将内圈136与外圈134固定连接。内圈136的外侧面与中圈133的内侧面设置滑动件,该滑动件可为滚珠或者丝杠。中圈133的径向外侧设置的齿轮啮合的减速机构127,减速机构127被图1中的驱动单元12所驱动,带动下圆盘52作水平转动,并通过二十四个导引机构40带动上圆盘51转动,从而使得上圆盘51与下圆盘52作共轴同步转动。
圆环柱113的顶部通过所述缺口部200形成至少一个导引分离区,所述导引分离区至少形成一个电解棒54与杯体30呈纵向分离的状态,并进一步优选为在导引分离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电解棒54与杯体30呈纵向分离的状态。滚动机构24沿圆环柱113的顶部所形成的环形端面作圆周滚动,并在通过所述导引分离区时依次实现电解棒54与杯体30的内部腔体之间的纵向分离与纵向插入,在导引分离区中电解棒与杯体30之间沿垂直方向上发生相对运动的距离大于电解棒垂直插入杯体30的距离。
结合图4所示,导引分离区在本实施例中是指括号M所在的圆环段,而去除括号M所在的圆环段则形成非导引分离区。驱动机构设置于由内环壁105所围合形成的区域144中。在非导引分离区中,电解棒54始终保持插入杯体30的状态,并持续地进行电解抛光处理。在本实施例中,该导引分离区由缺口部200形成。在本实施例中,上圆盘51与下圆盘52围绕图1中轴Q所在的垂直方向作水平转动中,当工件框20携带杯体30横向跨越导引分离区时形成图1中的“上下料区”,且在圆周方向上,不属于导引分离区的区域均为非导引分离区。非导引分离区中的电解棒54始终保持插入杯体30的状态,并以持续地对一圈环形布置的工件框20中的多个杯体30进行连续不间断的电解抛光处理。
参图7与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滑动块21包括滑动基座211,自滑动基座211垂直向下延伸的立板22,立板22的末端设置滚动机构24,该滚动机构24可为轴承,滚动机构24在圆环柱113的顶部所形成的圆环形的轨道181(即圆环柱113的顶部所形成的环形端面)上滚动。滚动机构24通过横向配置的转轴23与立板22装配。同时,工件框20与滑动基座211垂直向下延伸设置的连接臂212连接,工件框20与连接臂212呈垂直设置。
同时,该电解抛光设备的电解系统还包括:设置于废液槽100底部的回液槽109。回液槽109与废液槽100连通,废液槽100由内环壁105、底壁104与外环壁103围合而成,工件框20呈镂空结构,并沿所述废液槽100径向延伸方向收容多个杯体30,多个杯体30呈直线布置,杯体30在工件框20中呈垂直布置。废液槽100的作用是收集从杯体30的开口处外溢的部分电解液,环形布置的多个工件框20容置杯体30在废液槽100所围合的圆环形区域中作环形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电解抛光采用的直流电源为12~20V。整个电解抛光时间为60~480秒,电解抛光的电流为30~100A。整个电解抛光的时间是指杯体30与电解棒54纵向插入并确保杯体30内部充满电解液的情况下,在非导引分离区中旋转所需要的时间,每个杯体30在非导引分离区中旋转所需要的时间是相等的。
申请人指出可通过提高或者降低驱动单元12的转速,对每个杯体30的电解抛光的处理时间根据工艺需要进行任意的调节,由此显著地提高了该设备对不同工件的表面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电解抛光时间,提高了设备在执行电解抛光时的适应性。
同时,在本实施例中,该驱动单元12可采用伺服电机或者步进电机,且可采用PLC或者单片机对驱动单元12进行控制,从而提高了该设备的自动化水平,并可采用上位机通过工业控制总线并基于MODBUS协议或者UART接口连接多个旋转式电解抛光设备及其附属的受控设备,从而实现集中批量的智能化生产。
同时,参图3与图9所示,一圈环形等间距均匀分布的导引机构40所悬挂的工件框20在图4中呈圆环形的废液槽100中作圆周运动时,依次通过导引分离区时,工件框20依次呈箭头311所在的状态、箭头321所在的状态以及箭头331所在的状态。工件框20在箭头331所在的状态中形成两个电解棒54与杯体30呈纵向分离的状态,在此过程中,滚动机构24沿底部平直边117沿同一水平面作转动。
在工件框20导引分离区中上下运动过程中,垂直轨道401并不发生垂直方向的纵向运动,滚动机构24在圆环柱113的顶部所形成的圆环形的轨道181上滚动时,滚动机构24沿箭头D所示出的方向,分别沿着平直边115运动,当横向跨越过拐点1时,滚动机构24与第一引导边116接触。此时,工件框20中活动容置的四个开口向上的杯体30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此时驱动机构依然在持续地驱动上圆盘51与下圆盘52转动。然后,滚动机构24继续沿着第一引导边116向下滚动,并横向跨越拐点2,并进入底部平直边117。
参图3所示,此时,电解棒54与杯体30彻底实现纵向分离,且彼此之间的纵向距离为最大。操作人员可将电解抛光完毕的杯体30从工件框20中取出,以完成下料操作。然后,操作人员向前一个也位于底部平直边117上的工件框20中装填未执行电解抛光的杯体30,以完成杯体30的上料操作。然后,随着上圆盘51与下圆盘52沿箭头D方向的进一步转动,滚动机构24沿箭头D所示出的方向横向跨越过拐点3并进入第二引导边118向上滚动,由于四个一组被整体装配的电解棒54也在上圆盘51的驱动下作同步转动,因此滚动机构24在第二引导边118向上滚动的过程中,四个电解棒54会逐步对应纵向插入四个杯体30中并开始电解。最后,当滚动机构24沿箭头D所示出的方向横向跨越过拐点4后,电解棒54纵向插接到底并停止进一步纵向插入杯体30的内部腔体,并继续沿箭头D所示出的方向转动,此时滚动机构24与平直边119接触,并与平直边129接触。图9中右侧的平直边129与左侧的平直边115首尾衔接,并构成一个圆形。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底部平直边117对应的圆弧段中始终保持两个工件框20,当然也可以仅仅保持有一个工件框20。申请人指出,只要滚动机构24在第一引导边116及第二引导边118上滚动时,位于水平线E所在的高度上电解棒54能够与杯体30的开口纵向分离即可,至于电解棒54与杯体30之间发生纵向分离的位置究竟是形成于在第一引导边116或者底部平直边117还是第二引导边118,在所不问。
同时,在本实施例中,该圆环柱113与内环壁105也可为一体式结构,且圆环柱113设置于内环壁105的上方。平直边115、第一引导边116、底部平直边117、第二引导边118、平直边119和平直边129在俯视角度上依次首尾连接,以形成图4中圆环柱113的顶部所形成的圆环形的轨道181。在本实施例中,滚动机构24沿圆环柱113的顶部所形成的环形端面作圆周滚动时,就是滚动机构24沿着上述圆环形的轨道181作环形滚动。
本实施例揭示的电解抛光设备的电解系统,解决了传统的电解抛光设备所存在的电解抛光时间过短且无法实现连续上下料的技术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对杯体30的电解抛光处理效率,并能够实现自动化作业;同时,在本申请中,通过同轴设置的回转集电装置以及与回转集电装置60连接呈放射状的若干导电板61,能够为水平转动过程中的电解棒54提供直流电。
实施例二:
参图9所示,本实施例揭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电解抛光设备的电解系统的一种变形实施例。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所揭示的电解抛光设备的电解系统相比,其主要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该电解抛光设备的电解系统还包括:共轴设置于上圆盘51与下圆盘52之间的旋转轴14,回转集电装置60与旋转轴14呈共轴布置,上圆盘51的圆心处的顶部形成垂直插入回转集电装置60的径缩段141,径缩段141与旋转轴14呈同轴设置并贯穿上圆盘51。同时,旋转轴14连接上圆盘51与下圆盘52的圆心,并与上圆盘51与下圆盘52形成一体式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一圈环形设置于下圆盘52边缘处的导引机构40可仅与下圆盘52连接,且每个导引机构40的顶部可与上圆盘51的外侧边缘处相互分离。下圆盘52将驱动机构所输出的动力通过该旋转轴14传递至上圆盘51。当然,在本实施例中,二十四个导引机构40的顶部可与上圆盘51的外侧边缘处相连接,以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中相同部分的技术方案,请参实施例一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电解抛光设备的电解系统,用于对具开口的杯体(30)进行电解抛光处理,其特征在于,包括:
同步转动并呈平行布置的上圆盘(51)与下圆盘(52),若干垂直设置于上圆盘(51)与下圆盘(52)之间的导引机构(40),下圆盘(52)的外侧环布径向分离的圆环柱(113),环形设置于下圆盘(52)外侧的废液槽(100),所述圆环柱(113)沿环形方向上形成至少一个缺口部,所述废液槽(100)形成承载圆环柱(113)的内环壁(105),设置于上圆盘(51)上方并至少与上圆盘(51)及下圆盘(52)呈同轴设置的回转集电装置(60),所述回转集电装置(60)连接呈放射状的若干导电板(61),所述导电板(61)的数量与导引机构(40)的数量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板(61)与杯体(30)在废液槽(100)所执行的环形转动保持同步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个导电板(61)连接若干径向向外布置并呈直线布置的电解棒(54),所述导电板(61)与导引机构(40)在垂直投影方向上相互重合,所述杯体(30)所形成的开口与电解棒(54)垂直同轴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机构(40)垂直设置于上圆盘(51)与下圆盘(52)之间,并同时连接上圆盘(51)与下圆盘(5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解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共轴设置于上圆盘(51)与下圆盘(52)之间的旋转轴(14),所述回转集电装置(60)与旋转轴(14)呈共轴布置,所述旋转轴(14)连接上圆盘(51)与下圆盘(52)的圆心,并与上圆盘(51)与下圆盘(52)形成一体式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解系统,其特征在于,导引机构(40)以环形等间距方式垂直布置于上圆盘(51)与下圆盘(52)之间;所述导引机构(40)包括:垂直轨道(401),与垂直轨道(401)滑动连接的滑动块(21),设置于滑动块(21)下方的滚动机构(24),与滑动块(21)连接并设置于滑动块(21)径向外侧的工件框(20),所述滑动块(21)设置于垂直轨道(401)的径向外侧,工件框(20)容置若干直线排布且开口向上的杯体(30),所述工件框(20)在杯体(30)电解抛光处理时,部分嵌入废液槽(100)中,废液槽(100)环形设置于下圆盘(52)的外侧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柱(113)的顶部通过所述缺口部形成至少一个导引分离区,所述导引分离区至少形成一个电解棒(54)与杯体(30)呈纵向分离的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解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下圆盘(52)的底部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回旋机构及驱动单元(12);所述回旋机构包括内圈(136),与内圈(136)固定连接并围合内圈(136)的外圈(134),设置于所述内圈(136)与外圈(134)之间的中圈(133),所述中圈(133)与内圈(136)设置第一轴承(137),所述中圈(133)的径向外侧设置齿轮,所述驱动单元(12)设置与中圈(133)的径向外侧设置的齿轮啮合的减速机构(127),所述中圈(133)的顶部设置与所述下圆盘(52)连接的连接板(131)。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解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废液槽(100)底部的回液槽(109);所述回液槽(109)与废液槽(100)连通,所述废液槽(100)由内环壁(105)、底壁(104)与外环壁(103)围合而成,所述工件框(20)呈镂空结构,并沿所述废液槽(100)径向延伸方向收容至少一个杯体(30),所述杯体(30)在工件框(20)中呈垂直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机构(24)沿圆环柱(113)的顶部所形成的环形端面作圆周滚动,并在通过所述导引分离区时依次实现电解棒(54)与杯体(30)的内部腔体之间的纵向分离与纵向插入,在所述导引分离区中电解棒与杯体(30)之间沿垂直方向上发生相对运动的距离大于电解棒垂直插入杯体(30)的距离。
CN202022858867.4U 2020-12-02 2020-12-02 一种电解抛光设备的电解系统 Active CN2142711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58867.4U CN214271102U (zh) 2020-12-02 2020-12-02 一种电解抛光设备的电解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58867.4U CN214271102U (zh) 2020-12-02 2020-12-02 一种电解抛光设备的电解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71102U true CN214271102U (zh) 2021-09-24

Family

ID=777786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58867.4U Active CN214271102U (zh) 2020-12-02 2020-12-02 一种电解抛光设备的电解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711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95372A (zh) 一种旋转式电解抛光清洗设备
CN110139949B (zh) 小型零件的电镀装置
KR20090053962A (ko) 부품을 처리액에 침지하여 표면 처리를 하기 위한 장치
CN214271102U (zh) 一种电解抛光设备的电解系统
CN105033372B (zh) 回转类刀具电解钝化装置
CN102586813A (zh) 一种微细电铸机床
CN214271101U (zh) 一种旋转式电解抛光设备
CN214271103U (zh) 一种主动式旋转电解抛光设备
JP2007277634A (ja) メッキ方法、メッキ装置および電気メッキが施された電池缶
CN116905047A (zh) 一种电解法制银电解液中的金属回收装置
CN112680776B (zh) 一种旋转式电解装置
CN102251269B (zh) 电化学表面处理设备
CN112442728A (zh) 一种旋转式电解抛光设备
CN212560496U (zh) 一种汽车装饰条镀铬装置
CN213896054U (zh) 一种垂直连续电镀线的槽体改良机构
CN208632682U (zh) 一种喷涂高效节能的电镀滚筒
CN202246954U (zh) 电化学表面处理设备
CN108015369B (zh) 一种电化学去毛刺设备
CN117144448B (zh) 一种光伏线缆表面覆层电解处理装置
CN219260244U (zh) 半导体电子元件旋转电镀机构
CN217979766U (zh) 一种可提高冶金制品成品率的烧结炉
CN218539866U (zh) 降低电镀液损耗的电镀装置
CN219586228U (zh) 一种表盘电镀设备
CN113913875B (zh) 一种铝合金电解设备及方法
CN213113581U (zh) 一种电镀金刚石用可移动挂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