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55479U - 一种线束支架及线束支架组合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线束支架及线束支架组合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255479U CN214255479U CN202022299429.9U CN202022299429U CN214255479U CN 214255479 U CN214255479 U CN 214255479U CN 202022299429 U CN202022299429 U CN 202022299429U CN 214255479 U CN214255479 U CN 21425547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re harness
- harness support
- tubular structure
- wire
- suppo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41001391944 Commicarpus scanden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束支架及线束支架组合,涉及到汽车配件技术领域,线束支架的径向截面呈环状,线束支架沿其轴向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的一侧与第二部分的一侧可转动地连接,第一部分的另一侧与第二部分的另一侧可拆卸地固定连接,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合围形成管状结构;管状结构的两端中的至少一个具备卡脚或卡槽。其能够降低开模成本与周期,有一定通用性,且直管段采用圆管结构,对线束约束度更高,结构简单不易断裂;侧出线段可360度自由出线,自由度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线束支架及线束支架组合。
背景技术
汽车线束作为汽车中各种信息传播的载体,其布置及固定也是汽车设计中很重要的部分。
现有技术中,车内通过线束支架固定线束,但传统线束支架需单独开模,成本较高,开模周期长,通用性差,且传统线束支架对线束约束不足,自由度低,结构薄弱点易开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束支架及线束支架组合,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线束支架,所述线束支架的径向截面呈环状,所述线束支架沿其轴向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一侧与所述第二部分的一侧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部分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部分的另一侧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合围形成管状结构;所述管状结构的两端中的至少一个具备卡脚或卡槽。
作为优选,还包括活动轴,所述第一部分的一侧与所述第二部分的一侧之间通过所述活动轴连接。
作为优选,还包括连接卡脚,所述第一部分的另一侧设有至少一个所述连接卡脚,所述第二部分的另一侧设有至少一个连接卡槽,且每一所述连接卡脚分别可拆卸地设于一所述连接卡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合围形成轴向为直线的管状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合围形成轴向为曲线的管状结构。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轴向为曲线的管状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直管部、第二弯管部和第三直管部。
作为优选,所述管状结构的一端的端面为平面,所述管状结构的另一端的端面为曲面。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曲面沿所述管状结构的轴向呈波浪形。
作为优选,所述管状结构的一端具备所述卡脚,所述管状结构的另一端具备所述卡槽。
作为优选,所述管状结构的两端均具备所述卡脚。
作为优选,所述管状结构的两端均具备所述卡槽。
作为优选,所述管状结构的两端的直径相同。
作为优选,所述管状结构的两端的直径不同。具体地来说,此处的直径可以指的是管状结构的内径,也可以指的是管状结构的外径,换言之,管状结构的壁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更具体地来说,通过管状结构的两端的口径的设置,使不同型号的管状结构能够连接,从而根据需要在某些部分对线束形成较宽松的约束,在另一些部分对线束进行较狭窄的约束。
在管状结构的两端的直径不同的基础上,管状结构的直径变化可以是渐变的,也可以是突变的。例如,管状结构的直径较小的一端与直径较大的一端之间采用圆台面过渡,或管状结构的直径较小的一端与直径较大的一端之间采用台阶式过渡。
一种线束支架组合,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线束支架,若干所述线束支架组合沿其轴线依次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上述的线束支架组合包括依次可拆卸地固定连接的第一线束支架、第二线束支架和第三线束支架,其中,
所述第一线束支架为轴向为直线的管状结构;
所述第二线束支架的一端的端面为平面,所述第二线束支架的另一端的端面为曲面;
所述第三线束支架的一端的端面为曲面,所述第三线束支架的另一端的端面为平面,所述第二线束支架的曲面与所述第三线束支架的曲面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上述的线束支架组合包括依次可拆卸地固定连接的第四线束支架和第五线束支架,其中,
所述第四线束支架为轴向为直线的管状结构;
所述第五线束支架为轴线为曲线的管状结构。
作为优选,上述的线束支架组合包括依次可拆卸地固定连接的第六线束支架、第七线束支架、第八线束支架和第九线束支架,其中,
所述第六线束支架的一端的端面为平面,所述第六线束支架的另一端的端面为曲面;
所述第七线束支架的一端的端面为曲面,所述第七线束支架的另一端的端面为平面,所述第七线束支架的曲面与所述第六线束支架的曲面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所述第八线束支架为轴向为直线的管状结构;
所述第九线束支架为轴线为曲线的管状结构。
一种线束支架组合,包括两线束支架,两所述线束支架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两所述线束支架的两所述曲面相正对地设置,两所述线束支架的两所述曲面具备相互接触的第三部分,以及两所述线束支架的两所述曲面具备相互不接触的第四部分,其中,所述第四部分形成侧出线孔。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第三部分上具备所述卡脚或所述卡槽。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的线束支架采用模块化设计,各管段模块之间可自由组装,降低开模成本与周期,有一定通用性,且线束支架采用环状结构,对线束约束度更高,结构简单不易断裂;且能够实现360度自由出线,自由度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线束支架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线束支架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线束支架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线束支架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线束支架的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线束支架的展开状态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线束支架组合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1、线束支架;2、第一部分;3、第二部分;4、卡脚;5、活动轴; 6、连接卡脚;7、第一直管部;8、第二弯管部;9、第三直管部;10、第三部分;11、第四部分;12、第一线束支架;13、第二线束支架;14、第三线束支架;15、第四线束支架;16、第五线束支架;17、主线束;18、分线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线束支架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线束支架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线束支架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线束支架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图 5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线束支架的侧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线束支架的展开状态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线束支架组合使用状态示意图,请参见图1至图7所示,示出的一种线束支架及线束支架组合,线束支架1的径向截面呈环状,线束支架1沿其轴向分为第一部分2和第二部分3,第一部分2 的一侧与第二部分3的一侧可转动地连接,第一部分2的另一侧与第二部分 3的另一侧可拆卸地固定连接,第一部分2与第二部分3合围形成管状结构。管状结构的两端中的至少一个具备卡脚4或卡槽(图中未示出)。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图6为线束支架1的展开状态,由图5和图6中可知,本实施例中的线束支架1的径向截面呈圆环状结构,在其它的较佳实施例中,线束支架1的径向截面可以为矩形状、三角形状、或其它多边形状结构,例如:五边形、六边形等。本实施例中,线束支架1的径向截面采用圆环状结构,可以便于线束在线束支架内移动,同时也够实现对线束的保护,可防止线束出现严重磨损情况。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安装卡扣(图中未示出),安装卡扣用于固定线束支架1,当线束支架1固定线束后,可通过安装卡扣将线束支架1固定在车身上,从而实现对线束支架1及线束的固定。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线束支架1还包括活动轴5,第一部分2的一侧与第二部分3的一侧之间通过活动轴5连接。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活动轴5与第一部分2和第二部分3可拆卸连接或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的活动轴5作为旋转支点,第一部分2和第二部分3均可绕活动轴 5旋转,其第一部分2或第二部分3的最大旋转角度大于180°且小于360°。本实施例中,第一部分2或第二部分3经过旋转后可展开线束支架1,便于直接安装或拆卸线束。在其它的较佳的实施例中,活动轴5可注塑成型于第一部分2或第二部分3内。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线束支架1还包括连接卡脚6,第一部分2的另一侧设有至少一个连接卡脚6,第二部分3的另一侧设有至少一个连接卡槽(图中未示出),且每一连接卡脚6分别可拆卸地设于一连接卡槽内。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部分2和第二部分3之间通过连接卡脚6和连接卡槽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其中,连接卡槽的形状与连接卡脚6 的形状相匹配,即连接卡脚6与连接卡槽配合使用后可将第一部分2与第二部分3固定。其中,连接卡脚6沿第一部分2的另一侧的圆周方向等间距设置,且连接卡脚6与第一部分2之间为一体式结构,在其它较佳的实施例中,连接卡脚6与第一部分2之间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连接卡槽沿第二部分3的另一侧的圆周方向设置,且连接卡槽的数量与连接卡脚6的数量相同,每一连接卡槽分别与一连接卡脚6相对应。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第一部分2与第二部分3合围形成轴向为直线的管状结构。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图1、图2和图4中的线束支架1的均是轴向为直线的管状结构。其中图1和图2中的线束支架1均是用于安装沿直线分布的主线束17,而图4中的线束支架1也可安装沿直线分布的主线束17,且当图4中的两个线束支架1相互组合后可安装分线束18,例如,图7中的线束支架组合状态中可安装主线束17和分线束18。其中,图1中,线束支架1的左端设有卡槽,线束支架1的右端设有卡脚4,图2 中,线束支架1的两端均设置卡槽,图4中,线束支架1的右端设有卡脚4,线束支架1的左端设有卡脚4或卡槽。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第一部分2与第二部分3合围形成轴向为曲线的管状结构。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当线束支架1是轴向为曲线的管状结构时,其主要用于安装沿曲线分布的主线束17,用于主线束17 折弯安装。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轴向为曲线的管状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直管部7、第二弯管部8和第三直管部9。如图3所示,第一直管部 7、第二弯管部8和第三直管部9为一体式结构。在其它的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直管部7、第二弯管部8和第三直管部9之间为可拆卸地连接,其中,第一直管部7与第二弯管部8之间通过卡脚4、卡槽配合或螺纹连接,第二弯管部8与第三直管部9之间通过卡脚4、卡槽配合或螺纹连接。如图3所示,第一直管部7的轴线与第三直管部9的轴线处于垂直状态。第一直管部 7与第三直管部9之间通过第二弯管部8连接。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管状结构的一端的端面为平面,管状结构的另一端的端面为曲面。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曲面沿管状结构的轴向呈波浪形。如图4所示,管状结构的一端的端面上设有卡脚4,用于和其它的线束支架1 上的卡槽连接,图4中的线束支架1的右端的圆周方向上等间距的开设有若干出线孔,且两线束支架1相互组装后,相正对的两出线孔形成一侧出线孔,其中,侧出线孔用于主线束17上的分线束18出线,且侧出线孔呈圆周阵列,可实现分线束18的360°自由出线。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管状结构的一端具备卡脚4,管状结构的另一端具备卡槽,具体的可见图1所示,图1中的线束支架1可单独使用,可若干个组合使用;也可与图2或图3或图4中的线束支架1组合使用。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管状结构的两端均具备卡脚4。具体的可见图4所示,图4中的线束支架1可单独使用,可若干个组合使用;也可与图1或图2或图3中的线束支架1组合使用。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管状结构的两端均具备卡槽。具体的可见图2所示,图2中的线束支架1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图1或图3或图 4中的线束支架1组合使用。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管状结构的两端的直径相同。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管状结构的两端的直径不同。具体地来说,此处的直径可以指的是管状结构的内径,也可以指的是管状结构的外径,换言之,管状结构的壁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更具体地来说,通过管状结构的两端的口径的设置,使不同型号的管状结构能够连接,从而根据需要在某些部分对线束形成较宽松的约束,在另一些部分对线束进行较狭窄的约束。
在管状结构的两端的直径不同的基础上,管状结构的直径变化可以是渐变的,也可以是突变的。例如,管状结构的直径较小的一端与直径较大的一端之间采用圆台面过渡,或管状结构的直径较小的一端与直径较大的一端之间采用台阶式过渡。在另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中,管状结构的直径较小的一端与直径较大的一端之间采用轴向为直线的直管过渡,且直管的两端的口径不同。在其它的较佳的实施例中,管状结构的直径较小的一端与直径较大的一端之间采用轴向为曲线的弯管过渡,且弯管的两端的口径不同。
一种线束支架组合,包括若干权利要求的线束支架1,若干线束支架组合沿其轴线依次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线束支架1的组合方式优先采用图7中的线束支架1组合方式,其包括第一线束支架12、第二线束支架13、第三线束支架14、第四线束支架15和第五线束支架16。在其它的较佳的实施例中,其组合方式也可采用第四线束支架15和第五线束支架16组合、或第一线束支架12与第五线束支架16组合、或第一线束支架12与第二线束支架13组合、或第二线束支架13与第三线束支架14组合、或第三线束支架14与第四线束支架15等组合方式。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上述的线束支架组合包括依次可拆卸地固定连接的第一线束支架12、第二线束支架13和第三线束支架14,其中,
第一线束支架12为轴向为直线的管状结构。
第二线束支架13的一端的端面为平面,第二线束支架13的另一端的端面为曲面。
第三线束支架14的一端的端面为曲面,第三线束支架14的另一端的端面为平面,第二线束支架13的曲面与第三线束支架14的曲面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二线束支架13与第三线束支架14组合后形成侧出线管段,其主要用于分线束18的出线。本实施例中,线束支架1的左端设有卡脚4,第二线束支架13的右端设有卡脚4或卡槽,第三线束支架14的左端设有卡脚4或卡槽,第三线束支架14的右端设有卡脚4,其中,第二线束支架13的右端与第三线束支架14的左端通过卡脚4和卡槽连接。本实施例中的第二线束支架13的结构与第三线束支架14的结构相同。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上述的线束支架组合包括依次可拆卸地固定连接的第四线束支架15和第五线束支架16,其中,
第四线束支架15为轴向为直线的管状结构。本实施例中,第四线束支架 15与第一线束支架12的结构相同。其中第一线束支架12或第二线束支架13 为直管段。
第五线束支架16为轴线为曲线的管状结构。第五线束支架16的左端设有卡脚4,第五线束支架16的右端的上侧设有卡槽。第五线束支架16为弯管段。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上述的线束支架组合包括依次可拆卸地固定连接的第六线束支架、第七线束支架、第八线束支架和第九线束支架,其中,
第六线束支架的一端的端面为平面,第六线束支架的另一端的端面为曲面。
第七线束支架的一端的端面为曲面,第七线束支架的另一端的端面为平面,第七线束支架的曲面与第六线束支架的曲面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第八线束支架为轴向为直线的管状结构。
第九线束支架为轴线为曲线的管状结构。本实施例中,第六线束支架相当于第二线束支架13,第二线束支架13的结构与第六线束支架的结构相同,第七线束支架相当于第三线束支架14,第七线束支架的结构与第三线束支架 14的结构相同,第八线束支架相当于第四线束支架15,第八线束支架的结构与第四线束支架15的结构相同,第九线束支架相当于第五线束支架16,第九线束支架的结构与第五线束支架16的结构相同。
一种线束支架组合,包括两个的线束支架1,两线束支架1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两线束支架1的两曲面相正对地设置,两线束支架1的两曲面具备相互接触的第三部分10,以及两线束支架1的两曲面具备相互不接触的第四部分11,其中,第四部分11形成侧出线孔。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两线束支架1的曲面是指图7中的第二线束支架13以及第三线束支架14的曲面,当第二线束支架13与第三线束支架14上的两曲面之间通过卡脚4和卡槽连接后,第二线束支架13和第三线束支架14上相正对的两第四部分11 形成侧出线孔,且侧出线孔位于第二线束支架13与第三线束支架14的连接处的外缘,若干侧出线孔呈圆周阵列,实现分线束18的360°自由出线。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第三部分10上具备卡脚4或卡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线束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支架的径向截面呈环状,所述线束支架沿其轴向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一侧与所述第二部分的一侧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部分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部分的另一侧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合围形成管状结构;所述管状结构的两端中的至少一个具备卡脚或卡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活动轴,所述第一部分的一侧与所述第二部分的一侧之间通过所述活动轴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卡脚,所述第一部分的另一侧设有至少一个所述连接卡脚,所述第二部分的另一侧设有至少一个连接卡槽,且每一所述连接卡脚分别可拆卸地设于一所述连接卡槽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合围形成轴向为直线的管状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合围形成轴向为曲线的管状结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束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为曲线的管状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直管部、第二弯管部和第三直管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结构的一端的端面为平面,所述管状结构的另一端的端面为曲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束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曲面沿所述管状结构的轴向呈波浪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结构的一端具备所述卡脚,所述管状结构的另一端具备所述卡槽。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结构的两端均具备所述卡脚。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结构的两端均具备所述卡槽。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结构的两端的直径不同。
13.一种线束支架组合,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权利要求1至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线束支架,若干所述线束支架组合沿其轴线依次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14.一种线束支架组合,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权利要求7或8中所述的线束支架,两所述线束支架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两所述线束支架的两所述曲面相正对地设置,两所述线束支架的两所述曲面具备相互接触的第三部分,以及两所述线束支架的两所述曲面具备相互不接触的第四部分,其中,所述第四部分形成侧出线孔。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线束支架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部分上具备所述卡脚或所述卡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299429.9U CN214255479U (zh) | 2020-10-15 | 2020-10-15 | 一种线束支架及线束支架组合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299429.9U CN214255479U (zh) | 2020-10-15 | 2020-10-15 | 一种线束支架及线束支架组合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255479U true CN214255479U (zh) | 2021-09-21 |
Family
ID=777295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299429.9U Active CN214255479U (zh) | 2020-10-15 | 2020-10-15 | 一种线束支架及线束支架组合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255479U (zh) |
-
2020
- 2020-10-15 CN CN202022299429.9U patent/CN21425547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732822B2 (en) | Multi-conduit flexible retention mechanism | |
CN101849323A (zh) | 接地端子金属零件及具有该接地端子金属零件的接地装置 | |
US6364720B1 (en) | Battery terminal connector | |
CN214255479U (zh) | 一种线束支架及线束支架组合 | |
JP2016131290A (ja) | ノイズフィルタ及びノイズフィルタ用ホルダ | |
CN105162054A (zh) | 一种组合式汽车线束固定线夹结构 | |
JPH11126649A (ja) | キャップ部材のロック構造 | |
CN205026221U (zh) | 一种汽车管路系统及其管夹 | |
CN108461953B (zh) | 线簧插套 | |
CN214506389U (zh) | 一种引出线定位工装 | |
CN112324995B (zh) | 多联管夹 | |
CN213027238U (zh) | 线束保护壳 | |
CN101673900A (zh) | 一种带有锁定部件的电缆连接器 | |
CN215897422U (zh) | 电机接线座及电机 | |
KR200432916Y1 (ko) | 방향전환형 커넥터 | |
CN221263195U (zh) | 一种用于固定高压线束的三角线夹及新能源汽车 | |
CN217882189U (zh) | 一种带有电子线束整理机构线束盒 | |
CN219712551U (zh) | 管路固定块和空调器 | |
CN111630737B (zh) | 支承构件及配线构件 | |
CN211315337U (zh) | 车用管夹和车辆 | |
CN210693293U (zh) | 一种可旋转式线束固定卡 | |
CN221258759U (zh) | 一种简易安装的橱柜灯电源安装结构 | |
CN216098526U (zh) | 一种同轴器安装治具 | |
CN221080575U (zh) | 快速转接装置 | |
CN217272574U (zh) | 一种管道卡箍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PP01 |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222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921 |
|
PP01 |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