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54794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254794U CN214254794U CN202022359293.6U CN202022359293U CN214254794U CN 214254794 U CN214254794 U CN 214254794U CN 202022359293 U CN202022359293 U CN 202022359293U CN 214254794 U CN214254794 U CN 21425479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ot
- electrical connector
- longitudinal direction
- transverse direction
- outer si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用以电性连接电子卡,包括:绝缘本体,包括第一本体及顶端高于第一本体的第二本体,第一本体设有第一插槽,供电子卡的第一插接部插接,第一插槽被第一分隔肋分为长槽及短槽,第一分隔肋与设于第一插接部的第一缺口配合,第二本体较长槽靠近短槽,第二本体设有第二插槽,供电子卡的第二插接部插接;设于第一本体的导电端子,设有显露于第一插槽的第一接触部,以与第一插接部上的导电片电性接触;设于第二本体的电源端子,设有显露于第二插槽的第二接触部,以与第二插接部上的电源垫片电性接触,第二接触部高于第一接触部,第二插接部的底端高于第一插接部的底端。利用电子卡上多余空间增设额外的电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给电子卡传输电源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集成化的程度越来越高,电子产品的小型化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现有的卡缘连接器,如PCI-E(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型连接器,具有一纵长绝缘本体,绝缘本体设有自其顶面向下凹设形成且沿纵长方向延伸的一插槽,插槽在纵长方向被电连接器的一分隔肋分为一长槽及一短槽,绝缘本体内设有若干导电端子,用于将电子卡与电路板进行电性连接,电子卡的一插接部与插槽相配合。然而,电子卡的一部分空间因未与电连接器连接而浪费,另外,电子卡与电路板之间需要电源传输,电路板上还要单独建立一个电源连接器,从而占用了电路板上的多余空间,导致电路板的尺寸过大,增加了制造成本,而且集成的电子产品过大也会导致客户体验感不佳。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设电源模块且适配原有电子卡规格上增设的电源垫片的电连接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连接器,用以电性连接一电子卡,所述电子卡具有一第一插接部、一第二插接部以及自所述第一插接部的底端向上凹设形成的一第一缺口,所述第二插接部的底端高于所述第一插接部的底端,所述第一插接部设有多个导电片,所述第二插接部设有至少一电源垫片,所述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一第一本体以及与所述第一本体相连的一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的顶面高于所述第一本体的顶面,所述第一本体设有自其顶面向下凹设形成且沿纵长方向延伸的一第一插槽,用以供所述第一插接部向下插接,所述第一插槽在纵长方向被所述电连接器的一第一分隔肋分为一长槽及一短槽,所述第一分隔肋用以与所述第一缺口配合,所述第二本体在纵长方向上相对所述长槽而靠近所述短槽设置,所述第二本体设有自其顶面向下凹设形成且沿纵长方向延伸的一第二插槽,用以供所述第二插接部向下插接;多个导电端子,设于所述第一本体,每一所述导电端子设有一第一接触部,显露于所述第一插槽,用以与所述导电片电性接触;至少一电源端子,设于所述第二本体,每一所述电源端子设有一第二接触部,显露于所述第二插槽,用以与所述电源垫片电性接触,所述第二接触部高于所述第一接触部。
进一步,所述第二本体设有两个定位面,两个所述定位面在横向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插槽的相对两侧,横向方向垂直于纵长方向,所述定位面低于所述第二本体的顶面,所述定位面与所述第一本体的顶面等高,且在纵长方向上两者相互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本体设有在横向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插槽相对两侧的两个第一外侧面,所述第一外侧面向上与所述第一本体的顶面相连,所述第二本体设有在横向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插槽相对两侧的两个第二外侧面,所述第二外侧面向上与对应侧的所述定位面相连,所述绝缘本体同一侧的所述第一外侧面与所述第二外侧面位于同一平面。
进一步,在横向方向上,所述第二本体的顶面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本体的顶面的宽度。
进一步,所述第一插槽与所述第二插槽在纵长方向被一第二分隔肋隔开,所述电子卡具有将所述第一插接部与所述第二插接部在纵长方向上隔开的一第二缺口,所述第二分隔肋用以与所述第二缺口配合。
进一步,所述第二分隔肋的顶端高于所述第一分隔肋的顶端。
进一步,在纵长方向上,所述第二分隔肋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分隔肋的厚度。
进一步,所述第二分隔肋的顶面与所述第二本体的顶面等高设置。
进一步,自所述第二分隔肋的底面向上凹设一逃料槽,所述逃料槽分别向上凸伸超出所述第一插槽的底面以及所述第二插槽的底面。
进一步,进一步包括至少两个固定件,所述绝缘本体在纵长方向的相对两端设有一第一端壁及一第二端壁,所述第一端壁与所述第二本体位于所述第一插接部的纵长两端,所述第二端壁与所述第一本体位于所述第二插槽的纵长两端,所述第一端壁与所述第二端壁均分别固定有一个所述固定件,用以将所述绝缘本体固定于一电路板。
进一步,在横向方向上,所述第一插槽的宽度与所述第二插槽的宽度相等。
进一步,所述第一插槽的底面与所述第二插槽的底面等高设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通过注塑成型形成一体结构。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一第一本体以及与所述第一本体相连的一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具有一第一对接面,所述第二本体具有一第二对接面,所述第二对接面高于所述第一对接面,所述第一本体设有自所述第一对接面向下凹设形成且沿纵长方向延伸的一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插槽在纵长方向被所述电连接器的一第一分隔肋分为一长槽及一短槽,所述第二本体在纵长方向上相对所述长槽而靠近所述短槽设置,所述第二本体设有自所述第二对接面向下凹设形成且沿纵长方向延伸的一第二插槽,所述第二本体设有两个定位面,两个所述定位面在横向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对接面的相对两侧,横向方向垂直于纵长方向,所述定位面低于所述第二对接面,所述定位面与所述第一对接面等高,且在纵长方向上两者相互连接;多个导电端子,设于所述第一本体,每一所述导电端子设有一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在横向方向上显露于所述第一插槽;至少一电源端子,设于所述第二本体,每一所述电源端子设有一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二接触部在横向方向上显露于所述第二插槽,所述第二接触部高于所述第一接触部。
进一步,在横向方向上,两个所述定位面的最外侧边之间的距离不大于所述第一对接面的宽度。
进一步,所述第一本体设有在横向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插槽相对两侧的两个第一外侧面,所述第一外侧面向上与所述第一对接面相连,所述第二本体设有在横向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插槽相对两侧的两个第二外侧面,所述第二外侧面向上与对应侧的所述定位面相连,所述绝缘本体同一侧的所述第一外侧面与所述第二外侧面位于同一平面。
进一步,从上往下看,所述第一插槽在横向方向上的宽度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插槽在横向方向上的宽度的中心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所述第一插槽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二插槽的宽度。
进一步,所述第一插槽的底面与所述第二插槽的底面等高设置。
进一步,自所述第一对接面向下凹设一识别缺口,所述识别缺口在横向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插槽的一侧,且所述识别缺口在横向方向上向外贯穿所述绝缘本体,便于一视觉机构识别所述识别缺口。
进一步,所述第一插槽与所述第二插槽在纵长方向被一第二分隔肋隔开,所述第二分隔肋的顶端高于所述第一分隔肋的顶端,所述第一本体、所述第二本体、所述第一分隔肋以及所述第二分隔肋通过注塑成型形成一体结构。
进一步,在纵长方向上,所述第二分隔肋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分隔肋的厚度。
进一步,所述第二分隔肋的顶面与所述第二对接面等高设置。
进一步,所述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固定件,所述绝缘本体在纵长方向的相对两端设有一第一端壁及一第二端壁,所述第一端壁位于所述第一本体,且与所述第一分隔肋在纵长方向上位于所述长槽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端壁位于所述第二本体,且与所述第二分隔肋在纵长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插槽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端壁固定有一个所述固定件,用以将所述绝缘本体固定于一电路板。
进一步,多个所述导电端子的排布及定义符合PCI-E的传输介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电连接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不改变原有电子卡介面的基础上增设带有所述电源垫片的所述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二插接部的底端高于所述第一插接部的底端,而所述第二本体在纵长方向上相对所述长槽而靠近所述短槽设置,所述第二本体的顶面高于所述第一本体的顶面,用以匹配所述第二插接部上增设的所述电源垫片,所述第二本体设有所述电源端子,所述第二本体与所述电源端子一起相当于一个电源模块,用以供所述电子卡与所述电路板之间的电源传输,从而节省了电路板上单独建立电源连接器的空间,使所述电子卡上未被利用的空间得以利用,既节约能源、降低制造成本,也使电连接器趋于小型化发展;另外,所述第二本体设有与所述第一对接面等高的所述定位面,且所述定位面在纵长方向连接所述第一对接面,便于自动机通过所述第一对接面与所述定位面对所述绝缘本体进行定位,从而实现流水线组装所述导电端子与所述电源端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与电子卡、电路板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中电子卡插接于电连接器之前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为图2的正视图;
图4为图3中电子卡插接入电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5为图2中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6为图5的俯视图;
图7为图6中沿A-A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8为图6中沿B-B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9为图6中沿C-C线剖切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电连接器100 | 绝缘本体1 | 第一本体11 | 第一对接面110 |
第一插槽111 | 第一槽底111a | 长槽111b | 短槽111c |
第一分隔肋112 | 第一侧壁113 | 第一收容槽114 | 第一外侧面115 |
第一端壁116 | 识别缺口117 | 第二本体12 | 第二对接面120 |
定位面121 | 第二插槽122 | 第二槽底122a | 第二分隔肋123 |
第二侧壁124 | 第二收容槽125 | 第二外侧面126 | 第二端壁127 |
逃料槽128 | 导电端子2 | 第一固定部21 | 第一接触部22 |
第一焊接部23 | 电源端子3 | 第二固定部31 | 第二接触部32 |
第二焊接部33 | 固定件4 | 电子卡200 | 第一插接部5 |
导电片51 | 第一缺口52 | 第二插接部6 | 电源垫片61 |
第二缺口7 | 卡制部8 | 第三缺口9 | 电路板300 |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连接器100,用于与一电子卡200对接,并焊接于一电路板300上,所述电子卡200为具有PCI-E介面的电子卡200。为了方便对所述电连接器100的具体结构进行描述,定义一纵长方向X、一横向方向Y以及一上下方向Z,纵长方向X、横向方向Y及上下方向Z两两相互垂直。
如图3和图9所示,所述电子卡200具有一第一插接部5、一第二插接部6以及一卡制部8,在上下方向Z上,所述第二插接部6的底端位于所述第一插接部5的底端的上方,所述卡制部8的底端高于所述第一插接部5的底端,所述第一插接部5自其底端向上凹设一第一缺口52,所述第一插接部5与所述第二插接部6在纵长方向X通过一第二缺口7隔开,一第三缺口9在纵长方向X上将所述第一插接部5与所述卡制部8隔开,所述第二缺口7的顶端在上下方向Z上高于所述第一缺口52的顶端,所述第二缺口7在纵长方向X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缺口52在纵长方向X的宽度。所述第一插接部5设有多个导电片51,所述第二插接部6设有至少一个电源垫片61。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导电片51分布在所述第一插接部5的左右相对两个侧面上,所述第二插接部6在其左右相对两个侧面分别设有一个所述电源垫片61,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需求,设置所需数量的所述电源垫片61。
如图1所示,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一绝缘本体1、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多个导电端子2和至少一电源端子3以及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多个固定件4,多个所述导电端子2的排布及定义符合PCI-E的传输介面,所述固定件4将所述电连接器100固定于所述电路板300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源端子3及所述固定件4均设有两个,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需求,设置所需数量的所述电源端子3及所述固定件4。
如图3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为纵长形状,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一第一本体11及与所述第一本体11相连的一第二本体12,所述第一本体11与所述第二本体12为注塑成型形成的一体结构,所述第一本体11的顶面低于所述第二本体12的顶面。
如图2、图4所示,所述第一本体11具有一第一对接面110,所述第一对接面110为所述第一本体11的顶面,所述第一本体11具有自所述第一对接面110向下凹设形成且沿纵长方向X延伸的一第一插槽111,所述第一插槽111用以供所述第一插接部5向下插接,所述第一插槽111在上下方向Z的底端设有一第一槽底111a,所述第一插槽111在纵长方向X被一第一分隔肋112分为一长槽111b及一短槽111c,所述第一分隔肋112用以与所述第一缺口52配合。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隔肋112与所述第一本体11为一体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需求,将所述第一分隔肋112设为独立的结构,将其固定于所述第一本体11中,所述第一分隔肋112可以为金属材料制成。
如图6和图9所示,所述第一本体11具有在横向方向Y上位于所述第一插槽111相对两侧的两个第一侧壁113,所述第一分隔肋112在横向方向Y上一体连接两个所述第一侧壁113,每一所述第一侧壁113设有多个第一收容槽114,所述第一收容槽114在横向方向Y上与所述第一插槽111连通,每一所述第一侧壁113还具有背离所述第一插槽111的一第一外侧面115,所述第一外侧面115向上与所述第一对接面110连接。
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本体11具有连接两个所述第一侧壁113的一第一端壁116,所述第一端壁116与所述第一分隔肋112位于所述长槽111b的纵长两端,所述第一端壁116用以与所述第三缺口9配合。
如图5和图6所示,在上下方向Z上,自所述第一对接面110向下凹设一识别缺口117,所述识别缺口117在横向方向Y上位于所述第一插槽111的一侧,且所述识别缺口117在横向方向Y上向外贯穿所述绝缘本体1,用于视觉系统识别定位。在本实施例中,仅设置一个所述识别缺口117,且所述识别缺口117位于靠近所述第二本体12的位置。
如图2、图7和图8所示,所述第二本体12在纵长方向X上相对所述长槽111b而靠近所述短槽111c设置,所述第二本体12具有一第二对接面120以及两个定位面121,两个所述定位面121在横向方向Y上位于所述第二对接面120的相对两侧,所述定位面121在上下方向Z上低于所述第二对接面120,所述定位面121与所述第一对接面110等高,且在纵长方向X上两者相互连接。在横向方向Y上,两个所述定位面121的最外侧边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对接面120的宽度,所述第二对接面120为所述第二本体12的顶面,即所述第二对接面120高于所述第一对接面110,所述第二本体12具有自所述第二对接面120向下凹设形成且沿纵长方向X延伸的一第二插槽122,所述第二插槽122用以供所述第二插接部6向下插接,两个所述定位面121在横向方向Y上位于所述第二插槽122的相对两侧。如图7所示,所述第二插槽122在上下方向Z的底端设有一第二槽底122a,在上下方向Z上,所述第一槽底111a与所述第二槽底122a等高设置。
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插槽111与所述第二插槽122在纵长方向X被一第二分隔肋123隔开,所述第二分隔肋123的顶端在上下方向Z上高于所述第一分隔肋112的顶端,且所述第二分隔肋123在纵长方向X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分隔肋112在纵长方向X的厚度,用以与所述第二缺口7配合。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本体11、所述第二本体12、所述第一分隔肋112以及所述第二分隔肋123通过注塑成型形成一体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需求,将所述第二分隔肋123设为独立的结构,用于在纵长方向X分隔所述第一本体11与所述第二本体12,所述第二分隔肋123可以为金属材料制成。
如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所述第二本体12具有在横向方向Y上位于所述第二插槽122相对两侧的两个第二侧壁124,所述第二分隔肋123在横向方向Y上一体连接两个所述第二侧壁124,且所述第二分隔肋123的顶端与所述第二对接面120等高设置。每一所述第二侧壁124设有一个第二收容槽125,所述第二收容槽125在横向方向Y上与所述第二插槽122连通,每一所述第二侧壁124还具有背离所述第二插槽122的一第二外侧面126,所述第二外侧面126向上与对应的所述定位面121连接,在横向方向Y上,所述第二外侧面126之间的距离不大于所述第一外侧面115之间的距离,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本体1同一侧的所述第一外侧面115与所述第二外侧面126位于同一平面内。
如图6所示,所述第二本体12具有连接两个所述第二侧壁124的一第二端壁127,所述第二端壁127与所述第二分隔肋123位于所述第二插槽122的纵长两端。
如图7所示,所述第二本体12具有自其底面向上凹设形成的一逃料槽128,所述逃料槽128向上凸伸入所述第二分隔肋123,即所述逃料槽128分别向上凸伸超出所述第一槽底111a以及所述第二槽底122a。
如图6所示,在横向方向Y上,所述第一插槽111的宽度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插槽122的宽度的中心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所述第一插槽111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二插槽122的宽度,所述第一对接面110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对接面120的宽度。在纵长方向X上,所述第一分隔肋112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分隔肋123的厚度。
如图1和图9所示,多个所述导电端子2一一对应安装于多个所述第一收容槽114中,每一所述导电端子2设有一固持于对应的所述第一收容槽114的一第一固定部21,自所述第一固定部21的上端向上延伸形成一第一接触部22,所述第一接触部22在横向方向Y上显露于所述第一插槽111,用以与所述第一插接部5上对应的所述导电片51电性接触,自所述第一固定部21的下端向下延伸的一第一焊接部23,所述第一焊接部23向下露出所述第一本体11的底面,用以与所述电路板300通过表面焊接的方式连接。
如图1、图7和图8所示,两个所述电源端子3一一对应安装于两个所述第二收容槽125中,每一所述电源端子3设有一固持于所述第二收容槽125的一第二固定部31,自所述第二固定部31的上端向上延伸形成的多个在纵长方向X上间隔分布的第二接触部32,每一所述第二接触部32在横向方向Y上显露于所述第二插槽122,用以与所述第二插接部6上对应的所述电源垫片61电性接触,所述第二接触部32高于所述第一接触部22,自所述第二固定部31的下端向下延伸形成多个在纵长方向X上间隔分布的第二焊接部33,所述第二焊接部33向下露出所述第二本体12的底面,以与所述电路板300通过穿孔的方式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接触部及所述焊接部均设有三个,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需求,设置所需数量的所述第二接触部32及所述第二焊接部33。
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端壁116与所述第二端壁127均通过一个所述固定件4固定于所述电路板300,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需求,设置所需数量的所述固定件4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在纵长方向X相互连接,所述第一本体内的多个所述导电端子的排布及定义符合PCI-E的传输介面,所述第二本体设有所述电源端子,所述第二本体与所述电源端子一起相当于一个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用以供所述电子卡与所述电路板之间的电源传输,从而节省电路板上单独建立电源连接器的空间,降低了制造成本;另外,因传输信号的所述导电端子分布在对应所述长槽位置的所述第一本体,传输电源的所述导电端子分布在对应所述短槽位置的所述第一本体,所述第二本体邻接所述短槽而远离所述长槽设置,如此可减少所述电源端子对传输信号的所述导电端子的影响,利于高频传输,且所述电源端子产热较多,避免高温影响所述导电端子传输信号的稳定性。
2.所述电子卡包括所述第一插接部及所述第二插接部,且所述第二插接部的底端高于所述第一插接部的底端,如此结构,可在不改变所述电子卡介面的前提下,利用所述电子卡的剩余空间增设所述电源垫片形成所述第二插接部,用以匹配所述电源模块,增加了所述电子卡上的空间利用率。
3.所述定位面在横向方向Y上位于所述第二插槽的相对两侧,所述定位面与所述第一对接面等高设置,且在纵长方向X上两者相互连接,所述定位面与所述第一对接面便于自动机对所述绝缘本体进行定位,从而实现流水线组装所述导电端子与所述电源端子。
4.所述识别缺口在横向方向Y上位于所述第一插槽的一侧,且向外贯穿所述绝缘本体,在自动组装所述导电端子及所述电源端子的过程中,所述识别缺口便于视觉系统对所述绝缘本体进行定向识别。
5.所述逃料槽自对应所述第二分隔肋的底面向上凹设形成,所述逃料槽可防止所述第一本体、所述第二本体、所述第一分隔肋与所述第二分隔肋在注塑成型形成一体结构的过程中发生缩水变形。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
Claims (24)
1.一种电连接器,用以电性连接一电子卡,所述电子卡具有一第一插接部、一第二插接部以及自所述第一插接部的底端向上凹设形成的一第一缺口,所述第二插接部的底端高于所述第一插接部的底端,所述第一插接部设有多个导电片,所述第二插接部设有至少一电源垫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一第一本体以及与所述第一本体相连的一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的顶面高于所述第一本体的顶面,所述第一本体设有自其顶面向下凹设形成且沿纵长方向延伸的一第一插槽,用以供所述第一插接部向下插接,所述第一插槽在纵长方向被所述电连接器的一第一分隔肋分为一长槽及一短槽,所述第一分隔肋用以与所述第一缺口配合,所述第二本体在纵长方向上相对所述长槽而靠近所述短槽设置,所述第二本体设有自其顶面向下凹设形成且沿纵长方向延伸的一第二插槽,用以供所述第二插接部向下插接;
多个导电端子,设于所述第一本体,每一所述导电端子设有一第一接触部,显露于所述第一插槽,用以与所述导电片电性接触;
至少一电源端子,设于所述第二本体,每一所述电源端子设有一第二接触部,显露于所述第二插槽,用以与所述电源垫片电性接触,所述第二接触部高于所述第一接触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设有两个定位面,两个所述定位面在横向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插槽的相对两侧,横向方向垂直于纵长方向,所述定位面低于所述第二本体的顶面,所述定位面与所述第一本体的顶面等高,且在纵长方向上两者相互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设有在横向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插槽相对两侧的两个第一外侧面,所述第一外侧面向上与所述第一本体的顶面相连,所述第二本体设有在横向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插槽相对两侧的两个第二外侧面,所述第二外侧面向上与对应侧的所述定位面相连,所述绝缘本体同一侧的所述第一外侧面与所述第二外侧面位于同一平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横向方向上,所述第二本体的顶面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本体的顶面的宽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槽与所述第二插槽在纵长方向被一第二分隔肋隔开,所述电子卡具有将所述第一插接部与所述第二插接部在纵长方向上隔开的一第二缺口,所述第二分隔肋用以与所述第二缺口配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隔肋的顶端高于所述第一分隔肋的顶端。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纵长方向上,所述第二分隔肋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分隔肋的厚度。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隔肋的顶面与所述第二本体的顶面等高设置。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自所述第二分隔肋的底面向上凹设一逃料槽,所述逃料槽分别向上凸伸超出所述第一插槽的底面以及所述第二插槽的底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至少两个固定件,所述绝缘本体在纵长方向的相对两端设有一第一端壁及一第二端壁,所述第一端壁与所述第二本体位于所述第一插接部的纵长两端,所述第二端壁与所述第一本体位于所述第二插槽的纵长两端,所述第一端壁与所述第二端壁均分别固定有一个所述固定件,用以将所述绝缘本体固定于一电路板。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横向方向上,所述第一插槽的宽度与所述第二插槽的宽度相等。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槽的底面与所述第二插槽的底面等高设置。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通过注塑成型形成一体结构。
14.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一第一本体以及与所述第一本体相连的一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具有一第一对接面,所述第二本体具有一第二对接面,所述第二对接面高于所述第一对接面,所述第一本体设有自所述第一对接面向下凹设形成且沿纵长方向延伸的一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插槽在纵长方向被所述电连接器的一第一分隔肋分为一长槽及一短槽,所述第二本体在纵长方向上相对所述长槽而靠近所述短槽设置,所述第二本体设有自所述第二对接面向下凹设形成且沿纵长方向延伸的一第二插槽,所述第二本体设有两个定位面,两个所述定位面在横向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对接面的相对两侧,横向方向垂直于纵长方向,所述定位面低于所述第二对接面,所述定位面与所述第一对接面等高,且在纵长方向上两者相互连接;
多个导电端子,设于所述第一本体,每一所述导电端子设有一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在横向方向上显露于所述第一插槽;
至少一电源端子,设于所述第二本体,每一所述电源端子设有一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二接触部在横向方向上显露于所述第二插槽,所述第二接触部高于所述第一接触部。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横向方向上,两个所述定位面的最外侧边之间的距离不大于所述第一对接面的宽度。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设有在横向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插槽相对两侧的两个第一外侧面,所述第一外侧面向上与所述第一对接面相连,所述第二本体设有在横向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插槽相对两侧的两个第二外侧面,所述第二外侧面向上与对应侧的所述定位面相连,所述绝缘本体同一侧的所述第一外侧面与所述第二外侧面位于同一平面。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从上往下看,所述第一插槽在横向方向上的宽度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插槽在横向方向上的宽度的中心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所述第一插槽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二插槽的宽度。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槽的底面与所述第二插槽的底面等高设置。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自所述第一对接面向下凹设一识别缺口,所述识别缺口在横向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插槽的一侧,且所述识别缺口在横向方向上向外贯穿所述绝缘本体,便于一视觉机构识别所述识别缺口。
20.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槽与所述第二插槽在纵长方向被一第二分隔肋隔开,所述第二分隔肋的顶端高于所述第一分隔肋的顶端,所述第一本体、所述第二本体、所述第一分隔肋以及所述第二分隔肋通过注塑成型形成一体结构。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纵长方向上,所述第二分隔肋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分隔肋的厚度。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隔肋的顶面与所述第二对接面等高设置。
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固定件,所述绝缘本体在纵长方向的相对两端设有一第一端壁及一第二端壁,所述第一端壁位于所述第一本体,且与所述第一分隔肋在纵长方向上位于所述长槽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端壁位于所述第二本体,且与所述第二分隔肋在纵长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插槽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端壁固定有一个所述固定件,用以将所述绝缘本体固定于一电路板。
24.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导电端子的排布及定义符合PCI-E的传输介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359293.6U CN214254794U (zh) | 2020-10-21 | 2020-10-21 | 电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359293.6U CN214254794U (zh) | 2020-10-21 | 2020-10-21 | 电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254794U true CN214254794U (zh) | 2021-09-21 |
Family
ID=77729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359293.6U Active CN214254794U (zh) | 2020-10-21 | 2020-10-21 | 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254794U (zh) |
-
2020
- 2020-10-21 CN CN202022359293.6U patent/CN21425479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RE49901E1 (en) | Electrical receptacle for transmitting high speed signal | |
CN107346843B (zh) | 插座连接器 | |
TWI733496B (zh) | 母端子與含有其之連接器 | |
CN108306126B (zh) | 电连接器 | |
CN110391518B (zh) | 电连接器 | |
CN109301546B (zh) | 电连接器 | |
CN108448287B (zh) | 电连接器 | |
CN109301545B (zh) | 电连接器 | |
TWI669856B (zh) | 電力調節之方法、製造一印刷電路板之方法、及電連接器系列 | |
CN112260009B (zh) |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 |
CN107658585B (zh) | 连接器 | |
CN109713480B (zh) |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 |
CN211376987U (zh) |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合 | |
CN214254794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4810648A (zh) | 电连接器 | |
CN213959244U (zh) | 电连接件模组 | |
US8162678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board eschewing cavity | |
CN112366484B (zh) | 电连接器及具有该电连接器的连接器组合 | |
CN114914749A (zh) | 电连接器、制造方法以及连接器组件 | |
CN107706573B (zh) | 具大电流的type-c连接器 | |
CN110086017B (zh) | 电连接器 | |
CN209844104U (zh) | 电连接器 | |
CN210182635U (zh) |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 |
CN109546390B (zh) | 电连接器 | |
CN114696131A (zh) | 电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