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54756U - 电力输电工程用接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力输电工程用接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54756U
CN214254756U CN202022747266.6U CN202022747266U CN214254756U CN 214254756 U CN214254756 U CN 214254756U CN 202022747266 U CN202022747266 U CN 202022747266U CN 214254756 U CN214254756 U CN 2142547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power transmission
wire fixing
wiring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4726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郜帆
任亚宁
申向梁
王丽欢
张德广
马聪
郭计元
任雨
张蕾
柴林杰
陈彦洁
刘建
李渊
唐帅
谢延涛
李光毅
李楚
宫世杰
许智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Huizhi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He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Huizhi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He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Huizhi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He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Huizhi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74726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547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547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547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力输电工程用接线装置,属于电力工程技术领域,包括:支撑座;接线壳体,设于支撑座,接线壳体具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第一固线组件;第二固线组件;第一压线组件;以及第二压线组件。技术效果:在接线壳体上开设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利用第一固线组件和第二固线组件使两组输电线分别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穿设在接线壳体内,实现对两组输电线的夹紧限位,利用第一压线组件和第二压线组件分别从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中穿设在接线壳体内,实现对两组输电线的挤压限位,从而使两组输电线导通,实现稳定的连接效果和紧固效果,减少脱落断电的情况。

Description

电力输电工程用接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电力输电工程用接线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力工程建设中,通常会涉及到两组输电线之间的连接,一般采用接线装置进行连接,例如,采用平头螺栓拧紧的方式进行接线,但是紧固效果和连接稳定性较差,容易脱落导致断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输电工程用接线装置,旨在解决传统的接线装置紧固效果和连接稳定性较差,容易脱落导致断电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力输电工程用接线装置,包括:支撑座;接线壳体,设于所述支撑座,在所述支撑座和所述接线壳体的叠设方向上,所述接线壳体具有平行设置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第一固线组件,设于所述支撑座,且邻近所述第一通孔设置;第二固线组件,与所述第一固线组件相对设置,且邻近所述第二通孔设置;第一压线组件,设于所述接线壳体邻近所述第三通孔的位置;以及第二压线组件,穿设于所述支撑座,且邻近所述第四通孔设置;在接线时,两组输电线分别经过所述第一固线组件和所述第二固线组件穿设在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中以置于所述接线壳体内,所述第一固线组件和所述第二固线组件形成对两组输电线的夹紧限位,所述第一压线组件和所述第二压线组件分别穿设在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中以置于所述接线壳体内,形成对两组输电线的挤压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线组件包括:固定筒,设于所述支撑座,且开设有贯穿其径向筒壁的第五通孔,所述第五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对齐设置;活动筒,嵌套于所述固定筒内,一端伸出所述固定筒,且开设有贯穿其径向筒壁的第六通孔;以及弹性体,设于所述固定筒内,且一端连接于所述活动筒;在接线时,先按压所述活动筒以使所述第六通孔和所述第五通孔对齐,进而使输电线经由所述第五通孔、所述第六通孔和所述第一通孔穿设至所述接线壳体内,再松开所述活动筒,在所述弹性体的作用下,形成对输电线的夹紧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线组件和所述第一固线组件的结构相同,且在所述第二固线组件中,所述第五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对齐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线组件和所述第二固线组件还分别包括按压板,所述按压板设于所述活动筒伸出所述固定筒的一端。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固线组件中,所述固定筒与所述支撑座之间设有第一固定块;在所述第二固线组件中,所述固定筒与所述支撑座之间依次地设有第一固定块及第二固定块。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线组件包括:转动板,转动设于所述接线壳体外,且覆盖所述第三通孔;以及第一压头,设于所述转动板邻近所述第三通孔的一侧,通过翻转所述转动板,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压头经由所述第三通孔伸入所述接线壳体内挤压穿设在所述第二通孔内的输电线。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板邻近所述接线壳体的一侧设有卡扣,所述接线壳体外壁设有与所述卡扣卡接配合的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压线组件包括:螺纹柱,螺纹配合于所述支撑座,且在所述支撑座和所述接线壳体的叠设方向上,一端伸出所述支撑座,另一端邻近所述第四通孔;以及第二压头,设于所述螺纹柱邻近所述第四通孔的一端,通过旋转所述螺纹柱,能够带动所述第二压头经由所述第四通孔伸入所述接线壳体内挤压穿设在所述第一通孔内的输电线。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压线组件还包括旋转板,所述旋转板设于所述螺纹柱伸出所述支撑座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接线壳体内设有分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隔断板,且所述隔断板形成有供两组输电线挤压接触的开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力输电工程用接线装置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与传统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力输电工程用接线装置中,在接线壳体上开设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利用第一固线组件和第二固线组件使两组输电线分别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穿设在接线壳体内,实现对两组输电线的夹紧限位,利用第一压线组件和第二压线组件分别从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中穿设在接线壳体内,实现对两组输电线的挤压限位,从而使两组输电线导通,实现稳定的连接效果和紧固效果,减少脱落断电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电力输电工程用接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电力输电工程用接线装置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固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电力输电工程用接线装置
110、支撑座 112、螺纹筒 120、接线壳体
121、第一通孔 122、第二通孔 123、第三通孔
124、第四通孔 125、卡槽 126、隔断板
130、第一固线组件 132、固定筒 133、第五通孔
134、活动筒 135、第六通孔 136、弹性体
138、按压板 140、第二固线组件 150、第一压线组件
152、转动板 153、卡扣 154、第一压头
160、第二压线组件 162、螺纹柱 164、第二压头
166、旋转板 170、第一固定块 180、第二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现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力输电工程用接线装置100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力输电工程用接线装置100,包括:支撑座110;接线壳体120,设于支撑座110,在支撑座110和接线壳体120的叠设方向上,接线壳体120具有平行设置的第一通孔121和第二通孔122,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通孔123和第四通孔124;第一固线组件130,设于支撑座110,且邻近第一通孔121设置;第二固线组件140,与第一固线组件130相对设置,且邻近第二通孔122设置;第一压线组件150,设于接线壳体120邻近第三通孔123的位置;以及第二压线组件160,穿设于支撑座110,且邻近第四通孔124设置;在接线时,两组输电线分别经过第一固线组件130和第二固线组件140穿设在第一通孔121和第二通孔122中以置于接线壳体120内,第一固线组件130和第二固线组件140形成对两组输电线的夹紧限位,第一压线组件150和第二压线组件160分别穿设在第三通孔123和第四通孔124中以置于接线壳体120内,形成对两组输电线的挤压限位。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座110可以是板状结构,也可以是腔体状结构。接线壳体120为腔体结构,第一通孔121、第二通孔122、第三通孔123和第四通孔124分别贯穿接线壳体120的壳体壁。以图1所示放置姿态为例,支撑座110和接线壳体120的叠设方向为竖直方向,第一通孔121和第二通孔122水平设置,形成高度差以使两组输电线在长度上重叠设置,第三通孔123和第四通孔124竖直设置。
两组输电线经由第一固线组件130和第二固线组件140的夹紧作用,分别从第一通孔121和第二通孔122中穿设在接线壳体120内,形成彼此重叠的关系,利用第一压线组件150和第二压线组件160分别从第三通孔123和第四通孔124中穿设在接线壳体120内,对两组输电线的重叠部分进行挤压,实现两组输电线的导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力输电工程用接线装置100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与传统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力输电工程用接线装置100中,在接线壳体120上开设第一通孔121、第二通孔122、第三通孔123和第四通孔124,利用第一固线组件130和第二固线组件140使两组输电线分别从第一通孔121和第二通孔122穿设在接线壳体120内,实现对两组输电线的夹紧限位,利用第一压线组件150和第二压线组件160分别从第三通孔123和第四通孔124中穿设在接线壳体120内,实现对两组输电线的挤压限位,从而使两组输电线导通,实现稳定的连接效果和紧固效果,减少脱落断电的情况。
对于第一固线组件130的具体组成不做限制,请参阅图1至图3,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固线组件130包括:固定筒132,设于支撑座110,且开设有贯穿其径向筒壁的第五通孔133,第五通孔133与第一通孔121对齐设置;活动筒134,嵌套于固定筒132内,一端伸出固定筒132,且开设有贯穿其径向筒壁的第六通孔135;以及弹性体136,设于固定筒132内,且一端连接于活动筒134;在接线时,先按压活动筒134以使第六通孔135和第五通孔133对齐,进而使输电线经由第五通孔133、第六通孔135和第一通孔121穿设至接线壳体120内,再松开活动筒134,在弹性体136的作用下,形成对输电线的夹紧限位。
具体地,固定筒132和活动筒134嵌套设置,活动筒134的一端伸出固定筒132,另一端设于固定筒132内并与弹性体136连接,当固定筒132的底部为封闭式时,弹性体136连接于固定筒132的底部,当固定筒132的底部为开放式时,弹性体136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连接于支撑座110。弹性体136一般为弹簧、弹性垫等具有自动复位功能的零件,弹性体136的伸缩方向为支撑座110和接线壳体120的叠设方向,通过按压活动筒134或松开活动筒134,利用弹性体136的弹性作用力,可以实现输电线的穿设和夹紧效果。如此设置,使得接线过程和拆线过程更加简单方便,便于操作者使用。
进一步地,第二固线组件140和第一固线组件130的结构相同,且在第二固线组件140中,第五通孔133与第二通孔122对齐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二固线组件140和第一固线组件130的具体结构组成是相同的,为了实现两组输电线的重叠关系,第一固线组件130中的第五通孔133与第一通孔121对齐,第二固线组件140中的第五通孔133与第二通孔122对齐,如此使第一固线组件130和第二固线组件140形成高度差。
更进一步地,第一固线组件130和第二固线组件140还分别包括按压板138,按压板138设于活动筒134伸出固定筒132的一端。本实施例中,按压板138的周向轮廓大于活动筒134的周向轮廓,也大于固定筒132的周向轮廓,一方面可以限制活动筒134的按压程度,另一方面也便于操作者按压。
此外,在第一固线组件130中,固定筒132与支撑座110之间设有第一固定块170;在第二固线组件140中,固定筒132与支撑座110之间依次地设有第一固定块170及第二固定块180。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块170可以减少固定筒132和弹性体136的自身高度,也可以使固定筒132匹配至对应第一通孔121或第二通孔122的高度位置。第二固定块180可以实现第一固线组件130和第二固线组件140之间的高度差,使得第二固线组件140中的第五通孔133对齐第二通孔122设置。
对于第一压线组件150的具体组成不做限制,请参阅图1,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压线组件150包括:转动板152,转动设于接线壳体120外,且覆盖第三通孔123;以及第一压头154,设于转动板152邻近第三通孔123的一侧,通过翻转转动板152,能够带动第一压头154经由第三通孔123伸入接线壳体120内挤压穿设在第二通孔122内的输电线。本实施例中,对于转动板152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制,可以是规则板状或不规则板状,转动板152的一端通过固定轴转动设于接线壳体120外,第一压头154可以是矩形块状、扇形块状等规则或不规则形状,转动板152在翻转时可以带动第一压头154改变伸入接线壳体120内的距离,从而形成对输电线的挤压或松开。如此设置,可以便于操作者使用,接线过程和拆线过程更加简单方便。
进一步地,转动板152邻近接线壳体120的一侧设有卡扣153,接线壳体120外壁设有与卡扣153卡接配合的卡槽125。本实施例中,卡扣153和卡槽125的配合可以使转动板152卡接在接线壳体120上,提高接线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防止输电线的脱落。卡扣153和卡槽125可以采用斜面配合的方式,增加卡扣153脱离卡槽125的难度,减少配合失效的可能性。
对于第二压线组件160的具体组成不做限制,请参阅图1,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二压线组件160包括:螺纹柱162,螺纹配合于支撑座110,且在支撑座110和接线壳体120的叠设方向上,一端伸出支撑座110,另一端邻近第四通孔124;以及第二压头164,设于螺纹柱162邻近第四通孔124的一端,通过旋转螺纹柱162,能够带动第二压头164经由第四通孔124伸入接线壳体120内挤压穿设在第一通孔121内的输电线。本实施例中,可以直接在支撑座110上设置螺纹孔,也可以在支撑座110上设置贯穿其高度方向的螺纹筒112,以实现螺纹柱162与支撑座110之间的螺纹配合。第二压头164可以采用矩形块状、圆柱状等规则或不规则形状,旋转螺纹柱162可以带动第二压头164改变伸入接线壳体120内的距离,从而形成对输电线的挤压或松开。如此设置,可以便于操作者使用,接线过程和拆线过程更加简单方便。
进一步地,第二压线组件160还包括旋转板166,旋转板166设于螺纹柱162伸出支撑座110的一端。本实施例中,旋转板166的周向轮廓大于螺纹柱162的周向轮廓,一方面可以限制螺纹柱162的配合程度,另一方面也便于操作者旋转。
为了使两组输电线重叠部分集中受力,请参阅图1,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接线壳体120内设有分隔第一通孔121和第二通孔122的隔断板126,且隔断板126形成有供两组输电线挤压接触的开口。本实施例中,隔断板126所形成的开口可以使两组输电线重叠部分彼此接触,且开口与第三通孔123、第四通孔124在同一竖直方向上,保证受力集中,防止挤压不均匀导致的断电情况。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电力输电工程用接线装置100在使用时,将本装置移动至需要使用的位置,先按动按压板138使第五通孔133和第六通孔135相对齐,然后将一根电线的一端从第五通孔133和第六通孔135内穿设至第一通孔121内,另一根电线从另一个第五通孔133和第六通孔135内穿设至第二通孔122内,松开按压板138后,在弹性体136回弹的作用下对两端的电线进行夹紧固定,当需要对两根电线固定连接时,通过翻转转动板152,使第一压头154向下移动,在卡槽125和卡扣153的固定作用下,进而对第二通孔122内的电线进行挤压,通过转动旋转板166使螺纹柱162在螺纹筒112内向上移动,从而带动第二压头164向上移动,对第一通孔121内的电线挤压,进而使两根电线连接在一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电力输电工程用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接线壳体,设于所述支撑座,在所述支撑座和所述接线壳体的叠设方向上,所述接线壳体具有平行设置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第一固线组件,设于所述支撑座,且邻近所述第一通孔设置;第二固线组件,与所述第一固线组件相对设置,且邻近所述第二通孔设置;第一压线组件,设于所述接线壳体邻近所述第三通孔的位置;以及第二压线组件,穿设于所述支撑座,且邻近所述第四通孔设置;在接线时,两组输电线分别经过所述第一固线组件和所述第二固线组件穿设在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中,形成对两组输电线的夹紧限位,所述第一压线组件和所述第二压线组件分别穿设在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中,形成对两组输电线的挤压限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输电工程用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线组件包括:
固定筒,设于所述支撑座,且开设有贯穿其径向筒壁的第五通孔,所述第五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对齐设置;
活动筒,嵌套于所述固定筒内,一端伸出所述固定筒,且开设有贯穿其径向筒壁的第六通孔;以及
弹性体,设于所述固定筒内,且一端连接于所述活动筒;
在接线时,先按压所述活动筒以使所述第六通孔和所述第五通孔对齐,进而使输电线经由所述第五通孔、所述第六通孔和所述第一通孔穿设至所述接线壳体内,再松开所述活动筒,在所述弹性体的作用下,形成对输电线的夹紧限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输电工程用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线组件和所述第一固线组件的结构相同,且在所述第二固线组件中,所述第五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对齐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力输电工程用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线组件和所述第二固线组件还分别包括按压板,所述按压板设于所述活动筒伸出所述固定筒的一端。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力输电工程用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固线组件中,所述固定筒与所述支撑座之间设有第一固定块;在所述第二固线组件中,所述固定筒与所述支撑座之间依次地设有第一固定块及第二固定块。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输电工程用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线组件包括:
转动板,转动设于所述接线壳体外,且覆盖所述第三通孔;以及
第一压头,设于所述转动板邻近所述第三通孔的一侧,通过翻转所述转动板,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压头经由所述第三通孔伸入所述接线壳体内挤压穿设在所述第二通孔内的输电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力输电工程用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板邻近所述接线壳体的一侧设有卡扣,所述接线壳体外壁设有与所述卡扣卡接配合的卡槽。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输电工程用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线组件包括:
螺纹柱,螺纹配合于所述支撑座,且在所述支撑座和所述接线壳体的叠设方向上,一端伸出所述支撑座,另一端邻近所述第四通孔;以及
第二压头,设于所述螺纹柱邻近所述第四通孔的一端,通过旋转所述螺纹柱,能够带动所述第二压头经由所述第四通孔伸入所述接线壳体内挤压穿设在所述第一通孔内的输电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力输电工程用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线组件还包括旋转板,所述旋转板设于所述螺纹柱伸出所述支撑座的一端。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输电工程用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壳体内设有分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隔断板,且所述隔断板形成有供两组输电线挤压接触的开口。
CN202022747266.6U 2020-11-24 2020-11-24 电力输电工程用接线装置 Active CN2142547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47266.6U CN214254756U (zh) 2020-11-24 2020-11-24 电力输电工程用接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47266.6U CN214254756U (zh) 2020-11-24 2020-11-24 电力输电工程用接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54756U true CN214254756U (zh) 2021-09-21

Family

ID=77734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47266.6U Active CN214254756U (zh) 2020-11-24 2020-11-24 电力输电工程用接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5475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976437A (zh) * 2024-04-02 2024-05-03 山东泰开电力开关有限公司 一种40.5kv断路器及其固线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976437A (zh) * 2024-04-02 2024-05-03 山东泰开电力开关有限公司 一种40.5kv断路器及其固线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254756U (zh) 电力输电工程用接线装置
CN201340918Y (zh) 墙壁开关接线座
CN210576783U (zh) 一种线缆连接器
CN110854552B (zh) 一种压线端子
CN202585758U (zh) 接线装置
CN216413310U (zh) 一种防电缆松动的螺栓型中掌端子
CN215989427U (zh) 充电桩
CN213636329U (zh) 一种防止螺钉脱落的接线端子排
CN211150987U (zh) 一种防松脱的数字通信技术用的连接器
CN212277120U (zh) 断路器接线装置
CN201213159Y (zh) 一种电源插座的电接线装置
CN218385903U (zh) 一种新型的可拆式插头
CN111817069A (zh) 一种插头
CN221041561U (zh) 一种吊框式接线端子
CN215834849U (zh) 一种具有防脱功能的接线端子
CN210517180U (zh) 一种双卡扣线材连接器
CN214380790U (zh) 光伏板紧固件和光伏板模块的安装装置
CN203521700U (zh) 插拔式接线端子及火灾报警前端产品
CN221041772U (zh) 线缆防拉拔的控制器
CN220155761U (zh) 具有锁紧功能的接线装置
CN219393911U (zh) 一种改进的电源连接器
CN215772373U (zh) 一种低压线束通用护套
CN219874082U (zh) 一种防松动的接线端子
CN219498253U (zh) 一种插头结构
CN218216549U (zh) 一种电缆分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