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45676U - 一种用于红层泥岩块填料的水夯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红层泥岩块填料的水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45676U
CN214245676U CN202022204562.1U CN202022204562U CN214245676U CN 214245676 U CN214245676 U CN 214245676U CN 202022204562 U CN202022204562 U CN 202022204562U CN 214245676 U CN214245676 U CN 2142456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base
circular cylinder
red mud
vibrting sp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0456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建骁
邓安
何蕃明
周昌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EEC Chengdu Survey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EEC Chengdu Survey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EEC Chengdu Survey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EEC Chengdu Survey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20456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456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456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456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es For Generation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红层泥岩块填料的水夯装置,为了解决现有水夯施工存在着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红层泥岩块填料的水夯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前端具有弧形的折弯部,所述基座的前端安装有摆动支架,所述摆动支架上安装有插入式振动棒,所述插入式振动棒包括振动电机、软管和振动棒,所述软管的两端分别与振动电机和振动棒连接,所述软管的外围并排设置有输入管,所述输入管与安装在基座上方的料仓相互连通。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红层泥岩块填料的水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红层泥岩块填料的水夯装置。
背景技术
水夯回填主要适用于砂质土,因为松散的砂质土中有一些较大颗粒支撑起的空间,灌水可以使得一部分颗粒溶解,同时使一些较小的颗粒流动填充一些间隙,从而使土质变得比较密实。但是这并不能有效的提高土的密实度,因为灌水后土中还是有一部分较大间隙不能在水的作用下流动填充,因此,这一部分间隙只能通过振动、 打夯等方式处理,一般是采用插入式振动棒进行夯实。
然而现有技术在进行水夯时,一般都是人工拖动振动棒进行夯实,当某一区域出现较大凹陷时,人工再次进行砂质土进行回填,这种方式极大的降低了水夯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水夯施工存在着效率低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红层泥岩块填料的水夯装置。
为解决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红层泥岩块填料的水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前端具有弧形的折弯部,所述基座的前端安装有摆动支架,所述摆动支架上安装有插入式振动棒,所述插入式振动棒包括振动电机、软管和振动棒,所述软管的两端分别与振动电机和振动棒连接,所述软管的外围并排设置有输入管,所述输入管与安装在基座上方的料仓相互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振动棒的外围套设有圆形筒,所述圆形筒由两个半圆形的弧形板围合而成,所述弧形板的内壁经连杆连接有用于将圆形筒紧固在振动棒上的夹持板,所述圆形筒的上端与输入管相互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圆形筒的长度小于振动棒的长度以使得振动棒能够穿出圆形筒。
在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圆形筒的内壁上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上端与输入管与圆形筒的交汇处相互对齐,所述导流板的下端螺旋向下设置并远离输入管与圆形筒的交汇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板的内边缘与振动棒的外壁相互接触,所述导流板的外边缘与圆形筒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用于红层泥岩通过的间隙,所述导流板外边缘的高度高于所述导流板内边缘的高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板上开设有若干用于红层泥岩通过的通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料仓配设有用于向输入管中输入水流的水泵,所述水泵的出水管与输入管相互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座上还安装有用于带动基座进行振动的振动电机,并且基座上的振动电机位于摆动支架的后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摆动支架包括两个立柱,两个立柱之间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安装有X轴直线模组,所述X轴直线模组上安装有Y轴直线模组,所述插入式振动棒的振动电机安装在立柱上,所述输入管和软管并排固定在Y轴直线模组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红层泥岩块填料的水夯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摆动支架的X轴直线模组和Y轴直线模组带动输入管左右移动和上下移动,从而牵引输入管和振动棒进行左右移动和上下移动,进而带动振动棒在填料中上下左右移动进行振动,对红层泥岩块填料进行振动夯实,同时当振动棒在振动夯实的过程中,利用水泵和料仓向输入管中输入红层泥岩和水,使得振动棒在振动过程中,通过输入管及时补充红层泥岩,并且通过水流的冲击力既能够保障输入管中红层泥岩的顺利输送,同时水流的冲击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夯实的密度。使得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及时向振动棒补充填料,当部分区域出现较大凹陷时能够及时进行补充,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水夯技术,实现了边夯实边补充填料的作用,从而达到提高水夯效率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振动棒与圆形筒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标记:1、基座,2、折弯部,3、密封框,4、振动电机,5、立柱,6、连接杆,7、软管,8、输入管,9、振动棒,10、圆形筒,101,半圆形弧形板,102、连杆,103、夹持板,11、料仓,12、水泵,13、X轴直线模组,14、Y轴直线模组,15、支撑杆,16、扶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并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所用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红层泥岩块填料的水夯装置,一种用于红层泥岩块填料的水夯装置,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1的前端具有弧形的折弯部2,所述基座1的前端安装有用于带动软管7进行运动的摆动支架,所述摆动支架上安装有插入式振动棒,所述插入式振动棒包括振动电机4、软管7和振动棒9,所述软管7的两端分别与振动电机4和振动棒9连接,所述软管7的外围并排设置有输入管8,所述输入管8与安装在基座1上方的料仓11相互连通,其中料仓11的安装位置比较高。其中,插入式振动棒属于现有技术产品,插入式振动棒由振动电机4、软管7和振动棒9组成,振动电机4提供偏心振动,并通过软管7将振动能量传递给振动棒9,振动棒9插入到填料层进行振动夯实。
其中,料仓11中存储的是经过磨碎后的比较干燥红层泥岩,以便于能够通过输入管进行输送,防止红层泥岩堵塞输入管。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摆动支架带动振动棒进行左右移动和上下移动,进而带动振动棒在填料中上下左右移动进行振动,对红层泥岩块填料进行振动夯实,同时当振动棒在振动夯实的过程中,利用水泵和料仓向输入管中输入红层泥岩和水,使得振动棒在振动过程中,通过输入管及时补充红层泥岩,并且通过水流的冲击力既能够保障输入管中红层泥岩的顺利输送,同时水流的冲击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夯实的密度。使得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及时向振动棒补充填料,当部分区域出现较大凹陷时能够及时进行补充,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水夯技术,实现了边夯实边补充填料的作用,从而达到提高水夯效率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座还安装有扶手,便于操作人员推动整个基座在红层泥岩填料层上进行移动,由于水夯需要用水浸泡(水平面高于填料层的上平面)填料层,并且红层泥岩块形成的填料层本身凹凸不平,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基座为一个板状结构,便于操作人员推动基座在填料层上进行移动。而采用驱动装置带动基座进行移动的方式存在着驱动效率低的问题,不易控制前进速度和方向的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操作人员推动的方式推动基座在填料层上进行移动,并且通过振动棒进行振动夯实。
并且本实用新型通过板状的基座1,在移动过程中利用自重对填料层进行压平,进一步提高水夯的质量。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基座的前端设置弧形的折弯部2,通过折弯部2能够起到一定的摊平填料的作用,同时折弯部的设置,也能够降低推动基座过程中的前行阻力。
另外,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插入式振动棒的振动电机放置安装在基座上,插入式振动棒的振动电机跟随基座一起前行,能够提高插入式振动棒的工作效率。现有技术的插入式振动棒在使用过程中均是振动电机放置在一个地方,振动棒的工作范围即软管的长度,在完成一段区域填料的振动夯实后,需要多次搬运振动电机调整振动电机的位置才能进行振动夯实作用。而本实用新型将振动电机放置安装在基座上,在整个过程中并不需要停下去搬运调整振动电机的位置,从而达到提高插入式振动棒振动夯实效率的问题。
同时,现有技术中插入式振动棒在使用过程中都是利用人工拖动软管和振动棒进行位置的调整,而本实用新型直接利用摆动支架带动软管和振动棒进行移动即可,相比于现有技术能够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振动棒9的外围套设有圆形筒10,所述圆形筒10由两个半圆形的弧形板101围合而成,所述弧形板101的内壁经连杆102连接有用于将圆形筒10紧固在振动棒9上的夹持板103,所述圆形筒10的上端与输入管8相互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圆形筒,并且圆形筒通过连接归纳和夹持板与振动棒形成一个整体,使得圆形筒的设计既不会影响振动棒能量的传递,同时圆形筒的结构设计,能够将输入管中的填料和水一起输出值振动棒的末端,便于填料及时补充至振动棒的末端进行补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圆形筒10的长度小于振动棒9的长度以使得振动棒能够穿出圆形筒,使得圆形筒不会阻挡振动棒的末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圆形筒10的内壁上设置有导流板104,所述导流板104的上端与输入管8与圆形筒10的交汇处相互对齐,所述导流板104的下端螺旋向下设置并远离输入管与圆形筒的交汇处。本实用新型通过导流板的设置,能够将输入管喷出的物料通过导流板从圆形筒的不同位置进行引流,从而使得补充的物料能够从振动棒外围的四周进行分散和布料,提高物料补充的均匀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板104的内边缘与振动棒9的外壁相互接触,所述导流板104的外边缘与圆形筒10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用于红层泥岩通过的间隙,所述导流板104外边缘的高度高于所述导流板104内边缘的高度。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导流板,从输入管进入的物料在导流板的作用下以及振动棒的振动作用下,一部分物料能够沿着导流板朝向进行滑动,从而使得物料从振动棒外围不同的角度喷洒出来,一部分物料在振动作用下直接通过导流板与圆形筒的内壁之间间隙喷洒出来,从而使得物料分布的均匀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板104上开设有若干用于红层泥岩通过的通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料仓11配设有用于向输入管8中输入水流的水泵12,所述水泵12的出水管与输入管8相互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配设水泵向输入管中输入冲击水,便于输入管中红层泥岩的输送,防止红层泥岩堵塞在输入管内,同时水流的冲击作用还能够进一步对填料层形成一定的冲击作用,进一步提高填料层的夯实密度。其中,由于水夯过程中需要提前注水并高于填料层,因此水泵12的输入管可以直接放下用于抽取地面的水。优选的,为了防止污泥堵塞水泵12的输入管,水泵的输入管配设有过滤罩。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座1上还安装有用于带动基座进行振动的振动电机4(其中该振动电机的作用是为基座进行振动,并不是插入式振动棒的振动电机),并且基座上的振动电机4位于摆动支架的后方,从而便于设备整体的平衡。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基座上安装振动电机,振动电机还能够对基座进行振动,从而使得振动棒在前端进行振动时候,后端的振动电机还能够从填料的表面进行振动,从而进一步提高振动夯实的密实度,提高红层泥岩填料层的密实度。其中,基座1上还安装有密封框3,用于放置带动基座1进行振动的振动电机4,保障振动电机4的正常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摆动支架包括两个立柱5,两个立柱5之间安装有连接杆6,所述连接杆6上安装有X轴直线模组13,所述X轴直线模组13上安装有Y轴直线模组14,所述插入式振动棒的振动电机4安装在立柱5上,所述输入管8和软管7并排固定在Y轴直线模组14上。其中,X轴直线模组和Y轴直线模组均属于现有技术产品,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都能明白和理解,在此不再赘述。优选的,为了保障插入式振动棒的振动棒9的工作范围,Y轴直线模组上还安装有支撑杆15,用于将支撑振动棒9和输入管8位于折弯部2的前端。
本实用新型通过X轴直线模组和Y轴直线模组用于带动软管和输入管进行上下、左右的移动,以便于对振动棒的移动进行自动控制。
其中,本实用新型的摆动支架还可以通过其他机械结构来带动软管进行移动,例如齿轮和齿条结构、往复运动机构等,这些机械结构均可以实现机械领域中比较常规的结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都能明白和理解,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任何形式上和实质上的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方法的前提下,还将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当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上述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用于红层泥岩块填料的水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前端具有弧形的折弯部,所述基座的前端安装有摆动支架,所述摆动支架上安装有插入式振动棒,所述插入式振动棒包括振动电机、软管和振动棒,所述软管的两端分别与振动电机和振动棒连接,所述软管的外围并排设置有输入管,所述输入管与安装在基座上方的料仓相互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红层泥岩块填料的水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棒的外围套设有圆形筒,所述圆形筒由两个半圆形的弧形板围合而成,所述弧形板的内壁经连杆连接有用于将圆形筒紧固在振动棒上的夹持板,所述圆形筒的上端与输入管相互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红层泥岩块填料的水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筒的长度小于振动棒的长度以使得振动棒能够穿出圆形筒。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用于红层泥岩块填料的水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筒的内壁上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上端与输入管与圆形筒的交汇处相互对齐,所述导流板的下端螺旋向下设置并远离输入管与圆形筒的交汇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红层泥岩块填料的水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的内边缘与振动棒的外壁相互接触,所述导流板的外边缘与圆形筒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用于红层泥岩通过的间隙,所述导流板外边缘的高度高于所述导流板内边缘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红层泥岩块填料的水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上开设有若干用于红层泥岩通过的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红层泥岩块填料的水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仓配设有用于向输入管中输入水流的水泵,所述水泵的出水管与输入管相互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红层泥岩块填料的水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还安装有用于带动基座进行振动的振动电机,并且基座上的振动电机位于摆动支架的后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红层泥岩块填料的水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支架包括两个立柱,两个立柱之间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安装有X轴直线模组,所述X轴直线模组上安装有Y轴直线模组,所述插入式振动棒的振动电机安装在立柱上,所述输入管固定在Y轴直线模组上。
CN202022204562.1U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用于红层泥岩块填料的水夯装置 Active CN2142456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04562.1U CN214245676U (zh)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用于红层泥岩块填料的水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04562.1U CN214245676U (zh)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用于红层泥岩块填料的水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45676U true CN214245676U (zh) 2021-09-21

Family

ID=777290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04562.1U Active CN214245676U (zh)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用于红层泥岩块填料的水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4567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39492A (zh) * 2023-12-06 2024-01-05 河南氢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固定床催化剂自动装填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39492A (zh) * 2023-12-06 2024-01-05 河南氢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固定床催化剂自动装填设备
CN117339492B (zh) * 2023-12-06 2024-03-22 河南氢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固定床催化剂自动装填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245676U (zh) 一种用于红层泥岩块填料的水夯装置
CN110255470A (zh) 一种防堵塞的饮料包装用灌装机
CN109940733A (zh) 混凝土试块自动加工设备
US4397590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pacting backfill in trenches
CN219771932U (zh) 一种河道治理用污水净化装置
CN102587935B (zh) 隧道喷锚车
CN210233472U (zh) 一种高效、零排放车载式制浆机
CN214992862U (zh) 一种手动沥青摊铺装置
CN212772367U (zh) 一种钻孔灌注桩泥浆处理装置
CN210910531U (zh) 电杆生产用水泥浇灌喂料装置
CN212561050U (zh) 一种交通公路施工作业用的浇筑装置
CN109162461B (zh) 一种拱板混凝土浇筑施工用下弦板浇筑设备
CN113389521B (zh) 一种内涨式灌注桩桩底沉渣处理装置
CN111456015A (zh) 一种建筑施工混凝土高效注浆装置
CN221193500U (zh) 一种水利施工用渠道开挖装置
CN219604888U (zh) 一种浇筑装置
CN215694349U (zh) 一种水利工程施工用混凝土破碎机
CN213378479U (zh) 一种土壤修复药剂加注装置
CN214568466U (zh) 一种可调节的振动上料机构
CN210592988U (zh) 平台架体
CN217923412U (zh) 一种履带水渠成型机
CN218027688U (zh) 一种深基坑注浆装置
CN213114779U (zh) 一种环保工程用河道清淤设备
CN220165786U (zh) 恒温式加热灌装机
CN220467795U (zh) 一种石油钻井废泥浆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