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44757U - 一种三色微弹仿棉织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色微弹仿棉织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44757U
CN214244757U CN202022412775.3U CN202022412775U CN214244757U CN 214244757 U CN214244757 U CN 214244757U CN 202022412775 U CN202022412775 U CN 202022412775U CN 214244757 U CN214244757 U CN 2142447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bric
yarn
fiber
color
yar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1277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aojing Chemical Fib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aojing Chemical Fi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aojing Chemical Fi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aojing Chemical Fib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1277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447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447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447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oven Fabrics (AREA)
  • Colo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三色微弹仿棉织物,包括织物本体,所述的织物本体包括第一双色纱线和第二双色纱线,所述的第一双色纱线包括相互缠绕第一纤维丝和第二纤维丝,所述的第二双色纱线包括相互缠绕的第一纤维丝和第三纤维丝,所述的第一纤维丝、第二纤维丝、第三纤维丝的颜色不同,该三色织物通过第一双色纱线和第二双色纱线依次编织而成,使得织物的表面能够同时存在不规则的第一纤维丝和第二纤维丝和第三纤维丝,利用第一纤维丝、第二纤维丝和第三纤维丝的颜色不同,使得织物的表面能够具有三种不同的颜色,提高织物的美观性,同时能够避免织物因后期染色造成染色不均或串色的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三色微弹仿棉织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纱线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三色微弹仿棉织物。
背景技术
随着针织服装向外衣化、时装化、休闲化方向发展,具有各种外观效应的针织面料层出不穷,其中轻质、弹力,并具有时尚外观效应的针织面料深受运动休闲针织服装市场的欢迎。
现有的具有针织面料需呈现双色效果的话通常通过对面料的后期染色使得面料具有不同的颜色,但是对织物的染色较为困难,容易造成串色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三色微弹仿棉织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三色微弹仿棉织物,包括织物本体,所述的织物本体包括第一双色纱线和第二双色纱线,所述的第一双色纱线包括相互缠绕第一纤维丝和第二纤维丝,所述的第二双色纱线包括相互缠绕的第一纤维丝和第三纤维丝,所述的第一纤维丝、第二纤维丝、第三纤维丝的颜色不同。
通过缠绕工艺,将第一纤维丝与第二纤维丝、第一纤维丝与第三纤维丝相互缠绕在一起,使第一双色纱线和第二双色纱线均具有物理性的弯曲,使两个纤维丝不易分开,缠绕紧密;该三色织物通过第一双色纱线和第二双色纱线依次编织而成,使得织物的表面能够同时存在不规则的第一纤维丝和第二纤维丝和第三纤维丝,利用第一纤维丝、第二纤维丝和第三纤维丝的颜色不同,使得织物的表面能够具有三种不同的颜色,提高织物的美观性,同时能够避免织物因后期染色造成染色不均或串色的现象。
在上述的一种三色微弹仿棉织物中,所述的第一纤维丝与第二纤维丝呈无规则缠绕。通过将第一纤维丝与第二纤维丝无规则相互缠绕,使第一双色纱线具有物理性的弯曲,使两个纤维丝不易分开,缠绕紧密。
在上述的一种三色微弹仿棉织物中,所述的第一纤维丝与第三纤维丝呈无规则缠绕。通过将第一纤维丝与第三纤维丝无规则相互缠绕,使第二双色纱线具有物理性的弯曲,使两个纤维丝不易分开,缠绕紧密。
在上述的一种三色微弹仿棉织物中,所述的第一双色纱线和第二双色纱线均呈波浪状。
在上述的一种三色微弹仿棉织物中,所述的织物本体由第一双色纱和第二双色纱纬编制成。织物本体通过第一双色纱线和第二双色纱线依次编织而成,使得织物的表面能够同时存在不规则的第一纤维丝和第二纤维丝和第三纤维丝,利用第一纤维丝、第二纤维丝和第三纤维丝的颜色不同,使得织物的表面能够具有三种不同的颜色。
在上述的一种三色微弹仿棉织物中,所述的第一纤维丝为涤纶、锦纶或尼龙的其中一种。
在上述的一种三色微弹仿棉织物中,所述的第二纤维丝为涤纶、锦纶或尼龙的其中一种。
在上述的一种三色微弹仿棉织物中,所述的第三纤维丝为涤纶、锦纶或尼龙的其中一种。
在上述的一种三色微弹仿棉织物中,所述的第一双色纱线的支数为30-40S,第二双色纱线的支数为15-20S。
与现有技术相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通过缠绕工艺,将第一纤维丝与第二纤维丝、第一纤维丝与第三纤维丝相互缠绕在一起,使第一双色纱线和第二双色纱线均具有物理性的弯曲,使两个纤维丝不易分开,缠绕紧密;2、将具有弯曲性的第一双色纱线和第二双方色纱线依次纬编成织物,能够使该织物在不添加弹性纤维的同时使织物的表面具有一定的弹性;3、该三色织物通过第一双色纱线和第二双色纱线依次编织而成,使得织物的表面能够同时存在不规则的第一纤维丝和第二纤维丝和第三纤维丝,利用第一纤维丝、第二纤维丝和第三纤维丝的颜色不同,使得织物的表面能够具有三种不同的颜色,提高织物的美观性,同时能够避免织物因后期染色造成染色不均或串色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双色纱线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双色纱线结构示意图。
图中,1、织物本体;21、第一双色纱线;22、第二双色纱线;3、第一纤维丝;4、第二纤维丝;5、第三纤维丝。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三色微弹仿棉织物,包括织物本体1,织物本体1 包括第一双色纱线21和第二双色纱线22,织物本体1由第一双色纱和第二双色纱纬编制成。织物本体1通过第一双色纱线21和第二双色纱线22依次编织而成,使得织物的表面能够同时存在不规则的第一纤维丝3和第二纤维丝4和第三纤维丝5,利用第一纤维丝3、第二纤维丝4和第三纤维丝5的颜色不同,使得织物的表面能够具有三种不同的颜色。
第一双色纱线21和第二双色纱线22均呈波浪状。
第一双色纱线21包括相互缠绕第一纤维丝3和第二纤维丝4,第一纤维丝 3与第二纤维丝4呈无规则缠绕。通过将第一纤维丝3与第二纤维丝4无规则相互缠绕,使第一双色纱线21具有物理性的弯曲,使两个纤维丝不易分开,缠绕紧密。
第二双色纱线22包括相互缠绕的第一纤维丝3和第三纤维丝5,第一纤维丝3与第三纤维丝5呈无规则缠绕。通过将第一纤维丝3与第三纤维丝5无规则相互缠绕,使第二双色纱线22具有物理性的弯曲,使两个纤维丝不易分开,缠绕紧密。
第一纤维丝3、第二纤维丝4、第三纤维丝5的颜色不同。
第一纤维丝3为涤纶、锦纶或尼龙的其中一种。
第二纤维丝4为涤纶、锦纶或尼龙的其中一种。
第三纤维丝5为涤纶、锦纶或尼龙的其中一种。
第一双色纱线21的支数为30-40S,第二双色纱线22的支数为15-20S。
与现有技术相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通过缠绕工艺,将第一纤维丝3与第二纤维丝4、第一纤维丝3与第三纤维丝5相互缠绕在一起,使第一双色纱线21和第二双色纱线22均具有物理性的弯曲,使两个纤维丝不易分开,缠绕紧密;将具有弯曲性的第一双色纱线21和第二双方色纱线依次纬编成织物,能够使该织物在不添加弹性纤维的同时使织物的表面具有一定的弹性;该三色织物通过第一双色纱线21和第二双色纱线22依次编织而成,使得织物的表面能够同时存在不规则的第一纤维丝3和第二纤维丝4和第三纤维丝5,利用第一纤维丝3、第二纤维丝4和第三纤维丝5的颜色不同,使得织物的表面能够具有三种不同的颜色,提高织物的美观性,同时能够避免织物因后期染色造成染色不均或串色的现象。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三色微弹仿棉织物,包括织物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织物本体(1)包括第一双色纱线(21)和第二双色纱线(22),所述的第一双色纱线(21)包括相互缠绕第一纤维丝(3)和第二纤维丝(4),所述的第二双色纱线(22)包括相互缠绕的第一纤维丝(3)和第三纤维丝(5),所述的第一纤维丝(3)、第二纤维丝(4)、第三纤维丝(5)的颜色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色微弹仿棉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双色纱线(21)和第二双色纱线(22)均呈波浪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三色微弹仿棉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纤维丝(3)与第二纤维丝(4)呈无规则缠绕。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三色微弹仿棉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纤维丝(3)与第三纤维丝(5)呈无规则缠绕。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色微弹仿棉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织物本体(1)由第一双色纱和第二双色纱纬编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三色微弹仿棉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纤维丝(3)为涤纶、锦纶或尼龙的其中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三色微弹仿棉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纤维丝(4)为涤纶、锦纶或尼龙的其中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三色微弹仿棉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纤维丝(5)为涤纶、锦纶或尼龙的其中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三色微弹仿棉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双色纱线(21)的支数为30-40S,第二双色纱线(22)的支数为15-20S。
CN202022412775.3U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三色微弹仿棉织物 Active CN2142447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12775.3U CN214244757U (zh)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三色微弹仿棉织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12775.3U CN214244757U (zh)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三色微弹仿棉织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44757U true CN214244757U (zh) 2021-09-21

Family

ID=777303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12775.3U Active CN214244757U (zh)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三色微弹仿棉织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447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48553A (zh) 一种防电磁辐射针织面料的编织方法以及织物
CN203792824U (zh) 一种四层结构的透气针织花边面料
CN214244757U (zh) 一种三色微弹仿棉织物
CN201334573Y (zh) 一种防电磁辐射的花色面料针织织物
CN109853118B (zh) 具有双面效应的单面纬编织物及其生产方法
CN214004921U (zh) 一种双色微弹仿棉纱线及织物
CN114197103A (zh) 一种具有吸光蓄热和抗菌功能的抓毛摇粒打鸡双面布
CN207904462U (zh) 一种涤腈粘针织布
CN208164432U (zh) 一种超柔软四面弹牛仔
CN207685448U (zh) 一种天丝包芯纱结构
CN214088803U (zh) 一种高性能防起球竹节纱
CN220335415U (zh) 一种莱卡靛蓝珍珠纱抗皱针织牛仔面料
CN212266919U (zh) 一种丙纶纤维针织面料
CN206256240U (zh) 一种醋青纤维功能性针织织物
CN113106614B (zh) 一种自然旋双面斜纹布面料及其编织方法
CN219679860U (zh) 耐磨染色布
CN220163362U (zh) 服装意大利绒
CN211848335U (zh) 一种新型光变复合反光提花面料
CN220883624U (zh) 一种抗菌经编面料
CN214938155U (zh) 一种防腐阻燃的斜纹提花色织布
CN220887882U (zh) 一种防水透气纺织面料
CN220413666U (zh) 一种四面弹经编提花塑身衣面料
CN215856617U (zh) 一种防脱散绞花坯布
CN215856613U (zh) 一种含金属丝提花毛圈凹凸结构针织面料
CN219363956U (zh) 一种提花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