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40701U - 前防撞梁组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前防撞梁组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40701U
CN214240701U CN202023331470.6U CN202023331470U CN214240701U CN 214240701 U CN214240701 U CN 214240701U CN 202023331470 U CN202023331470 U CN 202023331470U CN 214240701 U CN214240701 U CN 2142407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or
impact beam
vehicle
plate portion
colli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33147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思元
刘世根
檀庆榜
赵广飞
朱迎亚
冀尚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33147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407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407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407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前防撞梁组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所述前防撞梁组件,包括:防撞梁本体;吸能盒,所述吸能盒设置在所述防撞梁本体的后端并用于与车身连接;传感器安装支架,所述传感器安装支架设置在所述防撞梁本体上并临近所述防撞梁本体的前端边沿设置。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前防撞梁组件,通过在防撞梁本体的前端边沿设置传感器安装支架,以使安装在传感器安装支架内的传感器可以直接在防撞梁本体受撞击后得到前碰信号,降低碰撞能量传递至传感器的传递路径长度,以降低传感器采集碰撞信号的延迟,提高检测精度、降低检测延迟,以使降低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前防撞梁组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前防撞梁组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传感器安装支架设置在吸能盒后方,碰撞传感器设置在传感器安装支架上,碰撞力需要经过防撞梁、吸能盒、前端框架后传递至碰撞传感器,碰撞传感器的前碰信号采集存在延迟,会影响驾驶员判断,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前防撞梁组件,所述前防撞梁组件使碰撞传感器的检测精度更高,检测延迟更低。
本申请进一步提出了一种采用上述前防撞梁组件的车辆。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的前防撞梁组件,包括:防撞梁本体;吸能盒,所述吸能盒设置在所述防撞梁本体的后端并用于与车身连接;传感器安装支架,所述传感器安装支架设置在所述防撞梁本体上并临近所述防撞梁本体的前端边沿设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前防撞梁组件,通过在防撞梁本体的前端边沿设置传感器安装支架,以使安装在传感器安装支架内的传感器可以直接在防撞梁本体受撞击后得到前碰信号,降低碰撞能量传递至传感器的传递路径长度,以降低传感器采集碰撞信号的延迟,提高检测精度、降低检测延迟,以使降低安全隐患。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传感器安装支架包括本体板部以及位于所述本体板部两侧的侧板部,所述侧板部与所述本体板部限定出容纳传感器的容纳空间,所述本体板部用于固定所述传感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板部、所述侧板部朝向所述防撞梁本体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翻边,所述连接翻边与所述防撞梁本体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翻边与所述本体板部连接的区域上、所述连接翻边与所述侧板部连接的区域上均设置有加强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板部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安装所述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本体板部的上端。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板部上还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形成在所述安装孔的周侧且构造为腰孔。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本体板部以及所述侧板部限定出的所述容纳空间朝向车辆的前方敞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板部上设置有减重孔。
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车辆的前防撞梁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前防撞梁组件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前防撞梁组件的传感器安装支架的一个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前防撞梁组件的传感器安装支架的另一个示意图。
附图标记:
前防撞梁组件100,
防撞梁本体10,吸能盒20,传感器安装支架30,
本体板部31,安装孔311,定位孔312,侧板部32,减重孔321,连接翻边33,加强筋3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防撞梁组件100以及车辆。
如图1所示,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的前防撞梁组件100,包括:防撞梁本体10、吸能盒20以及传感器安装支架30。
其中,吸能盒20设置在防撞梁本体10的后端并用于与车身连接;传感器安装支架30设置在防撞梁本体10上并临近防撞梁本体10的前端边沿设置。
具体而言,防撞梁本体10呈弧形并设置在车身前侧,两端通过吸能盒20与车身(例如:前端框架)连接,以在发生碰撞时,通过吸能盒20吸收至少部分碰撞能量,提高安全性,进而在防撞梁本体10的前端边沿上设置传感器安装支架30,碰撞传感器可以设置在传感器安装支架30上,以使传感器临近防撞梁本体10的前端边沿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临近防撞梁本体10的前端边沿是指,传感器安装支架30设置在防撞梁本体10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上,并临近前端边沿放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前防撞梁组件100,通过在防撞梁本体10的前端边沿设置传感器安装支架30,以使安装在传感器安装支架30内的传感器可以直接在防撞梁本体10受撞击后得到前碰信号,降低碰撞能量传递至传感器的传递路径长度,以降低传感器采集碰撞信号的延迟,提高检测精度、降低检测延迟,以使降低安全隐患。
如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传感器安装支架30包括本体板部31以及位于本体板部31两侧的侧板部32,侧板部32与本体板部31限定出容纳传感器的容纳空间,本体板部31用于固定传感器。这样,通过侧板部32与本体板部31限定出容纳空间,并用于容纳传感器,可以避免传感器与边界部件发生剐蹭,提高传感器的工作稳定性。
如图2所示,本体板部31、侧板部32朝向防撞梁本体10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翻边33,连接翻边33与防撞梁本体10固定。
具体而言,本体板部31的下边沿、侧板部32的下边沿均设置有连接翻边33,连接翻边33与防撞梁本体10的上表面贴合设置并焊接固定,可以提高传感器安装支架30在防撞梁本体10上的固定稳定性,以提高传感器在防撞梁本体10上的固定稳定性,确保传感器可以稳定、可靠的工作。
如图2和图3所示,连接翻边33与本体板部31连接的区域上、连接翻边33与侧板部32连接的区域上均设置有加强筋34。这样,通过设置加强筋34,可以提高传感器安装支架30的结构稳定性,可以避免侧板部32相对连接翻边33,本体板部31相对连接翻边33出现晃动,避免传感器发生抖动,以进一步提高传感器的检测精度。
在图2所示的具体的实施例中,本体板部31上设置有安装孔311,安装孔311用于安装传感器,且安装孔311位于本体板部31的上端。这样,使安装孔311的位置更加合理,可以避免传感器与防撞梁本体10产生干涉,提高传感器在传感器安装支架30上的装配便利性。
进一步地,本体板部31上还设置有定位孔312,定位孔312形成在安装孔311的周侧且构造为腰孔。这样,可以提高传感器的装配精度,以提高检测精度。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本体板部31以及侧板部32限定出的容纳空间朝向车辆的前方敞开,且侧板部32上设置有减重孔321。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传感器安装支架30的重量,降低物料成本的同时,使传感器安装支架30满足轻量化要求;另一方面,使传感器安装支架30的结构强度更加合理,避免结构强度过高导致无法第一时间传递碰撞信号,避免结构强度过低产生误报。
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车辆的前防撞梁组件100。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辆,采用上述前防撞梁组件100,所具有的技术效果与上述前防撞梁组件100一致,在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的前防撞梁组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防撞梁本体(10);
吸能盒(20),所述吸能盒(20)设置在所述防撞梁本体(10)的后端并用于与车身连接;
传感器安装支架(30),所述传感器安装支架(30)设置在所述防撞梁本体(10)上并临近所述防撞梁本体(10)的前端边沿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前防撞梁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安装支架(30)包括本体板部(31)以及位于所述本体板部(31)两侧的侧板部(32),所述侧板部(32)与所述本体板部(31)限定出容纳传感器的容纳空间,所述本体板部(31)用于固定所述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前防撞梁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板部(31)、所述侧板部(32)朝向所述防撞梁本体(10)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翻边(33),所述连接翻边(33)与所述防撞梁本体(10)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前防撞梁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翻边(33)与所述本体板部(31)连接的区域上、所述连接翻边(33)与所述侧板部(32)连接的区域上均设置有加强筋(34)。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前防撞梁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板部(31)上设置有安装孔(311),所述安装孔(311)用于安装所述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前防撞梁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311)位于所述本体板部(31)的上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前防撞梁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板部(31)上还设置有定位孔(312),所述定位孔(312)形成在所述安装孔(311)的周侧且构造为腰孔。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前防撞梁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板部(31)以及所述侧板部(32)限定出的所述容纳空间朝向车辆的前方敞开。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前防撞梁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部(32)上设置有减重孔(321)。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前防撞梁组件(100)。
CN202023331470.6U 2020-12-31 2020-12-31 前防撞梁组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142407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31470.6U CN214240701U (zh) 2020-12-31 2020-12-31 前防撞梁组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31470.6U CN214240701U (zh) 2020-12-31 2020-12-31 前防撞梁组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40701U true CN214240701U (zh) 2021-09-21

Family

ID=777234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331470.6U Active CN214240701U (zh) 2020-12-31 2020-12-31 前防撞梁组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407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48747B1 (ko) 전방 차체 구조
US10717469B2 (en) Vehicle body front part structure
CN210000408U (zh) 用于电动汽车的前机舱总成、车身总成及电动汽车
US20110169283A1 (en) Impact Absorbing Device and Front End Comprising Such A Device
CN113165697A (zh) 用于汽车车身的前舱结构总成
CN214240701U (zh) 前防撞梁组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US6325451B1 (en) Fastening arrangement of a door sill on the floor panel of a motor vehicle
CN109533029B (zh) 车辆及其车身结构
US8079638B2 (en) Front structure of vehicle
KR101118954B1 (ko) 차량용 크래쉬 박스
CN211167091U (zh) 副车架总成和车辆
KR101450608B1 (ko) 하이브리드 범퍼빔 브라켓 설치구조
CN209904885U (zh) 用于前地板和门槛梁的连接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KR101328396B1 (ko) 차량용 범퍼빔 유닛
CN213262280U (zh) 车辆的防撞梁组件以及车辆
CN218616913U (zh) 纵梁总成、车身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11497945A (zh) 轮罩总成、车身及车辆
CN213167959U (zh) 汽车前端防撞结构及汽车车身结构
CN218140929U (zh) 减震器支撑结构
CN218751051U (zh) 用于车辆的地板总成及车辆
CN212386285U (zh) 用于车辆的车门组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5204310U (zh) 车辆的悬置支架以及车辆
CN218257616U (zh) 前减震塔总成和车辆
CN219749758U (zh) 前防撞梁总成和车辆
CN219601175U (zh) 用于车辆的保险杠组件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