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21608U - 风道切换装置及风扇 - Google Patents

风道切换装置及风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21608U
CN214221608U CN202023351951.3U CN202023351951U CN214221608U CN 214221608 U CN214221608 U CN 214221608U CN 202023351951 U CN202023351951 U CN 202023351951U CN 214221608 U CN214221608 U CN 2142216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outlet
housing
fan
switch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35195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麦焕
张晓泉
陈宇强
刘阳清
张驰
刘改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02335195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216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216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216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道切换装置及风扇,所述风道切换装置包括壳体、切换结构及风机组件,所述壳体内部具有空腔,所述空腔具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切换结构设置在所述空腔内;风机组件设置在所述空腔内,与所述切换结构固定连接,包括出风端,所述出风端在所述切换结构的带动下移动,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出风口的第一出风状态,及朝向所述第二出风口的第二出风状态。增加了出风模式,扩大了出风范围。

Description

风道切换装置及风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道切换装置及风扇。
背景技术
近年来,风扇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的风扇在吹风方式上都是通过固定风道,实现某个方位的吹风,吹风范围小,吹风模式单一。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风扇吹风范围小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风扇吹风范围大、吹风模式可切换的风道切换装置及风扇。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道切换装置,包括:
壳体,内部具有空腔,所述空腔具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
切换结构,设置在所述空腔内;
风机组件,设置在所述空腔内,与所述切换结构固定连接,包括出风端,所述出风端在所述切换结构的带动下移动,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出风口的第一出风状态,及朝向所述第二出风口的第二出风状态。
可选地,所述风机组件包括:
风机壳结构,包括本体部及导风部,所述导风部一端与所述本体部的排风口连通,另一端朝向所述壳体方向延伸,所述导风部的延伸末端为所述出风端;
叶轮,设于所述本体部内;
电机,固定连接在所述风机壳结构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叶轮连接。
可选地,所述风机壳结构包括:
外风机壳,所述外风机壳的内表面围成容置腔;
内风机壳,与所述外风机壳间隔地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中,并与所述外风机壳之间形成环形的导风通道,所述电机固定连接在所述内风机壳上;所述风机与所述外风机壳连接,位于所述外风机壳的入风口与所述内风机壳之间。
可选地,所述本体部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构成壁和第二构成壁,所述导风部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三构成壁和第四构成壁,所述第一构成壁与所述第三构成壁构成外风机壳,所述第二构成壁与所述第四构成壁构成内风机壳,所述电机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构成壁上。
可选地,所述风机壳结构还包括导风叶片,设置在所述导风通道内,所述导风叶片分别与所述外风机壳和所述内风机壳连接。
可选地,所述外风机壳与所述内风机壳之间的距离沿着所述导风通道的出风方向逐渐减小。
可选地,所述导风通道的外径朝向远离所述叶轮的方向逐渐增大。
可选地,所述切换结构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壳体上,所述风机组件通过所述切换结构与所述壳体可转动的连接,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分别位于所述风机组件的旋转方向的不同位置。
可选地,所述切换结构包括旋转轴,所述壳体上设有旋转孔,所述旋转轴一端与所述旋转孔配合,另一端与所述风机壳结构连接。
可选地,所述旋转轴为空心轴,所述电机的电连接线通过所述空心轴连接至所述壳体的外部。
可选地,所述旋转轴具有两个,相对设置在所述风机壳结构的两侧。
可选地,所述壳体由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对接形成,所述旋转孔由所述第一壳体上的半孔和所述第二壳体上的半孔拼接形成。
可选地,所述第一出风口为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的环形口,和/或,所述第二出风口为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上的环形口。
可选地,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一壳体上还设有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第二壳体上还设有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二进风口相对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进风口在所述出风端处于所述第二出风状态时进风,所述第二进风口在所述出风端处于所述第一出风状态时进风。
可选地,所述第一出风口沿所述壳体的径向出风,所述第二出风口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出风。
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均为半球形壳体,彼此对接形成球型壳体。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风扇,包括上述的风道切换装置。
可选地,还包括风扇外壳,所述风扇外壳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出风口配合的第一风扇出口,和与所述第二出风口配合的第二风扇出口。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道切换装置,可实现第一出风口出风模式,和第二出风口出风模式,增加了出风模式,扩大了出风范围。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机壳结构包括本体部和导风部,改变叶轮的出风方向,将叶轮出风引导至第一出风口或第二出风口。减少叶轮的出风风量损失。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风叶片,既可将所述外风机壳和所述内风机壳连接以形成导风通道,又可实现导风和均风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风道切换装置(第一出风状态)安装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风道切换装置(第一出风状态)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风道切换装置(第一出风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风道切换装置(第二出风状态)安装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风道切换装置(第二出风状态)安装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风道切换装置(第二出风状态)安装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风机壳结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11-第一壳体;111-第一进风口;112-第一出风口;12-第二壳体;121-第二进风口;122-第二出风口;13-旋转孔;2-切换结构;3-风机组件;31-风机壳结构;311-外风机壳;312-内风机壳;313-导风通道;314-出风端;32-叶轮;33-电机;331-输出轴;34-导风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风道切换装置,包括壳体1、切换结构2和风机组件3,壳体1内部具有空腔,所述空腔具有第一出风口112和第二出风口122;切换结构2,设置在所述空腔内;风机组件3,设置在所述空腔内,与所述切换结构2固定连接,包括出风端314,所述出风端314在所述切换结构2的带动下移动,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出风口112的第一出风状态,及朝向所述第二出风口122的第二出风状态。
空腔具有第一出风口112和第二出风口122,包括第一出风口112出风模式和第二出风口122出风模式,增加了出风模式,扩大了出风范围。切换结构2控制所述风机组件3在所述空腔内移动,出风端314朝向第一出风口112时第一出风口112出风;出风端314朝向第二出风口122时第二出风口122出风。具体的,所述切换结构2可带动所述风机组件3做直线运动,所述第一出风口112和所述第二出风口122处于不同的高度。或者,所述切换结构2可带动所述风机组件3旋转,所述第一出风口112和所述第二出风口122可以处于不同的高度,也可以处于旋转方向的周向分布。所述第一出风口112与所述第二出风口122的出风方向不同。
本实施例中,所述风机组件3包括风机壳结构31、叶轮32和电机33,所述风机壳结构31包括本体部及导风部,所述导风部一端与所述本体部的排风口连通,另一端朝向所述壳体1方向延伸,所述导风部的延伸末端为所述出风端314;叶轮32设于所述本体部内;电机33固定连接在所述风机壳结构31上,所述电机33的输出轴331与所述叶轮32连接。
叶轮32包括叶轮32进口和叶轮32出口,叶轮32进口与本体部的入风口配合,叶轮32出口与本体部的排风口配合,改变叶轮32的出风方向,导风部将叶轮32出风引导至第一出风口112或第二出风口122。优选的,所述叶轮32通过叶轮32进口处的结构与所述本体部的入风口处的结构连接。所述叶轮32优选为离心叶轮32。电机33的输出轴331与所述叶轮32连接,带动叶轮32旋转。所述叶轮32上设有轴孔,所述电极的输出轴331与所述轴孔连接。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为,所述风机组件3包括叶轮32和电机33,所述电机33的输出轴331与所述叶轮32连接,所述电机33和所述叶轮32均固定连接在所述切换结构2上。所述叶轮32包括叶轮32进口和叶轮32出口,所述出风端314设于所述叶轮32出口处,所述出风端314在所述切换结构2的带动下移动,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出风口112的第一出风状态,及朝向所述第二出风口122的第二出风状态。
本实施例中,所述风机壳结构31包括外风机壳311和内风机壳312,所述外风机壳311的内表面围成容置腔;内风机壳312与所述外风机壳311间隔地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中,并与所述外风机壳311之间形成环形的导风通道313,所述电机33固定连接在所述内风机壳312上;所述风机与所述外风机壳311连接,位于所述外风机壳311的入风口与所述内风机壳312之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本体部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构成壁和第二构成壁,所述导风部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三构成壁和第四构成壁,所述第一构成壁与所述第三构成壁构成外风机壳311,所述第二构成壁与所述第四构成壁构成内风机壳312,所述电机33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构成壁上。所述外风机壳311为环状结构,所述内风机壳312为盖状结构,所述第二构成壁为所述内风机壳312的盖体部,所述叶轮32的叶轮32进口与所述盖体部平行且相对设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风机壳结构31还包括导风叶片34,设置在所述导风通道313内,所述导风叶片34分别与所述外风机壳311和所述内风机壳312连接。将所述外风机壳311和所述内风机壳312连接以形成导风通道313。优选的,所述导风叶片34倾斜设置,倾斜方向与所述导风部的出风方向相同,倾斜设置的导风叶片34既可实现外风机壳311和内风机壳312的连接,又不会增加风阻,导致出风噪声大。所述导风通道313内设有多个导风叶片34,沿所述导风通道313的周向均匀分布,实现均风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外风机壳311与所述内风机壳312之间的距离沿着所述导风通道313的出风方向逐渐减小。增大出风压力,增强出风风速。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风通道313的外径朝向远离所述叶轮32的方向逐渐增大,以平稳的实现导风,降低风噪。
本实施例中,所述切换结构2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风机组件3通过所述切换结构2与所述壳体1可转动的连接,所述第一出风口112和所述第二出风口122分别位于所述风机组件3的旋转方向的不同位置,以便于在旋转过程中,实现出风端314与第一出风口112或第二出风口122的配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切换结构2包括旋转轴,所述壳体1上设有旋转孔13,所述旋转轴一端与所述旋转孔13配合,另一端与所述风机壳结构31连接。具体的,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切换结构2连接,控制切换结构2旋转。所述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
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转轴为空心轴,所述电机33的电连接线通过所述空心轴连接至所述壳体1的外部。防止电连接线在风机组件3旋转时发生缠绕等现象,对电连接线造成损伤。
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转轴具有两个,相对设置在所述风机壳结构31的两侧。旋转轴为一个时,容易发生形变,影响旋转轴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由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对接形成,所述旋转孔13由所述第一壳体11上的半孔和所述第二壳体12上的半孔拼接形成。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风口112为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1上的环形口;所述第二出风口122为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12上的环形口。与环形的导风通道313配合。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为,所述第一出风口112为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1上的环形口;或者,所述第二出风口122为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12上的环形口。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风口112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1上,所述第一壳体11上还设有第一进风口111,所述第二出风口122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12上,所述第二壳体12上还设有第二进风口121,所述第一进风口111与所述第二进风口121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进风口111在所述出风端314处于所述第二出风状态时进风,所述第二进风口121在所述出风端314处于所述第一出风状态时进风。
所述出风端314处于第一出风状态时,所述风机组件3的入风端与所述第二进风口121相对,第二进风口121进风,进风方便,风量损失小。所述风机组件3在所述旋转轴的带动下旋转180°,所述出风端314处于第二出风状态,所述风机组件3的入风端与所述第一进风口111相对,第一进风口111进风,进风方便,风量损失小。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风口112沿所述壳体1的径向出风,所述第二出风口122沿所述壳体1的轴向出风。径向出风时,风扇既具有吹风功能,又可带动流体循环,出风范围广。轴向出风时,实现集中吹风,风量大。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11和所述第二壳体12均为半球形壳体1,彼此对接形成球型壳体1。外观美观,占用空间小。
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风扇,包括上述的风道切换装置。增加了出风模式,扩大了出风范围。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风扇外壳,所述风扇外壳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出风口112配合的第一风扇出口,和与所述第二出风口122配合的第二风扇出口。实现风扇的多出风模式,和多角度出风。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7)

1.一种风道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内部具有空腔,所述空腔具有第一出风口(112)和第二出风口(122);
切换结构(2),设置在所述空腔内;
风机组件(3),设置在所述空腔内,与所述切换结构(2)固定连接,包括出风端(314),所述出风端(314)在所述切换结构(2)的带动下移动,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出风口(112)的第一出风状态,及朝向所述第二出风口(122)的第二出风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3)包括:
风机壳结构(31),包括本体部及导风部,所述导风部一端与所述本体部的排风口连通,另一端朝向所述壳体(1)方向延伸,所述导风部的延伸末端为所述出风端(314);
叶轮(32),设于所述本体部内;
电机(33),固定连接在所述风机壳结构(31)上,所述电机(33)的输出轴(331)与所述叶轮(3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壳结构(31)包括:
外风机壳(311),所述外风机壳(311)的内表面围成容置腔;
内风机壳(312),与所述外风机壳(311)间隔地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中,并与所述外风机壳(311)之间形成环形的导风通道(313),所述电机(33)固定连接在所述内风机壳(312)上;所述风机与所述外风机壳(311)连接,位于所述外风机壳(311)的入风口与所述内风机壳(31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构成壁和第二构成壁,所述导风部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三构成壁和第四构成壁,所述第一构成壁与所述第三构成壁构成外风机壳(311),所述第二构成壁与所述第四构成壁构成内风机壳(312),所述电机(33)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构成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壳结构(31)还包括导风叶片(34),设置在所述导风通道(313)内,所述导风叶片(34)分别与所述外风机壳(311)和所述内风机壳(31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风机壳(311)与所述内风机壳(312)之间的距离沿着所述导风通道(313)的出风方向逐渐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道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通道(313)的外径朝向远离所述叶轮(32)的方向逐渐增大。
8.根据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风道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结构(2)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风机组件(3)通过所述切换结构(2)与所述壳体(1)可转动的连接,所述第一出风口(112)和所述第二出风口(122)分别位于所述风机组件(3)的旋转方向的不同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道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结构(2)包括旋转轴,所述壳体(1)上设有旋转孔(13),所述旋转轴一端与所述旋转孔(13)配合,另一端与所述风机壳结构(31)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道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为空心轴,所述电机(33)的电连接线通过所述空心轴连接至所述壳体(1)的外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道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具有两个,相对设置在所述风机壳结构(31)的两侧。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道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由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对接形成,所述旋转孔(13)由所述第一壳体(11)上的半孔和所述第二壳体(12)上的半孔拼接形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风道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112)为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1)上的环形口,和/或,所述第二出风口(122)为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12)上的环形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风道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112)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1)上,所述第一壳体(11)上还设有第一进风口(111),所述第二出风口(122)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12)上,所述第二壳体(12)上还设有第二进风口(121),所述第一进风口(111)与所述第二进风口(121)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进风口(111)在所述出风端(314)处于所述第二出风状态时进风,所述第二进风口(121)在所述出风端(314)处于所述第一出风状态时进风。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风道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112)沿所述壳体(1)的径向出风,所述第二出风口(122)沿所述壳体(1)的轴向出风。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风道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1)和所述第二壳体(12)均为半球形壳体(1),彼此对接形成球型壳体(1)。
17.一种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风道切换装置。
CN202023351951.3U 2020-12-31 2020-12-31 风道切换装置及风扇 Active CN2142216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51951.3U CN214221608U (zh) 2020-12-31 2020-12-31 风道切换装置及风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51951.3U CN214221608U (zh) 2020-12-31 2020-12-31 风道切换装置及风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21608U true CN214221608U (zh) 2021-09-17

Family

ID=777100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351951.3U Active CN214221608U (zh) 2020-12-31 2020-12-31 风道切换装置及风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2160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01038A (zh) * 2021-12-22 2022-02-01 浙江上清风机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双进风口的风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01038A (zh) * 2021-12-22 2022-02-01 浙江上清风机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双进风口的风机
CN114001038B (zh) * 2021-12-22 2023-11-10 浙江上清风机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双进风口的风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959503U (zh) 对角风扇
KR20010014670A (ko) 전동송풍기 및 그것을 사용한 전기청소기
CN214221608U (zh) 风道切换装置及风扇
KR20150109270A (ko) 모터­구동형 터보 압축기
KR20150037589A (ko) 원심 임펠러 및 원심 송풍기
US20060171804A1 (en) Fluid moving device
CN113027791A (zh) 电风机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CN113794329A (zh) 一种电机
CN211692882U (zh) 电风机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KR101836185B1 (ko) 배터리 냉각장치
WO2023109118A1 (zh) 干湿两用抽吸装置
EP1847716B1 (en) Axial flow blower
CN115492794A (zh) 电机及风机
CN209763303U (zh) 风轮部件及空调器
CN112484278A (zh) 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9875221U (zh) 电机以及风干设备
CN218093587U (zh) 表面清洁设备用叶轮组件、马达组件及表面清洁设备
CN217956829U (zh) 电机、风机及空气调节设备
KR101836186B1 (ko) 배터리 냉각장치
CN218151510U (zh) 多级风机
KR100546650B1 (ko) 송풍기
CN211822741U (zh) 一种空调器的送风结构及空调器
CN218338339U (zh) 抽吸组件
EP4390146A1 (en) Diffuser assembly, electric fan, and cleaning device
JP7476735B2 (ja) 遠心送風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