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16776U - 一种饮料瓶盖及带有该瓶盖的饮料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饮料瓶盖及带有该瓶盖的饮料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16776U
CN214216776U CN202022572279.4U CN202022572279U CN214216776U CN 214216776 U CN214216776 U CN 214216776U CN 202022572279 U CN202022572279 U CN 202022572279U CN 214216776 U CN214216776 U CN 2142167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le cap
woven fabric
beverage
grid plate
beverage bott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57227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海鹏
梅卓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ce Plastics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ce Plastic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ce Plastics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Ace Plastic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57227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167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167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167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饮料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饮料瓶盖及带有该瓶盖的饮料瓶,用于安装在瓶身顶部;其包括瓶盖本体,瓶盖本体的上部设有突起的瓶嘴部;在瓶嘴部的中心处开设有贯通孔,形成与瓶身内饮料存储腔连通的第一通道;并在瓶嘴部的第一通道的一端覆盖无纺布层与塑料网格板层,且塑料网格板层位于无纺布层的上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饮料瓶盖,实现饮料瓶盖的自动开闭功能,同时,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在硅胶阀切口处易滋生细菌的问题,降低对消费者身体健康的影响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饮料瓶盖及带有该瓶盖的饮料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饮料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饮料瓶盖及带有该瓶盖的饮料瓶。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一次性饮用的功能饮料大行其道,各功能饮料厂家除了研究出各种口味饮料以满足大部分消费者外,也同时在饮料瓶盖的设计上更加考虑消费者使用的便捷性,开发出各式各样的瓶盖。其中,吸吮式饮料瓶盖即消费者可直接通过吸吮的方式获取瓶身内的饮料,无需拧开瓶盖;因其避免了消费者出行期间想喝饮料时需要旋开瓶盖,及乘坐交通工具的震动摇摆造成喝水呛着的不便,是目前最受消费者喜欢与认可的饮料瓶盖。
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787591Y,授权公告日为:2006年6月14日的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一种带有硅胶阀的饮料瓶盖,该瓶盖本体的内侧设有螺纹与饮料瓶配合连接,本体的上部为突出的饮嘴,瓶盖帽扣在饮嘴上,其底边饺接在瓶盖本体上,瓶盖帽扣在饮嘴上,瓶盖帽的前端设有开启手柄,在瓶嘴内设有阀座,阀座上镶嵌有硅胶阀,硅胶阀为中部开有十字口的垫片制成,提供出水及封水功能,如图1与2所示。吸吮饮料时硅胶阀中央切口顶开,饮料得以流出供消费者饮用,不吸吮时硅胶阀切口关闭,防止瓶内饮料漏出。而采用上述的饮料瓶盖,对应的该硅胶阀切口处的空隙需在0.1mm以上,故消费者在吸吮饮料时,在硅胶阀位置处会出现唾液与饮料中的液体进行交换的情况,容易将口腔中的细菌转移至硅胶阀切口的空隙处,而该切口处富含水分与糖分,为细菌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且该饮料瓶内无充足的氧气流通,从而提高了厌氧细菌的滋生速度。若消费者长期饮用带有上述饮料瓶盖的饮料,在饮料瓶盖的切口处滋生的大量细菌,这些细菌可能会感染饮用者的口腔以及肠道,严重的甚至会危及消费者的生命安全。
基于此,需要研发一种新型的具有自动开闭功能的饮料瓶盖,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饮料瓶盖,该饮料瓶盖实现饮料瓶盖的自动开闭功能,同时,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在硅胶阀切口处易滋生细菌的问题,降低对消费者身体健康的影响风险。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饮料瓶盖,用于安装在瓶身顶部;该饮料瓶盖包括瓶盖本体,瓶盖本体的上部设有突起的瓶嘴部;在瓶嘴部的中心处开设有贯通孔,形成与瓶身内饮料存储腔连通的第一通道;并在瓶嘴部的第一通道的一端覆盖无纺布层与塑料网格板层,且塑料网格板层位于无纺布层的下方。
进一步的,瓶嘴部的内部形成有向瓶盖本体侧延伸的环形肋,并在环形肋内部形成第一通道。
进一步的,环形肋包括由瓶嘴部顶端向内翻折后形成的弯折环段、以及位于弯折环段下方并与弯折环段的伸出端连接的竖直环段。
进一步的,在竖直环段的底部依次贴合安装无纺布层与塑料网格板层,无纺布层的上表面与竖直环段的底部端面接触连接;在竖直环段的底部端面设有锥形凸起,锥形凸起插入设置在纺布层与塑料网格板层内。
进一步的,无纺布层为抗菌材料制作的无纺布;塑料网格板层为具有抗菌性能的塑料网格板。
进一步的,无纺布层为聚丙烯抑菌无纺布,且无纺布层的厚度为0.1mm至 2.0mm,无纺布层的孔隙大小为2um至50um;塑料网格板层由聚丙烯材料制作形成,且塑料网格板层的厚度为0.3mm至2.0mm。
进一步的,在弯折环段的顶部依次贴合安装塑料网格板层与无纺布层,塑料网格板层的下表面与弯折环段的顶部端面接触连接。
进一步的,塑料网格板层与无纺布层通过超声熔接工艺或热熔工艺或热压工艺贴合安装在弯折环段的顶部端面或竖直环段的底部端面。
进一步的,贯通孔为圆形贯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的饮料瓶盖中的无纺布层覆盖在饮料瓶盖的第一通道处,无纺布层上密集而微细的孔隙,极大的增加了表面积比,从而加强了饮料液体作用在无纺布层表面张力,使得饮料在自由状态,即饮料瓶身未受到外部施加压力的情况下(未吸吮或挤压瓶身),瓶身内压力低于无纺布层处的出水阻力,瓶身内饮料不会从无纺布层处流出,实现了该饮料瓶盖的封水功能。当饮用者吸吮或挤压饮料瓶的瓶身时,直至瓶身内压大于无纺布层处的出水阻力,瓶身内饮料便可从该饮料瓶盖的无纺布层处流出,供饮用者饮用,实现了该饮料瓶盖的自动打开功能。故本实用新型中的饮料瓶盖,利用无纺布层表面积大、能够有效提升液体张力的特点,不需额外安装带有切口的硅胶阀,即可实现饮料瓶盖的自动开闭功能。
2)同时,无纺布层的孔隙微小,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在硅胶阀切口处易滋生细菌的问题,降低对消费者身体健康的影响风险。该无纺布层内的微细纤维无规律纵横交错,形成无数个等效孔径少于20微米的小孔,这些微细孔提供了以下三个功能:第一﹑微细孔具有卓越的吸湿性与透气性,能使瓶嘴部的位置较干爽,并有效减少细菌聚集。第二﹑微细孔的巨大表面积比,使大部分细菌在接触水分及糖分前已被带抑菌功能的纤维捕捉。第三﹑与传统的带中央切口或十字切口的硅胶阀相比,由于无纺布层表面分散着无数微孔起通水作用,水分及糖分也较难集中累积在单一区域,养分浓度因而减少。通过上述三点功能的分析可知,本实用新型中的饮料瓶盖营造了不利细菌生长的环境,细菌的生长因而受到抑制,进一步达到了抑菌的效果。
3)此外,该饮料瓶盖结构简单、生产成本较低、利于后期的市场推广与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饮料瓶,其包括瓶身、安装在所述瓶身顶部的瓶盖、以及扣合安装在所述瓶盖顶部的瓶盖帽,该瓶盖为上述的饮料瓶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为市场上现有的具有自动开闭功能的饮料瓶盖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硅胶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饮料瓶盖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图3的饮料瓶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图3的饮料瓶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图3的饮料瓶盖的立体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饮料瓶盖在瓶身自由状态时,封水原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饮料瓶盖在瓶身处于吸吮或挤压状态时,出水原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饮料瓶盖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0为图9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9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局部放大图;
图中:瓶盖本体1;瓶嘴部2、第一通道20、环形肋21、弯折环段211、伸出端211-1、竖直环段212、锥形凸起212-1;无纺布层3;塑料网格板层4;硅胶阀5;十字口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3至附图11以及具体实施例详细论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3-1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饮料瓶盖,其包括瓶盖本体1,该瓶盖本体1用于安装在瓶身顶部的开口处。所述瓶盖本体1的上部设有向上突起的瓶嘴部2,并在所述瓶嘴部2的中心处开设有贯通孔,形成第一通道20,该第一通道20与瓶身内用于存储饮料的饮料存储腔连通。本实用新型中贯通孔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贯通孔、也可以为多边形贯通孔等,本实用新型中对贯通孔的横截面形状不做具体限定,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计即可。同时,在所述瓶嘴部2的第一通道20的一端覆盖有无纺布层3与塑料网格板层4,所述塑料网格板层4位于所述无纺布层3的下方,且所述塑料网格板层 4与所述无纺布层3间接触连接。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中无纺布层3与塑料网格板层4的外形轮廓应与瓶嘴部2的贯通孔外形相匹配,使得该无纺布层3与塑料网格板层4能完全覆盖住瓶嘴部2的第一通道20,实现对第一通道20的完全遮蔽即可;故本实施例中的贯通孔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贯通孔,对应的,本实施例中的无纺布层3为圆形无纺布层,塑料网格板层4为圆形塑料网格板层。其中,无纺布层3的规格为:该无纺布层3是由抗菌材料制作的无纺布,可以为食品级聚丙烯抑菌材料或抑菌氨基酸蛋白纤维制作的无纺布;优选的,所述无纺布层3为带有抑菌功能的、并由聚丙烯材料制作的无纺布,即聚丙烯抑菌无纺布,且所述无纺布层3的厚度为0.1mm至2.0mm,所述无纺布层的孔隙大小为2um至50um。该塑料网格板层4的规格为:塑料网格板层4为带有抗菌功能的塑料网格板,该抗菌塑料可以为具有抗菌性能的聚丙烯、或聚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均可,但优选的,该抗菌塑料为具有抗菌性能的聚丙烯,聚丙烯是平常常见的高分子材料之一,生产成本相对偏低。所述塑料网格板层的厚度为0.3mm至 2.0mm,所述塑料网格板层的孔眼大小为140目至1000目。优选的,塑料网格板层的孔眼大小为200目,避免孔眼过大易于滋生细菌,孔眼过小则不利于饮料的流出。
本实用新型中的饮料瓶盖,用于安装在瓶身顶部的开口处,而对于饮料瓶盖安装在瓶身开口处的具体实现方式,采用现有技术即可,此处不再赘述。该无纺布层3覆盖在饮料瓶盖的第一通道20处,无纺布层3上密集而微细的孔隙,极大的增加了表面积比,从而加强了饮料液体作用在无纺布层3表面张力;使得饮料在自由状态,即饮料瓶身未受到外部施加压力的情况下(未吸吮或挤压瓶身),瓶身内压力低于无纺布层3处的出水阻力,瓶身内饮料不会从无纺布层3处流出,实现了该饮料瓶盖的封水功能,实现原理如图7所示。当饮用者吸吮或挤压饮料瓶的瓶身时,直至瓶身内压大于无纺布层3处的出水阻力,瓶身内饮料便可从该饮料瓶盖的无纺布层3处流出,供饮用者饮用,实现了该饮料瓶盖的自动打开功能,实现原理如图8所示。故本实用新型中的饮料瓶盖,利用无纺布层表面积大、能够有效提升液体张力的特点,不需额外安装带有切口的硅胶阀,即可实现饮料瓶盖的自动开闭功能;同时,无纺布层3的孔隙微小,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在硅胶阀切口处易滋生细菌的问题,降低对消费者身体健康的影响风险。该无纺布层3内的微细纤维无规律纵横交错,形成无数个等效孔径少于20微米的小孔,这些微细孔提供了以下三个功能:第一﹑微细孔具有卓越的吸湿性与透气性,能使瓶嘴部2的位置较干爽,并有效减少细菌聚集。第二﹑微细孔的巨大表面积比,使大部分细菌在接触水分及糖分前已被带抑菌功能的纤维捕捉。第三﹑与传统的带中央切口或十字切口的硅胶阀相比,由于无纺布层3表面分散着无数微孔起通水作用,水分及糖分也较难集中累积在单一区域,养分浓度因而减少。通过上述三点功能的分析可知,本实用新型中的饮料瓶盖营造了不利细菌生长的环境,细菌的生长因而受到抑制,进一步达到了抑菌的效果。此外,该饮料瓶盖结构简单、生产成本较低、利于后期的市场推广与应用。
进一步的,所述瓶嘴部2的内部形成有向所述瓶盖本体1侧延伸的环形肋 21,并在所述环形肋21内部形成所述第一通道20。具体的,所述环形肋21包括由所述瓶嘴部2顶端向内翻折后形成的弯折环段211、以及位于所述弯折环段 211下方并与所述弯折环段211的伸出端211-1连接的竖直环段212,并由弯折环段211与竖直环段212组合形成上述环形肋21。本实用新型中的环形肋21与瓶盖本体1可采用一体式结构设计,并可通过注塑工艺,完成该一体式结构的制造;该环形肋21与瓶盖本体1还可采用分体式结构设计,通过粘连等方式,实现二者间的固定连接即可,本实用新型中不做具体限定。
其中,该无纺布层3与塑料网格板层4可以覆盖在第一通道20的底端或顶端均可;其中,一种实现方式是在所述竖直环段212的底部依次贴合安装所述无纺布层3与塑料网格板层4,所述无纺布层3的上表面与所述竖直环段212的底部端面接触连接,并在所述竖直环段212的底部端面设有锥形凸起212-1,所述锥形凸起212-1插入设置在所述无纺布层3与塑料网格板层4内,将无纺布层3与塑料网格板层4覆盖在第一通道20的底端;设置锥形凸起212-1,便于无纺布层3与塑料网格板层4的定位安装,且使得三者的贴合安装更加稳定可靠。另一种实现方式是在所述弯折环段211的顶部依次贴合安装所述塑料网格板层4与无纺布层3,所述塑料网格板层4的下表面与所述弯折环段211的顶部端面接触连接,无纺布层3与塑料网格板层4覆盖在第一通道20的顶端;将塑料网格板层4与无纺布层3依次覆盖在第一通道20的顶端,不需要翻转该瓶盖本体1便能直接将塑料网格板层4与无纺布层3贴合在瓶盖本体1,提高生产效率。
而本实用新中无纺布层3与塑料网格板层4贴合安装在弯折环段211的顶部端面或所述竖直环段212的底部端面,具体的贴合安装方式有多种,可以通过超声熔接工艺或热熔工艺或热压工艺或由上述工艺组合形成的复合工艺等,以实现将无纺布层3与塑料网格板层4贴合安装在所述弯折环段211的顶部端面或所述竖直环段212的底部端面。其中,超声熔接工艺通常用于塑料焊接,是熔接热塑性塑料制品的高科技技术,可以完全代替用胶水粘合;其原理是通过上焊件把超声波能量传送到焊区,利用两个焊接的交界面处声阻大,而产生局部高温使焊件融合在一起。优选的,该通过超声熔接工艺将无纺布层3与塑料网格板层4贴合安装在所述弯折环段211的顶部端面或所述竖直环段212的底部端面;采用超声熔接工艺,无需添加溶剂、粘接剂或其它辅助品,且生产率高、生产成本低,可有效提高粘合的品质。
本实用新型中还提供了一种饮料瓶,其包括瓶身、安装在所述瓶身顶部的瓶盖、以及扣合安装在所述瓶盖顶部的瓶盖帽,所述瓶盖为上述的饮料瓶盖,该饮料瓶具有上述饮料瓶盖的全部优点,实现了饮料的自动开闭功能。
以上借助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进一步描述,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里具体的描述,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范围的限定,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说明书后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的各种修改,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饮料瓶盖,用于安装在瓶身顶部,其特征在于:包括瓶盖本体,所述瓶盖本体的上部设有突起的瓶嘴部;在所述瓶嘴部的中心处开设有贯通孔,形成与瓶身内饮料存储腔连通的第一通道;并在所述瓶嘴部的第一通道的一端覆盖无纺布层与塑料网格板层,且所述塑料网格板层位于所述无纺布层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瓶嘴部的内部形成有向所述瓶盖本体侧延伸的环形肋,并在所述环形肋内部形成所述第一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饮料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肋包括由瓶嘴部顶端向内翻折后形成的弯折环段、以及位于所述弯折环段下方并与所述弯折环段的伸出端连接的竖直环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饮料瓶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竖直环段的底部依次贴合安装所述无纺布层与塑料网格板层,所述无纺布层的上表面与所述竖直环段的底部端面接触连接;
在所述竖直环段的底部端面设有锥形凸起,所述锥形凸起插入设置在所述纺布层与塑料网格板层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饮料瓶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纺布层为抗菌材料制作的无纺布;
所述塑料网格板层为抗菌塑料网格板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饮料瓶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纺布层为聚丙烯抑菌无纺布,且所述无纺布层的厚度为0.1mm至2.0mm,所述无纺布层的孔隙大小为2um至50um;
所述塑料网格板层由聚丙烯材料制作而成,且所述塑料网格板层的厚度为0.3mm至2.0mm。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饮料瓶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弯折环段的顶部依次贴合安装所述塑料网格板层与无纺布层,且所述塑料网格板层的下表面与所述弯折环段的顶部端面接触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或7所述的饮料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网格板层与无纺布层通过超声熔接工艺或热熔工艺或热压工艺贴合安装在所述弯折环段的顶部端面或所述竖直环段的底部端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孔为圆形贯通孔。
10.一种饮料瓶,其包括瓶身、安装在所述瓶身顶部的瓶盖、以及扣合安装在所述瓶盖顶部的瓶盖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瓶盖为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饮料瓶盖。
CN202022572279.4U 2020-11-09 2020-11-09 一种饮料瓶盖及带有该瓶盖的饮料瓶 Active CN2142167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72279.4U CN214216776U (zh) 2020-11-09 2020-11-09 一种饮料瓶盖及带有该瓶盖的饮料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72279.4U CN214216776U (zh) 2020-11-09 2020-11-09 一种饮料瓶盖及带有该瓶盖的饮料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16776U true CN214216776U (zh) 2021-09-17

Family

ID=77696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572279.4U Active CN214216776U (zh) 2020-11-09 2020-11-09 一种饮料瓶盖及带有该瓶盖的饮料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167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09035512A1 (en) Dripless lid for beverage container
CN103826982A (zh)
US8657148B2 (en) Drinking container lid with soft spout
CN101584646A (zh) 一种防胀气液体瓶
US20100314349A1 (en) Bottle cap
CN214216776U (zh) 一种饮料瓶盖及带有该瓶盖的饮料瓶
JP2005145470A (ja) フィルター付き容器
CN205493411U (zh) 一种可靠防止液体漏出的环保杯盖
CN201168222Y (zh) 奶瓶漂浮进气防胀气装置
CN101405198B (zh) 用于封闭瓶子的冕式或螺旋式瓶盖的塞入物
CN202704154U (zh) 一种具有自动开闭功能的饮料瓶
CN102319005A (zh) 一种防负压吸管
CN104495051B (zh) 一种吸嘴盖
CN201128538Y (zh) 接着剂软管容器用安全物
CN212326061U (zh) 一种简易茶水分离器
CN220442154U (zh) 一种便携式水杯
CN103006440A (zh) 一种可吸水可喝水的水瓶
CN208233561U (zh) 一种多格饮料瓶
CN206318221U (zh) 用于软袋包装的扁口形盖子
CN204713773U (zh) 饮料瓶
CN213922265U (zh) 一种应用在饮料瓶的微胶粒过滤结构及饮料瓶
CN203199443U (zh) 饮料瓶
CN212465617U (zh) 一种kn95过滤水杯
CN216494695U (zh) 一种方便饮水的双口杯
CN200998097Y (zh) 防洒漏吸吮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