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13615U - 一种衬套安装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衬套安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13615U
CN214213615U CN202022420124.9U CN202022420124U CN214213615U CN 214213615 U CN214213615 U CN 214213615U CN 202022420124 U CN202022420124 U CN 202022420124U CN 214213615 U CN214213615 U CN 2142136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hing
joint
base
mounting hole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2012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丰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Jingdong Tianh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Jingdong Tianh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Jingdong Tianh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Jingdong Tianh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2012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136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136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136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衬套安装装置,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该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底座、对中件、敲击辅助件;所述底座,用于与衬套安装孔通过间隙配合固定连接;所述对中件,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用于使衬套套接于其外侧,并使得所述衬套与所述衬套安装孔同轴对齐;所述敲击辅助件,用于与所述衬套配合,以在外力敲击所述敲击辅助件时将所述衬套嵌入所述衬套安装孔中。该实施方式降低敲击等安装方式对飞机的损伤,保障飞机安全运行。

Description

一种衬套安装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衬套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大型固定翼物流无人机上部的部段间连接一般采用接头连接,例如,机翼与机身的连接。在使用过程中,通常在接头处的衬套安装孔内安装衬套以防止部段连接处的接头孔磨损。衬套和衬套安装孔为过渡配合,在生产过程中,为了便于衬套安装,通常先将衬套在液氮中放置一段时间,缩小后衬套可顺利套入衬套安装孔内。由于液氮储存及运输不便,在外场维护等场合中,只能通过敲击的方式将衬套敲入衬套安装孔。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采用敲击等方式安装衬套时,由于衬套和衬套安装孔难以对中,因此会对衬套和衬套安装孔造成损伤,不利于飞机的运行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衬套安装装置,能够在外场等条件下实现衬套和衬套安装孔的对中,降低敲击等安装方式对飞机的损伤,保障飞机安全运行。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衬套安装装置,包括:
底座、对中件、敲击辅助件;
所述底座,用于与衬套安装孔通过间隙配合固定连接;
所述对中件,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用于使衬套套接于其外侧,并使得所述衬套与所述衬套安装孔同轴对齐;
所述敲击辅助件,用于与所述衬套配合,以在外力敲击所述敲击辅助件时将所述衬套嵌入所述衬套安装孔中。
可选地,所述对中件包括:
支架、调节件、夹板;
所述支架,安装在所述底座上,且位于所述夹板所围成的结构的内部中心轴线上;
所述调节件,用于调节所述夹板与所述支架的水平间距,使得所述衬套与所述衬套安装孔同轴对齐;
所述夹板,通过所述调节件与所述支架相连,用于使所述衬套套接在其外侧。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所述支架包括由上至下的第一螺纹区、光杆区,以及安装在所述支架上的固定接头;
所述调节件包括紧固螺母、滑动接头;所述紧固螺母沿所述第一螺纹区转动,所述滑动接头沿所述光杆区上下滑动;所述紧固螺母沿所述第一螺纹区向下转动时推动所述滑动接头沿所述光杆区向下滑动,调节所述夹板与所述支架的水平间距,以使所述衬套与所述衬套安装孔同轴对齐。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所述支架还包括第二螺纹区,用于与所述底座上的螺纹孔连接。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所述调节件还包括:第一摇臂、第二摇臂;
所述滑动接头上设置有接头部,所述第一摇臂的一端与所述夹板连接,所述第一摇臂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动接头的接头部连接;
所述固定接头上也设置有接头部,所述第二摇臂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接头的接头部相连,所述第二摇臂的另一端与所述夹板连接。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所述夹板为多个,且在以所述支架为中心的同一圆周上均匀分布;所述滑动接头、所述固定接头上的接头部的数量均与所述夹板的数量相同,且均在周向上均匀分布。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所述夹板为三个,相邻两个夹板在以所述支架为中心的同一圆周上间隔120°分布。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所述敲击辅助件包括筒体部和被敲击部,且所述筒体部与所述衬套相抵触,在外力敲击所述被敲击部时,通过所述筒体部的抵触面向所述衬套施加敲击力,以将所述衬套嵌入所述衬套安装孔中。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所述底座为台阶型,包括第一圆柱部和第二圆柱部;所述第一圆柱部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圆柱部,所述底座的第一圆柱部与所述衬套安装孔间隙配合。
可选地,所述夹板包括圆弧部、从圆弧部中央沿圆弧部径向方向延伸的矩形部,所述夹板的圆弧部用于在工作时抵触所述衬套,所述夹板的矩形部用于与所述第一摇臂、第二摇臂连接。
上述实用新型中的一个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因为采用由底座、对中件和敲击辅助件组成的衬套安装装置安装衬套的技术手段;所以克服了采用敲击等方式安装衬套时,衬套和衬套安装孔难以对中,导致衬套和衬套安装孔敲击损伤的技术问题;进而达到能够在外场等条件下实现衬套和衬套安装孔的对中,降低敲击等安装方式对飞机的损伤,保障飞机安全运行的技术效果。
上述的非惯用的可选方式所具有的进一步效果将在下文中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加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衬套安装装置的轴测视图;
图2(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对中件的俯视图;
图2(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对中件的主视图;
图3(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和滑动接头的组合示意图;
图3(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和滑动接头的独立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座的主视图和A-A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敲击辅助件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对中件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7(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衬套安装装置工作状态一示意图;
图7(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衬套安装装置工作状态二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翼接头孔衬套安装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例作出说明,其中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作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衬套安装装置的轴测视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衬套安装装置包括:
所述衬套安装装置包括底座10、对中件20和敲击辅助件30,所述衬套安装装置用于将衬套40装入衬套安装孔50中。其中:
所述底座10,用于与衬套安装孔50通过间隙配合固定连接。安装所述衬套40时,将所述底座10从所述衬套安装孔50的底端套入并与所述衬套安装孔50固定连接,所述底座10与所述衬套安装孔50间隙配合,两者同轴对齐。
所述对中件20,安装在所述底座10上,用于使所述衬套40套接于其外侧,并使得所述衬套40与所述衬套安装孔50同轴对齐。安装所述衬套40时,首先将所述对中件20固定于所述底座10,其次将所述衬套40套接于所述对中件20的外侧,随后调节所述对中件20,直至所述衬套40与所述底座10同轴对齐,而所述底座与所述衬套安装孔50同轴对齐,故而所述衬套40与所述衬套安装孔50同轴对齐。
所述敲击辅助件30,用于与衬套40配合,以在外力敲击所述敲击辅助件30时将所述衬套40嵌入所述衬套安装孔50中。安装所述衬套40时,在所述衬套40和所述衬套安装孔50同轴对齐后,用外力敲击所述敲击辅助件30,所述敲击辅助件30与所述衬套40配合,向所述衬套40施加敲击力,以将所述衬套40嵌入所述衬套安装孔50,实现衬套的安装。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底座、敲击辅助件和对中件的配合,能够在外场等条件下实现衬套和衬套安装孔的对中,降低敲击等安装方式对机器的损伤,保障机器安全运行。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对中件的示意图。其中,图2(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对中件的俯视图,图2(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对中件的主视图。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对中件20包括:
所述对中件20包括支架21、调节件22、夹板23。
支架21,安装在底座10上,且位于夹板23所围成的结构的内部中心轴线上。
调节件22,包括紧固螺母221、滑动接头222、第一摇臂223a、第二摇臂223b、连接件224,调节件22用于调节所述夹板23与所述支架21的水平间距。所述调节件22用于使得所述衬套40与所述衬套安装孔50同轴对齐。在安装衬套时,可通过调节件增大夹板与支架的水平间距,撑紧衬套以便于将衬套嵌入衬套安装孔中,在安装完衬套后,可通过调节件减小夹板与支架的水平间距离,使夹板与衬套相脱离以便于将对中件取出,进一步提高了衬套安装的灵活性,降低了安装难度。
夹板23,通过调节件22与所述支架21相连。在一个可选示例中,夹板23包括以所述支架21为圆心的圆弧部231、从圆弧部231中央沿圆弧部231径向方向向所述支架21延伸的矩形部232。所述衬套40套设于所述夹板23的圆弧部231的外部,所述夹板23的圆弧部231用于在工作时抵触所述衬套40。所述夹板23的矩形部232用于与所述第一摇臂223a、第二摇臂223b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摇臂223a的一端与支架21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夹板23的矩形部232相连;所述第二摇臂223b的一端与所述夹板23的矩形部232相连,另一端与支架21相连。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所述支架、所述调节件和所述夹板组成的所述对中件,能够在外场等条件下实现衬套和衬套安装孔的对中,降低敲击等安装方式对机器的损伤,保障机器安全运行。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和滑动接头的示意图。其中,图3(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和滑动接头的组合示意图,图3(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和滑动接头的独立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支架21和滑动接头222包括:
所述支架21包括由上至下的第一螺纹区211、光杆区212、第二螺纹区213,以及安装在所述支架21上的固定接头214。
所述第一螺纹区211,所述紧固螺母221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螺纹区211,并在外力作用下沿所述第一螺纹区211上下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螺纹区与紧固螺母可以是滚珠丝杠结构,第一螺纹区与紧固螺母上有螺旋槽,槽内有滚珠,通过滚珠在螺旋槽内滚动实现紧固螺母在第一螺纹区的上下滑动。
更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上的紧固螺母的连接区与紧固螺母的连接结构可以是任意的可将紧固螺母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紧固螺母相对于支架的往复运动的连接结构。
所述光杆区212,所述滑动接头222滑动连接于所述光杆区212,并在所述紧固螺母221的作用下沿所述光杆区212上下滑动。
所述第二螺纹区213,用于与所述底座10固定连接。
所述固定接头214上设置有接头部,用于与所述调节件22连接。
所述滑动接头222套接于所述支架21,其上也设置有接头部,用于与所述第一摇臂223a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所述支架、所述调节件和所述夹板组成的所述对中件,能够在外场等条件下实现衬套和衬套安装孔的对中,降低敲击等安装方式对机器的损伤,保障机器安全运行。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座的主视图和A-A剖视图。如图4所示,所述底座10包括:
所述底座10包括第一圆柱部11、第二圆柱部12和螺纹孔13,所述第一圆柱部11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圆柱部12的直径,所述底座10的外形呈台阶型,所述螺纹孔13贯穿于所述第一圆柱部11、所述第二圆柱部12的中央。
所述底座10与所述衬套安装孔50间隙配合包括:所述底座10的第一圆柱部11的外径与所述衬套安装孔50的内径间隙配合,两者直径相同,配合间隙为0。
所述支架21的所述第二螺纹区213与所述底座10固定连接包括:所述支架21的所述第二螺纹区213与所述底座10上的螺纹孔13固定连接。
在本发明中,所述底座10的所述第一圆柱部11与所述衬套安装孔50间隙配合,所述底座10与所述衬套安装孔50同轴对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圆柱部11与所述衬套安装孔50的配合间隙为0。
所述支架21的所述第二螺纹区213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10的螺纹孔13,所述螺纹孔13贯穿所述底座10的所述第一圆柱部11的中央,所述支架21与所述底座10同轴对齐,所述支架21与所述衬套安装孔50同轴对齐。
所述固定接头214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架21,位于所述第二螺纹区213的上方。所述固定接头214与所述支架21的固定连接方式可以是螺纹连接、焊接、铆接等方式。所述滑动接头222套接于所述支架21的所述光杆区212,位于所述固定接头214的上方。
所述固定接头214的接头部通过所述连接件224与所述第二摇臂223b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摇臂223b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接件224与所述夹板23的所述矩形部232的一侧的一头相连。所述夹板23的所述矩形部232的一侧的另一头通过所述连接件224与所述第一摇臂223a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摇臂223a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接件224与所述滑动接头222的接头部连接。所述连接件224可以是销钉、螺栓等,所述固定接头214的接头部、所述第二摇臂223b的两端、所述夹板23的所述矩形部232、所述第一摇臂223a的两端、所述滑动接头222的接头部上与所述连接件224相连接的部位都设置有连接孔,各部件之间通过所述连接件224穿过各连接孔活动连接。其中,所述夹板23的一头和另一头相对其轴向方向而言,一侧和另一侧相对其径向方向而言。
所述紧固螺母221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架21的所述第一螺纹区211,位于所述滑动接头222的上方。
所述衬套40套设于所述夹板23的外部,所述紧固螺母221沿所述第一螺纹区211向下转动时推动所述滑动接头222沿所述光杆区212向下滑动,调节所述夹板23与所述支架21的水平间距,以使所述衬套40与所述支架21同轴对齐,所述支架21与所述衬套安装孔50同轴对齐,故而所述衬套40与所述衬套安装孔50同轴对齐。
所述支架21、所述固定接头214、所述第一摇臂223a、所述夹板23、所述第二摇臂223b和所述滑动接头222通过所述连接件224连接后形成对边平行机构。
所述夹板23为多个,且在以所述支架21为圆心的同一圆周上均匀分布;所述固定接头214的接头部的数量、所述滑动接头222的接头部的数量均与所述夹板23的数量相同,且均在所述固定接头214、所述滑动接头222的周向上均匀分布;所述第一摇臂223a、所述第二摇臂223b分别设置于所述夹板23的两侧,每个所述夹板23上分别连接有两个所述第一摇臂223a、两个所述第二摇臂223b。每组对边平行机构包括所述支架21、所述固定接头214及其上的一个接头部、两个所述第一摇臂223a、一个所述夹板23、两个所述第二摇臂223b、所述滑动接头222及其上的一个接头部和四个所述连接件224。当所述夹板23为多个时,所述衬套安装装置包括多组对边平行机构。
对边平行机构连接关系如下:
第一个所述连接件224穿过所述夹板23的所述矩形部232的一侧的所述第二摇臂223b的一端、所述固定接头214的接头部和所述夹板23的所述矩形部232的另一侧的所述第二摇臂223b的一端的连接孔,将两个所述第二摇臂223b的一端和所述固定接头214的接头部连接;第二个所述连接件224穿过所述夹板23的所述矩形部232的一侧的所述第二摇臂223b的另一端、所述夹板23的所述矩形部232的一侧的一头和所述夹板23的所述矩形部232的另一侧的所述第二摇臂223b的另一端的连接孔,将两个所述第二摇臂223b的另一端和所述夹板23的一头连接;第三个所述连接件224穿过所述夹板23的所述矩形部232的一侧的所述第一摇臂223a的一端、所述夹板23的所述矩形部232的一侧的另一头和所述夹板23的所述矩形部232的另一侧的所述第一摇臂223a的一端的连接孔,将两个所述第一摇臂223a的一端和所述夹板23的另一头连接;第四个所述连接件224穿过所述夹板23的所述矩形部232的一侧的所述第一摇臂223a的另一端、所述滑动接头222的接头部和所述夹板23的所述矩形部232的另一侧的所述第一摇臂223a的另一端的连接孔,将两个所述第一摇臂223a的另一端和所述滑动接头222的接头部连接。
进一步地,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所述第一摇臂223a、所述第二摇臂223b的数量。
进一步地,所述夹板23为三个,相邻两个所述夹板23的中心线在以所述支架21为圆心的同一圆周上间隔120°分布。通过将三个夹板沿圆周均匀设置,便于均匀地调节各个夹板与支架间的水平间距,以尽可能保证衬套在撑紧时与衬套安装孔的同轴对齐。相应地,所述衬套安装装置共有三组对边平行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摇臂223a、所述第二摇臂223b可以是弹簧、伸缩铰链等能实现水平距离调整的类似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所述支架、所述调节件和所述夹板组成的所述对中件,能够在外场等条件下实现衬套和衬套安装孔的对中,降低敲击等安装方式对机器的损伤,保障机器安全运行。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敲击辅助件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敲击辅助件30包括:
所述敲击辅助件30包括筒体部31和被敲击部32,所述筒体部31与所述衬套40接触的面为抵触面311。在安装时,安装工具(施加外力的部件)敲击所述被敲击部32,所述敲击辅助件30通过所述筒体部31的抵触面311接触所述衬套40,向所述衬套40施加敲击力,将所述衬套40嵌入所述衬套安装孔50中。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所述支架、所述调节件和所述夹板组成的所述对中件,能够在外场等条件下实现衬套和衬套安装孔的对中,降低敲击等安装方式对机器的损伤,保障机器安全运行。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对中件工作状态示意图。如图6所示:
在状态一中,所述对中件20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10,将所述衬套40套接于所述对中件20的外侧,用扳手向下拧动所述紧固螺母221,所述紧固螺母221沿所述支架21的所述第一螺纹区211向下转动,推动所述滑动接头222沿所述光杆区212向下滑动,所述滑动接头222带动所述第一摇臂223a、所述第二摇臂223b,推动所述夹板23水平运动,将所述夹板23撑开,调节所述夹板23与所述支架21的水平间距。
在状态二中,随着所述紧固螺母221推动所述滑动接头222向下运动,所述滑动接头222通过所述第一摇臂223a、所述第二摇臂223b,推动所述夹板23至极限位置,所述夹板23被撑开至抵触所述衬套40,向所述衬套40施加一定的推力撑紧所述衬套40。此时,所述衬套40与所述支架21同轴对齐,而所述支架21与所述底座10同轴对齐,从而实现所述衬套40与所述底座10同轴对齐。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所述支架、所述调节件和所述夹板组成的所述对中件,能够在外场等条件下实现衬套和衬套安装孔的对中,降低敲击等安装方式对机器的损伤,保障机器安全运行。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衬套安装装置工作状态示意图。其中,图7(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衬套安装装置工作状态一示意图,图7(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衬套安装装置工作状态二示意图。如图7所示:
在所述衬套安装装置安装所述衬套40处于工作状态一时:
首先将所述底座10从所述衬套安装孔50底部套入,所述底座10和所述衬套安装孔50的直径相同,且两者为间隙配合,以便于将所述底座10安装到所述衬套安装孔50内。将所述底座10套入所述衬套安装孔50后,两者的轴线基本重合(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实现所述底座10与所述衬套安装孔50的同轴对齐。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10和衬套安装孔16的配合间隙为零。
其次,将所述对中件20固定于所述底座10,此时所述对中件20和所述底座10的轴线基本重合(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即所述对中件20与所述底座10同轴对齐,故而所述对中件20和所述衬套安装孔50同轴对齐。
再次,将所述衬套40套入所述对中件20,所述对中件20撑开直至抵触所述衬套40,此时所述衬套40和所述对中件20的轴线基本重合(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即所述衬套40和所述对中件20同轴对齐,故而所述衬套40和所述衬套安装孔50同轴对齐。此处的抵触是指所述对中件20向所述衬套40施加一定的推力撑紧所述衬套40。
在所述衬套安装装置安装所述衬套40处于工作状态二时:
最后,将所述敲击辅助件30的所述筒体部31的所述抵触面311与所述衬套40的顶部端面抵触,用安装工具从所述敲击辅助件30的所述被敲击部32向下敲击,直至所述衬套40嵌入所述衬套安装孔50中。所述衬套40的安装高度和所述底座10的所述第一圆柱部11的高度之和大于所述衬套安装孔50的高度,当用安装工具敲击所述敲击辅助件30时,所述衬套40将所述底座10从所述衬套安装孔50中挤出。安装工具可以是榔头、锤头等。
进一步地,所述衬套40的安装高度和所述衬套安装孔50的高度相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所述支架、所述调节件和所述夹板组成的所述对中件,能够在外场等条件下实现衬套和衬套安装孔的对中,降低敲击等安装方式对机器的损伤,保障机器安全运行。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翼接头孔衬套安装装置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所述机翼接头孔衬套安装装置包括:
所述机翼接头孔衬套安装装置包括机翼接头60、衬套安装孔50、衬套40、底座10、对中件20和敲击辅助件30。所述机翼接头孔衬套安装装置用于将所述衬套40装入所述机翼接头60的所述衬套安装孔50中。
在安装所述衬套40时:
首先将所述底座10从所述机翼接头60的所述衬套安装孔50底部套入,所述底座10与所述机翼接头60的所述衬套安装孔50的同轴对齐。
其次,将所述对中件20固定于所述底座10,所述对中件20与所述底座10同轴对齐,故而所述对中件20和所述机翼接头60的所述衬套安装孔50同轴对齐。
再次,将所述衬套40套入所述对中件20,所述对中件20撑开直至抵触所述衬套40,所述衬套40和所述对中件20同轴对齐,故而所述衬套40和所述机翼接头60的所述衬套安装孔50同轴对齐。
最后,将所述敲击辅助件30与所述衬套40的顶部端面抵触,用安装工具向下敲击所述敲击辅助件30,直至所述衬套40嵌入所述机翼接头60的所述衬套安装孔50中,同时将所述底座10从所述机翼接头60的所述衬套安装孔50中挤出,完成衬套的安装。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底座、敲击辅助件和对中件的配合,能够在外场等条件下实现衬套和衬套安装孔的对中,降低敲击等安装方式对飞机的损伤,保障飞机安全运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在外场等条件下实现衬套和衬套安装孔的对中,降低敲击等安装方式对飞机的损伤,保障飞机安全运行。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取决于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衬套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10)、对中件(20)、敲击辅助件(30);
所述底座(10),用于与衬套安装孔(50)通过间隙配合固定连接;
所述对中件(20),安装在所述底座(10)上,用于使衬套(40)套接于其外侧,并使得所述衬套(40)与所述衬套安装孔(50)同轴对齐;
所述敲击辅助件(30),用于与所述衬套(40)配合,以在外力敲击所述敲击辅助件(30)时将所述衬套(40)嵌入所述衬套安装孔(50)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中件(20)包括:
支架(21)、调节件(22)、夹板(23);
所述支架(21),安装在所述底座(10)上,且位于所述夹板(23)所围成的结构的内部中心轴线上;
所述调节件(22),用于调节所述夹板(23)与所述支架(21)的水平间距,使得所述衬套(40)与所述衬套安装孔(50)同轴对齐;
所述夹板(23),通过所述调节件(22)与所述支架(21)相连,用于使所述衬套(40)套接在其外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21)包括由上至下的第一螺纹区(211)、光杆区(212),以及安装在所述支架上的固定接头(214);
所述调节件(22)包括紧固螺母(221)、滑动接头(222);所述紧固螺母(221)沿所述第一螺纹区(211)转动,所述滑动接头(222)沿所述光杆区(212)上下滑动;所述紧固螺母(221)沿所述第一螺纹区(211)向下转动时推动所述滑动接头(222)沿所述光杆区(212) 向下滑动,调节所述夹板(23)与所述支架(21)的水平间距,以使所述衬套(40)与所述衬套安装孔(50)同轴对齐。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21)还包括第二螺纹区(213),用于与所述底座(10)上的螺纹孔(13)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件(22)还包括:第一摇臂(223a)、第二摇臂(223b);
所述滑动接头(222)上设置有接头部,所述第一摇臂(223a)的一端与所述夹板(23)连接,所述第一摇臂(223a)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动接头(222)的接头部连接;
所述固定接头(214)上也设置有接头部,所述第二摇臂(223b)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接头(214)的接头部相连,所述第二摇臂(223b)的另一端与所述夹板(23)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板(23)为多个,且在以所述支架(21)为中心的同一圆周上均匀分布;所述滑动接头(222)、所述固定接头(214)上的接头部的数量均与所述夹板(23)的数量相同,且均在周向上均匀分布。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板(23)为三个,相邻两个夹板(23)在以所述支架(21)为中心的同一圆周上间隔120°分布。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敲击辅助件(30)包括筒体部(31)和被敲击部(32),且所述筒体部(31)与所述衬套(40)相抵触,在外力敲击所述被敲击部(32)时,通过所述筒体部(31)的抵触面(311)向所述衬套(40)施加敲击力,以将所述衬套(40)嵌入所述衬套安装孔(50)中。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10)为台阶型,包括第一圆柱部(11)和第二圆柱部(12);所述第一圆柱部(11)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圆柱部(12),所述底座(10)的第一圆柱部(11)与所述衬套安装孔(50)间隙配合。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23)包括圆弧部(231)、从圆弧部中央沿圆弧部径向方向延伸的矩形部(232),所述夹板(23)的圆弧部(231)用于在工作时抵触所述衬套(40),所述夹板(23)的矩形部(232)用于与所述第一摇臂(223a)、第二摇臂(223b)连接。
CN202022420124.9U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衬套安装装置 Active CN2142136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20124.9U CN214213615U (zh)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衬套安装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20124.9U CN214213615U (zh)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衬套安装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13615U true CN214213615U (zh) 2021-09-17

Family

ID=77695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20124.9U Active CN214213615U (zh)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衬套安装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136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02145Y (zh) 底套钻孔工装
CN211102551U (zh) 一种孔内衬套精密安装用作业工装
CN108340173B (zh) 一种飞机起落架支架的高效高精夹具及其装夹方法
CN101758397A (zh) 曲柄油孔定位钻削夹具
CN214213615U (zh) 一种衬套安装装置
EP3677821B1 (en) Adjustable clamp systems and methods
CN110774201B (zh) 一种用于飞机平垂尾固定的夹持装置
CN109676078B (zh) 多工位伺服热锻成型机的自动翻料机构及其安装方法
CN208005050U (zh) 焊接专机用焊枪夹具
CN214356158U (zh) 一种快装小车的微调机构
CN108590546B (zh) 动力钻具实验扶正装置
CN112355949B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套筒放置架
CN213889889U (zh) 一种快速离地、触地式机械螺旋支撑装置
CN213615183U (zh) 一种自动拧紧螺母的装置
CN111546259B (zh) 新能源车桥摆臂加工工装
CN109128772B (zh) 一种内外花键压装防错机构
CN209078583U (zh) 用于笔记本零件加工的支撑治具
CN113044234A (zh) 一种用于六自由度调节的工装及调节方法
CN214322538U (zh) 一种车轴加工用支撑托架
CN213561119U (zh) 一种具有两点均布压紧的转向节机械夹具
CN217338829U (zh) 医疗器械机械臂用支撑固定装置
EP1890847A2 (en) Support fixture for a gripping member of a manipulator robot
CN214518710U (zh) 一种快速拧螺丝装置
CN209919696U (zh) 一种螺母固定装置
CN108916209B (zh) 一种带修正方位的圆柱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