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99155U - 换热器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换热器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199155U CN214199155U CN202023246869.4U CN202023246869U CN214199155U CN 214199155 U CN214199155 U CN 214199155U CN 202023246869 U CN202023246869 U CN 202023246869U CN 214199155 U CN214199155 U CN 21419915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r
- heat
- assembly
- equal
- degre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热器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换热器组件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与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第三换热器,第三换热器与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端和/或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端连接;其中,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第三换热器均为单排换热器。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组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换热器的换热效果较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器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面积是影响空调器换热性能的关键因素。换热器面积越大,越容易达到良好的换热效果。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更大的换热器换热面积是设计空调器的关键点之一。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能够实现可逆上下出风的柜式空调器,采用V字型换热器,其上风口既可作为进风口,也作为出风口。当上风口为进风口时,气流从上风口进入,通过V型换热器,进入风道;当上风口为出风口时,气流从风道流出,通过V型换热器,从上风口出风。
其V型换热器采用双排换热器,换热面积大,然而存在如下问题:
当上风口出风时,换热器上部迎、背风面压差大,换热器下部迎、背风面压差小,导致换热器上部通过的气流多于下部,造成换热器进风不均,进而影响换热能力。
当上风口进风时,同样存在换热器进风不均的问题:当上风口进风时,换热器上部迎、背风面压差小,换热器下部迎、背风面压差大,导致换热器下部通过的气流多于上部,换热器进风不均,影响换热能力。
可见,现有技术中的换热器存在如下缺陷:
在有限空间内,难以实现大面积的换热。
换热器进风不均匀,换热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器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换热器的换热效果较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器组件,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与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第三换热器,第三换热器与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端和/或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端连接;其中,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第三换热器均为单排换热器。
进一步地,第三换热器的一端与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端连接,第三换热器的另一端与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端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第三换热器构成一个换热主体,换热主体为多个,多个换热主体沿预设方向依次布置。
进一步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之间的夹角为α;其中,14°<α≤120°。
进一步地,第三换热器位于第二换热器远离第一换热器的一端,第三换热器的第一端与第二换热器连接。
进一步地,换热器组件还包括:第四换热器,第四换热器位于第三换热器远离第二换热器的一端,第四换热器的第一端与第三换热器的第二端连接;其中,第四换热器为单排换热器。
进一步地,第三换热器与第一换热器平行设置;和/或第四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换热器组件还包括:第五换热器,第五换热器的一端与第一换热器连接,第五换热器的另一端与第四换热器连接;其中,第五换热器为单排换热器。
进一步地,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以及第四换热器构成一个换热主体,换热主体为多个,多个换热主体沿预设方向依次布置。
进一步地,第一换热器的长度等于第四换热器的长度;和/或,第二换热器的长度等于第三换热器的长度。
进一步地,第一换热器和第四换热器的长度均为a,第二换热器和第三换热器的长度均为b;其中,5:2≤a:b≤1:1。
进一步地,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之间的夹角为α,15°≤α≤35°;和/或第三换热器与第四换热器之间的夹角为β,15°≤β≤35°;和/或第二换热器和第三换热器之间的夹角为γ,15°≤γ≤3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换热器组件,换热器组件为上述换热器组件。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热器组件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与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第三换热器,第三换热器与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端和/或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端连接;其中,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第三换热器均为单排换热器。本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在现有的两根换热器组成的V型结构的换热组件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设置有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第三换热器,增加了换热器组件中的换热器与气流的接触面积。同时,将换热器由原有的双排换热器更换为单排换热器,有效地减小了气流通过换热器的风阻。采用上述设置,改善了换热器组件的进风均匀性,减小了换热器组件中的换热器的迎风面和背风面的压差,在有限空间内实现大面积的换热器换热面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换热器的换热效果较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中的换热器组件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组件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组件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中的换热器组件的第三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5示出了具有图3中的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组件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第一换热器;2、第二换热器;3、第三换热器;4、第四换热器;5、第五换热器;10、机壳;20、上风口;30、换热器组件;40、接水盘。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第一换热器1;第二换热器2,第一换热器1的第一端与第二换热器2的第一端连接;第三换热器3,第三换热器3与第一换热器1的第二端和/或第二换热器2的第二端连接;其中,第一换热器1、第二换热器2和第三换热器3均为单排换热器。本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在现有的两根换热器组成的V型结构的换热组件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设置有第一换热器1、第二换热器2和第三换热器3,增加了换热器组件中的换热器与气流的接触面积。同时,将换热器由原有的双排换热器更换为单排换热器,有效地减小了气流通过换热器的风阻。采用上述设置,改善了换热器组件的进风均匀性,减小了换热器组件中的换热器的迎风面和背风面的压差,在有限空间内实现大面积的换热器换热面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换热器的换热效果较差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现有技术中为了达到提升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往往将换热器的换热管设置为双排的形式,此种方式虽然能提升换热效果,但是使穿过散热器的气流受到了较大的阻力,会产生散热器通风不畅的现象。本实施例中的散热器,将散热管设置为单排的形式,使得通过换热器的气流更加的顺畅,提升了散热器的性能。本实施例中的单排换热器是指,该单排换热器仅设置了一排换热管。
如图1、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中,第三换热器3的一端与第一换热器1的第二端连接,第三换热器3的另一端与第二换热器2的第二端连接。
采用上述设置,将换热器组件组成三角形的结构,使得换热组件更加牢固。并且,当换热器进行换热时,气流从第一换热器1和第二换热器2穿过之后,再从第三换热器3穿过,从而对气流进行二次换热,增加了换热组件的换热效率。
为了增加换热器组件的性能,本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中,第一换热器1、第二换热器2和第三换热器3构成一个换热主体,换热主体为多个,多个换热主体沿预设方向依次布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换热器组件中设置在各换热器内部的换热管的延伸方向是一致的,此处换热器的长度L1、L2指的是换热器沿着设置在其内部的换热管排列的方向所延伸的长度。
在本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中,第一换热器1和第二换热器2之间的夹角为α;其中,14°<α≤120°,通过上述设置,可以进一步地增加换热器组件的换热效率。
如图3、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中,第三换热器3位于第二换热器2远离第一换热器1的一端,第三换热器3的第一端与第二换热器2连接。
本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中,如图3、图4所示,第三换热器3位于第二换热器2远离第一换热器1的一端,第三换热器3的第一端与第二换热器2连接。此种结构,进一步地增大了换热器组件的横向的分布面积,使得换热器组件的有效换热面积增大,从而增加了换热器组件的换热性能。
本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中,如图3、图4所示,换热器组件还包括:第四换热器4,第四换热器4位于第三换热器3远离第二换热器2的一端,第四换热器4的第一端与第三换热器3的第二端连接;其中,第四换热器4为单排换热器。
如图3、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换热器组件还包括:第四换热器4,第四换热器4为单排换热器,第四换热器4位于第三换热器3远离第二换热器2的一端,第四换热器4的第一端与第三换热器3的第二端连接。通过上述设置,将换热器组件组成了更加稳固的结构,并且增大了换热器组件与气流的接触面积,增加了换热器组件的换热性能。
如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中,第三换热器3与第一换热器1平行设置;和/或第四换热器4与第二换热器2平行设置。
通过将第三换热器3与第一换热器1平行设置,第四换热器4与第二换热器2平行设置,使得换热器组件与气流的接触更加的均匀,从而增加了换热器组件的换热性能。
本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中,换热器组件还包括:第五换热器5,第五换热器5的一端与第一换热器1连接,第五换热器5的另一端与第四换热器4连接;其中,第五换热器5为单排换热器。
为了进一步地增加换热器组件的换热效率,在本实施例中,换热器组件还包括:第五换热器5,第五换热器5为单排换热器,第五换热器5的一端与第一换热器1连接,第五换热器5的另一端与第四换热器4连接,这样,当气流经过第一换热器1、第二换热器2、第三换热器3以及第四换热器4组成的结构后,再经过第五换热器5进行二次换热,从而增加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本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中,第一换热器1、第二换热器2、第三换热器3以及第四换热器4构成一个换热主体,换热主体为多个,多个换热主体沿预设方向依次布置,从而增加了换热器组件的换热能力。
如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中,第一换热器1的长度等于第四换热器4的长度;第二换热器2的长度等于第三换热器3的长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换热器组件中设置在各换热器内部的换热管的延伸方向是一致的,此处换热器的长度指的是换热器沿着设置在其内部的换热管排列的方向所延伸的长度。
上述设置使得换热器组件的结构对称,从而使得换热器组件与气流的接触更加地均匀,增加了换热器组件的换热效率。
为了进一步地提升换热器组件的性能本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1和第四换热器4的长度均为a,第二换热器2和第三换热器3的长度均为b;其中,5:2≤a:b≤1:1。
本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中,第一换热器1与第二换热器2之间的夹角为α,15°≤α≤35°;和/或第三换热器3与第四换热器4之间的夹角为β,15°≤β≤35°;和/或第二换热器2和第三换热器3之间的夹角为γ,15°≤γ≤35°。
在本实施例的空调器中,空调器包括换热器组件,换热器组件为上述的换热器组件。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用在可逆上下出风的柜式空调器中,采用该换热器组件的可逆上下出风空调器可在有限空间内加大换热器换热面积,可改善换热器进风不均匀的情况,提高换热效率。
空调器的换热器组件具体结构如下: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机壳10、上风口20、换热器组件30以及接水盘40。换热器组件30由第一换热器1,第二换热器2,第三换热器3,第四换热器4组成,第一换热器1、第三换热器3长度相同,其长度为a,第二换热器2与第四换热器4长度相同,其长度为b;第一换热器1与第二换热器2呈角度α设置,且第一换热器1的第一端面与第二换热器2的第一端面相连;第二换热器2与第三换热器3呈角度β设置,第二换热器2的第二端与第三换热器3的第一端面相连;第三换热器3与第四换热器4呈角度γ设置,第三换热器3的第二端面与第四换热器4的第一端面相连,第四换热器4的第二端面与第三换热器3的第二端面远离。其中,相关尺寸可取值范围为:5:2≤a:b≤1:1,15°≤α≤35°,15°≤β≤35°,15°≤γ≤35°,在本实施例中,a:b=5:4,α=25°,β=25°,γ=25°。将双排换热器改为单排换热器,能有效减小气流通过换热器的风阻,同时,为实现在有限空间内的大的换热面积,采用W型的换热器布局方式,同现有的双排V型换热器相比,该换热器具有相当的换热面积,且风阻小,有效换热面积大,换热更均匀。
从改善换热器迎、背风面压差角度,提出了换热器组件的另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在V型单排换热器的基础上,在顶部增加一横排换热器,与V字型围成一封闭的倒三角型。换热器组件30由第一换热器1,第二换热器2,第三换热器3组成,第一换热器1、第二换热器2长度相同,其长度为a,第三换热器3长度为b;第一换热器1与第二换热器2呈角度α设置,且第一换热器1的第一端面与第二换热器2的第一端面相连;第三换热器3的第一端面与第一换热器1的第二端面相连,第三换热器3的第二端面与第二换热器2的第二端面相连。其中,相关尺寸可取值范围为14°<α≤120°,在本实施例中,a:b=2:1,α=14.5°。该种布局方式的换热器能够降低三角形的换热器组件的内部的静压,即增大了换热器迎、背风面压差,气流更容易从进入换热器,提高换热效率。
图4是空调器的散热器组件的另一个实施例,本实施例能够减小风阻,加大热器迎、背风面压差,单排W型的换热器基础上,在顶部增加一横排换热器,与W型围成一封闭的布局,具有更大的换热面积。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包括:第一换热器1;第二换热器2,第一换热器1的第一端与第二换热器2的第一端连接;第三换热器3,第三换热器3与第一换热器1的第二端和/或第二换热器2的第二端连接;其中,第一换热器1、第二换热器2和第三换热器3均为单排换热器。本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在现有的两根换热器组成的V型结构的换热组件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设置有第一换热器1、第二换热器2和第三换热器3,增加了换热器组件中的换热器与气流的接触面积。同时,将换热器由原有的双排换热器更换为单排换热器,有效地减小了气流通过换热器的风阻。采用上述设置,改善了换热器组件的进风均匀性,减小了换热器组件中的换热器的迎风面和背风面的压差,在有限空间内实现大面积的换热器换热面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换热器的换热效果较差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换热器(1);
第二换热器(2),所述第一换热器(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2)的第一端连接;
第三换热器(3),所述第三换热器(3)与所述第一换热器(1)的第二端和/或所述第二换热器(2)的第二端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换热器(1)、所述第二换热器(2)和所述第三换热器(3)均为单排换热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换热器(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换热器(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2)的第二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1)、所述第二换热器(2)和所述第三换热器(3)构成一个换热主体,所述换热主体为多个,多个所述换热主体沿预设方向依次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1)和所述第二换热器(2)之间的夹角为α;其中,14°<α≤12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换热器(3)位于所述第二换热器(2)远离所述第一换热器(1)的一端,所述第三换热器(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2)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组件还包括:
第四换热器(4),所述第四换热器(4)位于所述第三换热器(3)远离所述第二换热器(2)的一端,所述第四换热器(4)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换热器(3)的第二端连接;
其中,所述第四换热器(4)为单排换热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换热器(3)与所述第一换热器(1)平行设置;和/或
所述第四换热器(4)与所述第二换热器(2)平行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组件还包括:
第五换热器(5),所述第五换热器(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1)连接,所述第五换热器(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换热器(4)连接;
其中,所述第五换热器(5)为单排换热器。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1)、所述第二换热器(2)、所述第三换热器(3)以及所述第四换热器(4)构成一个换热主体,所述换热主体为多个,多个所述换热主体沿预设方向依次布置。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换热器(1)的长度等于所述第四换热器(4)的长度;和/或
所述第二换热器(2)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三换热器(3)的长度。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1)和所述第四换热器(4)的长度均为a,所述第二换热器(2)和所述第三换热器(3)的长度均为b;其中,5:2≤a:b≤1:1。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换热器(1)与所述第二换热器(2)之间的夹角为α,15°≤α≤35°;和/或
所述第三换热器(3)与所述第四换热器(4)之间的夹角为β,15°≤β≤35°;和/或
所述第二换热器(2)和所述第三换热器(3)之间的夹角为γ,15°≤γ≤35°。
14.一种空调器,包括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组件为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246869.4U CN214199155U (zh) | 2020-12-29 | 2020-12-29 | 换热器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246869.4U CN214199155U (zh) | 2020-12-29 | 2020-12-29 | 换热器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199155U true CN214199155U (zh) | 2021-09-14 |
Family
ID=77630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3246869.4U Active CN214199155U (zh) | 2020-12-29 | 2020-12-29 | 换热器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199155U (zh) |
-
2020
- 2020-12-29 CN CN202023246869.4U patent/CN21419915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210156622A1 (en) | Microchannel flat tube and 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r | |
CN105605945B (zh) | 一种底边长度不同的三角形通孔换热器 | |
US20220333833A1 (en) | Multi-channel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ing refrigeration system | |
CN210861410U (zh) | 换热器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 |
CN211119692U (zh) | 换热器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 |
CN107763833B (zh) | 室内换热器、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08917006B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壁挂式空调器 | |
CN214199155U (zh) | 换热器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05890420A (zh) | 换热器和空调设备 | |
CN205014688U (zh) | 换热器以及换热设备 | |
CN112539550A (zh) | 换热器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09341054B (zh) | 换热器组件及空调器 | |
CN216886154U (zh) | 空调系统、空调器及移动工具 | |
US20240175636A1 (en) |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 |
CN216159690U (zh) | 换热器 | |
CN105571348B (zh) | 一种翅片管夹角逐渐变化的换热器 | |
CN105627789B (zh) | 一种连通孔数量变化的换热器 | |
CN211316357U (zh) | 室内换热器组件、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05605960B (zh) | 一种内翅片连通的扁平换热管 | |
CN212132700U (zh) | 换热器和空调器 | |
CN201697398U (zh) | 空调室内机蒸发器及空调室内机 | |
CN1936484A (zh) | 高效斜插风冷管翅式换热器 | |
CN219494464U (zh) | 单风道双系统全风量高效冷凝器及空气源热泵烘干机组 | |
CN219257000U (zh) | 节能型暖风水箱 | |
CN105466244B (zh) | 一种扁平管换热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