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94464U - 单风道双系统全风量高效冷凝器及空气源热泵烘干机组 - Google Patents

单风道双系统全风量高效冷凝器及空气源热泵烘干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94464U
CN219494464U CN202320766437.0U CN202320766437U CN219494464U CN 219494464 U CN219494464 U CN 219494464U CN 202320766437 U CN202320766437 U CN 202320766437U CN 219494464 U CN219494464 U CN 2194944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air
exchange unit
branch pipe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6643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缪磊
帅立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Ascom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Ascom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Ascom New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Ascom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6643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944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944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944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风道双系统全风量高效冷凝器,从箱体左侧板上竖置的第一进气集管经若干组蛇形换热管到第一出液集管构成第一系统;从箱体右侧板上竖置的第二进气集管经若干组蛇形换热管到第二出液集管构成第二系统;单个蛇形换热管为垂直方向,与进风方向形成较大迎风面,为最大迎风面积,利于制冷剂气体转变成液体后的流动,显著提高换热效率。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由上述单风道双系统全风量高效冷凝器组成的空气源热泵烘干机组,由4组共用单风道、前后均布的单风道双系统全风量高效冷凝器组成,后组单风道双系统全风量高效冷凝器的进风为前组单风道双系统全风量高效冷凝器的出风。本实用新型中空气源热泵烘干机组制热量、出风温度高。

Description

单风道双系统全风量高效冷凝器及空气源热泵烘干机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泵烘干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高效冷凝器及空气源热泵烘干机组。
背景技术
热泵烘干设备是将流经风冷冷凝器管内的制冷剂作为烘干热能源,空气在管外流动,带走制冷剂放出的热量。在烘干设备中风冷冷凝器是使用侧,所以风冷冷凝器在热泵烘干设备中十分重要。
热泵烘干设备中一般使用强制对流空气冷却式冷凝器。现有强制对流空气冷却式冷凝器由一组或多组蛇形铜管,外套铜或铝翅片组成。空气在冷凝风机作用下强制循环,横向流过翅片管,将热量带走。强制对流空气冷却式冷凝器应用最为广泛。
热泵谷物烘干机一般使用四系统强制对流空气冷却式冷凝器,现有热泵谷物烘干机中使用的四系统强制对流空气冷却式冷凝器主要存在下列缺陷:一是进气集管采用从下部进气的形式,不利于气体进入各分支路;二是单个制冷剂管支路为水平方向,与进风方向没有形成较大迎风面,为最小迎风面积,不利于制冷剂气体转变成液体后的流动,影响换热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利于气体进入各分支路,能显著提高换热效率的单风道双系统全风量高效冷凝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技术目标。
单风道双系统全风量高效冷凝器,包括箱体、28组蛇形换热管、若干翅片,其改进之处在于:每组蛇形换热管由若干直换热管、若干180°弯头管组成;每组蛇形换热管的若干直换热管平置、上下间隔均布,所述180°弯头管连接在直换热管的端部;所述直换热管的两端连接在箱体两侧侧板上,所述直换热管上套装若干翅片;从箱体侧面看,所述28组蛇形换热管排成前后间隔均布的7列,每列有4组蛇形换热管;从箱体侧面看,将7列28组蛇形换热管分成靠近箱体前端板的3列、靠近箱体后端板的4列;将靠近箱体前端板的3列蛇形换热管自上而下分成第一换热单元、第二换热单元、第三换热单元、第四换热单元;将靠近箱体后端板的4列蛇形换热管自上而下分成第五换热单元、第六换热单元、第七换热单元、第八换热单元;所述箱体的左侧板上固定连接竖置的第一进气集管、第一出液集管;所述第一进气集管的上部设有第一总进气口;所述第一进气集管的一侧自上而下分别间隔连接并连通平置的第一进气支管、第二进气支管、第三进气支管、第四进气支管;所述第五换热单元、第七换热单元、第二换热单元、第四换热单元中蛇形换热管的进出口端都设置在箱体的左侧,所述第五换热单元、第二换热单元、第七换热单元、第四换热单元中蛇形换热管的进口端分别与第一进气支管、第二进气支管、第三进气支管、第四进气支管连通;所述第一出液集管的下部设有第一总出液口;所述第一出液集管的一侧自上而下分别间隔连接并连通平置的第一出液支管、第二出液支管、第三出液支管、第四出液支管;所述第五换热单元、第二换热单元、第七换热单元、第四换热单元中蛇形换热管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一出液支管、第二出液支管、第三出液支管、第四出液支管连通;从第一进气集管经若干组蛇形换热管到第一出液集管构成第一系统;所述箱体的右侧板上固定连接竖置的第二进气集管、第二出液集管;所述第二进气集管的上部设有第二总进气口;所述第二进气集管的一侧自上而下分别间隔连接并连通平置的第五进气支管、第六进气支管、第七进气支管、第八进气支管;所述第一换热单元、第三换热单元、第六换热单元、第八换热单元中蛇形换热管的进出口端都设置在箱体的右侧,所述第一换热单元、第六换热单元、第三换热单元、第八换热单元中蛇形换热管的进口端分别与第五进气支管、第六进气支管、第七进气支管、第八进气支管连通;所述第二出液集管的下部设有第二总出液口;所述第二出液集管的一侧自上而下分别间隔连接并连通平置的第五出液支管、第六出液支管、第七出液支管、第八出液支管;所述第一换热单元、第六换热单元、第三换热单元、第八换热单元中蛇形换热管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五出液支管、第六出液支管、第七出液支管、第八出液支管连通;从第二进气集管经若干组蛇形换热管到第二出液集管构成第二系统。
进一步地,在箱体的左侧,所述第一换热单元、第三换热单元、第六换热单元、第八换热单元的前列与后列蛇形换热管在中间采用交叉内外跨管互换连接形式;在箱体的右侧,第五换热单元、第七换热单元、第二换热单元、第四换热单元的前列与后列蛇形换热管在中间采用交叉内外跨管互换连接形式。
上述单风道双系统全风量高效冷凝器组成的空气源热泵烘干机组,其改进之处在于:由4组共用单风道、前后均布的单风道双系统全风量高效冷凝器组成,后组单风道双系统全风量高效冷凝器的进风为前组单风道双系统全风量高效冷凝器的出风。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单风道双系统全风量高效冷凝器设有第一系统、第二系统,第一进气集管、第二进气集管均采用从上部进气的形式,利于气体进入各进气支管;单个蛇形换热管为垂直方向,与进风方向形成较大迎风面,为最大迎风面积,利于制冷剂气体转变成液体后的流动,显著提高换热效率。
2、在实用新型中单风道双系统全风量高效冷凝器中箱体的左侧,第一换热单元、第三换热单元、第六换热单元、第八换热单元的前列与后列蛇形换热管在中间采用交叉内外跨管互换连接形式;在箱体的右侧,第五换热单元、第七换热单元、第二换热单元、第四换热单元的前列与后列蛇形换热管在中间采用交叉内外跨管互换连接形式;这样,增加了采用交叉内外跨管互换连接形式的蛇形换热管的迎风面积,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
3、由4组共用单风道、前后均布的单风道双系统全风量高效冷凝器组成空气源热泵烘干机组,后组单风道双系统全风量高效冷凝器的进风为前组单风道双系统全风量高效冷凝器的出风,解决如100hp空气源热泵烘干机组出现的制热量、出风温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单风道双系统全风量高效冷凝器结构图。
图2为图1俯视图。
图3为图1左视图。
图4为图1中A向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单风道双系统全风量高效冷凝器箱体左侧接管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单风道双系统全风量高效冷凝器箱体右侧接管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中单风道双系统全风量高效冷凝器从左侧看的立体结构图。
图8本实用新型中单风道双系统全风量高效冷凝器从右侧看的立体结构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空气源热泵烘干机组的箱体一侧接管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附图1~8所示单风道双系统全风量高效冷凝器,包括箱体1、28组蛇形换热管2、若干翅片3。
每组蛇形换热管2由10根直换热管、若干180°弯头管组成(其他实施例中,每组蛇形换热管2由4~9根或多于10根直换热管、若干180°弯头管组成);每组蛇形换热管2的直换热管平置、上下间隔均布,180°弯头管连接在直换热管的端部;直换热管的两端连接在箱体1两侧侧板上,直换热管上套装若干翅片3;从箱体1侧面看,28组蛇形换热管2排成前后间隔均布的7列,每列有4组蛇形换热管2。
从箱体1侧面看,将7列28组蛇形换热管2分成靠近箱体1前端板的3列、靠近箱体1后端板的4列;将靠近箱体1前端板的3列蛇形换热管2自上而下分成第一换热单元31、第二换热单元32、第三换热单元33、第四换热单元34;将靠近箱体1后端板的4列蛇形换热管2自上而下分成第五换热单元41、第六换热单元42、第七换热单元43、第八换热单元44。
本实施例中,在箱体1的左侧,第一换热单元31、第三换热单元33、第六换热单元42、第八换热单元44的前列与后列蛇形换热管2在中间采用交叉内外跨管互换连接形式;在箱体1的右侧,第五换热单元41、第七换热单元43、第二换热单元32、第四换热单元34的前列与后列蛇形换热管2在中间采用交叉内外跨管互换连接形式。其他实施例中,无论在箱体1的左侧还是右侧,所有换热单元的每列蛇形换热管2均采用直上直下的连接形式。
箱体1的左侧板上固定连接竖置的第一进气集管5、第一出液集管6;第一进气集管5的上部设有第一总进气口55;第一进气集管5的一侧自上而下分别间隔连接并连通平置的第一进气支管51、第二进气支管52、第三进气支管53、第四进气支管54;第五换热单元41、第七换热单元43、第二换热单元32、第四换热单元34中蛇形换热管2的进出口端都设置在箱体1的左侧,第五换热单元41、第二换热单元32、第七换热单元43、第四换热单元34中蛇形换热管2的进口端分别与第一进气支管51、第二进气支管52、第三进气支管53、第四进气支管54连通。
第一出液集管6的下部设有第一总出液口65;第一出液集管6的一侧自上而下分别间隔连接并连通平置的第一出液支管61、第二出液支管62、第三出液支管63、第四出液支管64;第五换热单元41、第二换热单元32、第七换热单元43、第四换热单元34中蛇形换热管2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一出液支管61、第二出液支管62、第三出液支管63、第四出液支管64连通。
从第一进气集管5经若干组蛇形换热管2到第一出液集管6构成第一系统。
箱体1的右侧板上固定连接竖置的第二进气集管7、第二出液集管8;第二进气集管7的上部设有第二总进气口75;第二进气集管7的一侧自上而下分别间隔连接并连通平置的第五进气支管71、第六进气支管72、第七进气支管73、第八进气支管74;第一换热单元31、第三换热单元33、第六换热单元42、第八换热单元44中蛇形换热管2的进出口端都设置在箱体1的右侧,第一换热单元31、第六换热单元42、第三换热单元33、第八换热单元44中蛇形换热管2的进口端分别与第五进气支管71、第六进气支管72、第七进气支管73、第八进气支管74连通。
第二出液集管8的下部设有第二总出液口85;第二出液集管8的一侧自上而下分别间隔连接并连通平置的第五出液支管81、第六出液支管82、第七出液支管83、第八出液支管84;第一换热单元31、第六换热单元42、第三换热单元33、第八换热单元44中蛇形换热管2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五出液支管81、第六出液支管82、第七出液支管83、第八出液支管84连通。
从第二进气集管7经若干组蛇形换热管2到第二出液集管8构成第二系统。
附图9所示空气源热泵烘干机组,由4组共用单风道、前后均布的单风道双系统全风量高效冷凝器组成,分别为第一单风道双系统全风量高效冷凝器91、第二单风道双系统全风量高效冷凝器92、第三单风道双系统全风量高效冷凝器93、第四单风道双系统全风量高效冷凝器94,后组单风道双系统全风量高效冷凝器的进风为前组单风道双系统全风量高效冷凝器的出风。这样,100hp空气源热泵烘干机组的制热量大于340kW,出风温度高于设计要求的7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单风道双系统全风量高效冷凝器,包括箱体(1)、28组蛇形换热管(2)、若干翅片(3),其特征在于:
每组蛇形换热管(2)由若干直换热管、若干180°弯头管组成;每组蛇形换热管(2)的若干直换热管平置、上下间隔均布,所述180°弯头管连接在直换热管的端部;所述直换热管的两端连接在箱体(1)两侧侧板上,所述直换热管上套装若干翅片(3);从箱体(1)侧面看,所述28组蛇形换热管(2)排成前后间隔均布的7列,每列有4组蛇形换热管(2);
从箱体(1)侧面看,将7列28组蛇形换热管(2)分成靠近箱体(1)前端板的3列、靠近箱体(1)后端板的4列;将靠近箱体(1)前端板的3列蛇形换热管(2)自上而下分成第一换热单元(31)、第二换热单元(32)、第三换热单元(33)、第四换热单元(34);将靠近箱体(1)后端板的4列蛇形换热管(2)自上而下分成第五换热单元(41)、第六换热单元(42)、第七换热单元(43)、第八换热单元(44);
所述箱体(1)的左侧板上固定连接竖置的第一进气集管(5)、第一出液集管(6);所述第一进气集管(5)的上部设有第一总进气口(55);所述第一进气集管(5)的一侧自上而下分别间隔连接并连通平置的第一进气支管(51)、第二进气支管(52)、第三进气支管(53)、第四进气支管(54);所述第五换热单元(41)、第七换热单元(43)、第二换热单元(32)、第四换热单元(34)中蛇形换热管(2)的进出口端都设置在箱体(1)的左侧,所述第五换热单元(41)、第二换热单元(32)、第七换热单元(43)、第四换热单元(34)中蛇形换热管(2)的进口端分别与第一进气支管(51)、第二进气支管(52)、第三进气支管(53)、第四进气支管(54)连通;
所述第一出液集管(6)的下部设有第一总出液口(65);所述第一出液集管(6)的一侧自上而下分别间隔连接并连通平置的第一出液支管(61)、第二出液支管(62)、第三出液支管(63)、第四出液支管(64);所述第五换热单元(41)、第二换热单元(32)、第七换热单元(43)、第四换热单元(34)中蛇形换热管(2)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一出液支管(61)、第二出液支管(62)、第三出液支管(63)、第四出液支管(64)连通;
从第一进气集管(5)经若干组蛇形换热管(2)到第一出液集管(6)构成第一系统;
所述箱体(1)的右侧板上固定连接竖置的第二进气集管(7)、第二出液集管(8);所述第二进气集管(7)的上部设有第二总进气口(75);所述第二进气集管(7)的一侧自上而下分别间隔连接并连通平置的第五进气支管(71)、第六进气支管(72)、第七进气支管(73)、第八进气支管(74);所述第一换热单元(31)、第三换热单元(33)、第六换热单元(42)、第八换热单元(44)中蛇形换热管(2)的进出口端都设置在箱体(1)的右侧,所述第一换热单元(31)、第六换热单元(42)、第三换热单元(33)、第八换热单元(44)中蛇形换热管(2)的进口端分别与第五进气支管(71)、第六进气支管(72)、第七进气支管(73)、第八进气支管(74)连通;
所述第二出液集管(8)的下部设有第二总出液口(85);所述第二出液集管(8)的一侧自上而下分别间隔连接并连通平置的第五出液支管(81)、第六出液支管(82)、第七出液支管(83)、第八出液支管(84);所述第一换热单元(31)、第六换热单元(42)、第三换热单元(33)、第八换热单元(44)中蛇形换热管(2)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五出液支管(81)、第六出液支管(82)、第七出液支管(83)、第八出液支管(84)连通;
从第二进气集管(7)经若干组蛇形换热管(2)到第二出液集管(8)构成第二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风道双系统全风量高效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在箱体(1)的左侧,所述第一换热单元(31)、第三换热单元(33)、第六换热单元(42)、第八换热单元(44)的前列与后列蛇形换热管(2)在中间采用交叉内外跨管互换连接形式;在箱体(1)的右侧,所述第五换热单元(41)、第七换热单元(43)、第二换热单元(32)、第四换热单元(34)的前列与后列蛇形换热管(2)在中间采用交叉内外跨管互换连接形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单风道双系统全风量高效冷凝器组成的空气源热泵烘干机组,其特征在于:由4组共用单风道、前后均布的单风道双系统全风量高效冷凝器组成,后组单风道双系统全风量高效冷凝器的进风为前组单风道双系统全风量高效冷凝器的出风。
CN202320766437.0U 2023-04-10 2023-04-10 单风道双系统全风量高效冷凝器及空气源热泵烘干机组 Active CN2194944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66437.0U CN219494464U (zh) 2023-04-10 2023-04-10 单风道双系统全风量高效冷凝器及空气源热泵烘干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66437.0U CN219494464U (zh) 2023-04-10 2023-04-10 单风道双系统全风量高效冷凝器及空气源热泵烘干机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94464U true CN219494464U (zh) 2023-08-08

Family

ID=87479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66437.0U Active CN219494464U (zh) 2023-04-10 2023-04-10 单风道双系统全风量高效冷凝器及空气源热泵烘干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944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56059A (zh) 一种无风或微风空调室内机
CN210861410U (zh) 换热器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CN210861409U (zh) 换热器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CN219494464U (zh) 单风道双系统全风量高效冷凝器及空气源热泵烘干机组
CN101907408A (zh) 火力发电厂表面式间接空冷系统板式凝汽器
CN215982881U (zh) 一种空调机组用高效翅片换热器
CN204555433U (zh) 一种组合换热器
CN114739196A (zh) 塔式直接空冷系统
CN210346431U (zh) 一种热交换装置
CN109654901B (zh) 一种循环冷却水处理设备
CN203100292U (zh) 空调器及其热交换器
CN210036199U (zh) 一种节能型热泵干燥系统
CN216869241U (zh) 一种横流间接蒸发开式冷却塔
CN220601623U (zh) 风机盘管及空调机组
CN217763701U (zh) 除湿机
CN219200096U (zh) 一种新型回路设计翅片管式换热器
CN216346589U (zh) 洁净型空调组件
CN211977654U (zh) 一种板翅式引风空气冷却器
CN218329438U (zh) 一种双冷却方式的高效换热器
CN220270145U (zh) 一种飞翼式空冷器的芯体
CN215725263U (zh) 一种负压蒸发制取低于露点温度冷水的冷却塔
CN218442868U (zh) 采用独立风系统提高翅片式冷凝器换热效果的结构
CN213578215U (zh) 一种风冷式冷凝器
CN211177234U (zh) 一种带螺旋线的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
CN203489454U (zh) 一种地下水冷空调表冷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