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86066U - 一种吸氧管自动组装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吸氧管自动组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86066U
CN214186066U CN202022649308.2U CN202022649308U CN214186066U CN 214186066 U CN214186066 U CN 214186066U CN 202022649308 U CN202022649308 U CN 202022649308U CN 214186066 U CN214186066 U CN 2141860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xygen
tube
driving
transfer device
trans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64930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稳
贺麒
郭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Yiguo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Yiguo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Yiguo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Yiguo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64930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860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860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860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吸氧管自动组装机,包括机架;传送链,安装于机架,传送链用于将吸氧管传送至待加工位置;三通安装机构,包括并紧装置和装配机构,并紧装置用于将两根吸氧管对应的端部并拢;装配机构设于传送链一侧,用于将束管器和三通安装到吸氧管并拢端上;吸氧管鼻架安装机,设于传送链的另一侧,用于将鼻架安装到吸氧管相对并拢端的另一端上;转送机构,包括第一转送装置和第二转送装置,第一转送装置用于将吸氧管转送至并紧装置上,第二转送装置用于将并拢的两根吸氧管转送至传送链上。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氧管自动组装机,可以分别实现束管器、三通、鼻架与吸氧管的自动安装,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吸氧管自动组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吸氧管自动组装机。
背景技术
吸氧管是人体吸氧的辅助工具,采用软聚氯乙烯和硅橡胶为原料制成,吸氧管由接头、鼻架、束管器、三通、吸氧管、输氧管组成。目前,吸氧管生产基本采用手工制作完成,效率低下,用工量大,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吸氧管生产过程包括吸氧管组装和连接管组装,吸氧管组装步骤较为麻烦,包括束管器与吸氧管的安装、三通与吸氧管的安装、鼻架与吸氧管的安装,人工操作难度较大,安装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吸氧管自动组装机,可以实现束管器与吸氧管的自动安装、三通与吸氧管的自动安装、鼻架与吸氧管的自动安装,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吸氧管自动组装机,用于将三通、束管器和鼻架安装到吸氧管上,包括机架;传送链,安装于机架,传送链用于将吸氧管传送至待加工位置;三通安装机构,包括并紧装置和装配机构,并紧装置用于将两根吸氧管对应的端部并拢;装配机构设于传送链一侧,用于将束管器和三通安装到吸氧管并拢端上;吸氧管鼻架安装机,设于传送链的另一侧,用于将鼻架安装到吸氧管相对并拢端的另一端上;转送机构,包括第一转送装置和第二转送装置,第一转送装置用于将吸氧管转送至并紧装置上,第二转送装置用于将并拢的两根吸氧管转送至传送链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吸氧管自动组装机,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转送机构将吸氧管转送至并紧装置上,并紧装置将两根吸氧管对应的端部并拢,转送机构将并拢的两根吸氧管转送至传送链上;传送链将吸氧管传送至装配机构,装配机构将束管器和三通安装到吸氧管并拢端上;传送链将吸氧管继续传送至吸氧管鼻架安装机处,吸氧管鼻架安装机处鼻架安装到吸氧管相对并拢端的另一端上,完成装配。本实施例可以实现束管器与吸氧管的自动安装、三通与吸氧管的自动安装、鼻架与吸氧管的自动安装,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装配机构包括束管器安装器和三通安装器,束管器安装器与三通安装器沿传送链运动方向分隔设置;束管器安装器用于将束管器安装到吸氧管并拢端,三通安装器用于实现三通与吸氧管的装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束管器安装器包括转送手臂和安装装置,转送手臂包括第一活动部和第二驱动件,第二驱动件安装于机架,第二驱动件和第一活动部相连用于驱动第一活动部将束管器转送至安装装置上;安装装置用于接收束管器并将束管器安装到吸氧管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安装装置包括安装座和第三驱动件,安装座上表面设有可供束管器放置的凹槽,凹槽可供吸氧管部分伸入,第三驱动件与安装座相连用于驱动安装座移动以实现束管器与吸氧管的装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三通安装器包括第一手指气缸和第四驱动件,第一手指气缸用于夹持三通,第四驱动件与第一手指气缸相连用于驱动第一手指气缸朝向传送链移动,以完成三通与吸氧管的装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吸氧管鼻架安装机包括送料机构、第三转送装置和折弯机构,送料机构用于将鼻架输送至待加工位置;第三转送装置设于送料机构上方,第三转送装置用于夹持吸氧管并将吸氧管转送至待加工位置;折弯机构用于弯折吸氧管以便与鼻架连接;其中送料机构或第三转送装置连接有一个驱动其升降的第七驱动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送料机构包括支撑座、推臂和第四驱动件,推臂设于支撑座上,第四驱动件驱动推臂移动以将置于支撑座上的鼻架推送至待加工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三转送装置包括两个第一气爪和第六驱动件,第六驱动件与两个第一气爪相连以驱动两个第一气爪相向或相背移动,第一气爪用于夹持吸氧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折弯机构包括齿条和齿轮,齿轮与第一气爪相连以带动第一气爪旋转,齿轮与齿条啮合,齿条连接有第八驱动件以驱动齿条移动,带动齿轮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料仓,料仓顶部开口,用于储存吸氧管,料仓内设有自动升降装置,自动升降装置可调整吸氧管在料仓中的高度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处的放大视图;
图4是并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并紧装置的并紧状态示意图;
图6是束管器安装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束管器安装器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8是安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三通安装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涂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涂胶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导正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3是上导正板和下导正板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14是上导正板和下导正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吸氧管鼻架安装机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吸氧管鼻架安装机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17是第一气爪和折弯机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18是送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料仓的剖面视图。
附图标记:
机架100,三通110,束管器120,鼻架130,吸氧管140;
传送链200,限位块210;
三通安装机构300,并紧装置310,定位板311,第一驱动件312,卡板313,卡槽314,并紧器321,滑板322,并紧滑块323,气缸324,第一限位槽325,束管器安装器330,转送手臂331,第一活动部332,第二驱动件333,第二吸盘 334,安装装置341,安装座342,凹槽343,第二限位槽344,气孔345,第三驱动件346,三通安装器350,第一手指气缸351,第一手指352,第一气缸本体 353,第四驱动件354,送料器355,支架356,传送带357,第一涂胶装置360,第二手指气缸361,第二气缸本体362,第二活动部363,胶水盒371,涂胶海绵 372,定位槽373,胶水盒盖374,胶水盒体375,手指连接板376,注胶口377,导正装置380,上导正板381,下导正板382,第三限位槽383,第四限位槽384,第一斜面385,第二斜面386,插接结构387,插接槽388,支撑板390;
吸氧管鼻架安装机400,送料机构410,支撑座411,滑轨412,滑块413,挡板414,推臂415,第五驱动件416,第五气缸本体417,第五活动部418,挡块419,定位块420,驱动机构421,第三转送装置430,第一气爪431,第一气爪本体432,夹持部433,第六驱动件434,第六气缸本体435,第六活动部436,安装板437,第七驱动件438,第七气缸本体439,第七活动部440,折弯机构 450,齿条451,第八驱动件452,齿条连接板453,齿轮454,转轴455;
料仓500,自动升降装置510,活动底板511,撑臂512,撑臂支座513,撑臂轴514,第九驱动件515,滚珠丝杠516;
转送机构600,第一转送装置610,吸取手臂611,第三气缸612,第一吸盘 613,传送手臂614,第四气缸615,第三手指气缸616,第二转送装置620,第一夹持臂621,第二夹持臂622,第十驱动件6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吸氧管自动组装机,用于将三通110、束管器120和鼻架130安装到吸氧管140上,包括机架100、传送链200、三通安装机构300、吸氧管鼻架安装机400、转送机构600。
传送链200安装于机架100,传送链200用于将吸氧管140传送至待加工位置。具体地,参照图1至图2,传送链200上均匀设置有若干限位块210,以实现对吸氧管140的限位。
三通安装机构300包括并紧装置310和装配机构,并紧装置310用于将两根吸氧管140对应的端部并拢,便于后续安装束管器120和三通110;装配机构设于传送链200一侧,用于将束管器120和三通110安装到吸氧管140并拢端上。
吸氧管鼻架安装机400设于传送链200的另一侧,用于将鼻架130安装到吸氧管140分开端(相对并拢端的另一端)上。
转送机构600包括第一转送装置610和第二转送装置620,第一转送装置 610用于将吸氧管140转送至并紧装置310上,第二转送装置620用于将并拢的两根吸氧管140转送至传送链200上。
具体地,参照图4至图5,并紧装置310包括定位板311,定位板311一侧向上延伸有卡板313,卡板313上设有两个分隔的卡槽314,卡槽314用于卡紧两根吸氧管140的一端。定位板311上远离卡板313的一侧滑动设有两个并紧器 321,两个并紧器321旁还设有沿并紧器321的移动路径延伸的滑板322;并紧器321包括并紧滑块323和气缸324,气缸324与并紧滑块323相连以驱动两个并紧滑块323相向或相背移动,并紧滑块323滑动安装于滑板322上,两个并紧滑块323相对的一侧均设有用于放置吸氧管140的第一限位槽325;两个气缸324 驱动两个并紧滑块323相向滑动,直至两个第一限位槽325外槽壁相抵,实现两根吸氧管140的一端并拢。
参照图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送装置610包括吸取手臂611、传送手臂 614。吸取手臂611包括固定在机架100上的第三气缸612(具体为升降气缸) 和连接在第三气缸612活动端的第一吸盘613,第三气缸612驱动第一吸盘613 升降以吸取吸氧管140;传送手臂614具体包括第四气缸615、第三手指气缸616 和连接在第三手指气缸616活动端的两个手爪,第四气缸615连接于机架100,第三手指气缸616可驱动两个手爪同时夹持两根吸氧管140,第三手指气缸616 连接于第四气缸615活动端,第四气缸615可带动第三手指气缸616移动以将夹持的吸氧管140转送至并紧装置310上。
优选的,参照图4,定位板311连接有能驱动其移动的第一驱动件312,具体可以为无杆气缸,无杆气缸安装于机架100上,定位板311安装于无杠气缸活动滑块上,并紧完成后第一驱动件312驱动定位板311移至转送机构600下方,以防止第一转送装置610在向定位板311上放置待加工的吸氧管140时受到第二转送装置620的干涉。
参照图1,第二转送装置620包括第一夹持臂621和第二夹持臂622。第一夹持臂621设有一个手爪,用于夹持两根吸氧管140并拢的一端;第二夹持臂 622设有两个手爪,两个手爪用于夹持两根吸氧管140另一端。第一夹持臂621 和第二夹持臂622均连接于第十驱动件630,第十驱动件630具体可以为升降气缸和无杆气缸,升降气缸连接于无杆气缸活动端,第一夹持臂621和第二夹持臂 622与升降气缸活动端相连,第十驱动件630可驱动二者一起升降或水平移动;第一夹持臂621与第二夹持臂622可将一端并拢的两根吸氧管140一起转送至传送链200上。
参照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装配机构包括束管器安装器 330和三通安装器350,束管器安装器330与三通安装器350沿传送链200运动方向分隔设置;束管器安装器330用于将束管器120安装到吸氧管140并拢端,三通安装器350用于实现三通110与吸氧管140的装配。
参照图6至图8,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束管器安装器330包括转送手臂331和安装装置341,转送手臂331包括第一活动部332和第二驱动件 333,第二驱动件333安装于机架100,第二驱动件333和第一活动部332相连用于驱动第一活动部332将束管器120转送至安装装置341上;安装装置341 用于接收束管器120并将束管器120安装到吸氧管140上。
具体地,参照图6,第一活动部332连接于第二驱动件333,且第二驱动件 333可驱动第一活动部332升降以及转动,第一活动部332上设有用于吸取束管器120的第二吸盘334。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333包括旋转气缸和升降气缸,升降气缸安装于机架100,旋转气缸连接于升降气缸活动端,第一活动部332 固定连接于旋转气缸活动端;第二驱动件333可驱动第一活动部332转动至安装装置341上方,再驱动第一活动部332下降以将束管器120置于安装装置341 上。可以想见的是,第一活动部332上连接的还可以为手爪等可夹持束管器120 的结构,同样可以达到转送束管器120的目的。
参照图7,安装装置341包括安装座342和第三驱动件346,安装座342上表面设有可供束管器120放置的凹槽343,凹槽343可供吸氧管140部分伸入,第三驱动件346安装于机架100,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驱动件346为无杆气缸,无杆气缸安装于机架100,安装座342设于无杆气缸活动滑块上,第三驱动件346 驱动安装座342移动以实现束管器120与吸氧管140的装配。
参照图6至图7,第一活动部332将束管器120置于凹槽343内后,第三驱动件346驱动安装座342朝向传送链200移动,将束管器120套入吸氧管140 后继续移动,使束管器120在吸氧管140上移动至距离吸氧管140端部一定长度后停止,保证束管器120安装可靠,防止束管器120在吸氧管140传送过程中从吸氧管140上掉落。
优选的,参照图8,凹槽343靠近传送链200的一端设有第二限位槽344,第二限位槽344用于放置束管器120并对束管器120进行限位。第二限位槽344 槽深深于凹槽343槽深,可将束管器120置于第二限位槽344并靠在第二限位槽 344槽壁上,防止束管器120安装时移动或倒下导致安装失败。
优选的,参照图8,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第二限位槽344底部设有气孔345,气孔345用于使束管器120吸附于第二限位槽344底部,防止束管器120受外力影响而发生位移或倾覆导致安装失败。
具体地,参照图9,三通安装器350包括第一手指气缸351和第四驱动件354,第四驱动件354可以为气缸,气缸活动端与第一手指气缸351相连,第四驱动件 354可驱动第一手指气缸351朝向传送链200移动,以完成三通110与吸氧管140 的装配。第一手指气缸351包括两个第一手指352和第一气缸本体353,第一气缸本体353与两个第一手指352相连用于驱动两个第一手指352相向或相背移动,两个第一手指352用于夹持三通110。具体地,三通安装器350还包括送料器355,送料器355包括支架356和传送带357,支架356安装于机架100,传送带357设于支架356上,用于传送三通110;传送带357一端位于两个第一手指352相向移动的运动路径上,使得两个第一手指352闭合时能夹住传送至传送带357尽头的三通110。
参照图10,三通安装机构300还包括第一涂胶装置360,第一涂胶装置360 用于对吸氧管140并拢端涂胶以实现三通110与吸氧管140的固定。
参照图10至图11,第一涂胶装置360包括第二手指气缸361和两个胶水盒 371,胶水盒371用于盛装涂胶海绵372,两个胶水盒371与第二手指气缸361 相连,第二手指气缸361可驱动两个胶水盒371相向移动至相抵以挤压涂胶海绵 372对吸氧管140进行涂胶。
具体地,第二手指气缸361包括第二气缸本体362和两个第二活动部363,第二气缸本体362固定连接于机架100,第二气缸本体362与两个第二活动部363 相连以驱动两个第二活动部363相向或相背移动。
两个胶水盒371均连接有手指连接板376,手指连接板376通过螺纹连接于第二活动部363,以将两个胶水盒371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二活动部363上;胶水盒371用于盛装涂胶海绵372,胶水盒371一侧开口且两个胶水盒371开口相对设置;第二手指气缸361可驱动两个胶水盒371相向移动至相抵以挤压涂胶海绵 372,用于对部分伸入两个胶水盒371开口之间的吸氧管140进行涂胶。吸氧管 140周壁被两侧的涂胶海绵372包裹,使得吸氧管140周壁各处均有胶水覆盖,涂胶均匀,且通过涂胶海绵372对吸氧管140进行涂胶,便于控制涂胶量,防止胶量过多导致吸氧管140腐蚀、断裂、过少导致吸氧管140和其他零部件连接不牢固的情况发生,提高生产质量。
参照图10至图11,胶水盒371开口处一侧壁上设有定位槽373,且涂胶海绵372充满定位槽373,以供涂胶时使吸氧管140嵌入定位槽373,防止两个胶水盒371相抵时压折吸氧管140。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槽373设于胶水盒371上背离第二活动部363的一侧,便于操作吸氧管140。
参照图10,胶水盒371包括胶水盒盖374和胶水盒体375,胶水盒盖374 可拆卸连接于胶水盒体375,便于更换涂胶海绵372。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胶水盒盖374通过螺纹连接于胶水盒体375。
胶水盒371侧壁上开设有注胶口377,以使胶水能通过注胶口377流进涂胶海绵372。
优选的,参照图1、图12,三通安装机构300和传送链200之间还设有导正装置380,由于吸氧管140在传送过程中可能产生弯曲变形,不便于后续加工,导正装置380可用于对吸氧管140进行限位导正。
参照图12至图13,导正装置380连接于机架100,导正装置380包括上导正板381和下导正板382,上导正板381设于下导正板382正上方,上导正板381 设有第三限位槽383,下导正板382设有与第三限位槽383相对的第四限位槽 384,上导正板381和下导正板382均连接有驱动其升降的驱动装置(如升降气缸),以防止对吸氧管140的传送造成干涉;上导正板381与下导正板382能相对升降至相抵,以供第三限位槽383与第四限位槽384配合将吸氧管140限位导正。
具体地,参照图14,第三限位槽383两侧设有开口向下的V型斜面(即第一斜面385),第四限位槽384两侧设有开口向上的V型斜面(即第二斜面386),用于提供导向作用使吸氧管140进入第三限位槽383和第四限位槽384内。
上导正板381与下导正板382可以通过凹凸配合结构实现第三限位槽383 和第四限位槽384的配合,参照图14,下导正板382上端设有插接槽388;参照图13,上导正板381设有与插接槽388形状尺寸匹配的插接结构387。
优选的,参照图12,导正装置380还包括支撑板390,支撑板390用于承托吸氧管140,支撑板390一端为圆弧结构,用于防止损坏吸氧管140。
参照图15至图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吸氧管鼻架安装机 400包括送料机构410、第三转送装置430和折弯机构450。
送料机构410固定在机架100上,用于将鼻架130输送至待加工位置;送料机构410包括支撑座411、推臂415和第五驱动件416,支撑座411固定在机架 100上,推臂415设于支撑座411上;参照图18,第五驱动件416为气缸,包括第五气缸本体417和第五活动部418,推臂415与第五活动部418相连,第五驱动件416驱动推臂415移动以将置于支撑座411上的鼻架130推送至待加工位置。
参照图18,支撑座411上设有滑轨412,推臂415底部设有与滑轨412匹配的滑块413,推臂415可沿滑轨412滑动。具体地,滑轨412截面呈燕尾型,滑块413与滑轨412适配,以防止推臂415在滑动过程中倾覆。滑轨412两侧均设有沿推臂415滑动路径延伸的挡板414。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送料机构410还需要连接料斗以向支撑座411输送鼻架130,挡板414设有缺口以供鼻架130通过。
参照图18,送料机构410设有限位结构以实现鼻架130在待加工位置的限位。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限位结构为挡块419,挡块419设置在支撑座411 远离第五驱动件416的一侧,且挡块419位于推臂415的滑动路径上,挡块419 形状与鼻架130形状匹配以限制鼻架130滑离待加工位置。具体的,挡块419 上设有供鼻架130的插鼻管嵌入的圆弧槽,工作时鼻架130被推臂415推至挡块 419,鼻架130的插鼻管嵌入圆弧槽完成精确定位。
参照图18,支撑座411远离第五驱动件416的一侧设有定位块420,挡块 419设于定位块420上,定位块420连接有可驱动其升降的驱动机构421。驱动机构421具体可以为气缸,定位块420连接于驱动机构421活动端,当吸氧管 140与鼻架130安装完成后,驱动机构421驱动定位块420(带动挡块419)下降,使得鼻架130脱离挡块419,避免挡块419干涉鼻架130后续运动,方便后续传送加工。
参照图15,第三转送装置430设于送料机构410上方且连接于机架100,第三转送装置430用于夹持吸氧管140并将吸氧管140转送至待加工位置;其中送料机构410或第三转送装置430连接有一个驱动其升降的第七驱动件438。
具体地,第三转送装置430与第七驱动件438连接。第七驱动件438为升降气缸,包括第七气缸本体439和第七活动部440,第七气缸本体439固定在机架 100上,第三转送装置430连接在第七活动部440上,随第七活动部440升降。
参照图15,第三转送装置430包括两个第一气爪431和第六驱动件434,第六驱动件434具体可以为平行开合气缸,第六驱动件434包括第六气缸本体 435和第六活动部436,两个第一气爪431分别连接在两个第六活动部436上,以驱动两个第一气爪431相向或相背移动,第一气爪431包括第一气爪本体432 和夹持部433,夹持部433可夹持吸氧管140将其转送至待加工位置与鼻架130 连接。
参照图15至图16,折弯机构450连接于第一气爪431上,用于控制第一气爪431转动以使吸氧管140弯折便于与鼻架130连接。具体地,折弯机构450 与第一气爪431连接于第六活动部436上,可随第六活动部436移动。
参照图16至图1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折弯机构450包括齿条451和齿轮454,齿轮454与齿条451啮合。两个第六活动部436分别连接有两个安装板437,齿条451滑动安装于安装板437,安装板437上连接有第八驱动件452,第八驱动件452具体可以为气缸,第八驱动件452的活动端通过齿条连接板453与齿条451相连以驱动齿条451移动,从而带动齿轮454转动;安装板437下方安装有一能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转轴455,齿轮454套设于转轴455 外周壁并与转轴455相连,齿轮454与第一气爪本体432上端固定相连。可以想到的是,齿轮454与转轴455的固定相连、齿轮454与第一气爪本体432的固定相连均可通过紧固件(螺栓)实现,以方便后续拆卸维修更换。齿条451驱动齿轮454向第一气爪431传递扭矩,带动第一气爪431相对第六活动部436旋转。
具体地,第三转送装置430还包括第二涂胶装置(图中未画出),第二涂胶装置用于对吸氧管140分开端(相对并拢端的另一端)涂胶,第二涂胶装置结构与第一涂胶装置360结构相同,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二涂胶装置分隔设置并可同时对两根吸氧管端部涂胶,以实现鼻架130与吸氧管140的固定。
参照图1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料仓500,料仓500 顶部开口,用于储存吸氧管140,料仓500内设有自动升降装置510,自动升降装置510可调整吸氧管140在料仓500中的高度位置,以便吸取手臂611吸取吸氧管140。
具体地,自动升降装置510包括活动底板511、撑臂512和第九驱动件515。活动底板511用于放置吸氧管140;两个撑臂512通过连轴相连,两个撑臂512 交叉设置在活动底板511底面和料仓500内壁底面之间,撑臂512一端通过撑臂支座513固定连接于活动底板511底面或料仓500内壁底面,其另一端连接有撑臂轴514,第九驱动件515可驱动撑臂轴514在料仓500内壁底面或活动底板511 底面上滑动,使得撑臂512转动,以带动活动底板511升降。
参照图19,在本实施例中,第九驱动件515安装于料仓500内壁底面,第九驱动件515为伺服电机,伺服电机连接有滚珠丝杠516,滚珠丝杠516沿撑臂轴514径向穿设于撑臂轴514并与撑臂轴514螺纹连接,伺服电机驱动滚珠丝杠 516转动以带动撑臂轴514在料仓500内壁底面上滑动。
优选的,参照图19,料仓500连接有设滑块滑轨结构,滑块设置在料仓500 底部,机架100上设有与滑块匹配的滑轨,料仓500可滑动改变其相对于吸取手臂611的位置以便吸取手臂611吸取吸氧管140。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第一转送装置610从料仓500中吸取两根吸氧管 140,转送至并紧装置310上,并紧装置310将两根吸氧管140的一端并拢,再由第二转送装置620转送至传送链200上。传送链200带动吸氧管140朝束管器安装器330方向移动,且传送过程中有导正装置380对吸氧管140进行限位导正。束管器安装器330将束管器120套装在吸氧管140并拢端;吸氧管140随传送链 200继续移动至第一涂胶装置360处,第一涂胶装置360对吸氧管140并拢端周壁涂胶;吸氧管140随传送链200继续移动至三通安装器350处,三通安装器 350将三通110安装在吸氧管140上。
同时,在传送链200另一侧,送料机构410将鼻架130输送至定位块420 上;第二涂胶装置对两根吸氧管140分开端(相对并拢端的另一端)端部涂胶;第三转送装置430的两个第一气爪431夹持住两根吸氧管140分开端,并将吸氧管140转送至待加工位置;折弯机构450驱动两个第一气爪431旋转,使吸氧管 140弯折,再通过第六驱动件434驱动两个第一气爪431相向移动,将吸氧管140 与鼻架130连接在一起。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吸氧管自动组装机,用于将三通(110)、束管器(120)和鼻架(130)安装到吸氧管(140)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100);
传送链(200),安装于所述机架(100),所述传送链(200)用于将所述吸氧管(140)传送至待加工位置;
三通安装机构(300),包括并紧装置(310)和装配机构,所述并紧装置(310)用于将两根所述吸氧管(140)对应的端部并拢;所述装配机构设于所述传送链(200)一侧,用于将所述束管器(120)和所述三通(110)安装到吸氧管(140)并拢端上;
吸氧管鼻架安装机(400),设于所述传送链(200)的另一侧,用于将所述鼻架(130)安装到所述吸氧管(140)相对并拢端的另一端上;
转送机构(600),包括第一转送装置(610)和第二转送装置(620),所述第一转送装置(610)用于将所述吸氧管(140)转送至所述并紧装置(310)上,所述第二转送装置(620)用于将并拢的两根所述吸氧管(140)转送至所述传送链(20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氧管自动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机构包括束管器安装器(330)和三通安装器(350),所述束管器安装器(330)与所述三通安装器(350)沿所述传送链(200)运动方向分隔设置;所述束管器安装器(330)用于将所述束管器(120)安装到所述吸氧管(140)并拢端,所述三通安装器(350)用于实现所述三通(110)与所述吸氧管(140)的装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吸氧管自动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管器安装器(330)包括转送手臂(331)和安装装置(341),所述转送手臂(331)包括第一活动部(332)和第二驱动件(333),所述第二驱动件(333)安装于所述机架(100),所述第二驱动件(333)和所述第一活动部(332)相连用于驱动第一活动部(332)将所述束管器(120)转送至所述安装装置(341)上;所述安装装置(341)用于接收所述束管器(120)并将所述束管器(120)安装到所述吸氧管(140)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吸氧管自动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装置(341)包括安装座(342)和第三驱动件(346),所述安装座(342)上表面设有可供所述束管器(120)放置的凹槽(343),所述凹槽(343)可供所述吸氧管(140)部分伸入,所述第三驱动件(346)与所述安装座(342)相连用于驱动所述安装座(342)移动以实现所述束管器(120)与所述吸氧管(140)的装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吸氧管自动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安装器(350)包括第一手指气缸(351)和第四驱动件(354),所述第一手指气缸(351)用于夹持所述三通(110),所述第四驱动件(354)与所述第一手指气缸(351)相连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手指气缸(351)朝向所述传送链(200)移动,以完成所述三通(110)与所述吸氧管(140)的装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氧管自动组装机,其特征在于:吸氧管鼻架安装机(400)包括送料机构(410)、第三转送装置(430)和折弯机构(450),所述送料机构(410)用于将所述鼻架(130)输送至待加工位置;所述第三转送装置(430)设于所述送料机构(410)上方,所述第三转送装置(430)用于夹持所述吸氧管(140)并将所述吸氧管(140)转送至待加工位置;所述折弯机构(450)用于弯折所述吸氧管(140)以便与所述鼻架(130)连接;其中所述送料机构(410)或所述第三转送装置(430)连接有一个驱动其升降的第七驱动件(43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吸氧管自动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机构(410)包括支撑座(411)、推臂(415)和第五驱动件(416),所述推臂(415)设于所述支撑座(411)上,所述第五驱动件(416)驱动所述推臂(415)移动以将置于所述支撑座(411)上的所述鼻架(130)推送至待加工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吸氧管自动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转送装置(430)包括两个第一气爪(431)和第六驱动件(434),所述第六驱动件(434)与两个所述第一气爪(431)相连以驱动两个所述第一气爪(431)相向或相背移动,所述第一气爪(431)用于夹持所述吸氧管(14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吸氧管自动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机构(450)包括齿条(451)和齿轮(454),所述齿轮(454)与所述第一气爪(431)相连以带动所述第一气爪(431)旋转,所述齿轮(454)与所述齿条(451)啮合,所述齿条(451)连接有第八驱动件(452)以驱动所述齿条(451)移动,带动所述齿轮(454)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氧管自动组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料仓(500),所述料仓(500)顶部开口,用于储存所述吸氧管(140),所述料仓(500)内设有自动升降装置(510),所述自动升降装置(510)可调整所述吸氧管(140)在所述料仓(500)中的高度位置。
CN202022649308.2U 2020-11-16 2020-11-16 一种吸氧管自动组装机 Active CN2141860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49308.2U CN214186066U (zh) 2020-11-16 2020-11-16 一种吸氧管自动组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49308.2U CN214186066U (zh) 2020-11-16 2020-11-16 一种吸氧管自动组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86066U true CN214186066U (zh) 2021-09-14

Family

ID=776457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649308.2U Active CN214186066U (zh) 2020-11-16 2020-11-16 一种吸氧管自动组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860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105051U (zh) 一种全自动倒角机
CN112496739A (zh) 一种吸氧管自动组装机
CN105965100A (zh) 一种全自动倒角机
CN113247394B (zh) 一种连接管自动组装机
CN112621149A (zh) 一种汽车配件自动化装配系统
CN111731579A (zh) 一拖二物料袋自动包装设备及其工作方法
CN112621147B (zh) 一种汽车配件自动生产线用操作杆姿态调整单元
CN107445783A (zh) 雷管自动装配生产线
CN214186066U (zh) 一种吸氧管自动组装机
CN205906289U (zh) 一种用于自动开启电话机包装盒的装置
CN210709679U (zh) 一种扁管自动装盘机
CN116175027B (zh) 模板焊接装置
CN112659567A (zh) 一种三通安装机构
CN112478690A (zh) 一种汽车配件自动化生产线用操作杆上料装置
CN112089937B (zh) 一种鼻氧管自动组装机
CN214188527U (zh) 一种三通安装机构
CN217859875U (zh) 电动撑杆芯杆组装设备
CN214606151U (zh) 一种包装盒制造设备
CN115156779A (zh) 一种压缩机上盖与排气管、螺栓的全自动焊接生产线
CN213057735U (zh) 一拖二物料袋自动包装设备
CN109888592B (zh) 一种换向器排片机
CN209410449U (zh) 一种自动化送料设备
CN206032633U (zh) 一种医用导管上料装置
CN216035453U (zh) 一种连接管包装机构
CN214188529U (zh) 一种吸氧管鼻架安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