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81925U - 矩形沉淀池和污水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矩形沉淀池和污水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81925U
CN214181925U CN202022974945.7U CN202022974945U CN214181925U CN 214181925 U CN214181925 U CN 214181925U CN 202022974945 U CN202022974945 U CN 202022974945U CN 214181925 U CN214181925 U CN 2141819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udge
rectangular
rectangular settling
tank body
sedimentation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7494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玄小立
籍文法
徐成
赵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ez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ez Water Treat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ez Water Treat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ez Water Treat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97494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819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819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819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矩形沉淀池以及包括该矩形沉淀池的污水处理系统。所述矩形沉淀池包括:矩形沉淀池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进水系统,连接至所述矩形沉淀池本体的第一端以向其供应污水;斜体系统,设置于所述矩形沉淀池本体内且用于促使所述悬浮物沉降为污泥;排泥系统,设置于所述矩形沉淀池本体内且位于所述斜体系统之下,以将通过所述斜体系统沉降的污泥从所述矩形沉淀池本体排出;以及出水系统,连接至所述沉淀池本体以将流过所述斜体系统的污水从所述矩形沉淀池本体排出。

Description

矩形沉淀池和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矩形沉淀池以及包括矩形沉淀池的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污水中含有大量的含碳、氮、磷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这些污染物排放到环境中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对水体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因此,水污染给社会经济发展、人民健康等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作为污水处理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沉淀池的污水处理效率对污水处理厂的成本、出水水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常规的沉淀池按照池型可分为圆形沉淀池、矩形沉淀池,按照水力流态可分为平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辐流式沉淀池。常规沉淀池的水力负荷比较低,占地面积大。
目前常用的矩形沉淀池是典型的平流式沉淀池,无论是作为初级沉淀池还是二沉池,进水的悬浮物(颗粒物)浓度都比较高,实际沉淀过程为凝聚性絮凝沉淀。在凝聚性絮凝沉淀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下文所述。第一,由于表面水力负荷不高(例如,按照行业规范,表面水力负荷低于1.0m3/m2h),沉淀效率不高,沉淀池的占地面积较大,成本较高;第二,受限于沉淀池的宽度,在沉淀池进水端和出水端都难以实现均匀配水,导致水力条件较差;第三,根据平流式沉淀池的沉淀曲线,自沉淀池的进水端到出水端,污泥沉淀的厚度逐渐下降,沉淀的污泥在池底部分布不均匀,因此,在沉淀池的池长过长时,出水端附近将会出现无效长度,进而导致在全池长上沉淀效率下降;最后,常规矩形沉淀池的出水端为了控制出水堰的长度以降低堰上负荷,通常需采用指形堰,但深入到池体内的指形堰将造成排水时局部水力负荷高,出水流速快,底部已经沉淀的污泥很容易被搅动带出,导致出水中悬浮物浓度高,达不到净化目的。
斜管/斜板沉淀池是基于哈真(Hazen)原理发展而来“浅池沉淀”,在沉淀池中设置斜管或斜板相当于在沉淀池的高度方向上叠加了大量的泥水分离单元,显著增加了用于沉淀的可利用表面积。因此,斜管/斜板沉淀池通常具有较高的处理能力和沉淀效率。但是,目前常用的斜管/斜板沉淀池也存在诸多问题,如下文所述。首先,沉淀池一般采用单片斜管/斜板,一旦将其安装在沉淀池中,就无法将其整体从沉淀池移出,因此无法进行快速的检修维护;其次,斜管/斜板沉淀池一般利用重力排泥方法,在斜管/斜板的底部设置多个排泥槽,如此导致沉淀池底部管道复杂,排泥不彻底,易造成污泥积累;最后,斜管/斜板可能堵塞,导致沉淀池出水水质变差,甚至会导致斜管/斜板坍塌。
因此,需要一种具有较高的处理能力和沉淀效率且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矩形沉淀池。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公开之目的是提供一种矩形沉淀池以及包括矩形沉淀池的污水处理系统。本公开通过将矩形沉淀池与斜管/斜板结合,提高了沉淀池的表面水力负荷,进而提高了沉淀池的处理能力和沉淀效率,并且避免了无效长度的出现,实现了均匀沉淀,从而有效地节约了沉淀池的占地面积,减少了土建结构,降低了成本;以及通过独特的进水、出水、排泥结构,进一步提高了沉淀池的沉淀效率。
本公开涉及一种矩形沉淀池,用于使污水中的悬浮物沉淀。所述矩形沉淀池包括:矩形沉淀池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进水系统,连接至所述矩形沉淀池本体的第一端以向其供应污水;斜体系统,设置于所述矩形沉淀池本体内且用于促使所述悬浮物沉降为污泥;排泥系统,设置于所述矩形沉淀池本体内且位于所述斜体系统之下,以将通过所述斜体系统沉降的污泥从所述矩形沉淀池本体排出;以及出水系统,连接至所述沉淀池本体以将流过所述斜体系统的污水从所述矩形沉淀池本体排出。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水系统包括多个进水管,所述多个进水管沿着所述矩形沉淀池本体的宽度方向均匀布置,并且所述多个进水管各自的出口部分伸入所述矩形沉淀池本体中。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斜体系统包括斜体框架和多个斜体,所述斜体框架与所述矩形沉淀池本体连接,所述多个斜体设置于所述斜体框架上,并且所述斜体系统能够被整体移动到所述矩形沉淀池本体外或内。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水系统包括集水槽和出水渠,所述集水槽和出水渠在所述矩形沉淀池本体内位于所述斜体系统上方,并且所述集水槽收集流过所述斜体系统的污水并使所述污水流入所述出水渠。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泥系统包括刮泥机,所述刮泥机从所述矩形沉淀池本体的第二端朝向第一端刮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刮泥机为链条式刮泥机,其上设置有多个刮泥板。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泥系统还包括多个集泥槽,其中,所述多个集泥槽在所述第一端处沿着所述矩形沉淀池本体的宽度方向设置,并且各具有朝向污水水面渐扩的形状,以及其中,所述刮泥机将污泥刮入所述集泥槽中。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泥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集泥槽中的污泥管,所述集泥槽通过所述污泥管彼此连通,并且所述集泥槽中的污泥能够通过所述污泥管排放到所述矩形沉淀池本体外。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泥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集泥槽中的污泥回流管,所述污泥回流管将污泥回流到所述矩形沉淀池本体外。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通过静压排泥或虹吸排泥的方式使所述集泥槽中的污泥通过所述污泥回流管回流到所述矩形沉淀池本体外。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水管的出口部分朝向污水水面弯曲。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水管的出口部分具有朝向污水水面渐扩的形状。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泥系统还包括挡流板,所述挡流板设置于所述集泥槽上且位于所述出口部分下方。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挡流板相对于所述矩形沉淀池本体的高度方向成一角度,所述角度的范围为55°至7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矩形沉淀池还包括取样系统,所述取样系统设置于所述集泥槽中。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矩形沉淀池还包括冲洗系统,所述冲洗系统设置于所述斜体系统之下且用于对所述斜体系统的多个斜体进行冲洗。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矩形沉淀池还包括除渣系统,所述除渣系统设置于所述矩形沉淀池本体内且位于所述进水管的出口部分上方,并且包括撇渣器以及浮渣收集槽。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矩形沉淀池本体的长宽比小于6。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矩形沉淀池本体的底部表面是倾斜的,在所述矩形沉淀池本体的高度方向上,所述底部表面在第二端处的高度大于其在第一端处的高度。
本公开还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该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如上文所述的矩形沉淀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以下附图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重点在于示出本公开的主旨。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污水处理系统的矩形沉淀池的底部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污水处理系统的矩形沉淀池的顶部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污水处理系统的矩形沉淀池的剖面示意图;以及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矩形沉淀池的进水管的出口部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而易见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也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如本申请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示,除非上下文明确提示例外情形,“一”、“一个”、“一种”和/或“该”等词并非特指单数,也可包括复数。一般说来,术语“包括”与“包含”仅提示包括已明确标识的步骤和元素,而这些步骤和元素不构成一个排它性的罗列,方法或者设备也可能包含其他的步骤或元素。
如图1-3所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使污水中的悬浮物沉淀的矩形沉淀池包括矩形沉淀池本体100、进水系统200、斜体系统300、出水系统400以及排泥系统500。
矩形沉淀池本体10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即如图1-3中所示的位于左侧的第一端和位于右侧的第二端。为了保证良好的水力条件,例如,矩形沉淀池本体的长宽比设定为小于6。
进水系统200连接至矩形沉淀池本体100的第一端以向其供应污水。
斜体系统300设置于所述矩形沉淀池本体内且用于促使所述悬浮物沉降为污泥。例如,斜体系统包括斜管或斜板。
出水系统400连接至沉淀池本体100以将流过斜体系统300的污水从矩形沉淀池本体排出。
排泥系统500设置于矩形沉淀池本体100内且位于斜体系统200之下,以将通过斜体系统300沉降的污泥从矩形沉淀池本体排出。
通常,进水系统的出水口的位置低于斜管或斜板在矩形沉淀池本体中的位置,使得由进水系统供应的污水从斜体系统下方向上流过斜体系统,污水中的悬浮物经斜体系统沉降形成污泥,这些污泥可通过排泥系统从矩形沉淀池本体排出,而流过斜体系统的悬浮物大大减少的污水经由出水系统从矩形沉淀池本体排出。
如上所述,通过将斜管或斜板设置于矩形沉淀池本体内,增大了沉淀面积,使得在有限的沉淀池内实现更大的水力负荷或水处理量,例如可以将表面水力负荷提高至4.0m3/m2h。此外,由于斜管或斜板内壁光滑,水流在管间或板间处于层流状态,如此良好的水力条件使得悬浮物沉降的稳定性更好。而且,通过使用斜管或斜板,可以避免无效长度的出现,从而实现沿沉淀池池长的均匀沉淀。
如图1所示,进水系统200包括进水总管1和多个进水管2。进水总管1与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总管道相连,并与多个进水管2分别连通。在一些示例中,多个进水管2可以直接与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总管道相连。如图1所示,多个进水管2沿着矩形沉淀池本体100的宽度方向均匀布置。如图3所示,多个进水管2各自的出口部分21伸入矩形沉淀池本体100中。进水管2彼此平行且相距一定的距离,从而可以提供均匀配水且避免了在矩形沉淀池本体内产生紊流。例如,进水管2内污水流速小于0.3m/s。
如图3所示,斜体系统300包括多个斜体14,其相对于矩形沉淀池本体的高度方向(例如,图3中竖直向上的方向)倾斜设置。斜体14为斜管或斜板,例如由共聚乙丙烯材料制成。除了污泥区外,斜管或斜板均匀地布置在矩形沉淀池本体内,达到沉淀区内无死角的布置。通过这种大面积布置斜管或斜板,可以大幅提高水力负荷。例如,斜管或斜板的水力直径为80mm,长度为1500mm。例如,当本公开的这种矩形沉淀池用于二沉池时,斜管或斜板区的上升流速可达到2~4m3/m2h。
此外,斜体系统300还包括斜体框架18,所述斜体框架与矩形沉淀池本体100连接,多个斜体14设置于斜体框架18上,如此使得斜体系统能够被整体移动到矩形沉淀池本体100外或内。例如,多片斜管或斜板通过销钉或粘接的方式固定在一定尺寸的不锈钢的斜体框架上,不锈钢的斜体框架具有良好的支撑性能。例如,斜体系统30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斜体框架,它们均匀布置在矩形沉淀池本体100内。例如,在多个框架的情况下,框架与框架之间采用金属夹固定。当需要对斜管或斜板进行检修时,将金属夹取下后可将框架从沉淀池中整体吊装出来。上述框架式结构使得斜管或斜板的检修维护更加方便。
再次参见图2和图3,出水系统400包括集水槽12和出水渠13,所述集水槽12和出水渠13设置于矩形沉淀池本体100内且位于斜体系统300上方,并且所述集水槽12收集流过斜体系统300的污水并使污水流入出水渠13。例如,集水槽12均匀分布在矩形沉淀池本体100内。例如,集水槽12沿着矩形沉淀池本体100的宽度方向(图2中的竖直方向)延伸,出水渠13为垂直于集水槽12设置的沿矩形沉淀池本体100的长度方向(图2中的水平方向)延伸的渠道且与每一个集水槽12连通。在沉淀池池宽较小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单侧集水方式,即出水渠位于集水槽的一端处。在沉淀池池宽较大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双侧集水方式,即出水渠位于集水池中央附近,如图2所示。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所示,为增大过水断面,集水槽12具有双侧堰板,流过斜管或斜板的污水经双侧堰板上的孔流入集水槽中,进而汇集到出水渠13中,如图2中箭头所示的流动方向所指示。例如,集水槽12具有矩形长条形式,集水槽12在矩形沉淀池本体100的长度方向(图2中的水平方向)上的宽度通常为250mm至400mm,集水槽在矩形沉淀池本体的高度方向(图3中竖直向上的方向)上的高度通常为300mm至350mm。此外,集水槽还可以设置抗浮构件,以避免在进水阶段因浮力过大而导致集水槽的结构损坏。
进一步,参见图1至3,出水系统400还包括出水管3和与其连通的总出水渠4。例如,所述出水管3和总出水渠4设置于矩形沉淀池本体100的第二端,与进水系统200相对。所述总出水渠4与出水渠13连通,由出水渠13流出的污水汇集到总出水渠4中,然后经出水管3流到矩形沉淀池之外。本公开的出水管和总出水渠不限于上述形式和位置。
再次参见图3,排泥系统500包括刮泥机16,所述刮泥机从矩形沉淀池本体100的第二端朝向第一端刮泥,如图3中刮泥机16下方的箭头所示。对于图3而言,刮泥机16从出水端朝向进水端刮泥,但是本公开不限于上述刮泥方向。例如,刮泥机16为链条式刮泥机,链条速度的范围一般选择为0.4至0.8m/min。例如,刮泥机上设置有多个刮泥板(图中未示出)。刮泥板一般采用非金属高分子材料制作,并且均匀设置于链条式刮泥机上。此外,相邻两个刮泥板之间的间距不超过3m。当本公开的矩形沉淀池用于初沉或用于砂石、磨损类物质等含量比较高的污水时,在刮泥板上设置耐磨条或耐磨靴。上述结构使得排泥系统的效率更高,寿命更长。
此外,再次参见图1,排泥系统500还包括多个集泥槽5,所述多个集泥槽在矩形沉淀池本体的第一端处沿着矩形沉淀池本体的宽度方向(图1中的竖直方向)设置于矩形沉淀池本体内,并且各具有朝向污水水面渐扩的形状,如图3所示。刮泥机16将沉淀的污泥从第二端(即,出水端)刮推至第一端(即,进水端)处的集泥槽5内。例如,如图1和3所示,棱台形的集泥槽5紧邻矩形沉淀池本体的第一端处的端壁设置。在其他示例中,所述集泥槽5可以设置为距该端壁一距离。例如,棱台形的集泥槽5的棱与矩形沉淀池本体的高度方向(图3中的竖直向上方向)所形成的角度不小于50°。在其他示例中,集泥槽5也可以具有其他渐扩形状。
如图1和3所示,排泥系统500还包括设置于集泥槽5中的污泥管7,集泥槽5通过污泥管7而彼此连通,并且集泥槽5中的污泥可通过污泥管7排放到矩形沉淀池本体100外。例如,棱台形集泥槽5通过污泥支管与污泥管7连通,该污泥支管的管径不低于DN 50,且其中污泥的流速不高于1m/s。例如,污泥管7中污泥的流速也不高于1m/s。例如,排泥系统500还包括污泥井8以及设置于污泥井8中的污泥泵9。污泥管7与污泥井8连通。在污泥泵9的作用下,收集在集泥槽5中的污泥通过污泥管7被排放到污泥井8中,进而被排放到矩形沉淀池本体100外,例如排放到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系统,用于焚烧处理等。本公开的污泥排放不限于上述方式。
如图1和3所示,排泥系统500还包括设置于集泥槽5中的污泥回流管6,污泥回流管6将污泥回流到矩形沉淀池本体100外,例如回流到污水处理系统的生物池(为简化示图,图中未示出)中。例如,通过静压排泥或虹吸排泥的方式使集泥槽5中的污泥通过污泥回流管6回流到矩形沉淀池本体100外。例如,污泥回流管6与污泥管7平行设置。通过设置污泥回流途径,将更有利于矩形污泥池内污泥的沉降。
参见图3,进水管2的出口部分21位于集泥槽5的正上方,也就是说,集泥槽5与进水管2的出口部分21在矩形沉淀池本体的高度方向(图3中竖直向上方向)上基本对准。在这种情形下,为了防止由进水管2流出的污水影响集泥槽中的污泥,例如扰动已沉降污泥而引起紊流,进水管2的出口部分21朝向污水水面弯曲,即如图3所示向上弯曲,使得进水管的出口朝向污水水面。此外,进水管2的出口部分21具有朝向污水水面渐扩的形状,例如喇叭形形状,如图4所示,从而可以降低污水的流速,避免过大的流速带来的紊流和冲击。
为了更有效地避免扰动已沉降污泥而引起紊流,排泥系统500还包括挡流板17。所述挡流板17设置于集泥槽5上且位于出口部分21下方。例如,为了避免污泥沉积,挡流板17相对于矩形沉淀池本体的高度方向成一角度,所述角度的范围大约为55°至75°。
在一些示例中,矩形沉淀池本体100的底部表面是倾斜的,在矩形沉淀池本体100的高度方向(图3中的竖直向上方向)上,所述底部表面在第二端处的高度大于其在第一端处的高度。也就是说,矩形沉淀池本体的出水端高于其进水端,这种高度差更有利于排泥。本公开的矩形沉淀池本体的底部表面的倾斜方向不限于上述情形。
如图2所示,矩形沉淀池还包括除渣系统600,所述除渣系统600设置于矩形沉淀池本体100内且位于进水管的出口部分21的上方。例如,所述除渣系统600包括撇渣器10以及浮渣收集槽11。例如,撇渣器10沿着矩形沉淀池本体的宽度方向设置,浮渣收集槽11位于撇渣器10中央。撇渣器10收集由进水管的出口部分流出的污水中的漂浮物、渣等。根据池宽、渣量可设置手动排渣或自动排渣。然后,经撇渣器10收集的浮渣进入浮渣收集槽11,通过重力排放至例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系统。
如图3所示,矩形沉淀池还包括冲洗系统15,所述冲洗系统15设置于斜体系统300之下且用于对斜体系统300的多个斜体14进行冲洗。例如,冲洗系统15设置在斜体14,即斜管或斜板的下方,距离斜管或斜板的下边缘约200至300mm。例如,根据沉淀池的尺寸,可以采用手动冲洗或自动冲洗。手动冲洗系统的主要包括高压水管道、快接头、手动阀门、冲洗软管等。自动冲洗系统的主要包括压缩空气系统、电动或气动阀门、冲洗管道等。
进一步,矩形沉淀池还包括取样系统,所述取样系统设置于集泥槽5中。例如,取样系统包括至少三个取样管,它们分别位于污泥层上部、污泥层中部以及污泥层下部中。取样管位于污泥层上部指的是取样管位于距离污泥层上表面约300至500mm的范围中。取样管位于污泥层下部指的是取样管位于距离池底约500至1000mm的范围中。通过设置取样系统,可以实时了解污泥的浓度,从而可以根据矩形沉淀池中的污泥情况对矩形沉淀池进行调节,例如调节污泥管中污泥的流速、出水渠中污水的流速等。
通过将矩形沉淀池与斜管/斜板结合,本公开的矩形沉淀池提高了表面水力负荷,进而提高了沉淀池的处理能力和沉淀效率,并且避免了无效长度的出现,实现了均匀沉淀,从而有效地节约了沉淀池的占地面积,减少了土建结构,进而降低了成本。通过独特的进水配水结构,本公开的矩形沉淀池实现了进水端的均匀配水。通过包括集水槽等的独特的出水结构,本公开的矩形沉淀池避免了出水时发生对污泥的搅动。通过采用框架式斜管/斜板,本公开的矩形沉淀池的维护检修更易于实现。此外,通过包括刮泥机刮泥、静压或真空虹吸排泥以及出水端排泥等的独特排泥结构,本公开的矩形沉淀池实现了进水系统与排泥系统的有效分离,从而避免了对污泥的扰动。
而且,上述披露的各技术特征并不限于已披露的与其它特征的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根据公开目的进行各技术特征之间的其它组合,以实现本公开之目的为准。

Claims (20)

1.一种矩形沉淀池,用于使污水中的悬浮物沉淀,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沉淀池包括:
矩形沉淀池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进水系统,连接至所述矩形沉淀池本体的第一端以向其供应污水;
斜体系统,设置于所述矩形沉淀池本体内且用于促使所述悬浮物沉降为污泥;
排泥系统,设置于所述矩形沉淀池本体内且位于所述斜体系统之下,以将通过所述斜体系统沉降的污泥从所述矩形沉淀池本体排出;以及
出水系统,连接至所述沉淀池本体以将流过所述斜体系统的污水从所述矩形沉淀池本体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矩形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系统包括多个进水管,所述多个进水管沿着所述矩形沉淀池本体的宽度方向均匀布置,并且所述多个进水管各自的出口部分伸入所述矩形沉淀池本体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矩形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斜体系统包括斜体框架和多个斜体,所述斜体框架与所述矩形沉淀池本体连接,所述多个斜体设置于所述斜体框架上,并且所述斜体系统能够被整体移动到所述矩形沉淀池本体外或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矩形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系统包括集水槽和出水渠,所述集水槽和出水渠在所述矩形沉淀池本体内位于所述斜体系统上方,并且所述集水槽收集流过所述斜体系统的污水并使所述污水流入所述出水渠。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矩形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系统包括刮泥机,所述刮泥机从所述矩形沉淀池本体的第二端朝向第一端刮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矩形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泥机为链条式刮泥机,其上设置有多个刮泥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矩形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系统还包括多个集泥槽,其中,所述多个集泥槽在所述第一端处沿着所述矩形沉淀池本体的宽度方向设置,并且各具有朝向污水水面渐扩的形状,以及其中,所述刮泥机将污泥刮入所述集泥槽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矩形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集泥槽中的污泥管,所述集泥槽通过所述污泥管彼此连通,并且所述集泥槽中的污泥能够通过所述污泥管排放到所述矩形沉淀池本体外。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矩形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集泥槽中的污泥回流管,所述污泥回流管将污泥回流到所述矩形沉淀池本体外。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矩形沉淀池,其特征在于,通过静压排泥或虹吸排泥的方式使所述集泥槽中的污泥通过所述污泥回流管回流到所述矩形沉淀池本体外。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矩形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的出口部分朝向污水水面弯曲。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矩形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的出口部分具有朝向污水水面渐扩的形状。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矩形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系统还包括挡流板,所述挡流板设置于所述集泥槽上且位于所述出口部分下方。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矩形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流板相对于所述矩形沉淀池本体的高度方向成一角度,所述角度的范围为55°至75°。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矩形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沉淀池还包括取样系统,所述取样系统设置于所述集泥槽中。
1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矩形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沉淀池还包括冲洗系统,所述冲洗系统设置于所述斜体系统之下且用于对所述斜体系统的多个斜体进行冲洗。
1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矩形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沉淀池还包括除渣系统,所述除渣系统设置于所述矩形沉淀池本体内且位于所述进水管的出口部分上方,并且包括撇渣器以及浮渣收集槽。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矩形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沉淀池本体的长宽比小于6。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矩形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沉淀池本体的底部表面是倾斜的,在所述矩形沉淀池本体的高度方向上,所述底部表面在第二端处的高度大于其在第一端处的高度。
20.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矩形沉淀池。
CN202022974945.7U 2020-12-07 2020-12-07 矩形沉淀池和污水处理系统 Active CN2141819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74945.7U CN214181925U (zh) 2020-12-07 2020-12-07 矩形沉淀池和污水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74945.7U CN214181925U (zh) 2020-12-07 2020-12-07 矩形沉淀池和污水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81925U true CN214181925U (zh) 2021-09-14

Family

ID=776532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74945.7U Active CN214181925U (zh) 2020-12-07 2020-12-07 矩形沉淀池和污水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819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79383B (zh) 一种折流式高效矩形双层沉淀池
CN108423788A (zh) 无药剂二次水力强化混凝沉淀池
CN110841340A (zh) 一种改进型竖流沉淀池
CN106563298A (zh) 一种污水沉淀池
CN214181925U (zh) 矩形沉淀池和污水处理系统
CN111013207B (zh) 一种反冲洗清淤的斜板平流沉淀池
CN107080985A (zh) 一种水力旋流沉淀器及污水处理设备
CN208577484U (zh) 无药剂二次水力强化混凝沉淀池
Shammas et al. Sedimentation
CN207153194U (zh) 一种水力旋流沉淀器及污水处理设备
CN214457072U (zh) 沉砂沉淀装置
CN202366517U (zh) 用于废水处理系统的斜管沉淀装置
US4473467A (en) Gravity flow septic tank system
CN113716724A (zh) 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及废水处理方法
CN102583674A (zh) 一体化含油泥废水管束凝聚分离反应器
CN215559136U (zh) 气浮装置
CN111792763A (zh) 高浊水处理装置及污水处理系统
CN214019355U (zh) 一种机动车洗车污水隔油沉淀池
CN219815376U (zh) 一种用于溢流污水预处理的斜板沉砂装置
CN216155640U (zh) 一种废水处理装置
CN214763916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高效分级清理装置
CN217398622U (zh) 用于污水处理的粪便固液分离装置
CN214075191U (zh) 一种异形斜板填料以及斜板填料沉淀装置
CN210495338U (zh) 一种污水处理池
CN214551397U (zh) 带有污泥输送装置的斜管沉淀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101, 27th Floor, Building 1, Yard 38, East 3rd Ring North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26

Patentee after: Suez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26 31 / F, Taikang financial building, building 1, courtyard 38, East Third Ring Road North,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Suez Water Treatment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