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80709U - 可吸收的悬吊板 - Google Patents
可吸收的悬吊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180709U CN214180709U CN202022763440.6U CN202022763440U CN214180709U CN 214180709 U CN214180709 U CN 214180709U CN 202022763440 U CN202022763440 U CN 202022763440U CN 214180709 U CN214180709 U CN 21418070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spension plate
- absorbable
- plate body
- loop
- exampl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吸收的悬吊板,是一种在骨科中用于固定骨隧道中的韧带移植物的悬吊板,其特征在于,悬吊板包括悬吊板本体、以及与悬吊板本体连接的袢环,袢环具有用于固定韧带移植物的连接部,悬吊板本体靠近连接部的表面大于骨隧道的横截面,悬吊板本体由可吸收材料制作而成,可吸收材料选自聚乳酸类材料、聚己内酯、聚对二氧环己酮和聚乙醇酸当中的一种,或者选自丙交酯、己内酯、对二氧环己酮和乙交酯当中的二元以上的无规共聚物或嵌段共聚物当中的一种。在这种情况下,可吸收的悬吊板能够被人体吸收,能够有效抑制不良反应的发生,且能够将韧带移植物更好地固定在骨隧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吸收的悬吊板。
背景技术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是最常见而严重的运动创伤之一,前交叉韧带撕裂引起膝关节不稳,治疗不当将引起膝关节功能严重障碍。由于损伤暴力较大,常合并其他主要结构损伤,诊断、处理不当将会延误治疗,同时由于前交叉韧带的力学功能日益得到重视,以及损伤后造成的功能性不稳定,造成的膝关节不能满足日常生活和运动的需要,并可导致膝关节一系列后遗病变,因此应该行手术治疗,重建韧带及其功能。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修复重建一直是骨科和运动创伤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悬吊板固定是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中在股骨侧常用的固定韧带移植物的方式。但现有的悬吊板不能被人体吸收,长期存在人体中会产生应力遮挡,容易造成骨质疏松,还不能进行核磁共振检查,甚至会造成滑膜炎等炎症的发生,且现有的悬吊板对韧带移植物的固定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状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可吸收材料制作,能够有效抑制不良反应的发生且有利于韧带移植物更好地固定在骨隧道的可吸收的悬吊板。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吸收的悬吊板,是一种在骨科中用于固定骨隧道中的韧带移植物的悬吊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悬吊板包括悬吊板本体、以及与所述悬吊板本体连接的袢环,所述袢环具有用于固定所述韧带移植物的连接部,所述悬吊板本体靠近所述连接部的表面大于所述骨隧道的横截面,所述悬吊板本体由可吸收材料制作而成,所述可吸收材料选自聚乳酸类材料、聚己内酯、聚对二氧环己酮和聚乙醇酸当中的一种,或者选自丙交酯、己内酯、对二氧环己酮和乙交酯当中的二元以上的无规共聚物或嵌段共聚物当中的一种。
在本实用新型中,可吸收的悬吊板采用可吸收材料制作,可吸收的悬吊板在骨科中用于固定骨隧道中的韧带移植物,可吸收的悬吊板可以包括悬吊板本体以及与悬吊板本体连接的袢环,袢环可以具有用于固定韧带移植物的连接部,悬吊板本体靠近连接部的表面大于骨隧道的横截面。在这种情况下,可吸收的悬吊板能够被人体吸收,能够有效抑制不良反应的发生,且能够将韧带移植物更好地固定在骨隧道。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可吸收的悬吊板中,可选地,所述悬吊板本体呈长条状,且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形成为弧状。在这种情况下,悬吊板本体能够更好地设置在体内。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可吸收的悬吊板中,可选地,所述悬吊板本体具有多个通孔。由此有利于在悬吊板本体上配置袢环。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可吸收的悬吊板中,可选地,所述袢环呈环状,所述袢环设置在所述悬吊板本体上且被配置为分别穿过所述多个通孔中的两个通孔。由此能够将袢环配置在悬吊板本体上。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可吸收的悬吊板中,可选地,所述袢环上任一处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有效抑制袢环对韧带移植物的磨损,使韧带移植物能够正常地使用。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可吸收的悬吊板中,可选地,靠近所述多个通孔的拐角处采用圆弧过渡。由此,能够增大袢环与悬吊板本体的接触面积,抑制悬吊板因受力集中而损坏的可能。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可吸收的悬吊板中,可选地,所述多个通孔中的通孔为一一对应的,且相对应的两个通孔对称地分布在所述悬吊板本体。由此,能够使通孔均匀地分布在悬吊板本体上。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可吸收的悬吊板中,可选地,所述连接部为由所述袢环所形成的环。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将韧带移植物穿过连接部,能够通过连接部与韧带移植物十字交叉且拉紧韧带移植物的方式将韧带移植物的一侧固定。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可吸收的悬吊板中,可选地,所述悬吊板本体在边沿的拐角处采用圆弧过渡。在这种情况下,当交叉韧带重建后,能够有效抑制悬吊板本体对骨膜等的不利影响。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可吸收的悬吊板中,可选地,所述袢环呈环状,所述袢环设置在所述悬吊板本体上且被配置为穿过相对应的两个通孔。由此,能够将袢环更好地配置在悬吊板本体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采用可吸收材料制作,能够有效抑制不良反应的发生且有利于韧带移植物更好地固定在骨隧道的可吸收的悬吊板。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可吸收的悬吊板的应用场景图。
图2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可吸收的悬吊板的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图。
图3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可吸收的悬吊板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图。
图4是示出了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可吸收的悬吊板在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图。
图5是示出了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可吸收的悬吊板在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在下面的说明中,对于相同的部件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图,部件相互之间的尺寸的比例或者部件的形状等可以与实际的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例如所包括或所具有的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以包括或具有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中,需要对骨隧道中的韧带移植物20实施固定以重建交叉韧带。其中,韧带移植物20可以选自自体组织、异体组织或人工韧带等。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可吸收的悬吊板10。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实施方式中,可吸收的悬吊板10可以对韧带移植物20的一侧实施固定(参见图1,稍后具体描述)。在一些示例中,韧带移植物20的另一侧可以由界面螺钉30和纽扣板40来进行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相比于传统的带袢钛板固定方法,可吸收的悬吊板10的采用可吸收材料制作,能够有效抑制不良反应的发生且能够更好地固定韧带移植物20。
图1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可吸收的悬吊板10的应用场景图。
在一些示例中,交叉韧带重建系统1可以包括悬吊板10、韧带移植物20、界面螺钉30和纽扣板40(参见图1)。
在一些示例中,在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中,需要对骨隧道中的韧带移植物20的两侧进行固定。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实施方式中,韧带移植物20的两侧可以分别用悬吊板10、界面螺钉30和纽扣板40对韧带移植物20实施固定以实现重建交叉韧带。其中,韧带移植物20的一侧可以使用悬吊板10来实施固定。纽扣板40可以与界面螺钉30配合使用以对韧带移植物20的另一侧实施固定。例如在一些示例中,韧带移植物20需要连接到股骨和胫骨上,即韧带移植物20的两侧需要分别进入股骨的骨隧道以及胫骨的骨隧道,需要对骨隧道中的韧带移植物20进行固定;股骨端可以使用悬吊板10来实现固定,胫骨端可以同时使用界面螺钉30和纽扣板40来实现固定。
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不限于此,在一些示例中,韧带移植物20的一侧可以使用悬吊板10来实施固定,韧带移植物20的另一侧可以单独使用界面螺钉30或纽扣板40来实施固定。
图2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可吸收的悬吊板10的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图。图3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可吸收的悬吊板10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图。
在一些示例中,悬吊板10可以包含悬吊板本体110(参见图2和图3)。
在一些示例中,悬吊板本体110可以大致形成为扁平形状。在一些示例中,悬吊板本体110可以呈长条状。例如,在一些示例中,悬吊板本体110可以大致形成为扁平的长方体状(参见图2)。在一些示例中,在沿悬吊板本体110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可以形成弧状。在这种情况下,悬吊板本体110能够更好地设置在体内。
在一些示例中,悬吊板本体110的表面可以是光滑的。在一些示例中,悬吊板本体110上的拐角处可以呈圆角过渡。例如在一些示例中,悬吊板本体110在边沿的拐角处可以采用圆弧过渡(参见图2中A处)。在这种情况下,当交叉韧带重建后,能够有效抑制悬吊板本体110对骨膜等的不利影响。
在一些示例中,悬吊板本体110在固定韧带移植物20后,可以贴合于骨隧道区域的骨面设置。在一些示例中,悬吊板本体110可以具有靠近骨隧道的第一表面110a和与第一表面110a相对的第二表面110b(参见图2和图3)。例如,在一些示例中,悬吊板本体110可以大致形成为扁平形状。第一表面110a和第二表面110b可以位于扁平方向(线L所在方向)上的两个端面(参见图2)。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表面110a的外径可以不小于骨隧道的内径。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抑制悬吊板本体110进入骨隧道。
在一些示例中,悬吊板本体110可以具有通孔1110。在一些示例中,通孔1110可以穿过第一表面110a和第二表面110b。在一些示例中,通孔1110的形状可以为圆形。在一些示例中,通孔111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例如,通孔1110的数量可以为1、2、3、4、5或6个等。例如,如图3所所示,悬吊板本体110可以形成有可分别穿过第一表面110a和第二表面110b的4个通孔,4个通孔分别为通孔1111、通孔1112、通孔1113和通孔1114。
在一些示例中,多个通孔1110可以均匀地形成在悬吊板本体110上。在一些示例中,多个通孔1110中的通孔可以是一一对应的。在一些示例中,相对应的两个通孔可以对称地形成在悬吊板本体110上。由此,能够使多个通孔1110均匀地分布在悬吊板本体上。例如,参见图2和图3,通孔1112和通孔1113为相对应的两个通孔,通孔1111和通孔1114为相对应的两个通孔。
在一些示例中,多个通孔1110的形状和大小可以是相同的。在另一些示例中,多个通孔1110的形状和大小可以不完全相同。例如在一些示例中,越靠近第一表面110a或第二表面110b的中心位置的通孔1110可以具有较大的直径。在一些示例中,相对应的两个通孔可以具有相同的形状和大小。
在一些示例中,悬吊板本体110在靠近通孔1110的拐角处可以采用圆弧过渡。例如,在一些示例中,悬吊板本体110的第一表面110a和第二表面110b与通孔1110的孔壁的拐角处可以呈圆弧过渡(参见图2中的B处)。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实施方式中,悬吊板本体110可以采用可吸收材料制作。在一些示例中,可吸收材料可以包含可吸收聚合物材料。在一些示例中,可吸收聚合物材料可以选自聚乳酸类材料、聚己内酯、聚对二氧环己酮和聚乙醇酸当中的一种或多种,或者选自丙交酯、己内酯、对二氧环己酮和乙交酯当中的二元以上的无规共聚物或嵌段共聚物当中的一种或多种。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使用由上述材料制成的悬吊板本体110,不仅能够有效地避免二次手术的发生,还能够有效地抑制悬吊板本体110留在体内带来的诸多不便例如不能进行核磁共振检查,或者会造成滑膜炎等炎症的发生。
在一些示例中,可吸收材料还可以包含无机颗粒。例如在一些示例中,可吸收材料可以由可吸收聚合物材料和无机颗粒组成。在一些示例中,无机颗粒可以选自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磷酸钙、硅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在这种情况下,无机颗粒能够中和可吸收聚合物材料降解形成的酸性物质,从而能够抑制无菌炎症的发生。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实施方式中,医护人员可以将韧带移植物20穿过悬吊板本体110上的至少一个通孔1110并拉紧韧带移植物20将韧带移植物20的一侧(例如股骨端)固定。具体而言,医护人员可以将韧带移植物20穿过悬吊板本体110上的至少一个贯通孔,可以通过悬吊板本体110与韧带移植物20十字交叉且拉紧韧带移植物20的方式将韧带移植物20的一侧固定。由此,能够实现对韧带移植物20的一侧(例如股骨端)进行固定。
图4是示出了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可吸收的悬吊板10在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图。图5是示出了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可吸收的悬吊板10在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图。
在一些示例中,悬吊板10还可以具有袢环120(参见图4和图5)。在一些示例中,袢环120可以与悬吊板本体110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中,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袢环120来对韧带移植物20的一侧(例如股骨端)进行固定。
在一些示例中,袢环120可以具有用于固定韧带移植物20的连接部121。在一些示例中,连接部121可以为由袢环120所形成的环。在一些示例中,连接部121可以为由袢环120单独所形成的环。在一些示例中,连接部121可以为由袢环120与悬吊板本体110配合所形成的环。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将韧带移植物20穿过连接部121,且能够通过连接部121与韧带移植物20十字交叉且拉紧韧带移植物20的方式将韧带移植物20的一侧固定。
在一些示例中,袢环120可以呈长条状。在一些示例中,袢环120的一端可以与悬吊板本体110连接。例如在一些示例中,袢环120可以为与悬吊板本体110的第一表面110a连接。在一些示例中,袢环120可以和悬吊板本体110一体成型。在一些示例中,袢环120可以通过粘连等方式与悬吊板本体110连接。在一些示例中,袢环120上形成有贯通孔。在一些示例中,该贯通孔可以为连接部121。
在另一些示例中,袢环120可以呈环状。在一些示例中,悬吊板本体110可以具有通孔1110。袢环120可以设置在悬吊板本体110上且被配置为可穿过通孔1110。具体而言,袢环120可以呈环状。悬吊板本体110可以具有通孔1110。袢环120可以套设在悬吊板本体110上,且袢环120可以穿过通孔1110。在一些示例中,袢环120可以设置在悬吊板本体110上且被配置为可穿过悬吊板本体110上的两个通孔。例如,参见图4,袢环120呈环状,设置在悬吊板本体110上且被配置为分别穿过通孔1112和通孔1113。由此能够将袢环120配置在悬吊板本体110上。在一些示例中,若袢环120呈环状,则袢环120所形成的环可以为连接部121。
在一些示例中,袢环120上可与韧带移植物20接触的部位的表面可以是光滑的。在一些示例中,若袢环120呈环状,则袢环120上任一处的横截面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或椭圆形。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有效抑制袢环120对韧带移植物20的磨损,使韧带移植物20能够正常地使用。
在一些示例中,袢环120可以呈环状。悬吊板本体110可以具有多个通孔1110。多个通孔1110中的通孔可以是一一对应的。在这种情况下,袢环120可以依次穿过相对应的两个通孔以套设在悬吊板本体110上。例如,参见图4,通孔1112和通孔1113为相对应的两个通孔,袢环120可以设置在悬吊板本体110上,且分别穿过通孔1112和通孔1113。
在一些示例中,若袢环120设置在悬吊板本体110上且被配置为可穿过通孔1110,则悬吊板本体110在靠近通孔1110的拐角处可以采用圆弧过渡。在一些示例中,圆弧可以具有较大的曲率。例如,参见图4和图5,袢环120可以设置在悬吊板本体110上,且分别穿过通孔1112和通孔1113,通孔1112和通孔1113的孔壁与第一表面110a和第二表面110b的拐角处可以采用圆弧过渡(参见图4中的C处)。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能够抑制袢环120在通孔1110的边角产生受力集中,从而导致袢环120被割断的风险;还能够增大袢环120与悬吊板本体110的接触面积,能够抑制在悬吊板本体110例如通孔1112和通孔1113的中间位置产生应力集中,使得承载过重而造成悬吊板本体110被拉断的风险。
在一些示例中,悬吊板本体110靠近连接部121的表面大于骨隧道的横截面。也即,第一表面110a的表面可以大于骨隧道的横截面。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抑制悬吊板本体110进入骨隧道。
在一些示例中,袢环120可以由可吸收材料或其他可供人体吸收的材料制作而成。在这种情况下,袢环120能够被人体吸收,能够有效抑制不良反应的发生。
在另一些示例中,袢环120可以由与人体兼容的柔性材料制作而成。在一些示例中,袢环120可以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材料制作而成。例如,袢环120可以由多条缝合线编织而成并形成为环状。缝合线的材料可以选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材料。在这种情况下,袢环120可随韧带移植物30进入骨隧道,且最终可以嵌入在骨隧道内。
在一些示例中,在使用悬吊板10固定韧带移植物20时,袢环120可以完全或部分进入骨隧道。在一些示例中,袢环120中进入骨隧道的部分的外径可以不大于骨隧道的内径。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有效抑制骨隧道内径的扩大。在另一些示例中,袢环120可以设置在骨外。例如在一些示例中,袢环120可以设置在骨外且靠近骨隧道。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实施方式中,医护人员可以将韧带移植物20穿过袢环120上的连接部121并拉紧韧带移植物20将韧带移植物20的一侧(例如股骨端)固定。具体而言,医护人员可以将韧带移植物20穿过袢环120上的连接部121,可以通过袢环120或连接部121与韧带移植物20十字交叉且拉紧韧带移植物20的方式将韧带移植物20的一侧固定。由此,能够实现对韧带移植物20的一侧(例如股骨端)进行固定。
在一些示例中,如上所述,交叉韧带重建系统1还可以包括韧带移植物20(参见图1)。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实施方式中,韧带移植物20的结构和材料可以不作太多限制。其中,韧带移植物20可以选自自体组织、异体组织或人工韧带等。
在一些示例中,如上所述,交叉韧带重建系统1还可以包括界面螺钉30(参见图1)。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实施方式中,界面螺钉30的结构和材料可以不作太多限制,其中,界面螺钉30可以植入骨隧道以对韧带移植物20进行挤压固定。
例如,在一些示例中,界面螺钉30可以呈长条状。在一些示例中,界面螺钉30可以呈渐缩的锥状结构。其中,具有较小外径的一端可以优先植入骨隧道。在一些示例中,界面螺钉30的外周可以形成有螺纹。由此,能够将界面螺钉30旋入骨隧道。在一些示例中,沿界面螺钉30的旋入方向,界面螺钉30可以具有用于将缝线或韧带移植物20从骨隧道导出的凹槽或通孔。由此,能够有利于将缝线或韧带移植物20从骨隧道导出,能够使其打结固定在纽扣板40上。
在一些示例中,制作界面螺钉30的材料可以为可吸收材料。
在一些示例中,医护人员可以使韧带移植物20进入骨隧道,然后旋入界面螺钉30对韧带移植物20进行挤压固定。由此,能够实现对韧带移植物20的另一侧(例如胫骨端)进行固定。
在一些示例中,如上所述,交叉韧带重建系统1还可以包括纽扣板40(参见图1)。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实施方式中,纽扣板40的结构和材料可以不作太多限制,其中,纽扣板40可以通过缝线打结以对韧带移植物20进行固定。
例如,在一些示例中,纽扣板40可以包括呈环状的边沿部以及内嵌于边沿部的中心部,中心部可以相对于边沿部呈突起状,且可以形成有沿突起方向贯通的两个贯通孔。
在一些示例中,制作纽扣板40的材料可以为可吸收材料。
在一些示例中,医护人员可以对韧带移植物20编织缝线,并使缝线分别穿过纽扣板40上的两个通孔,从而对缝线进行打结例如四方结等来进行固定。由此,能够实现对韧带移植物20的另一侧(例如胫骨端)进行固定。
在一些示例中,可以单独使用界面螺钉30或纽扣板40来对韧带移植物20的另一侧(例如胫骨端)进行固定。
在另一些示例中,可以同时使用界面螺钉30或纽扣板40来对韧带移植物20的另一侧(例如胫骨端)进行固定。在这种情况下,纽扣板40可以紧靠界面螺钉30,设置在骨外。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中,可以使用悬吊板10来对韧带移植物20的一侧实施固定;纽扣板40可以与界面螺钉30配合使用以对韧带移植物20的另一侧实施固定。由此,能够实现重建交叉韧带。
虽然以上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是可以理解,上述说明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变形和变化,这些变形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可吸收的悬吊板,是一种在骨科中用于固定骨隧道中的韧带移植物的悬吊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悬吊板包括悬吊板本体、以及与所述悬吊板本体连接的袢环,所述袢环具有用于固定所述韧带移植物的连接部,所述悬吊板本体靠近所述连接部的表面大于所述骨隧道的横截面,所述悬吊板本体由可吸收材料制作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的悬吊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悬吊板本体呈长条状,且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形成为弧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的悬吊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悬吊板本体具有多个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吸收的悬吊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袢环呈环状,所述袢环设置在所述悬吊板本体上且被配置为分别穿过所述多个通孔中的两个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吸收的悬吊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袢环上任一处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吸收的悬吊板,其特征在于,
靠近所述多个通孔的拐角处采用圆弧过渡。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吸收的悬吊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通孔中的通孔为一一对应的,且相对应的两个通孔对称地分布在所述悬吊板本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的悬吊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为由所述袢环所形成的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的悬吊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悬吊板本体在边沿的拐角处采用圆弧过渡。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吸收的悬吊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袢环呈环状,所述袢环设置在所述悬吊板本体上且被配置为穿过相对应的两个通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763440.6U CN214180709U (zh) | 2020-11-24 | 2020-11-24 | 可吸收的悬吊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763440.6U CN214180709U (zh) | 2020-11-24 | 2020-11-24 | 可吸收的悬吊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180709U true CN214180709U (zh) | 2021-09-14 |
Family
ID=776476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763440.6U Active CN214180709U (zh) | 2020-11-24 | 2020-11-24 | 可吸收的悬吊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18070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850342A (zh) * | 2023-06-09 | 2023-10-10 | 北京尚宁科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带袢锌板 |
-
2020
- 2020-11-24 CN CN202022763440.6U patent/CN21418070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850342A (zh) * | 2023-06-09 | 2023-10-10 | 北京尚宁科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带袢锌板 |
CN116850342B (zh) * | 2023-06-09 | 2024-02-23 | 北京尚宁科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带袢锌板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50025552A1 (en) | Brace for tissue repairs | |
Ambrose et al. | Bioabsorbable implants: review of clinical experience in orthopedic surgery | |
CN104203152B (zh) | 移植物锚定件系统 | |
US9848931B2 (en) | Anchoring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urgery | |
JP2015029910A (ja) | 調節可能な移植片固定器具 | |
JP2006515217A (ja) | 骨アンカー用のロックプレート | |
JP2005509480A (ja) | 骨固定装置用近位留め具 | |
JP2024038484A (ja) | 軟質組織を修復し、軟質組織を骨に取り付けるための装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 |
CN214180709U (zh) | 可吸收的悬吊板 | |
Peeters et al. | A review of metallic and non-metallic cerclage in orthopaedic surgery: Is there still a place for metallic cerclage? | |
JP2021053385A (ja) | 一方向に調節可能なループ縫合構造体並びにその形成方法及び使用方法 | |
JP7343521B2 (ja) | フレキシブル部材によって接続されたプレートおよびカプラーによる骨固定 | |
Wright et al. | Stabilisation for the disrupted acromioclavicular joint using a braided polyester prosthetic ligament | |
Bishop et al. | A biomechanical comparison of distal clavicle fracture reconstructive techniques. | |
Usami et al. | Treatment of patellar fractures using bioresorbable forged composites of raw particulate unsintered hydroxyapatite/poly-L-lactide cannulated screws and nonabsorbable sutures | |
WO2024099065A1 (zh) | 一种骨植入物、定位套管、插入器及植入系统 | |
CN217310717U (zh) | 可降解的固定鞘及其交叉韧带重建系统 | |
CN214180708U (zh) | 可吸收的纽扣板及其交叉韧带重建系统 | |
CN216495862U (zh) | 带袢钛板的缝合线以及带袢钛板的袢环 | |
Neugebauer et al. | Carbon fiber ligament replacement in chronic knee instability. | |
CN217186587U (zh) | 用于固定韧带移植物的固定鞘及其交叉韧带重建系统 | |
Singer et al. | Biomechanical evaluation of a veterinary suture anchor in the canine cadaver pelvis and femur | |
US20240108324A1 (en) | Tissue Engagement Device and Method | |
Melvin et al. | Extended healing validation of an artificial tendon to connect the quadriceps muscle to the Tibia: 180‐day study | |
CN219126634U (zh) | 一种带袢钛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