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80708U - 可吸收的纽扣板及其交叉韧带重建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可吸收的纽扣板及其交叉韧带重建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80708U
CN214180708U CN202022754671.0U CN202022754671U CN214180708U CN 214180708 U CN214180708 U CN 214180708U CN 202022754671 U CN202022754671 U CN 202022754671U CN 214180708 U CN214180708 U CN 2141807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bsorbable
plate
button
examples
liga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5467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金忠
孙杨
蒋佳
王明军
燕晓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xin Shenzhen Medical Devi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xin Shenzhen Medical Devi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xin Shenzhen Medical Devi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xin Shenzhen Medical Devi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75467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807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807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807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吸收的纽扣板及其交叉韧带重建系统,是一种由可吸收材料制作而成的在骨科中用于固定骨隧道中的韧带移植物的纽扣板,其特征在于,纽扣板包括呈环形的边沿部、内嵌于边沿部的中心部以及多个通孔,边沿部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的法线穿过边沿部所形成的环,中心部具有相对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并且第一表面与第三表面平滑连接,第二表面与第四表面平滑连接,中心部的第三表面呈凸面并且中心部的第四表面呈凹面,多个通孔穿过中心部的第三表面与第四表面。在这种情况下,可吸收的纽扣板能够更好的固定韧带移植物且在固定时能够有效抑制骨隧道扩大。

Description

可吸收的纽扣板及其交叉韧带重建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吸收的纽扣板及其交叉韧带重建系统。
背景技术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是最常见而严重的运动创伤之一,前交叉韧带撕裂引起膝关节不稳,治疗不当将引起膝关节功能严重障碍。由于损伤暴力较大,常合并其他主要结构损伤,诊断、处理不当将会延误治疗,同时由于前交叉韧带的力学功能日益得到重视,以及损伤后造成的功能性不稳定,造成的膝关节不能满足日常生活和运动的需要,并可导致膝关节一系列后遗病变,因此应该行手术治疗,重建韧带及其功能。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修复重建一直是骨科和运动创伤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现有常见的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中,需要包含韧带移植物、孔板结构和界面螺钉,其中,韧带移植物需要经过等长测量后连接到股骨和胫骨上,股骨端通常使用孔板结构与缝线的结构来实现固定;然而在现有技术中胫骨端则通过界面螺钉等结构将韧带移植物膨胀挤压在骨隧道内实现固定,而这种固定方式一方面会造成胫骨隧道内的韧带移植物与该隧道无法百分之百的接触;另一方面也会导致胫骨端处固定应力集中,容易发生应力下骨吸收,导致骨隧道扩大进而导致固定失效和手术失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状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可吸收材料制作,能够更好的固定韧带移植物且在固定时能够有效抑制骨隧道扩大的可吸收的纽扣板及其交叉韧带重建系统。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可吸收的纽扣板,是一种由可吸收材料制作而成的在骨科中用于固定骨隧道中的韧带移植物的纽扣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纽扣板包括呈环形的边沿部、内嵌于所述边沿部的中心部以及多个通孔,所述边沿部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的法线穿过所述边沿部所形成的环,所述中心部具有相对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并且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三表面平滑连接,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四表面平滑连接,所述中心部的第三表面呈凸面并且所述中心部的第四表面呈凹面,所述多个通孔穿过所述中心部的第三表面与第四表面,其中,所述可吸收材料选自聚乳酸类材料、聚己内酯、聚对二氧环己酮和聚乙醇酸当中的一种,或者选自丙交酯、己内酯、对二氧环己酮和乙交酯当中的二元以上的无规共聚物或嵌段共聚物当中的一种。
在本实用新型中,可吸收的纽扣板采用可吸收材料制作,可吸收的纽扣板包括呈环形的边沿部、内嵌于边沿部的中心部以及多个通孔,中心部具有呈凸面的第三表面和呈凹面的第四表面,多个通孔穿过第三表面与第四表面。在这种情况下,可吸收的纽扣板能够更好的固定韧带移植物且在固定时能够有效抑制骨隧道扩大。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所涉及的可吸收的纽扣板中,可选地,边沿部的外径不小于骨隧道的内径。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抑制纽扣板完全进入骨隧道。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所涉及的可吸收的纽扣板中,可选地,所述多个通孔均匀地分布在所述纽扣板。由此,能够便于缝线的打结以使韧带移植物固定。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所涉及的可吸收的纽扣板中,可选地,所述多个通孔的数量为两个。由此,能够便于缝线的打结以使韧带移植物固定。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所涉及的可吸收的纽扣板中,可选地,所述边沿部与所述中心部一体成型或紧固连接。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抑制纽扣板发生分离,提高纽扣板的可靠性。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所涉及的可吸收的纽扣板中,可选地,所述中心部呈圆顶状。由此,能够使纽扣板更加紧密的贴合骨隧道,能够提高纽扣板在骨面上的稳定性。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所涉及的可吸收的纽扣板中,可选地,所述纽扣板的拐角处呈圆角过渡。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有效抑制纽扣板对缝线的磨损。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所涉及的可吸收的纽扣板中,可选地,各个通孔的孔壁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由此,能够有利于缝线的打结以使韧带移植物固定。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所涉及的可吸收的纽扣板中,可选地,各个通孔同时形成在所述中心部和所述边沿部。由此,能够便于缝线通过通孔以进行打结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交叉韧带重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在第一方面所述的纽扣板、与所述纽扣板配合使用的界面螺钉以及悬吊板,所述韧带移植物经由所述纽扣板、所述界面螺钉以及所述悬吊板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交叉韧带重建系统可以包括纽扣板、界面螺钉以及悬吊板,韧带移植物可以经由扣板、界面螺钉以及悬吊板固定。由此,能够实现重建交叉韧带。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采用可吸收材料制作,能够更好的固定韧带移植物且在固定时能够有效抑制骨隧道扩大的可吸收的纽扣板及其交叉韧带重建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可吸收的纽扣板的应用场景图。
图2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可吸收的纽扣板在第一角度的立体结构图。
图3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可吸收的纽扣板在第二角度的立体结构图。
图4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可吸收的纽扣板在第三角度的立体结构图。
图5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可吸收的纽扣板沿图3中线A 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在下面的说明中,对于相同的部件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图,部件相互之间的尺寸的比例或者部件的形状等可以与实际的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例如所包括或所具有的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以包括或具有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中,需要用界面螺钉20对韧带移植物30实施固定以重建交叉韧带。其中,韧带移植物30可以选自自体组织、异体组织或人工韧带等。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可吸收的纽扣板10。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实施方式中,可吸收的纽扣板10可以配合界面螺钉20对韧带移植物30实施固定(参见图1,稍后具体描述)。在本实用新型中,相比于传统的单独使用界面螺钉20固定韧带移植物30,可吸收的纽扣板10的使用能够更好的固定韧带移植物30且在固定时能够有效抑制骨隧道扩大。
图1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可吸收的纽扣板10的应用场景图。
在一些示例中,交叉韧带重建系统1可以包括纽扣板10、界面螺钉20、韧带移植物30和悬吊板40(参见图1)。
在一些示例中,在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中,需要对骨隧道中的韧带移植物30的两侧进行固定。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实施方式中,可以用纽扣板10、界面螺钉20和悬吊板40对韧带移植物30实施固定以重建交叉韧带。其中,纽扣板10可以与界面螺钉20配合使用以对韧带移植物30的一侧实施固定,另一侧可以使用悬吊板40来实施固定。例如在一些示例中,韧带移植物30需要连接到股骨和胫骨上,即韧带移植物30的两侧需要分别进入股骨的骨隧道以及胫骨的骨隧道,需要对骨隧道中的韧带移植物30进行固定;股骨端可以使用悬吊板40来实现固定,胫骨端可以同时使用纽扣板10和界面螺钉20来实现固定。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有效地提高韧带移植物30在胫骨端的固定强度和旋转稳定性,并能够降低韧带移植物30对骨组织的应力。
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不限于此,在一些示例中,韧带移植物30的一侧可以单独使用纽扣板10来实施固定,韧带移植物30的另一侧可以使用悬吊板40来实施固定。
图2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可吸收的纽扣板10在第一角度的立体结构图。图3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可吸收的纽扣板10 在第二角度的立体结构图。图4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可吸收的纽扣板10在第三角度的立体结构图。
在一些示例中,如上所述,交叉韧带重建系统1可以包括纽扣板 10(参见图1~图4)。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实施方式中,纽扣板10可以采用可吸收材料制作。在一些示例中,可吸收材料可以包含可吸收聚合物材料。在一些示例中,可吸收聚合物材料可以选自聚乳酸类材料、聚己内酯、聚对二氧环己酮和聚乙醇酸当中的一种或多种,或者选自丙交酯、己内酯、对二氧环己酮和乙交酯当中的二元以上的无规共聚物或嵌段共聚物当中的一种或多种。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使用由上述材料制成的纽扣板10,不仅能够有效地避免二次手术的发生,还能够有效地抑制纽扣板10留在体内带来的诸多不便例如不能进行核磁共振检查,或者会造成滑膜炎等炎症的发生。
在一些示例中,可吸收材料还可以包含无机颗粒。例如在一些示例中,可吸收材料可以由可吸收聚合物材料和无机颗粒组成。在一些示例中,无机颗粒可以选自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磷酸钙、硅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在这种情况下,无机颗粒能够中和可吸收聚合物材料降解形成的酸性物质,从而能够抑制无菌炎症的发生。
在一些示例中,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纽扣板10可以包括中心部110 和边沿部120(参见图2~图4)。其中,中心部110可以与边沿部120 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边沿部120可以大致呈环形(参见图2~图4)。例如在一些示例中,边沿部120可以大致形成为具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通孔的圆饼状。在一些示例中,该通孔的形状可以为圆形。在一些示例中,该通孔可以围绕边沿部120的中心轴线形成。也即,该通孔的轴线可以和边沿部120的轴线相同。
在一些示例中,边沿部120的外径可以不小于骨隧道的内径。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抑制纽扣板10完全进入骨隧道。
在一些示例中,边沿部120可以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1210和第二表面1220(参见图2~图4)。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表面1210的法线可以穿过边沿部120所形成的环。
在一些示例中,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纽扣板10还可以包括中心部110。在一些示例中,边沿部120可以呈环形,中心部110 可以内嵌于边沿部120。
在一些示例中,中心部110可以具有相对的第三表面1110和第四表面1120。在一些示例中,第三表面1110可以和第一表面1210位于纽扣板10的同一侧。在一些示例中,第四表面1120可以和第二表面 1220位于纽扣板10的同一侧。在一些示例中,第三表面1110可以和第一表面1210平滑连接以构成纽扣板的上表面10a。在一些示例中,第四表面1120可以和第二表面1220平滑连接以构成纽扣板的下表面 10b。
在一些示例中,中心部110可以大致呈相对于第一表面1210突起的突起状。也即,第三表面1110可以呈凸面。第四表面1120可以呈凹面(参见图2~图4)。
在一些示例中,中心部110可以大致形成为圆顶状。由此,能够使纽扣板10更加紧密的贴合骨隧道,能够提高纽扣板10在骨面上的稳定性。例如在一些示例中,中心部110可以大致形成为球面状。在一些示例中,中心部110可以大致形成为圆台状。中心部110的上表面可以形成为弧面。中心部110的母线可以具有一定的弧度。
在一些示例中,中心部110可以和边沿部120一体成型以形成纽扣板10。在一些示例中,中心部110可以和边沿部120紧固连接以形成纽扣板10。例如,中心部110可以通过粘连等方式与边沿部120紧固连接。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抑制纽扣板10发生分离,提高纽扣板10 的可靠性。
在一些示例中,纽扣板10可以具有多个通孔130。在一些示例中,多个通孔130可以穿过中心部110的第三表面1110与第四表面1120。 (参见图2和图3)。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对韧带移植物30编织缝线并使缝线穿过通孔130,能够通过打结缝线的方式将韧带移植物30固定。在一些示例中,韧带移植物30可以直接穿过通孔130,能够通过打结韧带移植物30的方式将韧带移植物30固定。在一些示例中,多个通孔130可以均匀地分布在纽扣板10。也即,多个通孔130可以均匀地分布在纽扣板10的上表面10a。由此,能够便于缝线或韧带移植物30 的打结以使韧带移植物30固定。
在一些示例中,多个通孔13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由此,能够便于缝线的打结以使韧带移植物30固定。例如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所示,纽扣板10可以形成有两个通孔(即通孔131和通孔132)。通孔 131和通孔132可以对称地分布在上表面10a。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不限于此,在一些示例中,通孔13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两个以上。
图5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可吸收的纽扣板10沿图3中线 A的截面示意图。
在一些示例中,多个通孔130可以以垂直于第一表面1210的方式形成。也即,多个通孔130的轴向方向可以垂直于第一表面1210。具体而言,多个通孔130的孔壁可以垂直于第一表面1210。例如,如图 5所示,通孔130的孔壁可以垂直于第一表面1210。由此,能够有利于缝线的打结以使韧带移植物30固定。
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不限于此。在一些示例中,多个通孔130也可以以其他方式形成在纽扣板10。例如,多个通孔130的轴向方向可以指向中心部110的几何中心等。
在一些示例中,各个通孔130可以形成在中心部110上。在一些示例中,多个通孔130可以同时形成在中心部110和边沿部120。由此,能够便于缝线通过通孔130以进行打结固定。
在一些示例中,纽扣板10上的拐角处可以呈圆角过渡。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有效抑制纽扣板10对缝线的磨损。例如在一些示例中,在上表面10a或下表面10b与纽扣板10的侧壁10c的拐角处可以呈圆角过渡(参见图5中区域A)。例如在一些示例中,通孔130的孔壁与上表面10a或下表面10b的拐角处可以呈圆角过渡(参见图5中区域B)。
在一些示例中,在使用纽扣板10固定韧带移植物30时,相比于下表面10b,可以使上表面10a更加靠近植入有韧带移植物30的骨隧道。由此,能够使纽扣板10更加紧密的贴合骨隧道,且能够提高纽扣板10在骨面上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实施方式中,医护人员可以对韧带移植物 30编织缝线,并使缝线分别穿过纽扣板10上的至少两个通孔,从而对缝线进行打结例如四方结等来进行固定。
在一些示例中,如上所述,交叉韧带重建系统1还可以包括界面螺钉20(参见图1)。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实施方式中,界面螺钉20 的结构和材料可以不作太多限制,其中,界面螺钉20可以植入骨隧道以对韧带移植物30进行挤压固定。
例如,在一些示例中,界面螺钉20可以呈长条状。在一些示例中,界面螺钉20可以呈渐缩的锥状结构。其中,具有较小外径的一端可以优先植入骨隧道。在一些示例中,界面螺钉20的外周可以形成有螺纹。由此,能够将界面螺钉20旋入骨隧道。在一些示例中,沿界面螺钉20 的旋入方向,界面螺钉20可以具有用于将缝线或韧带移植物30从骨隧道导出的凹槽或通孔。由此,能够有利于将缝线或韧带移植物30从骨隧道导出,能够使其打结固定在纽扣板10上。
在一些示例中,制作界面螺钉20的材料可以为可吸收材料。
在一些示例中,医护人员可以使韧带移植物30进入骨隧道,然后旋入界面螺钉20对韧带移植物30进行挤压固定。由此,能够实现对韧带移植物30的一侧(例如胫骨端)进行固定。
在一些示例中,医护人员可以在利用界面螺钉20对韧带移植物30 进行挤压固定的同时,还可以对韧带移植物30编织缝线,使缝线通过纽扣板10进行打结固定。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有效地提高韧带移植物30的固定强度和旋转稳定性,并能够降低韧带移植物30对骨组织的应力。在一些示例中,纽扣板10可以紧靠界面螺钉20,设置在骨外。纽扣板10的上表面10a可以相比于下表面10b更加靠近该骨隧道。也即,第三表面1110可以更加的靠近该骨隧道。
在一些示例中,如上所述,交叉韧带重建系统1还可以包括悬吊板40(参见图1)。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实施方式中,悬吊板40的结构和材料可以不作太多限制,其中,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悬吊板40对韧带移植物30的另一侧(例如股骨端)进行固定。
例如,在一些示例中,悬吊板40可以呈长条状。在一些示例中,悬吊板40可以大致形成为扁柱状。在一些示例中,悬吊板40上可以形成有多个贯通孔。
在一些示例中,医护人员可以将韧带移植物30穿过悬吊板40上的至少一个贯通孔并拉紧韧带移植物30将韧带移植物20的另一侧(例如股骨端)固定。具体而言,医护人员可以将韧带移植物30穿过悬吊板40上的至少一个贯通孔,可以通过悬吊板40与韧带移植物30十字交叉且拉紧韧带移植物30的方式将韧带移植物30的另一侧固定。由此,能够实现对韧带移植物30的另一侧(例如股骨端)进行固定。
在一些示例中,制作悬吊板40的材料可以为可吸收材料。
在另一些示例中,悬吊板40还可以包括辅助件。在一些示例中,辅助件可以大致呈环形。在一些示例中,辅助件可以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制作而成。在一些示例中,辅助件可以设置在悬吊板40上且被配置为分别穿过悬吊板40上的两个通孔。在一些示例中,医护人员可以将韧带移植物30穿过辅助件进行拉紧固定。具体而言,医护人员可以将韧带移植物30穿过辅助件,可以通过辅助件与韧带移植物30十字交叉且拉紧韧带移植物30的方式将韧带移植物30的另一侧固定。由此,能够实现对韧带移植物30的另一侧(例如股骨端)进行固定。
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不限于此,在一些示例中,悬吊板40可以包括多个辅助件。在一些示例中,各个辅助件可以设置在悬吊板40上且被配置为穿过悬吊板40上的一个或多个通孔。在一些示例中,医护人员可以将韧带移植物30通过一个或多个辅助件且拉紧韧带移植物30 以将韧带移植物30的另一侧固定。在一些示例中,如上所述,交叉韧带重建系统1还可以包括韧带移植物30(参见图1)。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实施方式中,韧带移植物30的结构和材料可以不作太多限制。其中,韧带移植物30可以选自自体组织、异体组织或人工韧带等。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中,纽扣板10可以与界面螺钉20配合使用以对韧带移植物30的一侧实施固定,另一侧可以使用悬吊板40来实施固定。由此,能够实现重建交叉韧带。
虽然以上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是可以理解,上述说明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变形和变化,这些变形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可吸收的纽扣板,是一种由可吸收材料制作而成的在骨科中用于固定骨隧道中的韧带移植物的纽扣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纽扣板包括呈环形的边沿部、内嵌于所述边沿部的中心部以及多个通孔,所述边沿部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的法线穿过所述边沿部所形成的环,所述中心部具有相对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并且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三表面平滑连接,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四表面平滑连接,所述中心部的第三表面呈凸面并且所述中心部的第四表面呈凹面,所述多个通孔穿过所述中心部的第三表面与第四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的纽扣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边沿部的外径不小于所述骨隧道的内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的纽扣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通孔均匀地分布在所述纽扣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的纽扣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通孔的数量为两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的纽扣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边沿部与所述中心部一体成型或紧固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的纽扣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心部呈圆顶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的纽扣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纽扣板的拐角处呈圆角过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的纽扣板,其特征在于,
各个通孔的孔壁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的纽扣板,其特征在于,
各个通孔同时形成在所述中心部和所述边沿部。
10.一种交叉韧带重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纽扣板、与所述纽扣板配合使用的界面螺钉以及悬吊板,所述韧带移植物经由所述纽扣板、所述界面螺钉以及所述悬吊板固定。
CN202022754671.0U 2020-11-24 2020-11-24 可吸收的纽扣板及其交叉韧带重建系统 Active CN2141807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54671.0U CN214180708U (zh) 2020-11-24 2020-11-24 可吸收的纽扣板及其交叉韧带重建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54671.0U CN214180708U (zh) 2020-11-24 2020-11-24 可吸收的纽扣板及其交叉韧带重建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80708U true CN214180708U (zh) 2021-09-14

Family

ID=776475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54671.0U Active CN214180708U (zh) 2020-11-24 2020-11-24 可吸收的纽扣板及其交叉韧带重建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807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65044B2 (en) Surgical implant with porous region
US2020017895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upling soft tissue to a bone
US9005287B2 (en) Method for bone reattachment
US980170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upling soft tissue to a bone
US884064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upling soft tissue to a bone
US20230255747A1 (en) Loop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loop
US11918454B2 (en) Tissue fixation device
US11571202B2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tissue graft fixation in glenohumeral instability repair
JP7516186B2 (ja) 一方向に調節可能なループ縫合構造体並びにその形成方法及び使用方法
JP2020203120A (ja) 溝パターンと軟組織結合機構とを含むインプラント
US11839546B2 (en) Mechanical fuse for surgical implants and related methods
WO1996003084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restoration of connective tissue
CN214180708U (zh) 可吸收的纽扣板及其交叉韧带重建系统
WO2024099065A1 (zh) 一种骨植入物、定位套管、插入器及植入系统
CN214180709U (zh) 可吸收的悬吊板
CN211131533U (zh) 韧带重建固定装置
CN217310717U (zh) 可降解的固定鞘及其交叉韧带重建系统
CN216495862U (zh) 带袢钛板的缝合线以及带袢钛板的袢环
EP4091551B1 (en) Loop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US11490886B2 (en) Bone fixation system
CN219397518U (zh) 一种合并踝部骨折的下胫腓联合损伤用板袢锚内固定系统
Baums Knots in Orthopedic Surgery
CN110680558A (zh) 韧带重建固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4176685A (zh) 一种骨组织分离联合修复装置及其辅助植入器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