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80137U - 绕线盘、电磁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绕线盘、电磁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80137U
CN214180137U CN202022677082.7U CN202022677082U CN214180137U CN 214180137 U CN214180137 U CN 214180137U CN 202022677082 U CN202022677082 U CN 202022677082U CN 214180137 U CN214180137 U CN 2141801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main body
wire spool
wire
magnetic str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67708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秋雨
陈冬冬
黎文彬
陈艺胜
麦子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02267708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801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801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801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绕线盘、电磁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绕线盘包括:绕线盘主体,绕线盘主体内部形成有容置空间;磁条安装架,磁条安装架设于绕线盘主体的外表面,磁条安装架与绕线盘主体之间形成第一绕线空间,且磁条安装架与绕线盘主体一体成型;磁条安装架上形成有磁条安装槽,第一绕线空间和包围于容置空间外。其中,线圈可绕设于绕线盘主体并位于第一绕线空间内,以使容置空间处的内锅位于绕线盘上产生磁场的范围内,以对内锅进行电磁加热,同时通过磁条安装架对第一绕线空间内的线圈进行限位,防止线圈偏移。并且,磁条安装架与绕线盘主体一体成型,不需要通过螺钉装配磁条安装架与绕线盘主体,简化电磁加热装置的安装方式,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绕线盘、电磁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绕线盘、电磁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烹饪器具是一种能够进行蒸、煮、炖、煨、炯等多种加工的现代化炊具。它不但能够把食物做熟,而且能够保温,使用起来清洁卫生,没有污染,省时省力,是家务劳动现代化不可缺少的用具之一。
一般地,电磁感应加热的烹饪器具中设置有电磁加热装置,以通过电磁加热装置使内锅加热。传统的电磁加热装置包括绕线盘、线圈、磁条安装架及磁条,线圈绕设与绕线盘上,磁条装配于磁条安装架上,且磁条安装架通过螺钉固定装配在绕线盘上。但是,磁条安装架通过螺钉装配,电磁加热装置安装方式复杂,生产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烹饪器具中电磁加热装置安装复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绕线盘、电磁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该绕线盘、电磁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可以的达到简化电磁加热装置安装方式的技术效果。
一种绕线盘,所述绕线盘包括:
绕线盘主体,所述绕线盘主体内部形成有容置空间;
磁条安装架,所述磁条安装架设于所述绕线盘主体的外表面,所述磁条安装架与所述绕线盘主体之间形成第一绕线空间,且所述磁条安装架与所述绕线盘主体一体成型;
其中,所述磁条安装架上形成有磁条安装槽。
上述包括绕线盘主体和磁条安装架,绕线盘主体内部形成有容置空间,内锅可设于容置空间,如此绕线盘主体围绕于内锅外周。磁条安装架设于绕设盘主体的外表面,且磁条安装架与绕线盘主体之间形成有第一绕线空间,第一绕线空间包围于容置空间外,线圈可绕设于绕线盘主体并位于第一绕线空间内,以使容置空间处的内锅位于绕线盘上产生磁场的范围内,以对内锅进行电磁加热,同时通过磁条安装架对第一绕线空间内的线圈进行限位,防止线圈偏移。并且,磁条安装架与绕线盘主体一体成型,不需要通过螺钉装配磁条安装架与绕线盘主体,简化电磁加热装置的安装方式,提高生产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挡筋,所述挡筋设于所述绕线盘主体设有所述磁条安装架的外表面,所述挡筋与所述绕线盘主体之间形成第二绕线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筋与所述绕线盘主体一体成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绕线盘主体包括底壁和侧壁,所述侧壁与所述底壁相交连接,且所述侧壁与所述底壁之间围合形成所述容置空间;
所述磁条安装架设于所述底壁,所述挡筋设于所述侧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壁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呈弧形过渡连接于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所述挡筋设于所述第一侧壁上,所述挡筋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围合形成所述第二绕线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筋包括支撑部和抵挡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第一侧壁靠近所述底壁的一侧相交连接,所述抵挡部与所述支撑部远离所述第一侧壁的一端连接,且所述抵挡部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侧壁、所述支撑部及所述抵挡部之间围合形成所述第二绕线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筋包括多个,多个所述挡筋沿所述第一侧壁的周向间隔排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条安装架包括连接部和子支架,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子支架与所述绕线盘主体之间,所述子支架与所述绕线盘主体之间间隔设置,所述子支架、所述连接部及所述绕线盘主体之间围合形成所述第一绕线空间,所述子支架上形成有所述磁条安装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绕线盘主体上开设有主感温通孔,所述连接部围绕所述主感温通孔设于所述绕线盘主体上,且所述连接部围合形成与所述主感温通孔连通的辅助感温通孔,所述子支架上开设有连通于所述磁条安装槽和所述辅助感温通孔之间的安装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子支架朝向所述绕线盘主体的一面凸出设置有限位凸起。
一种电磁加热装置,包括磁条、线圈及上述绕线盘,所述磁条装配于所述磁条安装槽内,所述线圈绕设于所述绕线盘主体上并位于所述第一绕线空间及所述第二绕线空间内。
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煲体、盖体、内锅及上述电磁加热装置,所述盖体相对所述煲体可开合设置,所述电磁加热装置及所述内锅均设于所述煲体内,且所述内锅设于所述电磁加热装置的所述容置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磁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电磁加热装置中绕线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电磁加热装置未安装感温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电磁加热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100、电磁加热装置;10、绕线盘;20、感温器件;21、感温包压板;212、压板;214、凸耳;23、感温包;30、绕线盘主体;31、容置空间;32、底壁; 33、主感温通孔;34、侧壁;341、第一侧壁;343、第二侧壁;40、磁条安装架;41、磁条安装槽;42、连接部;43、辅助感温通孔;44、子支架;441、底板;443、侧板;444、第一侧板;445、第二侧板;446、侧扣;447、顶扣;45、安装口;46、限位凸起;47、限位开口;50、挡筋;52、支撑部;54、抵挡部; 62、第一绕线空间;64、第二绕线空间;90、磁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煲体、盖体及内锅,盖体相对煲体可开合设置,内锅设置于煲体内。当盖体相对锅体闭合时,盖体封闭内锅的开口,在内锅和盖体之间形成烹饪空间,可在烹饪空间内加工食材;当盖体相对锅体打开时,便可打开煲体,可从煲体中取出内锅或者向煲体中放入内锅。
参阅图1,一些实施例中,烹饪器具还包括电磁加热装置100,电磁加热装置100设于煲体内,用于加热内锅,以进行烹饪工作。电磁加热装置100包括绕线盘10、线圈(图未示)及磁条90,绕线盘10包括绕线盘主体30和磁条安装架40,磁条安装架40与绕线盘主体30一体成型,磁条90装配在磁条安装架 40上,线圈绕设在绕线盘10上。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给线圈通电产生交变磁场,以在内锅中产生涡流,使内锅自身发热从而达到加热效果。并且,磁条安装架 40与绕线盘主体30一体成型,不需要通过螺钉装配磁条安装架40与绕线盘主体30,简化电磁加热装置100的安装方式,提高生产效率。
参阅图1和图4,具体地,绕线盘主体30内部形成有容置空间31,内锅设于容置空间31,如此绕线盘主体30围绕于内锅外周,以使内锅位于绕线盘10 上产生磁场的范围内,以对内锅进行电磁加热。磁条安装架40设于绕设盘主体的外表面,且磁条安装架40与绕线盘主体30之间形成有第一绕线空间62,线圈绕设于绕线盘主体30并位于第一绕线空间62内,以通过磁条安装架40对第一绕线空间62内的线圈进行限位,防止线圈偏移。
进一步地,绕线盘主体30包括底壁32和侧壁34,侧壁34与底壁32相交连接,且侧壁34与底壁32之间围合形成容置空间31,以通过容置空间31收容内锅的底部,进而通过电磁加热装置100对内锅加热。可选地,磁条安装架40 设于绕线盘主体30的底壁32上,磁条安装架40与底壁32之间形成有第一绕线空间62。
参阅图1-图3,一些实施例中,磁条安装架40包括连接部42和子支架44,连接部42连接于子支架44与绕线盘主体30之间,子支架44与绕线盘主体30 之间间隔设置,子支架44、连接部42及绕线盘主体30之间围合形成第一绕线空间62,子支架44上形成有磁条安装槽41。这样,通过子支架44上的磁条安装槽41装配磁条90,通过连接部42件将子支架44连接到绕线盘主体30上,使绕线盘主体30与磁条安装架40直接连接且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绕线盘主体30上开设有主感温通孔33,连接部42围绕主感温通孔33设于绕线盘主体30上,且连接部42上开设有与主感温通孔33连通的辅助感温通孔43,子支架44上开设有连通于磁条安装槽41与辅助感温通孔43 之间的安装口45,相当于磁条安装槽41的安装口45朝向辅助感温通孔43,这样当磁条90安装到磁条安装槽41内后,再向主感温通孔33及辅助感温通孔43 内装配感温器件20,可通过感温器件20封堵安装口45,如此通过感温器件20 与磁条安装架40的配合来对磁条90进行封闭式的限位安装,防止磁条安装槽41内的磁条90脱落。可选地,绕线盘主体30的底壁32上开设主感温通孔33,磁条安装架40与绕线盘主体30的底壁32一体成型。
更进一步地,感温器件20包括用于装配感温包23的感温包压板21,感温包压板21套设于辅助感温通孔43内并遮挡安装口45,且感温包压板21与子支架44扣合。也就是说,在辅助感温通孔43内套设感温包压板21,通过感温包压板21遮挡安装口45,防止磁条安装槽41内的磁条90掉落;同时,感温包压板21扣合到子支架44上,以对感温包压板21进行可靠地固定,保证感温包压板21可靠地容置于辅助感温通孔43内。
具体地,感温包压板21包括压板212和凸耳214,压板212套设于辅助感温通孔43内并遮挡安装口45,凸耳214设于压板212上并伸出辅助感温通孔 43与子支架44扣合,如此凸耳214固定感温包压板21,通过压板212遮挡安装口45,防止磁条安装槽41内的磁条90掉落,可选地,感温包23装配于压板 212上。并且,子支架44上开设有限位开口47,凸耳214上凸出设置有限位凸起46,限位凸起46与限位开口47限位扣合,进而使凸耳214与子支架44扣合。
一些实施例中,子支架44包括底板441、侧板443及顶扣447,底板441 与顶扣447相对间隔设置侧板443连接于底板441与顶扣447之间,且侧板443 上开设有安装口45。这样,通过底板441、侧板443及顶扣447围合形成具有安装口45的磁条安装槽41,且当较长的磁条90通过安装口45插入磁条安装槽 41内时,磁条90可对顶扣447施加外力,推动顶扣447弹性形变,直到磁条 90顺利装入磁条安装槽41后,顶扣447恢复形变限制磁条90,如此通过顶扣447允许较长的磁条90装配到磁条安装槽41内,防止连接部42干涉磁条90的装配。
进一步地,侧板443包括第一侧板444、第二侧板445及侧扣446,第一侧板444与侧扣446相对间隔设置,且第一侧板444和侧扣446均与连接部42连接;第二侧板445连接于第一侧板444和侧扣446之间,第一侧板444和侧扣 446背向第二侧板445的一端形成安装口45。这样,通过第一侧板444、第二侧板445及侧扣446三者围合形成安装口45,且侧扣446允许磁条90在安装过程中适当调整位置,方便磁条90装入。
可选地,底板441背向顶扣447的一面凸出设置有限位凸起46,可将底板 441朝向绕线盘主体30设置,相当于子支架44朝向绕线盘主体30的一面凸出设置有限位凸起46,以通过限位凸起46对第一绕线空间62内的线圈进行限位固定。还可选地,限位凸起46位于子支架44远离连接部42的一端,即限位凸起46对线圈的最外侧进行限位,进而防止线圈从第一绕线空间62脱离。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子支架44包括多个,连接部42呈环状,多个子支架 44沿连接部42的周向间隔布设,如此多个子支架44呈发射状排布,用来与线圈感应形成均匀的磁场。
参阅图1和图4,一些实施例中,绕线盘10还包括挡筋50,挡筋50设于绕线盘主体30设有磁条安装架40的外表面,挡筋50与绕线盘主体30之间形成第二绕线空间64,第二绕线空间64包围于容置空间31外,如此不仅可以通过第一绕线空间62绕制线圈,还可以通过第二绕线空间64绕制线圈,进而可以增大电磁感应的范围,提高加热效果。可选地,挡筋50与绕线盘主体30一体成型,不需要通过其他配件将挡筋50装配到绕线盘10上,提高电磁加热装置100的安装效率。
进一步地,绕线盘主体30包括底壁32和侧壁34,侧壁34与底壁32相交连接,侧壁34与底壁32之间围合形成容置空间31;磁条安装架40设于底壁 32,挡筋50设于侧壁34。这样,在绕线盘主体30的底壁32与磁条安装架40 之间形成第一绕线空间62,在绕线盘主体30的侧壁34与挡筋50之间形成第二绕线空间64,以在绕线盘主体30的底壁32外及侧壁34外都形成绕线空间,这样当绕线盘主体30的容置空间31内放置内锅时,内锅的底部及侧部都设置有线圈,以从内锅的多个方位进行加热,提高加热性能。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侧壁34包括第一侧壁341和第二侧壁343,第一侧壁 341呈弧形过渡连接于第一侧壁341和第二侧壁343之间,挡筋50设于第一侧壁341上,且挡筋50与第一侧壁341之间围合形成第二绕线空间64,第二绕线空间64内的线圈绕设于第一侧壁341上,而第一侧壁341呈弧形设置,方便线圈绕制。
进一步地,挡筋50包括支撑部52和抵挡部54,支撑部52与第一侧壁341 靠近底壁32的一侧相交连接,抵挡部54与第一侧壁341之间间隔设置,第一侧壁341、支撑部52及抵挡部54之间围合形成第二绕线空间64,这样通过支撑部52将挡筋50固定在第一侧壁341上,挡筋50不会影响底壁32表面的平整,方便底壁32的装配。
更进一步地,挡筋50的抵挡部54与第一侧壁341平行设置,以形成宽度均匀的第二绕线空间64,方便绕线。可选地,挡筋50包括多个,多个挡筋50 沿第一侧壁341的周向均间隔地布设,以对第二绕线空间64内的线圈从多个方位进行限位固定,提高对线圈的限位效果。
基于同样的构思,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上述电磁加热装置 100,电磁加热装置100包括绕线盘10、线圈及磁条90,绕线盘10包括绕线盘主体30和磁条安装架40,磁条安装架40与绕线盘主体30一体成型,磁条90 装配在磁条安装架40上,线圈绕设在绕线盘10上。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给线圈通电产生交变磁场,以在内锅中产生涡流,使内锅自身发热从而达到加热效果。并且,磁条安装架40与绕线盘主体30一体成型,不需要通过螺钉装配磁条安装架40与绕线盘主体30,简化电磁加热装置100的安装方式,提高生产效率。
基于同样的构思,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上述绕线盘10,绕线盘10包括绕线盘主体30和磁条安装架40,绕线盘主体30内部形成有容置空间31,内锅可设于容置空间31,如此绕线盘主体30围绕于内锅外周。磁条安装架40设于绕设盘主体的外表面,且磁条安装架40与绕线盘主体30之间形成有第一绕线空间62,第一绕线空间62包围于容置空间31外,线圈可绕设于绕线盘主体30并位于第一绕线空间62内,以使容置空间31处的内锅位于绕线盘 10上产生磁场的范围内,以对内锅进行电磁加热,同时通过磁条安装架40对第一绕线空间62内的线圈进行限位,防止线圈偏移。并且,磁条安装架40与绕线盘主体30一体成型,不需要通过螺钉装配磁条安装架40与绕线盘主体30,简化电磁加热装置100的安装方式,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绕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盘包括:
绕线盘主体(30),所述绕线盘主体(30)内部形成有容置空间(31);
磁条安装架(40),所述磁条安装架(40)设于所述绕线盘主体(30)的外表面,所述磁条安装架(40)与所述绕线盘主体(30)之间形成第一绕线空间(62),且所述磁条安装架(40)与所述绕线盘主体(30)一体成型;
其中,所述磁条安装架(40)上形成有磁条安装槽(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筋(50),所述挡筋(50)设于所述绕线盘主体(30)设有所述磁条安装架(40)的外表面,所述挡筋(50)与所述绕线盘主体(30)之间形成第二绕线空间(6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绕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筋(50)与所述绕线盘主体(30)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绕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盘主体(30)包括底壁(32)和侧壁(34),所述侧壁(34)与所述底壁(32)相交连接,且所述侧壁(34)与所述底壁(32)之间围合形成所述容置空间(31);
所述磁条安装架(40)设于所述底壁(32),所述挡筋(50)设于所述侧壁(3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绕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34)包括第一侧壁(341)和第二侧壁(343),所述第一侧壁(341)呈弧形过渡连接于所述第二侧壁(343)和所述第二侧壁(343)之间,所述挡筋(50)设于所述第一侧壁(341)上,所述挡筋(50)与所述第一侧壁(341)之间围合形成所述第二绕线空间(6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绕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筋(50)包括支撑部(52)和抵挡部(54),所述支撑部(52)与所述第一侧壁(341)靠近所述底壁(32)的一侧相交连接,所述抵挡部(54)与所述支撑部(52)远离所述第一侧壁(341)的一端连接,且所述抵挡部(54)与所述第一侧壁(341)之间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侧壁(341)、所述支撑部(52)及所述抵挡部(54)之间围合形成所述第二绕线空间(64)。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绕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筋(50)包括多个,多个所述挡筋(50)沿所述第一侧壁(341)的周向间隔排布。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绕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条安装架(40)包括连接部(42)和子支架(44),所述连接部(42)连接于所述子支架(44)与所述绕线盘主体(30)之间,所述子支架(44)与所述绕线盘主体(30)之间间隔设置,所述子支架(44)、所述连接部(42)及所述绕线盘主体(30)之间围合形成所述第一绕线空间(62),所述子支架(44)上形成有所述磁条安装槽(4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绕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盘主体(30)上开设有主感温通孔(33),所述连接部(42)围绕所述主感温通孔(33)设于所述绕线盘主体(30)上,且所述连接部(42)围合形成与所述主感温通孔(33)连通的辅助感温通孔(43),所述子支架(44)上开设有连通于所述磁条安装槽(41)和所述辅助感温通孔(43)之间的安装口(45)。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绕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支架(44)朝向所述绕线盘主体(30)的一面凸出设置有限位凸起(46)。
11.一种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磁条(90)、线圈及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绕线盘,所述磁条(90)装配于所述磁条安装槽(41)内,所述线圈绕设于所述绕线盘主体(30)上并位于所述第一绕线空间(62)内。
12.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煲体、盖体、内锅及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所述盖体相对所述煲体可开合设置,所述电磁加热装置及所述内锅均设于所述煲体内,且所述内锅设于所述电磁加热装置的所述容置空间(31)。
CN202022677082.7U 2020-11-18 2020-11-18 绕线盘、电磁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Active CN2141801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77082.7U CN214180137U (zh) 2020-11-18 2020-11-18 绕线盘、电磁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77082.7U CN214180137U (zh) 2020-11-18 2020-11-18 绕线盘、电磁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80137U true CN214180137U (zh) 2021-09-14

Family

ID=776461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677082.7U Active CN214180137U (zh) 2020-11-18 2020-11-18 绕线盘、电磁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801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13334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及び厨房装置
JP2009026470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214180137U (zh) 绕线盘、电磁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KR20160134129A (ko) 전기조리기
CN112369901B (zh) 磁条安装架、绕线盘、电磁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CN211093329U (zh) 磁条安装架、磁条组件、烹饪主体及烹饪器具
CN220459133U (zh) 烹饪器具
CN212005785U (zh) 一种防辐射电磁烹饪器具
CN107440474B (zh) 烹饪器具
CN110652180A (zh) 磁条安装架、磁条组件、烹饪主体及烹饪器具
CN215935131U (zh) 线圈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CN215686700U (zh) 一种烹饪容器和电磁烹饪设备
CN220141337U (zh) 煲体和烹饪器具
CN215379273U (zh) 电磁加热组件及加热电器
CN219761362U (zh) 一种线圈盘组件及烹饪设备
CN212841729U (zh) 电磁烹饪器具
CN212066450U (zh) 烹饪器具
CN211432403U (zh) 烹饪器具及其锅体
CN211673700U (zh) 煲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3640507U (zh) 煲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0697168U (zh) 烹饪器具
JP2019180532A (ja) 調理器
CN219895343U (zh) 煲体和烹饪器具
CN220124446U (zh) 煲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9940311U (zh) 煲体及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