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68505U - 衣物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衣物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68505U
CN214168505U CN202023316707.3U CN202023316707U CN214168505U CN 214168505 U CN214168505 U CN 214168505U CN 202023316707 U CN202023316707 U CN 202023316707U CN 214168505 U CN214168505 U CN 2141685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tank
base
water
handheld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31670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超
张旭升
刘道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31670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685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685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685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cessory Of Washing/Drying Machine, Commercial Washing/Drying Machine, Other Washing/Drying Machin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包括:手持部;第一水箱,设置在手持部上;底座,底座上设有第二水箱,底座和手持部中的一者设有限定部,另一者设有配合部;底座与手持部能在分离状态和组装状态之间切换,当底座与手持部在组装状态,限定部与配合部配合使底座与手持部之间连接,且第二水箱和第一水箱连通使第二水箱能输水至第一水箱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衣物处理装置,限定部和配合部之间的配合能够稳定手持部和底座之间的组装,使得手持部与底座之间的配合稳定、定位准确、不容易晃动、强化了两者之间的稳定性和配合定位精度,可以减少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连通后产生渗水的情况。

Description

衣物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衣物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手持式衣物处理装置因为产品尺寸小,重量轻,水箱容量普遍比较小,用户熨烫多件织物时需要多次往产品水箱内加水,用户在使用过程需要频繁加水,用户体验差,相关技术中提供了一种可以将手持部放置到底座上自动补水的衣物处理装置,但是,手持部分放到底座上后,手持部分与底座之间会存在定位精度不高、晃动等问题,导致两者的水路连接部位容易出现渗水,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装置。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包括:手持部;第一水箱,设置在手持部上;底座,底座上设有第二水箱,底座和手持部中的一者设有限定部,另一者设有配合部;底座与手持部能在分离状态和组装状态之间切换,当底座与手持部在组装状态,限定部与配合部配合使底座与手持部之间连接,且第二水箱和第一水箱连通使第二水箱能输水至第一水箱中。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衣物处理装置包括手持部、第一水箱、底座、限定部和配合部,其中,第一水箱能够为手持部供水,使得手持部能够产生蒸汽,从而通过手持部能够实现熨烫衣物等操作。底座和手持部之间可分离,也即,单独拿起手持部即可实现熨烫衣物等操作,便于操作;底座上的第二水箱能够为手持部上的第一水箱自动补水,确保手持部能够使用的时长充足,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具体地,底座与手持部能在分离状态和组装状态之间切换,当底座与手持部在组装状态,限定部与配合部配合使底座与手持部之间连接,且第二水箱中的水能够注入第一水箱中,可以为第一水箱补水,使得第一水箱的补水工序简单,仅需将手持部安装在指定位置即可实现第二水箱向第一水箱中注水的补水工序,减少了人工操作步骤,解决了用户需要频繁的为第一水箱加水,使用体验差的问题,并且,可以利用用户整理衣物的间隙,将手持部放置于底座上进行自动补水,节省了补水等待时间,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进一步地,限定部和配合部之间的配合能够稳定手持部和底座之间的组装,使得手持部与底座之间的配合稳定、定位准确、不容易晃动、强化了两者之间的稳定性和配合定位精度,可以减少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连通后产生渗水的情况。
可以理解的是,限定部或配合部可以直接设置在底座上,也可以设置在底座上的第二水箱上。其中,第二水箱可以与底座为分体式结构,也即,第二水箱与底座之间可以拆卸;也可以设置第二水箱与底座为一体式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用户需要长时间的拿起手持部熨烫衣物等物品,因此,手持部的重量不宜过重,第一水箱的容量不宜过大,但是,如果第一水箱的容量小则需要多次向第一水箱中加水以解决需进行熨烫等处理工序的衣物多的问题。相关技术中需手动拆卸第一水箱后,通过人工向第一水箱中补水,补水的工序复杂、操作慢,严重影响了用户的操作体验及工作效率。而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衣物处理装置,通过水泵将手持部的第一水箱与底座中的第二水箱连通,能够使得第二水箱中的水能够自动注入第一水箱中,从而实现第一水箱的补水,使得第一水箱的补水工序简单,仅需将第一水箱安装在指定位置即可实现第二水箱向第一水箱中注水的补水工序,减少了人工操作步骤,解决了用户需要频繁的为第一水箱加水,使用体验差的问题,并且,可以利用用户整理衣物的间隙,将第一水箱放置于底座上进行自动补水,节省了补水等待时间,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衣物处理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限定部包括容纳部,当底座与手持部在组装状态,配合部位于容纳部中,配合部与限定部相接触。
在该设计中,具体说明了限定部包括容纳部,当底座与手持部在组装状态,配合部位于容纳部中,且配合部与限定部相接触,使得限定部能够将配合部的一部分包覆在内,从而防止手持部相对于底座在水平方向上产生移动,进一步地使得手持部与底座之间的配合稳定、定位准确、不容易晃动、强化了两者之间的稳定性和配合定位精度,可以减少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连通后产生渗水的情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配合部和限定部卡接连接。
在该设计中,配合部和限定部卡接连接,使得配合部和限定部之间的连接稳定,两者不易分离,使得手持部与底座之间的配合稳定、定位准确、不容易晃动、强化了两者之间的稳定性和配合定位精度,可以减少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连通后产生渗水的情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限定部的侧壁形成开口,开口的宽度小于配合部的最大宽度。
在该设计中,具体说明了限定部的侧壁形成开口,且开口的宽度小于配合部的最大宽度,使得配合部不会从限定部的开口中脱出。其中,限定部还能够起到导向的作用,进一步地使得手持部与底座之间的配合稳定、定位准确、不容易晃动、强化了两者之间的稳定性和配合定位精度,可以减少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连通后产生渗水的情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手持部上设有把手,衣物处理装置还包括:调控部,设置在把手上,调控部能够调控手持部的工作参数,限定部避开调控部设置。
在该设计中,具体说明了手持部上设有把手,通过设置把手,一方面便于握持,另一方面,也便于配合部与限定部之间的配合,衣物处理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把手上的调控部,调控部能够调控手持部的工作参数,限定部避开调控部设置,避免限定部对手持部的正常功能产生影响,确保手持部可以正常使用。
可以理解的是,调控部可以为按键、波动组件、旋转组件等,通过调控部可以调节手持部的工作参数或手持部的开关状态等。值得说明的是,配合部可以为把手,或配合部为设置在底座上的凸起。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手持部包括把手和机头,限定部或配合部设置在把手上,限定部或配合部与机头之间具有第一间隔。
在该设计中,具体限定了手持部包括把手和机头,限定部或配合部设置在把手上,限定部或配合部与机头之间具有第一间隔,方便用户直接用手拿取手持部将挂烫机从底座上取下。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限定部或配合部与手持部的底端之间具有第二间隔。
在该设计中,具体限定了限定部或配合部与手持部的底端之间具有第二间隔,从而能够避免限定部或配合部的位置过低,过于接近手持部的底端而导致无法稳定手持部和底座之间的安装,确保当底座与手持部在组装状态,第一阀体组件的两个部分(第一进水阀、顶开件)之间的定位准确、强化了两者之间的稳定性和配合定位精度,可以减少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连通后产生渗水的情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限定部为导向槽或导向筋。
在该设计中,具体说明了限定部为导向槽或导向筋。导向筋凸出设置在手持部上或底座上,结构简单,用料少,便于加工生产。导向槽为在底座或手持部主体上直接向内凹陷形成的结构,具有整体性好,不易断裂、损坏的优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底座或手持部上设有配合平面,当底座与手持部在组装状态,手持部或底座的至少部分与配合平面相抵接。
在该设计中,具体说明了底座或手持部上设有配合平面,具体地,底座上设有配合平面,当底座与手持部在组装状态,手持部的至少部分与配合平面相抵接,从而使得手持部能够稳固的安装在底座上,结合限定部的配合,强化底座和手持部之间的稳定性,使得手持部不容易相对于底座产生晃动;或者,手持部上设有配合平面,当底座与手持部在组装状态,底座的至少部分与配合平面相抵接,从而使得手持部能够稳固的安装在底座上,结合限定部的配合,强化底座和手持部之间的稳定性,使得手持部不容易相对于底座产生晃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衣物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一阀体组件,当手持部放置于底座上,第一阀体组件将第一水箱与第二水箱连通,第一阀体组件位于限定部所对应的区域内;第一阀体组件包括:第一进水阀,设置在第一水箱上;第二进水阀,设置在底座或第二水箱上,第二进水阀与第二水箱相连通;顶开件,可活动地与第二进水阀相连接,顶开件内设有连通腔,顶开件的至少部分能够在第二进水阀的阀体内运动,以打开或关闭第二进水阀的阀口;当底座与手持部在组装状态,顶开件打开第一进水阀的阀口以及第二进水阀的阀口,使第二水箱中能输水至第一水箱中。
在该设计中,进一步说明了衣物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一阀体组件,当手持部放置于底座上,第一阀体组件将第一水箱与第二水箱连通,使得第二水箱能够向第一水箱中注水,实现第一水箱的补水,其中,第一阀体组件位于限定部所对应的区域内,使得限定部能够起到导向的作用,使得当手持部安装到底座上,第一阀体组件的两个部分(第一进水阀、顶开件)之间的定位准确、强化了两者之间的稳定性和配合定位精度,可以减少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连通后产生渗水的情况。具体地,第一阀体组件包括第一进水阀、第二进水阀和顶开件,第一进水阀设置在第一水箱上,第二进水阀设置在底座或第二水箱上并与第二水箱相连通;顶开件可活动地与第二进水阀相连接,顶开件内设有连通腔,顶开件的至少部分能够在第二进水阀的阀体内运动,以打开或关闭第二进水阀的阀口,在打开第二进水阀的阀口的情况下,第二水箱中的水可以经由第二进水阀的阀口、顶开件的连通腔流出,使得第二水箱中的水可以流出。进一步地,当底座与手持部在组装状态,顶开件运动,从而打开第一进水阀的阀口以及第二进水阀的阀口,进而使得第二水箱中的水能够注入第一水箱中;具体地,当底座与手持部在组装状态,由于手持部的重力,或是用户施加给手持部的下压力,使得顶开件能够向下运动从而打开第二进水阀的阀口;并且,由于手持部向下运动,第一进水阀与顶开件相抵接,使得顶开件还能够打开第一进水阀的阀口,从而使得第二水箱和第一水箱之间形成通路,第二水箱中的水经由第一进水阀、顶开件的连通腔、第二进水阀进入到第一水箱中,实现为第一水箱的自动补水。第一阀体组件的结构简单,成本低,有利于产品的加工生产。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二进水阀设置在第二水箱上,第二水箱通过第二进水阀、第一进水阀直接与第一水箱连通;当第二进水阀设置在底座上,第二水箱与第一水箱可以通过水管等输水部件间接连通。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在手持部与底座之间设有电耦合组件,举例地,电耦合组件包括第一电耦合件和第二电耦合件,手持部上设有第一电耦合件,底座上设有第二电耦合件,同样可以将电耦合组件设置在限定部所对应的区域内,使得电耦合组件的两个部分(第一电耦合件、第二电耦合件)之间的定位准确、强化了两者之间的稳定性和配合定位精度,可以使得手持部和底座两者之间的电连接更稳定。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水箱上设有内凹部,第一进水阀位于内凹部处;和/或底座上安装第二进水阀的位置为平面或凸面。
在该设计中,具体说明了在第一水箱上设有内凹部,第一进水阀位于内凹部处,内凹部的设置使得第一进水阀可以避空防护,从而使得第一进水阀不外凸于第一水箱,提高第一进水阀的可靠性,进一步地,使得第一进水阀也不容易被误触发。和/或底座上安装第二进水阀的位置为平面或凸面,从而能够防止通过第一进水阀或第二进水阀流出的水聚集在底座上,使得底座上不容易积水,便于清理底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内凹部被构造为由第一水箱的底壁向内凹陷形成,在第一水箱的内部内凹部形成导流凸起面。
在该设计中,进一步说明了内凹部被构造为由第一水箱的底壁向内凹陷形成,并且,在第一水箱的内部内凹部形成导流凸起面,也即,在第一水箱的内部来看,内凹部为向上凸起的导流凸起面,从而可以起到导流的作用,在第一水箱内的水较少时,可以使第一水箱内的水汇聚到一起,与设置在第一水箱内的水管配合,从而能够尽可能地将第一水箱中的水抽取干净,减少第一水箱内的积水,避免第一水箱中的水无法抽取干净,长时间留存在第一水箱中而导致滋生细菌等问题,有利于第一水箱的卫生清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进水阀避开导流凸起面的最低点设置。
在该设计中,进一步说明了第一进水阀避开导流凸起面的最低点设置,使得第一进水阀可以避空防护,从而使得第一进水阀不外凸于第一水箱,提高第一进水阀的可靠性,进一步地,使得第一进水阀也不容易被误触发。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底座与手持部在组装状态,第二水箱的至少部分高于第一水箱。
在该设计中,进一步限定了当底座与手持部在组装状态,第二水箱的至少部分高于第一水箱,也即,第二水箱中的水高于第一水箱,此种情况下,使得第二水箱中的水能够由于重力自动注入第一水箱中,无需设置水泵等驱动装置,从而简化了产品的结构,节省了水泵、水管等零部件,大大降低了产品的成本,同时,也减轻了产品的重量,更加符合小型化衣物处理装置的市场需求。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二进水阀设置在第二水箱上,第二水箱通过第二进水阀、第一进水阀直接与第一水箱连通,第二水箱中的水能够直接在重力作用下进入到第一水箱中;当第二进水阀设置在底座上,第二水箱与第一水箱可以通过水管等输水部件间接连通,第二水箱中的水同样能够直接在重力作用下进入到第一水箱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进水阀包括:第一阀体,第一阀体上设有第一通道;第一阀芯,设置在第一通道中,第一阀芯能够封堵第一通道的开口;第一复位件,设置在第一阀体和第一阀芯之间;第一密封件,位于第一通道的开口处,第一密封件与第一阀芯相抵接;当底座与手持部在组装状态,顶开件的一端推动第一阀芯进入第一通道,使第二水箱中能输水至第一水箱中。
在该设计中,进一步说明了第一进水阀包括第一阀体、第一阀芯和第一密封件,第一阀体上设有第一通道、第一出水口和第一进水口,水流自第一进水口进入第一通道中然后能够经过第一出水口流出。第一阀芯设置在第一通道内,在第一阀芯和第一阀体之间设有第一复位件,第一复位件具体为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则第一阀芯一直受到第一复位件所提供的朝向第一出水口运动的作用力,即在顶开件未受到来自外部的压力时,第一阀芯则会在第一复位件的作用下一直位于第一出水口处,从而实现第一通道的封堵,防止漏水。而当顶开件受到朝向第一复位件的作用力时,例如:当手持部安装在底座,此时顶开件受压移动,顶开件能够与第一阀芯相接触从而带动第一阀芯运动,当顶开件和第一阀芯同时运动时,第一复位件继续被压缩,此时第一阀芯离开第一出水口处,则此时顶开件内的连通腔能够与第一通道连通,实现通水功能。进一步地,当手持部由底座上取下,此种状态下,顶开件受到的朝向第一复位件的作用力消失,第一复位件与第一阀芯相抵接,第一复位件能够推动第一阀芯回复到封堵第一通道的开口的位置,实现第一进水阀的关闭。进一步地,在第一出水口处设有第一密封件,第一密封件能够夹设在第一阀芯和第一阀体之间,从而当第一阀芯位于第一出水口处时,第一密封件能够确保第一出水口处的密封性能,避免第一导流通道内的水流泄露。具体地,第一密封件为密封圈。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进水阀包括:第二阀体,第二阀体上设有第二通道;第二阀芯,设置在第二通道中,第二阀芯能够封堵第二通道的开口;第二复位件,设置在第二阀体和第二阀芯之间;第二密封件,位于第二通道的开口处,第二密封件与第二阀芯相抵接;在手持部安装在底座上时,顶开件的一端推动第二阀芯进入第二通道,以使第二水下的水能够进入第一水箱。
在该设计中,进一步说明了第二进水阀包括第二阀体、第二阀芯和第二密封件,第二阀体上设有第二通道、第二出水口和第二进水口,水流自第二进水口进入第二通道中然后能够经过第二出水口流出。第二阀芯设置在第二通道内,在第二阀芯和第二阀体之间设有第二复位件,第二复位件具体为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则第二阀芯一直受到第二复位件所提供的朝向第二出水口运动的作用力,即在顶开件未受到来自外部的压力时,第二阀芯则会在第二复位件的作用下一直位于第二出水口处,从而实现第二通道的封堵,防止漏水。而当顶开件受到朝向第二复位件的作用力时,例如:将手持部安装在底座上,此时顶开件受压移动,顶开件能够与第二阀芯相接触从而带动第二阀芯运动,当顶开件和第二阀芯同时运动时,第二复位件继续被压缩,此时第二阀芯离开第二出水口处,则此时顶开件内的连通腔能够与第二通道连通,实现通水功能。进一步地,在将手持部由底座上取下时,此时,顶开件受到的朝向第二复位件的作用力消失,第二复位件与第二阀芯相抵接,第二复位件能够推动第二阀芯回复到封堵第二通道的开口的位置,实现第二进水阀的关闭。进一步地,在第二出水口处设有第二密封件,第二密封件能够夹设在第二阀芯和第二阀体之间,从而当第二阀芯位于第二出水口处时,第二密封件能够确保第二出水口处的密封性能,避免第二导流通道内的水流泄露。具体地,第二密封件为密封圈。
具体地,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均可以为钢球。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手持部安装于底座,限定部的顶面与手持部的最低处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5mm且小于等于300mm。
在该设计中,具体说明了当手持部安装于底座,限定部的顶面与手持部的最低处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5mm且小于等于300mm,该上限值能够对避免限定部的位置过高而导致手持部、底座的体积相应地增大,不利于产品的小型化。该下限值能够避免限定部的位置过低,无法稳定地固定手持部和底座之间的安装,确保当手持部安装到底座上,第一阀体组件的两个部分(第一进水阀、顶开件)之间的定位准确、强化了两者之间的稳定性和配合定位精度,可以减少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连通后产生渗水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5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衣物处理装置,110手持部,112第一水箱,114内凹部,116导流凸起面,117水泵,118蒸汽发生器,120底座,122第二水箱,124第三阀体,126密封塞,130限定部,140第一阀体组件,142第一进水阀,144第一阀体,145第一阀芯,146第一复位件,147第一密封件,148第二进水阀,149第二阀体,150第二阀芯,151第二复位件,152第二密封件,153顶开件,160水管,162水管接头,164第一通气部,166第二通气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5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衣物处理装置100。
实施例一
如图1、图3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装置100,包括:手持部110;第一水箱112,设置在手持部110上;底座120,底座120上设有第二水箱122,底座120和手持部110中的一者设有限定部130,另一者设有配合部;底座120与手持部110能在分离状态和组装状态之间切换,当底座120与手持部110在组装状态,限定部130与配合部配合使底座120与手持部110之间连接,且第二水箱122和第一水箱112连通,使第二水箱122能输水至第一水箱112中。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衣物处理装置100包括手持部110、第一水箱112、底座120、配合部和限定部130,其中,第一水箱112能够为手持部110供水,使得手持部110能够产生蒸汽,从而通过手持部110能够实现熨烫衣物等操作。底座120和手持部110之间可分离,也即,单独拿起手持部110即可实现熨烫衣物等操作,便于操作;底座120上的第二水箱122能够为手持部110上的第一水箱112自动补水,确保手持部110能够使用的时长充足,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具体地,底座120与手持部110能在分离状态和组装状态之间切换,当底座120与手持部110在组装状态,限定部130与配合部配合使底座120与手持部110之间连接,且第二水箱122中的水能够注入第一水箱112中,可以为第一水箱112补水,使得第一水箱112的补水工序简单,仅需将手持部110安装在指定位置即可实现第二水箱122向第一水箱112中注水的补水工序,减少了人工操作步骤,解决了用户需要频繁的为第一水箱112加水,使用体验差的问题,并且,可以利用用户整理衣物的间隙,将手持部110放置于底座120上进行自动补水,节省了补水等待时间,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进一步地,限定部130与配合部之间的配合能够稳定手持部110和底座120之间的组装,使得手持部110与底座120之间的配合稳定、定位准确、不容易晃动、强化了两者之间的稳定性和配合定位精度,可以减少第一水箱112和第二水箱122连通后产生渗水的情况。
可以理解的是,限定部130或配合部可以直接设置在底座120上,也可以设置在底座120上的第二水箱122上。其中,第二水箱122可以与底座120为分体式结构,也即,第二水箱122与底座120之间可以拆卸;也可以设置第二水箱122与底座120为一体式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用户需要长时间的拿起手持部110熨烫衣物等物品,因此,手持部110的重量不宜过重,第一水箱112的容量不宜过大,但是,如果第一水箱112的容量小则需要多次向第一水箱112中加水以解决需进行熨烫等处理工序的衣物多的问题。相关技术中需手动拆卸第一水箱后,通过人工向第一水箱中补水,补水的工序复杂、操作慢,严重影响了用户的操作体验及工作效率。而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衣物处理装置100,通过水泵117将手持部110的第一水箱112与底座120中的第二水箱122连通,能够使得第二水箱122中的水能够自动注入第一水箱112中,从而实现第一水箱112的补水,使得第一水箱112的补水工序简单,仅需将第一水箱112安装在指定位置即可实现第二水箱122向第一水箱112中注水的补水工序,减少了人工操作步骤,解决了用户需要频繁的为第一水箱112加水,使用体验差的问题,并且,可以利用用户整理衣物的间隙,将第一水箱112放置于底座120上进行自动补水,节省了补水等待时间,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施例二
如图1、图3和图5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装置100,其中,限定部130包括容纳部,当底座120与手持部110在组装状态,配合部位于容纳部中,配合部与限定部130相接触。
在该实施例中,具体说明了限定部130包括容纳部,当底座120与手持部110在组装状态,配合部位于容纳部中,且配合部与限定部130相接触,使得限定部130能够将配合部包覆在内,从而防止手持部110相对于底座120在水平方向上产生移动,进一步地使得手持部110与底座120之间的配合稳定、定位准确、不容易晃动、强化了两者之间的稳定性和配合定位精度,可以减少第一水箱112和第二水箱122连通后产生渗水的情况。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配合部和限定部130卡接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配合部和限定部130卡接连接,使得配合部和限定部130之间的连接稳定,两者不易分离,使得手持部110与底座120之间的配合稳定、定位准确、不容易晃动、强化了两者之间的稳定性和配合定位精度,可以减少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连通后产生渗水的情况。
如图1、图3和图5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限定部130的侧壁形成开口,开口的宽度D1小于配合部的最大宽度D2。
在该实施例中,具体说明了限定部130的侧壁形成开口,且开口的宽度D1小于配合部的最大宽度D2,使得配合部不会从限定部130的开口中脱出。其中,限定部130还能够起到导向的作用,进一步地使得手持部110与底座120之间的配合稳定、定位准确、不容易晃动、强化了两者之间的稳定性和配合定位精度,可以减少第一水箱112和第二水箱122连通后产生渗水的情况。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手持部110上设有把手,衣物处理装置100还包括:调控部,设置在把手上,调控部能够调控手持部110的工作参数,限定部130避开调控部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具体说明了手持部110上设有把手,通过设置把手,一方面便于握持,另一方面,也便于配合部与限定部130之间的配合,衣物处理装置100还包括设置在把手上的调控部,调控部能够调控手持部110的工作参数,限定部130避开调控部设置,避免限定部130对手持部110的正常功能产生影响,确保手持部110可以正常使用。
可以理解的是,调控部可以为按键、波动组件、旋转组件等,通过调控部可以调节手持部110的工作参数或手持部110的开关状态等。
值得说明的是,配合部可以为把手,或配合部为设置在底座上的凸起。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衣物处理装置,通过在底座120上设置限定部130,限定部130能够限制手持部110相对于底座120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使得手持部110与底座120之间的配合稳定、定位准确、不容易晃动、强化了两者之间的稳定性和配合定位精度,可以减少第一水箱112和第二水箱122连通后产生渗水的情况。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手持部110包括把手和机头,限定部130或配合部设置在把手上,限定部130与机头之间具有第一间隔。
在该实施例中,具体限定了手持部110包括把手和机头,限定部130或配合部设置在把手上,限定部130或配合部与机头之间具有第一间隔,方便用户直接用手拿取手持部110将挂烫机从底座120上取下。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衣物处理装置,通过在手持部110上设置限定部130,限定部130能够限制手持部110相对于底座120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使得手持部110与底座120之间的配合稳定、定位准确、不容易晃动、强化了两者之间的稳定性和配合定位精度,可以减少第一水箱112和第二水箱122连通后产生渗水的情况。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限定部130或配合部与手持部110的底端之间具有第二间隔。
在该实施例中,具体限定了限定部130或配合部与手持部110的底端之间具有第二间隔,从而能够避免限定部130或配合部的位置过低,过于接近手持部110的底端而导致无法稳定手持部110和底座120之间的安装,确保当底座120与手持部110在组装状态,第一阀体组件140的两个部分(第一进水阀、顶开件)之间的定位准确、强化了两者之间的稳定性和配合定位精度,可以减少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连通后产生渗水的情况。
实施例三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限定部130为导向槽或导向筋。
在该实施例中,具体说明了限定部130为导向槽或导向筋。导向筋凸出设置在手持部110上或底座120上,结构简单,用料少,便于加工生产。导向槽为在底座120或手持部110主体上直接向内凹陷形成的结构,具有整体性好,不易断裂、损坏的优点。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底座120或手持部110上设有配合平面,当底座120与手持部110在组装状态,手持部110或底座120的至少部分与配合平面相抵接。
在该实施例中,具体说明了底座120上设有配合平面,具体地,底座120上设有配合平面,当底座120与手持部110在组装状态,手持部110的至少部分与配合平面相抵接,从而使得手持部110能够稳固的安装在底座120上,结合限定部130的配合,强化底座120和手持部110之间的稳定性,使得手持部110不容易相对于底座120产生晃动。或者,手持部110上设有配合平面,当底座120与手持部110在组装状态,底座120的至少部分与配合平面相抵接,从而使得手持部110能够稳固的安装在底座120上,结合限定部130的配合,强化底座120和手持部110之间的稳定性,使得手持部110不容易相对于底座120产生晃动。
如图1、图3和图5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衣物处理装置100还包括:第一阀体组件140,当手持部110放置于底座120上,第一阀体组件140将第一水箱112与第二水箱122连通,第一阀体组件140位于限定部130所对应的区域内;第一阀体组件140包括:第一进水阀142,设置在第一水箱112上;第二进水阀148,设置在底座120或第二水箱122上,第二进水阀148与第二水箱122相连通;顶开件153,可活动地与第二进水阀148相连接,顶开件153内设有连通腔,顶开件153的至少部分能够在第二进水阀148的阀体内运动,以打开或关闭第二进水阀148的阀口;当底座120与手持部110在组装状态,顶开件153打开第一进水阀142的阀口以及第二进水阀148的阀口,使第二水箱122中能输水至第一水箱112中。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说明了衣物处理装置100还包括第一阀体组件140,当手持部110放置于底座120上,第一阀体组件140将第一水箱112与第二水箱122连通,使得第二水箱122能够向第一水箱112中注水,实现第一水箱112的补水,其中,第一阀体组件140位于限定部130所对应的区域内,使得限定部130能够起到导向的作用,使得当手持部110安装到底座120上,第一阀体组件140的两个部分(第一进水阀142、顶开件153)之间的定位准确、强化了两者之间的稳定性和配合定位精度,可以减少第一水箱112和第二水箱122连通后产生渗水的情况。具体地,第一阀体组件140包括第一进水阀142、第二进水阀148和顶开件153,第一进水阀142设置在第一水箱112上,第二进水阀148设置在底座120或第二水箱122上并与第二水箱122相连通;顶开件153可活动地与第二进水阀148相连接,顶开件153内设有连通腔,顶开件153的至少部分能够在第二进水阀148的阀体内运动,以打开或关闭第二进水阀148的阀口,在打开第二进水阀148的阀口的情况下,第二水箱122中的水可以经由第二进水阀148的阀口、顶开件153的连通腔流出,使得第二水箱122中的水可以流出。进一步地,当底座120与手持部110在组装状态,顶开件153运动,从而打开第一进水阀142的阀口以及第二进水阀148的阀口,进而使得第二水箱122中的水能够注入第一水箱112中;具体地,当底座120与手持部110在组装状态,由于手持部110的重力,或是用户施加给手持部110的下压力,使得顶开件153能够向下运动从而打开第二进水阀148的阀口;并且,由于手持部110向下运动,第一进水阀142与顶开件153相抵接,使得顶开件153还能够打开第一进水阀142的阀口,从而使得第二水箱122和第一水箱112之间形成通路,第二水箱122中的水经由第一进水阀142、顶开件153的连通腔、第二进水阀148进入到第一水箱112中,实现为第一水箱112的自动补水。第一阀体组件140的结构简单,成本低,有利于产品的加工生产。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二进水阀148设置在第二水箱122上,第二水箱122通过第二进水阀148、第一进水阀142直接与第一水箱112连通;当第二进水阀148设置在底座120上,第二水箱122与第一水箱112可以通过水管160等输水部件间接连通。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在手持部110与底座120之间设有电耦合组件,举例地,电耦合组件包括第一电耦合件和第二电耦合件,手持部110上设有第一电耦合件,底座120上设有第二电耦合件,同样可以将电耦合组件设置在限定部所对应的区域内,使得电耦合组件的两个部分(第一电耦合件、第二电耦合件)之间的定位准确、强化了两者之间的稳定性和配合定位精度,可以使得手持部110和底座120两者之间的电连接更稳定。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第一水箱112上设有内凹部114,第一进水阀142位于内凹部114处;和/或底座120上安装第二进水阀148的位置为平面或凸面。
在该实施例中,具体说明了在第一水箱112上设有内凹部114,第一进水阀142位于内凹部114处,内凹部114的设置使得第一进水阀142可以避空防护,从而使得第一进水阀142不外凸于第一水箱112,提高第一进水阀142的可靠性,进一步地,使得第一进水阀142也不容易被误触发。和/或底座120上安装第二进水阀148的位置为平面或凸面,从而能够防止通过第一进水阀142或第二进水阀148流出的水聚集在底座120上,使得底座120上不容易积水,便于清理底座120。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内凹部114被构造为由第一水箱112的底壁向内凹陷形成,在第一水箱112的内部内凹部114形成导流凸起面116。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说明了内凹部114被构造为由第一水箱112的底壁向内凹陷形成,并且,在第一水箱112的内部内凹部114形成导流凸起面116,也即,在第一水箱112的内部来看,内凹部114为向上凸起的导流凸起面116,从而可以起到导流的作用,在第一水箱112内的水较少时,可以使第一水箱112内的水汇聚到一起,与设置在第一水箱112内的水管160配合,从而能够尽可能地将第一水箱112中的水抽取干净,减少第一水箱112内的积水,避免第一水箱112中的水无法抽取干净,长时间留存在第一水箱112中而导致滋生细菌等问题,有利于第一水箱112的卫生清洁。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第一进水阀142避开导流凸起面116的最低点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说明了第一进水阀142避开导流凸起面116的最低点设置,使得第一进水阀142可以避空防护,从而使得第一进水阀142不外凸于第一水箱112,提高第一进水阀142的可靠性,进一步地,使得第一进水阀142也不容易被误触发。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当底座120与手持部110在组装状态,第二水箱122的至少部分高于第一水箱112。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限定了当底座120与手持部110在组装状态,第二水箱122的至少部分高于第一水箱112,也即,第二水箱122中的水高于第一水箱112,此种情况下,使得第二水箱122中的水能够由于重力自动注入第一水箱112中,无需设置水泵117等驱动装置,从而简化了产品的结构,节省了水泵117、水管160等零部件,大大降低了产品的成本,同时,也减轻了产品的重量,更加符合小型化衣物处理装置100的市场需求。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二进水阀148设置在第二水箱122上,第二水箱122通过第二进水阀148、第一进水阀142直接与第一水箱112连通,第二水箱122中的水能够直接在重力作用下进入到第一水箱112中;当第二进水阀148设置在底座120上,第二水箱122与第一水箱112可以通过水管160等输水部件间接连通,第二水箱122中的水同样能够直接在重力作用下进入到第一水箱112中。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第一进水阀142包括:第一阀体144,第一阀体144上设有第一通道;第一阀芯145,设置在第一通道中,第一阀芯145能够封堵第一通道的开口;第一复位件146,设置在第一阀体144和第一阀芯145之间;第一密封件147,位于第一通道的开口处,第一密封件147与第一阀芯145相抵接;当底座120与手持部110在组装状态,顶开件153的一端推动第一阀芯145进入第一通道,使第二水箱122中能输水至第一水箱112中。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说明了第一进水阀142包括第一阀体144、第一阀芯145和第一密封件147,第一阀体144上设有第一通道、第一出水口和第一进水口,水流自第一进水口进入第一通道中然后能够经过第一出水口流出。第一阀芯145设置在第一通道内,在第一阀芯145和第一阀体144之间设有第一复位件146,第一复位件146具体为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则第一阀芯145一直受到第一复位件146所提供的朝向第一出水口运动的作用力,即在顶开件153未受到来自外部的压力时,第一阀芯145则会在第一复位件146的作用下一直位于第一出水口处,从而实现第一通道的封堵,防止漏水。而当顶开件153受到朝向第一复位件146的作用力时,例如:当手持部110安装在底座120,此时顶开件153受压移动,顶开件153能够与第一阀芯145相接触从而带动第一阀芯145运动,当顶开件153和第一阀芯145同时运动时,第一复位件146继续被压缩,此时第一阀芯145离开第一出水口处,则此时顶开件153内的连通腔能够与第一通道连通,实现通水功能。进一步地,当手持部110由底座120上取下,此种状态下,顶开件153受到的朝向第一复位件146的作用力消失,第一复位件146与第一阀芯145相抵接,第一复位件146能够推动第一阀芯145回复到封堵第一通道的开口的位置,实现第一进水阀142的关闭。进一步地,在第一出水口处设有第一密封件147,第一密封件147能够夹设在第一阀芯145和第一阀体144之间,从而当第一阀芯145位于第一出水口处时,第一密封件147能够确保第一出水口处的密封性能,避免第一导流通道内的水流泄露。具体地,第一密封件147为密封圈。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第二进水阀148包括:第二阀体149,第二阀体149上设有第二通道;第二阀芯150,设置在第二通道中,第二阀芯150能够封堵第二通道的开口;第二复位件151,设置在第二阀体149和第二阀芯150之间;第二密封件152,位于第二通道的开口处,第二密封件152与第二阀芯150相抵接;在手持部110安装在底座120上时,顶开件153的一端推动第二阀芯150进入第二通道,以使第二水下的水能够进入第一水箱112。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说明了第二进水阀148包括第二阀体149、第二阀芯150和第二密封件152,第二阀体149上设有第二通道、第二出水口和第二进水口,水流自第二进水口进入第二通道中然后能够经过第二出水口流出。第二阀芯150设置在第二通道内,在第二阀芯150和第二阀体149之间设有第二复位件151,第二复位件151具体为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则第二阀芯150一直受到第二复位件151所提供的朝向第二出水口运动的作用力,即在顶开件153未受到来自外部的压力时,第二阀芯150则会在第二复位件151的作用下一直位于第二出水口处,从而实现第二通道的封堵,防止漏水。而当顶开件153受到朝向第二复位件151的作用力时,例如:将手持部110安装在底座120上,此时顶开件153受压移动,顶开件153能够与第二阀芯150相接触从而带动第二阀芯150运动,当顶开件153和第二阀芯150同时运动时,第二复位件151继续被压缩,此时第二阀芯150离开第二出水口处,则此时顶开件153内的连通腔能够与第二通道连通,实现通水功能。进一步地,在将手持部110由底座120上取下时,此时,顶开件153受到的朝向第二复位件151的作用力消失,第二复位件151与第二阀芯150相抵接,第二复位件151能够推动第二阀芯150回复到封堵第二通道的开口的位置,实现第二进水阀148的关闭。进一步地,在第二出水口处设有第二密封件152,第二密封件152能够夹设在第二阀芯150和第二阀体149之间,从而当第二阀芯150位于第二出水口处时,第二密封件152能够确保第二出水口处的密封性能,避免第二导流通道内的水流泄露。具体地,第二密封件152为密封圈。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顶开件153的长度为L,第一阀芯145能够移动的最大距离为L1,第二阀芯150能够移动的最大距离为L2,第一阀芯145和第二阀芯150之间的最小距离为L3,其中,L1+L3<L<L1+L2+L3;或L2+L3<L<L1+L2+L3。
在该实施例中,设顶开件153的长度为L,第一阀芯145能够移动的最大距离为L1,也即,第一复位件146能够被压缩的压缩量为L1,第二阀芯150能够移动的最大距离为L2,也即,第二复位件151能够被压缩的压缩量为L2,并且,设第一阀芯145和第二阀芯150之间的最小距离为L3,也即,假设取下顶开件153并将手持部110安装在底座120上,在第一进水阀142和第二进水阀148均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下,第一进水阀142和第二进水阀148之间的距离为L3,其中,需要满足:L1+L3<L<L1+L2+L3,或者满足:L2+L3<L<L1+L2+L3,从而能够确保第一阀体组件140的性能,在第一阀芯145和第二阀芯150中的一个被异物卡住时,第一阀芯145和第二阀芯150中的另一个在运动到最大位移后,顶开件153还具有足够长度能顶开被卡住的阀芯,确保产品的性能。
具体地,第一阀芯145和第二阀芯150均可以为钢球。
当然,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衣物处理装置100,能够自动为第一水箱112进行补水,但同时,也可以通过人工为第一水箱112补水,仅需打开第一水箱112的注水口即可实现,这同样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这些实现方式及其他可实现的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当手持部110安装于底座120,限定部130的顶面与手持部110的最低处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5mm且小于等于300mm。
在该实施例中,具体说明了当手持部110安装于底座120,限定部130的顶面与手持部110的最低处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5mm且小于等于300mm,该上限值能够对避免限定部130的位置过高,而导致手持部110、底座120的体积相应地增大,不利于产品的小型化。该下限值能够避免限定部130的位置过低,无法稳定地固定手持部110和底座120之间的安装,确保当手持部110安装到底座120上,第一阀体组件140的两个部分(第一进水阀142、顶开件153)之间的定位准确、强化了两者之间的稳定性和配合定位精度,可以减少第一水箱112和第二水箱122连通后产生渗水的情况。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第一水箱112可拆卸地与手持部110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当第一水箱112可拆卸地与手持部110相连接,使得第一水箱112可以由手持部110上取下,单独进行清洗、维护、手动加水等操作,提升了产品的品质及适用范围。具体地,将第一水箱112从手持部110上取下,通过人工为第一水箱112补水,仅需打开第一水箱112的注水口即可实现,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如图1和图3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衣物处理装置100还包括:蒸汽发生器118和水泵117,蒸汽发生器118设置在手持部110上;水泵117设置在手持部110上,水泵117连通第一水箱112和蒸汽发生器118。
在该实施例中,衣物处理装置100还包括蒸汽发生器118和水泵117,蒸汽发生器118和水泵117均设置在手持部110上,水泵117连通第一水箱112和蒸汽发生器118。具体地,水泵117能够为第一水箱112中的水提供动力,使得第一水箱112中的水能够被输送到手持部110的蒸汽发生器118处,蒸汽发生器118能够使得经由其的水形成水蒸汽,进而通过水蒸汽实现衣物处理装置100的熨烫功能。并且,通过水泵117也能够尽可能地将第一水箱112中的水抽取干净,避免第一水箱112中的水无法抽取干净,长时间留存在第一水箱112中而导致滋生细菌等问题。
具体地,蒸汽发生器118具体为加热器,加热器加热到一定温度使得经过其的水形成水蒸汽,使得第一水箱112中的水经由加热器形成水蒸汽,实现衣物处理装置100的熨烫功能,抚平待处理衣物上的褶皱。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衣物处理装置100还包括:第一电源装置和第二电源装置,第一电源装置设置在手持部110上,第一电源装置为手持部110供电;第二电源装置设置在底座120上,第二电源装置为底座120供电;第一开关,设置在手持部110上;第二开关,设置在底座120上。
在该实施例中,在手持部110上设置有第一电源装置,第一电源在能够为手持部110供电,使得手持部110内部的水泵117、蒸汽发生器118等电元器件可以正常工作,进而可以实现手持部110的正常熨烫操作。而第一开关可以控制手持部110的开启或关闭,将第一开关设置在手持部110上,使得用户在熨烫完毕后可以立即关闭手持部110,既提升了产品的使用安全性,同时也更加便于用户操作,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进一步地,在底座120上设置有第二电源装置,第二电源装置能够为底座120供电,使得底座120内部的电元器件可以正常工作,进而可以实现底座120的正常功能。通过分别在手持部110和底座120上设置独立的供电装置,使得手持部110和底座120可以独立工作或充电等,更加方便用户使用。而第二开关可以控制底座120的开启或关闭,通过在底座120上设置第二开关,在遇到危险情况时可以及时关闭第二开关,与切断第二电源线共同为产品的安全提供可双重保障,提升了产品的使用安全性。
具体地,第一电源装置、第二电源装置可以为储电电池或电源线,储电电池的设计可以实现手持部110、底座120的无线操作,更加方便用户使用;电源线相比于储电电池具有重量轻、电能充足、使用时间长、无需等待充电时间等优点。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衣物处理装置100还包括:第一耦合件和第二耦合件,第一耦合件设置在手持部110上;第二耦合件设置在底座120上,第一耦合件和第二耦合件相连接以使手持部110和底座120电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衣物处理装置100还包括第一耦合件和第二耦合件,第一耦合件和第二耦合件相连接后能够形成两个零件之间的电连接,使得两个零件之间的电连接稳固。具体地,第一耦合件设置在手持部110上,而第二耦合件设置在底座120上,使得在手持部110设置在底座120上时,第一耦合件和第二耦合件相连接,能够实现手持部110和底座120的电连接,从而可以通过底座120为手持部110上的零部件供电,实现手持部110的功能,并且,在需要单独使用手持部110熨烫衣物时,可以将手持部110取下,单独操作手持部110进行熨烫等操作,便于用户操作。
举例地,在手持部110和底座120之间电连接的情况下,通过底座120的供电能够为手持部110上的蒸汽发生器118供电,使得蒸汽发生器118的温度快速升高到指定温度,提升效率,进而在取下手持部110后,手持部110仅需为水泵117供电,使得第一水箱中的水可以被抽取到蒸汽发生器118处即可实现手持部110的正常熨烫操作。
可以理解的是,手持部110可以设置有储电电池,在通过底座120的供电使得蒸汽发生器118的温度升高到指定温度之后,仅需通过储电电池即可实现为水泵117的供电,实现手持部110的正常熨烫操作,储电电池的设计可以实现手持部110的无线操作,更加方便用户使用。当然,也可以为手持部110设计电源线作为供电装置,通过电源线为手持部110供电,同样可以实现手持部110的正常熨烫操作,电源线相比于储电电池具有重量轻、电能充足、使用时间长、无需等待充电时间等优点。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衣物处理装置100还包括:第一通气部164和第二通气部166,第一通气部164设置在第一水箱112上;第二通气部166设置在第二水箱122上。
在该实施例中,在第一水箱112上设置有第一通气部164,第一通气部164能够起到平衡第一水箱112内外气压的作用,确保能够实现第一水箱112的自动补水。进一步地,在第二水箱122上设置有第二通气部166,第二通气部166能够起到平衡第二水箱122内外气压的作用,确保能够实现第一水箱112的自动补水。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通气部164和第二通气部166可以采用防水透气阀,从而既可以防止第一水箱112和第二水箱122中的水流出,又可以平衡第一水箱112和第二水箱122的内外气压。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以防水透气阀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领域人员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实现第一水箱112、第二水箱122的防水透气,例如,在第一水箱112和第二水箱122上均设置通孔,并在通孔处设置防水透气膜,同样可以起到上述防止水流出及平衡内外气压的作用,同样是本申请的保护范围,这些实施例对本领域人员是显而易见的。
如图1和图3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衣物处理装置100还包括:第三阀体124,设置在第二水箱122上,第三阀体124与第二水箱122相连通;水管接头162,设置在底座120上,水管接头162为中空结构,当第二水箱122安装在底座120上时,水管接头162能够打开第三阀体124。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说明了在第二水箱122上设有第三阀体124,第三阀体124能够防止第二水箱122中的水向外流出,避免在将第二水箱122由底座120上取下后第二水箱122中的水流出,提升产品的使用安全;同时,在底座120上设置有水管接头162,水管接头162为中空结构,在第二水箱122安装在底座120上时,水管接头162能够打开第三阀体124,使得第二水箱122中的水经由水管接头162内的中空结构、第三阀体124进入到第一水箱112中,实现第一水箱112的自动补水。水管接头162和第三阀体124的结构简单,成本低,有利于产品的加工生产。具体地,水管接头162凸出于底座120设置。
举例地,第三阀体124具体包括阀体、弹簧、密封件和封堵球,水管接头162向上凸出设置,具体来说,阀体为两端开口的结构,且阀体的内部形成水流通道,密封件安装在阀体的靠近外部的开口处,在第三阀体124处于密封状态的情况下,弹簧止抵于封堵球,封堵球与密封件相贴合,能够防止第二水箱122内部的水流出,使得第三阀体124处于密封状态。而在将第二水箱122安装在底座120上时,由于水管接头162凸出设置,使得水管接头162能够向上推动封堵球,使得封堵球与密封件相分离,两者之间形成用于水流通过的间隙,从而使得第二水箱122中的水能够流出,进而进入到第一水箱112中,使得第三阀体124处于开启状态。具体地,水管接头162凸出于底座120设置。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3所示,在第二水箱122上设置有加水口和密封塞126,外部的水能够经由加水口进入到第二水箱122中,从而实现为第二水箱122的补水;密封塞126能够封堵加水口,防止第二水箱122中的水流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手持部;
第一水箱,设置在所述手持部上;
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二水箱,所述底座和所述手持部中的一者设有限定部,另一者设有配合部;
所述底座与所述手持部能在分离状态和组装状态之间切换,当所述底座与所述手持部在所述组装状态,所述限定部与所述配合部配合使所述底座与所述手持部之间连接,且所述第二水箱和所述第一水箱连通使所述第二水箱能输水至所述第一水箱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定部包括容纳部,当所述底座与所述手持部在所述组装状态,所述配合部位于所述容纳部中,所述配合部与所述限定部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合部和所述限定部卡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定部的侧壁形成开口,所述开口的宽度小于所述配合部的最大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部上设有把手,所述衣物处理装置还包括:
调控部,设置在所述把手上,所述调控部能够调控所述手持部的工作参数,所述限定部避开所述调控部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持部包括把手和机头,所述限定部或所述配合部设置在所述把手上,所述限定部或所述配合部与所述机头之间具有第一间隔。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定部或所述配合部与所述手持部的底端之间具有第二间隔。
8.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定部为导向槽或导向筋。
9.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或所述手持部上设有配合平面,当所述底座与所述手持部在所述组装状态,所述手持部或所述底座的至少部分与所述配合平面相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阀体组件,当所述底座与所述手持部在所述组装状态,所述第一阀体组件将所述第一水箱与所述第二水箱连通,所述第一阀体组件位于所述限定部所对应的区域内;所述第一阀体组件包括:
第一进水阀,设置在所述第一水箱上;
第二进水阀,设置在所述底座或所述第二水箱上,所述第二进水阀与所述第二水箱相连通;
顶开件,可活动地与所述第二进水阀相连接,所述顶开件内设有连通腔,所述顶开件的至少部分能够在所述第二进水阀的阀体内运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进水阀的阀口;
当所述底座与所述手持部在所述组装状态,所述顶开件打开所述第一进水阀的阀口以及所述第二进水阀的阀口,使所述第二水箱中能输水至所述第一水箱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水箱上设有内凹部,所述第一进水阀位于所述内凹部处;和/或
所述底座上安装所述第二进水阀的位置为平面或凸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凹部被构造为由所述第一水箱的底壁向内凹陷形成,在所述第一水箱的内部所述内凹部形成导流凸起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进水阀避开所述导流凸起面的最低点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底座与所述手持部在所述组装状态,所述第二水箱的至少部分高于所述第一水箱。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阀包括:
第一阀体,所述第一阀体上设有第一通道;
第一阀芯,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道中,所述第一阀芯能够封堵所述第一通道的开口;
第一复位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阀体和所述第一阀芯之间;
第一密封件,位于所述第一通道的开口处,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第一阀芯相抵接;
当所述底座与所述手持部在所述组装状态,所述顶开件的一端推动所述第一阀芯进入所述第一通道,使所述第二水箱中能输水至所述第一水箱中。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水阀包括:
第二阀体,所述第二阀体上设有第二通道;
第二阀芯,设置在所述第二通道中,所述第二阀芯能够封堵所述第二通道的开口;
第二复位件,设置在所述第二阀体和所述第二阀芯之间;
第二密封件,位于所述第二通道的开口处,所述第二密封件与所述第二阀芯相抵接;
当所述底座与所述手持部在所述组装状态,所述顶开件的一端推动所述第二阀芯进入所述第二通道,使所述第二水箱中能输水至所述第一水箱中。
17.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底座与所述手持部在所述组装状态,所述限定部的顶面与所述手持部的最低处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5mm且小于等于300mm。
CN202023316707.3U 2020-12-31 2020-12-31 衣物处理装置 Active CN2141685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16707.3U CN214168505U (zh) 2020-12-31 2020-12-31 衣物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16707.3U CN214168505U (zh) 2020-12-31 2020-12-31 衣物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68505U true CN214168505U (zh) 2021-09-10

Family

ID=776115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316707.3U Active CN214168505U (zh) 2020-12-31 2020-12-31 衣物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6850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44043A (zh) * 2021-10-22 2022-01-18 宁波浩嘉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可实现无绳使用及自动补水的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44043A (zh) * 2021-10-22 2022-01-18 宁波浩嘉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可实现无绳使用及自动补水的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168505U (zh) 衣物处理装置
EP2327347B1 (en) Cleaner nozzle
CN112842181B (zh) 一种洗地装置的补给方法
CN213896439U (zh) 衣物处理装置
CN108252067B (zh) 水位调节装置及挂烫机
CN114687194A (zh) 衣物处理装置
US20100175723A1 (en) Washing apparatus for washing a head portion of a depilation apparatus
CN214005197U (zh) 衣物处理装置
CN113718487A (zh) 一种投放模块及衣物处理装置
CN209910103U (zh) 一种上加水加湿器
CN216947562U (zh) 蒸汽熨烫设备
CN108201360B (zh) 烹饪设备
CN108201357B (zh) 烹饪设备
EP3901350A1 (en) Laundry treating apparatus
KR101104161B1 (ko) 전기스팀 다리미
CN215251871U (zh) 蒸汽熨烫设备
CN216947563U (zh) 蒸汽熨烫设备
CN218090233U (zh) 衣物护理设备
CN211284972U (zh) 挂烫机主机及挂烫机
CN112754364A (zh) 清洁设备及其补水方法
CN108201359B (zh) 烹饪设备
CN211511658U (zh) 一种用于擦地机的补水装置
CN219146793U (zh) 一种雾化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设备
CN217744169U (zh) 一种皂液机
CN220024995U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喷壶组件及清洁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