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68267U - 一种单面毛圈梭织面料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单面毛圈梭织面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68267U
CN214168267U CN202023215173.5U CN202023215173U CN214168267U CN 214168267 U CN214168267 U CN 214168267U CN 202023215173 U CN202023215173 U CN 202023215173U CN 214168267 U CN214168267 U CN 2141682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ry
fabric
yarn
woven fabric
loo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21517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季志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321517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682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682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682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面毛圈梭织面料,包括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由经、纬纱交叉梭织而成,在面料本体的经向等距离间隔设置毛圈纱;所述面料本体的正面形成梭织物表面,毛圈纱在面料本体的背面形成毛圈。本实用新型通过织布过程中调节毛圈纱的经纱张力和棉纱的经纱张力为1:1.01‑1.005,使毛圈纱从织轴上放送出来时相对棉纱在送经方向上送经量大于棉纱的送经量,从而形成毛圈。本实用新型采用一体式结构以呈现单面毛圈的梭织面料结构,保证面料柔软风格的同时具有一定的挺括性,满足衬衫等服装的面料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单面毛圈梭织面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面毛圈梭织面料,属于纺织面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毛圈织物一般为经编结构的针织面料,针织毛圈织物是利用织针把各种原料和品种的纱线构成线圈、再经串套连接成针织物的工艺过程。目前的毛圈针织面料有单面针织毛圈面料和双面针织毛圈面料,与人体接触时的舒适性较好,受到广大客户的喜爱。但是现有的针织毛圈织物一般都用作生产毛巾或较为厚实的运动衫等,当作为服装面料时针织毛圈面料不适合作为轻薄服装面料(如衬衫面料)。
目前已有的方案是将梭织面料和毛圈面料粘合在一起形成一面梭织结构一面毛圈结构的面料,以用作生产衬衫、睡衣等服装,但采用这种形式的面料一方面粘合时的粘合剂可能会对人体有害,另一方面粘合后的面料厚度较厚,不适合制作春夏季服装。
JP6584627B1公开了一种反面毛圈梭织面料,采用一体式结构以呈现正面梭织结构反面毛圈结构,能够满足衬衫、睡衣套装等服装的面料需求。但该种面料仍然存在一定的技术缺陷,虽然该面料的正面采用梭织结构能够用于衬衫服装,但由于反面的毛圈带来的柔软的面料风格,使得该类面料的挺括性不足,更多只能应用在休闲衬衫或家居服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单面毛圈梭织面料,采用一体式结构以呈现单面毛圈的梭织面料结构,保证面料柔软风格的同时具有一定的挺括性,满足衬衫等服装的面料需求。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单面毛圈梭织面料,包括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由经、纬纱交叉梭织而成,在面料本体的经向等距离间隔设置毛圈纱;所述面料本体的正面形成梭织物表面,毛圈纱在面料本体的背面形成毛圈;所述毛圈包括第一毛圈和第二毛圈,所述第一毛圈的高度为0.2mm-2mm,第二毛圈的高度为0.2mm-0.5mm,第一毛圈的高度大于第二毛圈的高度;所述第一毛圈和第二毛圈均匀交替设置。
进一步地,同一根毛圈纱上相邻两个组织点间包含1-3根纬向纱。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毛圈包括外层毛圈和内层毛圈。
进一步地,所述外层毛圈采用棉纱,内层毛圈采用腈纶。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毛圈经割绒处理形成割绒部。
进一步地,所述割绒部采用腈纶,腈纶的单纤纤度为0.5-1.5dtex。
进一步地,所述割绒部采用的腈纶纤维纱为无捻纤维。
进一步地,所述面料本体采用棉纱或棉/涤混纺纱线,毛圈纱采用腈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毛圈和割绒部均匀交替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面料本体采用平纹组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单面毛圈梭织面料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纱线,经纱和纬纱均选择棉纱线,在经纱上等距离间隔设置毛圈纱;
(2)整经:将经纱均匀的排列在一起,使毛圈纱以等距离间隔设置在棉纱线之间;
(3)对棉纱线进行上浆,最后卷绕在新的轴上,形成浆轴;
(4)设置上下两排并轴机,下方并轴机将棉纱的浆轴合并成一个棉纱的织轴,上方并轴机将毛圈纱合并成一个毛圈纱的织轴;
(5)对棉纱的织轴和毛圈纱的织轴进行穿综穿筘;
(6)织布:织布机通过设定的程序控制经纱与纬纱交织形成布面;织布过程中调节毛圈纱的经纱张力和棉纱的经纱张力为1:1.01-1.005,使毛圈纱从织轴上放送出来时相对棉纱在送经方向上送经量大于棉纱的送经量,从而形成毛圈;
(7)把织好的布进行退浆和定型处后,即得到本实施例所述的单面毛圈梭织面料。
进一步地,所述毛圈纱与棉纱的张力比呈周期性波动,棉纱的张力控制不变,即毛圈纱的张力呈周期性波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所述单面毛圈梭织面料采用一体式结构以呈现单面毛圈的梭织面料结构,保证面料柔软风格的同时具有一定的挺括性,满足衬衫等服装的面料需求;
(2)本实用新型采用1/2平纹组织将经向等距离间隔设置的毛圈纱的组织点掩埋,使毛圈纱只在背面呈现,从而形成正面为梭织结构,背面为毛圈结构的面料,避免采用粘合方式产生的诸多弊端,满足春夏季各式男、女睡衣(套)的制作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单面毛圈梭织面料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单面毛圈梭织面料的组织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面毛圈梭织面料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所述面毛圈梭织面料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面料本体;2-梭织物表面;3-毛圈;31-第一毛圈;311-外层毛圈;312-内层毛圈;32-第二毛圈;33-割绒部;4-毛圈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单面毛圈梭织面料包括面料本体1,面料本体1采用棉纱通过经、纬纱交叉梭织而成,在面料本体1的经向等距离间隔设置毛圈纱4;所述经、纬向的棉纱采用1/2平纹组织,毛圈纱4的组织点由纬向的棉纱掩埋,面料本体1的正面形成梭织物表面2,毛圈纱在面料本体1的背面形成毛圈3。同一根毛圈纱上相邻两个组织点A间包含1-3根纬向纱,如图2所示,为一根毛圈纱上相邻两个组织点A间包含2根纬向纱的情况。
本实施例所述单面毛圈梭织面料在编织时,经、纬向的棉纱采用1/2平纹组织编织形成面料本体1,间隔设置在经向上的毛圈纱在编织时送经量大于其他经向棉纱的送经量,从而形成毛圈3。
如图1所示,所述毛圈3包括第一毛圈31和第二毛圈32,所述第一毛圈31的高度为0.2mm-2mm,第二毛圈32的高度为0.2mm-0.5mm,第一毛圈31的高度大于第二毛圈32的高度;所述第一毛圈31和第二毛圈32均匀间隔设置,图1中第一毛圈31和第二毛圈32为1隔1设置,也可以采用2隔1或2隔2等方式。一般情况下,毛圈高度大于0.5mm如易造成毛圈不良躺倒在织物上;而毛圈高度小于0.2mm织造难度又相当大,很难形成毛圈。本实施例所述单面毛圈梭织面料采用不同高度毛圈交替设置的方式,使低毛圈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支撑高毛圈的作用,一方面毛圈可以提供柔软的面料风格,另一方面低毛圈的支撑作用可以一定程度地提供面料的立体骨架,避免该类面料用于衬衫等服装时只一味地具有柔软风格,而缺乏挺括质感。
本实施例中第一毛圈31和第二毛圈32不同高度地形成在于送经量的改变,送经量大则形成的毛圈高度较高。
本实施例中,棉纱采用双股40s-120s的纱线,毛圈纱采用腈纶。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其他同实施例一。所述第一毛圈31包括外层毛圈311和内层毛圈312,外层毛圈311采用棉纱,内层毛圈312采用腈纶。
本实施例中第一毛圈31的形成过程为,将棉纱和腈纱以不加捻的形式同时以不同的送经量进行送经,腈纶的送经量小于棉纱送经量,从而棉纱形成较大的外层毛圈311,腈纶形成较小的内层毛圈312。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通过高低毛圈的支撑作用提高面料风骨的同时,将第一毛圈31采用内、外层毛圈的产体结构,提高服装面料的整体质感。
实施例三:
如图4所示,其他同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将所述第二毛圈采用割绒处理,形成割绒部33。
所述割绒部33采用腈纶,腈纶的单纤纤度为0.5-1.5dtex,能够保证柔软的风格。
另外割绒部33采用的腈纶纤维纱优选无捻纤维,如果加捻,则单纤维的抗变刚性过高,无法获得本实施例所希望的柔软风格。
实施例四:
其他同实施例一实施例三,所述面料本体1采用棉/涤混纺纱。
实施例五:一种单面毛圈梭织面料的生产工艺
本实施例所述的生产工艺是实施例一中的单面毛圈梭织面料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纱线,经纱和纬纱均选择双股40s-120s的棉纱线,在经纱上等距离间隔设置毛圈纱,如腈纶;
(2)整经:将经纱均匀的排列在一起,使毛圈纱以等距离间隔设置在棉纱线之间;
(3)对棉纱线进行上浆,最后卷绕在新的轴上,形成浆轴;
(4)设置上下两排并轴机,下方并轴机将棉纱的浆轴合并成一个棉纱的织轴,上方并轴机将毛圈纱合并成一个毛圈纱的织轴;
(5)对棉纱的织轴和毛圈纱的织轴进行穿综穿筘;
(6)织布:织布机通过设定的程序控制经纱与纬纱交织形成布面,经、纬向的棉纱可以采用1/2平纹组织或其他组织进行编织;
为了控制毛圈纱在布面的背面形成毛圈,通过调节毛圈纱的经纱张力和棉纱的经纱张力为1:1.01-1.005,让毛圈纱从织轴上放送出来完成送经动作后,相对棉纱在送经方向上送经量大于棉纱的送经量,从而形成毛圈;需要注意地是,毛圈纱与棉纱的张力比呈周期性波动,棉纱的张力控制不变,即毛圈纱的张力呈周期性波动;如:毛圈纱的张力和棉纱的张力比在1:1和1:1.01之间波动,波动时间为t,t决定了每个毛圈之间的间隔大小,t值越大,则毛圈间隔越大;同样,t值也会影响毛圈的大小,t值越大,毛圈则越大,t值越小,毛圈也越小;
一般当毛圈纱和棉纱的经纱张力为1.01时,t值为10ms时,毛圈的高度在0.5-2mm之间,具体生产时,可以根据毛圈的高度需求对经纱比值和t值进行调整;
如果同一布面上毛圈的大小不一样,则毛圈纱的张力波动根据毛圈的大小进行调节,张力值越大,毛圈越小,张力值越小,毛圈越大;
(7)把织好的布进行退浆和定型处后,即得到本实施例所述的单面毛圈梭织面料。
实施例六:一种单面毛圈梭织面料的生产工艺
本实施例所述的生产工艺是实施例二中的单面毛圈梭织面料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其他步骤同实施例五;需要在实施例的基础上再增加一排毛圈纱的织轴,在需要形成双层毛圈的位置,将两个毛圈纱织轴上的毛圈纱同时进行穿综穿筘,这样位于同一经向位置上的两个毛圈纱分别进行张力控制,形成大小不同的毛圈。
实施例七:一种单面毛圈梭织面料的生产工艺
本实施例所述的生产工艺是实施例二中的单面毛圈梭织面料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其他步骤同实施例五或六;在完成织物后,对面料上局部的毛圈进行割绒处理,形成割绒部。

Claims (8)

1.一种单面毛圈梭织面料,包括面料本体(1),其特征是:所述面料本体(1)由经、纬纱交叉梭织而成,在面料本体(1)的经向等距离间隔设置毛圈纱(4);所述面料本体(1)的正面形成梭织物表面(2),毛圈纱在面料本体(1)的背面形成毛圈(3);所述毛圈(3)包括第一毛圈(31)和第二毛圈(32),所述第一毛圈(31)的高度为0.2mm-2mm,第二毛圈(32)的高度为0.2mm-0.5mm,第一毛圈(31)的高度大于第二毛圈(32)的高度;所述第一毛圈(31)和第二毛圈(32)均匀交替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面毛圈梭织面料,其特征是:同一根毛圈纱上相邻两个组织点(A)间包含1-3根纬向纱。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面毛圈梭织面料,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毛圈(31)包括外层毛圈(311)和内层毛圈(31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面毛圈梭织面料,其特征是:所述外层毛圈(311)采用棉纱,内层毛圈(312)采用腈纶。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单面毛圈梭织面料,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毛圈经割绒处理形成割绒部(33)。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面毛圈梭织面料,其特征是:所述割绒部(33)采用腈纶,腈纶的单纤纤度为0.5-1.5dtex。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面毛圈梭织面料,其特征是:所述割绒部(33)采用的腈纶纤维纱为无捻纤维。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面毛圈梭织面料,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毛圈(31)和割绒部均匀交替设置。
CN202023215173.5U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单面毛圈梭织面料 Active CN2141682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15173.5U CN214168267U (zh)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单面毛圈梭织面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15173.5U CN214168267U (zh)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单面毛圈梭织面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68267U true CN214168267U (zh) 2021-09-10

Family

ID=776102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215173.5U Active CN214168267U (zh)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单面毛圈梭织面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682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78972B2 (en) Fabrics having double layers of terry or pile
CN109023664B (zh) 一种家纺丝绒的生产工艺
CN108385265A (zh) 一种具有绗缝效果的经编弹力提花间隔织物及其制作方法
CN1970860B (zh) 双组分聚酯熔融粘结花式纱线的加工方法
CN113463257A (zh) 一种立体针织毛圈针织物及编织工艺、用途
CN110359166B (zh) 一种剪绒弹力面料及制作工艺
CN214168267U (zh) 一种单面毛圈梭织面料
CN112430884B (zh) 一种提花衬垫微浮雕针织组织及其针织方法
CN214271207U (zh) 一种仿梭织的针织面料
CN218539983U (zh) 一种地梳空针配贾卡对拉提花织物
CN112663208A (zh) 一种单面毛圈梭织面料及其生产工艺
EP1826303A1 (en) Bath linen for personal use, particularly for drying,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CN213172771U (zh) 一种弹性梭织面料
CN113265758A (zh) 一种地梳空针配贾卡对拉提花织物及其制作方法
CN101629345B (zh) 具有镶绣外观的一次成型机织面料及其织造方法
CN211106107U (zh) 一种经编仿灯芯绒面料
CN113089174B (zh) 一种仿羊毛面料
CN114214776B (zh) 一种仿针织毛圈面料及其织造工艺
CN216782945U (zh) 一种透气干爽网眼针织布
CN113279111B (zh) 一种双面异形色纺面料及生产方法
CN220300978U (zh) 一种远红外自发热蓄热面料
CN220163364U (zh) 一种弹性强抗皱针织布
CN217803707U (zh) 一种柔软滑爽沙发复合面料
CN103132227B (zh) 一种仿雪尼尔的经编针织物
CN215473607U (zh) 一种具有异色效果柔软高密度纬向弹性织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