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55617U - 一种生态修复用植草格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态修复用植草格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55617U
CN214155617U CN202022266510.7U CN202022266510U CN214155617U CN 214155617 U CN214155617 U CN 214155617U CN 202022266510 U CN202022266510 U CN 202022266510U CN 214155617 U CN214155617 U CN 2141556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ss planting
check
planting check
grid
thick bambo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6651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向明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an Zhengze Engineering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226651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556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556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556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绿化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生态修复用植草格,包括第一植草格和第二植草格,所述第一植草格和第二植草格的截面为均正六边形结构,所述第一植草格的六个面外侧面均开设有第二凹槽。该生态修复用植草格,通过第一植草格和第二植草格的内部中间均设有安装筒,并在安装筒的内部放置有一个吸水海绵,并使得在安装筒的两侧都开设有一个通口,在浇水或者下雨时,安装筒内部的吸水海绵能够吸收外来的水并且存储,从而使得在不浇水或者不下雨时,吸水海绵内部的水分能够通过两侧的通口扩散到植草格内部,从而使得内部的植被能够吸收水分不会枯萎,并且也不用频繁给植被浇水,从而节约水资源。

Description

一种生态修复用植草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绿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生态修复用植草格。
背景技术
在公园、道路、小区等地方建设草地时,由于人流量较大,长时间的踩踏会导致土地板结,土地板结会导致草坪的生存环境变差,草坪发育不良,从而出现草坪的美观程度下降,虽然一些场合设置标记禁止踩,但是其效果有限,而且在一些场合如停车场、操场等,无法避免出现踩踏的情况,为了保护草坪,现有技术中通过铺设植草格,将草种植在植草格的多边形通孔中,而多边形通孔的边缘位置供踩踏,因此铺设有植草格的位置即使长时间受到踩踏,由于不会直接接触土壤,也不会对对应位置的土壤质量产生影响。
现有技术中,受植草格铺设方法的影响,植草格的储水能力较差,需要频繁进行浇水,而在长时间未浇水、未下雨的情况下,植草格中的草的长势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态修复用植草格,具备存储水分的优点,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态修复用植草格,包括第一植草格和第二植草格,所述第一植草格和第二植草格的截面为均正六边形结构,所述第一植草格的六个面外侧面均开设有第二凹槽,六个所述第二凹槽均位于第一植草格六个面的中间位置,六个所述第二凹槽的内部中间均固定安装有第一磁铁,所述第二植草格的六个面外侧面均开设有第一凹槽,六个所述第一凹槽均位于第二植草格六个面的中间位置,六个所述第一凹槽内腔的底部靠近中间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凸块开进外侧一面的中间均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腔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第二磁铁,所述凸块与第二凹槽相适配,所述第一磁铁与卡槽相适配,所述第一植草格和第二植草格的内部中间均设有安装筒,两个所述安装筒的两侧均设有通口,两个所述安装筒的内部均活动套接有吸水海绵。
优选的,所述第一植草格和第二植草格的顶部均开设有凹口,所述第一植草格和第二植草格顶部的凹口的数量均为六个。
优选的,位于第二植草格内的所述安装筒的两侧靠近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另一端与第二植草格的内壁固定连接,位于第一植草格内的所述安装筒的两侧靠近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另一端与第一植草格的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植草格和第二植草格的六个侧面均固定安装有通孔,所述通孔靠近第一植草格和第二植草格的底部。
优选的,位于第一植草格内的所述安装筒的顶部与第一植草格的顶部平齐,且吸水海绵的顶部位于第一植草格顶部的下方,位于第二植草格内的所述安装筒的顶部与第二植草格的顶部平齐,且吸水海绵的顶部位于第二植草格顶部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第一植草格和第二植草格的横截面大小形状均相同。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生态修复用植草格,通过第一植草格和第二植草格的内部中间均设有安装筒,并在安装筒的内部放置有一个吸水海绵,并使得在安装筒的两侧都开设有一个通口,在浇水或者下雨时,安装筒内部的吸水海绵能够吸收外来的水并且存储,从而使得在不浇水或者不下雨时,吸水海绵内部的水分能够通过两侧的通口扩散到植草格内部,从而使得内部的植被能够吸收水分不会枯萎,并且也不用频繁给植被浇水,从而节约水资源。
2、该生态修复用植草格,通过第一植草格的两个面外侧均开设有第一凹槽,并在第一凹槽的内腔底部均固定安装有两个弹簧,并在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凸块,并在凸块的外测中间开设有卡槽,并在卡槽的内腔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磁铁,并在第二植草格的六个面外侧均设有第二凹槽,并且在第二凹槽的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磁铁,从而将第一植草格和第二植草格连接时,只需将第一植草格外侧的凸块卡进第二植草格外侧的第二凹槽时,通过第二磁铁和第一磁铁相互吸引,从而使得第一植草格和第二植草格固定连接不会出现松动,从而一次将多个第一植草格与第二植草格连接,即形成多个植草格,从而使得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植草格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安装筒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植草格;2、第二植草格;3、弹簧;4、加强筋;5、凸块;6、第一凹槽;7、安装筒;8、吸水海绵;9、第二凹槽;10、第一磁铁;11、凹口;12、通口;13、通孔;14、第二磁铁;15、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一种生态修复用植草格,包括第一植草格1和第二植草格2,第一植草格1和第二植草格2的截面为均正六边形结构,第一植草格1的六个面外侧面均开设有第二凹槽9,六个第二凹槽9均位于第一植草格1六个面的中间位置,六个第二凹槽9的内部中间均固定安装有第一磁铁10,第二植草格2的六个面外侧面均开设有第一凹槽6,六个第一凹槽6均位于第二植草格2六个面的中间位置,六个第一凹槽6内腔的底部靠近中间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弹簧3,弹簧3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凸块5,凸块5开进外侧一面的中间均开设有卡槽15,卡槽15内腔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第二磁铁14,通过第一植草格1的两个面外侧均开设有第一凹槽6,并在第一凹槽6的内腔底部均固定安装有两个弹簧3,并在弹簧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凸块5,并在凸块5的外测中间开设有卡槽15,并在卡槽15的内腔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磁铁14,并在第二植草格2的六个面外侧均设有第二凹槽9,并且在第二凹槽9的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磁铁10,从而将第一植草格1和第二植草格2连接时,只需将第一植草格1外侧的凸块5卡进第二植草格2外侧的第二凹槽9时,通过第二磁铁14和第一磁铁10相互吸引,从而使得第一植草格1和第二植草格2固定连接不会出现松动,从而一次将多个第一植草格1与第二植草格2连接,即形成多个植草格,从而使得安装方便,凸块5与第二凹槽9相适配,第一磁铁10与卡槽15相适配,第一植草格1和第二植草格2的内部中间均设有安装筒7,两个安装筒7的两侧均设有通口12,两个安装筒7的内部均活动套接有吸水海绵8,通过第一植草格1和第二植草格2的内部中间均设有安装筒7,并在安装筒7的内部放置有一个吸水海绵8,并使得在安装筒7的两侧都开设有一个通口12,在浇水或者下雨时,安装筒7内部的吸水海绵8能够吸收外来的水并且存储,从而使得在不浇水或者不下雨时,吸水海绵8内部的水分能够通过两侧的通口12扩散到植草格内部,从而使得内部的植被能够吸收水分不会枯萎,并且也不用频繁给植被浇水,从而节约水资源。
其中,第一植草格1和第二植草格2的顶部均开设有凹口11,第一植草格1和第二植草格2顶部的凹口11的数量均为六个,通过在第一植草格1和第二植草格2的顶部均设有多个凹口11,从而当植被生长盖过第一植草格1或者第二植草格2后,从凹口11中向外扩张,当人或车踏压时,植被在凹口11中的部分不会损坏,从而来保护植被。
其中,位于第二植草格2内的安装筒7的两侧靠近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加强筋4,加强筋4的另一端与第二植草格2的内壁固定连接,位于第一植草格1内的安装筒7的两侧靠近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加强筋4,加强筋4的另一端与第一植草格1的内壁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多根加强筋4,从而使得第一植草格1或者第二植草格2更加稳定。
其中,第一植草格1和第二植草格2的六个侧面均固定安装有通孔13,通孔13靠近第一植草格1和第二植草格2的底部,通过在每一个第一植草格1或者第二植草格2的侧面都设有通孔13,从而使得各个第一植草格1和第二植草格2连接时,向植被浇水可以渗透各个植草格,从而不会使有的植草格内部水分不一,从而使得植被均匀生长。
其中,位于第一植草格1内的安装筒7的顶部与第一植草格1的顶部平齐,且吸水海绵8的顶部位于第一植草格1顶部的下方,位于第二植草格2内的安装筒7的顶部与第二植草格2的顶部平齐,且吸水海绵8的顶部位于第二植草格2顶部的下方,由于安装筒7的顶部与第一植草格1和第二植草格2的顶部平齐,安装筒7也会对顶部通过的人或者车辆起支撑作用,从而不会使植草格受损。
其中,第一植草格1和第二植草格2的横截面大小形状均相同,由于第一植草格1和第二植草格2的外观相同,从而不仅使得第一植草格1和第二植草格2方便连接,也使得整体更加美观。
工作原理:首先将第一植草格1一侧面上的凸块5对准第二植草格2的第二凹槽9内,从而使得凸块5卡进第二凹槽9内,由于凸块5内腔底部的第二磁铁14与第二凹槽9内腔底部的第一磁铁10相互吸引,从而使得第一植草格1和第二植草格2相固定,然后将多个第一植草格1或者第二植草格2一次进行连接从而形成多个植草格,当下雨或者浇水时,水进入到第一植草格1和第二植草格2的内部,从而对植被进行浇水,通过安装筒7内的吸水海绵8会吸收水从而将其存储,当不下雨或者不浇水时,吸水海绵8内的水分从两侧的通口12扩散到第一植草格1或者第二植草格2内,从而使得植被保持湿润,从而不用频繁浇水而浪费水资源,第一植草格1和第二植草格2靠近底部的通孔13会使各个植草格内的水横向流动,从而使得每一个植草格内的植被生长均匀,从而使得整个植草格更加美观。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生态修复用植草格,包括第一植草格(1)和第二植草格(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植草格(1)和第二植草格(2)的截面为均正六边形结构,所述第一植草格(1)的六个面外侧面均开设有第二凹槽(9),六个所述第二凹槽(9)均位于第一植草格(1)六个面的中间位置,六个所述第二凹槽(9)的内部中间均固定安装有第一磁铁(10),所述第二植草格(2)的六个面外侧面均开设有第一凹槽(6),六个所述第一凹槽(6)均位于第二植草格(2)六个面的中间位置,六个所述第一凹槽(6)内腔的底部靠近中间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弹簧(3),所述弹簧(3)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凸块(5),所述凸块(5)开进外侧一面的中间均开设有卡槽(15),所述卡槽(15)内腔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第二磁铁(14),所述凸块(5)与第二凹槽(9)相适配,所述第一磁铁(10)与卡槽(15)相适配,所述第一植草格(1)和第二植草格(2)的内部中间均设有安装筒(7),两个所述安装筒(7)的两侧均设有通口(12),两个所述安装筒(7)的内部均活动套接有吸水海绵(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修复用植草格,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植草格(1)和第二植草格(2)的顶部均开设有凹口(11),所述第一植草格(1)和第二植草格(2)顶部的凹口(11)的数量均为六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修复用植草格,其特征在于:位于第二植草格(2)内的所述安装筒(7)的两侧靠近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加强筋(4),所述加强筋(4)的另一端与第二植草格(2)的内壁固定连接,位于第一植草格(1)内的所述安装筒(7)的两侧靠近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加强筋(4),所述加强筋(4)的另一端与第一植草格(1)的内壁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修复用植草格,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植草格(1)和第二植草格(2)的六个侧面均固定安装有通孔(13),所述通孔(13)靠近第一植草格(1)和第二植草格(2)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修复用植草格,其特征在于:位于第一植草格(1)内的所述安装筒(7)的顶部与第一植草格(1)的顶部平齐,且吸水海绵(8)的顶部位于第一植草格(1)顶部的下方,位于第二植草格(2)内的所述安装筒(7)的顶部与第二植草格(2)的顶部平齐,且吸水海绵(8)的顶部位于第二植草格(2)顶部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修复用植草格,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植草格(1)和第二植草格(2)的横截面大小形状均相同。
CN202022266510.7U 2020-10-13 2020-10-13 一种生态修复用植草格 Active CN2141556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66510.7U CN214155617U (zh) 2020-10-13 2020-10-13 一种生态修复用植草格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66510.7U CN214155617U (zh) 2020-10-13 2020-10-13 一种生态修复用植草格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55617U true CN214155617U (zh) 2021-09-10

Family

ID=77596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66510.7U Active CN214155617U (zh) 2020-10-13 2020-10-13 一种生态修复用植草格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556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813934B2 (ja) 緑化体
CN103262761A (zh) 一种花盆
JPH0499411A (ja) 植栽装置
KR101301014B1 (ko) 화분 상부면 다공성 보호커버
CN214155617U (zh) 一种生态修复用植草格
JP4657359B2 (ja) 緑化システムおよび緑化用トレー
KR101201355B1 (ko) 조경용 화분 및 이를 이용한 조경용 화분 조립체
CN208317582U (zh) 组合花盆及栽植模具
CN203985203U (zh) 集雨储水式花盆
KR200436996Y1 (ko) 걸이식화분
CN104285708A (zh) 一种半隔断式屋顶绿化栽培槽
CN211631017U (zh) 一种园林种植箱
CN212813009U (zh) 一种多功能组合种植容器
CN210216061U (zh) 一种便于更换绿化植物土壤的市政园林绿化砖
CN208768517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绿化装置
CN215872788U (zh) 一种安装于高架桥挡墙的装配式种植盆
CN206728811U (zh) 一种用于垂直绿化的石棉基质
CN111820035A (zh) 一种多功能组合种植容器
KR200322191Y1 (ko) 조경용 배수판
CN217957977U (zh) 一种保水植草格
CN210184014U (zh) 一种花盆
CN213127277U (zh) 一种蓄水型城市园林绿地系统
CN213757415U (zh) 一种自由组合式生态蓄水花池景观座椅
CN204146096U (zh) 一种半隔断式屋顶绿化栽培槽
CN213897305U (zh) 一种用于花盆的雨水收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08

Address after: Room 502, Unit 1, Building 12, Xinzhen Village, Wangguadian Sub district Office, Feicheng City, Tai'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71600

Patentee after: Ran Dedong

Address before: 474265 Tianjiazhuang, Yancha village, anziying Township, Zhenping county, Nanyang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Xiang Mingshe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30

Address after: 271000 South Yong'an Road, Nanyixian Village,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Feicheng City, Tai'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Tai'an Zhengze Engineering Material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Room 502, Unit 1, Building 12, Xinzhen Village, Wangguadian Sub district Office, Feicheng City, Tai'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71600

Patentee before: Ran Dedong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