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53251U - 一种进线接头及一种低压电流分配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进线接头及一种低压电流分配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53251U
CN214153251U CN202120418543.0U CN202120418543U CN214153251U CN 214153251 U CN214153251 U CN 214153251U CN 202120418543 U CN202120418543 U CN 202120418543U CN 214153251 U CN214153251 U CN 2141532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pper bar
wiring
insulating
low
voltage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41854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昆
张庆红
李海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hneider Xi'an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chneider Xi'an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neider Xi'an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chneider Xi'an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41854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532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532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532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进线接头,包括接线铜排,还包括:绝缘壳,接线铜排的一部分插设于绝缘壳内,接线铜排的另一部分为伸出部,该伸出部伸出绝缘壳体外;接线端子,接线端子通过螺栓与伸出部连接;触指夹,触指夹与接线铜排连接,触指夹包括外夹头,外夹头的一部分伸出绝缘壳外,外夹头用于夹紧待连接铜排。本实用新型设置了接线端子,方便了进线接头与出线接头之间的接线。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进线接头集成有外夹头,因此在连接进线接头和低压柜铜排时,直接使外夹头夹住低压柜铜排即可,从而提高了插接效率。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低压电流分配器。该低压电流分配器具有集成化程度高、占用空间少、布线路径短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进线接头及一种低压电流分配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流分配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进线接头及一种低压电流分配器。
背景技术
低压电流分配器包括进线接头、出线接头和壳体。进线接头包括接线铜排。接线铜排的一端伸出壳体外,用于和低压柜铜排连接,另一端位于壳体内,用于与出线接头连接。接线铜排与出线接头的连接方式为:在接线铜排的端部焊接导线,该导线连接到出线接头上。由于导线焊接到接线铜排上,因此导致接线不够灵活。另外,接线铜排与低压柜铜排进行连接时,需要首先在低压柜铜排上安装上触指夹,之后再将接线铜排插入到触指夹中。该种操作方式步骤繁琐,安装效率低。
因此,如何使接线铜排与出线接头之间的导线的接线变得灵活,同时使接线铜排与低压柜铜排之间的连接变得方便快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使接线铜排与出线接头之间的导线的接线变得灵活,同时使接线铜排与低压柜铜排之间的连接变得方便快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进线接头,包括接线铜排,还包括:
绝缘壳,所述接线铜排的一部分插设于所述绝缘壳内,所述接线铜排的另一部分为伸出部,该伸出部伸出所述绝缘壳体外;
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通过螺栓与所述伸出部连接;
触指夹,所述触指夹配合于所述绝缘壳内,且所述触指夹与所述接线铜排连接,所述触指夹包括外夹头,所述外夹头的一部分伸出所述绝缘壳外,所述外夹头用于夹紧待连接铜排。
优选地,所述伸出部上设置有与所述螺栓配合的第一螺栓孔;
所述接线端子包括接线端子本体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与所述螺栓配合的第二螺栓孔。
优选地,所述接线端子为两个,两个所述接线端子分设在所述伸出部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触指夹还包括内夹头,所述内夹头位于所述绝缘壳内,所述内夹头用于夹紧所述接线铜排。
优选地,所述绝缘壳内部的一端设置有接线铜排插孔和内夹头插孔,所述内夹头插孔为两个,两个所述内夹头插孔分设在所述接线铜排插孔的两侧,且两个所述内夹头插孔与所述接线铜排插孔相通,所述内夹头的左夹头和右接头分设在两个所述内夹头插孔内。
优选地,所述绝缘壳内部的另一端设置有外夹头插孔,所述外夹头的一部分配合于所述外夹头插孔内。
优选地,所述绝缘壳包括相互插合的第一绝缘壳和第二绝缘壳,所述接线铜排插孔与所述内夹头插孔形成于所述第一绝缘壳内,所述外夹头插孔形成于所述第二绝缘壳内。
优选地,所述第二绝缘壳的侧部设置有卡扣,所述第一绝缘壳的侧部设置有与所述卡扣配合的卡扣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低压电流分配器,包括上述任意一种进线接头,所述低压电流分配器还包括:
外壳,所述外夹头从所述外壳的第一侧部伸出,出线接头的头部从所述外壳的第二侧部伸出,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相对;
第一绝缘内衬板和第二绝缘内衬板,所述第一绝缘内衬板和所述第二绝缘内衬板均为板状,所述第一绝缘内衬板和所述第二绝缘内衬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部的内表面和所述第二侧部的内表面;所述第一侧部上设置有用于卡置所述绝缘壳的卡置孔。
优选地,还包括贯穿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的过线管,所述过线管包括过线管本体和设置在所述过线管本体端部的凸缘,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上均设置有与所述过线管本体适配的配合孔,所述凸缘的外径小于所述配合孔的内径。
优选地,所述出线接头为拐角型出线接头;
所述出线接头为两排,且两排所述出线接头均设置在所述第二侧部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外壳包括相互扣合的主壳体和侧板,且所述主壳体在所述侧板的一侧形成有檐板,所述侧板与所述檐板相互配合形成所述第一侧部;
所述檐板上设置有通孔,该通孔的下部为开放结构,所述侧板与所述通孔围成所述卡置孔。
优选地,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导向销,低压柜安装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销配合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沿着所述低压电流分配器的安装方向延伸。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设置了接线端子,接线端子通过螺栓与接线铜排连接,因此方便了进线接头与出线接头之间的接线,接线更加灵活。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进线接头集成有外夹头,因此在连接进线接头和低压柜铜排时,直接使进线接头的外夹头夹住低压柜铜排即可,从而提高了插接效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低压电流分配器具有集成化程度高、占用空间少、布线路径短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进线接头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低压电流分配器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低压电流分配器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低压电流分配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导向销与导向槽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接线铜排、2为连接板、3为接线柱本体、4为螺杆、5为第一绝缘壳、6为接线铜排插孔、7为内夹头插孔、8为内夹头、9为外夹头、10为第二绝缘壳、11为侧板、12为第二绝缘内衬板、13为第一绝缘内衬板、14为过线管、15为出线接头、16为主壳体、17为通孔、18为导向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进线接头,该进线接头能够使接线铜排与出线接头之间的导线的接线变得灵活,同时使接线铜排与低压柜铜排之间的连接变得方便快捷。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附图1,本实用新型中的进线接头包括:接线铜排1、绝缘壳、接线端子以及触指夹。其中,接线铜排1的一部分插设于绝缘壳内,另一部分伸出绝缘壳外。伸出绝缘壳外的部分为伸出部。
需要说明的是,绝缘壳的作用在于防止接线铜排1与周围导电件发生导电。
接线端子连接在接线铜排1的伸出部上,并且接线端子是通过螺栓连接在伸出部上。之后就可以将用于连接接线铜排1与出线接头15的导线连接在接线端子上。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采用焊接的方式将导线固连在接线铜排1上的接线方式,本实施例中通过接线端子来接线的方式更加灵活。
需要说明的是,接线端子与接线铜排1的伸出部之间为螺栓连接,螺栓连接不仅便于拆装,而且方便调节接线端子的角度,以适应接线的不同需求,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接线的灵活性。
触指夹配合于绝缘壳内。并且,触指夹与接线铜排1从绝缘壳相对的两端插入到绝缘壳内。触指夹与接线铜排1在绝缘壳内相连接。触指夹包括外夹头9,该外夹头9的一部分伸出绝缘壳外,外夹头9的另一部分配合于绝缘壳内。外夹头9能够夹紧低压柜铜排(待连接铜排)。
在现有技术中,如果要使低压电流分配器的进线接头连接在低压柜铜排上,那么首先需要在低压柜接线铜排1上设置夹头,之后将进线接头的接线铜排1插在夹头中。而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进线接头上集成有外夹头9,因此,直接使外夹头9夹紧在低压柜铜排上即可,操作简单,且插接效率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设置了接线端子,接线端子通过螺栓与接线铜排1连接,因此方便了进线接头与出线接头15之间的接线,接线更加灵活。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进线接头集成有外夹头9,因此在连接进线接头和低压柜铜排时,直接使进线接头的外夹头9夹住低压柜铜排即可,从而提高了插接效率。
请参考附图1和附图2,接下来具体介绍接线端子的连接结构:接线铜排1的伸出部上设置有与螺栓配合的第一螺栓孔,该第一螺栓孔沿着伸出部的厚度方向贯穿伸出部。接线端子具体包括接线端子本体3和连接板2,连接板2连接在接线端子本体3的上部。连接板2上设置有与螺栓配合的第二螺栓孔。螺栓穿过第一螺栓孔和第二螺栓孔从而将接线端子紧固在伸出部上。
具体地,接线端子为两个,两个接线端子分设在伸出部的两侧。如此,两个接线端子将接线铜排1中的电流分成了两股。与两个接线端子对应的两个连接板2分设在伸出部的两侧,螺栓依次穿过一个连接板2、接线铜排1、另一个连接板2,从而将两个接线端子紧固在接线铜排1上。
为了对连接板2形成保护,本实用新型特意增设了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第一垫片位于螺栓的螺帽和一个连接板2之间,防止螺帽将该连接板2压损。第二垫片位于另一个连接板2和锁紧螺母之间,防止锁紧螺母将另一个连接板2压损。锁紧螺母与螺栓的螺杆4配合,用于对连接板2和接线铜排1进行锁紧。
请继续参考附图1,接下来具体介绍触指夹和绝缘壳:本实用新型中的触指夹为双头夹。触指夹除了包括外夹头9外,还包括内夹头8。内夹头8位于绝缘壳内,内夹头8的作用在于夹紧接线铜排1,如此实现了触指夹头与接线铜排1之间的连接。
绝缘壳的内部的一端设置有接线铜排插孔6和内夹头插孔7。内夹头插孔7为两个,两个内夹头插孔7分设在接线铜排插孔6的两侧。并且两个内夹头插孔7均与接线铜排插孔6相通。内夹头8的左夹头和右夹头分别插设在两个内夹头插孔7中。内夹头插孔7与接线铜排插孔6的设置方便了内夹头8与接线铜排1的插设,并对内夹头8形成约束,从而确保内夹头8能够牢牢地夹紧接线铜排1,确保接线铜排1与内夹头8之间的稳定电连接。
绝缘壳的另一端设置有外夹头插孔,外夹头9的一部分位于外夹头插孔内。外夹头9的另一部分伸出外夹头插孔外。
绝缘壳具体包括第一绝缘壳5和第二绝缘壳10,第一绝缘壳5与第二绝缘壳10相互插合。接线铜排插孔6与内夹头插孔7形成于第一绝缘壳5内,外夹头插孔形成于第二绝缘壳10内。第一绝缘壳5和第二绝缘壳10分别加工成型,之后相互插合,如此,降低了绝缘壳的加工难度。
具体地,在第二绝缘壳10的侧部设置了卡扣,在第一绝缘壳5的侧部设置了与卡扣配合的卡扣槽。将卡扣插入到卡扣槽内即可实现第一绝缘壳5和第二绝缘壳10的卡配。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低压电流分配器,该低压电流分配器包括进线接头,特别地,该进线接头为上述任意一种进线接头,上述进线接头具有上述效果,具有上述进线接头的低压电流分配器同样具有上述效果,故本文不再赘述。
请参考附图3,本实用新型中的低压电流分配器还包括:外壳、第一绝缘内衬板13、第二绝缘内衬板12。外夹头9从外壳的第一侧部伸出,出线接头15的头部从外壳的第二侧部伸出。外壳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相对。
第一绝缘内衬板13和第二绝缘内衬板12均为板状。第一绝缘内衬板13与第二绝缘内衬板12分别设置在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的内表面。第一绝缘内衬板13和第二绝缘内衬板12的作用在于防止进线接头与外壳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电连接。外壳的第一侧部上设置有卡置孔,该卡置孔用于卡置进线接头的绝缘壳,从而对进线接头形成支撑和限位。
在现有技术中,需要在外壳内设置绝缘支架,用于支撑接线铜排1。而为了确保接线铜排1与外壳之间的绝缘性,还需要设置绝缘屏,该绝缘屏为壳状,将绝缘支架包覆在内。由于绝缘屏为壳状,因此会导致整个低压电流分配器的厚度较厚,从而导致低压电流分配器占用的空间较大。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绝缘内衬板13和第二绝缘内衬板12均为板状,因此能够减小低压电流分配器的厚度,从而减小低压电流分配器占用的空间。
另外,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中的进线接头集成了接线铜排1、绝缘壳以及触指夹,因此本实用新型中的低压电流分配器的集成化程度更高。
本实用新型中的低压电流分配器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过线管14。过线管14贯穿外壳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过线管14具体包括过线管14本体和设置在过线管14本体端部的凸缘。外壳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上均设置有与过线管14本体配合的配合孔。而由于配合孔的内径小于凸缘的外径,因此凸缘被阻挡在配合孔之外。如此,便实现了过线管14与外壳的卡接。
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导线必须绕过低压电流分配器的布线方式,本实用新型中的导线可以直接从过线管14中穿过,如此显著地降低了布线路径。
需要说明的是,过线管14的材质优选为橡胶。
请继续参考附图3,接下来介绍出线接头15:本实用新型中的出线接头15为拐角型出线接头15。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直线型出线接头15,拐角型出线接头15降低了低压电流分配器的厚度尺寸,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占用的空间。
另外,现有技术中直线型出线接头15悬伸的长度较长,并且现有技术中的直线型出线接头15成上下分布,因此在与柜体插接时,位于上方的直线型出线接头15很可能会发生位移倾斜,从而导致接触不良。
而本实用新型中的出线接头15不仅为拐角型出线接头15,悬伸尺寸短,并且出线接头15为两排,该两排出线接头15均设置在外壳的第二侧部的底部。如此便能够规避出线接头15接触不良的情况。
请参考附图3和附图4,接下来介绍外壳的具体结构:外壳包括相互扣合的主壳体16和侧板11。主壳体16在侧板11所在的一侧形成有向下弯折的檐板。侧板11与檐板相互配合形成外壳的第一侧部。即本实用新型中的外壳为可打开结构,如此方便了低压电流分配器的装配。在装配完毕后,使侧板11扣合在主壳体16上,另外通过紧固螺栓将主壳体16和侧板11紧固。紧固螺栓沿着外壳的厚度方向贯穿外壳,而为了确保绝缘性能,紧固螺栓外套设有绝缘套。
需要说明的是,檐板上设置了通孔17,该通孔17的下部为开放结构,在侧板11装配到檐板的下方后,侧板11与通孔17围成用于卡置绝缘壳的卡置孔。在装配进线接头时,首先使进线接头的绝缘壳置于通孔17内,之后再配合上侧板11,对进线接头或者说绝缘壳形成支撑和卡配作用。如此,便于进线接头的安装,同时能够调节对进线接头的卡接力。
现有技术还存在这样的问题:在将低压电流分配器插接到低压柜铜排上时,由于外夹头9位于外壳的背面,因此人眼无法从正面看到外夹头9,那么就会使插接作业变得较困难。为此,本实用新型作出了如下设置:请参考附图5,在外壳的底部设置了凸起状的导向销,同时在低压柜安装板上设置了与导向销配合的导向槽18。该导向槽18沿着低压电流分配器的安装方向延伸。如此,在将外夹头9插接到低压柜铜排上时,首先使外壳底部的导向销插入到导向槽18中,之后沿着导向槽18推动低压电流分配器就能够使外夹头9夹紧低压柜铜排。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进线接头,包括接线铜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绝缘壳,所述接线铜排的一部分插设于所述绝缘壳内,所述接线铜排的另一部分为伸出部,该伸出部伸出所述绝缘壳体外;
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通过螺栓与所述伸出部连接;
触指夹,所述触指夹配合于所述绝缘壳内,且所述触指夹与所述接线铜排连接,所述触指夹包括外夹头,所述外夹头的一部分伸出所述绝缘壳外,所述外夹头用于夹紧待连接铜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线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部上设置有与所述螺栓配合的第一螺栓孔;
所述接线端子包括接线端子本体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与所述螺栓配合的第二螺栓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线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为两个,两个所述接线端子分设在所述伸出部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线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指夹还包括内夹头,所述内夹头位于所述绝缘壳内,所述内夹头用于夹紧所述接线铜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进线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内部的一端设置有接线铜排插孔和内夹头插孔,所述内夹头插孔为两个,两个所述内夹头插孔分设在所述接线铜排插孔的两侧,且两个所述内夹头插孔与所述接线铜排插孔相通,所述内夹头的左夹头和右接头分设在两个所述内夹头插孔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进线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内部的另一端设置有外夹头插孔,所述外夹头的一部分配合于所述外夹头插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进线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包括相互插合的第一绝缘壳和第二绝缘壳,所述接线铜排插孔与所述内夹头插孔形成于所述第一绝缘壳内,所述外夹头插孔形成于所述第二绝缘壳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进线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壳的侧部设置有卡扣,所述第一绝缘壳的侧部设置有与所述卡扣配合的卡扣槽。
9.一种低压电流分配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进线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电流分配器还包括:
外壳,所述外夹头从所述外壳的第一侧部伸出,出线接头的头部从所述外壳的第二侧部伸出,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相对;
第一绝缘内衬板和第二绝缘内衬板,所述第一绝缘内衬板和所述第二绝缘内衬板均为板状,所述第一绝缘内衬板和所述第二绝缘内衬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部的内表面和所述第二侧部的内表面;所述第一侧部上设置有用于卡置所述绝缘壳的卡置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低压电流分配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贯穿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的过线管,所述过线管包括过线管本体和设置在所述过线管本体端部的凸缘,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上均设置有与所述过线管本体适配的配合孔,所述凸缘的外径小于所述配合孔的内径。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低压电流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线接头为拐角型出线接头;
所述出线接头为两排,且两排所述出线接头均设置在所述第二侧部的底部。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低压电流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相互扣合的主壳体和侧板,且所述主壳体在所述侧板的一侧形成有檐板,所述侧板与所述檐板相互配合形成所述第一侧部;
所述檐板上设置有通孔,该通孔的下部为开放结构,所述侧板与所述通孔围成所述卡置孔。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低压电流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导向销,低压柜安装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销配合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沿着所述低压电流分配器的安装方向延伸。
CN202120418543.0U 2021-02-25 2021-02-25 一种进线接头及一种低压电流分配器 Active CN2141532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18543.0U CN214153251U (zh) 2021-02-25 2021-02-25 一种进线接头及一种低压电流分配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18543.0U CN214153251U (zh) 2021-02-25 2021-02-25 一种进线接头及一种低压电流分配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53251U true CN214153251U (zh) 2021-09-07

Family

ID=775536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418543.0U Active CN214153251U (zh) 2021-02-25 2021-02-25 一种进线接头及一种低压电流分配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532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37611B (zh) 引线端子
CN1094859A (zh) 含有电源和信号接点的电气连接器
CN211208753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汽车电线插接件
US20170256870A1 (en) Push Wire Connectors
CN214153251U (zh) 一种进线接头及一种低压电流分配器
CN100561804C (zh) 电信号连接器
CN210779084U (zh) 一种快速拔插接线端子
US3967873A (en) Wire terminal electrical contact
US7351100B2 (en) Electric connector
CN1607696A (zh) 在天线中夹紧电缆的装置和方法
CN214849202U (zh) 照明装置及连接端子
CN212784120U (zh)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插座
CN115642449A (zh) 一种滤波器铜排组件及其安装方法
CN211265744U (zh) 连接装置
JP3206865B2 (ja) バッテリの電極ポストの接続構造および接続金具
JPS6016039Y2 (ja) ア−ス用多極端子
CN215343130U (zh) 超薄型插座
CN206022688U (zh) 用于连接电缆的连接器
CN211508015U (zh) 一种带接线端子的开关插座底盒
EP1515402B1 (en) Electrical mounting fixture for buildings
CN212571377U (zh) 一种紧凑固定可焊接接线端子
CN219163856U (zh) 一种转接插针排、开关单元和开关电器
CN113675625B (zh) 一种紧凑型接线端子
CN217063165U (zh) 一种用于汽车生产组装用线束
CN220754278U (zh) 一种接线盒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