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45636U - 尾气后处理封装 - Google Patents

尾气后处理封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45636U
CN214145636U CN202120076986.6U CN202120076986U CN214145636U CN 214145636 U CN214145636 U CN 214145636U CN 202120076986 U CN202120076986 U CN 202120076986U CN 214145636 U CN214145636 U CN 2141456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housing
shell
mixer
aftertreatment pack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07698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春虎
朱海霞
崔海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neco Suzhou Emission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neco Suzhou Emission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neco Suzhou Emission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neco Suzhou Emission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07698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456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456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456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haust Gas After Treatment (AREA)

Abstract

一种尾气后处理封装,其包括第一壳体、第一载体、第二壳体、第二载体以及混合组件。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还包括沿所述第一壳体的轴线方向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中的第三载体组件。所述第三载体组件包括第三壳体、第三载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三载体的下游的第一混合器。所述第一混合器设有第一螺旋片。所述混合组件设有第二混合器,所述第二混合器设有第二螺旋片。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混合器和第二混合器,提高了尾气与尿素液滴的混合均匀性;另外,通过设置沿所述第一壳体的轴线方向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中的第三载体组件,提高了所述第三载体组件的拆卸便利性。

Description

尾气后处理封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尾气后处理封装,属于发动机尾气后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尾气后处理封装通常包括柴油氧化催化器、柴油颗粒捕集器以及选择性催化还原剂等等。随着排放法规的不断升级,柴油颗粒捕集器在工作一定的时间后需要清理,否则容易造成系统背压增大,增加油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效果较好且易于拆卸的尾气后处理封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尾气后处理封装,其包括第一壳体、封装在所述第一壳体内的第一载体、与所述第一壳体并排布置的第二壳体、封装在所述第二壳体中的第二载体以及沿尾气流动方向位于所述第二载体的上游的混合组件;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还包括沿所述第一壳体的轴线方向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中的第三载体组件,所述第三载体组件包括第三壳体、封装在所述第三壳体中的第三载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三载体的下游的第一混合器,所述第一混合器设有第一螺旋片,所述混合组件设有第二混合器,所述第二混合器设有第二螺旋片,所述第一载体、所述第三载体、所述第一混合器、所述第二混合器以及所述第二载体沿所述尾气流动方向依次排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壳体可拆卸地且至少部分收容在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还包括沿径向密封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三壳体之间的密封元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壳体设有用以导引所述第三壳体的喇叭口,所述密封元件为石墨垫片,所述石墨垫片定位在所述喇叭口内,所述第三载体组件包括焊接固定在所述第三壳体上的环形定位凸肋,所述环形定位凸肋与所述石墨垫片相抵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混合器固定在所述第三壳体内,所述第一混合器设有第一中心筒,所述第一螺旋片设有收容所述第一中心筒的第一穿孔,所述第一螺旋片的外边缘固定于所述第三壳体的内壁。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壳体设有与所述第二混合器相连通的气流穿孔,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还包括将从所述气流穿孔中流出的气流导向所述第二混合器的第一导流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混合组件设有第四壳体,所述第二混合器固定在所述第四壳体内,所述第二混合器设有第二中心筒,所述第二螺旋片设有收容所述第二中心筒的第二穿孔,所述第二螺旋片的外边缘固定于所述第四壳体的内壁。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四壳体直接或者间接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四壳体与所述第三壳体通过V形卡箍可拆卸地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三壳体的端盖,所述端盖设有向所述第一中心筒凸出的弧形导流凸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呈U形,所述第一载体为柴油氧化催化器,所述第二载体为选择性催化还原剂,所述第三载体为柴油颗粒捕集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壳体设有向所述第三壳体凸出的若干定位凸包,所述若干定位凸包用以与所述第三壳体相抵接。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混合器和第二混合器,提高了尾气与尿素液滴的混合均匀性;另外,通过设置沿所述第一壳体的轴线方向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中的第三载体组件,提高了所述第三载体组件的拆卸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尾气后处理封装的右视图。
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尾气后处理封装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4是沿图2中B-B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尾气后处理封装去除第四壳体以及V形卡箍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第一混合器、第二混合器以及导流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图6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图7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9是图8进一步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尾气后处理封装100,其包括第一壳体1、封装在所述第一壳体1内的第一载体11、与所述第一壳体1相连通的气流进口10、与所述第一壳体1并排布置的第二壳体2、封装在所述第二壳体2中的第二载体21、沿尾气流动方向位于所述第二载体21的上游的混合组件4、沿所述第一壳体1的轴线方向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1中的第三载体组件3、以及与所述第二壳体2相连通的气流出口20。
所述第三载体组件3包括第三壳体31、封装在所述第三壳体31中的第三载体32以及位于所述第三载体32的下游的第一混合器5。
所述混合组件4设有第二混合器6以及第四壳体7,所述第二混合器6固定在所述第四壳体7内。所述气流进口10、所述第一载体11、所述第三载体32、所述第一混合器5、所述第二混合器6、所述第二载体21以及所述气流出口20沿所述尾气流动方向依次排布。
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100呈U形,所述第一壳体1与所述第三载体组件3对齐排列为第一排,所述第二壳体2与所述第二混合器6对齐排列为第二排,其中所述第一排平行于所述第二排。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载体11为柴油氧化催化器(DOC),所述第二载体21为选择性催化还原剂(SCR),所述第三载体32为柴油颗粒捕集器(DPF)。
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1在远离所述第一载体11的一端设有喇叭口12,所述喇叭口12用于导引所述第三载体组件3的第三壳体31,从而便于安装所述第三载体组件3。请参照图3所示,所述第一壳体1设有向所述第三壳体31凸出的若干定位凸包15,所述若干定位凸包15与所述第三壳体31相抵接,以定位所述第三壳体31靠近所述第一载体11的一端。
所述第三壳体31可拆卸地且至少部分收容在所述第一壳体1内。所述第四壳体7直接或者间接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壳体7通过第五壳体8间接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其中,所述第五壳体8的一端焊接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1上,所述第五壳体8的另一端焊接固定于所述第四壳体7上。所述第四壳体7与所述第三壳体31通过V形卡箍9可拆卸地相连。所述第四壳体7与所述第三壳体31通过垫片13进行密封。
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100还包括沿径向密封在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三壳体31之间的密封元件14。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载体组件3设有焊接固定在所述第三壳体31上的环形定位凸肋311。所述密封元件14为与所述环形定位凸肋311相抵接的石墨垫片(例如楔形石墨垫片)。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元件14定位在所述喇叭口12内,以实现更好的定位和保护。所述密封元件14用以对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三壳体31之间的环形间隙进行密封。
请参照图2至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混合器5固定在所述第三壳体31内。所述第一混合器5设有第一中心筒51以及与所述第一中心筒51相固定的第一螺旋片52。所述第一螺旋片52设有收容所述第一中心筒51的第一穿孔521。所述第一螺旋片52的外边缘固定于所述第三壳体31的内壁。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100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螺旋片52相连通的尿素喷嘴安装孔53。所述尿素喷嘴安装孔53用以安装尿素喷嘴(未图示),所述尿素喷嘴用以向所述第一混合器5上喷射雾化的尿素液滴。发动机的尾气与尿素液滴在所述第一螺旋片52的作用下形成旋流,提高了混合的均匀性,有利于尿素的蒸发,降低了尿素结晶风险。所述第三壳体31设有与所述第二混合器6相连通的气流穿孔312,以将气流导向所述第二混合器6。此外,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100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三壳体31的端盖33,所述端盖33设有向所述第一中心筒51凸出的弧形导流凸起331,有利于提高气流分布的均匀性。
所述第二混合器6的结构与所述第一混合器5类似。所述第二混合器6设有第二中心筒61以及与所述第二中心筒61相固定的第二螺旋片62。所述第二螺旋片62设有收容所述第二中心筒61的第二穿孔621。所述第二螺旋片62的外边缘部分固定于所述第四壳体7的内壁。
此外,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100还设有将所述第一混合器5所在的腔体(即围绕所述第一混合器5以使气流在所述第一混合器5的作用下形成旋流的腔体)与所述第二混合器6所在的腔体(即围绕所述第二混合器6以使气流在所述第二混合器6的作用下形成旋流的腔体)隔开的分隔板63以及与所述气流穿孔312相配合的第一导流板64。所述第一导流板64用以将从所述气流穿孔312流出的气流导向所述第二混合器6所在的腔体,该气流在所述第二混合器6的作用下形成排气旋流,并进一步向下游流动。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分隔板63呈圆弧状,以使所述第二混合器6所在腔体的外周面呈一个完整的圆形,从而提高气流在旋转运动时的阻力,改善旋流效果。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分隔板63和所述第一导流板64焊接固定于所述第四壳体7内。
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混合器6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导流板64对齐设置的第二导流板65。所述第一导流板64和所述第二导流板65均呈倾斜状,以对气流进行更好地导向。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导流板65位于相邻的第二螺旋片62之间。所述气流在第一混合器5和第二混合器6的作用下旋转方向相反,例如所述气流在第一混合器5的作用下呈顺时针旋转,所述气流在所述第二混合器6的作用下呈逆时针旋转。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混合器5和第二混合器6,提高了尾气与尿素液滴的混合均匀性;另外,通过设置沿所述第一壳体1的轴线方向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1中的第三载体组件3,提高了所述第三载体组件3的拆卸便利性。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U形尾气后处理封装100的端部拆卸,降低了维护成本。具体地,当松开V形卡箍9后,第三载体组件3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沿着所述第一壳体1的轴向从所述第一壳体1中抽出。此时,第一混合器5连通第三载体32一起被抽出,而第二混合器6则固定在第四壳体7中,未被抽出。通过对第三载体组件3的端面进行清洗,能够将累积在第三载体组件3上的碳颗粒进行清理,从而降低了背压。
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对本说明书的理解应该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为基础,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尾气后处理封装,其包括第一壳体、封装在所述第一壳体内的第一载体、与所述第一壳体并排布置的第二壳体、封装在所述第二壳体中的第二载体以及沿尾气流动方向位于所述第二载体的上游的混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还包括沿所述第一壳体的轴线方向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中的第三载体组件,所述第三载体组件包括第三壳体、封装在所述第三壳体中的第三载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三载体的下游的第一混合器,所述第一混合器设有第一螺旋片,所述混合组件设有第二混合器,所述第二混合器设有第二螺旋片,所述第一载体、所述第三载体、所述第一混合器、所述第二混合器以及所述第二载体沿所述尾气流动方向依次排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后处理封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壳体可拆卸地且至少部分收容在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还包括沿径向密封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三壳体之间的密封元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尾气后处理封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壳体设有用以导引所述第三壳体的喇叭口,所述密封元件为石墨垫片,所述石墨垫片定位在所述喇叭口内,所述第三载体组件包括焊接固定在所述第三壳体上的环形定位凸肋,所述环形定位凸肋与所述石墨垫片相抵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尾气后处理封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合器固定在所述第三壳体内,所述第一混合器设有第一中心筒,所述第一螺旋片设有收容所述第一中心筒的第一穿孔,所述第一螺旋片的外边缘固定于所述第三壳体的内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尾气后处理封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壳体设有与所述第二混合器相连通的气流穿孔,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还包括将从所述气流穿孔中流出的气流导向所述第二混合器的第一导流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尾气后处理封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组件设有第四壳体,所述第二混合器固定在所述第四壳体内,所述第二混合器设有第二中心筒,所述第二螺旋片设有收容所述第二中心筒的第二穿孔,所述第二螺旋片的外边缘固定于所述第四壳体的内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尾气后处理封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壳体直接或者间接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四壳体与所述第三壳体通过V形卡箍可拆卸地相连。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尾气后处理封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三壳体的端盖,所述端盖设有向所述第一中心筒凸出的弧形导流凸起。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后处理封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呈U形,所述第一载体为柴油氧化催化器,所述第二载体为选择性催化还原剂,所述第三载体为柴油颗粒捕集器。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尾气后处理封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设有向所述第三壳体凸出的若干定位凸包,所述若干定位凸包用以与所述第三壳体相抵接。
CN202120076986.6U 2021-01-12 2021-01-12 尾气后处理封装 Active CN2141456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76986.6U CN214145636U (zh) 2021-01-12 2021-01-12 尾气后处理封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76986.6U CN214145636U (zh) 2021-01-12 2021-01-12 尾气后处理封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45636U true CN214145636U (zh) 2021-09-07

Family

ID=775476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076986.6U Active CN214145636U (zh) 2021-01-12 2021-01-12 尾气后处理封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456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64987B (zh) 一种后处理封装scr混合器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WO2018153162A1 (zh) 尾气后处理装置
WO2021213145A1 (zh) 尾气后处理封装
WO2021213146A1 (zh) 尾气后处理封装
CN113047928B (zh) 一种用于sdpf的紧耦合式尿素碳烟双效混合装置
CN111188675A (zh) 柴油机尾气后处理装置
CN112196646A (zh) 混合器组件以及尾气后处理封装
CN211924299U (zh) 尾气后处理封装
CN214145636U (zh) 尾气后处理封装
CN112459884B (zh) 一种柴油国六b结构催化器
CN112879131A (zh) 尾气后处理封装
CN212079440U (zh) 一种后处理总成及车辆
CN211924298U (zh) 尾气后处理封装
CN211777665U (zh) 混合管组件以及尾气后处理装置
CN210317449U (zh) 尾气后处理装置
CN111764989A (zh) 一种高效后处理封装scr混合器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CN213450565U (zh) 尾气后处理封装
CN113503205A (zh) 混合腔组件以及尾气后处理封装
CN113431666A (zh) 混合腔组件以及尾气后处理封装
WO2019144599A1 (zh) 排气入口管及其排气后处理装置
CN112177742A (zh) 尾气后处理封装
CN112324548A (zh) 尾气后处理封装
WO2019140892A1 (zh) 排气后处理装置
CN213654965U (zh) 箱体式的尾气后处理封装
CN213654966U (zh) 尾气后处理封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