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17449U - 尾气后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尾气后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17449U
CN210317449U CN201921206488.8U CN201921206488U CN210317449U CN 210317449 U CN210317449 U CN 210317449U CN 201921206488 U CN201921206488 U CN 201921206488U CN 210317449 U CN210317449 U CN 2103174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nular
carrier
annular carrier
aftertreatment device
exhaust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0648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立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neco Suzhou Emission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neco Suzhou Emission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neco Suzhou Emission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neco Suzhou Emission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0648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174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174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174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haust Gas After Treatment (AREA)

Abstract

一种尾气后处理装置,其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环形载体、位于所述第一环形载体的内侧的第二环形载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环形载体的内侧的混合组件,其中所述壳体设有与所述第一环形载体相连通的入口,所述第一环形载体包括呈环状的第一周向壁,所述第二环形载体包括呈环状的第二周向壁以及用以安装所述混合组件的内腔体,所述第一周向壁与所述第二周向壁用以供尾气从壁面穿过,并将所述尾气与尿素液滴的混合气流导向所述混合组件。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环形载体,利用其横截面布置混合组件并利用其周向壁对尾气进行处理,降低了整个尾气后处理装置的体积,提高了集成度。

Description

尾气后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尾气后处理装置,属于发动机尾气后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更严苛的排放法规的要求,现有技术中的尾气后处理装置通常包括柴油氧化催化剂(DOC)、柴油颗粒捕集器(DPF)、混合装置以及选择性催化还原剂(SCR),其中这些载体与混合装置之间串联成一字型、S型、U型等形状。然而,这些载体无一例外都利用其横截面作为过滤面,这种设置使得现有技术中的尾气后处理装置背压高、体积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较小的尾气后处理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尾气后处理装置,其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环形载体、位于所述第一环形载体的内侧的第二环形载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环形载体的内侧的混合组件,其中所述壳体设有与所述第一环形载体相连通的入口,所述第一环形载体包括呈环状的第一周向壁,所述第二环形载体包括呈环状的第二周向壁以及用以安装所述混合组件的内腔体,所述第一周向壁与所述第二周向壁用以供尾气从壁面穿过,并将所述尾气与尿素液滴的混合气流导向所述混合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设有环绕在所述第一环形载体的外围的第一环形空间,所述入口与所述第一环形空间相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设有位于所述第一环形载体与所述第二环形载体之间的第二环形空间,所述第一周向壁设有连通所述第一环形空间与所述第二环形空间的若干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周向壁设有连通所述第二环形空间与所述内腔体的若干第二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混合组件设有混合管以及位于所述混合管中的混合器,其中所述混合管与所述第二环形载体之间形成有第三环形空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设有用以安装尿素喷嘴以向所述混合管中喷射尿素液滴的喷嘴安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混合管呈圆台状,其中所述混合管在朝向所述喷嘴安装部的延伸方向上直径缩小。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环形载体为柴油氧化剂,所述第二环形载体为柴油颗粒捕集器,所述第二环形载体沿轴向凸出于所述第一环形载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以及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上的第二壳体,以便于拆卸所述第二环形载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混合组件的下游的第三载体,所述第三载体为选择性催化还原剂。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载体呈环形,所述第三载体设有与所述内腔体连通的中心腔体,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设有位于所述中心腔体中且用以将所述混合气流分散的导流元件;所述第三载体设有第三周向壁,所述第三周向壁设有与所述中心腔体相连通的若干第三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设有环绕在所述第三载体的外围的第四环形空间以及与所述第四环形空间相连通的出口。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环形载体,利用其横截面布置混合组件并利用环形载体的周向壁对尾气进行处理,降低了整个尾气后处理装置的体积,提高了集成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尾气后处理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主视图。
图4是图1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沿图3中A-A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画圈部分B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图5中画圈部分C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尾气后处理装置100,用以处理发动机的尾气,其包括壳体1、位于所述壳体1内的第一环形载体2、位于所述第一环形载体2的内侧的第二环形载体3、位于所述第二环形载体3的内侧的混合组件4以及位于所述混合组件4的下游的第三载体5。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环形载体2为柴油氧化催化剂(DOC),所述第二环形载体3为柴油颗粒捕集器(DPF),所述第三载体5为选择性催化还原剂(SCR)。请参图4、图5及图7所示,所述第一环形载体2的两端通过第一衬垫20实现端部密封;优选地,所述壳体1设有安装所述第一衬垫20的槽道10,使所述第一衬垫20能够起到较好的密封以及缓冲的功能,其中密封的目的在于防止尾气通过边缘进入到下一层级的处理机构;缓冲的目的在于吸收所述第一环形载体2与壳体1之间能量。由于所述第一环形载体2与壳体1均为刚性材质,通过增加两者之间的缓冲地带,能够提高产品的耐久性能。所述第二环形载体3的两端通过第二衬垫30实现端部密封,所述第三载体5的两端通过第三衬垫50实现端部密封。所述第二衬垫30、所述第三衬垫50与所述第一衬垫20的功能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壳体1设有与所述第一环形载体2相连通的入口11以及与所述第三载体5相连通的出口12。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1包括第一壳体13以及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13上的第二壳体14,以便于拆卸所述第二环形载体3。优选地,请参图6所示,所述第一壳体13与所述第二壳体14分别设有法兰部131、141、夹持在所述法兰部131、141中间的密封圈142以及用以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法兰部131、141的若干连接件143。所述连接件143可以为螺栓、卡箍等。
请参图5所示,所述壳体1设有环绕在所述第一环形载体2的外围的第一环形空间111,所述入口11与所述第一环形空间111相连通。另外,所述壳体1还设有用以安装尿素喷嘴6以向所述混合组件4中喷射尿素液滴的喷嘴安装部15。
所述第一环形载体2包括呈环状的第一周向壁21以及位于中部的第一空腔22。所述第二环形载体3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空腔22中,且沿轴向向右凸出于所述第一环形载体2。所述第二环形载体3包括呈环状的第二周向壁31以及用以安装所述混合组件4的内腔体3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100设有位于所述第一环形载体2与所述第二环形载体3之间的第二环形空间211,所述第一周向壁21设有连通所述第一环形空间111与所述第二环形空间211的若干第一通孔210,所述第二周向壁31设有连通所述第二环形空间211与所述内腔体32的若干第二通孔310。所述第一周向壁21用以供尾气从壁面穿过以进行相关反应,所述第二周向壁31用以供尾气从壁面穿过以捕集尾气中的颗粒。穿过所述第一周向壁31与所述第二周向壁31的尾气与尿素液滴的混合气流导向所述混合组件4,并在混合均匀后,穿过所述第三载体5进行反应。
所述混合组件4设有混合管41以及位于所述混合管41中的混合器42,其中所述混合管41与所述第二环形载体3之间形成有第三环形空间311。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喷嘴安装部15设有向所述混合管41延伸的锥面151。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混合管41呈圆台状,其中所述混合管41在朝向所述喷嘴安装部15的延伸方向(例如图5的左右方向)上直径缩小;如此设置,能够将进入第三环形空间311的气流沿着混合管41的外壁面并在锥面151的导流下导向混合管41的端面。所述混合器42用以实现尾气与尿素液滴的均匀混合,其结构可以多种多样,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载体5呈环形,所述第三载体5设有与所述内腔体32连通的中心腔体51。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100设有位于所述中心腔体51中且用以将所述混合气流分散的导流元件52;所述第三载体5设有第三周向壁53,所述第三周向壁53设有与所述中心腔体51相连通的若干第三通孔530。所述导流元件52用以将所述混合气流沿着径向向外分散,以使气流能够均匀地穿过所述第三通孔530。
所述壳体1设有环绕在所述第三载体5的外围的第四环形空间411,所述出口12与所述第四环形空间411相连通。如此设置,进口11与出口12均布置在环状的壳体1上,进口11与出口12之间的夹角可根据边界条件在0°~360°之间进行调节,大大提高了布置的灵活性。
相较于现有技术,通过将载体设计成为环状,换算出来的与气体接触的截面积大大增加,对降低气体流过载体时产生的背压有较好改善作用。此外,本实用新型由于设计集成度较高,所以在相同性能的情况下,产品尺寸会更小,产品布局灵活性会更高;反之,在相同布局的情况下,可以增加更多表面隔热设计,从而提高产品表面隔热性能。
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对本说明书的理解应该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为基础,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尾气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环形载体、位于所述第一环形载体的内侧的第二环形载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环形载体的内侧的混合组件,其中所述壳体设有与所述第一环形载体相连通的入口,所述第一环形载体包括呈环状的第一周向壁,所述第二环形载体包括呈环状的第二周向壁以及用以安装所述混合组件的内腔体,所述第一周向壁与所述第二周向壁用以供尾气从壁面穿过,并将所述尾气与尿素液滴的混合气流导向所述混合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环绕在所述第一环形载体的外围的第一环形空间,所述入口与所述第一环形空间相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尾气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设有位于所述第一环形载体与所述第二环形载体之间的第二环形空间,所述第一周向壁设有连通所述第一环形空间与所述第二环形空间的若干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周向壁设有连通所述第二环形空间与所述内腔体的若干第二通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尾气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组件设有混合管以及位于所述混合管中的混合器,其中所述混合管与所述第二环形载体之间形成有第三环形空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尾气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用以安装尿素喷嘴以向所述混合管中喷射尿素液滴的喷嘴安装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尾气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管呈圆台状,其中所述混合管在朝向所述喷嘴安装部的延伸方向上直径缩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载体为柴油氧化催化剂,所述第二环形载体为柴油颗粒捕集器,所述第二环形载体沿轴向凸出于所述第一环形载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以及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上的第二壳体,以便于拆卸所述第二环形载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尾气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混合组件的下游的第三载体,所述第三载体为选择性催化还原剂。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尾气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载体呈环形,所述第三载体设有与所述内腔体连通的中心腔体,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设有位于所述中心腔体中且用以将所述混合气流分散的导流元件;所述第三载体设有第三周向壁,所述第三周向壁设有与所述中心腔体相连通的若干第三通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尾气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环绕在所述第三载体的外围的第四环形空间以及与所述第四环形空间相连通的出口。
CN201921206488.8U 2019-07-29 2019-07-29 尾气后处理装置 Active CN2103174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06488.8U CN210317449U (zh) 2019-07-29 2019-07-29 尾气后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06488.8U CN210317449U (zh) 2019-07-29 2019-07-29 尾气后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17449U true CN210317449U (zh) 2020-04-14

Family

ID=701268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06488.8U Active CN210317449U (zh) 2019-07-29 2019-07-29 尾气后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1744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18128A1 (zh) * 2019-07-29 2021-02-04 天纳克(苏州)排放系统有限公司 尾气后处理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18128A1 (zh) * 2019-07-29 2021-02-04 天纳克(苏州)排放系统有限公司 尾气后处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14892A (zh) 用于在气流内混合液体的组件
WO2017101628A1 (zh) 发动机排气后处理装置
CN113464250A (zh) 带有灵活定量装置安装件的车辆排气系统混合器
CN111188675A (zh) 柴油机尾气后处理装置
CN210317449U (zh) 尾气后处理装置
CN109356693B (zh) 一种紧凑式混合器组件
CN205243595U (zh) 发动机排气后处理系统
CN209761535U (zh) 一种催化反应组件及后处理系统
CN208122918U (zh) 一种船机尾气后处理装置
CN112302773A (zh) 尾气后处理装置
CN211777665U (zh) 混合管组件以及尾气后处理装置
CN205779138U (zh) 发动机排气后处理组件
CN110056418A (zh) 箱体式发动机排气后处理装置
CN212079440U (zh) 一种后处理总成及车辆
CN111980784B (zh) 一种车用尾气混合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11287825A (zh) 混合管组件以及尾气后处理装置
CN108019258B (zh) 箱体式尾气后处理装置
CN112324548A (zh) 尾气后处理封装
CN213654965U (zh) 箱体式的尾气后处理封装
CN112177722A (zh) 混合器组件以及尾气后处理封装
CN215860404U (zh) 尾气后处理封装
CN215860406U (zh) 尾气后处理封装装置
CN217897997U (zh) 排气净化装置及车辆
CN213654964U (zh) 箱体式的尾气后处理封装
CN220979629U (zh) 后处理装置及农用机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