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37427U - 一种纤维编织缠绕管道的成型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纤维编织缠绕管道的成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37427U
CN214137427U CN202022977205.9U CN202022977205U CN214137427U CN 214137427 U CN214137427 U CN 214137427U CN 202022977205 U CN202022977205 U CN 202022977205U CN 214137427 U CN214137427 U CN 2141374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telescopic rod
glue
cylinde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7720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志敏
宋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Hongtong Pip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Hongtong Pip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Hongtong Pip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Hongtong Pip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97720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374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374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374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加工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纤维编织缠绕管道的成型系统,成型系统中设有浸胶机构,浸胶机构包括卷绕盘、浸胶槽和带动卷绕盘相对管道同轴转动的转动单元,卷绕盘竖直同轴设置在第一编织机组和第二编织机组之间,且卷绕盘靠近第二编织机组的一侧上设有若干可对纤维进行限位的凸起;卷绕盘的中心处设有供管道穿过的通孔,卷绕盘上若干凸起可转动至浸胶槽内,浸胶槽与转动单元固定连接。本方案中对管道中层的浸胶加工,使得胶液能够充分的粘附到管道内层和管道外层上,能够增强整个管道成品的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纤维编织缠绕管道的成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复合管道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纤维编织缠绕管道的成型系统。
背景技术
常规的纤维电缆保护管道在进行加工时,一般是在系统的起始部分设置纵向纱纱架,相应的,相应的需要设置纱架和相应的加工装置,导致整个纤维电缆保护管道的生产线较长,且增加了纤维电缆保护管道的加工成本。
同时在管件的外壁上编织编织物时,一般采用片状的编织物包裹管件,然后编织物的边缘拼合处形成接缝,会影响纤维电缆保护管道的美观性和强度;同时电缆保护管道进行树脂的包裹时,多采用注胶的方式,注胶时树脂包裹在电缆保护管道的外壁上,电缆保护管道的内部上粘附的树脂较少,相应的电缆保护管道的强度一般,对电缆保护管道中纤维的沾粘能力也一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纤维编织缠绕管道的成型系统,以解决管道加工时采用的编织物呈片状,在拼合编织物的边缘处,会使得管道的拼合处形成接缝,进而影响管道强度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如下:一种纤维编织缠绕管道的成型系统,包括依次布置的第一编织机组、第二编织机组、对管件进行热固的加热单元以及对管道进行传送的传动单元,第一编织机组、第二编织机组和加热单元之间同轴设置有对管道进行导向的导轨,还包括设置在第一编织机组和第二编织机组之间的浸胶机构,浸胶机构包括卷绕盘、浸胶槽和带动卷绕盘相对管道同轴转动的转动单元,卷绕盘竖直同轴设置在第一编织机组和第二编织机组之间,且卷绕盘靠近第二编织机组的一侧上设有若干可对纤维进行限位的凸起;卷绕盘的中心处设有供管道穿过的通孔,卷绕盘上若干凸起可转动至浸胶槽内,浸胶槽与转动单元固定连接。
基础方案的原理及其优点:在进行管道加工时,第一编织机组能对管道内层进行编织,纤维由第一编织机组编织后形成管道内层,管道内层稳定的粘附在导轨上;此过程中,传动单元不断的对管道进行传送,当管道内层的管道局部移动至浸胶机构处时,卷绕盘上的凸起对纤维进行卷绕,且卷绕盘卷绕的过程中将纤维浸入到浸胶槽内,实现此部分纤维实现的浸胶加工,浸胶后的纤维拧成一股卷绕到管道内层上,对管道内层进行粘附并且形成管道中层,管道内层和管道中层在两个传动单元的配合下继续传动至第二编织机组处,第二编织机组将纤维继续编织到管道中层外,形成管道外层;此时管道中层上的胶能充分对管道内层和管道外层进行粘附,且管道外层能将管道中层中粘附的多余的胶挤压至管道外层外,管道内层、管道中层和管道外层组合后形成管道粗品。
管道粗品被继续传送至加热单元处,加热单元对管道粗品中的胶液进行热固定型,形成管道成品,管道成品经过传动单元的传送后,移动至整个成型系统端部处,然后将管道成品进行截断,即可对生产成型的管道进行收集。
管道的加工中,不再使用纵向纱,能够有效的减少纵向纱的装置布置,同时减少了纵向纱的使用设备,能够有效的缩短管道的生产线,降低管道的加工成本;同时采用了第一编织机组、浸胶机构和第二编织机组,实现对管道内层、管道中层和管道外层的依次加工,且管道内层、管道中层和管道外层中均未形成接缝,同时在管道中层的加工过程中,还实现了对管道中层的浸胶加工,使得胶液能够充分的粘附到管道内层和管道外层上,能够增强整个管道成品的强度。
进一步,转动单元包括机壳、连接筒、齿圈、与齿圈啮合的齿轮以及带动齿轮转动的电动机,机壳上设有供管道水平穿过的连接孔,连接筒的一端与卷绕盘的通孔处同轴固定连接,连接筒的另一端位于机壳的连接孔内,且连接孔与连接筒同轴设置,连接筒与机壳转动接触;齿圈同轴固定安装在连接筒靠近连接孔的一端上,且齿圈、齿轮和电动机均位于机壳内,电动机与机壳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设置,启动电动机即可带动卷绕盘转动,此过程中,齿轮带动齿圈和连接筒转动,连接筒控制卷绕盘同步转动,让卷绕盘的转动匀速稳定,且能让浸胶的限位稳定的缠绕在管道内层外;且通过连接孔和通孔的设置,能够让导轨和管道内层稳定的穿过浸胶机构。
进一步,浸胶槽的上端为供卷绕盘转动的敞口,浸胶槽的宽度大于卷绕盘的直径。
通过上述设置,确保卷绕盘在转动时,卷绕盘下侧处的纤维能够完全浸胶;同时当卷绕盘转动后,纤维上粘附的多余的胶液能够回落至浸胶槽内,可对掉落的胶液进行承接,减少胶液的浪费。
进一步,浸胶槽与机壳之间设有若干固定杆,固定杆水平设置,固定杆的一端与浸胶槽的外壁固定连接,固定杆的另一端与机壳的外壁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设置,浸胶槽能够稳定的安装在机壳上,同时浸胶槽的设置不会干扰第二编织机组、浸胶机构和第二编织机组的正常工作;同时让浸胶槽、卷绕盘与机壳之间的布置变得更加紧凑。
进一步,第一编织机组包括第一立体编织机和第一纱架,第一立体编织机同轴设置在导轨远离传动单元的一端上,第一纱架竖直放置在导轨远离传动单元的一端处。
通过上述设置,第一立体编织机能够完成管道内层快速且精密的编织,且第一纱架上的纤维能与第一立体编织机精确的配合,让管道内层能够快速编织完成。
进一步,第二编织机组包括第二立体编织机和第二纱架,第二立体编织机同轴设置在第一立体编织机和加热单元之间,第二纱架竖直放置在第一立体编织机和第二立体编织机之间。
通过上述设置,第二立体编织机能够完成管道外层快速且精密的编织,且第二纱架上的纤维能与第二立体编织机精确的配合,让管道外层能够快速编织完成。
进一步,加热单元包括安装台、安装壳、电热丝和可供管道穿过的热固模具,热固模具水平贯穿安装壳并且与安装壳固定连接,电热丝绕设在热固模具外,安装壳固定安装在安装台上,导轨远离第一立体编织机的一端同轴设置在热固模具内。
当管道粗品被继续传送至热固模具处时,管道粗品进入到热固模具内,电热丝的热量传递至热固模具内,热固模具对管道粗品快速且均匀的进行热固加工,实现对管道粗品的热固定型。
进一步,传动单元包括支撑架、控制支撑架水平移动的第一移动部、若干夹持不同直径大小管道的第一夹具、若干夹持不同直径大小管道的第二夹具以及控制第一夹具竖直移动的第二移动部,第二夹具位于第一夹具的正下方并且可拆卸安装在支撑架上。
传动单元在对管道进行传送时,第二移动部控制第一夹具上移,对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之间的管道进行松懈,然后第一移动部带动支撑架、第一夹具、第二夹具和第二移动部向靠近加热单元的方向移动,然后第二移动部控制第一夹具下移,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对管道进行夹持,第一移动部再次控制支撑架、第一夹具、第二夹具和第二移动部回移,进而拉动管道水平移动。
进一步,还包括安装箱,第一移动部包括第一伸缩杆和控制第一伸缩杆伸缩的第一气缸,第一气缸固定安装在安装箱内,第一伸缩杆水平设置并且第一伸缩杆的轴线与管道的轴线平行,第一伸缩杆的一端与第一气缸固定连接,第一伸缩杆的另一端与支撑架固定连接;第二移动部包括第二伸缩杆和控制第二伸缩杆的第二气缸,第二气缸固定安装支撑架上,第二伸缩杆竖直设置,第二伸缩杆的下端与第一夹具的上表面可拆卸连接,第二伸缩杆的上端与第二气缸固定连接,第二气缸与支撑架固定连接。
通过第一伸缩杆、第一气缸、第二伸缩杆和第二气缸设置,能够精准的控制对管道的夹持和松懈状态,也能够方便的控制支撑架水平移动的方向和移动距离。
进一步,通过上述设置还包括收胶盒,收胶盒可拆卸安装在安装台上,收胶盒位于热固模具靠近第二立体编织机的一端,且收胶盒位于热固模具靠近第二立体编织机一端的正下方。
通过上述设置,管道粗品被继续传送至热固模具处,热固模具与管道粗品的外壁紧密配合,进而热固模具的右端处将管道粗品外粘附的多余的胶进行刮除,刮除的胶竖直掉落到收胶盒内,实现对胶的回收;当收胶盒内收集了大量的胶液后,可拆下收胶盒,将收胶盒内的胶液倒入到浸胶槽中,实现对胶液的回收和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一种纤维编织缠绕管道的成型系统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浸胶机构主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传动单元主视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图1中加热单元主视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一种纤维编织缠绕管道的成型系统中浸胶机构主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一种纤维编织缠绕管道的成型系统中加热单元主视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导轨10、第一立体编织机201、第一纱架202、第二立体编织机203、第二纱架204、卷绕盘401、凸起411、限位环412、浸胶槽402、机壳403、连接筒404、齿圈405、齿轮406、固定杆407、安装台501、安装壳502、收胶盒503、热固模具504、安装箱601、支撑架602、第一伸缩杆603、第一气缸604、第二伸缩杆605、第二气缸606、第一夹具607、第二夹具608、胶泵701、连通管702、进口703。
实施例1
实施例1基本如附图1、附图2、附图3和附图4所示:一种纤维编织缠绕管道的成型系统,包括依次布置的第一编织机组、第二编织机组、对管件进行热固的加热单元以及对管道进行传送的传动单元,设置在第一编织机组和第二编织机组之间的浸胶机构,第一编织机组、浸胶机构、第二编织机组和加热单元之间同轴设置有对管道进行导向的导轨10。
如图1所示,第一编织机组包括第一立体编织机201和第一纱架202,第一立体编织机 201同轴设置在导轨10远的右端上,第一纱架202竖直放置在导轨10的右端处;第二编织机组包括第二立体编织机203和第二纱架204,第二立体编织机203同轴设置在第一立体编织机201和加热单元之间,第二纱架204竖直放置在第一立体编织机201和第二立体编织机203之间。
如图2所示,浸胶机构包括卷绕盘401、浸胶槽402和带动卷绕盘401相对管道同轴转动的转动单元,卷绕盘401竖直同轴设置在第一编织机组和第二编织机组之间,且卷绕盘401 靠近第二编织机组的前侧上设有若干可对纤维进行限位的凸起411;卷绕盘401的中心处设有供管道穿过的通孔;同时转动单元包括机壳403、连接筒404、齿圈405、与齿圈405啮合的齿轮406以及带动齿轮406转动的电动机,机壳403上设有供管道水平穿过的连接孔,连接筒404的前端与卷绕盘401的通孔处同轴焊接,连接筒404的后端位于机壳403的连接孔内,且连接孔与连接筒404同轴设置,连接筒404与机壳403转动接触;齿圈405同轴焊接在连接筒404的后端上,且齿圈405、齿轮406和电动机均位于机壳403内,电动机与机壳 403焊接。
如图2所示,浸胶槽402的上端为供卷绕盘401转动的敞口,浸胶槽402的宽度大于卷绕盘401的直径;浸胶槽402与机壳403之间沿浸胶槽402的竖直轴线对称设置有两根固定杆407,固定杆407水平设置,固定杆407的前端与浸胶槽402的后侧壁焊接,固定杆407 的后端与机壳403的外壁焊接。
如图4所示,加热单元包括安装台501、安装壳502、收胶盒503、电热丝和可供管道穿过的热固模具504,热固模具504水平贯穿安装壳502并且与安装壳502焊接,电热丝绕设在热固模具504外,安装壳502焊接在安装台501上,导轨10远离第一立体编织机201的一端同轴设置在热固模具504内;安装台501的上表面上设有供收胶盒503嵌入的安装槽,收胶盒503与安装槽卡扣连接,收胶盒503位于热固模具504靠近第二立体编织机203的一端,且如图1所示,收胶盒503位于热固模具504右端的正下方。
传动单元的数量为二,且两个传动单元均位于加热单元的左侧上,如图3所示,传动单元包括安装箱601、支撑架602、控制支撑架602水平移动的第一移动部、若干夹持不同直径大小管道的第二夹具608以及控制第一夹具607竖直移动的第二移动部,第二夹具608位于第一夹具607的正下方并且卡扣安装在支撑架602上,第一移动部包括第一伸缩杆603和控制第一伸缩杆603伸缩的第一气缸604,第一气缸604焊接在安装箱601内,第一伸缩杆603水平设置并且第一伸缩杆603的轴线与管道的轴线平行,第一伸缩杆603的一端与第一气缸604焊接,第一伸缩杆603的另一端与支撑架602焊接;第二移动部包括第二伸缩杆605和控制第二伸缩杆605的第二气缸606,第二气缸606焊接支撑架602上,第二伸缩杆605 竖直设置,第二伸缩杆605的下端与第一夹具607的上表面卡扣连接,第二伸缩杆605的上端与第二气缸606焊接,第二气缸606与支撑架602焊接。
本实施例中的一种纤维编织缠绕管道的成型系统在使用时,先将若干纤维锭子分别安装到第一纱架202和第二纱架204上,同时将第一纱架202上纤维的端部牵引至第一立体编织机201上,将第二纱架204上纤维的端部牵引至第二立体编织机203上,同时纤维的端部依次穿过浸胶机构、第二编织机组、加热单元和传动单元;同时将穿过第二编织机组上的部分纤维绕设到卷绕盘401的若干凸起411上,使得卷绕盘401上的若干纤维的端部穿过若干凸起411后拧成一股卷绕在管道的外壁上;然后根据生产管道的直径选择合适的第一夹具607 和第二夹具608,将该第一夹具607卡扣安装到第二伸缩杆605的下端上,将该第二夹具608 卡扣到支撑架602上。
然后启动第一立体编织机201、电动机、第二立体编织机203、电热丝、第一气缸604和第二气缸606,首先第一立体编织机201能对管道内层进行编织,纤维由第一立体编织机201编织后形成管道内层,管道内层稳定的粘附在导轨10上;此时两个传动单元进行配合,位于右侧的传动单元中第二气缸606控制第二伸缩杆605缩短,第一夹具607远离管道的表面,进而右侧的传动单元将管件释放,此时左侧的传动单元中第一气缸604控制第一伸缩杆603缩短,进而拉动整个支撑架602、第二移动部和管道左移,拉动管道向左移动,使得编织了管道内层的管道局部移动至浸胶机构处。
此时浸胶机构中的电动机带动齿轮406转动,齿轮406带动齿圈405和连接筒404转动,连接筒404控制卷绕盘401同步转动,卷绕盘401上的凸起411对纤维进行卷绕,且卷绕盘401卷绕的过程中将纤维浸入到浸胶槽402内,实现此部分纤维实现的浸胶加工,浸胶后的纤维拧成一股卷绕到管道内层上,对管道内层进行粘附并且形成管道中层,管道内层和管道中层在两个传动单元的配合下继续传动至第二立体编织机203处,第二立体编织机203将纤维继续编织到管道中层外,形成管道外层,此时管道中层上的胶能充分对管道内层和管道外层进行粘附,且管道外层能将管道中层中粘附的多余的胶挤压至管道外层外,管道内层、管道中层和管道外层组合后形成管道粗品。
管道粗品被继续传送至热固模具504处,热固模具504与管道粗品的外壁紧密配合,进而热固模具504的右端处将管道粗品外粘附的多余的胶进行刮除,刮除的胶竖直掉落到收胶盒503内,实现对胶的回收;与此同时,管道粗品进入到热固模具504内,电热丝的热量传递至热固模具504内,热固模具504对管道粗品快速且均匀的进行热固加工,实现对管道粗品的热固定型;当管道成品移动至热固模具504的左端时,管道成品与导轨10脱离形成管道成品。
管道成品经过两个传动单元的传送后,移动至整个成型系统左端处,然后将管道成品进行截断,即可对生产成型的管道进行收集。
此过程中,管道的加工中不再使用纵向纱,能够有效的减少纵向纱的装置布置,同时减少了纵向纱的使用设备,能够有效的缩短管道的生产线,降低管道的加工成本;同时采用了第一编织机组、浸胶机构和第二编织机组,实现对管道内层、管道中层和管道外层的依次加工,且管道内层、管道中层和管道外层中均未形成接缝,同时在管道中层的加工过程中,还实现了对管道中层的浸胶加工,使得胶液能够充分的粘附到管道内层和管道外层上,能够增强整个管道成品的强度;当收胶盒503内收集了大量的胶液后,可取出安装槽内的收胶盒 503,将收胶盒503内的胶液倒入到浸胶槽402中,实现对胶液的回收和利用。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2基本如附图5和附图6所示,还包括连通单元,连通单元包括胶泵701和连通管702,胶泵701上的上端上设有进口703,胶泵701 上的下端上设有出口,胶泵701焊接在安装台501内,且胶泵701的进口703处与收胶盒503 底部的中心处连通,胶泵701的进口703处与收胶盒503的底部胶接;连通管702的一端与胶泵701上的出口处连通并且与胶泵701上的出口处胶接,连通管702的另一端与浸胶槽402 的敞口处胶接。
此外,凸起411的前端上同轴设置有限位环412,限位环412与凸起411一体成型。
本实施例中的一种纤维编织缠绕管道的成型系统在使用时与实施例1相比有如下不同之处,在对进行管道中层的加工时,纤维绕设在卷绕盘401的凸起411上,凸起411端部上的限位环412能够对纤维进行限位,防止纤维从卷绕盘401上脱落,能够确保粘附有胶的纤维锭子绕到管道内层上形成管道中层。
当管道粗品被继续传送至热固模具504处时,管道粗品外粘附的多余的胶被收集至收胶盒503内,此时胶泵701能对收胶盒503内的胶液通过连通管702传送至浸胶槽402内,实现胶液的快速回流,且无需再次拆卸安装槽内的收胶盒503,让胶液的回收更加方便快速。

Claims (10)

1.一种纤维编织缠绕管道的成型系统,包括依次布置的第一编织机组、第二编织机组、对管件进行热固的加热单元以及对管道进行传送的传动单元,第一编织机组、第二编织机组和加热单元之间同轴设置有对管道进行导向的导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第一编织机组和第二编织机组之间的浸胶机构,所述浸胶机构包括卷绕盘、浸胶槽和带动卷绕盘相对管道同轴转动的转动单元,卷绕盘竖直同轴设置在第一编织机组和第二编织机组之间,且卷绕盘靠近第二编织机组的一侧上设有若干可对纤维进行限位的凸起;所述卷绕盘的中心处设有供管道穿过的通孔,卷绕盘上若干凸起可转动至浸胶槽内,浸胶槽与转动单元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纤维编织缠绕管道的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单元包括机壳、连接筒、齿圈、与齿圈啮合的齿轮以及带动齿轮转动的电动机,机壳上设有供管道水平穿过的连接孔,连接筒的一端与卷绕盘的通孔处同轴固定连接,连接筒的另一端位于机壳的连接孔内,且连接孔与连接筒同轴设置,连接筒与机壳转动接触;齿圈同轴固定安装在连接筒靠近连接孔的一端上,且齿圈、齿轮和电动机均位于机壳内,电动机与机壳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纤维编织缠绕管道的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浸胶槽的上端为供卷绕盘转动的敞口,浸胶槽的宽度大于卷绕盘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纤维编织缠绕管道的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浸胶槽与机壳之间设有若干固定杆,固定杆水平设置,固定杆的一端与浸胶槽的外壁固定连接,固定杆的另一端与机壳的外壁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纤维编织缠绕管道的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编织机组包括第一立体编织机和第一纱架,第一立体编织机同轴设置在导轨远离传动单元的一端上,第一纱架竖直放置在导轨远离传动单元的一端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纤维编织缠绕管道的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编织机组包括第二立体编织机和第二纱架,第二立体编织机同轴设置在第一立体编织机和加热单元之间,第二纱架竖直放置在第一立体编织机和第二立体编织机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纤维编织缠绕管道的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单元包括安装台、安装壳、电热丝和可供管道穿过的热固模具,热固模具水平贯穿安装壳并且与安装壳固定连接,电热丝绕设在热固模具外,安装壳固定安装在安装台上,导轨远离第一立体编织机的一端同轴设置在热固模具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纤维编织缠绕管道的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单元包括支撑架、控制支撑架水平移动的第一移动部、若干夹持不同直径大小管道的第一夹具、若干夹持不同直径大小管道的第二夹具以及控制第一夹具竖直移动的第二移动部,第二夹具位于第一夹具的正下方并且可拆卸安装在支撑架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纤维编织缠绕管道的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箱,所述第一移动部包括第一伸缩杆和控制第一伸缩杆伸缩的第一气缸,第一气缸固定安装在安装箱内,第一伸缩杆水平设置并且第一伸缩杆的轴线与管道的轴线平行,第一伸缩杆的一端与第一气缸固定连接,第一伸缩杆的另一端与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移动部包括第二伸缩杆和控制第二伸缩杆的第二气缸,第二气缸固定安装支撑架上,第二伸缩杆竖直设置,第二伸缩杆的下端与第一夹具的上表面可拆卸连接,第二伸缩杆的上端与第二气缸固定连接,第二气缸与支撑架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纤维编织缠绕管道的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收胶盒,所述收胶盒可拆卸安装在安装台上,收胶盒位于热固模具靠近第二立体编织机的一端,且收胶盒位于热固模具靠近第二立体编织机一端的正下方。
CN202022977205.9U 2020-12-08 2020-12-08 一种纤维编织缠绕管道的成型系统 Active CN2141374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77205.9U CN214137427U (zh) 2020-12-08 2020-12-08 一种纤维编织缠绕管道的成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77205.9U CN214137427U (zh) 2020-12-08 2020-12-08 一种纤维编织缠绕管道的成型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37427U true CN214137427U (zh) 2021-09-07

Family

ID=775861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77205.9U Active CN214137427U (zh) 2020-12-08 2020-12-08 一种纤维编织缠绕管道的成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374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09338B (zh) 一种用于网格结构成型的桌面式四轴联动纤维缠绕机
CN210501524U (zh) 一种玻纤管道连续式生产系统
CN115972622B (zh) 一种复合材料螺旋构件制备方法及成型控制系统
CN116061460B (zh) 一种复合材料螺旋构件成型系统
CN110435188B (zh) 一种玻纤管道连续式生产系统及其工艺
JP7162912B2 (ja) 移送フィルムを用いた強化プラスチックパイプの連続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CN214137427U (zh) 一种纤维编织缠绕管道的成型系统
CN111730881A (zh) 一种用于玻璃钢管生产的双向缠绕机
CN103934388B (zh) 一种钢丝骨架连续缠绕工艺
CN209601814U (zh) 纱线缠绕装置
CN112549597A (zh) 一种纤维编织缠绕管道的成型系统
US3281299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fiber reinforced cylindrical articles
CN114836895A (zh) 一种纤维编织管生产线
CN109774188B (zh) 一种锥形线杆加工系统及加工方法
CN112721259A (zh) 一种纤维编织缠绕管道的加工工艺
CN114043751B (zh) 全自动纤维拉挤成型板材成型系统与方法
CN111634028A (zh) 玻纤复合成型管生产线
CN111619137A (zh) 一种单丝积压自缠绕拉挤玻璃钢电缆管生产线及制备工艺
CN215103844U (zh) 一种纤维编织管生产线
CN216013753U (zh) 一种全自动光纤线芯柔性金属套管高速铠装机
CN113005588A (zh) 一种吸汗面料的高效生产智能化生产设备及工艺
CN209946494U (zh) 高速二套双主动轮牵引装置
CN215517878U (zh) 一种纤维编织管生产线
CN217916867U (zh) 一种玻璃钢复合电缆管纤维网格双次定向缠绕机
CN106273386B (zh) 一种管道或等径电杆连续生产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