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28936U - 支架 - Google Patents

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28936U
CN214128936U CN202022835084.4U CN202022835084U CN214128936U CN 214128936 U CN214128936 U CN 214128936U CN 202022835084 U CN202022835084 U CN 202022835084U CN 214128936 U CN214128936 U CN 2141289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ular portion
closed loop
tubular part
stent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3508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永顺
潘宁
周详
冯洁
赵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chuang Tongqia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ichuang Tongqia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chuang Tongqia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ichuang Tongqia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3508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289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289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289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的支架,包括顺次相接的前管状部和中管状部;所述前管状部包括若干前支撑单体,所述中管状部包括若干中支撑单体。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支架的每个前支撑单体绕所述前管状部的轴线形成闭环结构,相邻的任意两个前支撑单体相接形成的前接合部的数目相同,有利于使所述前管状部实现径向支撑力的均匀分布;至少一个所述中支撑单体绕所述中管状部的轴线形成开环结构,相邻的任意两个中支撑单体相接形成的后接合部的数目不同,有利于适应人体自然腔道不同部位的不同贴壁性能需求。

Description

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血管支架介入术治疗是目前发展最为迅速并得到临床广泛运用的一种有效治疗血管阻塞疾病主要方式,具有微创和高效等特点。
血管支架用于管腔的病变段置入,以支撑狭窄闭塞段管腔并保持管腔通畅。在血管支架的性能指标中,支架的支撑性能对手术过程和手术后对临床效果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会影响支架长期服役的能力,如果支架的支撑性很差,就不能撑开狭窄处的血管,或者手术中即使能够撑开,手术后的再狭窄发生率也会比较高。
公开号为CN102462563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的分叉血管支架的一个端面设计为非齐平的结构,且由多个轴向连接在一起的波状支撑件形成管状支架。然而,部分轴向连接在一起的波状支撑件绕圆周方向形成了弧状结构,这种弧状结构由于在圆周方向上并不能形成闭合结构,其径向支撑力分布不均匀,不利于支架实现良好的贴壁性能。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支架以避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人体自然腔道的支架,以提供均匀和良好的径向支撑力的同时适应人体自然腔道不同部位的不同贴壁性能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支架包括顺次相接的前管状部和中管状部;所述前管状部包括若干前支撑单体,所述中管状部包括若干中支撑单体;每个所述前支撑单体绕所述前管状部的轴线形成闭环结构,相邻的任意两个前支撑单体相接形成的前接合部的数目相同;至少一个所述中支撑单体绕所述中管状部的轴线形成开环结构,相邻的任意两个中支撑单体相接形成的后接合部的数目不同。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支架的有益效果在于:每个所述前支撑单体绕所述前管状部的轴线形成闭环结构,相邻的任意两个前支撑单体相接形成的前接合部的数目相同,有利于使所述前管状部实现径向支撑力的均匀分布;至少一个所述中支撑单体绕所述中管状部的轴线形成开环结构,相邻的任意两个中支撑单体相接形成的后接合部的数目不同,有利于适应人体自然腔道不同部位的不同贴壁性能需求。
优选的,所述若干前支撑单体沿所述前管状部的轴线方向顺次相接以形成若干前子闭环结构,相邻任意两个所述前子闭环结构之间相接以形成所述前接合部。其有益效果在于:使所述前管状部的径向支撑力均匀分布的同时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所述前管状部的刚性。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若干前子闭环结构沿所述前管状部的轴线方向顺次相接以形成相互平行的第一类轴向单元和若干第二类轴向单元,所述前管状部的平面展开结构中,所述若干第二类轴向单元相对所述第一类轴向单元对称分布。其有益效果在于:有利于所述前管状部的径向支撑力均匀分布。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类轴向单元具有的前子闭环结构与所述若干第二类轴向单元具有的前子闭环结构具有不同的结构。其有益效果在于:以有利于所述前管状部的前端端面形成倾斜于所述前管状部轴线的斜口,从而便于置入于人体自然腔道的交叉处。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若干第一类轴向单元具有的前子闭环结构具有同一结构,所述若干第二类轴向单元具有的前子闭环结构具有同一结构。其有益效果在于:有利于所述前管状部的径向支撑力均匀分布。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类轴向单元具有的每个前子闭环结构由顺次相接的四个杆部构成,所述前管状部的平面展开结构中,位于所述前管状部轴线不同侧的相接的两个杆部具有相同的长度,相对的两个杆部具有不同的长度。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类轴向单元的每个前子闭环结构中,位于所述前管状部轴线不同侧且靠近所述前管状部的前端端面的两个杆部均具有第一长度,位于所述前管状部轴线不同侧且远离所述前管状部的前端端面的两个杆部均具有第二长度,所述第一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长度。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若干第二类轴向单元具有的每个前子闭环结构均为同一平行四边形结构,所述同一平行四边形结构由相对的两个长杆部和相对的两个短杆部围设而成,所述长杆部的长度为所述第一长度,所述短杆部的长度为所述第二长度。
优选的,所述闭环结构的任意一个端面倾斜于所述前管状部的轴线。
优选的,所述若干中支撑单体沿所述中管状部的轴线方向顺次相接以形成若干中子闭环结构,相邻任意两个所述中子闭环结构之间相接以形成所述后接合部。其有益效果在于: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所述中管状部的刚性。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若干中子闭环结构绕所述中管状部的轴线顺次相接以形成相互平行的若干径向单元,每个所述径向单元具有的中子闭环结构的数目不完全相同。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中管状部的平面展开结构中,所述若干径向单元相对所述中管状部的轴线对称分布。
进一步优选的,每个所述径向单元具有的中子闭环结构的数目均不相同。
进一步优选的,每个所述径向单元具有的中子闭环结构的数目沿所述中管状部的轴向方向增加。
优选的,所述支架还包括若干连接桥,所述若干连接桥设置于所述前管状部和所述中管状部之间,以连接所述前管状部的和所述中管状部。其有益效果在于:提高所述支架的柔顺性。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若干前支撑单体包括位于所述前管状部末端的末端前支撑单体,所述若干连接桥中的每个连接桥均相接于所述末端前支撑单体,所述若干连接桥中的相邻连接桥相接于不同的所述中支撑单体或同一所述中支撑单体。
优选的,所述中管状部包括位于所述中管状部末端的末端中支撑单体,所述末端中支撑单体绕所述中管状部的轴线形成闭环结构,并与所述前管状部的末端相接。其有益效果在于:辅助所述前管状部末端和所述中管状部前端限定的部分绕所述支架的轴线形成闭环结构,从而有利于径向支撑力均匀分布。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一种血管支架的前段部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前段部形成的非闭合的弧状结构在血管中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前管状部沿裁切方向B-B形成的平面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部分前子闭环结构形成的第一类轴向单元和部分第二类轴向单元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所示的相接的前管状部和中管状部沿裁切方向B-B形成的平面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3所示的支架沿裁切方向B-B形成的平面展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除非另外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文中使用的“包括”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平面展开结构具体指沿裁切方向将特定结构的侧壁裁开,然后按照每单位面积平面的实际形状和大小,无褶皱地摊开在同一平面所形成的结构。
图1为现有技术的一种血管支架的前段部示意图。
参照图1,前段部1中,由第一菱形结构11、第二菱形结构12、第三菱形结构13、第四菱形结构14和第五菱形结构15在内的若干菱形结构绕所述前段部1的轴线形成的结构是非闭合的弧状结构;同样的,由第六菱形结构16、第七菱形结构17和第八菱形结构18在内的若干菱形结构绕所述前段部1的轴线形成结构也是非闭合的弧状结构。
图2为图1所示的前段部形成的非闭合的弧状结构在血管中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参照图1和图2,当所述前段部1置入血管31中,所述前段部1的自展作用使得所述血管31的内壁能够与所述前段部1的外表面紧密贴合,以支撑所述血管31的第一部位33。然而由于所述前段部1具有若干非闭合的弧状结构,使得所述前段部1无法作用于所述血管31的第二部位34,进而造成所述前段部1的径向支撑力分布不均匀,不利于实现良好的贴壁性能。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人体自然腔道的支架,以提供均匀和良好的径向支撑力的同时适应人体自然腔道不同部位的不同贴壁性能需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人体自然腔道包括血管、消化道、泌尿道和生殖道。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前管状部沿裁切方向B-B形成的平面展开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3,支架4包括沿所述支架4的中心轴线43顺次相接的前管状部41和中管状部42,所述前管状部41和所述中管状部42共同构成了所述支架4的前段部。所述支架4置入所述人体自然腔道后,所述支架4的前段部位于近心端,并能够通过自展作用适应所述人体自然腔道的生理弯曲结构。
所述前管状部41包括若干前支撑单体。参照图4,所述前管状部41由沿所述中心轴线43的方向顺次相接的第一前支撑单体51、第二前支撑单体52、第三前支撑单体53和第四前支撑单体54组成,并形成了若干前子闭环结构56,相邻任意两个所述前子闭环结构56之间相接以形成前接合部57,从而使所述前管状部41的径向支撑力均匀分布的同时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所述前管状部41的刚性。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至图4,每个所述前支撑单体绕所述前管状部41的轴线形成了首尾相接的闭环结构,从而保证当所述支架4置入所述血管31后,所述前管状部41的外壁能够通过与所述血管31的内壁最大程度地贴合。所述前管状部41的轴线与所述中心轴线43重合。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前支撑单体是由若干V型结构首尾顺次相接形成的波浪状结构。所述波浪状结构包括若干波峰结构和若干波谷结构,相邻的所述前支撑单体中,一个前支撑单体的所有波谷结构与另一个前支撑单体的所有波峰结构一一对应相接。
进一步的,参照图4,所述第一前支撑单体51的所有波谷结构和所述第二前支撑单体52的所有波峰结构一一对应相接,以形成若干所述前接合部57。所述若干前接合部57形成的连线沿第一折线551分布;所述第二前支撑单体52的所有波谷结构和所述第三前支撑单体53的所有波峰结构一一对应相接以形成的若干前接合部(图中未标示)之间的连线沿第二折线552分布;所述第三前支撑单体53的所有波谷结构和所述第四前支撑单体54的所有波峰结构一一对应相接以形成的若干前接合部(图中未标示)之间的连线沿第三折线553分布。通过所述波峰结构和所述波谷结构形成所述前接合部57的方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手段,在此不做赘述。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任意两个前支撑单体相接形成的前接合部的数目相同。参照图4,所述第一前支撑单体51、所述第二前支撑单体52、所述第三前支撑单体53和所述第四前支撑单体54的任意两个相邻前支撑单体之间形成的前接合部的数目均为18个,以有利于所述前管状部41径向支撑力的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所述前管状部41的平面展开结构相对所述中心轴线43对称,以有利于所述前管状部41的径向支撑力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若干所述前子闭环结构56沿所述前管状部41的轴线方向顺次相接以形成相互平行的第一类轴向单元和若干第二类轴向单元。
具体的,参照图4,所述前管状部41的平面展开结构中,沿所述中心轴线43相接的两个前子闭环结构为第一中间前子闭环结构58和第二中间前子闭环结构59,所述第一中间前子闭环结构58和所述第二中间前子闭环结构59构成了所述第一类轴向单元。除所述第一中间前子闭环结构58和所述第二中间前子闭环结构59外,所述前管状部41的其他前子闭环结构形成了平行所述中心轴线43的若干所述第二类轴向单元(图中未标示)。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若干第二类轴向单元相对所述第一类轴向单元对称分布,以有利于所述前管状部41的径向支撑力均匀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类轴向单元具有的前子闭环结构与所述若干第二类轴向单元具有的前子闭环结构具有不同的结构,所述若干第一类轴向单元具有的前子闭环结构具有同一结构。具体的,参照图4,构成所述第一类轴向单元的所述第一中间前子闭环结构58和所述第二中间前子闭环结构59具有相同的结构,且所述第一中间前子闭环结构58和所述第二中间前子闭环结构59中的任意一种的结构与除所述第一中间前子闭环结构58和所述第二中间前子闭环结构59外,所述前管状部41的其他前子闭环结构均不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若干第二类轴向单元具有的前子闭环结构具有同一结构。具体的,参照图4,除所述第一中间前子闭环结构58和所述第二中间前子闭环结构59外,所述前管状部41的其他前子闭环结构具有相同的结构,且均为平行四边形。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前支撑单体绕所述前管状部41的轴线形成的闭环结构的任意一个端面倾斜于所述前管状部41的轴线,以便于所述前管状部41置于人体自然腔道的交叉处。
进一步的,参照图4,每个所述前支撑单体绕所述前管状部41的轴线形成的闭环结构相互平行,使每个端面以同样的倾斜角度倾斜于所述中心轴线43,以便于所述前管状部41置于人体自然腔道的交叉处的同时有利于所述前管状部41的径向支撑力均匀分布。所述中心轴线43与所述前管状部41的轴线重合,所述倾斜角度指所述端面与所述中心轴线43所夹的锐角。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倾斜角度为20-80度。
图5为图4所示的部分前子闭环结构形成的第一类轴向单元和部分第二类轴向单元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类轴向单元具有的每个前子闭环结构由顺次相接的四个杆部构成,所述前管状部41的平面展开结构中,位于所述前管状部41轴线不同侧的相接的两个杆部具有相同的长度,相对的两个杆部具有不同的长度。
具体的,参照图4和图5,以所述第一中间前子闭环结构58为例,所述第一中间前子闭环结构58由第一杆部61、第二杆部62、第三杆部63和第四杆部64围成。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杆部61和所述第二杆部62位于所述前管状部41轴线的不同侧并相接,所述第一杆部61和所述第二杆部62靠近所述前管状部41的前端端面并具有第一长度;所述第三杆部63和所述第四杆部64位于所述前管状部41轴线的不同侧并相接,所述第三杆部63和所述第四杆部64远离所述前管状部41的前端端面并具有第二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长度,使所述第一杆部61与所述第四杆部64相对并具有不同的长度;所述第二杆部62与所述第三杆部63相对并具有不同的长度,进而使得所述第一中间前子闭环结构58的一端沿所述中心轴线43朝向所述前管状部41的前端端面方向拉伸。
进一步的,若干所述第二类轴向单元中,与所述第一中间前子闭环结构58相接的第一前子闭环结构65和第二前子闭环结构66相对所述中心轴线43对称并具有同一结构。
以所述第一前子闭环结构65为例,所述第一前子闭环结构65呈平行四边形,所述平行四边形结构由相对的两个长杆部(图中未标示)和相对的两个短杆部(图中未标示)围设而成,所述长杆部的长度为所述第一长度,所述短杆部的长度为所述第二长度,且与所述第一杆部61相接的所述第一前子闭环结构65的杆部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杆部的长度,从而有助于辅助所述前管状部41的前端端面形成倾斜于所述中心轴线43的开口斜面。
图6为图3所示的相接的前管状部和中管状部沿裁切方向B-B形成的平面展开结构示意图。
所述中管状部42包括若干中支撑单体,参照图3和图6,所述中管状部42由沿所述中心轴线43的方向顺次相接且相互平行的第一中支撑单体71、第二中支撑单体72、第三中支撑单体73、第四中支撑单体74和第五中支撑单体75组成,并形成了若干中子闭环结构76,相邻任意两个所述中子闭环结构76之间相接以形成中接合部(图中未标示),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所述中管状部42的刚性。
具体的,所述中支撑单体是由若干V型结构首尾顺次相接形成的波浪状结构,各中支撑单体之间的连接方式以及所述中接合部的形成方式请参见前述对所述前管状部41的叙述,在此不做赘述。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中支撑单体绕所述中管状部42的轴线形成开环结构,相邻的任意两个中支撑单体相接形成的后接合部的数目不同,有利于适应人体自然腔道不同部位的不同贴壁性能需求。
进一步的,所述开环结构的任意一个端面垂直于所述中管状部42的轴线。所述中管状部42的轴线与所述中心轴线43重合。
进一步的,构成所述中管状部42的N个中支撑单体中,顺次相接的N-1个中支撑单体绕所述中管状部42的轴线形成开环结构,一个中支撑单体绕所述中管状部42的轴线形成闭环结构,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
具体的,参照图3和图6,构成所述中管状部42的五个中支撑单体中,顺次相接的所述第二中支撑单体72、所述第三中支撑单体73、所述第四中支撑单体74和所述第五中支撑单体75绕所述中心轴线43形成的结构为首尾不能闭合的开环结构,所述中心轴线43与所述中管状部42的轴线重合。位于所述中管状部42末端的所述第一中支撑单体71绕所述中心轴线43形成的结构为首尾闭合的闭环结构。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若干中子闭环结构绕所述中管状部42的轴线顺次相接以形成相互平行的若干径向单元,每个所述径向单元具有的中子闭环结构的数目不完全相同。
具体的,相邻的中支撑单体相接形成了所述径向单元。参照图6,以所述第一中支撑单体71和所述第二中支撑单体72形成的径向单元为例,所述第一中支撑单体71和所述第二中支撑单体72相接形成了沿垂直所述中心轴线43方向相接的14个中子闭环结构。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所述中管状部42的平面展开结构中,参照图6,所述若干径向单元相对所述中心轴线43对称分布,所述中心轴线43与所述中管状部的轴线(图中未标示)重合。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径向单元具有的中子闭环结构的数目均不相同,每个所述径向单元具有的中子闭环结构的数目沿所述中管状部42的轴向方向增加。所述中管状部42的轴向方向沿所述中管状部42的轴线自所述中管状部42的前端端面指向所述中管状部42的末端端面。
具体的,参照图6,所述第一中支撑单体71和所述第二中支撑单体72相接形成了沿垂直所述中心轴线43方向相接的14个中子闭环结构;所述第二中支撑单体72与所述第三中支撑单体73相接形成了沿垂直所述中心轴线43方向相接的11个中子闭环结构;所述第三中支撑单体73与所述第四中支撑单体74相接形成了沿垂直所述中心轴线43方向相接的6个中子闭环结构;所述第四中支撑单体74与第五中支撑单体75相接形成了沿垂直所述中心轴线43方向相接的3个中子闭环结构。所述中心轴线43与所述中管状部42的轴线重合。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6,若干所述中子闭环结构76具有同一结构,具体的,若干所述中子闭环结构76均为同一平行四边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6,所述支架4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前管状部41和所述中管状部42之间的若干连接桥77,以提高所述支架4的柔顺性。
具体的,参照图6,所述前管状部41的若干前支撑单体中,位于所述前管状部41末端的末端前支撑单体78,所述若干连接桥中的每个连接桥均相接于所述末端前支撑单体78,所述若干连接桥中,位于所述中心轴线43同一侧的相邻连接桥相接于不同的所述中支撑单体。
更具体的,参照图6,位于所述中心轴线43一侧的若干连接桥顺次相接于所述第一中支撑单体71、所述第二中支撑单体72、所述第三中支撑单体73、所述第四中支撑单体74和所述第五中支撑单体75。
进一步的,所述若干连接桥中,相接于同一所述中支撑单体的若干连接桥相对所述中心轴线43对称设置,所述中心轴线43与所述中管状部42的轴线重合。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和图6,所述中管状部42包括位于末端的末端中支撑单体,所述末端中支撑单体为所述第一中支撑单体71,所述第一中支撑单体71的绕所述中管状部42的轴线形成闭环结构,并与所述前管状部41的末端相接,以辅助所述前管状部41末端和所述中管状部42前端限定的部分绕所述中心轴线43形成闭环结构,从而有利于所述支架4的径向支撑力均匀分布。
图7为图3所示的支架沿裁切方向B-B形成的平面展开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3和图7,所述支架4还包括若干相互平行的后支撑单体81,以形成所述支架4的后管状部44。每个所述后支撑单体81绕所述中心轴线43形成首尾相接的闭环结构。一个所述后支撑单体81与所述中管状部42的末端通过若干所述连接桥77相连接。
具体的,每个所述后支撑单体81形成的闭环结构垂直于所述中心轴线43,相邻的所述后支撑单体81之间通过若干所述连接桥77相连接。
更具体的,所述支架4的末端还具有由第一末端支撑单体82和第二末端支撑单体83相接形成的密封结构45。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4还包括标记部,所述标记部设置于所述前管状部和所述密封结构中任意一种的自由端面,并铆压或填充有显影金属。所述显影金属为金属钽、金属金、金属铂和金属钨中的任意一种。
具体的,参照图3,所述支架4的所述前管状部41的自由端面和所述密封结构45的自由端面均设置有标记部46。
虽然在上文中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能够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化。但是,应理解,这种修改和变化都属于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之内。而且,在此说明的本实用新型可有其它的实施方式,并且可通过多种方式实施或实现。

Claims (17)

1.一种支架,应用于人体自然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顺次相接的前管状部和中管状部;
所述前管状部包括若干前支撑单体,所述中管状部包括若干中支撑单体;
每个所述前支撑单体绕所述前管状部的轴线形成闭环结构,相邻的任意两个前支撑单体相接形成的前接合部的数目相同;
至少一个所述中支撑单体绕所述中管状部的轴线形成开环结构,相邻的任意两个中支撑单体相接形成的后接合部的数目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前支撑单体沿所述前管状部的轴线方向顺次相接以形成若干前子闭环结构,相邻任意两个所述前子闭环结构之间相接以形成所述前接合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前子闭环结构沿所述前管状部的轴线方向顺次相接以形成相互平行的第一类轴向单元和若干第二类轴向单元,所述前管状部的平面展开结构中,所述若干第二类轴向单元相对所述第一类轴向单元对称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轴向单元具有的前子闭环结构与所述若干第二类轴向单元具有的前子闭环结构具有不同的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第一类轴向单元具有的前子闭环结构具有同一结构,所述若干第二类轴向单元具有的前子闭环结构具有同一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轴向单元具有的每个前子闭环结构由顺次相接的四个杆部构成,位于所述前管状部轴线不同侧的相接的两个杆部具有相同的长度,相对的两个杆部具有不同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轴向单元的每个前子闭环结构中,位于所述前管状部轴线不同侧且靠近所述前管状部的前端端面的两个杆部均具有第一长度,位于所述前管状部轴线不同侧且远离所述前管状部的前端端面的两个杆部均具有第二长度,所述第一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第二类轴向单元具有的每个前子闭环结构均为同一平行四边形结构,所述同一平行四边形结构由相对的两个长杆部和相对的两个短杆部围设而成,所述长杆部的长度为所述第一长度,所述短杆部的长度为所述第二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闭环结构的任意一个端面倾斜于所述前管状部的轴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中支撑单体沿所述中管状部的轴线方向顺次相接以形成若干中子闭环结构,相邻任意两个所述中子闭环结构之间相接以形成所述后接合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中子闭环结构绕所述中管状部的轴线顺次相接以形成相互平行的若干径向单元,每个所述径向单元具有的中子闭环结构的数目不完全相同。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管状部的平面展开结构中,所述若干径向单元相对所述中管状部的轴线对称分布。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径向单元具有的中子闭环结构的数目均不相同。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径向单元具有的中子闭环结构的数目沿所述中管状部的轴向方向增加。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包括若干连接桥,所述若干连接桥设置于所述前管状部和所述中管状部之间,以连接所述前管状部的和所述中管状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前支撑单体包括位于所述前管状部末端的末端前支撑单体,所述若干连接桥中的每个连接桥均相接于所述末端前支撑单体,所述若干连接桥中的相邻连接桥相接于不同的所述中支撑单体或同一所述中支撑单体。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管状部包括位于所述中管状部末端的末端中支撑单体,所述末端中支撑单体绕所述中管状部的轴线形成闭环结构。
CN202022835084.4U 2020-12-01 2020-12-01 支架 Active CN2141289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35084.4U CN214128936U (zh) 2020-12-01 2020-12-01 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35084.4U CN214128936U (zh) 2020-12-01 2020-12-01 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28936U true CN214128936U (zh) 2021-09-07

Family

ID=775831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35084.4U Active CN214128936U (zh) 2020-12-01 2020-12-01 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2893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69306A (zh) * 2020-12-01 2022-06-03 浙江归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支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69306A (zh) * 2020-12-01 2022-06-03 浙江归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支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23119B2 (en) Longitudinally flexible stent
CN112569027B (zh) 一种静脉血管支架
KR20030081411A (ko) 스텐트
KR20020023647A (ko) 최선의 강도 및 방사선불투과성 특성을 가진 스텐트
CN214128936U (zh) 支架
WO2019128703A1 (zh) 覆膜支架
CN212308144U (zh) 斜口支架
CN216754738U (zh) 一种波浪形血管支架
WO2022048585A1 (zh) 介入静脉瓣支架及静脉瓣假体
CN110368157A (zh) 一种血管支架
CN214128935U (zh) 管状支架
CN214761637U (zh) 一种外周血管支架
CN215080267U (zh) 一种防移位血管内覆膜支架
CN114569306A (zh) 支架
CN106726039B (zh) 一种螺旋开放式自膨胀支架
JP2022522618A (ja) 混合フレーム管腔内プロテーゼおよびその方法
CN210932057U (zh) 一种血管支架
CN114569305A (zh) 管状支架
CN214208596U (zh) 一种球囊扩张式血管支架
CN212213954U (zh) 弯曲支架
CN212630964U (zh) 介入静脉瓣支架及静脉瓣假体
CN212940079U (zh) 一种新型血管支架
CN214128933U (zh) 医用支架
CN210205002U (zh) 一种血管支架
CN116019603A (zh) 覆膜支架和组合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