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28838U - 一种壳状牙齿矫治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壳状牙齿矫治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28838U
CN214128838U CN202022467711.3U CN202022467711U CN214128838U CN 214128838 U CN214128838 U CN 214128838U CN 202022467711 U CN202022467711 U CN 202022467711U CN 214128838 U CN214128838 U CN 2141288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shaped body
shaped
jaw
dental appli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6771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倪新亮
姚军
庄慧敏
吴刚
吴珊珊
冯舒钦
王梦含
姚峻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Zhengya D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Zhengya D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Zhengya D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Zhengya D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6771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288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288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288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壳状牙齿矫治器,该壳状牙齿矫治器包括第一壳状本体和第二壳状本体,第一壳状本体和第二壳状本体固定连接,其中,第一壳状本体与第二壳状本体之间以满足将上、下颌固定至一目标矫治位的方式设置,以使上颌牙齿和下颌牙齿从初始位置逐渐变化至目标矫治位置的同时调整上下颌相对位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壳状本体、第二壳状本体的固定连接使得壳状牙齿矫治器具有调整上下颌相对位置关系、进行颌位重建的作用,同时上下颌牙齿在第一壳状本体、第二壳状本体的诱导作用下进行牙列重排而达到矫治错颌畸形的作用,另外,第一壳状本体、第二壳状本体相连接的结构使得该壳状牙齿矫治器摘戴、存放方便,不易丢失。

Description

一种壳状牙齿矫治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上下颌的壳状本体连接的壳状牙齿矫治器。
背景技术
错颌畸形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的遗传因素或后天的环境因素造成的牙齿、颔骨、颅面的畸形。如牙齿的排列不齐、上牙前突、下巴前翘、嘴巴歪偏等,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加深,近代错颌畸形的概念已远不是只指牙齿的错位和排列不齐,而是指由牙齿、颅面之间关系不调而引起的多种畸形。错颌畸形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功能,美观,健康和心理四个方面。影响了孩子口腔功能的正常发挥,如咀嚼功能,发音功能,呼吸功能。
大多数错颌畸形在乳牙替换完毕,大概12岁左右治疗比较好。这个时期,牙齿刚刚换完,身体代谢旺盛,有一定的生长发育潜力,牙的移动效果最显著,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针对青少年矫治常用产品有罗幕矫治器、MRC矫治器等,用于引导牙齿萌出,和辅助肌功能训练,同时具有一定的矫治作用。这类矫治器上下颌为一整体,便于青少年佩戴,易于存放。但因其具有一定的厚度、体积较大,戴入口内舒适感低,且影响美观。
随着技术进步,针对青少年矫治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逐步应用于临床,隐形矫治器更为舒适美观,更易被患者接受。但现有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为上下颌独立结构,不仅对于青少年患者来说容易丢失,对于颌位性的矫治还需要额外的辅助矫治装置进行上下颌位关系的调整与重建,而辅助矫治装置通常需要在口内进行钩挂牵引或其它的限位装置,上述装置往往会需要口内进行种植钉或粘贴牵引件,对口内造成一定的损伤。
由于青少年的依从性比较低,因此,有必要设计一款方便摘戴且在调整上下颌位关系的同时进行牙齿的排齐的隐形矫治器,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壳状牙齿矫治器,上下颌的壳状本体之间固定连接达到颌位重建的效果,同时上下颌牙列设计移动达到矫治错颌畸形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壳状牙齿矫治器,包括第一壳状本体和第二壳状本体,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包括若干用于容纳上颌牙齿的第一腔体,所述第二壳状本体包括若干用于容纳下颌牙齿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和第二壳状本体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壳状本体与第二壳状本体之间以满足将上、下颌固定至一目标矫治位的方式设置,以使上颌牙齿和下颌牙齿从初始位置逐渐变化至目标矫治位置的同时调整上下颌相对位置。
第一壳状本体、第二壳状本体的固定连接使得壳状牙齿矫治器具有调整上下颌相对位置关系、进行颌位重建的作用,同时上下颌牙齿在第一壳状本体、第二壳状本体的作用下按预设的目标矫治位移动而达到矫治作用,即壳状牙齿矫治器同时具有矫正错颌畸形、颌位重建、诱导牙齿归位的矫治作用;另外,第一壳状本体、第二壳状本体相连接的结构使得壳状牙齿矫治器易摘戴、存放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和第二壳状本体通过粘接固定连接,其中第一壳状本体上设置第一粘接区域,第二壳状本体上设置第二粘接区域,第一壳状本体与第二壳状本体相对位置关系固定时,所述第一粘接区域与第二粘接区域粘接对接。粘接固定的方式具有结构简单、成本相对较低并且容易实施的优点,并且粘接的方式不需要对壳状本体进行开口处理、不需要熔融处理,因此不会影响壳状本体的整体结构,从而不会影响第一壳状本体、第二壳状本体本身对于牙齿矫治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粘接区域与第二粘接区域为相互匹配的平面或曲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粘接区域与第二粘接区域为相互匹配的凹凸状结构。
相互匹配的平面结构使得第一壳状本体、第二壳状本体的粘接更加容易和更加稳定。所述第一粘接区域与第二粘接区域为相互匹配的曲面或为相互匹配的凹凸状结构,曲面结构以及凹凸状的结构增大了第一粘接区域与第二粘接区域的接触面积,也即增大了粘接面积,从而提高了第一壳状本体和第二壳状本体的粘接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粘接区域与第二粘接区域为具有增加稳定固定的结构。如,第一粘接区域或第二粘接区域可分别为:具有磨砂表面的结构、具有纹理表面的结构、具有凸点表面的结构等,这样的结构增大了第一粘接区域与第二粘接区域的比表面积,从而使得粘接剂能够稳定的附着在壳状本体表面,进而提高了第一壳状本体和第二壳状本体的粘接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粘接区域和第二粘接结构分别设于第一壳状本体和第二壳状本体后牙区的咬合面处。由于上下颌牙齿中前牙区牙齿与对颌牙齿咬合时这些区域的咬合面积小,粘接剂难以在这些区域有效附着,较难以将壳状本体之间稳定的固定。由于后牙区的咬合面具有相对更大的表面积,因此有利于粘接剂的附着,从而提高壳状本体之间粘接固定的稳定性,同时第一粘接区域、第二粘接区域的设置也更加灵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和第二壳状本体上分别设置凸台结构,所述第一粘接区域和第二粘接区域分别设于第一壳状本体和第二壳状本体上设置凸台结构面向对颌的一侧。上述的凸台结构解决了第一壳状本体或第二壳状本体的凹凸的表面或接触面积较小而导致的粘接稳定性的问题,通过凸台结构使得第一粘接区域、第二粘接区域重新建立起稳定的接触连接,从而提高粘接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和第二壳状本体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其中第一壳状本体上设置第一焊接区域,第二壳状本体上设置第二焊接区域,第一壳状本体与第二壳状本体相对位置关系固定时,所述第一焊接区域与第二焊接区域焊接对接。焊接的方式能够提供更牢靠的固位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和第二壳状本体通过相互配合的连接结构固定连接。其中,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穿过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和所述第二壳状本体的第一连接装置,和紧固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和所述第二壳状本体的第二连接装置,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与所述第二连接装置相互配合实现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和所述第二壳状本体的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与所述第二连接装置通过公母结构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与所述第二连接装置通过螺纹结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与所述第二连接装置通过铆接结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与所述第二连接装置通过卡接结构固定连接或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与所述第二连接装置通过榫卯结构固定连接。这样的连接结构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因此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多的选择性,并且通过连接结构进行固定的方式,实施相对容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和第二壳状本体通过相互配合的凹凸匹配连接结构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壳状本体上设置第一凸起结构,所述第二壳状本体上设置第一凹陷结构;所述第一凸起结构与第一凹陷结构相互配合使得所述第一壳状本体与所述第二壳状本体相对固定至一目标矫治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和第二壳状本体通过相互配合的凹凸匹配连接结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状本体上设置第二凹陷结构,所述第二壳状本体上设置第二凸起结构;第二凸起结构与第二凹陷结构相互配合使得所述第一壳状本体与所述第二壳状本体相对固定至一目标矫治位。
上述的凹凸匹配的连接结构,凸起结构、凹陷结构可以与壳状本体一起设计,成型时也与壳状本体同时成型,因此具有结构简单、成型容易、连接稳定的优点,同时不需要破坏壳状牙齿矫治器的整体结构,因而不会影响第一壳状本体和第二壳状本体的矫治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和第二壳状本体之间可拆卸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状本体与所述第二壳状本体之间还设有用于打开上下颌咬合关系的颌垫或颌板装置,颌垫或颌板装置具有打开上下颌咬合关系的作用,可以诱导下颌相对位置的重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和/或第二壳状本体容纳后牙区牙齿的颊侧面和/或舌侧面还设有固位结构。该固位结构与固定在后牙区牙齿表面的固位附件配合使用,增强第一壳状本体和/或第二壳状本体与牙齿之间的固位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和/或第二壳状本体临近牙龈处还设有包裹上颌牙龈和/或下颌牙龈的辅助固位部。通过设置的辅助固位部包裹牙龈从而为壳状本体提供固位力,防止其发生脱落,另外,辅助固位部的设置还可以减少在牙齿上进行附件的粘贴,避免对口腔或牙齿的损害。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辅助固位部上还设有容纳上颌唇系带或下颌唇系带的系带容纳部。系带容纳部的设置使得第一壳状本体、第二壳状本体佩戴后不会对上颌唇系带、下颌唇系带造成损伤,因此佩戴的舒适感更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壳状牙齿矫治器包括第一壳状本体和第二壳状本体,且第一壳状本体和第二壳状本体固定连接使得壳状牙齿矫治器具有调整上下颌相对位置关系、进行颌位重建的作用,同时上下颌牙齿在第一壳状本体、第二壳状本体的作用下按预设的目标矫治位移动而达到矫治作用,即本实用新型的壳状牙齿矫治器同时具有矫正错颌畸形和诱导牙齿归位的作用;另外,第一壳状本体、第二壳状本体相连接的结构使得壳状牙齿矫治器仅一次佩戴即可实现上下颌同时佩戴,还具有存放方便的效果,上下颌矫治器不易丢失。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壳状牙齿矫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壳状牙齿矫治器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壳状牙齿矫治器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壳状牙齿矫治器的另一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A)、图5(B)、图5(C)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壳状牙齿矫治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另一壳状牙齿矫治器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壳状牙齿矫治器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壳状牙齿矫治器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壳状牙齿矫治器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另一壳状牙齿矫治器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第一壳状本体、第二壳状本体拆分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第一壳状本体、第二壳状本体拆分开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另一壳状牙齿矫治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壳状牙齿矫治器的设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第一壳状本体100;第二壳状本体200;第一粘接区域110;第二粘接区域210;凸台结构3;第一连接装置41;第二连接装置42;颌垫5;颌板装置6;固位结构7;辅助固位部8;系带容纳部9;第一凸起结构120;第一凹陷结构220;第二凸起结构230;第二凹陷结构130;第一焊接区域140;第二焊接区域240。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单独使用的“壳状本体”指的是第一壳状本体或第二壳状本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后牙区”根据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的《口腔医学导论》第2版第36-38页中对于牙齿的分类进行定义,包括前磨牙以及磨牙。“前牙区”包括切牙、侧切牙和尖牙。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壳状本体”与“上颌壳状牙齿矫治器”具有相同的含义,“第二壳状本体”与“下颌壳状牙齿矫治器”具有相同的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包括复数对象,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壳状牙齿矫治器,参见图1-图6,为本实施例的壳状牙齿矫治器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壳状牙齿矫治器包括第一壳状本体100和第二壳状本体200,所述第一壳状本体100包括若干用于容纳上颌牙齿的第一腔体,所述第二壳状本体200包括若干用于容纳下颌牙齿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一壳状本体100和第二壳状本体200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壳状本体100与第二壳状本体200之间以满足将上、下颌固定至一目标矫治位的方式设置,以使上颌牙齿和下颌牙齿从初始位置逐渐变化至目标矫治位置的同时调整上下颌相对位置。
第一壳状本体100、第二壳状本体200的固定连接使得本实施例的壳状牙齿矫治器具有调整上下颌相对位置关系的作用,同时上下颌牙齿在第一壳状本体100、第二壳状本体200的作用下按预设的目标矫治位移动而达到矫治作用,能够诱导牙列重排,即本实施例的壳状牙齿矫治器同时具有矫正错颌畸形、颌位重建和诱导牙齿归位的作用,因此节约了矫治器具、节约了矫治程序。另外,第一壳状本体100、第二壳状本体200相连接的结构使得本实施例的壳状牙齿矫治器仅一次佩戴即可实现上下颌同时佩戴,还具有存放方便的效果,上下颌矫治器不易丢失。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3、图4,所述第一壳状本体100和第二壳状本体 200通过粘接固定连接,其中第一壳状本体100上设置第一粘接区域110,第二壳状本体200上设置第二粘接区域210,第一壳状本体100与第二壳状本体200相对位置关系固定时,所述第一粘接区域110与第二粘接区域210 粘接对接。粘接固定的方式具有结构简单、成本相对较低并且容易实施的优点,并且粘接的方式不需要对壳状本体进行开口处理,因此不会影响壳状本体的整体结构,从而不会影响第一壳状本体100、第二壳状本体200本身对牙齿矫治的效果。
具体的,通过在壳状牙齿矫治器选定粘接区域后涂覆口内粘接剂进行粘接即可固定第一壳状本体100、第二壳状本体200。其中,第一粘接区域110 可以为第一壳状本体100上选定的若干个(一个、两个或更多个)具有一定几何形状的区域,如规则的圆形区域、方形区域等,或者为不规则的几何形状的区域;第二粘接区域210具有与第一粘接区域110相同或者不同的大小、形状,其中,第一粘接区域110、第二粘接区域210的大小、数量应根据实际的固位需求进行设置;或者第一粘接区域110覆盖第一壳状本体100后牙区的整个咬合面,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粘接区域110与第二粘接区域210为相互匹配的平面,匹配的平面的结构使得第一壳状本体100、第二壳状本体200的粘接更加容易和更加稳定。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粘接区域110与第二粘接区域210为相互匹配的曲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粘接区域110 与第二粘接区域210为相互匹配的凹凸状结构。曲面结构以及凹凸状的结构增大了第一粘接区域110与第二粘接区域210的接触面积,也即增大了粘接面积,从而提高了第一壳状本体100和第二壳状本体200的粘接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粘接区域110与第二粘接区域210为具有增加稳定固定的结构。如图5(A)、图5(B)、图5(C)所示,为本实施例中第二粘接区域210的表面结构示意图,分别示出了第二粘接区域210为:具有磨砂表面的结构、具有纹理表面的结构、具有凸点表面的结构,这样的结构增大了第一粘接区域110与第二粘接区域210的比表面积,从而使得粘接剂能够稳定的附着在壳状本体表面,进而提高了第一壳状本体100和第二壳状本体200的粘接稳定性。当然,粘接区域还可以设置为其他能够增加稳定固定的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由于上下颌牙齿中前牙区的牙齿与对颌牙齿咬合时,这些区域的咬合面积小,粘接剂难以在这些区域有效附着,难以将壳状本体之间稳定的固定。因此,为了提高粘接的稳定性,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的所述第一粘接区域 110和第二粘接区域210分别设于第一壳状本体100和第二壳状本体200后牙区的咬合面处。由于后牙区的咬合面具有相对更大的表面积,因此有利于粘接剂的附着,从而提高壳状本体之间粘接固定的稳定性,同时第一粘接区域110、第二粘接区域210大小、数量、位置的设置也更加灵活。其中,第一粘接区域110可以设置在第一壳状本体100的单侧后牙区的咬合面,优选的,第一粘接区域110应对应设置在第一壳状本体100两侧的后牙区的咬合面,以最稳定的上下颌尖窝关系对接,提供更加牢靠的固定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壳状本体100或第二壳状本体200对应后牙区的咬合面为凹凸结构的表面或具有与牙齿咬合面对应的窝沟时,第一壳状本体100、第二壳状本体200咬合时接触面积较小,使得第一粘接区域110、第二粘接区域210之间的粘接不稳定,因此,为了提高第一粘接区域110、第二粘接区域210粘接的稳定性,本实施例的所述第一壳状本体100和第二壳状本体200上分别设置凸台结构3,所述第一粘接区域110和第二粘接区域210分别设于第一壳状本体100和第二壳状本体200上设置凸台结构3面向对颌的一侧,如图6所示。上述的凸台结构3解决了第一壳状本体100或第二壳状本体200的凹凸的表面而导致的粘接稳定性的问题,通过凸台结构 3使得第一粘接区域110、第二粘接区域210重新建立起稳定的接触连接,从而提高粘接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状本体100、所述第二壳状本体200之间采用粘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其中,根据粘接剂的不同可以提供不同的粘接强度,进行针对性的口内粘接剂的选择使用。因此本实施例的粘接的方式可以为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也可以为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可根据实际的临床需求进行设计。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壳状牙齿矫治器,本实施例的壳状牙齿矫治器的结构与实施例1中所述的壳状牙齿矫治器的结构类似,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状本体100和第二壳状本体200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参见图7,为本实施例的壳状牙齿矫治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壳状本体100上设置第一焊接区域140,第二壳状本体200上设置第二焊接区域240,第一壳状本体100与第二壳状本体200相对位置关系固定时,所述第一焊接区域140与第二焊接区域240焊接对接。如通过冷焊或激光焊的方式,将第一焊接区域140、第二焊接区域240部分熔融而使两者之间形成固定连接,焊接的方式能够提供更牢靠的固位力。
本实施例的第一焊接区域140、第二焊接区域240的设置方法以及具体结构参见实施例1中的第一粘接区域110与第二粘接区域210,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壳状牙齿矫治器,本实施例的壳状牙齿矫治器的结构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中所述的壳状牙齿矫治器的结构类似,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状本体100和第二壳状本体200通过相互配合的连接结构固定连接。
参见图8,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穿过所述第一壳状本体100和所述第二壳状本体200的第一连接装置41,和紧固所述第一壳状本体100和所述第二壳状本体200的第二连接装置42,所述第一连接装置41与所述第二连接装置 42相互配合实现所述第一壳状本体100和所述第二壳状本体200的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装置41与所述第二连接装置42通过公母结构固定连接。第一壳状本体100和所述第二壳状本体200的预定位置处分别设有穿孔,第一连接装置41依次穿过第一壳状本体100、所述第二壳状本体 200,第二连接装置42在第二壳状本体200的第二腔体内与第一连接装置41 进行匹配连接。当然,第一连接装置41还可以是自下颌至上颌的方向贯穿第二壳状本体200和所述第一壳状本体100,此处不做限制。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装置41与所述第二连接装置42通过螺纹结构固定连接,如螺钉与螺母进行螺纹匹配的结构进行固定。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装置41与所述第二连接装置42也可以通过铆接结构固定连接,或者,所述第一连接装置41与所述第二连接装置42通过卡接结构固定连接,或所述第一连接装置41与所述第二连接装置42通过榫卯结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装置41与所述第二连接装置42还可以通过其它的公母结构进行配合,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通过连接结构进行固定连接的方式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因此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多的选择性,固定后患者可以根据使用情况进行拆卸,并且通过连接结构进行固定的方式,实施相对容易。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壳状牙齿矫治器,本实施例的壳状牙齿矫治器的结构与实施例1、实施例2或实施例3中所述的壳状牙齿矫治器的结构类似,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状本体100和第二壳状本体200通过相互配合的凹凸匹配连接结构固定连接。
具体的,参见图9,所述第一壳状本体100上设置第一凸起结构120,所述第二壳状本体200上设置第一凹陷结构220;所述第一凸起结构120与第一凹陷结构220相互配合使得所述第一壳状本体100与所述第二壳状本体 200相对固定至一目标矫治位。
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参见图10,所述第一壳状本体100上设置第二凹陷结构130,所述第二壳状本体200上设置第二凸起结构230;第二凸起结构230与第二凹陷结构130相互配合使得所述第一壳状本体100与所述第二壳状本体200相对固定至一目标矫治位。
本实施例中的凹凸匹配的连接结构,凸起结构、凹陷结构可以与壳状本体一起设计,成型时也与壳状本体同时成型,因此具有结构简单、成型容易、连接稳定的优点,同时不需要破坏壳状本体的整体结构,因而不会影响第一壳状本体100和第二壳状本体200的矫治效果。
更优的一种实施形式,还可以为第一凸起结构120与第一凹陷结构220 相互配合,或者第二凸起结构230与第二凹陷结构130相互配合之后在进行两者的粘接,实现二次稳固的效果。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壳状牙齿矫治器,是在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 或实施例4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其中,本实施例的所述壳状牙齿矫治器还包括具有辅助矫治功能的结构,参见图11-13,为本实施例的壳状牙齿矫治器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状本体100与所述第二壳状本体200之间还设有用于打开上下颌咬合关系的颌垫或颌板装置,此时,第一壳状本体100 与所述第二壳状本体200之间通过颌垫或颌板装置进行固定连接。颌垫或颌板装置具有打开上下颌咬合关系的作用,可以诱导下颌进行颌位重建。其中,参见图11,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壳状本体100与所述第二壳状本体200的结构示意图,颌垫5设置在第一壳状本体100的后牙区、第二壳状本体200的后牙区,当然颌垫5也可以仅设置在第一壳状本体100的后牙区或仅设置在第二壳状本体200的后牙区;具体可以是采用壳状本体的后牙区咬合面向对颌凸出的方式形成所述的颌垫5,或单独设置的颌垫5再固定至壳状本体的后牙区。参见图12,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壳状本体100与所述第二壳状本体 200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颌板装置6为一整颌设置的U型结构,第一壳状本体100、第二壳状本体200、颌板装置6之间固定连接。
由于后牙区牙齿的牙冠短小,当患者佩戴所述的壳状牙齿矫治器进行矫治时,患者张口或准备说话时(如梦呓,即说梦话)可能会发生壳状本体脱落的情形,因此,为了防止壳状本体脱落,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状本体100的容纳后牙区牙齿的预定位置处还设有固位结构7,如图11所示,该固位结构7与固定在后牙区牙齿表面的固位附件配合使用,为第一壳状本体100提供增强与牙齿之间的固位力;所述第二壳状本体200的容纳后牙区牙齿的预定位置处还设有固位结构7,该固位结构7与固定在后牙区牙齿表面的固位附件配合使用,为第二壳状本体200与牙齿之间提供固位力。此处的预定位置可以为壳状本体后牙区的颊侧面、壳状本体后牙区的舌侧面或壳状本体后牙区的颊侧面和舌侧面。其中,该固位结构7以与固位附件相匹配的方式设置,固位附件可以为窗口形状、T型、弦月形等,固位附件的结构以及设置位置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为了防止壳状本体脱落,参见图12、图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状本体100临近牙龈处还设有包裹上颌牙龈的辅助固位部8,第二壳状本体200临近牙龈处还设有包裹下颌牙龈的辅助固位部8。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的辅助固位部8包裹牙龈从而为壳状本体提供固位力,防止其发生脱落。其中,该辅助固位部8可以设置为自第一壳状本体100临近牙龈处的边缘向上颌方向延伸而出的结构,以及设置为自第二壳状本体200临近牙龈处的边缘向下颌方向延伸而出的结构。
当所述第一壳状本体100、第二壳状本体200临近牙龈处还设有包裹上颌牙龈、下颌牙龈的辅助固位部8时,进一步的,所述辅助固位部8上还设有容纳上颌唇系带或下颌唇系带的系带容纳部9,系带容纳部9的设置使得第一壳状本体100、第二壳状本体200佩戴后不会对上颌唇系带、下颌唇系带造成损伤,因此佩戴的舒适感更强。
第一壳状本体100还可包括覆盖上腭的部分,其中覆盖上腭的部分可以覆盖上腭的软腭部分,还可以同时覆盖上腭的硬腭部分,达到上颌牙齿包裹面积更大的效果,同时,还可以在覆盖上腭的部分设置扩弓装置,在矫正牙齿的同时还可以具有其他的辅助矫治功能(如扩弓),提高矫治效率。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壳状牙齿矫治器的设计方法,应用于实施例1-实施例 4中任一所述的壳状牙齿矫治器的设计,参见图14,为本实施例的设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所述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数字化上颌牙颌模型和下颌牙颌模型的获取:
分别获取上颌数字化牙颌模型和下颌数字化牙颌模型,所述上颌数字化牙颌模型和下颌数字化牙颌模型均包括数字化牙齿模型及数字化牙龈模型;
S2.上下颌数字化牙颌模型的切割:
将所述上颌数字化牙颌模型分割为独立的上颌数字化牙龈模型和上颌单颗数字化牙冠模型;将所述下颌数字化牙颌模型分割为独立的下颌数字化牙龈模型和下颌单颗数字化牙冠模型;
S3.矫治计划的虚拟设计:将所述单颗数字化牙冠模型进行虚拟设计,以使所述单颗数字化牙冠模型由初始位置逐渐变化至目标矫治位置,得到一系列中间上下颌数字化牙颌模型;
S4.上颌壳状牙齿矫治器的设计和下颌壳状牙齿矫治器的设计:
基于上颌单颗数字化牙冠模型和上颌数字化牙龈模型进行上颌壳状牙齿矫治器的设计;基于下颌单颗数字化牙冠模型和下颌数字化牙龈模型进行下颌壳状牙齿矫治器的设计;其中,上颌壳状牙齿矫治器和下颌壳状牙齿矫治器之间进行固定连接的连接结构的设计,使得所述上颌壳状牙齿矫治器、所述下颌壳状牙齿矫治器相对固定至一目标矫治位,使上颌牙齿和下颌牙齿从初始位置逐渐变化至目标矫治位置的同时调整上下颌相对位置。
在本实施例所述的设计方法中,
步骤S1中数字化上颌牙颌模型和下颌牙颌模型的获取可以采用如下任一的方法:通过层析X射线扫描(CAT扫描)、数字化断层X线扫描(CT)、锥束CT扫描(CBCT)、核磁共振造像(MR I)、口内光学扫描等手段分别获得表示上下颌原始牙齿布局的数字模型;或者,可以先用常规手段制作患者牙齿的石膏铸件,再通过扫描设备比如激光扫描设备、CT扫描设备扫描该石膏铸件,分别获得表示上下颌原始牙齿布局的数字模型;当然,数字化上颌牙颌模型还可以包括数字化上腭模型,即可以包括数字化上腭的软腭模型和数字化上腭的硬腭模型,后续进行壳状牙齿矫治器的制备时,可以在上腭进行相应矫治器的制备。
步骤S2中上下颌数字化牙颌模型的切割可以采用如下的非限制性实施例:
以上颌数字化牙颌模型的切割为例,分割方法例如采用如下步骤进行:
S200:选取待分割的上颌数字化牙颌模型上的第一类特征点,所述数字化牙颌模型为三角面片模型。
S201:根据第一类特征点对所述上颌数字化牙颌模型中第二类特征点进行分类,确定各第二类特征点所属的牙齿。
S202:分别合并属于每颗牙齿的所述第二类特征点,获得上颌数字化牙颌模型分割后的各单颗牙齿的数字化牙齿区域;
上述的第一类特征点为基于上颌数字化牙颌模型选取的且用于对牙颌中各单颗牙齿的分割进行导向的三角面片顶点,第二类特征点为基于上颌数字化牙颌模型选取的且用于表征上颌数字化牙颌模型整体形状的三角面片顶点;也即是,第一类特征点是用来对牙颌的分割进行导向,而第二类特征点是具体分割牙颌时的特征点;通过第一类特征点的分割导向,能将第二类特征点精确地分类到各个牙齿,进而提高牙颌的分割精度。
通过在上颌数字化牙颌模型整体上选取第一类特征点,继而根据第一类特征点对上颌数字化牙颌模型上第二类特征点进行分类再集合,实现单颗牙齿的分割,由于两类特征点是基于上颌数字化牙颌模型整体选取的,特征点的分类信息涵盖了上颌数字化牙颌模型整体的分类特征,所以即使模型存在噪声数据,也会将噪声数据均摊至全局数据中,使得整个分割方法的容错率高,单颗牙齿得以分割得更为准确,确保每颗牙齿的完整性。
本实施例中,下颌数字化牙颌模型的切割可以采用上述的分割方法,也可以采用其它的切割方法,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步骤S3中,将所述单颗数字化牙冠模型进行虚拟设计,以使所述单颗数字化牙冠模型由初始位置逐渐变化至目标矫治位置,得到一系列中间数字化牙颌模型;其中,所述初始位置可以是正畸矫治开始前的牙齿原始布局,或者是矫治过程中的任一阶段,所述目标矫治位置为牙齿矫治后的任一阶段,可以是牙齿原始布局的后一阶段或者后几个阶段;目标矫治位置可以为经过医生及医学设计人员根据患者诉求及口内情况进行最终矫治效果的位置,也可以根据口内数字化设计软件,根据相似病例进行目标矫治位置的推荐,也可以根据推荐结果进行对患者治疗更加有针对性的调整。
在步骤S4中,上颌壳状牙齿矫治器和下颌壳状牙齿矫治器之间进行固定连接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粘接连接、焊接连接、采用相互配合的连接结构连接、采用凹凸匹配的连接结构连接中的一种或多种的配合,具体的结构参见实施例1-4,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壳状牙齿矫治器的设计方法,应用于实施例5所述的壳状牙齿矫治器的设计,本实施例所述的设计方法与实施例6类似,不同之处在于步骤S4,本实施例增加了关于具有辅助矫治功能的结构的设计。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步骤S4为牙科器械的设计:
基于上颌单颗数字化牙冠模型和上颌数字化牙龈模型进行上颌壳状牙齿矫治器的设计;基于下颌单颗数字化牙冠模型和下颌数字化牙龈模型进行下颌壳状牙齿矫治器的设计;基于牙齿矫治计划进行具有辅助矫治功能的结构的设计;上颌壳状牙齿矫治器和下颌壳状牙齿矫治器之间进行固定连接的连接结构的设计,使得所述上颌壳状牙齿矫治器、所述下颌壳状牙齿矫治器相对固定至一目标矫治位,使上颌牙齿和下颌牙齿从初始位置逐渐变化至目标矫治位置的同时调整上下颌相对位置。
具体的,当所述第一壳状本体100与所述第二壳状本体200之间还设有用于打开上下颌咬合关系的颌垫5或颌板装置6时,所述的具有辅助矫治功能的结构的设计为颌垫5或颌板装置6的设计。当所述第一壳状本体100的容纳后牙区牙齿的预定位置处还设有固位结构7时,所述的具有辅助矫治功能的结构的设计为固位结构7的设计。当所述第一壳状本体100、第二壳状本体200临近牙龈处还设有包裹上颌牙龈、下颌牙龈的辅助固位部8时,所述的具有辅助矫治功能的结构的设计为辅助固位部8的设计。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壳状牙齿矫治器的制作方法,将根据实施例6或实施例7所述的设计方法得到的上下颌数字化牙颌模型采用热压膜成型或者采用增材制造的工艺制作,得到所述的壳状牙齿矫治器。
例如,当采用所述热压膜成型工艺制作时,具体的制作方法包括:基于所述上下颌数字化牙颌模型及一系列中间数字化牙颌模型进行3D打印,制作出实体的牙颌模型,之后在所述实体的牙颌模型上热压成型的方式得到包含牙齿形状的上颌壳状牙齿矫治器和上颌壳状牙齿矫治器,之后在所述包含牙齿形状的上颌壳状牙齿矫治器和上颌壳状牙齿矫治器上沿牙龈线或邻近牙龈线处切割得到能够容纳牙齿的壳状牙齿矫治器。
例如,当采用增材制造的工艺制作时,具体的制作工艺为采用3D打印的方法对设计出来的上下颌数字化牙颌模型进行打印制作。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应该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上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在不发生相互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任意的结合。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做出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18)

1.一种壳状牙齿矫治器,包括第一壳状本体和第二壳状本体,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包括若干用于容纳上颌牙齿的第一腔体,所述第二壳状本体包括若干用于容纳下颌牙齿的第二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和所述第二壳状本体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壳状本体与所述第二壳状本体之间以满足将上、下颌固定至一目标矫治位的方式设置,以使上颌牙齿和下颌牙齿从初始位置逐渐变化至目标矫治位置的同时调整上下颌相对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状牙齿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和所述第二壳状本体通过粘接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壳状本体上设置第一粘接区域,所述第二壳状本体上设置第二粘接区域,所述第一壳状本体与所述第二壳状本体相对位置关系固定时,所述第一粘接区域与所述第二粘接区域粘接对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状牙齿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接区域与所述第二粘接区域为相互匹配的平面或曲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状牙齿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接区域与所述第二粘接区域为相互匹配的凹凸状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状牙齿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接区域与所述第二粘接区域为具有增加稳定固定的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状牙齿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接区域和所述第二粘接结构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和所述第二壳状本体后牙区的咬合面处。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壳状牙齿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和所述第二壳状本体上分别设置凸台结构,所述第一粘接区域和所述第二粘接区域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和所述第二壳状本体上设置凸台结构面向对颌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状牙齿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和所述第二壳状本体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壳状本体上设置第一焊接区域,所述第二壳状本体上设置第二焊接区域,所述第一壳状本体与所述第二壳状本体相对位置关系固定时,所述第一焊接区域与所述第二焊接区域焊接对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状牙齿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和所述第二壳状本体通过相互配合的连接结构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穿过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和所述第二壳状本体的第一连接装置,和紧固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和所述第二壳状本体的第二连接装置,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与所述第二连接装置相互配合实现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和所述第二壳状本体的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壳状牙齿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与所述第二连接装置通过公母结构固定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壳状牙齿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与所述第二连接装置通过螺纹结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与所述第二连接装置通过铆接结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与所述第二连接装置通过卡接结构固定连接或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与所述第二连接装置通过榫卯结构固定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状牙齿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和所述第二壳状本体通过相互配合的凹凸匹配连接结构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壳状本体上设置第一凸起结构,所述第二壳状本体上设置第一凹陷结构;所述第一凸起结构与所述第一凹陷结构相互配合使得所述第一壳状本体与所述第二壳状本体相对固定至一目标矫治位。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状牙齿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和所述第二壳状本体通过相互配合的凹凸匹配连接结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状本体上设置第二凹陷结构,所述第二壳状本体上设置第二凸起结构;所述第二凸起结构与所述第二凹陷结构相互配合使得所述第一壳状本体与所述第二壳状本体相对固定至一目标矫治位。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状牙齿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和所述第二壳状本体之间可拆卸固定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状牙齿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与所述第二壳状本体之间还设有用于打开上下颌咬合关系的颌垫或颌板装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状牙齿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和/或所述第二壳状本体容纳后牙区牙齿的唇、颊侧面和/或舌侧面还设有固位结构。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状牙齿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和/或所述第二壳状本体临近牙龈处还设有包裹上颌牙龈和/或下颌牙龈的辅助固位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壳状牙齿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固位部上还设有容纳上颌唇系带或下颌唇系带的系带容纳部。
CN202022467711.3U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壳状牙齿矫治器 Active CN2141288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67711.3U CN214128838U (zh)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壳状牙齿矫治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67711.3U CN214128838U (zh)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壳状牙齿矫治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28838U true CN214128838U (zh) 2021-09-07

Family

ID=775608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67711.3U Active CN214128838U (zh)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壳状牙齿矫治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288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64974B2 (en) Dental appliances, systems and methods
CN111588490B (zh) 壳状牙齿矫治器、牙科矫治系统的设计方法及制作方法
CN110831541B (zh) 用于制造牙科假体的对准设备
CN111281578B (zh) 牙齿矫治器的设计方法及制备方法、牙齿矫治系统
JP2007533355A (ja) 歯科用装置
US11583375B2 (en) Partial connection full arch artificial tooth having adjustability of dental arch and occlusion curvature
CN217828109U (zh) 牙科器械及牙科器械套组
CN112451128A (zh) 一种用于隐形矫治磨牙远移患者的u型腭杆及矫正方法
CN111513877A (zh) 一种正畸器具、矫治器套组及矫治系统
JPWO2020033528A5 (zh)
CN214128838U (zh) 一种壳状牙齿矫治器
WO2018008616A1 (ja) 歯科用矯正器具
WO2021170101A1 (zh) 牙齿矫治器、牙科器械、牙齿矫治套组和牙齿矫治系统以及牙齿矫治器的设计方法和制备方法
CN211834785U (zh) 一种用于正畸过程中佩戴的牙合垫
CN214484659U (zh) 一种牙科器械及矫治系统
CN214180636U (zh) 一种牙科器械及壳状牙齿矫治系统
CN114431983A (zh) 一种壳状牙齿矫治器及其设计方法、制作方法
CN209984332U (zh) 一种三力合一活动矫治器
CN114376747A (zh) 一种适于颌间牵引的矫治器及其设计方法
CN110680526B (zh) 个性化拉磨牙向远中矫治器
CN217828111U (zh) 牙科器械
CN114431984A (zh) 牙科器械、壳状牙齿矫治系统及其设计方法、制作方法
CN114431982A (zh) 牙科器械、矫治系统及牙科器械的设计方法、制作方法
CN213098438U (zh) 一种正畸器具、矫治器套组及矫治系统
JP3829124B2 (ja) 義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