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28111U - 牙科器械 - Google Patents

牙科器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28111U
CN217828111U CN202221672340.5U CN202221672340U CN217828111U CN 217828111 U CN217828111 U CN 217828111U CN 202221672340 U CN202221672340 U CN 202221672340U CN 217828111 U CN217828111 U CN 2178281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dental
tooth
dental instrument
fo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7234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星星
郑韵哲
张超群
庄慧敏
张琴
姚峻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Zhengya D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Zhengya D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Zhengya D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Zhengya D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7234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281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281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281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牙科器械,佩戴于上颌牙列,包括由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弹性壳状本体、弹性传导部以及施力装置,其中,弹性壳状本体具有至少容纳左右两侧后牙的牙齿收纳腔,弹性传导部包括由弹性壳状本体左侧的后牙区舌侧龈缘处朝上腭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一传导部以及由弹性壳状本体右侧的后牙区舌侧龈缘处朝上腭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二传导部,施力装置分别与第一传导部和第二传导部连接设置,并通过第一传导部与第二传导部向左右两侧牙齿收纳腔包裹的牙齿施加水平方向的矫治力,以调整上颌牙弓的宽度。

Description

牙科器械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口腔正畸矫治技术领域,更确切地说涉及扩弓技术与隐形矫治技术联合使用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扩弓作用的牙科器械。
背景技术
口腔正畸是通过正畸或外科手术等方法治疗错颌畸形,错颌畸形是指儿童到青少年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各种因素所导致的畸形,错颌畸形与龋齿、牙周病一起被列为口腔三大常见病。错颌畸形会影响牙、牙列、颌骨和颌面部神经肌肉组织的生长发育。牙冠和牙弓的形态及大小对错颌畸形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会产生重大影响。牙弓形态大小的发育也同样具有特定的规律,正常的牙弓形态大小是正常咬合发育的基础之一。
在口腔正畸技术中,扩弓技术是打开鄂中缝的一种技术,可将其左右弓平均分开,是针对矫正牙列拥挤的情况所采用的一种治疗措施。扩弓治疗是牙弓宽度不调的常见矫治方法,常见的扩弓方法有固定扩弓器扩弓、四眼簧扩弓、螺旋扩弓器、种植钉辅助扩弓、外科手术辅助扩弓等,但这些矫治方式大都为固定矫治采用的方式,不仅对患者口腔的损伤较大,还使患者的体验感和舒适感较差;而且这些矫治方式仅具有扩弓功能,不能对牙齿进行排齐矫治。如传统的螺旋扩弓器矫治装置是将扩弓螺旋簧与带环焊接在一起或通过基托树脂固定在牙齿上,然后转动螺旋簧调节孔加力,矫治力传递至腭中缝,从而扩宽上颌骨的矫治器,在安装后异物感强,佩戴不适等表现较为突出;而且在安装上需要专业人员操作,由临床医生制取模型,然后送到技工所加工,最后还需要由临床医生给患者佩戴,患者不可自行摘戴。又如传统的四眼簧扩弓器等因为其金属部件容易压迫粘膜,常常给患者造成不适感。
随着隐形牙齿矫治器的发展,由于其佩戴舒适可摘戴,并且美观,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隐形牙齿矫治器本身也具有部分扩弓的作用,但扩弓力较小,扩弓效果差。因此,如何将传统扩弓装置与隐形矫治器结合,能够达到相同或更佳的扩弓效果,并且能提升患者的舒适度,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将传统扩弓装置与隐形矫治器联合使用的牙科器械,佩戴方便舒适,且能实现相同或更佳的扩弓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牙科器械,佩戴于上颌牙列,包括由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弹性壳状本体、弹性传导部以及施力装置,所述弹性壳状本体具有至少容纳左右两侧后牙的牙齿收纳腔,所述弹性传导部包括由所述弹性壳状本体左侧的后牙区舌侧龈缘处朝上腭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一传导部以及由所述弹性壳状本体右侧的后牙区舌侧龈缘处朝上腭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二传导部,所述施力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传导部和所述第二传导部连接设置,并通过所述第一传导部与所述第二传导部向左右两侧所述牙齿收纳腔包裹的牙齿施加水平方向的矫治力,以调整所述上颌牙弓的宽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中的施力装置并非直接连接于后牙区的单个牙齿上,而是通过设置弹性传导部,将施力装置设置于弹性传导部上,这样的结构设置,一方面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提高了患者佩戴的依从性,这有利于扩弓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施力装置的力通过弹性传导部均匀传导至左右两侧所述牙齿收纳腔包裹的牙齿,以左、右后牙区的牙齿整体作为受力对象,可以获得较好的扩弓效果。
优选的,所述牙科器械佩戴后,所述弹性传导部与患者上腭腭侧呈一定的距离设置,所述距离满足:使所述施力装置安装于所述弹性传导部后,所述施力装置与所述上腭不接触。这样的结构设置使得安装施力装置后,施力装置不会接触患者的上腭,保证患者的舒适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传导部和所述第二传导部关于牙中线对称设置。这样的结构设置可以保证施力装置的力能够左右均匀传导至后牙区的牙齿上。
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前牙区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弹性壳状本体前牙区的所述牙齿收纳腔的舌侧龈缘处,所述支撑部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导部和所述第二传导部近前牙区一端。安装了施力装置的弹性传导部,会因为施力装置的自重而具有重力方向的力,会带动弹性传导部左右的后牙区牙齿受到朝向舌体的力,这个力不是被期望的,而前牙区支撑部的设置,可以很好地起到支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这种不被期望的力所带来的影响。
优选的,所述支撑部与患者口腔内对应部分的上腭贴合设置。
优选的,所述支撑部邻近上腭一侧的表面具有与对应部分的上腭的腭皱襞形状匹配的结构。这样的结构设置使得支撑部与患者上颚更加贴合,提升了患者的舒适度。
优选的,所述支撑部为分体结构,包括呈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一传导部一体成型,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二传导部一体成型。
优选的,所述弹性壳状本体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其中,所述第一壳体至少容纳左侧后牙的牙齿,所述第二壳体至少容纳右侧后牙的牙齿。这样的结构设置,由于第一和第二壳体之间没有阻碍扩弓力向左右传导的力,更有利于扩弓力向左右后牙区的后牙传导,获得更好的扩弓效果。
优选的,还包括一沿所述牙科器械未包裹的牙齿的舌侧或唇侧一侧设置并将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进行连接的壳体连接部。这样的结构设置,有利于患者佩戴,但不会影响扩弓力向左右传导。
优选的,所述壳体连接部整体形状与其所覆盖的牙弓部分的形状基本一致。这样的结构设置,提升了患者的舒适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沿牙中线对称设置。这样的结构设置可以保证施力装置的力能够左右均匀传导至后牙区的牙齿上。
优选的,所述施力装置与所述弹性传导部之间如此连接,以使所述施力装置与所述弹性传导部之间的位置相对固定。施力装置与弹性传导部安装之后相对固定,不会活动,从而保障施力装置持续稳定地提供扩弓力。
优选的,所述施力装置与所述弹性传导部之间以可拆卸方式连接。可拆卸的连接方式方便施力装置在弹性传导部上的安装和拆卸,比如可以将施力装置拆卸下来用于另一个矫治步骤中继续使用。
优选的,所述可拆卸方式连接为螺栓、螺母配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施力装置与所述弹性传导部之间以不可拆卸的方式连接。
优选的,所述不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包括粘接和/或焊接。
优选的,所述施力装置上设有若干连接部,所述第一传导部和所述第二传导部上分别设有与所述连接部对应设置的若干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连接部配合将所述施力装置安装于所述弹性传导部上。这样的对应结构设置方便定位安装,使得施力装置的安装更加快速和准确。
优选的,所述施力装置为螺旋扩弓器、四眼簧扩弓器、扇形扩弓器中的一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中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牙科器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中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牙科器械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中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牙科器械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中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牙科器械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中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牙科器械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中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牙科器械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中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牙科器械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中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牙科器械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中一种施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申请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以下各个实施例的划分是为了描述方便,不应对本申请的具体实现方式构成任何限定,各个实施例在不矛盾的前提下可以相互结合相互引用。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
本文中描述时使用的“上”、“下”、“左”、“右”、“前”、“后”等方向性术语均为附图中的方向,并不指代特殊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本申请中各个实施例中提及到的“后牙区”是根据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的《口腔医学导论》第2版第36-38页中对于牙齿的分类进行定义,包括前磨牙以及磨牙,以FDI标记法显示为4-8的牙齿,前牙区FDI标记法显示为1-3的牙齿。前牙区的牙齿包括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
参看图1、图2,示意性地展示了本申请中的牙科器械100,佩戴于上颌牙列,包括由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弹性壳状本体11、弹性传导部12,以及施力装置13。所述弹性壳状本体11具有至少容纳左右两侧后牙的牙齿收纳腔,也可以包括具有容纳前牙区牙齿的牙齿收纳腔,在制作工艺上,所述弹性壳状本体11可以通过热压膜一体成型或增材制造等工艺制备。所述弹性传导部12包括左右两边的第一传导部121和第二传导部122,第一传导部121和第二传导部122之间不相连,其中,第一传导部121由弹性壳状本体11左侧的后牙区舌侧龈缘处朝上腭方向延伸形成的,并且与弹性壳状本体11左侧一体成型;第二传导部122由所述弹性壳状本体11右侧的后牙区舌侧龈缘处朝上腭方向延伸形成,与弹性壳状本体11右侧一体成型。所述施力装置13分别与所述第一传导部121和所述第二传导部122连接设置,所述第一传导部121和所述第二传导部122通过施力装置13相连,施力装置13提供的力通过第一传导部121与所述第二传导部122向左右两侧所述牙齿收纳腔包裹的牙齿施加水平方向的矫治力,以调整所述上颌牙弓的宽度。可以想象的是,第一传导部121和第二传导部122不相连的设置更有利于施力装置13的力分别向左右两侧传导,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不相连的第一传导部121和第二传导部122沿牙中线P-P’对称设置,这样的对称设置可以保证施力装置13的力能够均匀地传导至左右两侧所述牙齿收纳腔包裹的牙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中的施力装置13并非直接连接于后牙区的单个牙齿上,而是通过设置弹性传导部12,将施力装置13设置于弹性传导部12上,一方面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提高了患者佩戴的依从性,这有利于扩弓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通过左右两侧的第一传导部121和第二传导部122将施力装置13提供的力均匀地传导至左右两侧所述牙齿收纳腔包裹的牙齿,以左、右后牙区的牙齿整体作为受力对象,可以获得较好的扩弓效果。
另外,发明人考虑到施力装置13安装于所述弹性传导部12后,如果接触到患者的上颚,患者会有很大程度上的不适感,尤其是实践中为了确保施力装置13提供的力足够大,施力装置13多为金属材质或是由其他硬度较大的材料制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施力装置13在安装后接触到患者的上颚,不仅会引起不适,甚至还会刮伤患者的上颚,在本申请中,由于施力装置13是连接于不相连的第一传导部121和第二传导部122之间,所以,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中的弹性传导部12采用非紧贴于患者上颚的设置方式,和患者上腭腭侧呈一定的距离设置,用以确保无论施力装置13和弹性传导部12以哪种方式连接固定,安装后的施力装置13都不会接触患者的上腭,以保证患者的舒适度。
参看图3、图4,考虑到安装了施力装置13的弹性传导部12,会因为施力装置13的自重而具有了重力方向的力,从而带动弹性传导部12左右的后牙区牙齿受到朝向舌体的分力,这个分力是不被期望的,所以,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的牙科器械100还可以包括一设置在前牙区的支撑部14,所述支撑部14的一端连接于弹性壳状本体11前牙区的牙齿收纳腔的舌侧龈缘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导部121和所述第二传导部122近前牙区一端。支撑部14主要起支撑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所述不被期望的分力带来的影响,其中,支撑部14可以为如图3所示的一个整体,可以由弹性壳状本体11前牙区舌侧龈缘处朝上腭方向延伸形成;也可以为如图4所示的分体结构,此时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部141、第二支撑部142分别与第一传导部121、第二传导部122一体成型形成。整体结构可以有更好的支撑效果,而分体结构会获得一个更好的力的传导的效果,在实践中,可以由临床医生根据矫治计划的需要进行选择。请继续参看图3、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14贴合患者口腔内对应部分的上腭设置,为了获得更好的贴合效果,所述支撑部14邻近上腭一侧的表面还可以设置成与对应部分的上腭的腭皱襞形状匹配的结构。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获得更好的扩弓效果,请参看图2、图5,所述弹性壳状本体11为分体结构,即包括不相连的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这样不相连的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在扩弓力的传导上,没有任何阻碍,从而更有利于扩弓力向左右两侧后牙区的后牙传导;其中,第一壳体111至少容纳左侧后牙的牙齿,第二壳体112至少容纳右侧后牙的牙齿,所述第一壳体111和所述第二壳体112也可以包括具有容纳前牙区牙齿的牙齿收纳腔。可以想象的是,与分体设置的第一传导部121和第二传导部122一样,不相连的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沿牙中线P-P’对称设置,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这样的对称设置可以保证施力装置13的力能够均匀地传导至左右两侧所述牙齿收纳腔包裹的牙齿。
如图6和图7所示,发明人发现分体的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对于患者自行佩戴来说,并不是很便利,因为,可以想象在这种情形下,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通过施力装置13唯一相连,在佩戴时,患者需要去找寻核对每颗牙齿对应的收纳腔进行佩戴,这为佩戴增加了难度,患者接受度低,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中的弹性壳状本体11还可以设置有将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进行连接的壳体连接部113。在实践中,可以如图6所示,沿牙科器械100的舌侧一侧设置壳体连接部113;也可以如图7所示,沿牙科器械100的唇侧一侧设置壳体连接部113,其中,壳体连接部113未包裹牙齿,整体形状与其所覆盖的牙弓部分的形状基本一致,不会对牙齿产生矫治力,从而不会影响到扩弓力的左右传导,但可以方便患者在自行佩戴时快速找准每颗牙齿对应的牙齿收纳腔,方便快捷。
如图8、图9所示,为了保障施力装置13能够持续稳定地提供扩弓力,本申请中的施力装置13与弹性传导部12之间属于固定连接,这相对于活动连接而言,施力装置13与弹性传导部12连接之后的位置为相对固定的,具体的连接方式可以根据患者需要或矫治计划选择。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施力装置13与弹性传导部12之间以可拆卸方式连接,例如,可以是螺栓、螺母配合连接。可拆卸的连接方式方便施力装置13在弹性传导部12上的安装和拆卸,如前面阐述的,施力装置13多为金属材质或是由其他硬度较大的材料制成,一般情况下可以重复使用,如果在一个矫治步骤进行到下一个矫治步骤需要更换弹性壳状本体11时,所述施力装置13可以拆卸下来安装于下一个矫治步骤中的弹性壳状本体11的弹性传导部12上。
相对于可拆卸连接方式,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施力装置13与弹性传导部12之间以不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比如采用粘接、焊接或者粘接和焊接同时应用的方式进行固定。以不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是因为发明人发现部分患者在佩戴本申请的牙科器械100时,会偷偷取下施力装置13,从而未达到有效的矫治时间,影响到扩弓效果,所以临床医生通过与患者的问诊和沟通,预判了患者的依从性后可以选择是否需要采用不可拆卸的方式连接。
为了更快速准确地将施力装置13安装在弹性传导部12上,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施力装置13上设有若干连接部131,在第一传导部121和第二传导部122上分别设置与所述连接部131对应设置的若干安装部123,连接部131与安装部123位置相对应,在安装时,所述安装部123与所述连接部131配合一方面可以将所述施力装置13安装于所述弹性传导部12上进行固定,另一方面由于所述安装部123与所述连接部131的对应位置关系还可以实现快速定位的功能,以使安装更加快速准确。
上述所有实施例或实施方式中的施力装置13,是指可以提供扩弓力的装置,可以是传统的螺旋扩弓器、四眼簧扩弓器、扇形扩弓器中的一种。
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种实施方式,在不产生矛盾的情况下,均可根据需要进行自由组合以形成不同的新的实施方案,这种组合后形成的实施方案均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为了节省申请文本的篇幅,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同样地,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8)

1.一种牙科器械,佩戴于上颌牙列,其特征在于:包括由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弹性壳状本体、弹性传导部以及施力装置,所述弹性壳状本体具有至少容纳左右两侧后牙的牙齿收纳腔,所述弹性传导部包括由所述弹性壳状本体左侧的后牙区舌侧龈缘处朝上腭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一传导部以及由所述弹性壳状本体右侧的后牙区舌侧龈缘处朝上腭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二传导部,所述施力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传导部和所述第二传导部连接设置,并通过所述第一传导部与所述第二传导部向左右两侧所述牙齿收纳腔包裹的牙齿施加水平方向的矫治力,以调整所述上颌牙弓的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牙科器械佩戴后,所述弹性传导部与患者上腭腭侧呈一定的距离设置,所述距离满足:使所述施力装置安装于所述弹性传导部后,所述施力装置与所述上腭不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导部和所述第二传导部关于牙中线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前牙区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弹性壳状本体前牙区的所述牙齿收纳腔的舌侧龈缘处,所述支撑部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导部和所述第二传导部近前牙区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与患者口腔内对应部分的上腭贴合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邻近上腭一侧的表面具有与对应部分的上腭的腭皱襞形状匹配的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为分体结构,包括呈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一传导部一体成型,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二传导部一体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壳状本体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其中,所述第一壳体至少容纳左侧后牙的牙齿,所述第二壳体至少容纳右侧后牙的牙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沿所述牙科器械未包裹的牙齿的舌侧或唇侧一侧设置并将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进行连接的壳体连接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连接部整体形状与其所覆盖的牙弓部分的形状基本一致。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沿牙中线对称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装置与所述弹性传导部之间如此连接,以使所述施力装置与所述弹性传导部之间的位置相对固定。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装置与所述弹性传导部之间以可拆卸方式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方式连接为螺栓、螺母配合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装置与所述弹性传导部之间以不可拆卸的方式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包括粘接和/或焊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或13或15中一项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装置上设有若干连接部,所述第一传导部和所述第二传导部上分别设有与所述连接部对应设置的若干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连接部配合将所述施力装置安装于所述弹性传导部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装置为螺旋扩弓器、四眼簧扩弓器、扇形扩弓器中的一种。
CN202221672340.5U 2022-06-30 2022-06-30 牙科器械 Active CN2178281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72340.5U CN217828111U (zh) 2022-06-30 2022-06-30 牙科器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72340.5U CN217828111U (zh) 2022-06-30 2022-06-30 牙科器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28111U true CN217828111U (zh) 2022-11-18

Family

ID=840253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72340.5U Active CN217828111U (zh) 2022-06-30 2022-06-30 牙科器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281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002485A (en) Orthopedic appliance
CN111588490B (zh) 壳状牙齿矫治器、牙科矫治系统的设计方法及制作方法
CN211094852U (zh) 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壳状牙科器械组合及矫治系统
CN210612259U (zh) 一种隐形矫治器
CN111529096B (zh) 壳状牙齿矫治器的设计方法及制备方法
CN217828109U (zh) 牙科器械及牙科器械套组
CN211512126U (zh) 用于错颌畸形治疗的牙科器械、牙科器械套组及矫治系统
CN210931950U (zh) 一种牙齿矫治器、矫治器套组以及壳状牙科矫治系统
WO2023231904A1 (zh) 一种牙科器械及牙齿矫治系统
CN217828111U (zh) 牙科器械
CN217938416U (zh) 一种壳状牙科器械及牙齿矫治系统
CN207590768U (zh) 用于矫治乳牙反合的功能矫治器
CN114052950B (zh) 壳状牙齿矫治器的设计方法及制备方法
CN213406360U (zh) 壳状牙齿矫治器、牙齿矫治套组和矫治系统
JP6557637B2 (ja) 歯科用矯正器具
CN210541881U (zh) 一种前牵引上颌骨同时实现正畸牙三维移动的复合装置
WO2021170101A1 (zh) 牙齿矫治器、牙科器械、牙齿矫治套组和牙齿矫治系统以及牙齿矫治器的设计方法和制备方法
CN110547885A (zh) 一种牙齿矫治器
CN214805562U (zh)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CN110680526B (zh) 个性化拉磨牙向远中矫治器
CN209984332U (zh) 一种三力合一活动矫治器
CN216221740U (zh) 一种具有弧面导板的壳状矫治器
CN214180636U (zh) 一种牙科器械及壳状牙齿矫治系统
CN214128838U (zh) 一种壳状牙齿矫治器
CN215130978U (zh) 一种舌位引导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