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25554U - 一种加热布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热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25554U
CN214125554U CN202120158143.0U CN202120158143U CN214125554U CN 214125554 U CN214125554 U CN 214125554U CN 202120158143 U CN202120158143 U CN 202120158143U CN 214125554 U CN214125554 U CN 2141255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wire
cloth
wires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15814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黎
汪伟
刘兆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Rout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Rout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Rout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Rout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15814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255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255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255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face Heating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热布,包括导电布和以预设间距、相互平行地纺织于所述导电布的多根第一导线,设于第一导线的两端、连接相间的所述第一导线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错位连接不同的所述第一导线。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加热布采用连接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第一导线取代传统的银浆印刷,第一导线编织于导电布,能够有效避免脱落和加热布发热不均,同时便于冲压或切割成不同规格,满足多种场合的使用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加热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加热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加热布。
背景技术
目前加热布的电极均是通过在膜片表面印刷一层银浆,该层银浆构成两种结构,一种是印刷在膜片边缘的主要起到导线作用的宽银浆,另一种是印刷在膜片内部的主要起降低膜片电阻,提高发热温度的窄银浆,最后再在宽银浆表面再贴宽度与银浆宽度相同的铜箔即为现有的边缘宽银浆。膜片中窄银浆的存在增加了生产成本,且窄银浆与膜片表面的粘接性不佳,使得窄银浆容易脱落,从而造成部分发热区失效;窄银浆也容易在其突出端造成高温区,使膜片发热不均。同时采用这种电极的加热布不易更改尺寸,不能随意制备不同电阻要求的加热布。
如何解决加热布电极易脱落和发热不均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热布,能够有效避免导电部位脱落和加热布发热不均,同时便于冲压或切割成不同规格,满足多种场合的使用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热布,包括导电布和以预设间距、相互平行地纺织于所述导电布的多根第一导线,设于第一导的两端、连接相间的所述第一导线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错位连接不同的所述第一导线。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均焊接或铆接于所述第一导线。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均与所述第一导线垂直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线由金属线纺织而成,所述第一导线的宽度为0.2cm~2cm,相邻所述第一导线之间的间距为2cm~100cm。
可选地,所述金属线为直径10um~300um的铜线、铝线、金线、银线和铂线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为厚度10um~25um、宽度0.5cm~3cm的金属条。
可选地,所述导电布的方阻为10Ω~200Ω,厚度为20um~500um。
可选地,所述导电布的两侧设有垛口状的多个呈垛口状凸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跨越所述凸部设置。
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加热布包括导电布、第一导线、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通过在导电布内编织多根第一导线,在第一导线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相间连接第一导线,且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连接不同的第一导线,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充当正负极,也即分别连接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相邻第一导线则充当正负极,相邻第一导线之间的导电布充当电阻发热。第一导线采用编制的方式设置在导电布内,避免了第一导线脱落,同时第一导线的均布提高了加热布发热的均匀性。上述加热布方便冲压或切割成不同的规格,且不会造成第一导线脱落,适用于多种场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加热布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加热布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加热布的示意图。
其中:
1-导电布、2-第一导线、3-第一电极、4-第二电极、5-电极连接点、6-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加热布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加热布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加热布的示意图。
所谓导电布1是指以纤维布(一般常用聚酯纤维布)经过前置处理后施以电镀金属镀层使其具有金属特性而成为导电纤维布,具有一定的方阻,通过在导电布1设置电极并供电使导电布1发热形成加热布。
本实用新型采用在导电布1内编织多根第一导线2,在第一导线2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电极3和第二电极4,第一电极3和第二电极4均相间连接第一导线2,且第一电极3和第二电极4连接不同的第一导线2,第一电极3和第二电极4充当正负极,也即分别连接第一电极3和第二电极4的相邻第一导线2充当正负极,相邻第一导线2之间的导电布1充当电阻发热。第一导线2采用编制的方式设置在导电布1内,避免了第一导线2脱落,同时第一导线2的均布提高了加热布发热的均匀性。上述加热布方便冲压或切割成不同的规格,且不会造成第一导线2脱落,适用于多种场合。
上述加热布在生产时通过在成卷的导电布1上隔一定间距连续纺金属线作为第一导线2,得到批量生产的带有支路电极的导电布1,方便后续加工处理。根据所需电阻设计外形尺寸,使用刀模冲压或者激光切割等方式裁切出满足需求的导电布1。在第一导线2的两端连接第一电极3和第二电极4作为主电极,第一电极3和第二电极4均连接相间的第一导线2,且第一电极3和第二电极4连接不同的第一导线2。主电极和第一导线2的两端的电极连接点5采用焊接、铆接、导电胶粘结等方式连接,得到一张带有电极的加热布。
第一导线2的宽度通常设置在0.2cm~2cm,相邻的第一导线2之间的间距设置在2cm~100cm,具体间距可参考发热布的参数灵活调整。第一导线2由直径为10um~300um的金属线编织而成,金属线可以采用铜线、铝线、金线、银线和铂线等的一种或多种。第一电极3和第二电极4设置为垂直第一导线2,第一电极3和第二电极4可选用厚度在10um~25um、宽度在0.5cm~3cm的金属条,金属条可以为铜条、铝条、不锈钢条,银条、金条、铂条等。所选导电布1方阻在10Ω~200Ω,厚度20um~500um,防水抗拉伸。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选取50欧姆方阻、100um厚度的导电布1,将50um直径铜线在导电布1上按3cm间隔纺上0.3cm的宽度作为第一导线2,使用激光切割出发热区域长度为21cm,宽度包含8条第一导线2导电布1,使用1cm宽度的18um厚度的铜条作为主电极,也即第一电极3和第二电极4,在第一导线2的两端与第一电极3及第二电极4的电极连接点5用焊接方式连接相间的第一导线2和第一电极3,连接相间的第一导线2和第二电极4,使得相邻的第一导线2连接至不同的电极。制作得到的加热布电阻约为2.4Ω,可使用5V电压驱动发热,可应用于充电宝供电的可穿戴加热领域。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选取20欧姆方阻,150um厚度的导电布1,将30um直径不锈钢线在导电布1上按45cm间隔纺上1cm的宽度作为第一导线2,使用激光切割出发热区域长度为1.8m,宽度包含6条第一导线2的导电布1,使用2mm宽度、20um厚度的铜条作为主电极,也即第一电极3和第二电极4,在第一导线2的两端与第一电极3及第二电极4的电极连接点5用焊接方式连接相间的第一导线2和第一电极3,连接相间的第一导线2和第二电极4,使得相邻的第一导线2连接至不同的电极。进一步地,导电布1的两侧设有多个呈垛口状的凸部6,第一电极3和第二电极4分别跨越多个凸部6设置。制作得到的加热布可使用9V电压驱动发热,可应用于加热毯等家用取暖领域。
实施例3
选取50欧姆方阻、100um厚度的导电布1,将50um直径铜线在导电布1上按3cm间隔纺上0.3cm的宽度作为第一导线2,使用冲压机冲压出如图3所示形状的导电布1,也即在导电部的一侧开设凸部6,第一电极3跨域多个凸部6连接相间的第一导线2,第二电极4与第一电极3平行设置在同一侧,二者错位连接不同的第一导线2,相邻的第一导线2连接不同的电极,相邻第一导线2间的导电部充当发热电阻。
第一导线2的所选发热区域长度10cm,宽度包含8条电极。使用带有绝缘层的金属条去除绝缘层后,使用导电胶与第一导线2连接,使用此实施例的方案可使第一电极3和第二电极4在同侧,更有利于后续加热布的引线接线。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外几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加热布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加热布,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电布(1)和以预设间距、相互平行地纺织于所述导电布(1)的多根第一导线(2),设于第一导线(2)的两端、连接相间的所述第一导线(2)的第一电极(3)和第二电极(4),所述第一电极(3)和所述第二电极(4)错位连接不同的所述第一导线(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3)和所述第二电极(4)均焊接或铆接于所述第一导线(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3)和所述第二电极(4)均与所述第一导线(2)垂直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2)由金属线纺织而成,所述第一导线(2)的宽度为0.2cm~2cm,相邻所述第一导线(2)之间的间距为2cm~100c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线为直径10um~300um的铜线、铝线、金线、银线和铂线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3)和所述第二电极(4)为厚度10um~25um、宽度0.5cm~3cm的金属条。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布(1)的方阻为10Ω~200Ω,厚度为20um~500u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布(1)的两侧设有多个呈垛口状的凸部(6),所述第一电极(3)和所述第二电极(4)跨越所述凸部(6)设置。
CN202120158143.0U 2021-01-20 2021-01-20 一种加热布 Active CN2141255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58143.0U CN214125554U (zh) 2021-01-20 2021-01-20 一种加热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58143.0U CN214125554U (zh) 2021-01-20 2021-01-20 一种加热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25554U true CN214125554U (zh) 2021-09-03

Family

ID=774962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158143.0U Active CN214125554U (zh) 2021-01-20 2021-01-20 一种加热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255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125554U (zh) 一种加热布
CN203151767U (zh) 纳米复合导流电热膜
CN103066151B (zh) 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串的制作方法
CN217446670U (zh) 一种发热体
CN213752732U (zh) 一种汇流条及光伏组件
CN211531353U (zh) 一种电热复合板材
CN207474474U (zh) 柔性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15268753U (zh) 一种带外引线的云母发热膜
CN212034366U (zh) 新型石墨烯自限温发热体
CN113892702A (zh) 一种外壳导电型发热体的制作方法
CN110634981B (zh) 一种新型叠片组件用超薄端引线
JP3976206B2 (ja) 電熱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製造品
CN218788478U (zh) 一种软铝连接导电排结构及电池包
CN218301667U (zh) 一种分段式加热线及制氧机加热基础结构
CN216533819U (zh) 一种低成本电加热发烟装置
CN218300276U (zh) 一种铜铝复合导电排
CN217883961U (zh) 一种led线路板灯带波浪状单面双层构造
CN218069863U (zh) 一种多主栅电极及太阳能电池
CN212086515U (zh) 一种ptc发热器
CN216960224U (zh) 一种双功率便于控温的陶瓷加热片
CN219892415U (zh) 一种铜镍复合软铜排及电池包
CN213366738U (zh) 一种软铝排及电池包
CN216650015U (zh) 带有外接电源引线的硅胶加热膜
CN219658923U (zh) 新能源电池的输出极导电排
CN113543383B (zh) 一种加热垫及其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