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23972U - 一种加热膜、电池包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热膜、电池包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23972U
CN214123972U CN202120037576.0U CN202120037576U CN214123972U CN 214123972 U CN214123972 U CN 214123972U CN 202120037576 U CN202120037576 U CN 202120037576U CN 214123972 U CN214123972 U CN 2141239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battery
heating
temperature sensing
sensing c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03757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斌
吴刚
邓朝婷
张中林
赵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03757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239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239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239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热膜,用于加热电池,所述加热膜包括加热丝、感温线缆和绝缘包覆层,所述感温线缆与所述加热丝层叠设置而形成层叠结构,用于检测所述加热丝的最高温度,所述绝缘包覆层用于包覆所述感温线缆与所述加热丝形成的层叠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膜,通过将所述加热丝与所述感温线缆设置成层叠结构,使得所述感温线缆能检测所述加热丝的最高温度,从而实现对所述加热丝的温度监控。并且,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基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膜的电池包及汽车。

Description

一种加热膜、电池包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热膜、电池包及汽车。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的放电能力很差,汽车的驱动能力受到较大影响,另外,动力电池在低温环境下充电会严重降低动力电池的寿命,所以,通常需要为动力电池加热,而加热膜因为重量轻、加热效率高、使用灵活等优点被应用于加热动力电池。
但是加热膜的热能转化效率高,功率密度大,在加热时加热膜的表面温度很高,而温度过高可能会导致加热膜及动力电池损坏,甚至可能引起动力电池热失控。因此为了避免因温度过高而损坏加热膜和动力电池,需提供一种新型的具备感温功能的加热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检测加热丝最高温度的加热膜、电池包及汽车。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热膜,用于加热电池,所述加热膜包括加热丝、感温线缆和绝缘包覆层,所述感温线缆与所述加热丝层叠设置而形成层叠结构,用于检测所述加热丝的最高温度,所述绝缘包覆层用于包覆所述感温线缆与所述加热丝形成的层叠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包括多个沿预设方向并排排列的电池以及至少一个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膜,所述至少一个加热膜沿所述预设方向延伸,而覆盖所有的电池;所述电池包还包括数据采集器和控制器,所述数据采集器分别与所述感温线缆和所述控制器连接,用于将所述感温线缆输出的电压转换为温度并将所述温度发送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池连接,在所述加热丝的最高温度超过预设阈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断开所述电池与所述加热丝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膜、电池包及汽车,通过将所述加热丝与所述感温线缆层叠设置,所述感温线缆可实时监测所述加热丝的最高温度,在所述加热丝的最高温度超过预设阈值时,控制断开所述加热膜与所述电池的连接,从而避免因温度过高而损坏所述加热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膜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感温线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感温线缆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池包上的多个加热膜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电池包上的多个加热膜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的结构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的结构框图。
附图标记包括:
加热膜100;加热丝10;感温线缆20;第一热电极21;第二热电极22;热敏材料23;线缆壳体24;绝缘包覆层30;第一绝缘包覆层31;第二绝缘包覆层32;第一接线端子40;第二接线端子50;电池包200;电池60;数据采集器70;控制器80;温控开关90;汽车3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膜的截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热膜100,用于加热电池,所述加热膜100包括加热丝10、感温线缆20和绝缘包覆层30,所述感温线缆20与所述加热丝10层叠设置而形成层叠结构,用于检测所述加热丝10的最高温度,所述绝缘包覆层30用于包覆所述感温线缆20与所述加热丝10形成的层叠结构。
所述加热膜100的加热丝10与所述感温线缆20层叠设置,使得所述加热丝10的热量可及时传导至所述感温线缆20而实现将温度同步至所述感温线缆20,感温线缆20可实时监测所述加热丝10的温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感温线缆20跟随加热丝10进行设置,而延伸至加热丝10的各个位置,即,加热丝10和感温线缆20的延伸路径相同,且长度相同。从而,所述加热丝10的热量可及时传导至感温线缆20,感温线缆20可实时监测所述加热丝10的温度,所述感温线缆20与所述加热丝10的层叠设置的方式使得所述感温线缆20能够检测所述加热丝10的所有区域的温度。其中,所述感温线缆20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与所述加热丝10固定而形成层叠结构,例如,所述感温线缆20通过结构胶与所述加热丝10粘接而形成层叠结构。或者,所述感温线缆20可通过卡合的方式与所述加热丝10固定而形成层叠结构,例如,在所述感温线缆20上设置两个环形的卡扣臂,将所述加热丝10嵌入在所述两个环形的卡扣臂形成的卡扣空间中而形成层叠结构。或者,所述感温线缆20可通过绑缚的方式与所述加热丝10固定而形成层叠结构,例如,通过胶带等将感温线缆20与加热丝10绑缚在一起而形成层叠结构。
其中,所述加热丝10和所述感温线缆20形成的层叠结构以多个U型首尾相接的方式形成波浪形,从而增大所述加热丝10对所述电池的加热面积,而且还能够使得所述加热丝10对所述电池进行均匀地加热。
请参阅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感温线缆2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感温线缆20包括第一热电极21、第二热电极22和热敏材料23,所述第一热电极21和所述第二热电极22间隔设置于所述热敏材料23中,并固定于所述热敏材料23中,当所述感温线缆20的某一点的温度为所有点中的最高温度时,所述第一热电极21和所述第二热电极22输出与所述点的温度对应的电压。其中,所述第一热电极21与所述第二热电极22为两种具有不同电子密度的热电极;所述热敏材料23的电阻随所述热敏材料23的温度升高而降低。
其中,在所述感温线缆20的某一点的温度为所有点中的最高温度时,所述点的热敏材料23的电阻最低,使得与所述点对应的所述第一热电极21和所述第二热电极22连通,所述第一热电极21的电子与所述第二热电极22的电子在所述点处发生移动,而使所述第一热电极21和所述第二热电极22在所述点处产生电压差而输出所述对应的电压。所述感温线缆20输出的电压与所述点的温度呈单值函数关系E=f(T),其中,E为所述感温线缆20输出的电压,T为所述点的温度,因此,所述感温线缆20输出的电压与所述点的温度呈固定的预设关系,根据该预设关系,在得到所述感温线缆20输出的电压时,所述点的温度可根据所述输出电压计算得出。
请参阅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感温线缆20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3中的A所示,当所述感温线缆20的第一点的温度T1超过所述感温线缆20其余部分的温度时,所述第一点的所述热敏材料23的电阻最低,使得对应于所述第一点的所述第一热电极21和所述第二热电极22连通,所述第一热电极21的电子与所述第二热电极22的电子在所述第一点处发生移动,其中,电子密度大的热电极的电子向电子密度小的热电极移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一热电极21和所述第二热电极22在所述第一点处产生对应于所述第一点的温度T1的电压差而输出所述对应的电压。其中,所述第一点可以是所述感温线缆20的某点,也可以是所述感温线缆20上同温度的多点或者同温度的多个连续点构成的一段区域。
如图3中的B所示,当所述感温线缆20的第二点的温度T2高于所述第一点的温度T1时,所述第二点的所述热敏材料23的电阻最低,使得对应于所述第二点的所述第一热电极21和所述第二热电极22连通,所述第一热电极21的电子与所述第二热电极22的电子在所述第二点处发生移动,而使得所述第一热电极21和所述第二热电极22在所述第二点处产生对应于所述第二点的温度T2的电压差而输出所述对应的电压,其中,所述第二点可以是所述感温线缆20的某点,也可以是所述感温线缆20上同温度的多点或者同温度多个连续点构成的一段区域。
因此,所述感温线缆20输出的电压总是与所述感温线缆20的最高温度对应,使得所述感温线缆20能实时监测所述加热丝10的最高温度。并且,所述感温线缆20无需外加电源,使用安全。
请再次参阅图2,优选的,所述感温线缆20还包括线缆壳体24,用于包裹保护所述第一热电极21、第二热电极22和热敏材料23,使得所述感温线缆20具备足够的机械强度、柔韧性、耐腐蚀性、耐化学性,以及防止检测环境中的粉尘、油脂以及水分等介质的浸入,并且方便安装和使用。所述线缆壳体24为耐高温及耐腐蚀的材料制成,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线缆壳体24可以由铬镍合金通过铠装工艺制成或者由高分子材料PTFE挤塑制成等。
其中,所述第一热电极21可为镍铬合金、所述第二热电极22可为镍硅合金;或者所述第一热电极21可为铂铑合金,所述第二热电极22可为纯铂;或者所述第一热电极21可为纯铁、所述第二热电极22可为铜镍合金等。所述热敏材料23为具有负电阻温度系数特性的材料,包括氧化物系材料,即,陶瓷材料,以及非氧化物系材料。其中,陶瓷材料包括Ni-Mn-O氧化物,或者Ni-Mn-Fe-O氧化物,或者Mn-Ni-Zn-O氧化物等材料,非氧化物系材料包括碳化硅,或者硒化锡,或者氮化钽等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热敏材料23为陶瓷材料,陶瓷材料的硬度一般较高,所述线缆壳体24也可以省略。
请再次参阅图1,所述加热膜100的绝缘包覆层30包括第一绝缘包覆层31和第二绝缘包覆层32,所述加热丝10和所述感温线缆20形成的层叠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包覆层31与所述第二绝缘包覆层32之间,所述第一绝缘包覆层31和第二绝缘包覆层32的边缘区域的相对表面紧密贴合,而对所述加热丝10和所述感温线缆20形成的层叠结构进行密封。其中,所述第一绝缘包覆层31与所述感温线缆20相邻设置,所述第二绝缘包覆层32与所述加热丝10相邻设置,所述第一绝缘包覆层31远离所述感温线缆20的一侧固定设置于所述电池的表面,以使得所述感温线缆20可检测所述电池的温度。其中,所述第一绝缘包覆层31和所述第二绝缘包覆层32可以是分开的两层结构,所述第一绝缘包覆层31和所述第二绝缘包覆层32的边缘区域的相对表面通过胶水等紧密贴合而形成密封结构。显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包覆层30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的结构,所述第一绝缘包覆层31和第二绝缘包覆层32为所述一体成型的结构的两个相对面,所述绝缘包覆层30形成封闭的空间而将所述加热丝10和所述感温线缆20形成的层叠结构包裹于其内,对所述加热丝10和所述感温线缆20形成的层叠结构进行密封。所述绝缘包覆层30不仅可以保护所述加热丝10和所述感温线缆20而延长使用寿命,而且使得所述加热膜100与所述电池之间保持绝缘,从而避免发生短路。其中,所述绝缘包覆层30的材料是耐高温、电绝缘的材料,例如聚酰亚胺,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者聚酰胺酰亚胺。显然,当所述第一绝缘包覆层31和所述第二绝缘包覆层32是可分开的两层结构时,所述第一绝缘包覆层31和所述第二绝缘包覆层32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所述第一绝缘包覆层31固定设置于所述电池的表面,例如,所述第一绝缘包覆层31可通过胶水固定于所述电池的表面,所述胶水可以是导热胶,例如导热硅胶。
请参阅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膜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加热膜100还包括第一接线端子40和第二接线端子50,所述第一接线端子40和第二接线端子50与所述加热丝10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接线端子40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子50用于分别与所述电池的正极、负极电连接,而从所述电池接收供电电压,而为所述加热丝10供电,使得所述加热丝10发热。
在所述加热膜100设置于所述电池上,且所述加热丝10进行加热时,所述感温线缆20的各个点的温度为所述加热丝10和所述电池的相应点的温度中的最高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加热膜100设置于所述电池上且所述加热丝10未进行加热时,所述感温线缆20的各个点的温度为所述电池的相应点的温度,即,此时,所述感温线缆20还可单独检测所述电池的最高温度,而提供对所述电池的温度检测和过温保护。
具体的,在所述加热膜100设置于所述电池上且所述加热丝10进行加热时,由于所述感温线缆20位于加热丝10和所述电池之间,所述加热丝10各个点的热量以及所述电池各个对应点的热量传递至所述感温线缆20各个对应点,而将各自的温度同步至所述感温线20,所述感温线缆20同时监测所述加热丝10和所述电池的温度,所述感温线缆20的各个点的温度为所述加热丝10和所述电池的相应点的温度中的最高值。一般的,由于所述加热丝10加热时,所述电池的各个点的温度远低于所述加热丝10各个点的温度,与所述加热丝10各个点的热量对比,所述电池各个对应点的热量很低,甚至可忽略不计,传递至所述感温线缆20的热量基本来自于所述加热丝10,因此,可视为所述加热丝10将各个点的温度同步至所述感温线缆20。即,在所述加热丝10加热时,所述感温线缆20监测的是所述加热丝10的温度,所述感温线缆20的各个点的温度为所述加热丝10的相应点的温度。所述加热丝10未加热时,由于此时所述加热丝10处于未发热状态,所述感温线缆20仅接收到所述电池产生的热量,所述感温线缆20此时仅监测所述电池的温度,所述感温线缆20的各个点的温度为所述电池的相应点的温度。
综上,所述加热膜100通过将所述加热丝10与所述感温线缆20层叠设置,并且以多个U型首尾相接的方式形成波浪形,在所述加热膜100设置在所述电池上时,使得所述加热丝10对所述电池进行均匀地加热,以及所述感温线缆20可实时监测所述加热丝10的最高温度和/或所述电池的最高温度。
请参阅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电池包200包括多个沿预设方向(如图5中的X轴方向)并排排列的电池60以及如前所描述的至少一个加热膜100,所述至少一个加热膜100沿所述预设方向延伸,而覆盖所有的所述电池60。
其中,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加热膜10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加热膜100间隔设置,且每一个所述加热膜100均沿所述预设方向延伸,而覆盖所有的所述电池60。
请参阅图6,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池包上的多个加热膜的连接方式示意图。其中,当所述至少一个加热膜100的数量为多个时,每一所述加热膜100的第一接线端子40和/或第二接线端子50与相邻的所述加热膜100的第二接线端子50和/或第一接线端子40连接,使得所述加热膜100与相邻的所述加热膜100以串联的方式连接。具体的,例如,如图6所示,当某一加热膜100两侧均连接有其他加热膜100时,所述加热膜100的第一接线端子40与第一相邻的加热膜100的第二接线端子50连接,所述加热膜100的第二接线端子50与第二相邻的加热膜100的第一接线端子40连接,多个加热膜100以此种方式进行串联连接。
请参阅图7,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电池包上的多个加热膜的连接方式示意图。如图7所示,当所述至少一个加热膜100的数量为多个时,所述加热膜100还可以通过并联的方式连接。即,每一所述加热膜100通过各自的所述第一接线端子40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子50直接与所述电池包200的正极、负极连接而以并联的方式连接。
当然,所述加热膜100也可以通过部分串联以及部分并联的方式进行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电池60包括多个沿着与预设方向垂直的方向排布的极芯,每一所述电池60包括的极芯的数量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所述至少一个加热膜100的数量与所述电池60的极芯的数量对应,且每一加热膜100与所有电池60中某一位置的极芯对应,每一加热膜100沿所述预设方向延伸,而覆盖所有的所述电池60对应位置处的极芯。具体的,例如,如图5所示,每一电池60包括4个所述极芯,a、b、c、d区域为每一电池60的极芯所在的区域,所述加热膜100的数量为4个,4个所述加热膜100均沿所述预设方向延伸,且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极芯所处的位置,即,分别设置在各个电池60的a、b、c、d区域。其中,当对应数量的所述加热膜100通过串联,或者并联,或者串联及并联结合的方式连接且覆盖在所述电池包200上时,可使得所述加热丝10对所述电池包200中的所有所述电池60的极芯进行加热以及所述感温线缆20对所述电池包200中的所有所述电池60的极芯进行温度监控。使得每一加热膜100的所述加热丝10可加热对应的所述极芯,所述感温线缆20可相应监控对应的所述极芯的温度。显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加热膜100的数量也可多于所述电池60的极芯的数量,或者所述加热膜100的数量为一个,且所述加热膜100的面积足够大,可以覆盖所述电池包200中的所有所述电池60的全部极芯。
请参阅图8,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的结构框图。如图8所示,所述电池包200还包括数据采集器70和控制器80,所述数据采集器70分别与所述感温线缆20和所述控制器80连接,用于将所述感温线缆20输出的电压转换为温度并将所述温度发送至所述控制器80;所述控制器80与所述电池60连接,在所述加热丝10和/或所述电池60的最高温度超过对应的预设阈值时,所述控制器80控制断开所述电池60与所述加热丝10的连接。所述电池包200还包括温控开关90,所述温控开关90连接于所述加热丝10和所述电池60之间,所述控制器80与所述温控开关90连接,在所述加热丝10和/或所述电池60的最高温度超过对应的预设阈值时,控制关断所述温控开关90而断开所述电池60与所述加热丝10的连接。
其中,所述数据采集器70根据温度与电压的预设关系,而得出与所述输出电压对应的温度。具体的,如前所述的,所述温度与电压的预设关系为E=f(T),其中E为所述输出电压,T为所述点的温度。所述数据采集器70在获取到所述感温线缆20输出的电压后,即可根据公式E=f(T)计算出与所述输出的电压对应的温度,即得到所述最高温度。
请参阅图9,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示意出了所述数据采集器70、控制器80、温控开关90与所述电池包200的连接位置,如图9所示,所述数据采集器70、控制器80、温控开关90均位于所述电池包200的端部。
其中,当所述电池包200包括多个加热膜100,且所述多个加热膜100以串联,或者并联,或者部分串联结合部分并联的形式连接时,每一加热膜100的各自的所述感温线缆20均与所述数据采集器70连接,每一感温线缆20输出与对应加热丝10的最高温度对应的电压至所述数据采集器70。具体的,数据采集器70可包括多对采集端,每对采集端与加热膜100的感温线缆20的所述第一热电极21和所述第二热电极22连接,而使得所述数据采集器70通过该对采集端采集对应的感温线缆20输出的电压。因此,在所述电池包200包括多个加热膜100时,所述每一感温线缆20监控的是所述每一加热丝10自身的温度和/或与所述每一加热丝10对应的所述电池60的温度,所述每一感温线缆20的各个点的温度为所述每一加热丝10和/或与所述每一加热丝10对应的所述电池60的相应点的温度中的最高值。
其中,所述数据采集器70并用于将每个加热膜100的感温线缆20输出的电压转换为温度并将所述温度发送至所述控制器80,所述控制器80在任一温度超过对应的预设阈值时,控制断开所述电池60与所述加热丝10的连接。
例如,当多个所述加热膜100以串联的方式连接时,所述温控开关90可仅为一个,设置于位于端部的所述加热膜100的加热丝10和所述电池60的正极或负极之间,所述控制器80在接收到的任一温度超过对应的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温控开关90关断,而断开所述电池60与所述加热丝10的连接。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当多个所述加热膜100以并联形式连接时,所述温控开关90的数量与所述加热丝10的数量对应,所述温控开关90连接于所述加热丝10与所述电池60之间。在某个加热膜100的所述感温线缆20检测到的温度超过所述加热丝10和/或所述电池60的温度预设阈值时,所述控制器80控制关断与所述某个加热膜100的所述加热丝10连接的所述温控开关90,使得所述电池60停止对所述加热丝10供电。
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温控开关90可为MOS管,例如,P型MOS管,包括栅极(图中未示)、源极(图中未示)和漏极(图中未示),所述源极与所述电池60连接,所述漏极和所述加热丝10连接,所述控制器80与所述栅极连接并控制输出低电平信号时,使得所述栅极的电压小于所述源极的电压,进一步使得所述源极和所述漏极连通,而使所述电池60与所述加热丝10连接;当所述加热丝10和/或所述电池60的最高温度超过对应的预设阈值时,所述控制器80控制输出高电平信号,使得所述栅极的电压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源极的电压而关断所述源极与所述漏极进而使得所述电池60与所述加热丝10的连接断开。从而,进行过热保护,避免加热丝10和/或所述电池60的温度继续上升。
具体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加热丝10加热,且所述加热膜100与所述电池包200脱离分开导致所述加热丝10干烧而使得所述加热丝10的最高温度超过所述加热丝10的温度预设阈值时,所述控制器80控制断开所述温控开关90,使得所述电池包200停止对所述加热丝10供电;在所述加热丝10未加热,所述感温线缆20监测到所述电池包200中的所有所述电池60的温度不一样时,所述控制器80根据所述电池包200中所有所述电池60的不同温度开启对应的冷却模式,从而合理为所述电池包200中的所有所述电池60降温,使得所述电池包200中的所有所述电池60的温度均维持在合适的范围;在所述电池60的最高温度超过所述电池60的温度预设阈值时,所述控制器80控制断开所述温控开关90,使得所述电池包200停止对所述加热丝10供电;在所述电池发生热失控而使得所述电池的最高温度超过所述电池的温度预设阈值时,所述数据采集器70根据所述感温线缆20输出的电压得到所述最高温度并发送至所述控制器80,所述控制器80将所述最高温度上报。
综上,所述电池包200在所述加热丝10和/或所述电池60的最高温度超过对应的预设阈值时,所述电池包200的控制器80控制断开所述加热丝10与所述电池60的连接,从而避免因温度过高而损坏所述加热膜100以及所述电池60。
请参阅图10,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的结构框图,所述汽车300包括本实用新型前述的电池包200。其中,所述汽车300可为电动汽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加热膜,用于加热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膜包括:
加热丝;
感温线缆,与所述加热丝层叠设置而形成层叠结构,用于检测所述加热丝的最高温度;
绝缘包覆层,用于包覆所述感温线缆与所述加热丝形成的层叠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线缆包括第一热电极、第二热电极和热敏材料,所述第一热电极和所述第二热电极间隔设置于所述热敏材料中,并固定于所述热敏材料中,当所述感温线缆的某一点的温度为所有点中的最高温度时,所述第一热电极和所述第二热电极输出与所述点的温度对应的电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丝和所述感温线缆形成的层叠结构以多个U型首尾相接的方式形成波浪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膜还包括第一接线端子以及第二接线端子,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子与所述加热丝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用于分别与所述电池的正极、负极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线缆通过粘接的方式与所述加热丝固定而形成层叠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包覆层包括第一绝缘包覆层和第二绝缘包覆层,所述加热丝和所述感温线缆形成的层叠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包覆层与所述第二绝缘包覆层之间。
7.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包括多个沿预设方向并排排列的电池以及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膜,所述加热膜沿所述预设方向延伸,而覆盖所有的电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还包括数据采集器和控制器,所述数据采集器分别与所述感温线缆和所述控制器连接,用于将所述感温线缆输出的电压转换为温度并将所述温度发送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池连接,在所述加热丝的最高温度超过预设阈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断开所述电池与所述加热丝的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还包括温控开关,所述温控开关连接于所述加热丝和所述电池之间,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温控开关连接,在所述加热丝的最高温度超过预设阈值时,控制关断所述温控开关而断开所述电池与所述加热丝的连接。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包括如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
CN202120037576.0U 2021-01-07 2021-01-07 一种加热膜、电池包及汽车 Active CN2141239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37576.0U CN214123972U (zh) 2021-01-07 2021-01-07 一种加热膜、电池包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37576.0U CN214123972U (zh) 2021-01-07 2021-01-07 一种加热膜、电池包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23972U true CN214123972U (zh) 2021-09-03

Family

ID=774938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037576.0U Active CN214123972U (zh) 2021-01-07 2021-01-07 一种加热膜、电池包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239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47810B2 (ja) 二次電池、これを含む二次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二次電池パック
JP2012234749A (ja) 電池の温度調節システム
CN107727261A (zh) 测温组件及电器设备
KR101926341B1 (ko) 태양광 발전설비용 배터리 관리 시스템
CN111355005B (zh) 用于电连接的组件及电池组或车辆
EP4175048A1 (en) Cell lead-out piece, battery, and electric vehicle
CN112542870B (zh) 电子设备
WO2023001071A1 (zh) 具有半导体冷却装置的连接器及汽车
CN214123972U (zh) 一种加热膜、电池包及汽车
CN113782872B (zh) 一种锂电池组及锂电池组的加热方法
AU2022284017A1 (en) Sealed battery module with cooling and heating
JP5955214B2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CN215379644U (zh) 具有半导体冷却装置的连接器及汽车
CN106299503B (zh) 一种动力电池温度均匀调控系统
JP4417654B2 (ja) 二次電池の充電装置
WO2024113823A1 (zh) 一种光伏逆变器以及温度检测装置
CN209730114U (zh) 一种电池和电池充电系统
CN111129650A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模组系统
KR102628761B1 (ko) 배터리 팩의 배터리 셀 온도측정장치
US20130052493A1 (en)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JP2015032475A (ja) ヒータユニット、ヒータユニットシステムおよびこれらを用いた電池パック
JPH08293627A (ja) ペルチェ素子システム
CN208240813U (zh) 一种电池模组和动力电池系统
US20100172392A1 (en) Measurement arrangement for measuring a temperature of a rechargeable power supply device
CN211957847U (zh) 电池模块用加热膜、电池模块、电池组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