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18609U - 液压泵站的散热结构 - Google Patents
液压泵站的散热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118609U CN214118609U CN202120133043.2U CN202120133043U CN214118609U CN 214118609 U CN214118609 U CN 214118609U CN 202120133043 U CN202120133043 U CN 202120133043U CN 214118609 U CN214118609 U CN 21411860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il
- responsible
- oil pump
- pipe
- pump mo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ly Devices, Intensifiers, Converters, And Tele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压泵站的散热结构,属于液压泵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液压泵站的散热效率低下的问题。本泵站包括油箱和油泵,油箱具有进油管和出油管,出油管与油泵对接,油泵通过油泵电机驱动,本散热结构位于油泵电机的尾部,本散热结构包括用于与设备的回油管路连接的主管一和用于与进油管连接的主管二,主管一和主管二之间设有若干均匀分布并将主管一和主管二连通的副管,相邻的两个副管之间设有与副管相贴靠的且呈波浪形状的散热片,散热片与油泵电机的尾部相贴靠固定。本散热片既抵靠在副管上能传导高热量油液的热能又抵靠在油泵电机上传导油泵电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大幅度提高了散热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压泵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液压泵站,尤其涉及一种液压泵站的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液压泵站是连接在机床等设备上的一个供油和回收冷却油的系统,具体工作流程是通过油泵将油箱内的由压到设备上去经过使用后的油液温度较高然后再回收进入液压泵站进行冷却。液压泵站上的油泵电机是一种改进的驱动油泵的特定电机,在油泵电机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需要及时的散发出去,而液压泵站回收的高温油液也需要及时的冷却散热再重新导入到油箱内进行循环。现有的技术一般都是直接在回流管路上设置有若干个散热片,通过散热片进行散热,该种方式主要是通过散热片接触外部空气介质进行散热,但是一般工作环境中的液压泵站主体附近的空气介质流速比较缓慢,使得散热效率比较慢,而且油泵电机在工作状态时本身也会大量发热没有很好的散热手段去散热。所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是当下刻不容缓要处理的事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液压泵站的散热结构。它所解决的是现有的液压泵站的散热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液压泵站的散热结构,本液压泵站包括油箱和油泵,所述油箱具有进油管和出油管,所述出油管与油泵对接,所述油泵通过油泵电机驱动,其特征在于,本散热结构位于油泵电机的尾部,本散热结构包括用于与设备的回油管路连接的主管一和用于与进油管连接的主管二,主管一和主管二均呈下端封闭上端开口状,且主管一和主管二之间设有若干均匀分布并将主管一和主管二连通的副管,相邻的两个副管之间设有与副管相贴靠的且呈波浪形状的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与油泵电机的尾部相贴靠固定。
本散热结构包括主管一、主管二和若干副管,主管一和主管二相互平行且长度相同,副管均位于主管一和主管二之间且用于连通主管一和主管二,而且主管一和主管二均呈下端封闭上端开口的圆管状结构,这样设计能使得从设备内流出的高温的油液能对接到主管一的上端,高温油液流经主管一内然后经过多个副管一流向主管二内,油液经过主管一再被多个副管分流,大幅度的增加了与空气接触的散热面积,有效的提高了散热效率。在多级的冷却之下,再经过圆形的主管二进一步散热,主管二与油箱的进油管对接,冷却好之后的油液回流到油箱内,这样设计极大的增加了与空气接触的散热面积,进一步的提高了散热效率。
而且相邻的两个副管之间设有与副管相贴靠的且呈波浪形状的散热片。散热片的存在使得传导在副管上的热量能进一步的传导给散热片,散热片通过其波浪形状的外形,能快速的将热量散失在空气当中,这样设计进一步的增加了散热效率。
散热片与油泵电机的尾部相贴靠固定,本散热片还与油泵电机的尾部相贴靠,油泵电机工作时其热量主要是发生在其尾部的转子上,本散热结构通过将散热片与油泵电机的尾部抵靠,通过硬接触来传导油泵电机产生的热量,由于散热片与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所以能大幅度的提高油泵电机的散热能力。本散热片既抵靠在副管上能传导高热量油液的热能又抵靠在油泵电机上传导油泵电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这样设计实现的散热片的双散热,大幅度提高了散热效率。
在上述的液压泵站的散热结构中,所述主管一和主管二呈圆柱形,所述副管均呈方条形。
圆柱形的主管一和主管二的设置方便与管路对接,而且圆形的主管一和主管二的外表面面积较大即散热效果好。方条形的副管可以更为方便的固定位于相邻副管之间的散热片,而且方条形的副管的外侧面呈平面状,这样设计能使得波浪形状的散热片的最高处能较好的与副管的外侧面接触,增加接触面积,从而达到提高热传导效率的作用。
在上述的液压泵站的散热结构中,所述散热片具有延伸部且所述延伸部从相邻的两个副管之间凸出。
延伸部的设计的作用是增加散热片的表面积,增加表面积的作用即是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进一步的提高了散热的效率,而且没有副管的遮挡延伸部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更大,散热效果更好。
在上述的液压泵站的散热结构中,所述散热片的波峰与波谷的位置均具有平面,所述散热片通过平面贴靠在副管的侧面上。
散热片的波峰与波谷的位置均具有平面即散热片的最高处和最低处均呈扁平状,这样设计在散热片的最高处或最低处抵靠在方条形的副管上时能极大的增加了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热传动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在上述的液压泵站的散热结构中,所述油箱上位于油泵电机的尾端处设有延伸出油箱外部的支架,所述主管一和主管二均固定在支架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产品的优点在于:
1、高温油液流经主管一内然后经过多个副管一流向主管二内,油液经过圆形的主管一再被多个副管分流,大幅度的增加了与空气接触的散热面积,有效的提高了散热效率。
2、本散热片既抵靠在副管上能传导高热量油液的热能又抵靠在油泵电机上传导油泵电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这样设计实现的散热片的双散热,大幅度提高了散热效率。
3、散热片的波峰与波谷的位置均具有平面即散热片的最高处和最低处均呈扁平状,这样设计在散热片的最高处或最低处抵靠在方条形的副管上时能极大的增加了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热传动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片的零件图。
图中,1、油箱;11、进油管;12、出油管;2、油泵;3、油泵电机;4、主管一;5、主管二;6、副管;7、散热片;71、延伸部;72、平面;8、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3所示的液压泵站的散热结构,本液压泵站包括油箱1和油泵2,油箱1具有进油管11和出油管12,出油管12与油泵2对接,油泵2通过油泵电机3驱动,本散热结构固定在油泵电机3的尾部的支架8上,本散热结构包括用于与设备的回油管路连接的主管一4和用于与进油管11连接的主管二5,主管一4和主管二5均呈下端封闭上端开口状,且主管一4和主管二5之间设有若干均匀分布并将主管一4和主管二5连通的副管6,相邻的两个副管6之间设有与副管6相贴靠的且呈波浪形状的散热片7,散热片7与油泵电机3的尾部相贴靠固定。
主管一4和主管二5呈圆柱形,副管6均呈方条形。圆柱形的主管一4和主管二5的设置方便与管路对接,而且圆形的主管一4和主管二5的外表面面积较大即散热效果好。方条形的副管6可以更为方便的固定位于相邻副管6之间的散热片7,而且方条形的副管6的外侧面呈平面72状,这样设计能使得波浪形状的散热片7的最高处能较好的与副管6的外侧面接触,增加接触面积,从而达到提高热传导效率的作用。
主管一4和主管二5相互平行且长度相同,副管6均位于主管一4和主管二5之间且用于连通主管一4和主管二5,而且主管一4和主管二5均呈下端封闭上端开口的圆管状结构,这样设计能使得从设备内流出的高温的油液能对接到主管一4的上端,高温油液流经主管一4内然后经过多个副管6一流向主管二5内,油液经过圆形的主管一4再被多个副管6分流,大幅度的增加了与空气接触的散热面积,有效的提高了散热效率。在多级的冷却之下,再经过圆形的主管二5进一步散热,主管二5与油箱1的进油管11对接,冷却好之后的油液回流到油箱1内,这样设计极大的增加了与空气接触的散热面积,进一步的提高了散热效率。
而且相邻的两个副管6之间设有与副管6相贴靠的且呈波浪形状的散热片7。散热片7的存在使得传导在副管6上的热量能进一步的传导给散热片7,散热片7通过其波浪形状的外形,能快速的将热量散失在空气当中,这样设计进一步的增加了散热效率。散热片7与油泵电机3的尾部相贴靠固定,本散热片7还与油泵电机3的尾部相贴靠,油泵电机3工作时其热量主要是发生在其尾部的转子上,本散热结构通过将散热片7与油泵电机3的尾部抵靠,通过硬接触来传导油泵电机3产生的热量,由于散热片7与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所以能大幅度的提高油泵电机3的散热能力。本散热片7既抵靠在副管6上能传导高热量油液的热能又抵靠在油泵电机3上传导油泵电机3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这样设计实现的散热片7的双散热,大幅度提高了散热效率。
述散热片7上位于背离油泵电机3一侧均设有延伸部71。延伸部71的设计的作用是增加散热片7的表面积,增加表面积的作用即是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进一步的提高了散热的效率。散热片7的波峰与波谷的位置均具有平面72,散热片7通过平面72贴靠在副管6的侧面上。散热片7的波峰与波谷的位置均具有平面72即散热片7的最高处和最低处均呈扁平状,这样设计在散热片7的最高处或最低处抵靠在方条形的副管6上时能极大的增加了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热传动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5)
1.液压泵站的散热结构,本液压泵站包括油箱(1)和油泵(2),所述油箱(1)具有进油管(11)和出油管(12),所述出油管(12)与油泵(2)对接,所述油泵(2)通过油泵电机(3)驱动,其特征在于,本散热结构位于油泵电机(3)的尾部,本散热结构包括用于与设备的回油管路连接的主管一(4)和用于与进油管(11)连接的主管二(5),主管一(4)和主管二(5)均下端封闭上端开口,且主管一(4)和主管二(5)之间设有若干均匀分布并将主管一(4)和主管二(5)连通的副管(6),相邻的两个副管(6)之间设有与副管(6)相贴靠的且呈波浪形状的散热片(7),所述散热片(7)与电机(3)的尾部相贴靠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泵站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一(4)和主管二(5)呈圆柱形,所述副管(6)均呈方条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泵站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7)具有延伸部(71)且所述延伸部(71)从相邻的两个副管(6)之间凸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泵站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7)的波峰与波谷的位置均具有平面(72),所述散热片(7)通过平面(72)贴靠在副管(6)的侧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液压泵站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1)上位于油泵电机(3)的尾端处设有延伸出油箱(1)外部的支架(8),所述主管一(4)和主管二(5)均固定在支架(8)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133043.2U CN214118609U (zh) | 2021-01-18 | 2021-01-18 | 液压泵站的散热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133043.2U CN214118609U (zh) | 2021-01-18 | 2021-01-18 | 液压泵站的散热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118609U true CN214118609U (zh) | 2021-09-03 |
Family
ID=774954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133043.2U Active CN214118609U (zh) | 2021-01-18 | 2021-01-18 | 液压泵站的散热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118609U (zh) |
-
2021
- 2021-01-18 CN CN202120133043.2U patent/CN21411860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832848A (zh) | 一种便携小型化温差发电机 | |
CN214118609U (zh) | 液压泵站的散热结构 | |
CN207487484U (zh) | 一种铝板钢管散热器 | |
CN210428342U (zh) | 一种计算机的散热器 | |
CN2612070Y (zh) | 液冷式散热装置 | |
CN215864241U (zh) | 一种循环水热量重复利用装置 | |
CN216532440U (zh) | 一种防爆机柜及防爆机 | |
CN215378650U (zh) | 一种高效散热型机房用柴油发电机 | |
CN210660854U (zh) | 一种液压油循环降温装置 | |
CN108487944A (zh) | 车辆节能发电系统 | |
CN206724749U (zh) | 一种切削液相变冷却设备 | |
CN103336565A (zh) | 笔记本电脑电池仓散热扩展装置 | |
CN208139225U (zh) | 一种led灯的循环散热系统 | |
CN201196763Y (zh) | 用来散除电脑装置所产生热量的散热装置 | |
CN212330092U (zh) | 一种点焊机用电极冷却结构 | |
CN205793903U (zh) | 一种变频装置用热管散热装置 | |
CN205026960U (zh) | 一种设有太阳能集热设备的工业导热油系统 | |
CN217210498U (zh) | 一种蒸汽凝水余热利用装置 | |
CN211655307U (zh) | 一种用于激光发生器的冷却系统 | |
CN214742493U (zh) | 一种分段式液压油冷却装置 | |
CN210660266U (zh) | 一种汽车发动机排气岐管余热液力发电装置 | |
CN220418169U (zh) | 一种废气处理用高效换热装置 | |
CN210321386U (zh) | 一种高效率铝合金散热器 | |
CN209420210U (zh) | 一种大功率超声波换能器水循环散热装置 | |
CN216667963U (zh) | 一种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用高效换热管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