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16894U -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渗透渠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渗透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16894U
CN214116894U CN202023100166.0U CN202023100166U CN214116894U CN 214116894 U CN214116894 U CN 214116894U CN 202023100166 U CN202023100166 U CN 202023100166U CN 214116894 U CN214116894 U CN 2141168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rainwater
water collecting
water storage
storage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0016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辛辛
刘文涛
孙凌飞
王卓
代康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Dongfang Huamai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Dongfang Huamai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Dongfang Huamai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Dongfang Huamai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10016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168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168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168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渗透渠,其包括具有集水腔室的集水装置和至少一个蓄水管;所述集水装置上开设有将所述集水腔室和外界连通的多个渗水孔和多个第一渗透槽;所述至少一个蓄水管设置于所述集水装置上且与所述集水腔室连通,用于收集所述集水腔室内的雨水,所述至少一个蓄水管远离所述集水装置的一端设置有具有第二渗透槽的端面。雨水能够从渗水孔渗入集水腔室内并从渗透槽向外界渗出,连通于集水腔室的至少一个蓄水管也能够储存雨水并使雨水通过第二渗透槽向外界渗出,以缓解市政的排水压力。同时向外界渗出的雨水还能够使附近的土壤保持水分,以实现对雨水的再利用。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渗透渠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海绵城市排水工程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渗透渠。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一种雨洪管理方式,具有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能够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当下雨时,能够吸水、蓄水、渗水和净水,以供需要时释放蓄存的水并加以利用。
目前,城市中大多建筑工程规划的绿地面积较少,采用一般的雨水收集池、排水渠和排水管道不仅占用面积较大,而且雨水回用率较低,不便于雨水的排放和再利用,对于城市排水压力的缓解作用不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减轻城市排水压力,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渗透渠。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渗透渠,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渗透渠,包括具有集水腔室的集水装置和至少一个蓄水管;所述集水装置上开设有将所述集水腔室和外界连通的多个渗水孔和多个第一渗透槽;
所述至少一个蓄水管设置于所述集水装置上且与所述集水腔室连通,用于收集所述集水腔室内的雨水,所述至少一个蓄水管远离所述集水装置的一端设置有具有第二渗透槽的端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能够从渗水孔渗入集水腔室内并从第一渗透槽向外界渗出,连通于集水腔室的至少一个蓄水管能够储存雨水并使雨水通过第二渗透槽向外界渗出,以缓解市政的排水压力。同时向外界渗出的雨水还能够使附近的土壤保持水分,以实现对雨水的再利用。
可选的,所述集水装置包括底板、侧板和拱形顶板,所述侧板和所述拱形顶板均连接于所述底板,所述多个渗水孔设置于所述拱形顶板上,所述多个第一渗透槽设置于所述底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板、侧板和拱形顶板形成一个截面为半圆形的柱形集水腔室,当雨水渗透渠埋设在地下时,使得拱形顶板更靠近于地面能够更好地收集雨水,当雨水从拱形顶板的渗水孔渗入时,雨水能够直接从底板上的第一渗透槽向外渗出,该结构有利于雨水的渗入和排出。
可选的,一个所述侧板上设置有与所述集水腔室连通的进水口,另一个所述侧板上设置有与所述集水腔室连通的出水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水口能够连通其他排水管道,供其他地方使用后的水排放,出水口能够连通市政雨水管道,在雨水量大时,渗入集水腔室内的一部分雨水能够通过市政雨水管道排走,以实现迅速排水。
可选的,所述至少一个蓄水管设置于所述底板上且所述至少一个蓄水管伸入所述集水腔室预设长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至少一个蓄水管伸入集水腔室内的预设长度使得位于集水腔室内的雨水的水位在达到一定高度才会从集水腔室流向蓄水管,以根据雨水量的多少对排水方式进行自动调节。
可选的,所述至少一个蓄水管伸入所述集水腔室的端部封堵,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集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集水孔将集水腔室和蓄水管连通,供集水腔室内的雨水流向蓄水管,以增加雨水渗透渠的蓄水量,当雨水量较大时,以缓解市政雨水管道的排水压力。
可选的,所述集水孔为长条形孔,其长度方向沿所述蓄水管的轴向方向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条形的集水孔能够使集水腔室内的雨水的水位在达到一定高度时,雨水从位于集水腔室内的蓄水管的任意方位流入蓄水管,并且条形集水孔相比普通圆形集水孔增加了开孔面积,以增加雨水从集水腔室流向蓄水管的水流速度。
可选的,在所述蓄水管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每个所述蓄水管的长度均不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至少两个蓄水管能够增加雨水渗透渠的蓄水量,也能够使雨水在通过第二渗透槽排向外界时,对不同深度的土壤进行保湿。
可选的,所述集水腔室内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拱形顶板,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底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杆对集水腔室起支撑作用,以缓解铺设于雨水渗透渠上方的土壤或砖块施加的压力。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渗水孔能够使雨水渗入至集水腔室和蓄水管内,集水腔室和蓄水管内具有一定的蓄水空间,能够蓄水,并使雨水通过第一渗透槽和第二渗透槽向外界排出,以保持附近土壤的水分,进而不仅缓解了市政雨水管道的排水压力,而且能够对雨水进行再利用;
2.雨水渗透渠设置的进水口能够供外部其他排水管道连接进行排水工作,以对废水进行再利用;出水口能够连通市政雨水管道,以在雨水量大时,供集水腔室内的一部分雨水通过市政雨水管道排走,以减少排水压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用于海绵城市建社的雨水渗透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用于海绵城市建社的雨水渗透渠的仰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用于海绵城市建社的雨水渗透渠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集水装置;11、矩形底板;111、第一渗透槽;12、拱形顶板;121、渗水孔;13、半圆形侧板;131、进水口;132、出水口;14、集水腔室;2、蓄水管;21、浅层蓄水管;22、深层蓄水管;3、集水孔;4、第二渗透槽;5、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渗透渠。
参照图1和图2,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渗透渠,其埋设于地下,用于在发生雨洪时,根据雨水大小进行自适应调节。雨水渗透渠包括集水装置1和至少一个蓄水管2,集水装置1与至少一个蓄水管2连通,使得透过地面渗入地下的雨水能够从集水装置1的渗水孔121流至集水装置1及蓄水管2内,以收集雨水,并通过集水装置1的第一渗透槽111和蓄水管2的第二渗透槽4向外渗水,以在雨天减少市政雨水管道的排水压力的同时,还能够供土壤保持水分。
参照图1和图3,集水装置1呈截面为半圆形的柱状,包括矩形底板11、拱形顶板12和半圆形侧板13。拱形顶板12和半圆形侧板13均连接矩形底板11,通过矩形底板11、拱形顶板12和半圆形侧板13在集水装置1内形成有集水腔室14。在拱形顶板12的中间位置开设有多个供集水腔室14与外界连通的圆形渗水孔121,以供渗入地下的雨水能够从渗水孔121渗入至集水腔室14内。在矩形底板11上开设有多个供集水腔室14与外界连通的第一渗透槽111,第一渗透槽111为条形渗透槽,以供渗入集水腔室14的雨水能够从第一渗透槽111向土壤渗透。在集水装置1内,通过半圆形侧板13和拱形顶板12未开设有渗水孔121的部分组成了挡板,以使渗入集水腔室14内的雨水能够蓄存在集水腔室14内。
具体来说,雨水渗透渠埋设于地下时,集水装置1的矩形底板11沿水平方向平行方式,且拱形顶板12相对于矩形底板11更靠近于地面,以使雨水能从渗水孔121进入集水腔室14且从第一渗透槽111渗出。渗水孔121位于集水装置1该状态下的拱形顶板12的顶部,多个渗水孔121均匀分布在拱形顶板12的顶部,孔径大小以供雨水流过的大小为宜。第一渗透槽111位于集水装置1该状态下的矩形底板11,多个第一渗透槽111均匀分布在矩形底板11上,使得第一渗透槽111较长的边缘平行于半圆形侧板13。
在半圆形侧板13上还开设有供集水腔室14连通外界的圆形的进水口131和圆形的出水口132。外界的排水管道能够通过进水口131连接至集水腔室14内,使得需要通过排水管道排走的水可通过集水腔室14排走,并且还能够通过第一渗透槽111和第二渗透槽4向外界土壤渗透,以保持外界土壤的水分。出水口132用于与小区的雨水管道或者市政雨水管道连接,以便在雨水量较大时,雨水能够通过出水口132排出。
参照图2和图3,至少一个蓄水管2通过矩形底板11连通于集水腔室14,以供雨水在渗入集水腔室14内时,也能够渗入蓄水管2以储存在蓄水管2内,进一步从蓄水管2的第二渗透槽4向外渗水。
具体来说,蓄水管2呈其轴线垂直于矩形底板11的姿态时,其一端贯穿矩形底板11,并且蓄水管2位于集水腔室14内的部分高出矩形底板11预设长度。位于集水腔室14内的蓄水管2的一端是封闭的,且其位于集水腔室14内的部分的侧壁上开设有供雨水从集水腔室14流入蓄水管2的多个集水孔3。集水孔3沿蓄水管2侧壁一周排布且集水孔3的开设位置与矩形底板11之间存有间隙,使得渗入集水腔室14内的雨水量少时,不足以从集水腔室14流入蓄水管2。蓄水管2远离集水腔室14的一端的端面上开设有多个第二渗透槽4,以供渗入至蓄水管2的雨水能够蓄存于蓄水管2内,并从蓄水管2内缓慢向外渗出,进而保持附近土壤的水分。
参照图1,当然,在蓄水管2设置有两个时,可以包括浅层蓄水管21和深层蓄水管22,即深层蓄水管22的管长长于浅层蓄水罐的管长,深层蓄水管22的蓄水量也较大,以使浅层蓄水管21和深层蓄水管22在蓄水时,也能向不同深度的土壤渗水,以保持其附近土壤的水分。
相对于一个蓄水管2,在底板连通设置有浅层蓄水管21和深层蓄水管22能够根据具体的雨水量产生不同的排水效果:
参照图3,当雨水量少时,从地面渗入至集水腔室14内的雨水,能够直接通过第一渗透槽111向外渗水,并且渗透量大于渗入量,使得集水腔室14内汇聚的雨水水位不及集水孔3的位置,进而不会雨水不会通过集水孔3流入蓄水管2;
参照图2和图3,当雨水量正常时,从地面渗入至集水腔室14内的雨水,在通过第一渗透槽111向外缓慢渗透的同时,位于集水腔室14内的雨水的水位逐渐上升,直至没过集水孔3,从而集水腔室14内的雨水开始流入浅层蓄水管21和深层蓄水管22,并通过浅层蓄水管21和深层蓄水管22的第二渗透槽4向外渗水。
参照图3,当雨水量较大时,从地面渗入至集水腔室14内的雨水的渗入量明显大于渗透量,使得集水腔室14、浅层蓄水管21,和深层蓄水管22在缓慢向外渗水时,雨水会迅速注满集水腔室14、浅层蓄水管21和深层蓄水管22并溢出。其出水口132通过与市政雨水管道连接,位于集水腔室14内的雨水也能通过市政雨水管道排出,以减轻市政雨水管道的排水压力。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蓄水管2贯穿底板的一端,其端面与底板齐平设置。整个端面可以连通集水腔室14,也可以开设有多个集水孔3,以使蓄水管2能够收集集水腔室14内的雨水。
可以了解的是,在城市中比较容易在雨天时产生大量积水的区域,还可采用多个上述实施例涉及的多个雨水渗透渠连通埋设于地下的方式,以加速下雨天该区域内的积水下渗至雨水渗透渠中。具体来说,两个雨水渗透渠之间可通过管道连接,即管道的一端连通一个雨水渗透渠的出水口132,另一端连通另一个雨水渗透渠的进水口131。
由于雨水渗透渠是埋设于地下使用的,所以雨水渗透渠上方会铺设有土壤或是具有渗水作用的砖块,以使雨水能够从地面渗入至雨水渗透渠内。但是,铺设于雨水渗透渠上方的土壤或是具有渗水作用的砖块会对雨水渗透渠产生压力,可能会导致雨水渗透渠的拱形顶板12产生塌陷情况。故,在雨水渗透渠内还设置有支撑杆5,支撑杆5的一端竖直固定于底板的中间位置,支撑杆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拱形顶板12上对应的位置,以支撑拱形顶板12。
可以了解的是,雨水渗透渠整体可采用球墨铸铁材料焊接一体成型。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渗透渠的实施原理为:雨水通过开设于集水腔室14的渗水孔121渗入至集水腔室14内,并从第一渗透槽111排向外界土壤中。当雨水量较大时,集水腔室14内的渗水量大于渗透量,使得集水腔室14内的雨水水位超过集水孔3的最低位置,进而雨水从集水腔室14流向蓄水管2内以从第二渗透槽4排向外界土壤中。不仅能够在发生雨洪时收集大部分雨水,以减少市政排水压力,也能使汇聚的雨水渗入土壤中,以使土壤保持水分。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渗透渠,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集水腔室(14)的集水装置(1)和至少一个蓄水管(2);所述集水装置(1)上开设有将所述集水腔室(14)和外界连通的多个渗水孔(121)和多个第一渗透槽(111);
所述至少一个蓄水管(2)设置于所述集水装置(1)上且与所述集水腔室(14)连通,用于收集所述集水腔室(14)内的雨水,所述至少一个蓄水管(2)远离所述集水装置(1)的一端设置有具有第二渗透槽(4)的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渗透渠,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装置(1)包括底板、侧板和拱形顶板(12),所述侧板和所述拱形顶板(12)均连接于所述底板,所述多个渗水孔(121)设置于所述拱形顶板(12)上,所述多个第一渗透槽(111)设置于所述底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渗透渠,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侧板上设置有与所述集水腔室(14)连通的进水口(131),另一个所述侧板上设置有与所述集水腔室(14)连通的出水口(13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渗透渠,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蓄水管(2)设置于所述底板上且所述至少一个蓄水管(2)伸入所述集水腔室(14)预设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渗透渠,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蓄水管(2)伸入所述集水腔室(14)的端部封堵,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集水孔(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渗透渠,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孔(3)为长条形孔,其长度方向沿所述蓄水管(2)的轴向方向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渗透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蓄水管(2)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每个所述蓄水管(2)的长度均不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渗透渠,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腔室(14)内设置有支撑杆(5),所述支撑杆(5)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拱形顶板(12),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底板。
CN202023100166.0U 2020-12-21 2020-12-21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渗透渠 Active CN2141168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00166.0U CN214116894U (zh) 2020-12-21 2020-12-21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渗透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00166.0U CN214116894U (zh) 2020-12-21 2020-12-21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渗透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16894U true CN214116894U (zh) 2021-09-03

Family

ID=775131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00166.0U Active CN214116894U (zh) 2020-12-21 2020-12-21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渗透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168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38918B (zh)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系统的施工方法
CN110016886B (zh) 河道近自然生态堤岸
CN206245326U (zh) 一种建筑基坑的排水系统
CN206902501U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生态地面系统中的透水装置
CN206667420U (zh) 海绵城市高效渗透型绿地构造
CN206681119U (zh) 一种用于下凹绿地的排水结构
JP2006046063A (ja) リサイクルガラスカレット利用の雨水貯留浸透施設
CN214116894U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渗透渠
CN208594610U (zh) 海绵城市调蓄结构
CN108222216B (zh) 一种雨水生态排放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215670013U (zh) 巩固型地下水扑满储水设备构造
CN214301528U (zh) 城市河道挡墙的海绵化改造系统
JP7429922B2 (ja) 貯留システム
CN210086427U (zh) 一种虹吸渗排管
CN211849708U (zh) 一种水膜水景
CN211898472U (zh) 一种基础工程用沟槽结构
CN113550357A (zh) 一种地下室防水疏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0712967U (zh) 地下室抗渗抗浮结构
CN209397693U (zh) 一种下沉式绿地积水快速排干装置
CN109958177B (zh) 一种海绵城市渗排水结构及其水循环系统
CN109315183B (zh) 一种园林工程坡面绿化结构
JP7426301B2 (ja) 貯留システム
CN208009393U (zh)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非透水地基肥槽回填结构
CN217811462U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分散式调蓄构造
CN215630188U (zh) 一种地下室防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