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09393U -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非透水地基肥槽回填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非透水地基肥槽回填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09393U
CN208009393U CN201820437661.4U CN201820437661U CN208009393U CN 208009393 U CN208009393 U CN 208009393U CN 201820437661 U CN201820437661 U CN 201820437661U CN 208009393 U CN208009393 U CN 2080093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y layer
clay
layer
dankly
sponge c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43766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晓峰
李耀家
彭涛
邓安
任东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EEC Chengdu Survey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EEC Chengdu Survey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EEC Chengdu Survey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EEC Chengdu Survey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43766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093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093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093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taining Wa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非透水地基肥槽回填结构,属于基坑肥槽回填技术领域,用于解决海绵城市地基底层沉降水对地基产生浮力带来安全隐患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非透水地层,所述非透水地层设置有基坑支护放坡,所述非透水地层上端设置有主体底板,所述主体底板右端设置有主体结构柱,所述主体结构柱与非透水地层的基坑支护放坡之间的空间从下自上依次设置有第一黏土层与第二黏土层,所述第二黏土层设置有多个相互连通的雨水储渗装置,所述第二黏土层上方设置有雨水过滤收集器,所述雨水储渗装置通过连接管道与雨水过滤收集器相互连通,所述雨水过滤收集器上方设置有透水土层。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非透水地基肥槽回填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肥槽回填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非透水地基肥槽回填结构。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在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
但是在现有技术中的海绵城市一般的施工步骤通常是单独建立吸水保水层,现有技术中需要单独开挖基坑设置储蓄设施,在海绵城市的下层设置为非透水层,雨水渗透到底层,大量的雨水蓄积在主体底板与非透水层的交界处,水会对地基会产生浮力,使海绵城市建设地基不稳,带来安全隐患,因此还需要设置抗浮设施,但是通过增设抗浮设施就大大增加了建设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海绵城市地基底层沉降水对地基产生浮力带来安全隐患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非透水地基肥槽回填结构。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非透水地基肥槽回填结构,包括非透水地层,所述非透水地层设置有基坑支护放坡,所述非透水地层上端设置有主体底板,所述主体底板右端设置有主体结构柱,所述主体结构柱与非透水地层的基坑支护放坡之间的空间从下自上依次设置有第一黏土层与第二黏土层,所述第二黏土层设置有多个相互连通的雨水储渗装置,所述第二黏土层上方设置有雨水过滤收集器,所述雨水储渗装置通过连接管道与雨水过滤收集器相互连通,所述雨水过滤收集器上方设置有透水土层。
优选的,所述雨水过滤收集层下端设置有PE隔水膜,避免雨水通过透水地层直接进入到第二黏土层内或者渗透挡土墙。
优选的,所述第一黏土层为1.0-1.5m厚黏土层或素砼隔水层,所述黏土压实度≥94%,保证了路面的刚度、强度、稳定性以及平稳度,保证基坑的回填质量,延长地基路面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第二黏土层采用黏土分层夯实回填或水泥土、素砼回填,所述黏土压实度≥94%,分层回填,便于安装雨水储渗装置,同时保证了路面的刚度、强度、稳定性以及平稳度,保证基坑的回填质量,延长地基路面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第一黏土层下方设置有位于非透水层的排水盲沟,用以排除地下水,将非透水层表面的积水排除,避免地下水蓄积对地基产生浮力,造成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为:
肥槽是指为提供作业面而多开挖的那一部分,即主体结构柱与非渗透地层的基坑支护放坡之间的空间,海绵城市建设中,基坑的主体底板下方是非透水层,部分雨水渗透到主体底板与非透水层之间,蓄积的雨水对地基产生浮力,带来安全隐患。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现有基坑的肥槽进行回填,将雨水集中收集在一起,在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时,具有更好的“弹性”,在需要使用水时,将水输送到需要使用的地方进行合理利用。基坑的肥槽从下至上依次回填有第一黏土层,第二黏土层,第一黏土层为1.0-1.5m厚黏土或素砼隔水,第二黏土层采用分层夯实回填或水泥土、素砼回填的方式进行回填,第一黏土层与第二黏土层的黏土压实度均大于94%,在第二黏土层的不同高度层设置有多个雨水储渗装置,并且相邻雨水储渗装置之间通过管道相互连通,最上层的雨水储渗装置连接有雨水过滤收集层,雨水过滤收集层上方设置有透水土层,透水土层上方设置有绿化植被层、透水地砖和混凝土等地表建筑,雨水降落到底面上时,经过透水土层,被雨水过滤收集层收集,然后进入到雨水储渗装置内,雨水储渗装置与绿化城市或市政管网相连,便于雨水的集中存放与统一使用,部分雨水在渗透到第二黏土层,然后进入到第一黏土层,由于下方为非透水地层,雨水沿着基坑支护放坡边界下滑,在第一黏土层下方位于非透水层内设置有排水盲沟,将渗透下来的集中排出,避免雨水渗透到非渗透层与主体底板之间的接触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利用现有基坑,对肥槽进行回填,无需单独进行开挖基坑设置雨水储蓄装置,覆盖面广,设计城市每一个角落,适于推广;将雨水收集到与绿化城市用水或市政网管相连的雨水储渗装置内,便于将雨水集中收集与使用;同时避免了地表水排入到基坑内,避免主体结构柱漏水以及水在主体底板处蓄积带来的抗浮问题,节约抗浮措施费用。
2、通过设置PE隔水膜,雨水通过雨水过滤层收集到雨水储渗装置中的利用率更高,避免雨水经过透水层后直接进入到第二黏土层内。
3、第一黏土层与第二黏土层的压实度保证了路面的刚度、强度、稳定性以及平稳度,保证基坑的回填质量,延长地基路面的使用寿命。
4、第二黏土层采用分层夯实回填的方式,在回填的过程中,在不同高度层设置相互连通的雨水储渗装置,便于雨水储渗装置的安装。
5、通过设置排水盲沟,用以排除地下水,将非透水层表面的积水排除,避免地下水蓄积对地基产生浮力,造成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非透水地层,2-基坑支护放坡边界,3-第二黏土层,4-第一黏土层,5-排水盲沟,6-主体底板,7-主体结构柱,8-雨水储渗装置,9-PE隔水膜,10-雨水过滤收集层,11-透水土层,12-绿化植被层,13-透水地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基于海绵城市的非透水地基肥槽回填结构,包括非透水地层,所述非透水地层设置有基坑支护放坡,所述非透水地层上端设置有主体底板,所述主体底板右端设置有主体结构柱,所述主体结构柱与非透水地层的基坑支护放坡之间的空间从下自上依次设置有第一黏土层与第二黏土层,所述第二黏土层设置有多个相互连通的雨水储渗装置,所述第二黏土层上方设置有雨水过滤收集器,所述雨水储渗装置通过连接管道与雨水过滤收集器相互连通,所述雨水过滤收集器上方设置有透水土层。
作为优选的,所述雨水过滤收集层下端设置有PE隔水膜。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黏土层为1.0-1.5m厚黏土层或素砼隔水层,所述黏土压实度≥94%。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二黏土层采用黏土分层夯实回填或水泥土、素砼回填,所述黏土压实度≥94%。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黏土层下方设置有位于非透水层的排水盲沟。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基于海绵城市的非透水地基肥槽回填结构,包括非透水地层,所述非透水地层设置有基坑支护放坡,所述非透水地层上端设置有主体底板,所述主体底板右端设置有主体结构柱,所述主体结构柱与非透水地层的基坑支护放坡之间的空间从下自上依次设置有第一黏土层与第二黏土层,所述第二黏土层设置有多个相互连通的雨水储渗装置,所述第二黏土层上方设置有雨水过滤收集器,所述雨水储渗装置通过连接管道与雨水过滤收集器相互连通,所述雨水过滤收集器上方设置有透水土层。
作为优选的,所述雨水过滤收集层下端设置有PE隔水膜。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黏土层为1.0厚黏土层或素砼隔水层,所述黏土压实度为94%。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二黏土层采用黏土分层夯实回填或水泥土、素砼回填,所述黏土压实度为94%。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黏土层下方设置有位于非透水层的排水盲沟。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的基于海绵城市的非透水地基肥槽回填结构,包括非透水地层,所述非透水地层设置有基坑支护放坡,所述非透水地层上端设置有主体底板,所述主体底板右端设置有主体结构柱,所述主体结构柱与非透水地层的基坑支护放坡之间的空间从下自上依次设置有第一黏土层与第二黏土层,所述第二黏土层设置有多个相互连通的雨水储渗装置,所述第二黏土层上方设置有雨水过滤收集器,所述雨水储渗装置通过连接管道与雨水过滤收集器相互连通,所述雨水过滤收集器上方设置有透水土层。
作为优选的,所述雨水过滤收集层下端设置有PE隔水膜。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黏土层为1.3m厚黏土层或素砼隔水层,所述黏土压实度为96%。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二黏土层采用黏土分层夯实回填或水泥土、素砼回填,所述黏土压实度为96%。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黏土层下方设置有位于非透水层的排水盲沟。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的基于海绵城市的非透水地基肥槽回填结构,包括非透水地层,所述非透水地层设置有基坑支护放坡,所述非透水地层上端设置有主体底板,所述主体底板右端设置有主体结构柱,所述主体结构柱与非透水地层的基坑支护放坡之间的空间从下自上依次设置有第一黏土层与第二黏土层,所述第二黏土层设置有多个相互连通的雨水储渗装置,所述第二黏土层上方设置有雨水过滤收集器,所述雨水储渗装置通过连接管道与雨水过滤收集器相互连通,所述雨水过滤收集器上方设置有透水土层。
作为优选的,所述雨水过滤收集层下端设置有PE隔水膜。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黏土层为1.5m厚黏土层或素砼隔水层,所述黏土压实度为100%。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二黏土层采用黏土分层夯实回填或水泥土、素砼回填,所述黏土压实度≥100%。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黏土层下方设置有位于非透水层的排水盲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非透水地基肥槽回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非透水地层(1),所述非透水地层(1)设置有基坑支护放坡边界(2),所述非透水地层(1)上端设置有主体底板(6),所述主体底板(6)上设置有主体结构柱(7),所述主体结构柱(7)与非透水地层(1)的基坑支护放坡边界(2)之间的空间从下自上依次设置有第一黏土层(4)与第二黏土层(3),所述第二黏土层(3)设置有多个相互连通的雨水储渗装置(8),所述第二黏土层(3)上方设置有雨水过滤收集层(10),所述雨水储渗装置(8)与雨水过滤收集层(10)相互连通,所述雨水过滤收集层(10)上方设置有透水土层(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海绵城市的非透水地基肥槽回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过滤收集层(10)下端设置有PE隔水膜(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海绵城市的非透水地基肥槽回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黏土层(4)为1.0-1.5m厚的黏土层或素砼隔水层,所述黏土层的压实度≥9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海绵城市的非透水地基肥槽回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黏土层(3)采用黏土分层夯实回填或水泥土、素砼回填的方法施工而成,所述黏土层压实度≥9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海绵城市的非透水地基肥槽回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黏土层(4)下方设置有位于非透水地层(1)内的排水盲沟(5)。
CN201820437661.4U 2018-03-29 2018-03-29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非透水地基肥槽回填结构 Active CN2080093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37661.4U CN208009393U (zh) 2018-03-29 2018-03-29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非透水地基肥槽回填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37661.4U CN208009393U (zh) 2018-03-29 2018-03-29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非透水地基肥槽回填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09393U true CN208009393U (zh) 2018-10-26

Family

ID=638912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437661.4U Active CN208009393U (zh) 2018-03-29 2018-03-29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非透水地基肥槽回填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0939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23017A (zh) * 2021-06-08 2021-08-31 浙大城市学院 侧墙肥槽泡沫混凝土回填体系的施工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23017A (zh) * 2021-06-08 2021-08-31 浙大城市学院 侧墙肥槽泡沫混凝土回填体系的施工方法
CN113323017B (zh) * 2021-06-08 2023-03-28 浙大城市学院 侧墙肥槽泡沫混凝土回填体系的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44343B (zh) 一种基于低影响开发的源头雨水净化存蓄系统及安装方法
CN106638918B (zh)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系统的施工方法
CN201943173U (zh) 沉槽式透水雨水口设施系统
CN106400648B (zh) 海绵城市集水净水生态路
CN208023593U (zh) 一种海绵城市的基坑肥槽回填结构
CN106193245B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水田地下隐形水库及其施工方法
CN109024458A (zh) 一种采煤沉陷地景观护岸及水底防渗的构建方法
CN206667420U (zh) 海绵城市高效渗透型绿地构造
CN208009393U (zh)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非透水地基肥槽回填结构
CN104652595B (zh) 一种城市防洪和洪水资源化的半支撑蓄水型绿地结构
CN205259318U (zh) 一种基于低影响开发的源头雨水净化与存蓄系统
CN109024645B (zh) 一体化止水帷幕、海绵城市水循环系统和方法
CN206815480U (zh) 城市海绵绿地结构
CN206368311U (zh) 一种海绵城市集水净水生态路
CN105464190A (zh) 一种绿地雨污水的再利用系统
CN214301528U (zh) 城市河道挡墙的海绵化改造系统
CN104196005A (zh) 一种高效防堵塞的含水层补给装置
CN212153625U (zh) 一种城市建设雨水花园
CN204491797U (zh) 一种运动场雨水过滤积聚装置
CN204456380U (zh) 一种雨水收集利用的雨洪系统
CN209443563U (zh) 一种溶丘洼地人畜饮用水的大型蓄水系统
CN110616772B (zh) 一种用于雨水存储和监测的回灌系统及该系统的建设方法
CN107083729A (zh) 一种蓄透水模块及其制作方法
CN208486268U (zh) 一种便于排水的坑基结构
CN202482980U (zh) 适用于沿海地区的调蓄绿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