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83729A - 一种蓄透水模块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蓄透水模块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83729A
CN107083729A CN201710249009.XA CN201710249009A CN107083729A CN 107083729 A CN107083729 A CN 107083729A CN 201710249009 A CN201710249009 A CN 201710249009A CN 107083729 A CN107083729 A CN 1070837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meable
water
storage
module
compos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4900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83729B (zh
Inventor
王啸夫
张�雄
耿莉萍
刘恒
王浩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gj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ongj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gj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ongj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1024900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083729B/zh
Publication of CN1070837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837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837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8372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5/00Pavings made of prefabricated single units
    • E01C5/04Pavings made of prefabricated single units made of brick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11/00Details of pav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11/00Details of pavings
    • E01C11/22Gutters; Kerbs ; Surface drainage of streets, roads or like traffic areas
    • E01C11/224Surface drainage of streets
    • E01C11/227Gutters; Channels ; Roof drainage discharge ducts set in sidewal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蓄透水模块及其制作方法,该蓄透水模块包括复合透水砖层(1)和位于复合透水砖层(1)下方的填充蓄水材料层(2),填充蓄水材料层(2)内设置有虹吸式排蓄水装置;制作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定位放线并开挖沟槽、布置安装所述的蓄透水模块中管道尾部所连接的装置、布置管道、回填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提供良好的蓄‑透水功能又有效地降低了对当地水土环境的影响和减少了能源的消耗,同时对城市热岛效应有显著缓解。

Description

一种蓄透水模块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市政建设的透水砖以及城市环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蓄透水模块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地高速推进。在此过程中,硬化以及阻水性材料的大量运用,导致了城市的不透水比例正在大幅度的增长。随着城市排水能力的下降,如今许多城市在遇到暴雨的袭击后,由于路面上的积水不能及时地排走以及城市管道系统的缺陷,极易形成内涝现象。北京的“7.21”大暴雨以及基本上每年都发生的武汉城市内涝现象都足以证明这种情况已经愈发严重并严重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另外,城市的热岛效应也愈来愈明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海绵城市”的概念方法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的城市雨洪管理概念,它不同于以往追求的快速排除以及最后集中处理的排水理念,而是综合考虑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为理念,并让雨水“下渗、滞蓄、净化、回用”,从而提高城市排水能力,缓解城市水处理的压力。而在“海绵城市”的开展中,如何收集降水并高效、天然地运用它们成为了一件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目前国内已经出现了许多的与城市道路雨水收集系统相类似的装置,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纵观目前国内的雨水收集装置,大部分的系统均采用先用容器收集雨水而后处理收集所得的雨水的形式,但这种程式化的、静态的雨水处理过程中,由于带有泥沙的水的滞留,容器内部会发生泥沙聚集。又由于该容器是在地表以下的,无法及时被清理,久而久之就会发生堵塞并最终导致效率降低。且这些系统常常需要人为地提供能源以让系统运作,需要消耗大量能源。且机械的“收集、排走”形式会导致当地的绘图坏境的改变甚至造成水土流失。由此可见,如何让所用系统有机地与地下环境融合在一起,让雨水尽可能容易地在当地自由流动,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能够提供良好的蓄-透水功能又有效地降低了对当地水土环境的影响和减少了能源的消耗,同时对城市热岛效应有显著缓解的蓄透水模块及其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蓄透水模块,包括复合透水砖层和位于复合透水砖层下方的填充蓄水材料层,所述的填充蓄水材料层内设置有虹吸式排蓄水装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虹吸式排蓄水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呈横置的S型的虹吸管道,虹吸管道的头部开口朝上。
虹吸管道可采用PVC管、PP-R管、铝塑复合管(PAP)、钢塑复合管(SP)或HDPE管中的一种或由以上多种管道材料混合制成。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复合透水砖层由一层铺设的复合透水砖组成,该蓄透水模块的高度为7~10m,虹吸管道的中段管道轴线拐点与蓄透水模块顶部之间距离为蓄透水模块高度的30~85%。
该复合透水砖优选采用砂基透水砖,可以由改性石英砂以及高分子胶凝材料构成,可以采用中国专利CN102555044B所公开的砂基透水砖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由于土壤对水分有一定的“承载力”,导致雨水等水分在深至5m左右的土壤内都有良好的吸纳特性,但是当水分过盈时,由于“吸胀性”将导致土壤内部结构膨胀而导致水分无法顺利向下传导;纵然铺设了面层复合透水砖,雨水等导致的地表径流仍无法解决。虹吸管道与模块顶部的距离太小,不能很好的利用土壤的吸纳特性,不利于将水分保留在当地;虹吸管道与模块顶部的距离太大,会由于土壤的吸涨性问题导致的雨水无法进入虹吸管道,影响水分过盈时水的迁移。因此,本发明将虹吸管道排布于距模块顶部30%~85%的地方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能进一步加强“海绵城市”功能建设,将城市由硬地变成湿地。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虹吸管道的下凹处与上凸处在竖直方向上的最大距离为20~30cm,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为1~3m。
管体直径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建议施工选用5~10cm直径管。
通过上述设置,使得管体平缓、曲率较小,为储存用于调节周边温湿度的水分提供储存空间。曲率较大会影响水分虹吸现象,导致管道利用率降低乃至无法虹吸。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虹吸管道的尾部用于与后续装置连接,尾部截面法线与管道轴线之间的夹角为0~90°。
后续装置包括蓄水池或回流管等用于蓄水或排水的装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虹吸管道的头部开口处连接有一顶面下陷式圆台型多孔漏斗,所述的顶面下陷式圆台型多孔漏斗的深度为4~6cm。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复合透水砖的厚度为4~6cm,各复合透水砖的底面均设有多个用于嵌入填充蓄水材料层上表面的锯齿槽。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复合透水砖的锯齿槽的横截面呈方形,每个复合透水砖的底面沿长度方向开设有4~6道锯齿槽,锯齿槽的深度为复合透水砖厚度的8.3~25%,每个锯齿槽的宽度为复合透水砖宽度的7~12%。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复合透水砖之间通过水泥和高分子聚合物结合,所述的填充蓄水材料层由添加了固化组分的蓄水性材料组成,
所述的高分子聚合物为环氧树脂,
所述的蓄水性材料包括陶土,
所述的固化组分包括沥青、焦油、树脂、糖醛苯胺、丙稀酸钙、聚丙稀苯胺或羧甲基纤维素。
一种蓄透水模块的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定位放线并开挖沟槽;
(2)布置安装用于与虹吸式排蓄水装置连接的后续装置;
(3)布置虹吸式排蓄水装置:先将呈横置的S型的虹吸管道固定,再将虹吸管道的尾部与后续装置连接;
(4)回填土,流程依次为:施工放样,备料,第一次拌合,初步整形和稳压,加入固化剂并拌合,最终拌合,整型和碾压,养生,接缝处理以及后期保养,形成填充蓄水材料层;
(5)铺设复合透水砖层,将复合透水砖铺设在填充蓄水材料层上,复合透水砖之间用水泥和高分子聚合物结合。
其中,施工过程中,步骤(1)中沟槽的开挖方式可采用机械开挖或是人工开挖。
步骤(3)中的虹吸管道的固定采用机械或其他器材固定,虹吸管道与后续装置的连接可以根据所用材料选择沟槽连接(卡箍连接)、卡套式连接、热熔连接或承插式连接等等。
施工过程中,虹吸管道都应避免铺在回填土上,而应该铺设在没有经过扰动的原土层上。若要铺设在回填土上,则回填土在回填的过程中必须分层夯实。在虹吸管道的外防腐绝缘层要采用细粒土回填,塑料管道的底腋角在90~125°范围内要采用中砂或者粗砂回填;在管顶上的0.4米范围内,则由人工回填。回填时从管道两侧对称回填并夯实,期间注意不能损坏管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的虹吸式排蓄水装置采用呈横置的S型的虹吸管道,能够在水量过大的时候借助大气压自动排开水分直至合理水位,无需人为提供外力、高效清洁。
(2)本发明采用上部为透水砖,下部为蓄水性材料与虹吸式排蓄水装置混合的排布形式能够有效地让地表水分渗透到地表以下,并把一部分的水分通过蓄水材料和管道保留在当地,一部分多出的水分通过管道运送到其他地方再利用,减少了水分在地域间的转移,保护了当地的水土环境。
(3)本发明中透水砖的底部设计成锯齿槽,有利于上层结构与下层结构的结合,提高整体性。
更进一步的,通过将各复合透水砖锯齿槽在水平面上互相垂直设置,能够在不影响砖体强度的情况下,使得复合透水砖在外力的作用下也不易晃动,更加稳定。
(4)本发明在虹吸式排蓄水装置头部的设计中,采取了仿生式的设计,即采取了顶面下陷式圆台型多孔漏斗的设计,其中头部的面积尽可能的大。这样的设计能够大面积的接收从上部透水砖中渗下来的水分,且下陷式的顶面有助于水分的汇集与流入管道。漏斗上开设的小孔能够阻挡泥沙,防止泥沙进入管中,提高了装置的可靠性。
(5)本发明在模块下部蓄水填充材料层中添加固化剂,使所用蓄水性材料在达到蓄水要求的同时又保证了使用强度。
(6)通过使用多个本发明的蓄透水模块,可以很好的构建“海绵城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蓄透水模块的总体示意图;
图2为切割后的蓄透水模块的透视示意图;
图3为切割后的蓄透水模块的主视透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虹吸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虹吸管道的头部开口处连接的多孔漏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复合透水砖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复合透水砖层,11为复合透水砖,12为锯齿槽,2为填充蓄水材料层,3为虹吸管道,31为多孔漏斗,32为下凹处,33为上凸处,34为中段管道轴线拐点,4为切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1.一种蓄透水模块,如图1~6所示(图2为图1经过切割线4切割形成的透视示意图),包括复合透水砖层1和位于复合透水砖层1下方的填充蓄水材料层2,填充蓄水材料层2内设置有虹吸式排蓄水装置。
模块上层的复合透水砖层1由一层铺设的复合透水砖11组成,复合透水砖11之间通过水泥和高分子聚合物结合,高分子聚合物可以为环氧树脂,本实施例取复合透水砖的高度为4cm,长度为20cm,宽度为11cm。单个复合透水砖的底面设有多个用于嵌入填充蓄水材料层2上表面的锯齿槽12,复合透水砖11的锯齿槽12的横截面可以呈方形,如图6所示,锯齿槽12深度为1cm。每块砖的下表面共设5道沿砖体长度方向的锯齿槽12,每槽宽度为1.1cm。模块下层的填充蓄水材料层填充蓄水材料层2由添加了固化组分的蓄水性材料组成,蓄水性材料由陶土组成,固化组分包括沥青、焦油、树脂、糖醛苯胺、丙稀酸钙、聚丙稀苯胺或羧甲基纤维素等。本实施例采用沥青作为固化组分,固化组分的添加量可以根据情况选择1~15wt%。
蓄透水模块的外形为长方体,且该蓄透水模块的规格为:长度为3m,宽度为2m,高度为8m。
虹吸式排蓄水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呈横置的S型的虹吸管道3,虹吸管道3可以并列布置,也可以在高度方向上和水平方向上错开布置,本实施例的蓄透水模块中包括多个在同一水平面上并列设置的虹吸管道3,如图2~3所示,虹吸管道3的头部开口朝上,中段管道轴线拐点34处与蓄透水模块顶部之间距离优选为4m。虹吸管道3的下凹处32与上凸处33在竖直方向上的最大距离为25cm,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为1~3m(根据需要设置,例如2.8m)。虹吸式排蓄水装置的管体平缓、曲率较小,为储存用于调节周边温湿度的水分提供储存空间。
虹吸管道3的头部开口处连接有一顶面下陷式圆台型多孔漏斗31,顶面下陷式圆台型多孔漏斗31的深度为4~6cm,尾部截面法线与管道轴线之间的夹角根据后续装置的情况设置为0~90°,如图3~5所示。虹吸管道可采用PVC管、PP-R管、铝塑复合管(PAP)、钢塑复合管(SP)或HDPE管中的一种或由以上多种管道材料混合制成,本实施中的虹吸管道采用PVC管。
2.制备该蓄透水模块的步骤包括:
a.模块组分制备。生产所述模块中所用到的各样组分,并合理放置以备使用。
b.定位放线并开挖沟槽,开挖方式可采用机械开挖或是人工开挖;
c.布置安装好蓄透水模块中虹吸管道尾部所连接的后续装置;
d.布置管道。先用机械或其他器材固定好虹吸管道的位置,其后连接虹吸管道的尾部与后续装置。虹吸管道与后续装置的连接可以根据所用材料选择沟槽连接(卡箍连接)、卡套式连接、热熔连接或承插式连接等等。本实施中虹吸管道间的连接方法为沟槽连接(卡箍连接)。
e.回填土。回填土具体流程依次为:施工放样、备料、第一次拌合、初步整形和稳压、加入适量固化剂并拌合、最终拌合、整型和碾压、养生、接缝处理以及后期保养。
回填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其中所有的管道都应避免铺在回填土上,而应该铺设在没有经过扰动的原土层上。若要铺设在回填土上,则回填土在回填的过程中必须分层夯实。在外防腐绝缘层要采用细粒土回填,塑料管道的底腋角在90°~125°范围内要采用中砂或者粗砂回填;在管顶上的0.4米范围内,则由人工回填。回填时从管道两侧对称回填并夯实,期间注意不能损坏管道。
实施例2
1.一种蓄透水模块,包括复合透水砖层1和位于复合透水砖层1下方的填充蓄水材料层2,填充蓄水材料层2内设置有虹吸式排蓄水装置。
模块上层的复合透水砖层1由一层铺设的复合透水砖11组成,复合透水砖11之间通过水泥和高分子聚合物结合,高分子聚合物可以为环氧树脂,本实施例取复合透水砖的高度为6cm,长度为23cm,宽度为9cm。单个复合透水砖的底面设有多个用于嵌入填充蓄水材料层2上表面的锯齿槽12,复合透水砖11的锯齿槽12的横截面可以呈方形,如图6所示,锯齿槽12深度为0.8cm。每块砖的下表面共设5道沿砖体长度方向的锯齿槽12,每槽宽度为1.1cm。模块下层的填充蓄水材料层填充蓄水材料层2由添加了固化组分的蓄水性材料组成,蓄水性材料由陶土组成,固化组分包括沥青、焦油、树脂、糖醛苯胺、丙稀酸钙、聚丙稀苯胺或羧甲基纤维素等。本实施例采用沥青作为固化组分。
蓄透水模块的外形为长方体,且该蓄透水模块的规格为:长度为2m,宽度为1.5m,高度为9m。
虹吸式排蓄水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呈横置的S型的虹吸管道3,虹吸管道3可以并列布置,也可以在高度方向上和水平方向上错开布置,本实施例的蓄透水模块中包括多个在同一水平面上并列设置的虹吸管道3,虹吸管道3的头部开口朝上,中段管道轴线拐点处与蓄透水模块顶部之间距离优选为5m。虹吸管道3的下凹处32与上凸处33在竖直方向上的最大距离为30cm,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为1~3m(根据需要设置,例如1m)。虹吸式排蓄水装置的管体平缓、曲率较小,为储存用于调节周边温湿度的水分提供储存空间。
虹吸管道3的头部开口处连接有一顶面下陷式圆台型多孔漏斗31,顶面下陷式圆台型多孔漏斗31的深度为4~6cm,尾部截面法线与管道轴线之间的夹角根据后续装置的情况设置为0~90°。本实施中的虹吸管道采用PP-R管。
2.制备该蓄透水模块的步骤包括:
a.模块组分制备。生产所述模块中所用到的各样组分,并合理放置以备使用。
b.定位放线并开挖沟槽,开挖方式可采用机械开挖或是人工开挖;
c.布置安装好蓄透水模块中虹吸管道尾部所连接的后续装置;
d.布置管道。先用机械或其他器材固定好虹吸管道的位置,其后连接虹吸管道的尾部与后续装置。其中虹吸管道间的连接方法为沟槽连接(卡箍连接))。
e.回填土。回填土具体流程依次为:施工放样、备料、第一次拌合、初步整形和稳压、加入适量固化剂并拌合、最终拌合、整型和碾压、养生、接缝处理以及后期保养。
回填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其中所有的管道都应避免铺在回填土上,而应该铺设在没有经过扰动的原土层上。若要铺设在回填土上,则回填土在回填的过程中必须分层夯实。在外防腐绝缘层要采用细粒土回填,塑料管道的底腋角在90°~125°范围内要采用中砂或者粗砂回填;在管顶上的0.4米范围内,则由人工回填。回填时从管道两侧对称回填并夯实,期间注意不能损坏管道。
实施例3
1.一种蓄透水模块,包括复合透水砖层1和位于复合透水砖层1下方的填充蓄水材料层2,填充蓄水材料层2内设置有虹吸式排蓄水装置。
模块上层的复合透水砖层1由一层铺设的复合透水砖11组成,复合透水砖11之间通过水泥和高分子聚合物结合,高分子聚合物可以为环氧树脂,本实施例取复合透水砖的高度为5cm,长度为16cm,宽度为12cm。单个复合透水砖的底面设有多个用于嵌入填充蓄水材料层2上表面的锯齿槽12,复合透水砖11的锯齿槽12的横截面可以呈方形,如图6所示,锯齿槽12深度为0.5cm。每块砖的下表面共设5道沿砖体长度方向的锯齿槽12,每槽宽度为1.1cm。模块下层的填充蓄水材料层填充蓄水材料层2由添加了固化组分的蓄水性材料组成,蓄水性材料由陶土组成,固化组分包括沥青、焦油、树脂、糖醛苯胺、丙稀酸钙、聚丙稀苯胺或羧甲基纤维素等。本实施例采用沥青作为固化组分。
蓄透水模块的外形为长方体,且该蓄透水模块的规格为:长度为2.5m,宽度为2m,高度为7m。
虹吸式排蓄水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呈横置的S型的虹吸管道3,虹吸管道3可以并列布置,也可以在高度方向上和水平方向上错开布置,本实施例的蓄透水模块中包括多个在同一水平面上并列设置的虹吸管道3,虹吸管道3的头部开口朝上,中段管道轴线拐点处与蓄透水模块顶部之间距离优选为5m。虹吸管道3的下凹处32与上凸处33在竖直方向上的最大距离为20cm,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为1~3m(根据需要设置,例如2m)。虹吸式排蓄水装置的管体平缓、曲率较小,为储存用于调节周边温湿度的水分提供储存空间。
虹吸管道3的头部开口处连接有一顶面下陷式圆台型多孔漏斗31,顶面下陷式圆台型多孔漏斗31的深度为4~6cm,尾部截面法线与管道轴线之间的夹角根据后续装置的情况设置为0~90°。本实施中的虹吸管道采用HDPE管。
2.制备该蓄透水模块的步骤包括:
a.模块组分制备。生产所述模块中所用到的各样组分,并合理放置以备使用。
b.定位放线并开挖沟槽,开挖方式可采用机械开挖或是人工开挖;
c.布置安装好蓄透水模块中虹吸管道尾部所连接的后续装置;
d.布置管道。先用机械或其他器材固定好虹吸管道的位置,其后连接虹吸管道的尾部与后续装置。其中虹吸管道间的连接方法为沟槽连接(卡箍连接)。
e.回填土。回填土具体流程依次为:施工放样、备料、第一次拌合、初步整形和稳压、加入适量固化剂并拌合、最终拌合、整型和碾压、养生、接缝处理以及后期保养。
回填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其中所有的管道都应避免铺在回填土上,而应该铺设在没有经过扰动的原土层上。若要铺设在回填土上,则回填土在回填的过程中必须分层夯实。在外防腐绝缘层要采用细粒土回填,塑料管道的底腋角在90°~125°范围内要采用中砂或者粗砂回填;在管顶上的0.4米范围内,则由人工回填。回填时从管道两侧对称回填并夯实,期间注意不能损坏管道。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该蓄透水模块的高度为7m,虹吸管道3的中段管道轴线拐点34与蓄透水模块顶部之间距离为5.5m。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该蓄透水模块的高度为10m,虹吸管道3的中段管道轴线拐点34与蓄透水模块顶部之间距离为3m。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透水砖的高度为6cm,长度为25cm,宽度为15cm,锯齿槽12深度为0.5cm。每块砖的下表面共设4道沿砖体长度方向的锯齿槽12,每槽宽度为1.1cm。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每块砖的下表面共设6道沿砖体长度方向的锯齿槽1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蓄透水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复合透水砖层(1)和位于复合透水砖层(1)下方的填充蓄水材料层(2),所述的填充蓄水材料层(2)内设置有虹吸式排蓄水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透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虹吸式排蓄水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呈横置的S型的虹吸管道(3),虹吸管道(3)的头部开口朝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蓄透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透水砖层(1)由一层铺设的复合透水砖(11)组成,该蓄透水模块的高度为7~10m,虹吸管道(3)的中段管道轴线拐点(34)与蓄透水模块顶部之间距离为蓄透水模块高度的30~85%。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蓄透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虹吸管道(3)的下凹处(32)与上凸处(33)在竖直方向上的最大距离为20~30cm,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为1~3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蓄透水模块,其特征在于,虹吸管道(3)的尾部用于与后续装置连接,尾部截面法线与管道轴线之间的夹角为0~9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蓄透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虹吸管道(3)的头部开口处连接有一顶面下陷式圆台型多孔漏斗(31),顶面下陷式圆台型多孔漏斗(31)的深度为4~6cm。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蓄透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透水砖(11)的厚度为4~6cm,各复合透水砖(11)的底面均设有多个用于嵌入填充蓄水材料层(2)上表面的锯齿槽(1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蓄透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透水砖(11)的锯齿槽(12)的横截面呈方形,每个复合透水砖(11)的底面沿长度方向开设有4~6道锯齿槽(12),锯齿槽(12)的深度为复合透水砖(11)厚度的8.3~25%,每个锯齿槽(12)的宽度为复合透水砖(11)宽度的7~12%。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蓄透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透水砖(11)之间通过水泥和高分子聚合物结合,所述的填充蓄水材料层(2)由添加了固化组分的蓄水性材料组成,
所述的高分子聚合物为环氧树脂,
所述的蓄水性材料包括陶土,
所述的固化组分包括沥青、焦油、树脂、糖醛苯胺、丙稀酸钙、聚丙稀苯胺或羧甲基纤维素。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一种蓄透水模块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定位放线并开挖沟槽;
(2)布置安装用于与虹吸式排蓄水装置连接的后续装置;
(3)布置虹吸式排蓄水装置:先将呈横置的S型的虹吸管道(3)固定,再将虹吸管道(3)的尾部与后续装置连接;
(4)回填土,流程依次为:施工放样,备料,第一次拌合,初步整形和稳压,加入固化剂并拌合,最终拌合,整型和碾压,养生,接缝处理以及后期保养,形成填充蓄水材料层(2);
(5)铺设复合透水砖层(1),将复合透水砖(11)铺设在填充蓄水材料层(2)上,复合透水砖(11)之间用水泥和高分子聚合物结合。
CN201710249009.XA 2017-04-17 2017-04-17 一种蓄透水模块及其制作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0837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49009.XA CN107083729B (zh) 2017-04-17 2017-04-17 一种蓄透水模块及其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49009.XA CN107083729B (zh) 2017-04-17 2017-04-17 一种蓄透水模块及其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83729A true CN107083729A (zh) 2017-08-22
CN107083729B CN107083729B (zh) 2019-04-16

Family

ID=596117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49009.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083729B (zh) 2017-04-17 2017-04-17 一种蓄透水模块及其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08372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98386A (zh) * 2017-12-08 2019-06-18 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沙塑路缘石及其制备方法
CN115506201A (zh) * 2022-10-26 2022-12-23 重庆渝高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防滑路沿石、制作工艺及路面铺设结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62448A (ja) * 2002-11-15 2004-06-10 Tsuda Peibuton Technic:Kk 保水性ブロック舗装システム
CN202809429U (zh) * 2012-07-11 2013-03-20 亿利沙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含亲水性环氧树脂粘结剂的渗水砖
CN104032644A (zh) * 2014-06-24 2014-09-10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道路雨水渗滤装置及道路雨水渗滤装置的制造方法
CN205557227U (zh) * 2016-04-06 2016-09-07 保定景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工程建筑用砌砖
CN205604000U (zh) * 2016-03-28 2016-09-28 山东科力尔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透水路面砖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62448A (ja) * 2002-11-15 2004-06-10 Tsuda Peibuton Technic:Kk 保水性ブロック舗装システム
CN202809429U (zh) * 2012-07-11 2013-03-20 亿利沙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含亲水性环氧树脂粘结剂的渗水砖
CN104032644A (zh) * 2014-06-24 2014-09-10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道路雨水渗滤装置及道路雨水渗滤装置的制造方法
CN205604000U (zh) * 2016-03-28 2016-09-28 山东科力尔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透水路面砖
CN205557227U (zh) * 2016-04-06 2016-09-07 保定景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工程建筑用砌砖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98386A (zh) * 2017-12-08 2019-06-18 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沙塑路缘石及其制备方法
CN115506201A (zh) * 2022-10-26 2022-12-23 重庆渝高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防滑路沿石、制作工艺及路面铺设结构
CN115506201B (zh) * 2022-10-26 2023-11-21 重庆渝高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防滑路沿石、制作工艺及路面铺设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83729B (zh) 2019-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943173U (zh) 沉槽式透水雨水口设施系统
CN206752614U (zh) 一种海绵型道路下沉式绿化分隔带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CN103603320B (zh) 一种lid型雨水沟渠及其设计计算方法
CN205100360U (zh)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蓄滞结构
CN106400648A (zh) 海绵城市集水净水生态路
CN109024458A (zh) 一种采煤沉陷地景观护岸及水底防渗的构建方法
CN207032427U (zh) 一种适用于老旧小区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CN106638219A (zh) 一种海绵城市的斜坡式城市道路
CN102322155A (zh) 漠表海、多功能长城与沙尘暴防治
CN105064496A (zh) 自利用雨水蓄滞池
CN207891929U (zh) 一种生态型尾矿库防渗结构
CN202265891U (zh) 一种渗透式雨水排水管
CN107083729B (zh) 一种蓄透水模块及其制作方法
CN207633496U (zh) 一种超大广场海绵城市一体化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CN102870651B (zh) 地下蓄水渗灌系统
CN202466544U (zh) 一种沿海垦区灌排沟渠
CN205224055U (zh) 一种边坡
CN209768305U (zh) 一种海绵城市生态树池的简易装置
CN204876043U (zh) 自利用雨水蓄滞池
CN104652595B (zh) 一种城市防洪和洪水资源化的半支撑蓄水型绿地结构
CN206308775U (zh) 一种雨水渗管结构
CN206971040U (zh) 一种步行路面专用排水结构
CN206368311U (zh) 一种海绵城市集水净水生态路
CN205529776U (zh) 一种路面不透水道路的渗水结构
CN214301528U (zh) 城市河道挡墙的海绵化改造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