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04887U - 吸收性物品和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 - Google Patents

吸收性物品和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04887U
CN214104887U CN202021152249.1U CN202021152249U CN214104887U CN 214104887 U CN214104887 U CN 214104887U CN 202021152249 U CN202021152249 U CN 202021152249U CN 214104887 U CN214104887 U CN 2141048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absorbent article
repelling
absorbent
w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5224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丹治浩之
谷口博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char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Unichar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charm Corp filed Critical Unicharm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048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048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 Housing For Livestock And Birds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对穿着吸收性物品的穿着对象发挥害虫驱避效果的吸收性物品和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吸收性物品(1)具有能够吸收穿着对象的体液的吸收芯,其中,该吸收性物品具备添加了害虫驱避成分的驱避区域(R10)。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具有具备驱避区域(R10)的吸收性物品和用于收纳吸收性物品的收纳体。收纳体密封收纳有吸收性物品的空间。

Description

吸收性物品和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够吸收人类、动物等穿着对象的体液的吸收性物品和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
背景技术
近年来,提供一种粘贴于使用者的衣服等并发挥驱虫功能的驱虫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的驱虫贴是这样的粘合密封层叠体:在阻隔性膜层的上层侧层叠无纺布层,在阻隔性膜层的下层侧设有能够压敏粘接于衣服的粘合剂层。向粘合密封层叠体注入飞翔害虫驱避香料成分。采用专利文献1的驱虫贴,发挥相对于蚊、蚋、摇蚊、苍蝇类等飞翔害虫的驱避功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000279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然而,驱虫贴粘贴于穿着对象的衣物的外侧,在与穿着对象的身体分开的位置发挥功能。因而,有可能无法对穿着对象发挥充分的驱避功能。另外,考虑有的气候,穿着对象不穿着覆盖吸收性物品的衣服而生活。在这样的情况下,有时无法将驱虫贴粘贴于衣服,而无法发挥害虫驱避功能。
因此,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提供一种能够对穿着吸收性物品的穿着对象发挥害虫驱避效果的吸收性物品和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
一技术方案的吸收性物品具有能够吸收穿着对象的体液的吸收芯,具备添加了害虫驱避成分的驱避区域。采用本技术方案,具有添加了害虫驱避成分的驱避区域,因此能够对穿着了吸收性物品的穿着对象发挥害虫驱避效果。吸收性物品本身发挥害虫驱避效果,因此在不穿着衣物的情况下也能够发挥害虫驱避效果。另外,在利用驱虫剂、驱虫贴等对衣物添加害虫驱避成分的方式中,需要添加害虫驱避成分的行为。而且,在更换衣物时,必须对新的衣物再次添加害虫驱避成分。然而,由于吸收性物品本身添加有害虫驱避成分,因此不需要添加害虫驱避成分的行为。
根据优选的一技术方案,可以是,所述驱避区域的至少一部分至少设于比与穿着对象的肌肤抵接的肌肤接触面靠非肌肤面侧的位置。驱避区域至少设于至少比肌肤接触面靠非肌肤面侧的位置。因此,与面向穿着对象的内表面侧相比,害虫驱避成分易于向朝向吸收性物品的外侧的外表面侧扩散。由此,能够使在吸收性物品的外表面侧飞散的害虫难以靠近吸收性物品。
根据优选的一技术方案,可以是,该吸收性物品包括配置于比所述吸收芯靠非肌肤面侧的位置且具有不透液性的防漏片,所述驱避区域的至少一部分至少设于比所述防漏片靠非肌肤面侧的位置。采用本技术方案,防漏片不会使液体透过,难以使害虫驱避成分向肌肤面侧扩散。由此,在穿着吸收性物品时,害虫驱避成分容易朝向吸收性物品的外表面侧扩散。能够使在吸收性物品的外表面侧飞散的害虫难以靠近吸收性物品。
根据优选的一技术方案,可以是,所述驱避区域的至少一部分至少设于所述吸收性物品的比位于外表面的非肌肤接触面靠肌肤面侧的位置。采用本技术方案,驱避区域至少设于比非肌肤接触面靠肌肤面侧的位置。因此,害虫驱避成分易于朝向穿着对象侧扩散。特别是,对于狗等毛较多的穿着对象而言,有时蚊等害虫进入毛的周围、毛与毛的空间。能够使害虫难以靠近穿着对象的肌肤面,能够抑制害虫进入毛的周围等。
根据优选的一技术方案,可以是,该吸收性物品包括配置于比所述吸收芯靠非肌肤面侧的位置且具有不透液性的防漏片,所述驱避区域的至少一部分至少设于比所述防漏片靠肌肤面侧的位置。采用本技术方案,防漏片不会使液体透过,难以使害虫驱避成分向非肌肤面侧扩散。由此,在穿着吸收性物品时,害虫驱避成分易于朝向吸收性物品的内表面侧扩散。能够使害虫难以靠近穿着对象的肌肤面,能够抑制害虫进入毛的周围等。
根据优选的一技术方案,可以是,所述驱避区域是向具有由亲水性原材料构成的纤维和由亲油性原材料构成的纤维中的至少一种纤维的片材添加具有害虫驱避成分的液态的驱避剂而成的区域。具有由亲水性原材料构成的纤维和由亲油性原材料构成的纤维中的至少一种纤维的片材易于持续保持液体的驱避剂。通过将驱避剂持续保持于片材的纤维,易于确保直至显现驱避剂的驱避效果为止的时间,即使在直至使用吸收性物品为止的保管期间较长的情况下,也易于发挥害虫驱避效果。
根据优选的一技术方案,可以是,所述驱避区域的至少一部分被着色。采用本技术方案,使用者能够在视觉上识别驱避区域。使用者对害虫驱避效果的期待值提高,周围的人也易于认知害虫驱避效果,能够赋予安心感。
根据优选的一技术方案,可以是,该吸收性物品具有在比所述吸收芯靠非肌肤面侧的位置至少覆盖穿着对象的腰身的外装体,所述外装体具有沿宽度方向伸缩的外装伸缩性构件和在厚度方向上夹着所述伸缩性构件地配置的一对外装片,所述驱避区域在所述外装片的除与所述外装伸缩性构件抵接的面以外的部分设于所述外装体。采用本技术方案,若在外装片的与伸缩性构件抵接的面设有驱避区域,则有可能有的害虫驱避成分的功能对伸缩性构件的伸缩性能造成影响。然而,通过在外装片的除与外装伸缩性构件抵接的面以外的面设有驱避区域,能够抑制由于害虫驱避成分的功能引起的对伸缩性构件的伸缩性能的影响。另外,在外装体设有驱避区域,因此害虫驱避成分易于朝向吸收性物品的外表面侧扩散。由此,能够使在吸收性物品的外表面侧飞散的害虫不会靠近吸收性物品。
根据优选的一技术方案,可以是,该吸收性物品具有覆盖所述穿着对象的前侧的腰身的前侧外装体和覆盖所述穿着对象的后侧的腰身的后侧外装体,所述驱避区域分别设于所述前侧外装体和所述后侧外装体。采用本技术方案,能够在穿着对象的腹侧和背侧这两者发挥害虫驱避效果。在穿着对象躺着的姿态下,为腹侧和背侧中的至少一者不与寝具接触的状态。由此,能够在躺着的姿态下使害虫驱避成分扩散。
根据优选的一技术方案,可以是,所述前侧外装体具有在从所述吸收芯的两侧的外侧缘向前侧延伸的一对侧缘延长线之间延伸的前侧中央区域、在所述前侧中央区域与所述前侧外装体的一侧的外侧缘之间延伸的前侧第1侧区域以及在所述前侧中央区域与所述前侧外装体的另一侧的外侧缘之间延伸的前侧第2侧区域,所述后侧外装体具有在所述一对侧缘延长线之间延伸的后侧中央区域、在所述后侧中央区域与所述后侧外装体的一侧的外侧缘之间延伸的后侧第1侧区域以及在所述后侧中央区域与所述后侧外装体的另一侧的外侧缘之间延伸的后侧第2侧区域,所述前侧第1侧区域、所述前侧中央区域、所述前侧第2侧区域、所述后侧第2侧区域、所述后侧中央区域以及所述后侧第1侧区域在穿着状态下沿着所述穿着对象的腰身方向按照所述前侧第1侧区域、所述前侧中央区域、所述前侧第2侧区域、所述后侧第2侧区域、所述后侧中央区域以及所述后侧第1侧区域的顺序互相相邻,所述驱避区域设于所述前侧第1侧区域、所述前侧中央区域、所述前侧第2侧区域、所述后侧第2侧区域、所述后侧中央区域以及所述后侧第1侧区域中的沿所述腰身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的两个区域。采用本技术方案,在六个区域中的沿宽度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的两个区域设有驱避区域,因此驱避区域在腰身方向上分散地设置。能够在吸收性物品的整体范围内发挥驱避效果。另外,在穿着者躺着的姿态时,由于存在未被身体覆盖的区域,因此也易于始终发挥驱避效果。
根据优选的一技术方案,可以是,所述驱避区域的至少一部分设于所述前侧外装体的比前后方向上的中心靠下裆侧的区域和所述后侧外装体的比前后方向上的中心靠下裆侧的区域中的至少任一者。外装体以覆盖腰身的方式被穿戴,对于有的穿着对象,被覆盖下半身的衣物覆盖。特别是,外装体的位于上侧的区域有时也被覆盖上半身的衣物覆盖。前侧外装体的比前后方向上的中心靠下裆侧的区域和后侧外装体的比前后方向上的中心靠下裆侧的区域在前侧外装体和后侧外装体中位于裆侧,难以被覆盖上半身的衣物覆盖。由于在覆盖吸收性物品的衣物的件数比较少的区域设有驱避区域,因此害虫驱避成分易于朝向吸收性物品的外表面侧扩散。由此,能够使在吸收性物品的外表面侧飞散的害虫难以靠近吸收性物品。
根据优选的一技术方案,可以是,所述驱避区域至少设于所述前侧外装体的比前后方向上的中心靠腰部开口侧的区域和所述后侧外装体的比前后方向上的中心靠腰部开口侧的区域。前侧外装体的比前后方向上的中心靠腰部开口侧的区域和后侧外装体的比前后方向上的中心靠腰部开口侧的区域远离地面地配置,例如,对于游泳用的尿布而言,水难以附着。由此,抑制由于来自地面的粉尘、水等使驱避成分劣化,易于持续发挥驱避成分。另外,即使在穿着时在吸收性物品的腰部开口部与穿着对象之间产生间隙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飞散害虫经由腰部开口部进入吸收性物品与穿着对象之间。
根据优选的一技术方案,可以是,该吸收性物品包括覆盖所述穿着对象的腰身的外装体和配置于比所述外装体靠肌肤面侧的位置且具有所述吸收芯的吸收性主体,所述驱避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吸收性主体的比所述前后方向上的中心靠前侧的位置至少设于所述吸收性主体。采用本技术方案,吸收性主体以覆盖穿着对象的下裆的方式配置,根据腿的动作、穿戴方式而发生变形,有时在吸收性主体与穿着对象之间产生间隙。然而,通过在吸收性主体设有驱避区域,能够防止害虫经由吸收性主体与穿着对象之间的间隙侵入吸收性物品的内部。另外,吸收性主体的比所述前后方向上的中心靠前侧的区域为在仰卧的状态下不与寝具接触的状态。由此,能够在躺着的姿态下使害虫驱避成分扩散。
根据优选的一技术方案,可以是,该吸收性物品包括覆盖所述穿着对象的腰身的外装体和配置于比所述外装体靠肌肤面侧的位置且具有所述吸收芯的吸收性主体,所述驱避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吸收性主体的比所述前后方向上的中心靠后侧的位置至少设于所述吸收性主体。采用本技术方案,吸收性主体以覆盖穿着对象的下裆的方式配置,根据腿的动作、穿戴方式而发生变形,有时在吸收性主体与穿着对象之间产生间隙。然而,通过在吸收性主体设有驱避区域,能够防止害虫经由吸收性主体与穿着对象之间的间隙侵入吸收性物品的内部。另外,吸收性主体的比所述前后方向上的中心靠后侧的区域为在俯卧的状态下不与寝具接触的状态。由此,能够在躺着的姿态下使害虫驱避成分扩散。
根据优选的一技术方案,可以是,该吸收性物品具有:主体部,其具有配置于所述吸收芯的肌肤面侧的表面片和配置于所述吸收芯的非肌肤面侧的背面片;以及接合部,其在将所述主体部卷绕于作为所述穿着对象的动物的腰身的穿戴状态下,将互相相对的所述主体部彼此接合,所述主体部具有在所述穿戴状态下互相相对的相对区域,所述驱避区域的至少一部分设于所述相对区域。采用本技术方案,相对区域是在卷绕于穿着对象的腰身的穿戴状态下吸收性主体彼此相面对的区域。吸收性主体彼此借助接合部而接合起来,在除接合部以外的区域中,有时不紧密接触而产生间隙。即使在产生了该间隙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驱避区域抑制害虫经由相对区域侵入吸收性物品与穿着对象之间。
根据优选的一技术方案,可以是,该吸收性物品具有能够供作为所述穿着对象的动物的尾巴贯穿的尾巴孔部,所述驱避区域设于包围所述尾巴孔部的孔部区域。采用本技术方案,通过在孔部区域设置驱避区域,即使在尾巴孔部与穿着对象之间存在间隙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害虫从尾巴孔部向穿着对象侧侵入。特别是,尾巴的形状和粗细根据宠物的不同而存在个体差异,有时尾巴孔部不与宠物的尾巴紧密接触。即使在尾巴孔部不与宠物的尾巴紧密接触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害虫从尾巴孔部向穿着对象侧侵入。
根据优选的一技术方案,可以是,所述尾巴孔部具有能够供所述动物的尾巴贯穿的贯通孔和用于扩大所述贯通孔的尺寸的切口部,所述驱避区域分别设于与所述贯通孔相邻的区域和与切口部相邻的区域。采用本技术方案,贯通孔和切口部贯通主体部地形成,有时形成害虫能够侵入的间隙。通过在与贯通孔相邻的区域和与切口部相邻的区域分别设置驱避区域,能够防止害虫从尾孔部向穿着对象侧侵入。
根据优选的一技术方案,可以是,该吸收性物品具有包围所述穿着对象的腰身的腰部开口部,所述驱避区域设于与所述腰部开口部相邻的腰部区域。采用本技术方案,即使在腰部开口部与穿着对象之间存在间隙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害虫从腰部开口部向穿着对象侧侵入。
根据优选的一技术方案,可以是,该吸收性物品具有包围所述穿着对象的腿围的腿围开口部,所述驱避区域的至少一部分设于与所述腿围开口部相邻的腿围区域。采用本技术方案,有些腿的动作、穿戴方式的情况下,有时在腿围开口部与穿着对象之间产生间隙。然而,即使在腿围开口部与穿着对象之间存在间隙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害虫从腿围开口部向穿着对象侧侵入。
另一技术方案的吸收性物品是一种具有能够吸收穿着对象的体液的吸收芯的吸收性物品,在穿着所述吸收性物品时发挥害虫驱避功能。采用本技术方案,由于发挥害虫驱避功能,因此能够对穿着了吸收性物品的穿着对象发挥害虫驱避效果。吸收性物品本身发挥害虫驱避效果,因此即使在不穿着衣物的情况下也能够发挥害虫驱避效果。
一技术方案的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具有上述吸收性物品以及用于收纳所述吸收性物品的收纳体,所述收纳体密封收纳有所述吸收性物品的空间。采用本技术方案,具有添加了害虫驱避成分的驱避区域,因此能够对穿着了吸收性物品的穿着对象发挥害虫驱避效果。另外,收纳体密封收纳有吸收性物品的空间,因此能够抑制在使用前害虫驱避成分扩散和劣化。由此,能够在穿着了吸收性物品的状态下发挥害虫驱避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主视图。
图2是从第1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展开状态的肌肤面侧观察到的平面图。
图3是沿着图2所示的A-A线的示意剖视图。
图4是从第2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肌肤面侧观察到的平面图。
图5是从第2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非肌肤面侧观察到的平面图。
图6是沿着图4所示的B-B线的示意剖视图。
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穿着状态的图。
图8是从第3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展开状态的肌肤面侧观察到的平面图。
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穿着状态的图。
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吸收性物品的收纳体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M、1N、吸收性物品;2、2N、主体部;15、吸收性主体;21、吸收芯;31、表面片;32、背面片;32A、防漏片;40、40N、接合部;50、外装体;51、前侧外装体;511、第1前侧外装片(外装片);512、第2前侧外装片(外装片);513、前侧外装伸缩性构件(外装伸缩性构件);52、后侧外装体;521、第1后侧外装片(外装片);522、第2后侧外装片(外装片);523、后侧外装伸缩性构件(外装伸缩性构件);60、尾巴孔部;60X、贯通孔;60Y、切口部;62、腰部开口部;66、腿围开口部;70、侧接合部;100、包装体;110、收纳体;R10、驱避区域;R20、相对区域;F1、前侧第1侧区域;F2、前侧第2侧区域;F3、前侧中央区域;R1、后侧第1侧区域;R2、后侧第2侧区域;R3、后侧中央区域;R62、腰部区域;R66、腿围区域;VL、侧缘延长线;L、前后方向;T1、肌肤面侧;T2、非肌肤面侧;W、宽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1)实施方式的概要
根据本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至少以下的事项得以明确。
一技术方案的吸收性物品具有能够吸收穿着对象的体液的吸收芯,具备添加了害虫驱避成分的驱避区域。
另一技术方案的吸收性物品具有能够吸收穿着对象的体液的吸收芯,其中,在穿着所述吸收性物品时发挥害虫驱避功能。
一技术方案的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具有上述吸收性物品和用于收纳所述吸收性物品的收纳体,所述收纳体密封收纳有所述吸收性物品的空间。
(2)第1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另外,在以下的附图的记载中,对相同或者类似的部分标注相同或者类似的附图标记。但是,附图是示意性的,应留意各尺寸的比例等与现实不同。因而,具体的尺寸等应参考以下的说明来判断。另外,在附图相互间也可能包含相互的尺寸的关系、比例不同的部分。
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是供穿着对象穿着并能够吸收穿着对象的体液的吸收性物品。穿着对象并不限定于婴幼儿、老年人等人类,也可以是动物。吸收性物品既可以是用于吸收尿的尿布和失禁垫,也可以是用于吸收经血的生理用卫生巾,还可以是用于吸收白带的护垫。更详细而言,吸收性物品也可以是短裤型尿布、带型尿布、游泳短裤、生理用卫生巾、失禁垫、卫生护垫、宠物用尿布。
第1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是短裤型的一次性尿布,穿着对象是人类。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的示意主视图。图2是从第1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的展开状态的肌肤面侧观察到的示意平面图。图2所示的示意平面图表示在将后述的侧接合部70展开的状态下使吸收性物品1伸长至不形成褶皱的状态为止的伸长状态。
吸收性物品1具有前腰身区域S1、后腰身区域S2以及下裆区域S3。前腰身区域S1是与穿着对象的前腰身(腹部)相对的区域。后腰身区域S2是与穿着对象的后腰身(背部)相对的区域。下裆区域S3是位于穿着对象的下裆,配置于前腰身区域S1与后腰身区域S2之间的区域。
如图1所示,可以设有将前腰身区域S1的宽度方向W上的端部和后腰身区域S2的宽度方向W上的端部接合起来的侧接合部70。侧接合部70由将前腰身区域S1的外侧部和后腰身区域S2的外侧部相互卡定的部分限定。如图1所示,在形成有侧接合部70的状态下,在吸收性物品1形成有供穿着对象的躯干通过并包围穿着对象的腰身的腰部开口部62、以及分别供穿着对象的腿插入并包围穿着对象的腿围的一对腿围开口部66。腰部开口部62可以由前腰身区域S1的前端缘S1F和后腰身区域S2的后端缘S2R限定。
在此,图2表示解除侧接合部70的接合并将吸收性物品1展开的状态。侧接合部70可以分别在后述的前侧外装体51和后侧外装体52沿前后方向L延伸。在短裤型的吸收性物品中,前腰身区域S1与下裆区域S3的分界可以由设于前侧外装体51的侧接合部70的后端缘限定。同样地,后腰身区域S2与下裆区域S3的分界可以由设于后侧外装体52的侧接合部70的前端缘限定。另外,下裆区域S3也可以是设有腿围开口部66的区域。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外侧部是指包括宽度方向W上的外缘的在宽度方向W上占一定范围的部分,外侧缘是指宽度方向W上的外缘。本实用新型的内侧部是指包含宽度方向W上的内缘的在宽度方向W上占一定范围的部分,内侧缘是指宽度方向W上的内缘。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前端部和后端部是指包含前后方向L上的缘的在前后方向L上占一定范围的部分,前端缘和后端缘是前后方向L上的缘。外端部包含前端部和后端部,外端缘包含前端缘和后端缘。
吸收性物品1可以具有外装体50和吸收性主体15。外装体50在比吸收芯21靠非肌肤面侧T2的位置至少覆盖穿着对象的腰身。外装体50在厚度方向T上与吸收性主体15重叠。外装体50可以具有配置于前腰身区域S1的前侧外装体51和配置于后腰身区域S2的后侧外装体52。前侧外装体51是在前腰身区域S1配置于吸收性主体15的非肌肤面侧T2的外装体。后侧外装体52是在前后方向L上与前侧外装体51分开并且在后腰身区域S2配置于吸收性主体15的非肌肤面侧T2的外装体。在变形例中,前侧外装体51与后侧外装体52也可以一体化。
外装体50可以具有沿宽度方向伸缩的外装伸缩性构件513、523和在厚度方向上夹着外装伸缩性构件地配置的一对外装片511、512和一对外装片521、522。具体而言,前侧外装体51具有沿宽度方向W伸缩的前侧外装伸缩性构件513以及一对第1前侧外装片511和第2前侧外装片512。第2前侧外装片512配置于比第1前侧外装片511靠非肌肤面侧T2的位置。后侧外装体52具有沿宽度方向W伸缩的后侧外装伸缩性构件523以及一对第1后侧外装片521和第2后侧外装片522。第2后侧外装片522配置于比第1后侧外装片521靠非肌肤面侧T2的位置。另外,前侧外装体51和后侧外装体52分别可以具有3张以上外装片。另外,外装体50可以由能够伸缩的外装片本身构成为能够沿宽度方向W伸缩。
吸收性主体15可以配置于前腰身区域S1、后腰身区域S2以及下裆区域S3的范围内。吸收性主体15可以相对于前侧外装体51和后侧外装体52分体地构成,在前腰身区域S1和后腰身区域S2中分别与前侧外装体51和后侧外装体52接合。吸收性主体15可以至少具有吸收芯21、配置于比吸收芯21靠肌肤面侧T1的位置的表面片31以及配置于比吸收芯21靠非肌肤面侧T2的位置的背面片32。
吸收芯21可以包含例如粉碎浆粕或高吸收性聚合物(SAP)、或者它们的混合物。吸收芯21可以被相对于吸收芯21分体的芯包层22覆盖。作为芯包层22,能够例示棉纸。表面片31可以是透液性的片。表面片31可以具有覆盖吸收芯21的宽度方向W的中央的中央片和覆盖吸收芯21的外侧部或者中央片的外侧部的侧片。背面片32可以具有不透液性的防漏片32A和配置于比防漏片32A靠非肌肤面侧的位置的主体外侧片32B。可以是,防漏片32A由膜构成,主体外侧片32B由无纺布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包括添加了害虫驱避成分的驱避区域R10,构成为,在穿着吸收性物品1时发挥害虫驱避功能。接下来,说明害虫驱避功能。在此,利用吸收性物品1的驱避区域R10驱避的害虫可以是蚊、蚋、摇蚊、苍蝇类等飞翔害虫。
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具有添加了害虫驱避成分的驱避区域R10,因此能够对穿着了吸收性物品1的穿着对象发挥害虫驱避效果。吸收性物品1本身发挥害虫驱避效果,因此即使在不穿着衣物的情况下也能够发挥害虫驱避效果。另外,在通过驱虫喷雾器、驱虫贴等对衣物添加害虫驱避成分的方式中,需要添加害虫驱避成分的行为。而且,在更换衣物时,必须对新的衣物再次添加害虫驱避成分。然而,由于吸收性物品1本身添加有害虫驱避成分,因此不需要添加害虫驱避成分的行为。
另外,驱避区域R10是涂布有具有驱避成分的驱避剂的区域。驱避区域R10能够利用气相色谱仪(例如岛津制作所公司制“GC-9A”)进行。在利用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并在检测到的化合物中包含害虫驱避成分的情况下,分析对象的区域构成驱避区域。另外,作为驱避剂,如果是源自天然的成分,则能够例示对薄荷烷-3,8-二醇、异蒲勒醇、薄荷醇这样的单萜烯醇类、香茅醛、柠檬醛、紫罗兰酮这样的萜烯系醛类、以及含有这些成分的柠檬桉油、胡椒薄荷油、香茅油、天竺葵油、薰衣草油、薄荷油、特隆油(telon oil)等。作为合成系,能够例示对幼儿的安全性较高的埃卡瑞丁、丁基乙酰氨基丙酸乙酯(商品名称:IR3535)。另外,驱避剂优选特隆油等具有香料的驱避剂。采用具有香料的驱避剂,也能够赋予香味,能够利用香味使穿戴者识别具有害虫驱避功能的状况。穿戴者能够根据气味识别害虫驱避成分,能够获得安心感。
驱避区域R10可以设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吸收性主体15和外装体50分别设有驱避区域R10。设于吸收性主体15的驱避区域R10在防漏片32A与主体外侧片32B之间设于防漏片32A的整个平面。设于外装体50的驱避区域R10在第2前侧外装片512的非肌肤面侧T2的面设于后述的前侧中央区域F3,并且,在第2后侧外装片522的非肌肤面侧T2的面设于后述的后侧第1侧区域R1和后侧第2侧区域R2。
如图3所示,驱避区域R1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至少设于比与穿着对象的肌肤抵接的肌肤接触面靠非肌肤面侧T2的位置。与穿着对象的肌肤抵接的肌肤接触面是与穿着对象的肌肤抵接的面,是图2所示的展开平面图的整个表面。具体而言,吸收性主体15的表面片31的肌肤面侧T1的面、第1前侧外装片511的不与吸收性主体15重叠的区域中的肌肤面侧T1的面以及第1后侧外装片521的不与吸收性主体15重叠的区域中的肌肤面侧T1的面构成肌肤接触面。驱避区域R10至少设于比肌肤接触面靠非肌肤面侧T2的位置即可,也可以设于肌肤接触面。驱避区域R10至少设于至少比肌肤接触面靠非肌肤面侧T2的位置。因此,与面向穿着对象的内表面侧相比,害虫驱避成分易于朝向吸收性物品1的外表面侧扩散。由此,能够使在吸收性物品1的外表面侧飞散的害虫难以靠近吸收性物品1。
驱避区域R10可以在外装片的除与外装伸缩性构件抵接的面以外的部分设于外装体50。本实施方式中的外装片的与外装伸缩性构件抵接的面包括第1前侧外装片511的非肌肤面侧T2的面、第2前侧外装片512的肌肤面侧T1的面、第1后侧外装片521的非肌肤面侧T2的面以及第2后侧外装片522的肌肤面侧T1的面。若在外装片的与外装伸缩性构件抵接的面设有驱避区域R10,则有可能有的害虫驱避成分的功能对外装伸缩性构件的伸缩性能造成影响。然而,通过在外装片的除与外装伸缩性构件抵接的面以外的面设有驱避区域R10,能够抑制由于害虫驱避成分的功能引起的对外装伸缩性构件的伸缩性能的影响。另外,在外装体50设有驱避区域R10,因此害虫驱避成分易于朝向吸收性物品1的外表面侧扩散。由此,能够使在吸收性物品1的外表面侧飞散的害虫不会靠近吸收性物品1。
如图2所示,驱避区域R10可以分别设于前侧外装体51和后侧外装体52。能够在穿着对象的腹侧和背侧这两者发挥害虫驱避效果。在穿着对象躺着的姿态下,为腹侧和背侧中的至少一者不与寝具接触的状态。由此,能够在躺着的姿态下使害虫驱避成分扩散。
如图2所示,前侧外装体51具有在从吸收芯的两侧的外侧缘向前侧延伸的一对侧缘延长线VL之间延伸的前侧中央区域F3、在前侧中央区域F3与前侧外装体51的一侧的外侧缘之间延伸的前侧第1侧区域F1以及在前侧中央区域F3与前侧外装体51的另一侧的外侧缘之间延伸的前侧第2侧区域F2。另外,后侧外装体52具有在从吸收芯21的两侧的外侧缘向后侧延伸的一对侧缘延长线VL之间延伸的后侧中央区域R3、在后侧中央区域R3与后侧外装体52的一侧的外侧缘之间延伸的后侧第1侧区域R1以及在后侧中央区域R3与后侧外装体52的另一侧的外侧缘之间延伸的后侧第2侧区域R2。前侧第1侧区域F1、前侧中央区域F3、前侧第2侧区域F2、后侧第2侧区域R2、后侧中央区域R3以及后侧第1侧区域R1在穿着状态下沿着宽度方向W按照前侧第1侧区域F1、前侧中央区域F3、前侧第2侧区域F2、后侧第2侧区域R2、后侧中央区域R3、后侧第1侧区域R1以及前侧第1侧区域F1的顺序互相相邻。对于短裤型的吸收性物品1而言,即使在穿着前的状态下,六个区域也互相相邻,对于带型的吸收性物品1而言,在穿着的状态下,六个区域互相相邻即可。驱避区域R10可以设于前侧第1侧区域F1、前侧中央区域F3、前侧第2侧区域F2、后侧第2侧区域R2、后侧中央区域R3以及后侧第1侧区域R1中的沿宽度方向W隔开间隔地配置的两个区域。在六个区域中的沿宽度方向W隔开间隔地配置的两个区域设有驱避区域R10,因此驱避区域R10在穿着对象的腰身方向上分散地配置。能够在吸收性物品1的整体范围内发挥驱避效果。另外,即使在穿着者躺着的姿态时,由于存在未被身体覆盖的区域,因此也易于始终发挥驱避效果。
如图2所示,驱避区域R1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设于前侧外装体51的比前后方向L上的中心51CL靠下裆侧的区域和后侧外装体52的比前后方向L上的中心52CL靠下裆侧的区域中的至少任一者。外装体50以覆盖腰身的方式设置,被覆盖下半身的衣物覆盖。特别是,外装体50的位于上侧的区域有时也被覆盖上半身的衣物覆盖。前侧外装体51的比前后方向L上的中心51CL靠下裆侧的区域和后侧外装体52的比前后方向L上的中心52CL靠下裆侧的区域在前侧外装体51和后侧外装体52中位于裆侧,难以被上半身覆盖。在覆盖吸收性物品1的衣物的件数比较少的区域设有驱避区域R10,因此害虫驱避成分易于朝向吸收性物品1的外表面侧扩散。由此,能够使在吸收性物品1的外表面侧飞散的害虫难以靠近吸收性物品1。
如图2所示,驱避区域R10可以至少设于前侧外装体51的比前后方向上的中心51CL靠前侧的区域和后侧外装体52的比前后方向上的中心52CL靠后侧的区域。前侧外装体51的比前后方向L上的中心51CL靠前侧的区域和后侧外装体52的比前后方向上的中心52CL靠后侧的区域与地面分开地配置,例如,对于游泳用的尿布而言,水难以附着。由此,抑制由于来自地面的粉尘、水等使驱避成分劣化,易于使驱避成分持续发挥。另外,即使在穿着时在吸收性物品1的腰部开口部62与穿着对象之间产生间隙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飞散害虫经由腰部开口部62进入吸收性物品1与穿着对象之间。
驱避区域R10可以设于吸收性主体15。吸收性主体15以覆盖穿着对象的下裆的方式配置,根据腿的动作、穿戴方式而变形,有时在吸收性主体15与穿着对象之间产生间隙。然而,通过在吸收性主体15设有驱避区域R10,能够防止害虫经由吸收性主体15与穿着对象之间的间隙进入吸收性物品1的内部。
如图2所示,驱避区域R1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设于吸收性主体15的比前后方向上的中心15CL靠前侧的位置。吸收性主体15的比前后方向上的中心靠前侧的区域为在仰卧的状态下不与寝具接触的状态。由此,能够在躺着的姿态下使害虫驱避成分扩散。另外,驱避区域R1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设于吸收性主体15的比前后方向上的中心靠后侧的位置。吸收性主体15的比前后方向上的中心15CL靠后侧的区域为在俯卧的状态下不与寝具接触的状态。由此,能够在躺着的姿态下使害虫驱避成分扩散。
如图3所示,驱避区域R1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至少设于吸收性主体15的比防漏片32A靠非肌肤面侧T2的位置。驱避区域R10至少设于比防漏片32A靠非肌肤面侧T2的位置即可,可以也设于比防漏片32A靠肌肤面侧T1的位置。比防漏片32A靠非肌肤面侧T2的驱避区域R10是包括通过在防漏片32A的非肌肤侧的面涂布驱避剂而设于防漏片32A的非肌肤面侧T2的驱避区域R10的概念。防漏片32A不会使液体透过,难以使害虫驱避成分向肌肤面侧T1扩散。由此,在穿着吸收性物品1时,害虫驱避成分易于朝向吸收性物品1的外表面侧扩散。能够使在吸收性物品1的外表面侧飞散的害虫难以靠近吸收性物品1。
驱避区域R1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被着色。既可以通过在驱避区域R10涂布着色剂而进行着色,也可以对涂布有驱避成分的构件本身着色。另外,驱避区域R10中的被着色的部分既可以是驱避区域R10的全部,也可以是一部分。根据本形态,使用者能够在视觉上识别驱避区域R10。使用者对害虫驱避效果的期待值提高,周围的人也易于认知害虫驱避效果,能够赋予安心感。着色既可以仅带有颜色,也可以示出图案。另外,驱避区域R10与非驱避区域(未涂布驱避成分的区域)的色差ΔE可以为3.0以上。申请人反复进行各种研究,结果得知,使用者通常在色差ΔE为3.0以上时,容易将两个区域识别为不同区域。驱避区域R10与非驱避区域的色差ΔE为3.0以上,因此使用者易于将驱避区域R10和非驱避区域识别为分体,易于识别驱避区域R10的存在。另外,使用市售的测色器对成为测定对象的两个点(两个区域)进行测色,比较基于JIS Z 8729所规定的CIE1976(L*a*b*)色空间进行数值化得到的值,从而能够求出驱避区域R10与非驱避区域的色差ΔE。具体而言,在作为测定对象的两点之间的L*值之差、a*值之差、b*值之差为ΔL*、Δa*、Δb*时,通过色差ΔE=[(ΔL*)2+(Δa*)2+(Δb*)2]1/2求出。
驱避区域R10可以是对具有由亲水性原材料构成的纤维和由亲油性原材料构成的纤维中的至少一种纤维的片材添加具有害虫驱避成分的液态的驱避剂而成的区域。片材可以是包含由亲水性原材料构成的纤维和由亲油性原材料构成的纤维的无纺布或者纺布。另外,也可以是层叠包含由亲水性原材料构成的纤维和由亲油性原材料构成的纤维的无纺布或者纺布与膜而得到的层叠片。具有由亲水性原材料构成的纤维和由亲油性原材料构成的纤维中的至少一种纤维的片材易于持续保持液体的驱避剂。通过将驱避剂持续保持于片材的纤维,易于确保直至显现驱避剂的驱避效果为止的时间,即使在直至使用吸收性物品1为止的保管期间较长的情况下,也易于发挥害虫驱避效果。
(3)第2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
接下来,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M。第2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M是卷绕型的宠物用尿布,穿着对象是动物(狗)。“宠物”在本说明书中广泛地包含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典型地包括猫、狗、兔、仓鼠等宠物。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使用相同附图标记而省略说明。
图4是从第2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M的肌肤面侧观察到的平面图。图5是从第2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M的非肌肤面侧观察到的平面图。图6是沿着图4所示的B-B线的示意剖视图。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M的穿着状态的图。吸收性物品1M具有沿着宠物的腰身方向配置的腰身方向Y、与腰身方向Y正交的交叉方向Z以及与腰身方向Y和交叉方向Z正交的厚度方向T。交叉方向Z在宠物的纵向、即从下裆侧连接远离下裆的那一侧的方向上延伸。厚度方向T向在穿着状态下与宠物接触的肌肤面侧T1和在穿着状态朝向外侧的非肌肤面侧T2延伸。如图7所示,第2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M不是以从宠物的腹侧经由下裆覆盖到背侧的方式配置,而是以卷绕于腰身的方式进行穿戴。由此,吸收性物品1M的腰身方向Y上的长度比吸收性物品1M的交叉方向Z上的长度长。
吸收性物品1M具有主体部2和接合部40。主体部2至少具有吸收芯21、配置于吸收芯21的肌肤面侧T1的表面片31以及配置于吸收芯21的非肌肤面侧的背面片32。主体部2卷绕于宠物的腰身。第2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M具有主体部2代替第1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的外装体50和吸收性主体15。主体部2具有在卷绕于宠物的腰身的穿戴状态下互相相对的相对区域R20。在图4~图6中,示出相对区域R20的前后方向L上的范围。相对区域R20分别设于主体部2的外表面2Q的设有接合部40的部分和内表面2P的成为接合部40的接合对象的部分。接合部40在穿戴状态下将互相相对的主体部2彼此接合。具体而言,是用于将主体部2的背面片侧的面即外表面2Q固定于主体部2的表面片31侧的面即内表面2P的接合部件。本实施方式的接合部40是配置于主体部2的外表面的机械紧固件。接合部40构成为能够卡定于主体部的表面片31。接合部40设于主体部2的腰身方向Y上的一端部。在将吸收性物品1M穿戴于宠物时,通过以利用主体部2的腰身方向的另一端部覆盖接合部40的方式配置,接合部40卡定于表面片31,能够维持吸收性物品1M的穿着状态。另外,在变形例中,可以是,接合部配置于主体部2的内表面2P,构成为能够与配置于主体部2的外表面2Q的背面片32卡定。
第2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M具有驱避区域R10。在图4中示出设于主体部2的内表面2P的驱避区域R10,在图5中示出设于主体部的外表面2Q的驱避区域R10。对于设于主体部2的内表面2P侧的驱避区域R10,在表面片31的肌肤面侧T1的面涂布有驱避剂。对于设于主体部2的外表面2Q侧的驱避区域R10,在构成背面片32的防漏片32A的肌肤面侧T1的面涂布有驱避剂。
如图4所示,驱避区域R1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至少设于吸收性物品1的比位于外表面的非肌肤接触面靠肌肤面侧T1的位置。吸收性物品1的位于外表面的非肌肤接触面是与肌肤接触面相反的一侧的面,是图5所示的展开平面的整个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吸收性物品1的位于外表面的非肌肤接触面由主体部2的外表面2Q构成。驱避区域R10至少设于比非肌肤接触面靠肌肤面侧T1的位置即可,也可以设于非肌肤接触面。驱避区域R10至少设于比非肌肤接触面靠肌肤面侧的位置。因此,害虫驱避成分易于朝向穿着对象侧扩散。特别是,对于狗等毛较多的穿着对象,蚊等害虫有时进入毛的周围、毛与毛的空间。能够使害虫难以靠近穿着对象的肌肤面,能够抑制害虫进入毛的周围等。
驱避区域R1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至少设于比防漏片32A靠肌肤面侧T1的位置。驱避区域R10至少设于比防漏片32A靠肌肤面侧T1的位置即可,可以也设于比防漏片32A靠非肌肤面侧T2的位置。比防漏片32A靠肌肤面侧T1的驱避区域R10是包含在防漏片32A的肌肤面侧T1的面涂布有驱避剂的驱避区域R10的概念。防漏片32A不会使液体透过,难以使害虫驱避成分向非肌肤面侧扩散。由此,在穿着吸收性物品1时,害虫驱避成分易于朝向吸收性物品1的内表面侧扩散。能够使害虫难以靠近穿着对象的肌肤面,能够抑制害虫进入毛的周围等。
如图4和图5所示,驱避区域R1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设于相对区域R20。相对区域R20是在卷绕于穿着对象的腰身的穿戴状态下主体部2彼此相面对的区域。主体部2彼此借助接合部40接合起来,在除接合部40以外的区域中,有时不紧密接触而产生间隙。即使在产生了该间隙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驱避区域R10抑制害虫经由相对区域R20向穿着对象侧侵入。另外,使用者在穿戴时进行基于接合部40的操作,因此在穿戴操作时,使用者对相对区域R20加以注意。通过在相对区域R20设置驱避区域R10,使用者易于注意到驱避区域R10的存在,能够获得针对害虫的安心感。
驱避区域R10可以设于与腰部开口部62相邻的腰部区域R62。如图4和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腰部开口部62由主体部2的交叉方向Z上的端缘2ZE构成。腰部区域R62可以是从腰部开口部62沿交叉方向Z延伸的区域,具体而言,例如可以是从腰部开口部62朝向交叉方向Z直至30mm为止的范围。在图4中,示出腰部区域R62的交叉方向Z上的范围。根据该结构,即使在腰部开口部62与穿着对象之间具有间隙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害虫从腰部开口部62向穿着对象侧侵入。
(4)第3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
接下来,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第3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N是带型的宠物用尿布,穿着对象是动物(猫)。图8是从第3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N的肌肤面侧观察到的平面图。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N的穿着状态的图。吸收性物品1N具有沿着宠物的腰身方向配置的腰身方向Y、与腰身方向Y正交的交叉方向Z以及与腰身方向Y和交叉方向Z正交的厚度方向T。吸收性物品1N具有主体部2N和接合部40N。第3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N以从宠物的腹侧经由下裆覆盖到背侧的方式穿着。因此,第3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N与第2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M相比,交叉方向Z上的长度较长。主体部2N的交叉方向Z上的长度比主体部2N的腰身方向Y上的长度长。接合部40N在主体部2N的交叉方向Z上的一端部设于伸出到比主体部2N靠腰身方向Y上的两外侧的位置的粘扣带90。接合部40N配置于主体部2N的内表面2P,构成为能够与设于主体部2的外表面2Q的目标部45接合。另外,在变形例中,可以是,主体部不具备目标部,接合部40N构成为与主体部2的外表面2Q侧的背面片接合。
在穿戴吸收性物品1N时,将主体部2N的交叉方向Z上的一端部(设有接合部40N的那一侧的端部)安放于宠物的腹部。此时,使主体部2N的交叉方向Z上的另一端部穿过宠物的两腿之间,并且向宠物的后侧伸出。然后,将主体部2N的交叉方向Z上的中央安放于宠物的排泄口,利用主体部2N的交叉方向Z上的另一端部覆盖宠物的臀部和后背。接下来,将接合部40N向宠物的后背侧拉伸,固定于位于后背侧的、主体部的交叉方向的另一端部的目标部45的外表面。由此,如图9所示,能够以覆盖宠物的腹部、后背以及下裆的方式穿戴吸收性物品1N。吸收性物品1N以从宠物的腹侧经由下裆覆盖到背侧的方式穿戴。
吸收性物品1N可以设有能够插入宠物的尾巴的尾巴孔部60。对于具有尾巴孔部60的尿布而言,可以在利用穿戴时的主体部2N的交叉方向Z上的另一端部覆盖宠物的臀部和后背时,使宠物的尾巴贯穿于尾巴孔部60。驱避区域R10可以设于包围尾巴孔部60的孔部区域。孔部区域可以是在平面图中包围尾巴孔部60的区域。孔部区域的范围可以是以尾巴孔部60的平面图中的最大尺寸为基准,从尾巴孔部60到该最大尺寸的范围内。或者,可以是从尾巴孔部60到20mm为止的范围内。通过在孔部区域设置驱避区域R10,即使在尾巴孔部60与穿着对象之间存在间隙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害虫从尾巴孔部60向穿着对象侧侵入。特别是,尾巴的形状和粗细根据宠物的不同而存在个体差异,尾巴孔部60有时不会与宠物的尾巴紧密接触。即使在尾巴孔部60不与宠物的尾巴紧密接触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害虫从尾巴孔部60向穿着对象侧侵入。
尾巴孔部60可以具有能够供宠物的尾巴贯穿的贯通孔60X和用于使贯通孔的尺寸扩大的切口部60Y。贯通孔60X可以是半圆形的切口。切口部60Y可以是易撕线等能够撕开表面片31和背面片32的结构,能够根据宠物的种类和生长过程调整贯通孔60X的尺寸。驱避区域R10可以分别设于与贯通孔60X相邻的区域和与切口部60Y相邻的区域。贯通孔60X和切口部60Y贯通主体部2地形成,有时形成害虫能够侵入的间隙。通过分别在与贯通孔60X相邻的区域和与切口部60Y相邻的区域设置驱避区域R10,能够防止害虫从尾巴孔部60向穿着对象侧侵入。与贯通孔(切口部)相邻的区域可以是以贯通孔(切口部)平面图中的最大尺寸为基准,从贯通孔(切口部)到该最大尺寸的范围内。或者,可以是从贯通孔(切口部)到20mm为止的范围内。
如图8所示,驱避区域R1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设于与腿围开口部66相邻的腿围区域R66。腿围开口部66可以是从腿围开口部66向腰身方向Y上的内侧延伸的区域,具体而言,例如可以是从腿围开口部66朝向腰身方向的内侧直至30mm为止的范围。有些腿的动作、穿戴方式的情况下,有时在腿围开口部66与穿着对象之间产生间隙。然而,即使在腿围开口部66与穿着对象之间存在间隙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设于腿围区域R66的驱避区域R10防止害虫从腿围开口部66向穿着对象侧侵入。
(5)吸收性物品的收纳体
接下来,基于图10说明吸收性物品收纳于收纳体而成的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100。包装体100具有吸收性物品1和收纳有吸收性物品1的收纳体110。如图10所示,收纳体110既可以构成为收纳多个吸收性物品,也可以构成为收纳1个吸收性物品。对于收纳1个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而言,直到即将使用吸收性物品之前为止能够维持密封状态,能够抑制害虫驱避成分的挥发。此外,也可以是收纳有1个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连续的连续体。在使用连续体的吸收性物品时,在使用时仅将1个包装体开封。因此,在使用1个吸收性物品时,能够维持其他吸收性物品密封的状态,能够抑制对其他吸收性物品的害虫驱避成分的影响。
收纳体110可以由膜等不具有透气性的材质构成,密封收纳有吸收性物品1的空间。收纳体110密封收纳有吸收性物品1的空间,因此能够抑制在使用前害虫驱避成分扩散和劣化。由此,在穿着了吸收性物品1的状态下,能够发挥害虫驱避效果。
在收纳体110可以形成有用于形成取放吸收性物品的开口的易撕线115。图10是利用易撕线115开封而形成有开口的状态。易撕线115优选配置于收纳体的六个面中的面积较小的面。本实施方式的收纳体的易撕线115设于正面,但在变形例中可以设于侧面110S。通过将由易撕线115形成的开口设于侧面,能够减小开封后的开口面积,能够更加抑制害虫驱避成分的挥发。另外,易撕线115可以设于在吸收性物品的层叠方向上与吸收性物品的平面相对的面。在实施方式中,侧面110s是与吸收性物品的平面相对的面。吸收性物品中位于层叠方向的外侧的面大多具有平面,以便容易重叠吸收性物品,能够利用该平面在使用前对易撕线加盖,能够更加抑制在收纳体开封前害虫驱避成分的挥发。更合适地,收纳体110可以构成为,一旦形成了开口之后,能够利用密封件、盖等再密封部件封堵开口。通过利用再密封部件封堵开口,能够抑制害虫驱避成分的挥发。
另外,作为密封收纳有吸收性物品1的空间的收纳体的原材料,优选的是阻气性较高的原材料,期望的是,也可以是含有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层的膜。具有包含EVOH层的膜的收纳体即使在长期的保管下也易于维持害虫驱避效果。另外,密封的状态是指,在不施加特别的载荷而载置于台等的状态下经过14天时几乎没有变化的状态。对于具有易撕线的收纳体而言,夹着成为易撕线的切痕的两侧的膜彼此维持在接触的状态,几乎无助于空气的出入。因此,将收纳有吸收性物品1的空间密封。
以上,使用上述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是显而易见的。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书的记载确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宗旨和范围的前提下作为修正和变更形态来实施。因而,本说明书的记载以例示说明为目的,对本实用新型没有任何限制性的意思。
另外,在2019年6月21日提出申请的日本特许出愿第2019-115762号的全部内容以参照的方式编入本说明书中。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对穿着吸收性物品的穿着对象发挥害虫驱避效果的吸收性物品和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

Claims (20)

1.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能够吸收穿着对象的体液的吸收芯,其特征在于,
该吸收性物品具备添加了害虫驱避成分的驱避区域,
所述驱避区域是向具有由亲水性原材料构成的纤维和由亲油性原材料构成的纤维中的至少一种纤维的片材或者配置于比所述吸收芯靠非肌肤面侧的位置且具有不透液性的防漏片添加具有害虫驱避成分的驱避剂而成的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避区域的至少一部分至少设于比与所述穿着对象的肌肤抵接的肌肤接触面靠非肌肤面侧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避区域的至少一部分至少设于比所述防漏片靠非肌肤面侧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避区域的至少一部分至少设于所述吸收性物品的比位于外表面的非肌肤接触面靠肌肤面侧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避区域的至少一部分至少设于比所述防漏片靠肌肤面侧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2、4、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避区域是向具有由亲水性原材料构成的纤维和由亲油性原材料构成的纤维中的至少一种纤维的片材添加具有害虫驱避成分的液态的驱避剂而成的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1、2、4、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避区域的至少一部分被着色。
8.根据权利要求1、2、4、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该吸收性物品具有在比所述吸收芯靠非肌肤面侧的位置至少覆盖所述穿着对象的腰身的外装体,
所述外装体具有沿宽度方向伸缩的外装伸缩性构件和在厚度方向上夹着所述外装伸缩性构件地配置的一对外装片,
所述驱避区域在所述外装片的除与所述外装伸缩性构件抵接的面以外的部分设于所述外装体。
9.根据权利要求1、2、4、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该吸收性物品具有覆盖所述穿着对象的前侧的腰身的前侧外装体和覆盖所述穿着对象的后侧的腰身的后侧外装体,
所述驱避区域分别设于所述前侧外装体和所述后侧外装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侧外装体具有在从所述吸收芯的两侧的外侧缘向前侧延伸的一对侧缘延长线之间延伸的前侧中央区域、在所述前侧中央区域与所述前侧外装体的一侧的外侧缘之间延伸的前侧第1侧区域以及在所述前侧中央区域与所述前侧外装体的另一侧的外侧缘之间延伸的前侧第2侧区域,
所述后侧外装体具有在所述一对侧缘延长线之间延伸的后侧中央区域、在所述后侧中央区域与所述后侧外装体的一侧的外侧缘之间延伸的后侧第1侧区域以及在所述后侧中央区域与所述后侧外装体的另一侧的外侧缘之间延伸的后侧第2侧区域,
所述前侧第1侧区域、所述前侧中央区域、所述前侧第2侧区域、所述后侧第2侧区域、所述后侧中央区域以及所述后侧第1侧区域在穿着状态下沿着所述穿着对象的腰身方向按照所述前侧第1侧区域、所述前侧中央区域、所述前侧第2侧区域、所述后侧第2侧区域、所述后侧中央区域以及所述后侧第1侧区域的顺序互相相邻,
所述驱避区域设于所述前侧第1侧区域、所述前侧中央区域、所述前侧第2侧区域、所述后侧第2侧区域、所述后侧中央区域以及所述后侧第1侧区域中的沿所述腰身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的两个区域。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避区域的至少一部分设于所述前侧外装体的比前后方向上的中心靠下裆侧的区域和所述后侧外装体的比前后方向上的中心靠下裆侧的区域中的至少任一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避区域至少设于所述前侧外装体的比前后方向上的中心靠腰部开口侧的区域和所述后侧外装体的比前后方向上的中心靠腰部开口侧的区域。
13.根据权利要求1、2、4、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该吸收性物品包括覆盖所述穿着对象的腰身的外装体和配置于比所述外装体靠肌肤面侧的位置且具有所述吸收芯的吸收性主体,
所述驱避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吸收性主体的比前后方向上的中心靠前侧的位置至少设于所述吸收性主体。
14.根据权利要求1、2、4、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该吸收性物品包括覆盖所述穿着对象的腰身的外装体和配置于比所述外装体靠肌肤面侧的位置且具有所述吸收芯的吸收性主体,
所述驱避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吸收性主体的比前后方向上的中心靠后侧的位置至少设于所述吸收性主体。
15.根据权利要求1、2、4、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该吸收性物品具有:
主体部,其具有配置于所述吸收芯的肌肤面侧的表面片和配置于所述吸收芯的非肌肤面侧的背面片;以及
接合部,其在将所述主体部卷绕于作为所述穿着对象的动物的腰身的穿戴状态下,将互相相对的所述主体部彼此接合,
所述主体部具有在所述穿戴状态下互相相对的相对区域,
所述驱避区域的至少一部分设于所述相对区域。
16.根据权利要求1、2、4、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该吸收性物品具有能够供作为所述穿着对象的动物的尾巴贯穿的尾巴孔部,
所述驱避区域设于包围所述尾巴孔部的孔部区域。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尾巴孔部具有能够供所述动物的尾巴贯穿的贯通孔和用于扩大所述贯通孔的尺寸的切口部,
所述驱避区域分别设于与所述贯通孔相邻的区域和与切口部相邻的区域。
18.根据权利要求1、2、4、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该吸收性物品具有包围所述穿着对象的腰身的腰部开口部,
所述驱避区域设于与所述腰部开口部相邻的腰部区域。
19.根据权利要求1、2、4、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该吸收性物品具有包围所述穿着对象的腿围的腿围开口部,
所述驱避区域的至少一部分设于与所述腿围开口部相邻的腿围区域。
20.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其具有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以及用于收纳所述吸收性物品的收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纳体密封收纳有所述吸收性物品的空间。
CN202021152249.1U 2019-06-21 2020-06-19 吸收性物品和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 Active CN21410488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15762A JP7158345B2 (ja) 2019-06-21 2019-06-21 吸収性物品
JP2019-115762 2019-06-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04887U true CN214104887U (zh) 2021-09-03

Family

ID=739940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52249.1U Active CN214104887U (zh) 2019-06-21 2020-06-19 吸收性物品和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2) JP7158345B2 (zh)
CN (1) CN214104887U (zh)
MY (1) MY195689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95146B1 (ja) * 2021-03-31 2022-07-04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
JP2023141818A (ja) * 2022-03-24 2023-10-05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ペット用おむつ
JP2024035739A (ja) * 2022-09-02 2024-03-14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物品、吸収性物品の収容体、ウェットシート収容体、及び蚊に対する忌避効果の説明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105574B1 (ko) * 2009-04-06 2012-01-17 유한킴벌리 주식회사 방충효과를 나타내는 캡슐화된 천연식물 추출물이 적용된 일회용 흡수용품
JP5813976B2 (ja) * 2011-03-29 2015-11-1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ペット用おむつ
WO2017026018A1 (ja) * 2015-08-07 2017-02-16 山田 菊夫 使い捨て下半身用衣料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158345B2 (ja) 2022-10-21
JP2022162137A (ja) 2022-10-21
MY195689A (en) 2023-02-03
JP2021000278A (ja) 2021-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104887U (zh) 吸收性物品和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
JP6307184B2 (ja) 吸収性物品
TWI603721B (zh) Pet diapers
US7785310B2 (en) Disposable diaper
WO2011122604A1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
KR20030051356A (ko) 일회용 착용 물품
JP2016067912A5 (zh)
US6436418B1 (en) Absorbent article with skin treatment means
RU2615261C1 (ru) Впитывающее изделие, имеющее соединенные между собой ленты для талии и ног
JP2018102612A (ja) パンツ型着用物品
JP5420952B2 (ja) 吸収性物品
CN114222552A (zh) 吸收性物品
US9301886B2 (en) Reusable sanitary pad
CN116963703A (zh) 内裤状吸收性物品
KR20130124277A (ko) 흡수성 물품
WO2016047319A1 (ja) 吸収性物品
JP2010005342A (ja) 吸収性物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30078557A1 (en) Absorbent article having double vertical cuff assembly
JP2011189065A (ja) 吸収性物品
JP2019162303A (ja) 使い捨て吸収性物品
CN114206281B (zh) 吸收性物品
JP2020000172A (ja) 動物用の吸収性物品
JP7358249B2 (ja) 吸収性物品
JP3229823U (ja) 吸収性物品
WO2022071001A1 (ja) 吸収性物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