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04128U - 一种烹饪基座及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烹饪基座及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04128U
CN214104128U CN202022615029.4U CN202022615029U CN214104128U CN 214104128 U CN214104128 U CN 214104128U CN 202022615029 U CN202022615029 U CN 202022615029U CN 214104128 U CN214104128 U CN 2141041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control
temperature
inner pot
base
coo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61502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云祥
梅若愚
程志喜
吕伟刚
杨云
薛钊强
郑怀旭
刘化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61502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041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041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041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设备领域,提供一种烹饪基座及烹饪器具。烹饪基座包括:内锅支架、温控件和第一安装机构,第一安装机构包括第一弹性元件和第一固定组件,第一弹性元件设置于温控件和第一固定组件之间,或者,设置于温控件和内锅支架之间,且适于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在第二状态,第一弹性元件用于给温控件施加作用力,使温控件适于与内锅的外表面贴合。通过第一弹性元件给温控件施加作用力,使温控件与内锅的外表面贴合,当内锅的温度高于温控件的额定温度时,温控件断开,自动切断电源,加热器停止对内锅进行加热,防止内锅的温度过高,避免了危险情况的发生,安全性更高。

Description

一种烹饪基座及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烹饪基座及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烹饪器具(压力锅等)一般不具有搅拌功能,在烹饪过程中无法将锅内的食材进行搅拌,从而营养释放不够充分或者食材的上色不均匀。
随着技术的发展虽然也出现了下置搅拌的烹饪器具,但是这些烹饪器具没能很好的在下置搅拌的基础上设置测温或控温元件,而烹饪器具对温度测量控制要求比较高,在烹饪过程如果存在温控不准,则可能导致超压炸锅的危险,尤其干烧的情况下更是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烹饪基座,该烹饪基座的温控件在第一弹性元件的作用下适于与内锅的外表面贴合,确保温控准确。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烹饪器具。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烹饪基座,所述烹饪基座包括:
内锅支架,所述内锅支架的内部设置有容纳内锅的空腔;
温控件;
第一安装机构,所述第一安装机构包括:第一弹性元件和第一固定组件,所述第一固定组件用于将所述温控件安装于所述内锅支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设置于所述温控件和所述第一固定组件之间,或者,设置于所述温控件和所述内锅支架之间,且适于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带动所述温控件伸出于所述空腔;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用于给所述温控件施加作用力,使所述温控件适于与所述内锅的外表面贴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基座,通过第一弹性元件给温控件施加作用力,使温控件适于与内锅的外表面贴合,温控准确,从而在烹饪基座应用于烹饪器具时,当内锅的温度高于温控件的设定温度时,温控件断开以自动切断电源或将温度信号及时反馈给烹饪器具的控制器,使烹饪器具的加热器调整对内锅进行加热的方式,防止内锅的温度过高,避免了危险情况的发生,安全性更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锅支架上设置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温控件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并至少部分伸出于所述空腔,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固定组件设置于所述内锅支架背离所述内锅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弹性元件设置于所述温控件和所述第一固定组件之间;
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
第一基座,所述第一基座设置于所述内锅支架;
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套设于所述温控件,并与所述第一基座连接;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套设于所述温控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一端抵接所述温控件,另一端抵接所述第一端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基座包括:
第一固定套筒,所述第一固定套筒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通孔的边沿连接,所述温控件穿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套筒;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第一固定套筒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温控件的表面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一端抵接所述第一限位部,另一端抵接所述第一端盖;或,
所述第一基座与所述内锅支架为一体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第一固定套筒的第二端可拆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温控件包括:温度保险元件和/或测温探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安装机构的数量为多个且分别用于装配所述温度保险元件和/或所述测温探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温控件靠近所述内锅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内锅的外表面形状相适配的接触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烹饪基座还包括:
红外测温探头;
第二安装机构,所述第二安装机构包括:第二固定组件,所述第二固定组件用于将所述红外测温探头安装于所述内锅支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锅支架上设置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红外测温探头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并至少部分伸出于所述空腔,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固定组件设置于所述内锅支架背离所述内锅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包括:
第二基座,所述第二基座设置于所述内锅支架;
第二端盖,所述第二端盖套设于所述红外测温探头,并与所述第二基座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基座包括:
第二固定套筒,所述第二固定套筒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通孔的边沿连接,所述红外测温探头穿设于所述第二固定套筒;所述第二端盖与所述第二固定套筒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红外测温探头的表面设置有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三限位部抵接于所述第二端盖与所述第二固定套筒之间;或,
所述第二基座与所述内锅支架为一体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包括:壳体和内锅,还包括如上所述的烹饪基座,所述内锅放置于所述内锅支架的空腔内,所述内锅支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叶、连接组件和电机,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搅拌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内锅的底壁上,所述搅拌叶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电机的转轴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烹饪基座,通过第一弹性元件给温控件施加作用力,使温控件适于与内锅的外表面贴合,温控准确,从而在烹饪基座应用于烹饪器具时,当内锅的温度高于温控件的设定温度时,温控件断开以自动切断电源或将温度信号及时反馈给烹饪器具的控制器,使烹饪器具的加热器停止对内锅进行加热,防止内锅的温度过高,导致危险情况的发生。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通过在烹饪器具上设置如上所述的烹饪基座,能够准确对内锅的温度进行控制和检测,防止内锅的温度过高,避免了危险情况的发生,安全性更高,烹饪食品的色泽和营养更丰富。
除了上述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的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有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技术特征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优点,将结合附图作出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基座、内锅和壳体的示意性侧视剖面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基座和内锅的示意性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实施例烹饪基座、内锅和壳体的示意性侧视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实施例烹饪基座和内锅的示意性爆炸图。
附图标记:
100、内锅支架;102、温度保险元件;104、第一弹性元件;106、第一固定组件;108、第一通孔;110、第一固定套筒;120、第一端盖;122、测温探头;123、红外测温探头;124、第二固定组件;126、第二通孔;128、第二固定套筒;130、第二端盖;134、壳体;136、内锅;138、搅拌叶;140、连接组件;142、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二”、“第一”、“第一”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二特征在第一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二和第一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二和第一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二特征在第一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二特征在第一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二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在第一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二特征在第一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二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一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如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烹饪基座,包括:内锅支架100、温控件和第一安装机构,内锅支架100的内部设置有容纳内锅136的空腔,内锅支架100与空腔的内壁之间形成有间隙,温控件进入空腔后处于间隙中。第一安装机构包括第一弹性元件104和第一固定组件106,第一固定组件106用于将温控件安装于内锅支架100。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元件104设置于温控件和第一固定组件106之间,且适于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在第一状态,第一弹性元件104带动温控件伸出于空腔;在第二状态,第一弹性元件104用于给温控件施加作用力,使温控件适于与内锅136的外表面贴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基座,通过第一弹性元件104给温控件施加作用力,使温控件适于与内锅136的外表面贴合,温控准确,从而在烹饪基座应用于烹饪器具时,当内锅136的温度高于温控件的设定温度时,温控件断开以自动切断电源或将温度信号及时反馈给烹饪器具的控制器,使烹饪器具的加热器停止对内锅136进行加热,防止内锅136的温度过高导致危险情况的发生,安全性更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中内锅支架100上设置有与空腔连通的第一通孔108,温控件一端穿设于第一通孔108并至少部分伸出于空腔,另一端通过第一固定组件106设置于内锅支架100背离内锅136的一侧。
这里设置第一通孔108是为了使温控件进入空腔内,第一通孔108的形状与温控件的横截面形状相适配,本实施例中温控件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形,第一通孔108的孔径与温控件的外径相适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通孔108设置于空腔侧壁的下部,这样温控件进入空腔后是与内锅136的下部接触,从而能够准确地检测控制内锅136的温度,真实反映内锅136中食材的温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弹性元件104设置于温控件和第一固定组件106之间,第一固定组件106包括第一基座和第一端盖120,第一基座设置于内锅支架100,第一端盖120套设于温控件,并与第一基座连接;第一弹性元件104套设于温控件,第一弹性元件104的一端抵接温控件,另一端抵接第一端盖120。第一基座可以为套筒形式,也可为固定块形式,或与内锅支架为一体结构。
参见图1、图2及图3,第一基座包括第一固定套筒110,温控件包括温度保险元件102,第一固定套筒110的第一端与第一通孔108的边沿连接,第一固定套筒110的内部设置有与第一通孔108连通的第一通道。温度保险元件102穿设于第一固定套筒110,温度保险元件102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部的外径大于第一通道的内径,第一限位部限定温度保险元件102进入第一固定套筒110的长度。第一端盖120套设于温度保险元件102,并与第一固定套筒110的第二端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元件104为螺旋弹簧,第一弹性元件104套设于温度保险元件102,第一弹性元件104的一端抵接第一限位部,另一端抵接第一端盖120。
将内锅136放入空腔后,内锅136外表面顶住温度保险元件102,此时处于第一限位部与第一端盖120之间的第一弹性元件104被进一步压缩。若在使用过程中内锅136的位置向远离第一固定套筒110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第一弹性元件104在弹性作用下伸长,第一弹性元件104给温度保险元件102施加作用力,使温度保险元件102适于与内锅136的外表面贴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为连续的环形结构,当然第一限位部也可为多段间隔设置于温度保险元件102外周面的限位凸起,或者两个对称设置的限位凸起,或者还可以为其他结构形式,只要可以对第一弹性元件104起到限位作用即可。
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套筒110的第一端与第一通孔108的边沿一体成型,第一固定套筒110的外表面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既提高了第一固定套筒110自身的结构强度,又加强了第一固定套筒110与第一通孔108的边沿的连接强度。当然也可将第一固定套筒110的第一端与第一通孔108的边沿可拆卸连接,例如,螺纹或扣件连接,在使用螺纹连接时,在第一固定套筒110的第一端和第一通孔108的边沿分别设置螺纹,将第一固定套筒110的第一端和第一通孔108的边沿通过螺纹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元件104设置于温度保险元件102和内锅支架100之间,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组件106设置于内锅支架100靠近内锅136的一侧,此时并不需要在内锅支架100上设置第一通孔108。第一固定组件106包括第一固定套筒110和第一端盖120,第一固定套筒110的第一端与内锅支架100的侧壁连接。第一端盖120呈环形结构,第一端盖120与第一固定套筒110的第二端连接,温度保险元件102穿设于第一固定套筒110,温度保险元件102从第一端盖120穿出后与内锅136的外表面贴合,温度保险元件102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部与第一端盖120抵接,第一限位部的外径大于第一端盖120的内径,第一限位部限定温度保险元件102从第一固定套筒110伸出的最大长度。第一弹性元件104的一端抵接温度保险元件102远离内锅136的一端,另一端抵接内锅支架100的侧壁。通过第一弹性元件104给温度保险元件102施加作用力,同样可使温度保险元件102适于与内锅136的外表面贴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端盖120与第一固定套筒110的第二端为可拆卸的连接方式,这样就能方便温度保险元件102的拆卸和安装。例如第一端盖120与第一固定套筒110的第二端通过螺纹或扣件连接,需要对温度保险元件102进行更换时,只需将第一端盖120卸下,便可取出温度保险元件102进行维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温度保险元件102靠近内锅136的一端设置有与内锅136的外表面形状相适配的接触面。也即,当内锅136的外表面与温度保险元件102接触的面为弧面时,温度保险元件102靠近内锅136的一端设置有相适配的弧面,或者当内锅136的外表面与温度保险元件102接触的面为平面时,温度保险元件102靠近内锅136的一端设置为平面。这样当温度保险元件102靠近内锅136的一端与内锅136的外表面接触时,两个面进行了很好的耦合,内锅136的热量可很好地传导至温度保险元件102,确保温度保险元件102准确感应到内锅136的温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温控件包括测温探头122,第一固定套筒110的第一端与第一通孔108的边沿连接,第一固定套筒110的内部设置有与第一通孔108连通的第一通道。测温探头122穿设于第一固定套筒110,测温探头122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部的外径大于第一通道的内径,第一限位部限定测温探头122进入第一固定套筒110的长度。第一端盖120套设于测温探头122,并与第一固定套筒110的第二端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元件104为螺旋弹簧,第一弹性元件104套设于测温探头122,第一弹性元件104的一端抵接第一限位部,另一端抵接第一端盖12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见图4、图5,本实施例中烹饪基座还包括:红外测温探头123和第二安装机构,第二安装机构包括第二固定组件124,第二固定组件124用于将红外测温探头123安装于内锅支架100上,第二固定组件124设置于内锅支架100背离内锅136的一侧。内锅支架100上设置有与空腔连通的第二通孔126,红外测温探头123的一端穿设于第二通孔126并至少部分伸出于空腔,另一端通过第二固定组件124设置于内锅支架100背离内锅136的一侧。第二固定组件124包括第二基座和第二端盖130,第二基座设置于内锅支架100,本实施例中第二基座包括第二固定套筒128,第二固定套筒128的第一端与第二通孔126的边沿连接,红外测温探头123穿设于第二固定套筒128,红外测温探头123伸出于空腔,红外测温探头123与内锅136间隔设置,红外测温探头123的表面设置有第三限位部,第二端盖130套设于红外测温探头123,并与第二固定套筒128的第二端连接,第三限位部抵接于第二端盖130与第二固定套筒128的第二端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红外测温探头123为远红外测温元件,例如远红外测温探头,远红外测温元件与内锅136之间的距离需要小于远红外测温元件的测温范围。由于远红外测温元件无需与内锅136进行接触测量,因此只需将红外测温探头123与内锅136间隔设置即可保证红外测温探头123能够准确检测内锅136的温度。
本实施例中第二固定套筒128的第一端与第二通孔126的边沿一体成型,第二固定套筒128的外表面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既提高了第二固定套筒128的结构强度,又加强了第二固定套筒128与第二通孔126的边沿的连接强度。当然也可将第二固定套筒128的第一端与第二通孔126的边沿可拆卸连接,例如,螺纹或扣件连接,在使用螺纹连接时,在第二固定套筒128的第一端和第二通孔126的边沿分别设置螺纹,将第二固定套筒128的第一端和第二通孔126的边沿通过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端盖130与第二固定套筒128的第二端为可拆卸连接方式,这样就能方便红外测温探头123的拆卸和安装。例如第二端盖130与第二固定套筒128的第二端通过螺纹或扣件连接,需要对红外测温探头123进行更换时,只需将第二端盖130卸下,便可取出红外测温探头123进行维护。
具体地,下面以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基座应用在高压锅为例来说明该烹饪基座。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烹饪基座包括内锅支架100、温度保险元件102、测温探头122和两个第一安装机构,两个第一安装机构分别用于装配温度保险元件102和测温探头122。内锅支架100的内部设置有容纳内锅136的空腔,内锅支架100的底部设置有电机142和连接组件140,内锅136的底壁上设置有可转动的搅拌叶138,连接组件140用于连接电机142的转轴和搅拌叶138。
其中一个第一安装机构包括第一弹性元件104和第一固定组件106,第一固定组件106用于将温度保险元件102安装于内锅支架100,本实施例中温度保险元件102适于与内锅136的侧壁的下部相贴合。第一弹性元件104设置于温度保险元件102和第一固定组件106之间,且适于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在第一状态,第一弹性元件104带动温度保险元件102伸出于空腔,第一状态是指第一弹性元件104处于未发生形变状态或处于少量形变状态,此时内锅136不在空腔中,温度保险元件102进入空腔的长度最长,温度保险元件102进入内锅136的长度大于内锅136放入空腔后与空腔的内壁之间间隙的宽度。在第二状态,第一弹性元件104用于给温度保险元件102施加作用力,使温度保险元件102适于与内锅136的外表面贴合,此时内锅136处于空腔内,内锅136推动温度保险元件102挤压第一弹性元件104发生变形,发生形变的第一弹性元件104产生弹性作用力,推动温度保险元件102与内锅136的外表面贴合。第二状态是指内锅136放入空腔后第一弹性元件104发生较大的形变量(第一弹性元件104的形变量大于处于第一状态的形变量)。由于温度保险元件102与内锅136的外表面贴合,两者耦合较好,内锅136中的热量尽可能多地传递至温度保险元件102,从而精确控制内锅136的温度,避免温度保险元件102与内锅136之间因为存在间隙而造成误差。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弹性元件104可以为螺旋弹簧,也可为板簧,当第一弹性元件104为螺旋弹簧时,螺旋弹簧可以套设于温度保险元件102的表面,也可抵接温度保险元件102远离内锅136的一端。当第一弹性元件104为板簧时,板簧的一端与温度保险元件102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固定组件106连接。第一固定组件106可以设置于空腔的内部,也可设置于空腔的外部。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固定组件106设置于空腔的外部,原因在于内锅136与内锅支架100之间的间隙较小,若将第一固定组件106设置于空腔的内部,对第一弹性元件104、第一固定组件106以及温度保险元件102的体积要求较为严格,增加了工艺难度和生产成本。而将第一固定组件106设置于空腔的外部,可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空腔的外部具有较大的安装空间,更加适合安装第一固定组件106。
另一个第一安装机构用来装配测温探头122,该第一安装机构同样包括第一弹性元件104和第一固定组件106,第一固定套筒110的第一端与第一通孔108的边沿连接,第一固定套筒110内设置有第二通道,测温探头122穿设于第一固定套筒110,测温探头122部分伸出于空腔,测温探头122适于与内锅136的外表面贴合,测温探头122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呈环形,第二限位部的外径大于第二通道的内径,第二限位部限定测温探头122进入第一固定套筒110的最大长度。第一端盖120套设于测温探头122,并与第一固定套筒110的第二端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元件104为螺旋弹簧,第一弹性元件104套设于测温探头122,第一弹性元件104的一端抵接第二限位部,另一端抵接第一端盖120。本实施例中测温探头122为接触测温元件,例如热电偶、热电阻、热敏电阻等。
进一步地,测温探头122靠近内锅136的一端设置有与内锅136的外表面形状相适配的接触面。也即,当内锅136的外表面与测温探头122接触的面为弧面时,测温探头122靠近内锅136的一端设置有相适配的弧面,或者当内锅136的外表面与测温探头122接触的面为平面时,测温探头122靠近内锅136的一端设置为平面。这样当测温探头122靠近内锅136的一端与内锅136的外表面接触时,两个面进行了很好的耦合,内锅136的热量可很好地传导至测温探头122,确保测温探头122准确检测内锅136的温度。
具体地,下面以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基座应用在高压锅为例来说明其使用原理:
在烹饪过程中,测温探头122检测内锅136中食材的温度,在食材处于最佳的温度时,搅拌叶138采取最佳的搅拌方式,搅拌方式可以包括搅拌速度、搅拌方向等参数,搅拌方向可以为正向和反向交替搅拌或者同一方向间隔搅拌。下面以几种烹饪方式进行说明:
如进行无水干焗的时候(例如烹饪无水焗排骨),测温探头122检测内锅136中食材的温度高于120℃,此时需要搅拌叶138连续搅拌,同时为了防止焦糊,需要高速搅拌。
如进行无水搅拌上色的时候(例如烹饪红烧肉),测温探头122检测内锅136中食材的温度低于100℃,为了便于食材翻转,此时需要搅拌叶138正反转交替,低速搅拌。
如进行搅拌降温或增加稠度的时候(例如烹饪粥),测温探头122检测内锅136中食材的温度低于120℃,且高于100℃,此时需要搅拌叶138低速搅拌,间隔搅拌。
总之,测温探头122用来检测内锅136中食材的温度,根据食材的温度曲线,匹配最佳的搅拌方式,使食材得到最佳的烹饪方式,使食材色香味俱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组件106设置于内锅支架100靠近内锅136的一侧,第一弹性元件104设置于测温探头122和内锅支架100之间。第一固定组件106包括第一固定套筒110和第一端盖120,第一固定套筒110的第一端与内锅支架100的侧壁连接。第一端盖120呈环形结构,第一端盖120与第一固定套筒110的第二端连接,测温探头122穿设于第一固定套筒110,测温探头122从第一端盖120穿出后适于与内锅136的外表面贴合,测温探头122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部与第一端盖120抵接,第二限位部的外径大于第一端盖120的内径,第二限位部限定测温探头122从第一固定套筒110伸出的最大长度。第一弹性元件104的一端抵接测温探头122远离内锅136的一端,另一端抵接内锅支架100的侧壁。通过第一弹性元件104给测温探头122施加作用力,同样可以使测温探头122适于与内锅136的外表面贴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壳体134和内锅136,还包括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中的烹饪基座,内锅136放置于内锅支架100的空腔内,内锅支架100设置于壳体134内。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还包括搅拌机构,搅拌机构包括搅拌叶138、连接组件140和电机142,电机142设置于壳体134内,搅拌叶138可转动地设置于内锅136的底壁上,搅拌叶138通过连接组件140与电机142的转轴连接。通过在烹饪器具上设置如上所述的烹饪基座,能够准确对内锅136的温度进行控制和检测,防止内锅136的温度过高,导致危险情况的发生,安全性更高,烹饪食品的色泽和营养更丰富。
如前所述,该烹饪器具可以是高压锅或电饭煲,也可以是其他具有烹饪基座的烹饪器具,在此不再穷举。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4)

1.一种烹饪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基座包括:
内锅支架,所述内锅支架的内部设置有容纳内锅的空腔;
温控件;
第一安装机构,所述第一安装机构包括:第一弹性元件和第一固定组件,所述第一固定组件用于将所述温控件安装于所述内锅支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设置于所述温控件和所述第一固定组件之间,或者,设置于所述温控件和所述内锅支架之间,且适于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带动所述温控件伸出于所述空腔;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用于给所述温控件施加作用力,使所述温控件适于与所述内锅的外表面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支架上设置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温控件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并至少部分伸出于所述空腔,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固定组件设置于所述内锅支架背离所述内锅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元件设置于所述温控件和所述第一固定组件之间;
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
第一基座,所述第一基座设置于所述内锅支架;
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套设于所述温控件,并与所述第一基座连接;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套设于所述温控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一端抵接所述温控件,另一端抵接所述第一端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座包括:
第一固定套筒,所述第一固定套筒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通孔的边沿连接,所述温控件穿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套筒;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第一固定套筒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温控件的表面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一端抵接所述第一限位部,另一端抵接所述第一端盖;或,
所述第一基座与所述内锅支架为一体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第一固定套筒的第二端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件包括:温度保险元件和/或测温探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机构的数量为多个且分别用于装配所述温度保险元件和/或所述测温探头。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件靠近所述内锅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内锅的外表面形状相适配的接触面。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基座还包括:
红外测温探头;
第二安装机构,所述第二安装机构包括:第二固定组件,所述第二固定组件用于将所述红外测温探头安装于所述内锅支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支架上设置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红外测温探头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并至少部分伸出于所述空腔,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固定组件设置于所述内锅支架背离所述内锅的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饪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包括:
第二基座,所述第二基座设置于所述内锅支架;
第二端盖,所述第二端盖套设于所述红外测温探头,并与所述第二基座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烹饪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座包括:
第二固定套筒,所述第二固定套筒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通孔的边沿连接,所述红外测温探头穿设于所述第二固定套筒;所述第二端盖与所述第二固定套筒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红外测温探头的表面设置有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三限位部抵接于所述第二端盖与所述第二固定套筒之间;或,
所述第二基座与所述内锅支架为一体结构。
13.一种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包括:壳体和内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基座,所述内锅放置于所述内锅支架的空腔内,所述内锅支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叶、连接组件和电机,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搅拌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内锅的底壁上,所述搅拌叶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电机的转轴连接。
CN202022615029.4U 2020-11-11 2020-11-11 一种烹饪基座及烹饪器具 Active CN2141041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15029.4U CN214104128U (zh) 2020-11-11 2020-11-11 一种烹饪基座及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15029.4U CN214104128U (zh) 2020-11-11 2020-11-11 一种烹饪基座及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04128U true CN214104128U (zh) 2021-09-03

Family

ID=775037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615029.4U Active CN214104128U (zh) 2020-11-11 2020-11-11 一种烹饪基座及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0412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83029A (zh) * 2022-12-28 2023-05-30 北京中科科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子泵用红外温度标定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83029A (zh) * 2022-12-28 2023-05-30 北京中科科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子泵用红外温度标定装置
CN116183029B (zh) * 2022-12-28 2023-11-28 北京中科科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子泵用红外温度标定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26204B2 (ja) 多機能調理及びベーキングアセンブリ
EP3903652B1 (en) Cooking utensil
KR20180009804A (ko) 분쇄, 혼합, 가열기능을 갖는 유리조리용기를 구비한 식품가공기기
CN214104128U (zh) 一种烹饪基座及烹饪器具
US20160255997A1 (en) Kitchen Appliance with an Improved Temperature Probe Jack Receiver Cover
JP2017119070A (ja) フードプロセッサ
CN210961553U (zh) 具有炸锅功能的烹饪器具
JP6765091B2 (ja) フードプロセッサ
KR20070101972A (ko) 간접 가열 방식의 복합 조리 장치
CN216822949U (zh) 一种带翻炒功能的电烤箱
CN213940444U (zh) 煮饭炒菜一体烹饪电器
CN210810608U (zh) 食物煎烤器
WO2022057570A1 (zh) 分体式烹饪器具
KR20170140047A (ko) 유리조리용기를 구비한 조리기기
CN216147864U (zh) 一种煎烤机
KR200338569Y1 (ko) 프라이팬의 과열표시장치
CN213044968U (zh) 面粉发酵组件及料理机
CN211673807U (zh) 一种锅盖及其空气炸锅
CN215226979U (zh) 烹饪器具及刀具组件
CN215982716U (zh) 温度探头防松脱结构及使用其的电磁烹饪器具
CN213551376U (zh) 料理机
CN213216440U (zh) 炒菜装置及锅具安装结构
CN214230974U (zh) 空气炸锅
CN218994547U (zh) 锅具和烹饪器具
CN214631754U (zh) 一种温控精度高的煎烤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