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90384U - 一种用于板壳式生活楼的支撑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板壳式生活楼的支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90384U
CN214090384U CN202022079360.9U CN202022079360U CN214090384U CN 214090384 U CN214090384 U CN 214090384U CN 202022079360 U CN202022079360 U CN 202022079360U CN 214090384 U CN214090384 U CN 2140903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mella
inclined strut
bracing
subassembly
cross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7936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晓蕾
文宇
王彦多
辛晓辉
董滨
高峰
杨文希
汪姗
魏永佳
唐占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ffshore Oi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ffshore Oi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ffshore Oi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Offshore Oi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07936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903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903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903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板壳式生活楼的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框架、固定组件和斜撑组件,固定组件偏向于支撑框架内端侧设置,支撑框架用于承载板壳式生活楼,固定组件固定在海上平台的板壳式生活楼下部的组块上,斜撑组件立在支撑框架和固定组件之间进行支撑,两两相邻的两个斜撑组件之间均设有呈八字型结构的加强筋组件,加强筋组件的一端与支撑框架上的第一横梁连接,另一端分别连接在两个相邻的斜撑组件上,板壳式生活楼的重量通过加强筋组件更均匀地传递给下方的固定组件,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一改传统的强斜撑支撑,采用普通斜撑搭配八字型的加强筋组件,减小了支撑结构的规格,降低了结构材料重量和空间占用,降低了支撑结构的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板壳式生活楼的支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撑结构,尤其是一种用于板壳式生活楼的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海上平台生活楼通常为四立柱或六立柱为主支撑的里面框架结构形式,通过在顶层甲板和下层甲板之间垂直设置数量较少的立柱将生活楼的重量传递至下层,在无法设置立柱的位置通常设置强斜撑进行支撑,立柱式或斜撑式的支撑方式,容易造成支撑结构局部受力过大,需要设置多个立柱或强斜撑,存在一定程度的支撑结构材料浪费。
随着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海洋工程设计、建造、安装的技术水平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和提高,海上平台建造规模也在逐渐扩大,板壳式生活楼作为一种新型结构,相比较于常规的梁柱式生活楼,能够起到有效降低生活楼整体重量的效果,被广泛应用于海上平台,选择板壳式的生活楼,相应地,组块也有必要进行适应性支撑,以适应新型生活楼的受力形式,使得板壳式生活楼下部的支撑达到最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板壳式生活楼的支撑结构,节省支撑结构的材料和占用空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板壳式生活楼的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框架、固定组件和斜撑组件,所述固定组件位于所述支撑框架下方,并偏向于所述支撑框架的内端侧设置;所述斜撑组件为多个且均匀间隔开设置,所述斜撑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框架和所述固定组件连接,其中两两相邻的两个所述斜撑组件之间均设有呈八字型结构的加强筋组件,所述加强筋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框架的外端侧连接,所述加强筋组件的另一端与两个相邻的所述斜撑组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框架包括位于外端侧的第一横梁和位于内端侧的若干根第一纵梁,若干根所述第一纵梁相互平行且均匀间隔开设置在所述第一横梁上,且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一纵梁互相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二横梁和若干根与所述第二横梁垂直连接的第二纵梁,所述第二纵梁位于所述第二横梁的外侧并与所述第一纵梁平行,所述第一纵梁与所述第二纵梁一一对应。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斜撑组件包括一斜撑和一立柱,所述立柱的一端垂直连接在所述第二横梁与所述第二纵梁的连接节点上,所述立柱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纵梁,所述斜撑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横梁与所述第二纵梁的连接节点以及对应的所述第一纵梁与所述第一横梁的连接节点。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组件包括两根支撑柱,两根所述支撑柱以预定角度分别从相邻的两根所述斜撑上伸出并与所述第一横梁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斜撑为钢管,所述斜撑在与所述支撑柱的连接处的管壁厚度大于所述斜撑其它部位的管壁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柱与所述斜撑的夹角范围在30°~60°。
进一步地,所述斜撑与所述立柱的夹角范围为15°~45°。
进一步地,所述斜撑之间互相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斜撑焊接连接所述第二纵梁和所述第一横梁。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1、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板壳式生活楼的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框架、固定组件和斜撑组件,固定组件偏向于支撑框架内端侧设置,支撑框架用于承载板壳式生活楼,固定组件固定在海上平台的板壳式生活楼下部的组块上,斜撑组件立在支撑框架和固定组件之间进行支撑,相比较于传统的强斜撑支撑模式,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板壳式生活楼的支撑结构中,两两相邻的两个斜撑组件之间均设有呈八字型结构的加强筋组件,加强筋组件的一端与支撑框架的外端侧连接,加强筋组件的另一端与两个相邻的斜撑组件连接,八字型结构的加强筋组件的设置使板壳式生活楼的重量更均匀地传递给下方的固定组件,并进一步均匀传递给固定组件下部的组块,且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一改传统的强斜撑支撑,采用普通斜撑搭配加强筋组件的方式,减小了支撑结构的规格,降低了结构材料重量和空间占用,降低了支撑结构的成本。
2、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板壳式生活楼的支撑结构,每个斜撑组件包括一斜撑和一立柱,立柱的一端垂直连接在第二横梁与第二纵梁的连接节点上,立柱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纵梁,斜撑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横梁与第二纵梁的连接节点以及对应的第一纵梁与第一横梁的连接节点,立柱和斜撑共同支撑,提高斜撑组件的支撑强度。
3、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板壳式生活楼的支撑结构,加强筋组件包括两根支撑柱,两根支撑柱以预定角度分别从相邻的两根斜撑上伸出并与第一横梁固定连接,斜撑为钢管,斜撑在与支撑柱的连接处的管壁厚度大于斜撑其它部位的管壁厚度,钢管为常见的材料,并且仅仅在斜撑和支撑柱的连接处作加厚处理,节省材料并且进一步提高斜撑组件的支撑强度,提高支撑结构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板壳式生活楼的支撑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板壳式生活楼的支撑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板壳式生活楼的支撑结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主要标号说明:
100-支撑结构、1-支撑框架、2-固定组件、3-斜撑组件、4-加强筋组件、5-连接处、11-第一横梁、12-第一纵梁、21-第二横梁、22-第二纵梁、31-斜撑、32-立柱、41-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板壳式生活楼的支撑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板壳式生活楼的支撑结构100,包括支撑框架1、固定组件2和斜撑组件3,固定组件2位于支撑框架1下方,并偏向于支撑框架1的内端侧设置;斜撑组件3为多个且均匀间隔开设置,斜撑组件3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框架1和固定组件2连接,其中两两相邻的两个斜撑组件3之间均设有呈八字型结构的加强筋组件4,加强筋组件4的一端与支撑框架1的外端侧连接,加强筋组件4的另一端与两个相邻的斜撑组件2连接。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板壳式生活楼的支撑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板壳式生活楼的支撑结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支撑框架1包括位于外端侧的第一横梁11和位于内端侧的若干根第一纵梁12,若干根第一纵梁12相互平行且均匀间隔开设置在第一横梁11上,且第一横梁11与第一纵梁12互相垂直。
如图2和图3所示,固定组件2包括第二横梁21和若干根与第二横梁21垂直连接的第二纵梁22,第二纵梁22位于第二横梁21的外侧并与第一纵梁12平行,第一纵梁12与第二纵梁22一一对应。
参见图3,每个斜撑组件3包括一斜撑31和一立柱32,立柱32的一端垂直连接在第二横梁21与第二纵梁22的连接节点上,立柱32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纵梁12,斜撑3的一端连接第二横梁21与第二纵梁22的连接节点,另一端连接在下方对应的第一纵梁12与第一横梁11的连接节点上。
如图1和图2所示,加强筋组件4包括两根呈八字型结构设置的支撑柱41,其中一根支撑柱41以预定角度从一根斜撑31上伸出并与第一横梁11固定连接,另一根支撑柱41同样以预定角度从相邻的斜撑31上伸出并固定连接在第一横梁11上,相邻的斜撑31之间互相平行,八字型结构的加强筋组件4的设置使板壳式生活楼的重量可以通过斜撑31、立柱32以及支撑柱41共同传递到下方的固定组件2,避免了第一横梁11上局部受力过大,提高了支撑结构100的安全性,使板壳式生活楼的重量更均匀地传递。
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一改传统的强斜撑支撑,采用普通斜撑31搭配加强筋组件4的方式,降低了支撑结构100的材料规格,降低了支撑结构100材料重量和空间占用,降低了支撑结构100的成本。
本实施例中,斜撑31为钢管结构,斜撑31在与支撑柱41的连接处5的管壁厚度大于斜撑31其它部位的管壁厚度,钢管是常见的建筑材料,并且仅仅在斜撑31和支撑柱41的连接处5作加厚处理,节省材料成本并且进一步提高斜撑组件3的支撑强度。
进一步地,支撑柱41与斜撑31的夹角范围在30°~60°。
进一步地,斜撑31与立柱32的夹角范围为15°~45°。
本实施例中,斜撑31焊接连接第二纵梁22和第一横梁11,第一横梁11与第一纵梁12之间焊接相连,第二横梁21与第二纵梁22焊接相连,立柱32与第一纵梁22焊接固定,支撑柱41的一端焊接连接在斜撑31的中部,另一端焊接连接第一横梁11,焊接连接的支撑结构100强度高。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板壳式生活楼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架、固定组件和斜撑组件,所述固定组件位于所述支撑框架下方,并偏向于所述支撑框架的内端侧设置;所述斜撑组件为多个且均匀间隔开设置,所述斜撑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框架和所述固定组件连接,其中两两相邻的两个所述斜撑组件之间均设有呈八字型结构的加强筋组件,所述加强筋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框架的外端侧连接,所述加强筋组件的另一端与两个相邻的所述斜撑组件连接。
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板壳式生活楼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包括位于外端侧的第一横梁和位于内端侧的若干根第一纵梁,若干根所述第一纵梁相互平行且均匀间隔开设置在所述第一横梁上,且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一纵梁互相垂直。
3.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板壳式生活楼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二横梁和若干根与所述第二横梁垂直连接的第二纵梁,所述第二纵梁位于所述第二横梁的外侧并与所述第一纵梁平行,所述第一纵梁与所述第二纵梁一一对应。
4.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板壳式生活楼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斜撑组件包括一斜撑和一立柱,所述立柱的一端垂直连接在所述第二横梁与所述第二纵梁的连接节点上,所述立柱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纵梁,所述斜撑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横梁与所述第二纵梁的连接节点以及对应的所述第一纵梁与所述第一横梁的连接节点。
5.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板壳式生活楼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组件包括两根支撑柱,两根所述支撑柱以预定角度分别从相邻的两根所述斜撑上伸出并与所述第一横梁固定连接。
6.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板壳式生活楼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为钢管,所述斜撑在与所述支撑柱的连接处的管壁厚度大于所述斜撑其它部位的管壁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板壳式生活楼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与所述斜撑的夹角范围在30°~60°。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板壳式生活楼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与所述立柱的夹角范围为15°~45°。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板壳式生活楼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之间互相平行。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板壳式生活楼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焊接连接所述第二纵梁和所述第一横梁。
CN202022079360.9U 2020-09-21 2020-09-21 一种用于板壳式生活楼的支撑结构 Active CN2140903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79360.9U CN214090384U (zh) 2020-09-21 2020-09-21 一种用于板壳式生活楼的支撑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79360.9U CN214090384U (zh) 2020-09-21 2020-09-21 一种用于板壳式生活楼的支撑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90384U true CN214090384U (zh) 2021-08-31

Family

ID=774417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79360.9U Active CN214090384U (zh) 2020-09-21 2020-09-21 一种用于板壳式生活楼的支撑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903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090384U (zh) 一种用于板壳式生活楼的支撑结构
CN111379319A (zh) 一种装配式轻钢建筑抗震结构及抗震系统
CN113463754B (zh) 适用于多角度连接的装配式分支型索支撑预应力柱
CN116232182A (zh) 柔性光伏支架结构
CN213654364U (zh) 一种多功能组合式移动防护棚
CN211228046U (zh) 一种用于伸缩式栈桥系统上的栈桥结构
CN209837766U (zh) 一种组装式支撑胎架装置
CN211004170U (zh) 一种用于超长型管廊陆地模块吊装的框架式吊排
CN202745351U (zh) 一种贝雷架支撑结构
CN216379182U (zh) 一种钢箱梁支撑体系
CN104234189A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房屋的四管状桁架结构
CN217206455U (zh) 一种盾构始发反力架
CN214883826U (zh) 一种新型装配式塔吊钢基础
CN218147879U (zh) 一种用于桥墩及承台拆除落低重建的钢支架体系结构
CN214785817U (zh) 一种连接内外排立杆的h型桁架
CN210468574U (zh) 一种具有交叉式拉索支撑系统的500kV变电站HGIS配电装置构架
CN214143236U (zh) 一种下承式贝雷片桥梁
CN213923836U (zh) 塔架标准节、可拓展塔架和竖向承载力加强塔架
CN219527314U (zh) 一种多点式挤压加强型桥梁钢结构
CN211499911U (zh) 一种建筑用支撑加固装置
CN111422326B (zh) 槽型舱壁通用胎架
CN211113670U (zh) 一种用于钢结构异形柱框架的支撑结构
CN218204912U (zh) 一种倾斜式柱梁连接节点
CN215407309U (zh) 一种钢管支撑架搭设用的焊接平台结构
CN218969738U (zh) 一种用于321型贝雷栈桥的支撑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