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80160U - 一种自动推针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推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80160U
CN214080160U CN202023330825.XU CN202023330825U CN214080160U CN 214080160 U CN214080160 U CN 214080160U CN 202023330825 U CN202023330825 U CN 202023330825U CN 214080160 U CN214080160 U CN 2140801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tube
jig
needle tube
push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33082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商利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Meishanzi Garm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Meishanzi Garm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Meishanzi Garm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Meishanzi Garm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33082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801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801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801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自动推针装置,推针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顶推装置与储针弹夹及设在两者之间的针管冶具、针体冶具、储针管冶具及第二顶推装置,针管冶具上设有针管,针体冶具上设有针体;在第一顶推装置的驱动下,针管冶具和针体冶具分别移动至储针管冶具的两侧;在第二顶推装置驱动下,针管冶具上的针管和针体冶具上的针体相对移动,直至针管冶具上的针管移动至储针管冶具上,且针体进入针管内,以实现针管和针体装配;第三顶推装置用于驱动储针管冶具至储针弹夹的开口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推针装置,实现针体放入针管、装配好的针管放入储针弹夹的自动操作,装配精度高,工作效率高,减少人工成本,降低工作难度,安全保障性高。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推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推针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生产过程中,为了配备自动换针机,需要提供储针弹夹,生产过程中,现有技术为人工添置,人工将单根针一一放入针管,再将放置针的针管一一放入储针弹夹中,精准度不够,容易失误,耗费时间;且人工操作存在安全隐患,易被针体扎伤。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推针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推针装置,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顶推装置与储针弹夹以及设置在第一顶推装置与储针弹夹之间的针管冶具、针体冶具、储针管冶具及第二顶推装置,所述针管冶具上设置有针管,所述针体冶具上设置有针体;
在所述第一顶推装置的驱动下,所述针管冶具和针体冶具分别移动至所述储针管冶具的两侧;在所述第二顶推装置的驱动下,所述针管冶具上的针管和针体冶具上的针体相对移动,直至所述针管冶具上的针管移动至储针管冶具上,且所述针体进入针管内,以实现针管和针体装配;
所述自动推针装置还包括第三顶推装置,所述第三顶推装置用于驱动放置有完成装配的针管和针体的储针管冶具至所述储针弹夹的开口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顶推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容置有针管的针管冶具移动至所述储针管冶具的一侧,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容置有针体的针体冶具移动至所述储针管冶具的另一侧,使所述针管冶具、针体冶具与储针管冶具位于同一直线。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顶推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驱动机构和第四驱动机构,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位于针管冶具上的针管向容置有针体的针体冶具方向移动,所述第四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位于针体冶具上的针体向容置有针管的针管冶具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针管冶具包括针管平台,所述针管平台上设置有用于容置针管的第三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针体冶具包括针体平台,所述针体平台上设置有用于容置针体的第四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储针管冶具包括储针管平台,所述储针管平台上设置有第五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沿第一水平方向移动的顶推杆,所述顶推杆与所述针管冶具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沿第二水平方向移动的顶推杆,所述顶推杆与所述针体冶具连接,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与第二水平方向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自动推针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之间的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定位台和第二定位台,所述第一定位台用于定位针管冶具,所述第一定位台上设置有用于检测针管冶具上的针管的传感器;所述第二定位台用于定位针体冶具,所述第二定位台上设置有用于检测针体冶具上的针体的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自动推针装置具有初始状态、待推针状态、待装夹状态,
当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针管冶具、针体冶具、储针管冶具不位于同一直线,所述针管冶具上无针管,所述针体冶具上无针体;
当处于待推针状态时,所述针管冶具、针体冶具、储针管冶具位于同一直线,且所述储针管冶具位于所述针管冶具与针体冶具之间,所述针管冶具上有针管,所述针体冶具上有针体;
当处于待装夹状态时,所述储针管冶具上的针管内设有针体,所述储针管冶具位于所述储针弹夹的开口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推针装置,实现针体放入针管、装配好的针管放入储针弹夹的自动操作,装配精度高,工作效率高,减少了人工成本,降低了工作难度,安全保障性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针管冶具、针体冶具与储针管冶具的初始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针管冶具、针体冶具与储针管冶具的待推针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针管输送装置和针体输送装置的自动推针装置的初始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针管输送装置和针体输送装置的自动推针装置的待推针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针管冶具与针体冶具的待推针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针管输送装置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针体输送装置的立体图。
其中,附图标记包括:1-针管输送装置,11-输送辊,12-储针管槽,13-第一传送带,14-第五驱动机构,2-针体输送装置,21-第二传送带,22-限位板,23-第六驱动机构,3-针管冶具,4-针体冶具,5-储针管冶具,51-限位杆,6-储针弹夹,61-限位台,7-第一驱动机构,8-第二驱动机构,9-第三驱动机构,10-第四驱动机构,17-第一定位台,18-第二定位台,19-旋钮,20-控制器,26-第七驱动机构,27-第八驱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装置、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自动推针装置,具体结构参见图1、图2和图5,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顶推装置与储针弹夹6以及设置在第一顶推装置与储针弹夹6之间的针管冶具3、针体冶具4、储针管冶具5及第二顶推装置,所述针管冶具3上设置有针管,所述针体冶具4上设置有针体;在所述第一顶推装置的驱动下,所述针管冶具3和针体冶具4分别移动至所述储针管冶具5的两侧;在所述第二顶推装置的驱动下,所述针管冶具3上的针管和针体冶具4上的针体相对移动,直至所述针管冶具3上的针管移动至储针管冶具5上,且所述针体进入针管内,以实现针管和针体装配;所述自动推针装置还包括第三顶推装置,所述第三顶推装置用于驱动放置有完成装配的针管和针体的储针管冶具5至所述储针弹夹6的开口处。
所述第一顶推装置的具体结构如下: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驱动机构7和第二驱动机构8,所述第一驱动机构7用于驱动容置有针管的针管冶具3移动至所述储针管冶具5的一侧,所述第二驱动机构8用于驱动容置有针体的针体冶具4移动至所述储针管冶具5的另一侧,使所述针管冶具3、针体冶具4与储针管冶具5位于同一直线。所述第一驱动机构7包括沿第一水平方向(指第一皮带的长度方向)移动的顶推杆,所述顶推杆与所述针管冶具3连接,所述顶推杆的驱动方式为电动、液动或气动,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7还包括与顶推杆连接的气缸。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8包括沿第二水平方向移动的顶推杆,所述顶推杆与所述针体冶具4连接,所述顶推杆的驱动方式为电动、液动或气动,优选地,所述第二驱动机构8还包括与顶推杆连接的气缸。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与第二水平方向平行。
所述第二顶推装置的具体结构如下: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驱动机构9和第四驱动机构10,所述第三驱动机构9用于驱动位于针管冶具3上的针管向容置有针体的针体冶具4方向移动,所述第四驱动机构10用于驱动位于针体冶具4上的针体向容置有针管的针管冶具3方向移动。
所述第三驱动机构9包括沿第三水平方向方向移动的顶推杆,所述顶推杆的驱动方式为电动、液动或气动,优选地,所述第三驱动机构9还包括与顶推杆连接的气缸。所述第三水平方向与第一水平方向垂直设置。
所述第四驱动机构10包括沿第三水平方向方向移动的顶推杆,所述顶推杆的驱动方式为电动、液动或气动,优选地,所述第三驱动机构9还包括与顶推杆连接的气缸。
所述针管冶具3的具体结构如下:其包括针管平台,所述针管平台上设置有用于容置针管的第三凹槽,所述针管平台下设置滑块,所述机台上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传送带13的长度方向平行,且与所述针管的长度方向垂直,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7的驱动下,所述滑块能够沿所述滑轨的长度方向移动。
所述储针管冶具5的具体结构如下:其包括储针管平台,所述储针管平台上设置有用于容置完成装配的针管(针体进入针管内)的第五凹槽。所述自动推针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储针管冶具5一侧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用于限制储针管冶具5偏离。
所述自动推针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储针管冶具5远离第一顶推装置一侧的储针弹夹6以及第三顶推装置,所述第三顶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储针管冶具5至所述储针弹夹6的开口处。所述第三顶推装置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储针管冶具5向储针弹夹6方向移动(即第四水平方向,所述第四水平方向与第一水平方向平行)的第七驱动机构26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储针管冶具5上下移动(即高度方向)的第八驱动机构27。当储针管冶具5上的针管已装配了针体,所述第七驱动机构26驱动所述储针管冶具5向储针弹夹6方向移动。当所述储针管冶具5移动至储针弹夹6开口处,所述第八驱动机构27驱动储针管冶具5向上或向下移动,使得针管进入储针弹夹6内。所述驱动机构与第八驱动机构27优选为电机或气缸。
所述自动推针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7和第二驱动机构8之间的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定位台17和第二定位台18,所述第一定位台17用于定位针管冶具3,所述第一定位台17上设置有用于检测针管冶具3上针管的传感器,当传感器检测到针管冶具3上有针管,所述第一驱动机构7驱动针管冶具3移动至所述储针管冶具5的一侧。
所述第二定位台18用于定位针体冶具4,所述第二定位台18上设置有用于检测针体冶具4上的针体的传感器,当传感器检测到针体冶具4上有针体,所述第二驱动机构8驱动针体冶具4移动至所述储针管冶具5的另一侧。所述感应传感器优选为磁性感应传感器或红外传感器。
所述第一定位台17和第二定位台18均优选为L型结构,在初始状态,所述第一定位台17与针管冶具3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定位台18与针体冶具4相对设置。
所述自动推针装置还包括定位通道,所述储针弹夹6包括用于存储装配好的针管(内设有针体的针管)的且具有中空空间的存储容器,所述储针弹夹6设置在定位通道内,所述定位通道的宽度为可调结构,以适用不同宽度的存储容器。所述定位通道包括旋钮19及设置在所述容器一侧的调节板,所述调节板上设置有调节孔,通过调节旋钮19在调节孔内的位置,可调节定位通道的宽度,进而可根据不同宽度的针管放置不同宽度的存储容器,操作简单,使用广泛,通用性强。
所述储针弹夹6的开口处设置有相对设置的两个限位台61,所述限位台61上设置有开槽,所述开槽为自第一端部向其第二端部收窄的结构,起到限位和导向作用,所述开槽的第二端部较第一端部靠近储针弹夹6的开口,当储针管冶具移动至两个限位台61之间,针管会落至两个开槽上,然后进入存储容器内。
所述自动推针装置还包括控制器20,所述控制器20与第一顶推装置、第二顶推装置、第三顶推装置、传感器均电连接,实现自动化装针,保证装针效率和装针质量,节约人力。
所述自动推针装置具有初始状态、待推针状态、待装夹状态,
当处于初始状态时,参见图1,所述针管冶具3、针体冶具4、储针管冶具5不位于同一直线,所述针管冶具3上无针管,所述针体冶具4上无针体;
当处于待推针状态时,参见图2和图5,所述针管冶具3、针体冶具4、储针管冶具5位于同一直线,且所述储针管冶具5位于所述针管冶具3与针体冶具4之间,所述针管冶具3上有针管,所述针体冶具4上有针体;
当处于待装夹状态时,所述储针管冶具5上的针管内设有针体,所述储针管冶具5位于所述储针弹夹6的开口处。
利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推针装置进行推针的方步骤如下:
S1、推针装置处于初始状态,分别将针管放置在针管冶具上,针体放置在针体冶具上,利用第一驱动机构驱动容置有针管的针管冶具移动至储针管冶具的一侧,第二驱动机构驱动容置有针体的针体冶具移动至储针管冶具的另一侧,此时,推针装置处于待推针状态;
S2、利用第三驱动机构驱动位于针管冶具上的针管向容置有针体的针体冶具方向移动,第四驱动机构驱动位于针体冶具上的针体向容置有针管的针管冶具方向移动,直至针管冶具上的针管移动至储针管冶具上,且针体进入针管内,完成装配;
S3、完成装配后,利用第三顶推装置驱动储针管冶具移动至储针弹夹的开口处,储针管冶具上的装配好的针管存入储针弹夹内。
进一步地,所述自动推针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针管输送装置1与针体输送装置2,所述针管冶具3、针体冶具4、储针管冶具5、第一顶推装置及第二顶推装置设置在所述针管输送装置1与针体输送装置2之间,所述针管输送装置1、针体输送装置2、针管冶具3、针体冶具4、储针管冶具5、第一顶推装置及第二顶推装置均设置在机台上。
所述针管输送装置1用于存储针管并将所述针管输送至针管冶具3上,所述针体输送装置2用于存储针体并将所述针体输送至针体冶具4上;在所述第一顶推装置的驱动下,所述针管冶具3和针体冶具4分别移动至所述储针管冶具5的两侧;在所述第二顶推装置的驱动下,所述针管冶具3上的针管和针体冶具4上的针体相对移动,直至所述针管冶具3上的针管移动至储针管冶具5上,且所述针体进入针管内。
所述针管输送装置1的具体结构如下:参见图6,其包括第五驱动机构14、至少一个储针管机构以及设置在储针管机构下方的第一传送装置,所述储针管机构包括绕自身轴线转动的输送辊11以及驱动输送辊11绕自身轴线转动的电机,所述输送辊11的外周上设置有多个延其轴向方向延伸的储针管槽12,所述储针管槽12用于存储针管,每一个储针管槽12内存储一个针管。
所述五驱动机构14包括沿第四水平方向方向移动的顶推杆,所述顶推杆的驱动方式为电动、液动或气动,优选地,所述第三驱动机构9还包括与顶推杆连接的气缸。所述第四水平方向与第三水平方向平行。
所述自动推针装置设置有固定台,所述固定台上设置有多个V型槽,每一个V型槽内容置有一个所述输送辊11,可实现多个针管的存储与输送。
所述第一传送装置包括第一传送带13以及驱动第一传送带13转动的电机,所述第一传送带13上设置有多个沿其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凹槽,当电机驱动所述输送辊11转动时,当所述储针管槽12的开口与第一传送带13的第一凹槽的开口相对时,所述储针管槽12内针管下落至第一传送带13的第一凹槽内;当所述储针管槽12内针管落至第一传送带13上后随之移动,待所述第一传送带13上容置有针管的第一凹槽移动至所述针管与针管治具相对设置时,所述第五驱动机构14驱动位于第一凹槽内的针管至所述针管冶具3上。
所述针体输送装置2的具体结构如下:参见图7,其包括第六驱动机构23以及第二传送装置,所述第二传送装置包括第二传送带21,所述第二传送带21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存储针体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传送带21上设置有相对设置的两个限位板22,可限制容置在第二凹槽内的针体脱落。当所述第二传送带21上容置有针体的第二凹槽输送至与针体冶具4相对设置时,所述第六驱动机构23驱动位于第二凹槽内的针体至所述针体冶具4上。
所述第六驱动机构23包括沿第四水平方向方向移动的顶推杆,所述顶推杆的驱动方式为电动、液动或气动,优选地,所述第六驱动机构23还包括与顶推杆连接的气缸。所述第四水平方向与第三水平方向平行。
所述针体冶具4包括针体平台,所述针体平台上设置有用于容置针体的第四凹槽,所述针体平台下设置滑块,所述机台上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传送带21的长度方向平行,且与所述针体的长度方向垂直,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8的驱动下,所述滑块能够沿所述滑轨的长度方向移动。
当所述自动推针装置还包括针管输送装置和针体输送装置2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推针装置进行推针的步骤如下:
S1、推针装置处于初始状态,分别将针管放置在输送辊上,针体放置在第二传送带上,利用电机驱动输送辊转动,使储针管槽12内针管下落至第一传送带13的第一凹槽内,待第一传送带上容置有针管的第一凹槽移动至针管与针管治具相对设置时,利用第五驱动机构驱动位于第一凹槽内的针管至针管冶具上;
同时,当第二传送带21转动至容置有针体的第二凹槽与针体冶具4相对设置时,再利用第六驱动机构23驱动位于第二凹槽内的针体至针体冶具4上;所述针管冶具3与第一定位台17相对设置,针体冶具4与第二定位台18相对设置,所述针管冶具3、针体冶具4、储针管冶具5不位于同一直线;
S2、利用第一驱动机构7驱动容置有针管的针管冶具3移动至储针管冶具5的一侧,第二驱动机构8驱动容置有针体的针体冶具4移动至储针管冶具5的另一侧,此时,推针装置处于待推针状态,所述针管冶具3、针体冶具4、储针管冶具5位于同一直线,所述针管冶具3远离第一定位台17,所述针体冶具4远离第二定位台18;
S3、利用第三驱动机构9驱动位于针管冶具3上的针管向容置有针体的针体冶具4方向移动,第四驱动机构10驱动位于针体冶具4上的针体向容置有针管的针管冶具3方向移动,直至针管冶具3上的针管移动至储针管冶具5上,且针体进入针管内,完成装配,这一操作步骤中,所述第三驱动机构9与第四驱动机构10优选同时工作,或所述第三驱动机构9先驱动位于针管冶具3上的针管移动至储针管冶具5上,然后所述第四驱动机构10驱动位于针体冶具4上的针体进入位于储针管冶具5上的针管内,完成装配;
S4、装配完成后,所述针管冶具3与针体冶具4回位,再利用第三顶推装置驱动储针管冶具5至储针弹夹的开口处,储针管冶具5上的装配好的针管存入储针弹夹内,完成针管装夹工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装针装置,通过设置针管冶具、针体冶具、储针管冶具和顶推装置,实现针体自动放入针管;通过设置储针弹夹和顶推装置,实现装配好的针管放入储针弹夹的自动操作,装配精度高,工作效率高,减少了人工成本,降低了工作难度,安全保障性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自动推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顶推装置与储针弹夹(6)以及设置在第一顶推装置与储针弹夹(6)之间的针管冶具(3)、针体冶具(4)、储针管冶具(5)及第二顶推装置,所述针管冶具(3)上设置有针管,所述针体冶具(4)上设置有针体;
在所述第一顶推装置的驱动下,所述针管冶具(3)和针体冶具(4)分别移动至所述储针管冶具(5)的两侧;在所述第二顶推装置的驱动下,所述针管冶具(3)上的针管和针体冶具(4)上的针体相对移动,直至所述针管冶具(3)上的针管移动至所述储针管冶具(5)上,且所述针体进入针管内,以实现针管和针体装配;
所述自动推针装置还包括第三顶推装置,所述第三顶推装置用于驱动放置有完成装配的针管和针体的储针管冶具(5)至所述储针弹夹(6)的开口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推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推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驱动机构(7)和第二驱动机构(8),所述第一驱动机构(7)用于驱动容置有针管的针管冶具(3)移动至所述储针管冶具(5)的一侧,所述第二驱动机构(8)用于驱动容置有针体的针体冶具(4)移动至所述储针管冶具(5)的另一侧,使所述针管冶具(3)、针体冶具(4)与储针管冶具(5)位于同一直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推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顶推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驱动机构(9)和第四驱动机构(10),所述第三驱动机构(9)用于驱动位于针管冶具(3)上的针管向容置有针体的针体冶具(4)方向移动,所述第四驱动机构(10)用于驱动位于针体冶具(4)上的针体向容置有针管的针管冶具(3)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推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管冶具(3)包括针管平台,所述针管平台上设置有用于容置针管的第三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推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体冶具(4)包括针体平台,所述针体平台上设置有用于容置针体的第四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推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针管冶具(5)包括储针管平台,所述储针管平台上设置有第五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推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7)包括沿第一水平方向移动的顶推杆,所述顶推杆与所述针管冶具(3)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8)包括沿第二水平方向移动的顶推杆,所述顶推杆与所述针体冶具(4)连接,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与第二水平方向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推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推针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7)和第二驱动机构(8)之间的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定位台(17)和第二定位台(18),所述第一定位台(17)用于定位针管冶具(3),所述第一定位台(17)上设置有用于检测针管冶具(3)上的针管的传感器;所述第二定位台(18)用于定位针体冶具(4),所述第二定位台(18)上设置有用于检测针体冶具(4)上的针体的传感器。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推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推针装置具有初始状态、待推针状态、待装夹状态,
当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针管冶具(3)、针体冶具(4)、储针管冶具(5)不位于同一直线,所述针管冶具(3)上无针管,所述针体冶具(4)上无针体;
当处于待推针状态时,所述针管冶具(3)、针体冶具(4)、储针管冶具(5)位于同一直线,且所述储针管冶具(5)位于所述针管冶具(3)与针体冶具(4)之间,所述针管冶具(3)上有针管,所述针体冶具(4)上有针体;
当处于待装夹状态时,所述储针管冶具(5)上的针管内设有针体,所述储针管冶具(5)位于所述储针弹夹(6)的开口处。
CN202023330825.XU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自动推针装置 Active CN2140801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30825.XU CN214080160U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自动推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30825.XU CN214080160U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自动推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80160U true CN214080160U (zh) 2021-08-31

Family

ID=774366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330825.XU Active CN214080160U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自动推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801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21149A (zh) 一种汽车配件自动化装配系统
US5494230A (en) Method for loading and unloading workpieces
CN112436364A (zh) 一种hdmi高清多媒体连接器线材端部浸锡装置和浸锡方法及焊接设备
CN116810336A (zh) 一种转盘插针系统
CN109532052B (zh) 全自动导管先端熔头系统
CN210339517U (zh) 一种集中下料的板材加工生产线
CN109650071B (zh) 一种液晶屏排插机
CN214080160U (zh) 一种自动推针装置
CN214109446U (zh) 一种自动装针装置
CN109226637A (zh) 一种脚轮自动装配铆合装置
CN112792564A (zh) 一种自动推针装置及操作方法
CN210449934U (zh) 一种电容上料装置
CN112478690A (zh) 一种汽车配件自动化生产线用操作杆上料装置
CN112676794A (zh) 一种自动装针装置及装针方法
CN218874378U (zh) 一种采血针组装机构
CN215201051U (zh) 一种无心磨床轴移动装置
CN114669448A (zh) 一种弹夹机构、带有弹夹机构的点胶设备及物料输送方法
CN210111267U (zh) 一种端子加工成型设备
CN112207870A (zh) 一种橡胶密封条裁切设备和裁切方法
CN110732858A (zh) 一种带轮压装设备
CN114986145B (zh) 一种输出轴的压装加工设备及其压装加工方法
CN216875431U (zh) 画笔笔头的下料及排料机构
CN113279157B (zh) 一种多工位航空航天用品自动缝制系统
CN213084697U (zh) 一种插片收料结构
CN216333143U (zh) 一种磁珠灌装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