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74895U - 一种武术柔韧性训练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武术柔韧性训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74895U
CN214074895U CN202022529410.9U CN202022529410U CN214074895U CN 214074895 U CN214074895 U CN 214074895U CN 202022529410 U CN202022529410 U CN 202022529410U CN 214074895 U CN214074895 U CN 2140748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stretching
sides
martial arts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52941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红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u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钟红梅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钟红梅 filed Critical 钟红梅
Priority to CN20202252941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748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748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748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柔韧性训练装置领域的一种武术柔韧性训练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包括锻炼装置和靠背装置,靠背装置固定于锻炼装置的左部末端,锻炼装置包括两块拉伸板,两块拉伸板的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凹槽结构,凹槽结构中固定有滑杆,滑杆的外侧表面活动套设有管套,管套的外侧顶部固定有扶手,两侧管套的相对的侧面上固定有弹簧,两侧拉伸板的左侧末端为齿轮结构,齿轮的顶部固定有靠背装置,靠背装置中包括坐垫,坐垫的底部与固定座的顶部固定,拉伸板设于固定座的内部,两侧拉伸板远离靠背装置的一侧的顶端固定有护腿,通过设有的双拉伸板和滑杆结构,对双腿和腰部的柔韧性进行训练,取代原始的拉伸绳,提升运动员的拉伸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武术柔韧性训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柔韧性训练装置领域,具体是一种武术柔韧性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武术是古代军事战争一种传承的技术。习武可以强身健体,亦可以防御敌人进攻。习武之人以"制止侵袭"为技术导向、引领修习者进入认识人与自然、社会客观规律的传统教化(武化)方式,是人类物质文明的导向和保障;而柔韧性是指人体关节活动幅度以及关节韧带、肌腱、肌肉、皮肤和其他组织的弹性和伸展能力,即关节和关节系统的活动范围。柔韧性可以分为主动柔韧性和被动柔韧性。主动柔韧性是指利用肌肉可以使关节活动的范围,被动则单纯是关节活动的最大范围,在进行武术训练时,为保证运动员不会由于剧烈运动而造成肌肉拉伤等伤害,所以需要先进行身体柔韧性的训练。
而现有的用于锻炼柔韧性的训练器械,往往都是带有弹性的塑胶绳,由于器材较为原始,所以导致拉伸的效果不佳,这样会增加运动员在训练时意外伤害的危险性,轻则需要修养几日,重则住院或职业报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武术柔韧性训练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武术柔韧性训练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包括锻炼装置和靠背装置,所述靠背装置固定于锻炼装置的左部末端,所述锻炼装置包括两块拉伸板,两块所述拉伸板的相对的一侧的侧面均开设有凹槽结构,凹槽结构中固定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外侧表面活动套设有管套,所述管套的外侧顶部固定有扶手,两侧所述管套的相对的侧面上固定有弹簧,两侧所述拉伸板的左侧末端为齿轮结构,两侧所述拉伸板通过齿轮啮合固定,所述齿轮的顶部固定有靠背装置,所述靠背装置中包括坐垫,所述坐垫的底部与固定座的顶部固定,所述拉伸板设于固定座的内部,两侧所述拉伸板远离靠背装置的一侧的顶端固定有护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弹簧结构至少设有两组,多组所述弹簧结构,可以增加两侧所述拉伸板的拉开难度,和加快两侧所述拉伸板的回位速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护腿远离靠背装置的底端固定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可以帮助两侧的拉伸板在水平方向上扇形旋转。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杆和管套均为不锈钢材质,使用者在使用扶手在进行推动时,会有汗液滴在所述滑杆和管套上,不锈钢材料可以在满足使用强度的前提下,避免出现所述管套和滑杆出现锈蚀的情况。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齿轮和拉伸板为一体结构,使用者通过所述护腿向两侧展开拉伸板,所述拉伸板的一侧末端可以通过齿轮结构保持共同运动,而不会出现一侧偏转,另一侧静置的情况。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坐垫的表面为粗糙结构,保证使用者在使用时,有足够的摩擦力固定使用者的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杆的外表面设有刻度,所述滑杆上设有的刻度,使用者可以使用管套在拉伸板保持平行状态时,进行坐位体前屈运动,并且记录数字,方便进行比较。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有的双拉伸板和滑杆结构,使用者可以将双腿放在护腿处,手持扶手,腿向两侧旋转拉伸板,将扶手通过管套向顶端和底部拉伸,其中的弹簧就可以被拉伸板向两侧拉伸,使用者可以往复运动,对双腿和腰部的柔韧性进行训练,取代原始的拉伸绳,提升运动员的拉伸效果。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滑杆和管套结构,使用者可以单独进行体前屈拉伸和腿部拉伸,滑杆上设有的刻度,可以方便使用者进行测试后记录数据,再进行多次比较,使用者也可以将手动固定扶手和管套的位置,再进行拉伸板的扇形展开,方便使用者进行固定之后,进行固定力量的训练,增加本装置的实用性和多样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拉伸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装置本体;2、锻炼装置;21、拉伸板;22、滑杆;23、扶手;24、管套;25、弹簧;26、齿轮;27、护腿;28、万向轮;3、靠背装置;31、坐垫;32、固定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武术柔韧性训练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装置本体1包括锻炼装置2和靠背装置3,靠背装置3固定于锻炼装置2的左部末端,锻炼装置2包括两块拉伸板21,两块拉伸板21的相对的一侧的侧面均开设有凹槽结构,凹槽结构中固定有滑杆22,滑杆22的外侧表面活动套设有管套24,管套24的外侧顶部固定有扶手23,两侧管套24的相对的侧面上固定有弹簧25,两侧拉伸板21的左侧末端为齿轮26结构,两侧拉伸板21通过齿轮26啮合固定,齿轮26的顶部固定有靠背装置3,靠背装置3中包括坐垫31,坐垫31的底部与固定座32的顶部固定,拉伸板21设于固定座32的内部,两侧拉伸板21远离靠背装置3的一侧的顶端固定有护腿27。
其中,弹簧25结构至少设有两组,多组弹簧25结构,可以增加两侧拉伸板21的拉开难度,和加快两侧拉伸板21的回位速度;护腿27远离靠背装置3的底端固定有万向轮28,万向轮28可以帮助两侧的拉伸板21在水平方向上扇形旋转;滑杆22和管套24均为不锈钢材质,使用者在使用扶手23在进行推动时,会有汗液滴在滑杆22和管套24上,不锈钢材料可以在满足使用强度的前提下,避免出现管套24和滑杆22出现锈蚀的情况。
齿轮26和拉伸板21为一体结构,使用者通过护腿27向两侧展开拉伸板21,拉伸板21的一侧末端可以通过齿轮26结构保持共同运动,而不会出现一侧偏转,另一侧静置的情况;坐垫31的表面为粗糙结构,保证使用者在使用时,有足够的摩擦力固定使用者的位置;滑杆22的外表面设有刻度,滑杆22上设有的刻度,使用者可以使用管套24在拉伸板21保持平行状态时,进行坐位体前屈运动,并且记录数字,方便进行比较。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使用者需要坐在坐垫31上,将双腿套设入护腿27处,手持扶手23,将扶手23通过管套24在滑杆22上滑动,滑动位置可以由使用者进行决定,此时使用者的腿部可以向两侧移动,由于管套24的中部设有至少两组弹簧25,所以在拉伸的过程中,能够对使用者的柔韧性进行很好的锻炼,新手使用者也可以不使用扶手23,直接将腿部套设入护腿27内,进行拉伸,在两侧的拉伸板21往两侧进行运动时,一侧末端的齿轮26在互相啮合运转,保证使用者的双腿和拉伸板21是同时进行水平旋转;本装置可以做体前屈运动装置,锻炼使用者的腰腹柔韧性,使用时,将两侧的拉伸板21回复原位,扶手23移动至靠近坐垫31的一侧,使用者双腿放在护腿27的一侧,手持扶手23,将扶手23向远离齿轮26的一端推动,移动至一点之后,可以根据滑杆22上的刻度记下,以便之后进行比较。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武术柔韧性训练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所述装置本体(1)包括锻炼装置(2)和靠背装置(3),所述靠背装置(3)固定于锻炼装置(2)的左部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锻炼装置(2)包括两块拉伸板(21),两块所述拉伸板(21)的相对的一侧的侧面均开设有凹槽结构,凹槽结构中固定有滑杆(22),所述滑杆(22)的外侧表面活动套设有管套(24),所述管套(24)的外侧顶部固定有扶手(23),两侧所述管套(24)的相对的侧面上固定有弹簧(25),两侧所述拉伸板(21)的左侧末端为齿轮(26)结构,两侧所述拉伸板(21)通过齿轮(26)啮合固定,所述齿轮(26)的顶部固定有靠背装置(3),所述靠背装置(3)中包括坐垫(31),所述坐垫(31)的底部与固定座(32)的顶部固定,所述拉伸板(21)设于固定座(32)的内部,两侧所述拉伸板(21)远离靠背装置(3)的一侧的顶端固定有护腿(2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武术柔韧性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25)结构至少设有两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武术柔韧性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腿(27)远离靠背装置(3)的底端固定有万向轮(2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武术柔韧性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22)和管套(24)均为不锈钢材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武术柔韧性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26)和拉伸板(21)为一体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武术柔韧性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31)的表面为粗糙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武术柔韧性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22)的外表面设有刻度。
CN202022529410.9U 2020-11-05 2020-11-05 一种武术柔韧性训练装置 Active CN2140748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29410.9U CN214074895U (zh) 2020-11-05 2020-11-05 一种武术柔韧性训练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29410.9U CN214074895U (zh) 2020-11-05 2020-11-05 一种武术柔韧性训练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74895U true CN214074895U (zh) 2021-08-31

Family

ID=774475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529410.9U Active CN214074895U (zh) 2020-11-05 2020-11-05 一种武术柔韧性训练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74895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00068A (zh) * 2021-10-18 2022-03-01 温州大学 一种用于体育训练的拉筋装置
CN114159739A (zh) * 2021-12-09 2022-03-11 泰山学院 一种体操用柔韧性训练装置
CN114159724A (zh) * 2021-12-08 2022-03-11 淮南师范学院 一种体育教学用体能训练装置
CN115105803A (zh) * 2022-06-30 2022-09-27 华北理工大学 一种体育老师用助力拉伸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00068A (zh) * 2021-10-18 2022-03-01 温州大学 一种用于体育训练的拉筋装置
CN114159724A (zh) * 2021-12-08 2022-03-11 淮南师范学院 一种体育教学用体能训练装置
CN114159739A (zh) * 2021-12-09 2022-03-11 泰山学院 一种体操用柔韧性训练装置
CN115105803A (zh) * 2022-06-30 2022-09-27 华北理工大学 一种体育老师用助力拉伸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074895U (zh) 一种武术柔韧性训练装置
DE69430531T2 (de) Stretchtherapiegerät für die korperliche fitness, rehabilitation und medizinische behandlung
CN105117597A (zh) 一种制定运动计划的方法及装置
US20210038941A1 (en) Adjustable shoulder exercise device
CN201959488U (zh) 体育用压腿装置
CN205391552U (zh) 多功能健身康复装置
CN208031749U (zh) 一种户外体育健身器材
CN211273375U (zh) 一种大学体育训练用拉伸器
CN113101598B (zh) 一种vr骨科康复锻炼装置
CN215609098U (zh) 一种多功能腰腹健身器材
Hoogenboom et al. Core stabilization training
CN205699150U (zh) 滑动式健身器械
CN204601558U (zh) 蝶泳泳姿陆上训练器
CN104722053A (zh) 蝶泳泳姿陆上训练器
CN209967596U (zh) 蛙泳手臂力量训练装置
CN214286569U (zh) 体育锻炼引体向上训练装置
KR200450114Y1 (ko) 하체 및 상체 운동기구
CN206045298U (zh) 上肢训练椅
Monica et al. Flexibility development at women handball players (11-12 years) through stretching exercises
CN218106655U (zh) 一种多功能的体育训练器材
CN211885164U (zh) 一种学生坐位体前屈练习器
CN2334441Y (zh) 腹部肌肉脂肪运动器
CN211132888U (zh) 一种健美操表演用拉环
CN219001036U (zh) 腿部韧带肌肉牵伸训练装置
CN220833553U (zh) 一种康复训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31

Address after: No. 99 Xinliu Avenue, Yufeng District, Liuzhou C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after: Liu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545000 building 4, Jinsheng Plaza, No. 47, Donghuan Avenue, Yufeng District, Liuzhou C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before: Zhong Hongmei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