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72756U - 护颈枕 - Google Patents

护颈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72756U
CN214072756U CN202022258815.3U CN202022258815U CN214072756U CN 214072756 U CN214072756 U CN 214072756U CN 202022258815 U CN202022258815 U CN 202022258815U CN 214072756 U CN214072756 U CN 2140727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ine
neck
pillow
lying
ar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5881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宁亚功
宁钰清
李建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ubber Yongsheng Southeast Asia Latex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ubber Yongsheng Southeast Asia Latex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ubber Yongsheng Southeast Asia Latex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ubber Yongsheng Southeast Asia Latex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25881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727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727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727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edding I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健用品领域,提供了一种护颈枕,包括枕体,其中,枕体具有仰卧区以及镜像对称凸设于仰卧区两侧的侧卧区;仰卧区为沿枕体的中轴线方向贯穿枕体设置的槽体结构,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仰卧部和第二仰卧部,第一仰卧部具有凸起的弧形面,该弧形面与人体的颈部曲线相适配,第二仰卧部的高度低于第一仰卧部的高度,且第二仰卧部具有头部支撑面;侧卧区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侧卧部和第二侧卧部,第一侧卧部对应第一仰卧部设置,具有用以适配人体颈部曲线的弧形面,第二侧卧部为高度低于第一侧卧部的平面,用以支撑人体侧卧时的面部。该护颈枕不仅有利于小月龄婴儿的头部定型,还适用于大月龄婴儿的颈部保护,同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

Description

护颈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健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护颈枕。
背景技术
在婴幼儿生长发育时期,由于其颈部发育还不完善,且婴幼儿的睡眠时间又比较长,因此对其颈部的保护十分重要。但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婴幼儿枕头,仅在枕体上设置以起到固定婴儿头部作用的凹陷,并没有设计护颈部件,容易造成婴儿的颈部损伤。同时,其设置的头部定型结构仅对婴儿后脑定型,保护过于单一且头骨受力不均匀,不适合爱动的宝宝。另外,枕体透气性较差,在夏天使用时,容易使婴儿长痱子,影响婴儿健康。因此市面上急需一种可以有效保护婴儿颈部,且可以对头部进行全面护型的透气枕头。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护颈枕,该护颈枕不仅有利于小月龄婴儿的头部定型,还适用于大月龄婴儿的颈部保护,同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护颈枕,包括枕体;
所述枕体具有仰卧区以及镜像对称凸设于所述仰卧区两侧的侧卧区;
所述枕体具有仰卧区以及镜像对称凸设于所述仰卧区两侧的侧卧区;
所述仰卧区为沿所述枕体的中轴线方向贯穿所述枕体设置的槽体结构,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仰卧部和第二仰卧部,所述第一仰卧部具有凸起的弧形面,所述弧形面与人体的颈部曲线相适配,所述第二仰卧部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仰卧部的高度,且所述第二仰卧部具有头部支撑面;
所述侧卧区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侧卧部和第二侧卧部,所述第一侧卧部对应所述第一仰卧部设置,具有用以适配人体颈部曲线的弧形面,所述第二侧卧部为高度低于所述第一侧卧部的平面,用以支撑人体侧卧时的面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仰卧部上开设有定型凹槽,所述定型凹槽的内壁呈弧形。
进一步地,所述侧卧区的内壁为斜面,所述斜面与所述仰卧区表面间的夹角为钝角。
进一步地,所述夹角为135°-145°。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仰卧部弧形面的水平高度为25~30mm、坡度为10~15%。
进一步地,所述仰卧区的宽度为150~200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卧部弧形面的水平高度为35~40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侧卧部的水平高度为25~30mm。
进一步地,所述枕体上还开设有若干个气孔,各个所述气孔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各个所述气孔均为沿所述枕体高度方向开设的通孔。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同时兼具仰卧区和侧卧区,不仅适用于小月龄婴幼儿的头部定型和颈部的自然牵引,还适用于已学会翻身的大月龄婴幼儿,以在其侧卧时,可以根据婴儿的生理曲线对其颈部、面部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避免落枕。具体地,仰卧区为槽体结构,第二仰卧部对婴儿的头部起到了很好的包裹作用,受力更加均匀,避免其头部局部压力过大,造成婴儿的偏头、扁头。同时,第一仰卧部设有适配婴儿颈部曲线的弧形面,不仅可以有效减小婴儿的颈椎压力,还可以保证婴儿的呼吸道畅通,有助于睡眠。另外,由于大月龄的婴儿已经学会了翻身,且体型更大、头身比例更小,侧卧时,面部与用于支撑身体的肩部的落差增大,为适应大月龄婴儿侧卧时的身体曲线,侧卧区的水平高度应高于仰卧区的水平高度,避免挤压婴儿呼吸道的同时,还可以有效避免出现落枕的问题,保护婴儿的健康成长。由此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一枕多用,经济实惠。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护颈枕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枕体;11、仰卧区;111、第一仰卧部;112、第二仰卧部;12、侧卧区;121、第一侧卧部;122、第二侧卧部;13、斜面;14、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方法和装置的例子。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护颈枕,包括枕体1,其中,枕体1具有仰卧区11以及镜像对称凸设于仰卧区11两侧的侧卧区12。仰卧区11为沿枕体1的中轴线方向贯穿枕体1设置的槽体结构,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仰卧部111和第二仰卧部112,第一仰卧部111具有凸起的弧形面,该弧形面与人体的颈部曲线相适配,第二仰卧部112的高度低于第一仰卧部111的高度,且具有头部支撑面。侧卧区12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侧卧部121和第二侧卧部122,第一侧卧部121对应第一仰卧部111设置,且具有用以适配人体颈部曲线的弧形面,第二侧卧部122为高度低于第一侧卧部121的平面,用以支撑人体侧卧时的面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同时兼具仰卧区11和侧卧区12,不仅适用于小月龄婴幼儿的头部定型和颈部的自然牵引,还适用于已学会翻身的大月龄婴幼儿,以在其侧卧时,可以根据婴儿的生理曲线对其颈部、面部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避免落枕。具体地,仰卧区11为槽体结构,且第二仰卧部112具有头部支撑面,对婴儿的头部起到了很好的包裹作用,受力更加均匀,避免其头部局部压力过大,造成婴儿的偏头、扁头。同时,第一仰卧部11设有适配婴儿颈部曲线的弧形面,不仅可以有效减小婴儿的颈椎压力,还可以保证婴儿的呼吸道畅通,有助于睡眠。另外,由于大月龄的婴儿已经学会了翻身,且体型更大、头身比例更小,侧卧时,面部与用于支撑身体的肩部的落差增大,为适应大月龄婴儿侧卧时的身体曲线,侧卧区12的水平高度应高于仰卧区11的水平高度,以避免挤压婴儿呼吸道的同时,还可以有效避免出现落枕的问题,保护婴儿的健康成长。由此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一枕多用,经济实惠。在实际使用时,由于侧卧区12设置在仰卧区11两侧,所以婴儿无论向左还是向右翻身,其面部都会完美的落在侧卧区12上,而当其恢复仰卧状态时,又会重新回到仰卧区11,因此本实施例可以全方位的保证婴幼儿的睡姿符合人体曲线特征。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对婴幼儿头部起到更好的定型作用,优选地在第二仰卧部112开设有内壁呈弧形的定型凹槽,以进一步强化该护颈枕对小月龄婴儿头部的限位作用,防止其乱动,起到更好的定型作用。同时,具有圆弧底面的定型凹槽更加适配人体头部的生理曲线,其与头部的接触面积更大,包裹更加充分,有效降低了枕体1对头部的局部压力,也降低了颈椎的负载,提高婴儿的睡眠质量。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仰卧区11的内壁为斜面13,且斜面13与仰卧区11表面间的夹角为钝角。以便于婴儿翻身时头部从仰卧区11向侧卧区12转移,起到更好的引导作用。其中斜面13与仰卧区11表面间的夹角优选为135°-145°,角度过小,不利于翻身时头部的转移,而角度太大,其斜面13就会延长,导致婴儿很有可能停顿在斜面13上睡眠,容易落枕或者偏头。
众所周知,婴儿时期的颈部曲线相对于成人来说,更为平直,如果颈部被垫高会直接影响到婴儿的生长发育,因此目前市面上的婴儿枕头大都没有枕颈部,也就不存在对颈椎的保护部件。但是婴儿的颈部曲线仅仅是相对于成人来说,更为平直,并不是完全的直线,其本身还是存在一定的生理曲度的,为了使该护颈枕更加适配于婴儿的颈部曲线,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仰卧部111弧形面的水平高度优选为25~30mm,且其坡度优选为10~15%。
同时,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承载大月龄婴儿的头部,仰卧区11的宽度优选为150~200mm,如果仰卧区11太宽,婴儿一次正常的翻身运动,无法使其面部落至第二侧卧部122上,容易造成婴儿的落枕。但如果仰卧区11太窄,大月龄婴儿仰卧时,会被斜面13硌到,影响睡眠舒适度和头型的发育。
另外,由于大月龄婴儿的头身比例更小,面部与侧卧时支撑身体的肩部落差增大,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地将第一侧卧部121弧形面的水平高度设置为35~40mm,第二侧卧部122的水平高度则优选为25~30mm,以更好的辅助大月龄婴儿侧卧。
如图1所示,婴儿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新陈代谢较快,头部容易分泌汗液,为了避免滋生病菌影响婴儿健康状态,枕体1的透气性十分重要。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枕体1上还开设有若干个气孔14,且各个气孔14均匀分布,以增强该护颈枕的透气性,同时,为了保证枕体1不过度塌陷和进一步提高气孔14的透气性,优选地将各个气孔14设为沿枕体1高度方向开设的通孔,具体地,由于枕体1所受的外力大部分为向下的压力,垂直开设的通孔基本不会影响枕体1的结构强度,而横向开设的通孔在径向力的作用下,会被压扁,不仅枕体1的整体形状会被破坏,闭合的通孔透气性也会大打折扣。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护颈枕,其特征在于,包括枕体;
所述枕体具有仰卧区以及镜像对称凸设于所述仰卧区两侧的侧卧区;
所述仰卧区为沿所述枕体的中轴线方向贯穿所述枕体设置的槽体结构,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仰卧部和第二仰卧部,所述第一仰卧部具有凸起的弧形面,所述弧形面与人体的颈部曲线相适配,所述第二仰卧部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仰卧部的高度,且所述第二仰卧部具有头部支撑面;
所述侧卧区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侧卧部和第二侧卧部,所述第一侧卧部对应所述第一仰卧部设置,具有用以适配人体颈部曲线的弧形面,所述第二侧卧部为高度低于所述第一侧卧部的平面,用以支撑人体侧卧时的面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颈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仰卧部上开设有定型凹槽,所述定型凹槽的内壁呈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颈枕,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卧区的内壁为斜面,所述斜面与所述仰卧区表面间的夹角为钝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护颈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为135°-14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颈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仰卧部弧形面的水平高度为25~30mm、坡度为10~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颈枕,其特征在于,所述仰卧区的宽度为150~20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颈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卧部弧形面的水平高度为35~4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颈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卧部的水平高度为25~3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颈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枕体上还开设有若干个气孔,各个所述气孔均匀分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护颈枕,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气孔均为沿所述枕体高度方向开设的通孔。
CN202022258815.3U 2020-10-12 2020-10-12 护颈枕 Active CN2140727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58815.3U CN214072756U (zh) 2020-10-12 2020-10-12 护颈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58815.3U CN214072756U (zh) 2020-10-12 2020-10-12 护颈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72756U true CN214072756U (zh) 2021-08-31

Family

ID=774436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58815.3U Active CN214072756U (zh) 2020-10-12 2020-10-12 护颈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727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R112020000143A2 (pt) travesseiro
JP2016511040A (ja) 乳児シートベッド
CN214072756U (zh) 护颈枕
CN114343400A (zh) 护颈枕
ES2241617T3 (es) Colchon para soportar un bebe.
KR20150038795A (ko) 맞춤형 기능성 베개
CN206880526U (zh) 新生儿护型枕
JP3230012U (ja) 一体型調整可能な乳児用枕
CN205410638U (zh) 儿童颈椎保护枕
CN212630474U (zh) 婴儿枕
CA2852016C (en) Device of contrast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in children
CN202341560U (zh) 新型保健枕
KR200497315Y1 (ko) 슬립 보조장치
CN206699925U (zh) 新生儿塑型水枕
CN201256829Y (zh) 具有仰卧和侧卧生理曲度的颈椎保健枕
CN220631784U (zh) 婴儿抱枕
CN211433856U (zh) 一种多功能护理鸟巢
CN217245295U (zh) 一种新生儿用的枕组件
CN219940923U (zh) 一种颅形异常矫形枕
CN211932599U (zh) 一种新生儿抱被
CN206566127U (zh) 一种早产儿医用头部固定软枕
CN218960457U (zh) 一种多功能防扁头偏头婴儿枕头
CN217014525U (zh) 一种便携式颈椎枕
CN217885644U (zh) 一种中央可调式婴儿定型枕
CN215533393U (zh) 一种婴儿枕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