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68192U - 一种柔性屏幕组件及智能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柔性屏幕组件及智能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68192U
CN214068192U CN202022510460.2U CN202022510460U CN214068192U CN 214068192 U CN214068192 U CN 214068192U CN 202022510460 U CN202022510460 U CN 202022510460U CN 214068192 U CN214068192 U CN 2140681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een
flexible screen
screen support
flexible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51046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程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51046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681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681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681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柔性屏幕组件,涉及通讯设备的技术领域,其包括第一屏幕支撑件及第二屏幕支撑件;柔性屏与第一屏幕支撑件和/或第二屏幕支撑件活动连接;弹性件设置在柔性屏的活动连接处;在柔性屏处于折叠或展开状态下,弹性件形变以为翻转部提供与其内应力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保证柔性屏能够稳定置于第一屏幕支撑件和第二屏幕支撑件上之余,又不会受到两屏幕支撑件的压缩与拉伸,保持柔性屏所受压缩、拉伸应力处于一个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从而提高柔性屏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将上述的柔性屏幕组件应用在智能穿戴设备上,让小机型智能设备同样能够应用折叠结构的柔性屏幕,让柔性屏得到更为广泛的普及。

Description

一种柔性屏幕组件及智能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屏幕组件及智能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产品的快速发展,伴随着消费者不再只满足于对普通型智能终端的需求,柔性屏成为了未来智能设备发展的一个应用趋势。柔性屏是一种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的新的屏幕类型,对于柔性屏在手机领域的应用中,需要应对铰链闭合和展开所产生的长度变化,一般情况下,手机会在铰链处设置为柔性屏提供弯曲空间的支撑部件,这也是当下柔性屏在手机领域所面临的最大考验——找到合适的折叠结构。
由于柔性屏幕具有不可张拉的特性,在设备机体翻折与展开的过程中,一般会依靠折叠结构对柔性屏收到的压缩或拉伸应力进行缓冲,或实现机体的伸缩以匹配柔性屏的长度;但是,一般的折叠结构部件较多,结构较为复杂,难以应用在不同类型的智能设备当中,使得柔性屏幕难以在更多的设备上得到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柔性屏幕组件,简化柔性屏折叠结构,使柔性屏压缩、拉伸应力得以缓冲,让柔性屏能够应用于更多不同类型的智能设备当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将上述柔性屏幕组件应用在如智能手表、手环等穿戴设备上,从而解决小机型柔性屏幕因翻转所产生的的压缩、拉伸应力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之一,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柔性屏幕组件,包括第一屏幕支撑件及第二屏幕支撑件,所述第一屏幕支撑件与所述第二屏幕支撑件端部翻转连接以形成铰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屏幕支撑件与所述第二屏幕支撑件上的柔性屏,所述柔性屏与所述第一屏幕支撑件和/或所述第二屏幕支撑件之间可相对活动,所述柔性屏上形成有对应于所述铰接部的翻转部;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柔性屏与所述第一屏幕支撑件和/或所述第二屏幕支撑件的活动连接处,并能在所述柔性屏处于折叠或展开状态下,为所述翻转部提供与其内应力方向相反的作用力。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屏幕支撑件和所述第二屏幕支撑件的相对两侧面共同形成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柔性屏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或所述第二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屏与所述第一屏幕支撑件和/或所述第二屏幕支撑件之间设置有滑动结构,所述柔性屏通过所述滑动结构与所述第一屏幕支撑件和/或所述第二屏幕支撑件滑动连接;所述滑动结构包括滑动件,所述滑动件一侧活动配置于所述第一屏幕支撑件和/或所述第二屏幕支撑件,并可在所述第一屏幕支撑件和/或所述第二屏幕支撑件的长度方向上往复滑移,所述滑动件的另一侧与所述柔性屏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屏幕支撑件和/或所述第二屏幕支撑件上设有沿自身方向延伸的滑道,所述滑动件滑动配置于所述滑道。
进一步地,所述滑道为凹陷于所述第一屏幕支撑件和/或所述第二屏幕支撑件表面的槽体结构,所述滑动件活动嵌置于所述滑道中;所述滑道的深度与所述滑动件的厚度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屏幕支撑件和/或所述第二屏幕支撑件还设置有容置槽,所述弹性件配置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滑道设置在所述铰接部与所述容置槽之间,所述容置槽沿所述第一屏幕支撑件或所述第二屏幕支撑件的长度方向设置,并在靠近所述铰接部的一端形成有与所述滑道连通的敞口,以使所述弹性件可从所述敞口伸出并与所述滑动件相接。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件包括端部相连的活动滑条及连接块;所述活动滑条活动配置于所述滑道,所述连接块与所述弹性件连接,所述容置槽与所述滑道之间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两端分别与所述容置槽和所述滑道之间形成有限位台阶;所述连接块从所述滑道伸出并活动设置在所述限位槽内,所述连接相对的两端分别具有可抵顶于两所述限位台阶的限位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屏幕支撑件与所述第二屏幕支撑件相互远离的一端均设有所述弹性件,两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屏幕支撑件和所述第二屏幕支撑件连接,两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柔性屏相对的两端相固定。
为达上述目的之二,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包括上述的柔性屏幕组件以及腕带,所述柔性屏幕组件与所述腕带可拆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屏幕支撑件与所述第二屏幕支撑件的最大展开角度为 18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柔性屏与第一屏幕支撑件和/或第二屏幕支撑件的活动连接,使第一屏幕支撑件与第二屏幕支撑件在折叠、展开过程中柔性屏能够与其所在表面产生相对位移,避免铰接部对柔性屏施加压缩或拉伸的应力;
在第一屏幕支撑件和/或第二屏幕支撑件与柔性屏之间设置弹性件,在柔性屏处于折叠或展开状态下,弹性件形变以为翻转部提供与其内应力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保证柔性屏能够稳定置于第一屏幕支撑件和第二屏幕支撑件上之余,又不会受到两屏幕支撑件的压缩与拉伸,保持柔性屏所受压缩、拉伸应力处于一个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从而提高柔性屏的使用寿命。
将上述的柔性屏幕组件应用在智能穿戴设备上,让小机型智能设备同样能够应用折叠结构的柔性屏幕,使柔性屏能够应用在智能手表、手环一类的穿戴设备上,让柔性屏得到更为广泛的普及。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柔性屏幕组件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折叠状态);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柔性屏幕组件局部放大示意图(折叠状态);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柔性屏幕组件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二(翻转过程);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柔性屏幕组件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三(展开状态);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第一屏幕支撑件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0、第一屏幕支撑件;11、第一表面;12、第二表面;20、第二屏幕支撑件;21、表耳;30、铰接部;40、柔性屏;41、翻转部;50、弹性件; 51、容置槽;511、敞口;60、滑动结构;61、滑动件;611、活动滑条;612、连接块;62、滑道;63、限位槽;70、腕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图5所示,为了提高折叠柔性屏40的适用性,让其可应用在更多不同的智能设备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屏幕组件,用于与智能设备配合,以为其提供具有折叠结构的柔性显示屏。
该柔性屏幕组件包括第一屏幕支撑件10及第二屏幕支撑件20,第一屏幕支撑件10与第二屏幕支撑件20端部翻转连接以形成铰接部30,在第一屏幕支撑件10与第二屏幕支撑件20上设置有柔性屏40,柔性屏40与第一屏幕支撑件 10和/或第二屏幕支撑件20活动连接,柔性屏40上形成有与铰接部30相对的翻转部41。
本方案中通过在第一屏幕支撑件10与第二屏幕支撑件20之间设置履带式铰链,以实现第一屏幕支撑件10相对于第二屏幕支撑件20的翻转,从而带动柔性屏40实现折叠或展开,在第一屏幕支撑件10与第二屏幕支撑件20处于折叠状态下,履带式铰链会为柔性屏40预留弯折空间,避免翻转部41弯折角度过大导致柔性屏40损坏。为了便于方案的理解,本例将柔性屏40分为位于翻转部41两侧的第一屏板及第二屏板,第一屏板置于第一屏幕支撑件10上,第二屏板置于第二支撑件上,在折叠状态下,第一屏板覆盖于于第二屏板,第一屏板与第二屏板的尺寸分别与第一屏幕支撑件10、第二屏幕支撑件20的尺寸相匹配,第一屏幕支撑件10与第二屏幕支撑件20略大于第一屏板与第二屏板,通过折叠及展开第一屏幕支撑件10与第二屏幕支撑件20,从而实现大尺寸屏幕与小尺寸屏幕的切换。
第一屏幕支撑件10和第二屏幕支撑件20的相对两侧面共同形成第一表面 11和第二表面12,第一屏幕支撑件10和第二屏幕支撑件20之间具有180°与 370°两种最大展开角度,由于履带式铰链的存在,其会为柔性屏40预留弯折空间,因此在折叠状态下,分别靠近铰接部30的第一屏幕支撑件10与第二屏幕支撑件20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一屏幕支撑件10与第二屏幕支撑件20的厚度之和,使其在折叠状态下呈“V”形状态,柔性屏40可设置于第一表面11或第二表面12;在第一屏幕支撑件10与第二屏幕支撑件20的最大展开角度为180°的情况下,柔性屏40分别设置在第一表面11或第二表面12可分别实现柔性屏 40的内折叠及外折叠的形式;在第一屏幕支撑件10与第二屏幕支撑件20的最大展开角度为370°的情况下,柔性屏40可随意设置在第一表面11或第二表面 12,可在一种屏幕形式下形成内折叠及外折叠的形式。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提出的技术问题,本柔性屏幕组件还包括弹性件50,弹性件50设置在柔性屏40与第一屏幕支撑件10和/或第二屏幕支撑件20的活动连接处,弹性件50第一端与第一屏幕支撑件10或第二屏幕支撑件20连接,弹性件50的第二端与柔性屏40相固定。
在柔性屏40处于折叠或展开状态下,弹性件50形变以为翻转部41提供与其内应力方向相反的作用力,此处所述的应力方向,即翻转部41分别与第一屏板、第二屏板连接的两端部的应力方向。
基于上述方案,本实施例包括柔性屏40幕内折叠及外折叠的形式,且每种形式分别包括折叠与展开两种形态,如图所示,本例采用内折叠的柔性屏幕组件结构,但为了让本实施例方案更加明了,以下分别对两种形式及每种形式中的不同形态进行说明:
在内折叠形式下,当柔性屏40处于折叠状态,柔性屏40的翻转部41向内弯曲,使柔性屏40两端沿第一屏幕支撑件10和/或第二屏幕支撑件20表面向外(远离弯折部的方向)延伸,产生相应的应力σ1,而弹性件50压缩并释放弹性推力,对柔性屏40施加持续朝翻转部41方向的作用力F1,通过弹性件50的运动来释放折叠位置的推力,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应力σ1,提高柔性屏40的弯曲性能,降低翻转部41折断风险;柔性屏40处于展开状态时,柔性屏 40的翻转部41展平,使柔性屏40两端沿第一屏幕支撑件10和/或第二屏幕支撑件20表面向内(靠近弯折部的方向)收缩,产生相应的应力σ2,弹性件50 拉伸并释放弹性拉力,对柔性屏40施加持续朝远离翻转部41方向的作用力F2,通过弹性件50的运动来释放折叠位置的拉力,通过弹性件50的运动来释放折叠位置的推力,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应力σ2并将柔性屏40保持在一个展平的状态,减少柔性屏40表面折痕,提高用户观感体验;
在外折叠形式下,当柔性屏40处于折叠状态,柔性屏40的翻转部41向外弯曲,使柔性屏40两端沿第一屏幕支撑件10和/或第二屏幕支撑件20表面向内(靠近弯折部的方向)收缩,弹性件50拉伸并释放弹性拉力,对柔性屏40 施加持续朝远离翻转部41方向的作用力,通过弹性件50的运动来释放折叠位置的拉力,柔性屏40处于展开状态时,柔性屏40的翻转部41展平,使柔性屏 40两端沿第一屏幕支撑件10和/或第二屏幕支撑件20表面向外(远离弯折部的方向)延伸,弹性件50压缩并释放弹性推力,对柔性屏40施加持续朝翻转部 41方向的作用力,通过弹性件50的运动来释放折叠位置的推力。
本例中,第一屏幕支撑件10与第二屏幕支撑件20相互远离的一端均设有弹性件50,并且在第一屏幕支撑件10与第二屏幕支撑件20上分别设有用于配合弹性件50的滑动件61等结构,两弹性件50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一屏幕支撑件 10和第二屏幕支撑件20连接,两弹性件50的第二端分别与柔性屏40相对的两端相固定,让柔性屏40的相对两端均能得到弹性件50的支持,消除第一屏幕支撑件10与第二屏幕支撑件20折叠、展开过程中与柔性屏40之间的间隙。
当然,第一屏幕支撑件10或第二屏幕支撑件20的其中之一设置有弹性件 50也可达到相应的效果,其原理与上述相同,不过其稳定性以及柔性屏40的展开、折叠效果相比两屏幕支撑件均设有弹性件50的方案较差。
保证柔性屏40能够稳定置于第一屏幕支撑件10和第二屏幕支撑件20上之余,又不会受到两屏幕支撑件的压缩与拉伸,保持柔性屏40所受压缩、拉伸应力处于一个能够承受不至于破坏结构的范围之内,从而提高柔性屏40的使用寿命,且该柔性屏40折叠组件的结构简单,能够提高柔性折叠屏幕的应用范围,增加用户在不同的智能设备上的视觉体验感受。
为了提高第一屏幕支撑件10、第二屏幕支撑件20与柔性屏40之间产生相对位移时的稳定性,柔性屏40与第一屏幕支撑件10和第二屏幕支撑件20之间设置有滑动结构60,柔性屏40通过滑动结构60与第一屏幕支撑件10和第二屏幕支撑件20滑动连接,其滑动方向具体为第一屏幕支撑件10、第二屏幕支撑件 20的长度方向,此处所述的长度方向为第一屏幕支撑件10与第二屏幕支撑件 20分别靠近与远离翻转部41的两端之间的连线,第一屏幕支撑件10与第二屏幕支撑件20的长度方向一致,这样,在柔性屏40折叠、展开过程中,柔性屏40就能更加稳定地在第一屏幕支撑件10或第二屏幕支撑件20表面进行滑移,让柔性屏40不管在任何状态下都能与机体保持紧密的连接。
具体的,滑动结构60包括滑动件61,滑动件61一侧活动配置于第一屏幕支撑件10和第二屏幕支撑件20,并可在第一屏幕支撑件10和第二屏幕支撑件 20的长度方向上往复滑移,滑动件61的另一侧与柔性屏40固定连接,两者间可通过粘接或者点胶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
进一步,第一屏幕支撑件10和第二屏幕支撑件20上设有沿自身方向延伸的滑道62,滑动件61滑动配置于滑道62,滑道62能够让柔性屏40幕的滑移更为稳定,减少柔性屏幕组件的故障率,提高其展开、折叠过程的流畅性。
而为了提高本柔性屏幕组件的结构紧凑性,滑道62为凹陷于第一屏幕支撑件10和第二屏幕支撑件20表面的槽体结构,滑动件61活动嵌置于滑道62中,滑道62的深度与滑动件61的厚度相匹配,使柔性屏40幕靠近第一屏幕支撑件10与第二屏幕支撑件20的一侧能够与机体表面平行并且保持较为紧密的配合,能够提高柔性屏40幕与机体之间的密封性的同时,降低柔性屏幕组件的整体厚度。
与上述结构相适配的,第一屏幕支撑件10和第二屏幕支撑件20还设置有容置槽51,弹性件50配置于容置槽51内,滑道62设置在铰接部30与容置槽 51之间,容置槽51沿第一屏幕支撑件10或第二屏幕支撑件20的长度方向设置,并在靠近铰接部30的一端形成有与滑道62连通的敞口511,以使弹性件50可从敞口511伸出并与滑动件61相接,弹性件50具体为弹簧,而容置槽51的内腔结构优选与弹簧结构相匹配,即在第一屏幕支撑件10和第二屏幕支撑件20 的端部,开设一个沿自身长度方向开设的圆筒形槽体,这样,弹性件50就能分别抵顶在槽底以及位于敞口511一端的滑动件61上,避免部件外露于柔性屏幕组件,提高整体结构的紧凑性。当然,原始方案中,也可将弹性件50设置在第一屏幕支撑件10和第二屏幕支撑件20的表面,通过固定弹性件50第一端,将弹性件50的第二端固定在柔性屏40的端部,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为了避免滑动件61及弹性件50从相应的滑倒及容置槽51中脱出,滑动件 61包括端部相连的活动滑条611及连接块612,活动滑条611活动配置于滑道 62,连接块612与弹性件50连接,容置槽51与滑道62之间设置有限位槽63,限位槽63两端分别与容置槽51和滑道62之间形成有限位台阶;连接块612从滑道62伸出并活动设置在限位槽63内,连接相对的两端分别具有可抵顶于两限位台阶的限位部,在柔性屏40折叠与展开过程中,限位部一般不会与限位槽 63两侧所形成的限位台阶发生接触,即,限位槽63的长度大于柔性屏40在第一屏幕支撑件10和第二屏幕支撑件20上相对滑移的长度,限位台阶具体用于当本柔性屏幕组件存在外力抵推或拉伸等情况时,限位部能够将滑动件61限制在一个结构相对能够保持稳定的状态,避免弹性件50从容置槽51中脱出,也能够避免滑动件61从滑轨上脱离,从而保证了柔性屏40与机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本实施例还公开一种智能穿戴设备,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表、智能手环,该智能穿戴设备包括上述的柔性屏幕组件以及腕带70,柔性屏幕组件与腕带70可拆连接,本例中,的柔性屏幕组件在第一屏幕支撑件10 或第二屏幕支撑件20上设置有表耳21,腕带70通过表耳21与柔性屏幕组件连接,而柔性屏40则设置在第一屏幕连接件和第二屏幕连接件与表耳21背离的一侧表面。
而且为了适应人体腕部穿戴的情况,第一屏幕支撑件10与第二屏幕支撑件 20的最大展开角度为180°。
将上述的柔性屏幕组件应用在智能穿戴设备上,能够让折叠式柔性屏40幕结构应用在智能手表、手环等机体结构较小的智能设备之上,提高柔性屏40的应用范围,让其能够得到更宽泛的推广,也能减小折叠式柔性屏40的整体尺寸,让屏幕尺寸不变的情况下,机体结构更加紧凑小巧,也能够延长智能设备的使用寿命,避免柔性屏40幕因压缩及拉伸导致损坏的情况。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柔性屏幕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屏幕支撑件(10)及第二屏幕支撑件(20),所述第一屏幕支撑件(10)与所述第二屏幕支撑件(20)端部翻转连接以形成铰接部(30);
设置在所述第一屏幕支撑件(10)与所述第二屏幕支撑件(20)上的柔性屏(40),所述柔性屏(40)与所述第一屏幕支撑件(10)和/或所述第二屏幕支撑件(20)之间可相对活动,所述柔性屏(40)上形成有对应于所述铰接部(30)的翻转部(41);
弹性件(50),所述弹性件(50)设置在所述柔性屏(40)与所述第一屏幕支撑件(10)和/或所述第二屏幕支撑件(20)的活动连接处,并能在所述柔性屏(40)处于折叠或展开状态下,为所述翻转部(41)提供与其内应力方向相反的作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屏幕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幕支撑件(10)和所述第二屏幕支撑件(20)的相对两侧面共同形成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所述柔性屏(40)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11)或所述第二表面(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屏幕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屏(40)与所述第一屏幕支撑件(10)和/或所述第二屏幕支撑件(20)之间设置有滑动结构(60),所述柔性屏(40)通过所述滑动结构(60)与所述第一屏幕支撑件(10)和/或所述第二屏幕支撑件(20)滑动连接;
所述滑动结构(60)包括滑动件(61),所述滑动件(61)一侧活动配置于所述第一屏幕支撑件(10)和/或所述第二屏幕支撑件(20),并可在所述第一屏幕支撑件(10)和/或所述第二屏幕支撑件(20)的长度方向上往复滑移,所述滑动件(61)的另一侧与所述柔性屏(40)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屏幕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幕支撑件(10)和/或所述第二屏幕支撑件(20)上设有沿自身方向延伸的滑道(62),所述滑动件(61)滑动配置于所述滑道(6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屏幕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道(62)为凹陷于所述第一屏幕支撑件(10)和/或所述第二屏幕支撑件(20)表面的槽体结构,所述滑动件(61)活动嵌置于所述滑道(62)中;
所述滑道(62)的深度与所述滑动件(61)的厚度相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柔性屏幕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幕支撑件(10)和/或所述第二屏幕支撑件(20)还设置有容置槽(51),所述弹性件(50)配置于所述容置槽(51)内;
所述滑道(62)设置在所述铰接部(30)与所述容置槽(51)之间,所述容置槽(51)沿所述第一屏幕支撑件(10)或所述第二屏幕支撑件(20)的长度方向设置,并在靠近所述铰接部(30)的一端形成有与所述滑道(62)连通的敞口(511),以使所述弹性件(50)可从所述敞口(511)伸出并与所述滑动件(61)相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柔性屏幕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61)包括端部相连的活动滑条(611)及连接块(612);
所述活动滑条(611)活动配置于所述滑道(62),所述连接块(612)与所述弹性件(50)连接,所述容置槽(51)与所述滑道(62)之间设置有限位槽(63),所述限位槽(63)两端分别与所述容置槽(51)和所述滑道(62)之间形成有限位台阶;所述连接块(612)从所述滑道(62)伸出并活动设置在所述限位槽(63)内,所述连接相对的两端分别具有可抵顶于两所述限位台阶的限位部。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屏幕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幕支撑件(10)与所述第二屏幕支撑件(20)相互远离的一端均设有所述弹性件(50),两所述弹性件(50)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屏幕支撑件(10)和所述第二屏幕支撑件(20)连接,两所述弹性件(50)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柔性屏(40)相对的两端相固定。
9.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屏幕组件以及腕带(70),所述柔性屏幕组件与所述腕带(70)可拆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幕支撑件(10)与所述第二屏幕支撑件(20)的最大展开角度为180°。
CN202022510460.2U 2020-11-03 2020-11-03 一种柔性屏幕组件及智能穿戴设备 Active CN2140681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10460.2U CN214068192U (zh) 2020-11-03 2020-11-03 一种柔性屏幕组件及智能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10460.2U CN214068192U (zh) 2020-11-03 2020-11-03 一种柔性屏幕组件及智能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68192U true CN214068192U (zh) 2021-08-27

Family

ID=773994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510460.2U Active CN214068192U (zh) 2020-11-03 2020-11-03 一种柔性屏幕组件及智能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68192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20831A (zh) * 2021-11-22 2022-03-01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屏的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14283697A (zh) * 2022-02-15 2022-04-05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折叠装置及显示设备
CN114596784A (zh) * 2022-03-17 2022-06-0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WO2023071475A1 (zh) * 2021-10-26 2023-05-04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支撑装置和折叠屏终端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71475A1 (zh) * 2021-10-26 2023-05-04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支撑装置和折叠屏终端
CN114120831A (zh) * 2021-11-22 2022-03-01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屏的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14120831B (zh) * 2021-11-22 2023-06-13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屏的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14283697A (zh) * 2022-02-15 2022-04-05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折叠装置及显示设备
CN114596784A (zh) * 2022-03-17 2022-06-0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068192U (zh) 一种柔性屏幕组件及智能穿戴设备
US20170299885A1 (en) Foldable eyeglasses and case
EP1637073A1 (en) Sphygmomanometer
US20150185498A1 (en) Universal eyewear
CN110051091A (zh) 快插组件和手表
US20150177782A1 (en) Wearable apparatus
KR20130054309A (ko) 신체장착형 보조 모바일기기 어셈블리
US5640218A (en) Foldable spectacles with temple members having deformable earpieces for fitting into compact case
KR101962624B1 (ko) 목에 착용이 가능한 핸드폰 거치대
CN213245474U (zh) 一种屏幕可翻转、折叠的智能穿戴设备
CN202708506U (zh) 可变形电子产品底座
CN214041886U (zh) 智能眼镜镜腿结构及具有其的智能眼镜
CN213457673U (zh) 一种折叠屏手表
CN209518367U (zh) 一种带有显示屏防碰撞功能的智能手环
CN210667569U (zh) 穿戴设备
KR100796944B1 (ko) 태엽 형태로 양방향으로 감긴 일체형 스프링을 이용한 탄성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한 슬라이딩 타입 휴대폰의 슬라이드장치
CN209070253U (zh) 智能眼镜
CN2874550Y (zh) 带形状记忆镜架的多功能眼镜
CN207621143U (zh) 一种卡扣装置和可穿戴设备
CN212112041U (zh) 一种具有助听功能的眼镜架
CN212112040U (zh) 一种具有收音功能的眼镜架
CN109393665A (zh) 一种取放方便的智能穿戴设备
CN210402029U (zh) 一种腕带式数据分析用手表
CN212112042U (zh) 一种多功能眼镜架
CN211402933U (zh) 便于收纳的双目智能眼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