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45474U - 一种屏幕可翻转、折叠的智能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屏幕可翻转、折叠的智能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45474U
CN213245474U CN202022507775.1U CN202022507775U CN213245474U CN 213245474 U CN213245474 U CN 213245474U CN 202022507775 U CN202022507775 U CN 202022507775U CN 213245474 U CN213245474 U CN 2132454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chine body
screen
hinge
wearable device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50777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轲
曹程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50777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454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454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454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屏幕可翻转、折叠的智能穿戴设备,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第一机体及第二机体,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端部枢转连接形成第一铰接部;显示屏,设于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上,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处于完全展开状态时,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上的显示屏处于同一平面上;腕带,第一机体或第二机体与腕带枢转连接形成第二铰接部。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之间可展开或折叠,保证设备的便携性的同时,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大的屏幕尺寸,第二机体与腕带之间能够调节相对角度,从而让用户能够以更为舒适的姿势使用设备,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屏幕可翻转、折叠的智能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屏幕可翻转、折叠的智能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智能穿戴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手表、手环、眼镜、服饰等。
随着智能产品的快速发展,应用于人体腕部的智能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的电子产品成为了一种相对于智能手机来说更为便携的智能移动终端。并且,在当今科技日新月异的情况下,智能手表、手环的功能越发强大,从一开始仅有时间显示功能、体征监测功能以外,逐渐发展到具有短信收发提醒功能、打电话、拍照功能等等。
虽然智能穿戴设备在便携性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现有的应用于人体手腕的智能手表、手环因其显示屏尺寸较小,且表体与表带之间相对固定,导致显示的内容受限,用户观看屏幕姿势固定,无法为用户提供接近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较大型智能设备的使用体验,因此,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较大型电子设备仍然是多数用户心目中的首要选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屏幕可翻转、折叠的智能穿戴设备,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可折叠闭合不影响设备的便携性,也可完全展开为用户提供更大的显示屏尺寸,显示屏角度可调也为用户提供更为舒适的观看角度,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屏幕可翻转、折叠的智能穿戴设备,包括第一机体及第二机体,所述第一机体与所述第二机体端部枢转连接形成第一铰接部,所述第一机体与所述第二机体间可绕所述第一铰接部相对摆转,从而在折叠闭合或完全展开的状态间进行切换;显示屏,设于所述第一机体与所述第二机体上,所述第一机体与所述第二机体处于完全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机体与所述第二机体上的显示屏处于同一平面上;腕带,所述第一机体或所述第二机体与所述腕带枢转连接形成第二铰接部,所述第一机体或所述第二机体可绕所述第二铰接部相对于所述腕带摆转,以改变所述第一机体及所述第二机体与所述腕带表面的相对角度;折叠闭合状态下,所述第一铰接部的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二铰接部的旋转轴线相互平行或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机体与所述第二机体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磁吸件;所述第一机体与所述第二机体处于折叠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机体与所述第二机体上的所述第一磁吸件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机体的所述第一磁吸件和所述第二机体的所述第一磁吸件相对一侧的磁极相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机体与所述第二机体处于折叠闭合状态时;所述显示屏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机体与所述第二机体相对的一侧;或,所述显示屏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机体与所述第二机体相背离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屏为柔性屏幕,所述显示屏的两端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机体及所述第二机体;所述显示屏形成有对应于所述第一铰接部并随所述第一铰接部一同摆转的翻转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铰接部的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二铰接部的旋转轴线在所述第一机体和/或所述第二机体表面的垂直投影方向上相互平行时;所述第一铰接部与所述第二铰接部分置于所述第一机体或所述第二机体相对的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腕带包括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形成有摆转空间,所述第一机体和/或所述第二机体置于所述摆转空间;所述第一机体或所述第二机体的相对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端及所述第二端枢转连接形成所述第二铰接部,以使所述第一机体和/或所述第二机体能在所述摆转空间内绕所述第二铰接部自由摆转。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铰接部的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二铰接部的旋转轴线在所述第一机体和/或所述第二机体表面的垂直投影方向上相互垂直时;所述第一铰接部与所述第二铰接部分置于所述第一机体或所述第二机体相邻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腕带与所述第一机体、所述第二机体之间设置有承托板,所述承托板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机体或所述第二机体相匹配的承托部;所述承托板一侧与所述腕带连接,所述承托板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机体或所述第二机体枢转连接并形成所述第二铰接部,所述第一机体或所述第二机体可在完全置于所述承托部或一端远离所述承托部之间往复摆转。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机体或所述第二机体与所述承托板上分别设置有第二磁吸件,在所述第一机体或所述第二机体完全置于所述承托部时,所述第一机体或所述第二机体、所述承托板上的所述第二磁吸件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机体或所述第二机体上的所述第二磁吸件与所述承托板上的所述第二磁吸件相对一侧的磁极相反。
进一步地,所述屏幕可翻转、折叠的智能穿戴设备还包括摄像模组,所述摄像模组设于所述第一机体或所述第二机体;所述第一机体与所述第二机体处于完全展开状态时,所述摄像模组的取景方向与所述显示屏朝向一致和/或相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端部枢转连接形成第一铰接部,当设备在使用状态下,用户可通过完全展开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使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之间的显示屏衔接且均朝向用户,让原有的屏幕尺寸得到扩展,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当设备在非使用状态下,用户可将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之间折叠闭合,让机体上的显示屏恢复原有尺寸,不影响设备的便携性;
第一机体或第二机体与腕带枢转连接形成第二铰接部,使第一机体或第二机体可绕第二铰接部相对于腕带摆转,从而改变第一机体及第二机体与腕带表面的相对角度,让用户在抬臂使用本设备时能够让视线与显示屏之间形成一个较为竖直的角度,进一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的同时,增加用户使用过程中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屏幕可翻转、折叠的智能穿戴设备结构原理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屏幕可翻转、折叠的智能穿戴设备结构原理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屏幕可翻转、折叠的智能穿戴设备结构原理示意图之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屏幕可翻转、折叠的智能穿戴设备结构原理示意图之四;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屏幕可翻转、折叠的智能穿戴设备结构原理示意图之五;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屏幕可翻转、折叠的智能穿戴设备结构原理示意图之六;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屏幕可翻转、折叠的智能穿戴设备结构原理示意图之七;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屏幕可翻转、折叠的智能穿戴设备结构原理示意图之八;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屏幕可翻转、折叠的智能穿戴设备结构原理示意图之九;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屏幕可翻转、折叠的智能穿戴设备结构原理示意图之十;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屏幕可翻转、折叠的智能穿戴设备结构原理示意图之十一;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屏幕可翻转、折叠的智能穿戴设备结构原理示意图之十二;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屏幕可翻转、折叠的智能穿戴设备结构原理示意图之十三;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屏幕可翻转、折叠的智能穿戴设备结构原理示意图之十四。
图中:10、第一机体;11、第一铰接部;20、第二机体;21、第二铰接部;30、显示屏;31、翻转部;40、腕带;41、第一端;42、第二端;43、摆转空间;50、承托板;51、承托部;60、摄像模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图14所示,为了提高用户在智能手表、手环等智能穿戴设备上的使用体验,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屏幕可翻转、折叠的智能穿戴设备,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用于穿戴与人体手腕的电子设备、产品。
该屏幕可翻转、折叠的智能穿戴设备包括作为设备主体的第一机体10及第二机体20,第一机体10与第二机体20端部枢转连接形成第一铰接部11,第一机体10与第二机体20间可绕第一铰接部11相对摆转,从而在折叠闭合或完全展开的状态间进行切换,折叠闭合状态下,第一机体10与第二机体20之间相互贴合,且在第一机体10与第二机体20表面的垂直投影方向上,第一机体10与第二机体20基本重合,本例所述的表面指的是,第一机体10和第二机体20设置有屏幕的一侧表面,一般情况下,第一机体10与第二机体20为扁平的矩形结构,显示屏30一般设置在第一机体10与第二机体20面积最大的表面上。
第一机体10与第二机体20上均设有显示屏30,第一机体10与第二机体20上的显示屏30可以是分体式的,也可以是一体式的,在第一机体10与第二机体20上的显示屏30为一体式显示屏30时,显示屏30为柔性屏幕,显示屏30的两端分别设置于第一机体10及第二机体20表面,优选的,显示屏30设置在第一机体10与第二机体20上的长度以及占比一致,在柔性屏幕的中部形成有对应于第一铰接部11并随第一铰接部11一同摆转的翻转部31,在第一机体10与第二机体20折叠闭合或完全展开的过程中,第一机体10与第二机体20之间的翻转角度为360°,具体的,第一机体10与第二机体20完全展开状态下相对角度为180°,而第一机体10与第二机体20之间可保持在任意角度状态,使显示屏30幕能够跟随第一机体10与第二机体20实现折叠、展开或形成一定的角度。本例中,第一机体10与第二机体20之间设置有履带式铰链,折叠闭合状态下,由于履带式铰链的存在,第一机体10与第二机体20之间无法实现完全贴合,并且会为柔性屏幕预留一定的弯折空间,因此在折叠闭合状态下,分别靠近第一铰接部11的第一机体10与第二机体20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一机体10与第二机体20的厚度之和,使其在折叠闭合状态下呈“V”形状态。
如图3所示,为了达到机体间展开后能够拓展显示屏30的显示内容,第一机体10与第二机体20处于完全展开状态时,第一机体10与第二机体20上的显示屏30处于同一平面上,让第一机体10与第二机体20上的显示屏30能够衔接上,为用户提供更大的显示屏30幕尺寸,而相应的,第一机体10与第二机体20处于折叠闭合状态时,显示屏30分别位于第一机体10与第二机体20相对的一侧,或显示屏30分别位于第一机体10与第二机体20相背离的一侧,使折叠闭合状态下显示屏30被藏纳于第一机体10与第二机体20之间或让第一机体10或第二机体20外露的一面仍然具有显示屏30,提供智能手表、手环等智能穿戴设备的基础显示功能。
还包括腕带40,第一机体10与第二机体20与腕带40连接,腕带40呈环状结构,为用户提供一个手部穿入的空间,第一机体10或第二机体20与腕带40枢转连接形成第二铰接部21,使第一机体10或第二机体20可绕第二铰接部21相对于腕带40摆转,从而改变第一机体10及第二机体20与腕带40表面的相对角度,具体的,第二铰接部21的旋转轴线在垂直于腕带40表面的方向上与腕带40的延伸方向相互平行或垂直,使第一机体10或第二机体20在用户抬臂状态下能够朝远离用户的方向翻转或朝用户的左侧或右侧翻转,翻转并展开后的显示屏30可通过第二铰接部21调整机体与腕带40间,即显示屏30与用户视线间的角度,从而让用户能够更清晰地观察显示屏30的显示内容,也能够为用户提供一个更为舒适的使用姿势,无需抬臂或把手腕置于某个特定的角度,可稍微按照自己更为舒适的姿势进行设备的使用。
进一步,第一铰接部11的旋转轴线与第二铰接部21的旋转轴线在第一机体10和/或第二机体20表面的垂直投影方向上相互平行或相互垂直,机体与腕带40角度发生改变后,机体间可相对于用户横向展开显示屏30或竖向展开显示屏30,本例中,第二机体20设置在腕带40上,第一机体10与第二机体20枢接配合设置在第二机体20的上部或下部,具体位于第二机体20的上部或下部,取决于第一机体10的翻转方向。
为了让折叠闭合状态下机体间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第一机体10与第二机体20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磁吸件(图未示),第一机体10与第二机体20处于折叠闭合状态时,第一机体10与第二机体20上的第一磁吸件相对设置,第一机体10的第一磁吸件和第二机体20的第一磁吸件相对一侧的磁极相反,使得两机体上的第一磁吸件折叠闭合状态下能够相互吸引,从而被保持在折叠闭合的状态下。
作为替代方案,第一机体10或第二机体20上设有第一磁吸件,未设有第一磁吸件的第二机体20或第一机体10与第一磁吸件相对的一侧为铁磁性金属材质,使设有第一磁吸件的机体朝另一机体折叠时第一磁吸件能够吸合于另一机体上,达到相同的稳定效果。
第一机体10与第二机体20处于完全展开状态时,摄像模组60的取景方向与显示屏30朝向一致和/或相反,从而达到前摄或后摄的效果。
如图7-图10所示,进一步说明,第一铰接部11的旋转轴线与第二铰接部21的旋转轴线在第一机体10和/或第二机体20表面的垂直投影方向上相互平行时,第一铰接部11与第二铰接部21分置于第一机体10或第二机体20相对的两端,使第一机体10能够朝远离用户的方向竖向展开。
在上述的翻转形态下,腕带40包括相互分离的第一端41及第二端42,第一端41与第二端42之间形成有摆转空间43,第一机体10和/或第二机体20置于摆转空间43,第一机体10或第二机体20的相对两侧分别与第一端41及第二端42枢转连接形成第二铰接部21,以使第一机体10和/或第二机体20能在摆转空间43内绕第二铰接部21自由摆转,其摆转角度优选为360°。在此结构形态下,非使用状态下第二机体20与第一机体10折叠闭合并水平置于摆转空间43内,而当用户需要将第一机体10相对于第二机体20展开时,用户可通过先把第二机体20绕第二铰接部21翻转,使第二机体20带动第一机体10一端远离摆转空间43(手腕),为第一机体10的翻转预留出空间,从而让第一机体10能够从第二机体20的下部向外翻转,当第一机体10与第二机体20完全展开后,第二机体20再带动展开后的第一机体10绕第二铰接部21朝靠近摆转空间43的方向转动,从而让第二机体20贴合于用户手腕背部,完成展开,而当机体间需要折叠闭合,便于携带时,再根据上述远离进行相反的操作即可。当然,上述原理描述是第一机体10置于第二机体20下部的情况,这种结构能够让显示屏30在折叠闭合状态下仍然有部分外露于机体外部,当然,第一机体10也可设置于第二机体20的上部,不过显示屏30就只能设置在第一机体10与第二机体20之间,仅能在完全展开后外露于机体。当用户需要拍摄时,可将第二机体20绕第二铰接部21摆转,从而让机体整体立于用户手腕上,形成能够拍摄的状态。
另一种实施方式,第一铰接部11的旋转轴线与第二铰接部21的旋转轴线在第一机体10和/或第二机体20表面的垂直投影方向上相互垂直时,第一铰接部11与第二铰接部21分置于第一机体10或第二机体20相邻的两侧。
如图1-图3所示为机体设置于第二机体20上部的形态,完全展开过程中,第二机体20无需绕第二铰接部21摆转,第一机体10即可相对于第二机体20绕第一铰接部11摆转展开,当用户需要拍摄时,第二机体20可绕第二铰接部21翻转,让摄像模组60的取景方向朝向用户或远离用户的一侧,便于用户拍摄。
如图4-图6所示为机体设置于第二机体20下部的形态,完全展开过程中,第二机体20需要绕第二铰接部21摆转,为第一机体10的展开预留一定的空间,随后第一机体10绕第一铰接部11朝远离第二机体20的方向摆转展开,第二机体20再绕第二铰接部21朝靠近腕带40的方向摆转恢复于用户手腕持平的状态,形成完全展开的状态,当用户需要拍摄时,第二机体20可绕第二铰接部21翻转,让摄像模组60的取景方向朝向用户或远离用户的一侧,便于用户拍摄。
如图11-图14所示,腕带40与第一机体10、第二机体20之间设置有承托板50,承托板50上形成有与第一机体10或第二机体20相匹配的承托部51,承托板50一侧与腕带40连接,承托板50的另一侧与第一机体10或第二机体20枢转连接并形成第二铰接部21,第一机体10或第二机体20可在完全置于承托部51或一端远离承托部51之间往复摆转。承托板50能够让第一机体10与第二机体20在折叠闭合状态下,且未绕第二铰接部21摆转时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进一步,第一机体10或第二机体20与承托板50上分别设置有第二磁吸件,在第一机体10或第二机体20完全置于承托部51时,第一机体10或第二机体20、承托板50上的第二磁吸件相对设置,第一机体10或第二机体20上的第二磁吸件与承托板50上的第二磁吸件相对一侧的磁极相反,从而让第二机体20或第一机体10能够被磁吸保持在承托部51上。
通过实施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让智能手表、手环在保证其便携性的同时,为用户提供大屏幕使用体验,便于用户观看显示屏30内容之余,让拍摄的取景,以及其他的使用过程更为便捷、舒适,体现设备的价值感。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屏幕可翻转、折叠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机体(10)及第二机体(20),所述第一机体(10)与所述第二机体(20)端部枢转连接形成第一铰接部(11),所述第一机体(10)与所述第二机体(20)间可绕所述第一铰接部(11)相对摆转,从而在折叠闭合或完全展开的状态间进行切换;
显示屏(30),设于所述第一机体(10)与所述第二机体(20)上,所述第一机体(10)与所述第二机体(20)处于完全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机体(10)与所述第二机体(20)上的显示屏(30)处于同一平面上;
腕带(40),所述第一机体(10)或所述第二机体(20)与所述腕带(40)枢转连接形成第二铰接部(21),所述第一机体(10)或所述第二机体(20)可绕所述第二铰接部(21)相对于所述腕带(40)摆转,以改变所述第一机体(10)及所述第二机体(20)与所述腕带(40)表面的相对角度;
折叠闭合状态下,所述第一铰接部(11)的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二铰接部(21)的旋转轴线相互平行或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幕可翻转、折叠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体(10)与所述第二机体(20)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磁吸件;
所述第一机体(10)与所述第二机体(20)处于折叠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机体(10)与所述第二机体(20)上的所述第一磁吸件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机体(10)的所述第一磁吸件和所述第二机体(20)的所述第一磁吸件相对一侧的磁极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幕可翻转、折叠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体(10)与所述第二机体(20)处于折叠闭合状态时;
所述显示屏(30)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机体(10)与所述第二机体(20)相对的一侧;
或,所述显示屏(30)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机体(10)与所述第二机体(20)相背离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屏幕可翻转、折叠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30)为柔性屏幕,所述显示屏(30)的两端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机体(10)及所述第二机体(20);
所述显示屏(30)形成有对应于所述第一铰接部(11)并随所述第一铰接部(11)一同摆转的翻转部(3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幕可翻转、折叠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部(11)的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二铰接部(21)的旋转轴线在所述第一机体(10)和/或所述第二机体(20)表面的垂直投影方向上相互平行时;
所述第一铰接部(11)与所述第二铰接部(21)分置于所述第一机体(10)或所述第二机体(20)相对的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屏幕可翻转、折叠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腕带(40)包括第一端(41)及第二端(42),所述第一端(41)与所述第二端(42)之间形成有摆转空间(43),所述第一机体(10)和/或所述第二机体(20)置于所述摆转空间(43);
所述第一机体(10)或所述第二机体(20)的相对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端(41)及所述第二端(42)枢转连接形成所述第二铰接部(21),以使所述第一机体(10)和/或所述第二机体(20)能在所述摆转空间(43)内绕所述第二铰接部(21)自由摆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幕可翻转、折叠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部(11)的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二铰接部(21)的旋转轴线在所述第一机体(10)和/或所述第二机体(20)表面的垂直投影方向上相互垂直时;
所述第一铰接部(11)与所述第二铰接部(21)分置于所述第一机体(10)或所述第二机体(20)相邻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屏幕可翻转、折叠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腕带(40)与所述第一机体(10)、所述第二机体(20)之间设置有承托板(50),所述承托板(50)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机体(10)或所述第二机体(20)相匹配的承托部(51);
所述承托板(50)一侧与所述腕带(40)连接,所述承托板(50)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机体(10)或所述第二机体(20)枢转连接并形成所述第二铰接部(21),所述第一机体(10)或所述第二机体(20)可在完全置于所述承托部(51)或一端远离所述承托部(51)之间往复摆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屏幕可翻转、折叠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体(10)或所述第二机体(20)与所述承托板(50)上分别设置有第二磁吸件,在所述第一机体(10)或所述第二机体(20)完全置于所述承托部(51)时,所述第一机体(10)或所述第二机体(20)、所述承托板(50)上的所述第二磁吸件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机体(10)或所述第二机体(20)上的所述第二磁吸件与所述承托板(50)上的所述第二磁吸件相对一侧的磁极相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幕可翻转、折叠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屏幕可翻转、折叠的智能穿戴设备还包括摄像模组(60),所述摄像模组(60)设于所述第一机体(10)或所述第二机体(20);
所述第一机体(10)与所述第二机体(20)处于完全展开状态时,所述摄像模组(60)的取景方向与所述显示屏(30)朝向一致和/或相反。
CN202022507775.1U 2020-11-03 2020-11-03 一种屏幕可翻转、折叠的智能穿戴设备 Active CN2132454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07775.1U CN213245474U (zh) 2020-11-03 2020-11-03 一种屏幕可翻转、折叠的智能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07775.1U CN213245474U (zh) 2020-11-03 2020-11-03 一种屏幕可翻转、折叠的智能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45474U true CN213245474U (zh) 2021-05-21

Family

ID=759060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507775.1U Active CN213245474U (zh) 2020-11-03 2020-11-03 一种屏幕可翻转、折叠的智能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4547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37185A (zh) * 2022-03-04 2022-06-17 珠海读书郎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翻转式智能穿戴设备的续航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37185A (zh) * 2022-03-04 2022-06-17 珠海读书郎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翻转式智能穿戴设备的续航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80524B2 (en) Portab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in slant positions for displaying information
KR100663422B1 (ko) 휴대 통신 장치
MX2012003110A (es) Dispositivo visualizador de area de pantalla variable.
EP1698154A1 (en) Mobile phone configuration
CN207216298U (zh) 一种折叠屏手表
CN214068192U (zh) 一种柔性屏幕组件及智能穿戴设备
CN213245474U (zh) 一种屏幕可翻转、折叠的智能穿戴设备
CN208766391U (zh) 连接结构和智能眼镜
CN116088287A (zh) 一种设有柔性屏的折叠型智能穿戴设备及屏幕控制方法
WO2020057090A1 (zh) 柔性显示装置
CN209946762U (zh) 智能穿戴装置
CN214067606U (zh) 一种折叠式智能穿戴设备
CN213241079U (zh) 一种折叠式智能穿戴设备
CN205450883U (zh) 可折叠的显示装置及具备它的电子设备
CN214375877U (zh) 智能手表组件和智能手表
CN210924119U (zh) 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
CN111090301A (zh) 具有可隐藏屏幕的护眼平板
CN212276301U (zh) 可折叠显示装置
CN207269235U (zh) 一种柔性电子终端
JP2008505584A (ja) 移動通信端末機用支持装置
CN210094860U (zh) 一种柔性触摸大屏智能手环
CN209267564U (zh) 移动终端的穿戴装置及可折叠移动终端
KR100654704B1 (ko) 이동통신 단말기용 지지장치
CN217085526U (zh) 一种滑动立起方式拍照的主机结构及智能穿戴
CN209803669U (zh) 具有多个显示屏幕的电子设备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