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47398U - 一种加热均匀的红茶加工用烘培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热均匀的红茶加工用烘培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47398U
CN214047398U CN202022725022.8U CN202022725022U CN214047398U CN 214047398 U CN214047398 U CN 214047398U CN 202022725022 U CN202022725022 U CN 202022725022U CN 214047398 U CN214047398 U CN 2140473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king
thick bamboo
section
black tea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2502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chang Wuyi Ecological Te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ichang Wuyi Ecological Te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chang Wuyi Ecological Tea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chang Wuyi Ecological Te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72502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473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473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473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热均匀的红茶加工用烘培装置,涉及到红茶生产技术领域,包括烘培筒,烘培筒的内部设有横向设置的滤筒,滤筒的左侧为封闭设置,且滤筒的右侧为开通设置,烘培筒的左侧设有第一旋转机构并与滤筒连接,滤筒的内部设有横向设置的转杆,转杆的杆壁固定套接螺旋输送叶,转杆的右端贯穿烘培筒的右侧壁并延伸至烘培筒的外部,烘培筒的右侧设有第二旋转机构并与转杆连接,烘培筒的上端中部固定连接去湿箱,去湿箱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进气管及出气管与烘培筒连通。本实用新型能够对红茶进均匀烘培,且能够将烘培时产生的热水汽中的水分去除,并将热量重复利用,减少热量散发,还便于将烘培完毕的红茶进行出料。

Description

一种加热均匀的红茶加工用烘培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红茶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加热均匀的红茶加工用烘培装置。
背景技术
红茶,英文为Black tea,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所以红茶具有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特征,我国红茶品种以祁门红茶最为著名,为我国第二大茶类。
目前,红茶在制作时,需要通过烘培处理,而现有技术中,红茶在烘培时需要放置在烘培箱中,且在烘培时,会产生较多的热水汽,热水汽需要通过排风扇排出,避免影响红茶烘培,但是热水汽中含有大量的热量,直接排出容易造成热量流失,造成能源浪费,不便于人们使用。
因此,发明一种加热均匀的红茶加工用烘培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均匀的红茶加工用烘培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红茶在烘培时需要放置在烘培箱中,且在烘培时,会产生较多的热水汽,热水汽需要通过排风扇排出,避免影响红茶烘培,但是热水汽中含有大量的热量,直接排出容易造成热量流失,造成能源浪费,不便于人们使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加热均匀的红茶加工用烘培装置,包括烘培筒,所述烘培筒的内部设有横向设置的滤筒,所述滤筒的左侧为封闭设置,且滤筒的右侧为开通设置,所述烘培筒的左侧设有第一旋转机构并与滤筒连接,所述滤筒的内部设有横向设置的转杆,所述转杆的杆壁固定套接螺旋输送叶,所述转杆的右端贯穿烘培筒的右侧壁并延伸至烘培筒的外部,所述烘培筒的右侧设有第二旋转机构并与转杆连接,所述烘培筒的上端中部固定连接去湿箱,所述去湿箱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进气管及出气管与烘培筒连通,所述去湿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隔板,且去湿箱通过两个隔板分为两个干燥腔和去湿腔,两个所述隔板之间左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平行设置的固定架,两个所述固定架之间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有圆板,所述圆板的表面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扇形口,多个所述扇形口的内部均固定设有吸水棉,两个所述隔板相对的两侧均开设有与圆板相匹配的条形口,所述去湿箱的内部设第三旋转机构并与第一转轴连接,两个所述隔板之间右侧固定设有吸风机,且两个隔板相对的两侧右端均开设有进风孔,两个所述干燥腔的左侧均开设有出风孔,所述烘培筒的前后两个内侧壁均固定设有一组加热板,所述烘培筒的右侧上方固定连接有进料斗,所述烘培筒的左侧下方开设有出料口,所述滤筒的左侧边缘处开设有与出料口相匹配的开口。
优选的,所述第一旋转机构包括第一旋转电机,所述第一旋转电机与烘培筒的左外侧壁中部固定连接,且第一旋转电机的右端通过第一联轴器固定连接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右端延伸至烘培筒的内部并与滤筒左端中部固定连接,且驱动杆的杆壁通过第一轴承与烘培筒的左侧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旋转机构包括第二旋转电机,所述第二旋转电机与烘培筒的右外侧壁中部固定连接,所述转杆的右端延伸至烘培筒的外部,且转杆的杆壁通过第二轴承与烘培筒的右侧壁转动连接,第二旋转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第二联轴器与转杆的右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三旋转机构包括第三旋转电机、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一转轴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旋转电机与去湿箱的后外侧壁固定连接,且第三旋转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第三联轴器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另一端延伸至去湿腔的内部并与第二锥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二转轴通过第三轴承与去湿箱的后侧壁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烘培筒的内侧壁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套,所述第一轴承套内侧壁通过第四轴承与滤筒的外侧壁中部转动连接,所述烘培筒的右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套,所述第二轴承套的内侧壁通过第五轴承与滤筒的外侧壁右端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烘培筒的左外侧壁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与出料口位置对应的密封板,所述烘培筒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对称分布的支撑杆。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通过设有的两组加热板、进气管、去湿箱、两个隔板、两个固定架、圆板、多个吸水棉、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旋转电机、吸风机及出气管的相互配合,当两组加热板对烘培箱内部的红茶进行烘培时,启动吸风机能够产生吸力,从而使产生的热水汽通过进气管进入去湿腔中,并通过去湿腔内的多个吸水棉,从而能够将热水汽中的水分进行吸收,热气向右侧吹动,且第三旋转电机通过第二转轴带动第二锥齿轮旋转,第二锥齿轮带动第一锥齿轮旋转,第一锥齿轮通过第一转轴带动圆板旋转,从而能够带动多个吸水棉转动,使吸收水分的吸水棉分别转入两个干燥腔中,而其中一部分热气通过出气管重新进入烘培筒中,减少热量流失,另一部分热气通过两个隔板上的进气孔进入两个干燥腔中,便于对吸收水分的吸水棉进行干燥,便于后续吸水使用;
2、通过设有的滤筒、第一旋转电机、转杆、螺旋输送叶、第二旋转电机及进料斗的相互配合,将待烘培的红茶通过进料斗导入滤筒中,并通过第二旋转电机带动转杆旋转,转杆带动螺旋输送叶转动,使红茶均匀分布在滤筒中,第二旋转电机停止工作,启动第一旋转电机能够带动滤筒旋转,从而两组加热板能够对滤筒中的红茶进行均匀烘培,当红茶烘培完毕后,再次启动第二旋转电机,从而能够带动转杆和螺旋输送叶转动,便于将烘培完毕的红茶从出料口排出;
3、通过设有的第一轴承套和第二轴承套的相互配合,便于对滤筒进行支撑,能够使滤筒转动时更加稳定,通过设有的密封板,当进行烘培时,能够将出料口进行封闭,避免红茶掉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去湿箱的正面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去湿箱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圆板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烘培筒;2、滤筒;3、转杆;4、螺旋输送叶;5、去湿箱;6、进气管;7、出气管;8、隔板;9、固定架;10、圆板;11、吸水棉;12、吸风机;13、加热板;14、进料斗;15、第一旋转电机;16、第二旋转电机;17、第一锥齿轮;18、第二锥齿轮;19、第一轴承套;20、第二轴承套;21、第三旋转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5所示的一种加热均匀的红茶加工用烘培装置,包括烘培筒1,烘培筒1的内部设有横向设置的滤筒2,滤筒2的左侧为封闭设置,且滤筒2的右侧为开通设置,烘培筒1的左侧设有第一旋转机构并与滤筒2连接,滤筒2的内部设有横向设置的转杆3,转杆3的杆壁固定套接螺旋输送叶4,转杆3的右端贯穿烘培筒1的右侧壁并延伸至烘培筒1的外部,烘培筒1的右侧设有第二旋转机构并与转杆3连接,烘培筒1的上端中部固定连接去湿箱5,去湿箱5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进气管6及出气管7与烘培筒1连通,去湿箱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隔板8,且去湿箱5通过两个隔板8分为两个干燥腔和去湿腔,两个隔板8之间左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平行设置的固定架9,两个固定架9之间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有圆板10,圆板10的表面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扇形口,多个扇形口的内部均固定设有吸水棉11,两个隔板8相对的两侧均开设有与圆板10相匹配的条形口,去湿箱5的内部设第三旋转机构并与第一转轴连接,两个隔板8之间右侧固定设有吸风机12,且两个隔板8相对的两侧右端均开设有进风孔,两个干燥腔的左侧均开设有出风孔,烘培筒1的前后两个内侧壁均固定设有一组加热板13,烘培筒1的右侧上方固定连接有进料斗14,烘培筒1的左侧下方开设有出料口,滤筒2的左侧边缘处开设有与出料口相匹配的开口。
第一旋转机构包括第一旋转电机15,第一旋转电机15与烘培筒1的左外侧壁中部固定连接,且第一旋转电机15的右端通过第一联轴器固定连接有驱动杆,驱动杆的右端延伸至烘培筒1的内部并与滤筒2左端中部固定连接,且驱动杆的杆壁通过第一轴承与烘培筒1的左侧转动连接,第一旋转电机15通过驱动杆能够带动滤筒2转动,从而能够使滤筒2内部的红茶进行翻转,便于对滤筒2内部的红茶进行均匀烘培。
第二旋转机构包括第二旋转电机16,第二旋转电机16与烘培筒1的右外侧壁中部固定连接,转杆3的右端延伸至烘培筒1的外部,且转杆3的杆壁通过第二轴承与烘培筒1的右侧壁转动连接,第二旋转电机16的输出端通过第二联轴器与转杆3的右端固定连接,将待烘培的红茶通过进料斗14导入滤筒2中,并通过第二旋转电机16带动转杆3旋转,转杆3带动螺旋输送叶4转动,使红茶均匀分布在滤筒2中,且当红茶烘培完毕后,再次启动第二旋转电机16,从而能够带动转杆3和螺旋输送叶4转动,便于将烘培完毕的红茶从出料口排出。
第三旋转机构包括第三旋转电机21、第一锥齿轮17和第二锥齿轮18,第一锥齿轮17与第一转轴的右端固定连接,第三旋转电机21与去湿箱5的后外侧壁固定连接,且第三旋转电机21的输出端通过第三联轴器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的另一端延伸至去湿腔的内部并与第二锥齿轮18固定连接,第一锥齿轮17与第二锥齿轮18啮合,第二转轴通过第三轴承与去湿箱5的后侧壁转动连接,第三旋转电机21通过第二转轴带动第二锥齿轮18旋转,第二锥齿轮18带动第一锥齿轮17旋转,第一锥齿轮17通过第一转轴带动圆板10旋转,从而能够带动多个吸水棉11转动,使吸收水分的吸水棉11分别转入两个干燥腔中,而其中一部分热气通过出气管7重新进入烘培筒1中,减少热量流失,另一部分热气通过两个隔板8上的进气孔进入两个干燥腔中,便于对吸收水分的吸水棉11进行干燥,便于后续吸水使用。
烘培筒1的内侧壁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套19,第一轴承套19内侧壁通过第四轴承与滤筒2的外侧壁中部转动连接,烘培筒1的右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套20,第二轴承套20的内侧壁通过第五轴承与滤筒2的外侧壁右端转动连接,能够对滤筒2进行稳定支撑,从而使滤筒2转动时更加稳定。
烘培筒1的左外侧壁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与出料口位置对应的密封板,当对红茶进行烘培时,能够对出料口进行封闭,避免红茶掉出,烘培筒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对称分布的支撑杆,便于对装置进行稳定支撑。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使用时,将待烘培的红茶通过进料斗14导入滤筒2中,并通过第二旋转电机16带动转杆3旋转,转杆3带动螺旋输送叶4转动,使红茶均匀分布在滤筒2中,关闭第二旋转电机16,启动两组加热板13,并启动第一旋转电机15,第一旋转电机15通过驱动杆能够带动滤筒2转动,从而能够使滤筒2内部的红茶进行翻转,便于对滤筒2内部的红茶进行均匀烘培;
启动吸风机12能够产生吸力,从而使产生的热水汽通过进气管6进入去湿腔中,并通过去湿腔内的多个吸水棉11,从而能够将热水汽中的水分进行吸收,热气向右侧吹动,且第三旋转电机21通过第二转轴带动第二锥齿轮18旋转,第二锥齿轮18带动第一锥齿轮17旋转,第一锥齿轮17通过第一转轴带动圆板10旋转,从而能够带动多个吸水棉11转动,使吸收水分的吸水棉11分别转入两个干燥腔中,而其中一部分热气通过出气管7重新进入烘培筒1中,减少热量流失,另一部分热气通过两个隔板8上的进气孔进入两个干燥腔中,便于对吸收水分的吸水棉11进行干燥,便于后续吸水使用;
当红茶烘培完毕后,再次启动第二旋转电机16,从而能够带动转杆3和螺旋输送叶4转动,便于将烘培完毕的红茶从出料口排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加热均匀的红茶加工用烘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烘培筒(1),所述烘培筒(1)的内部设有横向设置的滤筒(2),所述滤筒(2)的左侧为封闭设置,且滤筒(2)的右侧为开通设置,所述烘培筒(1)的左侧设有第一旋转机构并与滤筒(2)连接,所述滤筒(2)的内部设有横向设置的转杆(3),所述转杆(3)的杆壁固定套接螺旋输送叶(4),所述转杆(3)的右端贯穿烘培筒(1)的右侧壁并延伸至烘培筒(1)的外部,所述烘培筒(1)的右侧设有第二旋转机构并与转杆(3)连接,所述烘培筒(1)的上端中部固定连接去湿箱(5),所述去湿箱(5)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进气管(6)及出气管(7)与烘培筒(1)连通,所述去湿箱(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隔板(8),且去湿箱(5)通过两个隔板(8)分为两个干燥腔和去湿腔,两个所述隔板(8)之间左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平行设置的固定架(9),两个所述固定架(9)之间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有圆板(10),所述圆板(10)的表面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扇形口,多个所述扇形口的内部均固定设有吸水棉(11),两个所述隔板(8)相对的两侧均开设有与圆板(10)相匹配的条形口,所述去湿箱(5)的内部设第三旋转机构并与第一转轴连接,两个所述隔板(8)之间右侧固定设有吸风机(12),且两个隔板(8)相对的两侧右端均开设有进风孔,两个所述干燥腔的左侧均开设有出风孔,所述烘培筒(1)的前后两个内侧壁均固定设有一组加热板(13),所述烘培筒(1)的右侧上方固定连接有进料斗(14),所述烘培筒(1)的左侧下方开设有出料口,所述滤筒(2)的左侧边缘处开设有与出料口相匹配的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均匀的红茶加工用烘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机构包括第一旋转电机(15),所述第一旋转电机(15)与烘培筒(1)的左外侧壁中部固定连接,且第一旋转电机(15)的右端通过第一联轴器固定连接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右端延伸至烘培筒(1)的内部并与滤筒(2)左端中部固定连接,且驱动杆的杆壁通过第一轴承与烘培筒(1)的左侧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均匀的红茶加工用烘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旋转机构包括第二旋转电机(16),所述第二旋转电机(16)与烘培筒(1)的右外侧壁中部固定连接,所述转杆(3)的右端延伸至烘培筒(1)的外部,且转杆(3)的杆壁通过第二轴承与烘培筒(1)的右侧壁转动连接,第二旋转电机(16)的输出端通过第二联轴器与转杆(3)的右端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均匀的红茶加工用烘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旋转机构包括第三旋转电机(21)、第一锥齿轮(17)和第二锥齿轮(18),所述第一锥齿轮(17)与第一转轴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旋转电机(21)与去湿箱(5)的后外侧壁固定连接,且第三旋转电机(21)的输出端通过第三联轴器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另一端延伸至去湿腔的内部并与第二锥齿轮(18)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17)与第二锥齿轮(18)啮合,所述第二转轴通过第三轴承与去湿箱(5)的后侧壁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均匀的红茶加工用烘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培筒(1)的内侧壁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套(19),所述第一轴承套(19)内侧壁通过第四轴承与滤筒(2)的外侧壁中部转动连接,所述烘培筒(1)的右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套(20),所述第二轴承套(20)的内侧壁通过第五轴承与滤筒(2)的外侧壁右端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均匀的红茶加工用烘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培筒(1)的左外侧壁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与出料口位置对应的密封板,所述烘培筒(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对称分布的支撑杆。
CN202022725022.8U 2020-11-23 2020-11-23 一种加热均匀的红茶加工用烘培装置 Active CN2140473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25022.8U CN214047398U (zh) 2020-11-23 2020-11-23 一种加热均匀的红茶加工用烘培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25022.8U CN214047398U (zh) 2020-11-23 2020-11-23 一种加热均匀的红茶加工用烘培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47398U true CN214047398U (zh) 2021-08-27

Family

ID=774028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25022.8U Active CN214047398U (zh) 2020-11-23 2020-11-23 一种加热均匀的红茶加工用烘培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473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78644A (zh) 一种瓦楞纸板的智能型烘干定型设备及其定型方法
CN113875833A (zh) 一种绿茶的加工方法
CN210292645U (zh) 一种食品加工用烘干装置
CN214047398U (zh) 一种加热均匀的红茶加工用烘培装置
CN212058182U (zh) 一种加热均匀的红茶加工用烘干装置
CN212590077U (zh) 一种蒸汽发酵机
CN212806409U (zh) 一种中药饮片制备的烘干装置
CN212006529U (zh) 一种中药材烘干机
CN218571310U (zh) 一种茶叶烘干机
CN110217954A (zh) 一种污泥干燥设备
CN214267062U (zh) 一种花纸印刷的烘烤设备
CN109000454B (zh) 一种中医药材烘干及保存装置
CN209840572U (zh) 一种中药饮片烘干设备
CN208370914U (zh) 薄片材料切丝机的烘干加热装置
CN211138334U (zh) 一种瓦楞纸板的智能型烘干定型设备
CN106617201A (zh) 一种空心轴滚动式微波烘烤设备
CN216651186U (zh) 一种茶叶加工用翻动干燥装置
CN207379223U (zh) 一种午时茶用烘干装置
CN218869309U (zh) 一种茶叶烘干机
CN218821423U (zh) 加工人参用干燥装置
CN220916521U (zh) 一种榨菜风干装置
CN207136172U (zh) 一种空心轴滚动式微波烘烤设备
CN210251255U (zh) 一种旋风式茶多酚干燥装置
CN219494735U (zh) 紫菜破碎料的烘烤机
CN112902558A (zh) 一种沸腾式干燥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