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46492U - 机房空调以及机柜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机房空调以及机柜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46492U
CN214046492U CN202023178744.2U CN202023178744U CN214046492U CN 214046492 U CN214046492 U CN 214046492U CN 202023178744 U CN202023178744 U CN 202023178744U CN 214046492 U CN214046492 U CN 2140464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 exchanger
cabinet
air supply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7874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科
刘兵英
曹维兵
夏俊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Iteaq Network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Iteaq Network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Iteaq Network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Iteaq Network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17874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464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464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464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机房空调以及机柜空调系统,机房空调包括壳体和换热器,壳体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水平方向、第二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壳体设有沿第一水平方向排布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相互连通;壳体还设有朝向竖直方向的进风口,以及朝向第二水平方向的第一送风口和第二送风口,进风口与第一腔室相互连通,第一送风口和第二送风口相对设置并与第二腔室相互连通;换热器设置于壳体内,并位于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机房空调通过采用竖直方向进风、水平方向出风的进出风方式能够实现精确制冷,解决机房内的局部热点问题,提高制冷效率。

Description

机房空调以及机柜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制冷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房空调以及机柜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机房内用于存放设备的机柜包括有网络传输机柜、服务器机柜等,服务器机柜用于存放服务器、显示器等设备,网络传输柜用于存放路由器、交换机、配线架等设备。机房内部分设备机柜采用独特的进出风方式,例如水平方向前后两侧进风、竖直方向出风的双π型送风,以及水平方向前侧进风、上下出风的π型送风等。然而,这些设备机柜基本是用传统的房间级机房空调对整个房间进行冷却,这些机房空调的进风口和出风口都在水平方向上,不仅无法解决设备机柜高散热量和局部热点问题,而且制冷效率低下,亟待进行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机房空调以及机柜空调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房空调,包括壳体和换热器,壳体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水平方向、第二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壳体设有沿第一水平方向排布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相互连通;壳体还设有朝向竖直方向的进风口,以及朝向第二水平方向的第一送风口和第二送风口,进风口与第一腔室相互连通,第一送风口和第二送风口相对设置并与第二腔室相互连通;换热器设置于壳体内,并位于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进风口包括两个,两个进风口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片和第二换热片,第一换热片和第二换热片呈角度连接且均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一换热片和第二换热片的夹角开口朝向第一腔室。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换热片和第二换热片与壳体相抵持,将第二腔室分隔形成沿第二水平方向排布的第一送风室和第二送风室,第一送风口与第一送风室相互连通,第二送风口与第二送风室相互连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机房空调还包括空气过滤网,空气过滤网可拆卸地设置于第一腔室内,并与第一换热片和第二换热片相互抵持。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机房空调还包括第一电加热器和第二电加热器,第一电加热器设置于第一送风口和第一换热片之间,第二电加热器设置于第二送风口和第二换热片之间。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机房空调还包括第一风机组和第二风机组,第一风机组设于第一送风口内并遮挡第一送风口,第二风机组设于第二送风口内并遮挡第二送风口。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壳体包括框架和可转动地连接于框架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沿第二水平方向相对设置,第一腔室位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可相框架转动以显露第一腔室。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机房空调还包括压缩机、电控盒和显示屏,压缩机和显示屏与电控盒电性连接,压缩机和电控盒设置于第一腔室内,显示屏设置于第一侧板或者第二侧板。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机柜空调系统,包括第一机柜、第二机柜以及第一方面所述的机房空调,机房空调设于第一机柜和第二机柜之间。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机房空调通过在壳体上设置朝向竖直方向的进风口与第一腔室连通,以及朝向第二水平方向的第一送风口和第二送风口与第二腔室相互连通,形成了竖直方向进风、水平方向送风的进出风方式,能够与竖直方向出风的设备机柜相适配,使得机房空调和设备机柜的送风和回风都处于较小的范围内,各个机房空调之间的气流互不干扰,实现精确制冷,可以解决机房内的局部热点问题,大大提高制冷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机房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机房空调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机柜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机房空调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一并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机房空调100包括壳体110和换热器120,壳体110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水平方向X、第二水平方向Y和竖直方向Z,壳体110设有沿第一水平方向X排布的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相互连通。壳体110还设有朝向竖直方向Z的进风口113,以及朝向第二水平方向Y的第一送风口114和第二送风口115,进风口113与第一腔室111相互连通,第一送风口114和第二送风口115相对设置并与第二腔室112相互连通。换热器120设置于壳体110内,并位于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之间,第一腔室111内的空气穿过换热器120进行热交换后进入第二腔室112,以对空气进行散热降温。
机房空调100通过在壳体110上设置朝向竖直方向Z的进风口113,以及朝向第二水平方向Y的第一送风口114和第二送风口115,使得空气从进风口113进入第一腔室111内,并穿过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之间的换热器120进行换热后从第一送风口114和第二送风口115送出,形成竖直方向进风,水平方向前后送风的进出风方式,与竖直方向出风的设备机柜相适配,可以将机房空调100和附近的设备机柜组成一个制冷单元,使送风和回风处于较小的范围内,各个制冷单元之间的气流相互不干扰,实现精确制冷,解决机房内局部热点问题,大大提高制冷效率,能够支持大功率设备机柜的散热,尤其是5G大功率网络传输柜。
请一并参见图1至图3所示,示例性的,可以将机房空调100和第一机柜210、第二机柜220组成一个制冷单元,第一机柜210和第二机柜220可以是采用水平方向进风、竖直方向出风的网络传输机柜、服务器机柜等,例如水平方向前后两侧进风、竖直方向出风的双π型送风方式,或者水平方向前侧进风、竖直方向出风的π型送风方式等。机房空调100安装于第一机柜210和第二机柜220之间,且第一送风口114朝向第一机柜210,第二送风口115朝向第二机柜220。第一机柜210和第二机柜220从竖直方向送出的热空气可以从进风口113直接进入机房空调100内进行换热,换热冷却后的空气可以从第一送风口114和第二送风口115分别送到第一机柜210和第二机柜220,由于进风口113和第一机柜210和第二机柜220的出风口相邻近,第一送风口114和第二送风口115分别与第一机柜210和第二机柜220的进风口相邻近,使得送风和回风都处于较小的范围内,各个制冷单元之间的气流相互不干扰,实现精确制冷,能够有效提高制冷效率。
本实施例中,进风口113沿竖直方向Z的正投影落在第一腔室111的范围内,即第一腔室111沿竖直方向Z贯穿壳体110形成进风口113,空气可以从进风口113直接进入第一腔室111,缩短进风口113到第一腔室111之间的进风路径。同样的,第一送风口114和第二送风口115沿第二水平方向Y的正投影落在第二腔室112的范围内,即第二腔室112沿第二水平方向Y贯穿壳体110形成第一送风口114和第二送风口115,缩短第二腔室112到第一送风口114和第二送风口115的送风路径。
进风口113可以包括两个,两个进风口113沿竖直方向Z相对设置。由此,机房空调100形成在竖直方向上下两侧进风、在水平方向前后两侧送风的进出风方式,尤其适用于在竖直方向上下两侧出风的设备机柜,进一步提高制冷效率。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设备机柜的出风方式确定机房空调100是采用竖直方向单侧进风的方式还是竖直方向上下两侧进风的方式,在此并不具体限定。
壳体110可以包括框架130和可转动地连接于框架130的第一侧板131和第二侧板132,第一侧板131和第二侧板132沿第二水平方向Y相对设置,第一腔室111位于第一侧板131和第二侧板132之间,第一侧板131和第二侧板132可相对框架130转动以显露第一腔室111,方便用户对机房空调100进行维护。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侧板131和第二侧板132可以通过合页结构铰接于框架130,第一侧板131和第二侧板132的转轴的延伸方向与竖直方向Z一直。
壳体110还可以包括可拆卸地设置于框架130的第三侧板133、第四侧板134、顶板135和底板136(参见图4),第三侧板133和第四侧板134沿第一水平方向X相对设置,顶板135和底板136沿竖直方向Z相对设置。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依次设置于第三侧板133和第四侧板134之间。
框架130可以为长方体框架,第一侧板131、第二侧板132、第三侧板133、第四侧板134、顶板135和底板136分别设置于框架130的六个面上,以围合形成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
其中,第一侧板131和第二侧板132朝向第三侧板133的一侧均与框架130相抵持,第一侧板131朝向第四侧板134的一侧与框架130间隔设置形成第一送风口114,第二侧板132朝向第四侧板134的一侧与框架130间隔设置形成第二送风口115。
顶板135和底板136朝向第四侧板134的一侧均与框架130相抵持,顶板135朝向第三侧板133的一侧与框架130间隔设置形成一个进风口113,底板136朝向第三侧板133的一侧与框架130间隔设置形成另一个进风口113。
换热器120可以包括第一换热片121和第二换热片122,第一换热片121和第二换热片122呈角度连接且均沿竖直方向Z延伸,第一换热片121和第二换热片122的夹角开口朝向第一腔室111。第一换热片121和第二换热片122的横截面呈V字型,可以增加换热器120的换热面积,从而能够更加快速地对机房进行散热降温。
本实施例中,第一换热片121和第二换热片122大致为长方体型的板状结构,第一换热片121和第二换热片122之间的夹角可以在30°-60°之间,例如30°、45°或者60°等等,在保证足够的换热面积的同时,避免第一换热片121和第二换热片122之间的夹角过大导致壳体110的体积增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换热片121和第二换热片122可以是多通道平行流式换热器,第一换热片121和第二换热片122均包括多个间隔排列的微通道扁管,微通道扁管内具有流动的制冷剂,能够对经过微通道扁管表面的空气进行换热冷却。
第一换热片121和第二换热片122与壳体110相抵持,将第二腔室112分隔形成沿第二水平方向Y排布的第一送风室1221和第二送风室1222,第一送风口114与第一送风室1221相互连通,第二送风口115与第二送风室1222相互连通。由此,使得第一送风口114与第一换热片121,以及第二送风口115与第二换热片122的距离可以调节的更近,减少了风压损失,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本实施例中,第一换热片121和第二换热片122的长度方向两端分别与顶板135和底板136相抵持,第一换热片121宽度方向的一侧与第四侧板134相接,第一换热片121宽度方向的另一侧与第一侧板131相接。第二换热片122宽度方向的一侧与第四侧板134相接,第二换热片122宽度方向的另一侧与第二侧板132相接,使得第一换热片121和第二换热片122可以完全分隔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避免未经换热的空气直接进入第二腔室112。
当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换热片121和第二换热片122朝向第四侧板134的一侧可以与第四侧板134间隔设置,使得第一送风室1221和第二送风室1222相互贯通形成一个完整大致为凹字型的第二腔室112。
机房空调100还可以包括空气过滤网140,空气过滤网140可拆卸地设置于第一腔室111内,并与第一换热片121和第二换热片122相互抵持,空气过滤网140、第一换热片121和第二换热片122之间围合形成三棱柱结构。空气过滤网140用于过滤从进风口113进入的灰尘和杂质,如此设计只需清洗或更换空气过滤网140即可,避免拆卸换热器120而导致的操作复杂和成本高的问题。由于空气过滤网140设置于第一腔室111内,通过转动第一侧板131或第二侧板132可以打开第一腔室111,从而能够将空气过滤网140直接取出,操作方便。
本实施例中,空气过滤网140大致为长方型的板状结构,空气过滤网140的长度方向与竖直方向Z一致,空气过滤网140的宽度方向与第二水平方向Y一致。空气过滤网140的长度方向两端可以分别与顶板135和底板136相抵持或者间隔设置,空气过滤网140的宽度方向两侧可以分别与第一侧板131和第二侧板132相抵持或者间隔设置。
机房空调100还可以包括第一电加热器(未示出)和第二电加热(未示出),第一电加热器设置于第一送风口114和第一换热片121之间,第二电加热器设置于第二送风口115和第二换热片122之间。第一电加热器和第二电加热用于调节空气的温度,可以将过度冷却的冷空气做温度补偿,以满足机房不同温度的要求。
机房空调100还可以包括加湿器(未示出),加湿器可以包括两个,两个加湿器分别设置于第一送风口114和第一换热片121之间,以及第二送风口115和第二换热片122之间,用于调节空气湿度,以满足机房不同湿度的要求。
机房空调100还包括第一风机组161和第二风机组162,第一风机组161设置于第一送风口114并遮挡第一送风口114,第二风机组162设置于第二送风口115并遮挡第二送风口115。第一风机组161和第二风机组162用于加速壳体110内的空气流动,使得空气可以从第一进风口113进入,并经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后,分别从第一送风口114和第二送风口115送出。
本实施例中,第一风机组161和第二风机组162均包括安装板163和风机164,两个安装板163的外形轮廓分别与第一送风口114和第二送风口115相适配,两个安装板163可以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于框架130,以遮挡第一送风口114和第二送风口115。风机164可以包括多个,多个风机164沿竖直方向Z排布于安装板163,并贯穿安装板163,以将冷却后的空气送出。其中,“多个”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示例性的,第一风机组161和第二风机组162可以均包括六个沿竖直方向排列的风机164。
机房空调100还包括压缩机151、电控盒152和显示屏153,压缩机151和显示屏153与电控盒152电性连接,且压缩机151和电控盒152设置于第一腔室111内,显示屏153设置于第一侧板131或第二侧板132。电控盒152还与第一风机组161和第二风机组162电性连接,用于调节风机转速,满足不同的风量需求。
机房空调100将压缩机151设置于第一腔室111内,可通过转动第一侧板131或第二侧板132打开第一腔室111,从而能够从壳体110两侧拆除压缩机151,方便维护。同样的,可通过转动第一侧板131或第二侧板132打开第一腔室111,从而直接对电控盒152进行维护,操作方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控盒152可以安装于第三侧板133位于第一腔室111内的上方位置,压缩机151可以安装于框架130的底部,方便后期维护和保养。
机房空调100还可以集成有氟泵自然冷系统,氟泵自然冷系统包括液路电磁阀、单向阀和氟泵室外机等,液路电磁阀、单向阀和氟泵室外机连接于机房空调100的管路上。在室外低温季节,机房空调100可以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和室内负荷需求智能判断,切换至氟泵自然冷节能模式,以氟泵代替压缩机运行,充分利用室外冷源,大大提高机组效能比。
请一并参见图1和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机柜空调系统200,包括第一机柜210、第二机柜220和机房空调100,机房空调100设于第一机柜210和第二机柜220之间。
具体地,第一送风口114可以朝向第一机柜210,第二送风口115可以朝向第二机柜220设置,使得第一送风口114的送风可以直接吹向第一机柜210,第二送风口115的送风可以直接吹向第二机柜220,提高制冷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机柜210可以位于机房空调100设有第三侧板133的一侧,第二机柜220可以位于机房空调100设有第四侧板134一侧。或者是第一机柜210位于机房空调100设有第一送风口114的一侧,第二机柜220位于机房空调100设有第四侧板134的一侧等等其他一些布置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第一机柜210、第二机柜220和机房空调100之间的位置。
机柜空调系统200通过机房空调100同时为第一机柜210和第二机柜220提供制冷,在一些实施例中,机柜空调系统200还可以包括第三机柜、第四机柜等等其他机柜,第一机柜210和第三机柜可以并排设置于机房空调100的一侧,第二机柜220和第四机柜可以并排设置于机房空调100的另一侧,或者是第一机柜210、第二机柜220、第三机柜和第四机柜分别设于机房空调100的四周等等,只要能够备机房空调100送出的冷气覆盖到,且满足机柜的制冷需求即可。
第一机柜210和第二机柜220可以是网络传输柜、服务器机柜等设备机柜,第一机柜210和第二机柜220可以采用水平方向进风、竖直方向出风的进出风方式,例如水平方向前后两侧进风、竖直方向出风的双π型送风方式,或者水平方向前侧进风、竖直方向出风的π型送风方式等。
机柜空调系统200在第一机柜210和第二机柜220之间设置机房空调100,第一机柜210和第二机柜220从竖直方向送出的热空气可以从进风口113进入机房空调100内进行换热,换热冷却后的空气可以从第一送风口114和第二送风口115送到第一机柜210和第二机柜220,由于进风口113和第一机柜210和第二机柜220的出风口相邻近,第一送风口114和第二送风口115与第一机柜210和第二机柜220的进风口相邻近,使得送风和回风都处于较小的范围内,机房内各个机柜空调系统200之间的气流相互不干扰,实现精确制冷,提高了制冷效率。
关于机房空调100的详细结构特征请参阅上述实施例的相关描述。由于机柜空调系统200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机房空调100,因而具有机房空调100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申请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申请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申请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机房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水平方向、第二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所述壳体设有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排布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相互连通;所述壳体还设有朝向所述竖直方向的进风口,以及朝向所述第二水平方向的第一送风口和第二送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第一腔室相互连通,所述第一送风口和所述第二送风口相对设置并与所述第二腔室相互连通;以及
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房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包括两个,两个所述进风口沿所述竖直方向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房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片和第二换热片,所述第一换热片和所述第二换热片呈角度连接且均沿所述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换热片和所述第二换热片的夹角开口朝向所述第一腔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房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片和所述第二换热片与所述壳体相抵持,将所述第二腔室分隔形成沿所述第二水平方向排布的第一送风室和第二送风室,所述第一送风口与所述第一送风室相互连通,所述第二送风口与所述第二送风室相互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的所述机房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房空调还包括空气过滤网,所述空气过滤网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内,并与所述第一换热片和所述第二换热片相互抵持。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房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房空调还包括第一电加热器和第二电加热器,所述第一电加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一送风口和所述第一换热片之间,所述第二电加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二送风口和所述第二换热片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房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房空调还包括第一风机组和第二风机组,所述第一风机组设于第一送风口内并遮挡所述第一送风口,所述第二风机组设于所述第二送风口内并遮挡所述第二送风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房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框架和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框架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沿所述第二水平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腔室位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可相所述框架转动以显露所述第一腔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机房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房空调还包括压缩机、电控盒和显示屏,所述压缩机和所述显示屏与所述电控盒电性连接,所述压缩机和所述电控盒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显示屏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或者所述第二侧板。
10.一种机柜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机柜、第二机柜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机房空调,所述机房空调设于所述第一机柜和所述第二机柜之间。
CN202023178744.2U 2020-12-25 2020-12-25 机房空调以及机柜空调系统 Active CN2140464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78744.2U CN214046492U (zh) 2020-12-25 2020-12-25 机房空调以及机柜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78744.2U CN214046492U (zh) 2020-12-25 2020-12-25 机房空调以及机柜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46492U true CN214046492U (zh) 2021-08-24

Family

ID=773416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78744.2U Active CN214046492U (zh) 2020-12-25 2020-12-25 机房空调以及机柜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464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21326799B2 (en) Integrated air conditioner and machine room heat dissipation system
CN115589697A (zh) 机柜
CN214949402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4046492U (zh) 机房空调以及机柜空调系统
CN211406657U (zh) 一种热管式背板散热装置
CN103471191A (zh) 一种混合式制冷的全新风空调机组
CN216244597U (zh) 空调室内机
CN112577122A (zh) 空调
CN215001915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5001914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3426761U (zh) 一种末端冷却装置及冷媒循环系统
CN213273000U (zh) 机房空调以及机房空调系统
CN211290379U (zh) 被动型空调模块机
CN21576541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695324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6644363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5001916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5222855U (zh) 侧装式机柜级风冷空调室内机及空调机柜系统
CN217057701U (zh) 一种天花机和空调
CN212463891U (zh) 一种机柜及数据机房冷却系统
CN213426762U (zh) 一种末端冷却装置及冷媒循环系统
CN214249795U (zh) 空调机组
CN220570887U (zh) 间接蒸发冷却机组及数据中心
CN218001670U (zh) 一体空调
CN212869984U (zh) 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